專利名稱:關于混凝土板類預制體提升的改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通常涉及物體例如預制混凝土板的裝卸。本發(fā)明特別適用于但不專用于建筑業(yè)中大預制建筑構件如混凝土板的面提升和邊緣提升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通過在建筑混凝土板的現(xiàn)場設立和組裝而廣泛建造各種各樣的建筑,特別是商業(yè)和工業(yè)建筑,這些板是在現(xiàn)場預制的或擺動到適當位置上,或在別處預制而運到現(xiàn)場。在后一種情況下,板通常澆注成平板,垂直提升,然后基本垂直地運送并提升到現(xiàn)場的適當位置。
當然,當擺動、運送和移動到適當位置時,在裝卸這些大建筑板時不可能沒有摔落的危險。已有裝卸板的系統(tǒng)涉及澆注在板內(nèi)的錨和接合裝置,起重機吊索通過該接合裝置固定在錨上。錨通常包括位于混凝土體內(nèi)的頭部和保持在板表面或邊緣下方但是暴露于凹槽內(nèi)的端部。該接合器與該錨在該凹槽內(nèi)接合,并這樣設置接合器,使得當板部分擺動或完全斜置定向時接合器不能脫離接合。在專利US3883170中公開了這樣一種裝置,它是批量生產(chǎn)的Frimeda系統(tǒng)的基礎。在澳大利亞專利544832中描述了另一種裝置。
雖然在實踐中已經(jīng)證明這些具有嵌入錨和安全接合裝置的系統(tǒng)是令人滿意的,但是它們還具有一個顯著缺點,即在直立建筑中,鋼錨要保持嵌入板中。即使用灰漿將原始凹槽蓋住或填充,嵌入的鋼錨還是會受到腐蝕而導致由該板建造的墻變色。還有一個經(jīng)濟上的原因,即較重的鋼部件實際上只能用一次,由于不能再回收以重新使用,因此實際上要報廢。
一種改進的板裝卸系統(tǒng)最好應該同時適用于面提升系統(tǒng)和邊緣提升系統(tǒng)。
至少進行了兩種嘗試以通過在板中設置塑料部件來解決這些問題。澳大利亞專利488954提出一種裝置,其中錨部件包括鋼螺母,該鋼螺母設置在現(xiàn)場澆注的塑料管端部的底切放大部中,螺紋有眼螺栓向下伸向該管并連接到該螺母上以用于提升。鋼部件是很小的,但是該系統(tǒng)有明顯的缺點,即需要時間旋上和旋下該有眼螺栓。澳大利亞專利申請89982/91中描述了有些類似的裝置,其在矩形塑料管中的底切放大部內(nèi)設置平板鋼矩形塊,一對離合軸插入由管變形形成的孔內(nèi)。該軸具有端突出部接合在該塊下面,并且通過在軸之間推入第二銷以強制將其分離而鎖定該系統(tǒng)。由于操作者會誤操作而不能插入鎖定銷,因此認為該系統(tǒng)不能安全用于運輸重型建筑件。
德國專利申請19523476公開了一種裝置,其中可旋轉錨體而帶動襯墊空腔中底切下面的一對突出部,然后通過翻下一開槽翼片以接合起重機提升桿,從而鎖定錨體以防其往回轉動。在混凝土中設置縱向空隙作為插入時滑架延長部和突出部的通道。這些空隙在提升操作中一直為空的,因而是潛在薄弱的地方,會使混凝土損毀并流進該空隙??赊D動承載件是管,并且有一與該空腔的內(nèi)端分隔開的滑架。在連接時,該系統(tǒng)需要四個分別的手動操作,即插入、旋轉、鎖定和起重機吊鉤接合,在脫離連接時,以相反順序進行這四個動作。不能隨意遠距離脫開。
本發(fā)明概述本發(fā)明提出可以分別使用的但最好一起使用的四種改進,它們適于與具有適當輪廓的底切塑料管模一起使用。其中的一種改進是通過有限的旋轉運動而結合,另一種改進是通過隨提升滑車位置的正向阻擋件的直線運動而提供安全裝置,第三種改進包括適當控制空隙和空腔以防止由材料的潰塌或流動造成的毀壞,第四種改進提供一種可相對旋轉和非旋轉件的新結構。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相應提供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伸長錨體,安裝在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一要裝卸的物體中的底切空腔內(nèi),并且以便繞大致平行于錨體縱軸的軸線旋轉。至少一個錨突出部位于或鄰近錨體外端,該錨突出部可隨錨體轉動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錨體可插入空腔或從空腔中抽出,在第二位置,突出部與腔中的相應底切肩部接合。錨體上用于旋轉錨體的部件,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錨突出部。在支撐體上的提升部件用于通過起重機提升該物體。最好,鎖定部件隨提升部件而阻擋錨突出部離開第二位置。
第二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伸長錨體部件,安裝在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一要裝卸的物體中的底切空腔內(nèi)。至少一個錨突出部位于或鄰近錨體部件外端,該錨突出部與錨體部件一起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錨體部件可插入空腔或從空腔中抽出,在第二位置,突出部與空腔中的相應底切肩部接合。在錨體上的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錨突出部的部件。鎖定部件通??裳劐^體部件的縱向滑動到阻擋位置,該阻擋位置阻擋錨體離開第二位置。支撐體上裝著的提升部件,用于通過起重機提升物體,以及隨提升部件而啟動鎖定部件以使其滑入阻擋位置的裝置。
第三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伸長錨體部件,安裝在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一要裝卸的物體中的底切空腔內(nèi)。至少一個錨突出部位于或鄰近錨體部件外端,該錨突出部與錨體部件一起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錨體部件可插入空腔或從空腔中抽出,在第二位置,突出部與空腔中的相應底切肩部接合。在錨體上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錨突出部的部件。支撐體上的提升部件,起重機可接合以提升物體,以及鎖定部件響應提升部件以阻擋錨突出部離開第二位置。在第三方面,將該裝置加工成形以形成插入結構,使得當錨突出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在底切肩部以外的區(qū)域中的該物體內(nèi)基本上沒有足以在提升物體時使物體材料潰塌或流動的空腔或空隙。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伸長錨體部件,安裝在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一要裝卸的物體中的底切空腔內(nèi),并可繞大體平行于錨體的縱軸的軸線旋轉。至少一個錨突出部位于或鄰近錨體部件外端,該錨突出部可隨錨體的轉動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錨體部件可插入空腔或從空腔中抽出,在第二位置,突出部與空腔中的相應底切肩部接合。在錨體上還有用于旋轉錨體的部件,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轉動錨進而移動錨突出部,支撐體上的提升部件可接合起重機以提升物體。該提升部件關于支撐體旋轉安裝,因此與載荷方向旋轉對準。
在第五方面,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體現(xiàn)本發(fā)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方面中兩個或更多個方面特征的物體裝卸裝置。
鎖定部件最好是多個伸長軸或銷,其橫截面類似于并匹配在垂直于軸線的平面內(nèi)的相應突出部橫截面。通過這種設置,在插入該裝置或抽回該裝置時,突出部與鎖定軸或銷成直線排列,并在第二位置移離該直線排列,隨后鎖定桿滑進空出的空間,因此阻擋突出部回到第一位置。
最好,從橫截面看時,伸長錨體通常為圓柱形,錨體相對側的突出部和鎖定桿為燕尾形或部分環(huán)形輪廓。在一個特別適用于邊緣提升系統(tǒng)的實施例中,繞所述軸線的突出部的角形延伸約為60°,使得突出部在相應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占據(jù)相鄰60°扇形區(qū)。另外,更適于面提升系統(tǒng)的突出部對著錨體軸線的90°角,因此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占據(jù)相應的90°扇形區(qū)。
可接合而用于移動錨體突出部的所述部件最好包括控制手柄,該控制手柄裝在與錨體延伸反向的支撐體一側上。
提升部件最好是可由支撐體旋轉帶動的固體部件,以在第一位置和一旋轉位置范圍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鎖定部件不阻擋錨體突出部,在旋轉位置范圍內(nèi),鎖定部件阻擋錨體突出部。該相應部件最好是凸輪和凸輪從動結構,通過該結構使提升部件和鎖定部件以合作的關系接合。根據(jù)使用中的提升系統(tǒng)的恰當特性,前述提升部件的第一位置將是裝卸的物體所處的靜止位置而不是提升的位置,沒有提升拉力施加在提升部件上,提升部件的任何其它位置將會啟動鎖定部件以阻擋錨突出部。
最好,設置部件以偏壓鎖定部件到一個位置,在該位置其不阻擋錨突出部移動。最好,還設置部件偏壓提升裝置支撐體使其離開圍繞空腔的物體表面,除非將其推入空腔并且錨突出部接合。
在第六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在預制物體內(nèi)形成底切空腔的模殼,所述模殼是塑料和/或聚合材料或薄規(guī)格金屬,其中該模殼包括第一部分和一對底切部,第一部分形成具有基本均勻橫截面的伸長通道,其包括芯部和具有預定輪廓的相應側向伸出部,底切部的橫截面幾何形狀類似于所述側部并靠近相應側部設置。
最好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卸系統(tǒng)如提升系統(tǒng)包括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方面的裝卸裝置和根據(jù)第六方面的空腔模殼。
現(xiàn)在參照附圖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適用于邊緣提升系統(tǒng)的提升裝置或接合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用于形成預制混凝土板中的插入件的、適用于邊緣提升系統(tǒng)的塑料模殼的三維視圖,顯示了形成組合空腔的蓋和模殼定位塞;圖3是類似的但位于不同角度的模殼視圖;圖4是類似于圖1的視圖,但是所示的提升裝置或接合器/錨在其由起重機提升而垂直定向后位于板邊緣內(nèi)的施工位置;圖5和圖6分別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圖7和圖8分別是圖4的局部放大圖;圖9和圖10分別是沿圖1中線9-9和10-10的軸向截面圖;圖11和圖12分別是對應圖9和10的配合橫截面,但是是在圖4的狀態(tài)下。
圖13是圖2和3所示的模殼的另一結構的視圖;圖14和15顯示適用于面提升系統(tǒng)的模殼視圖,分別是其拆解圖和裝配圖;圖16是特別適用于面提升系統(tǒng)的隔板另一結構的底視圖;圖17是對應圖9中局部的橫截面圖,顯示了另一種結構。
附圖顯示了裝卸預制混凝土板的邊緣提升系統(tǒng)。主要部件包括由在預制混凝土板20的邊緣21中的塑料模殼25(圖2和圖3)形成的空腔22(圖4)和能與空腔22及起重機的提升滑車接合的提升裝置30(圖1)。
所述板一般是鑄造平板,模殼25一般在現(xiàn)場支撐形成空腔22。有時,這種現(xiàn)場澆注要求提升系統(tǒng)只是簡單地將板擺動到位。但有時,這類板在澆注廠模制,擺動成垂直方向,然后在該方向上由卡車運送到施工工地,將其在此進一步定位。
與普通邊緣提升和面提升系統(tǒng)相比的話,下面的提升裝置30將稱作接合器-錨,把帶有其形成模殼25的空腔22稱作插入件24。普通剪切棒99(圖4)夾在接合器模殼25的外端并平行與混凝土板的邊緣面在其表面下方延伸。
特別參照圖1,接合器-錨30包括呈鑄造金屬隔板32形狀的支撐體、旋轉安裝在隔板32上的懸掛錨桿40、平行于錨桿40延伸的一對鎖定桿50和51、用于旋轉錨桿40的桿臂42以及將接合器-錨30連接到起重機滑車上的提升桿60。
隔板32具有包括弓形側面32a的放大中心部位,由該部位向直立端柱34、35逐漸變細,其中將提升桿60旋轉支撐在耳軸軸承件內(nèi)。在隔板32的中心是孔33(圖9至12),由此錨桿40由螺栓43旋轉吊掛。螺栓43向下伸出穿過孔33并與錨桿40上端內(nèi)的同軸螺紋盲孔44a接合。橫向鎖定銷43a對該安裝起確保作用。錨桿40的下端還具有同軸螺紋盲孔44b用于接合錨頭部45的螺紋小徑插銷部46。橫向鎖定銷46a也用于確保安裝,為了做進一步說明,由插銷部46形成的環(huán)形肩部47與錨桿40分隔開以形成環(huán)形間隙39。
除了一對橫向伸出的錨突出部48a、48b外,錨頭部45外端具有與錨桿40相同的圓柱圓周面。這些突出部呈燕尾形,具有與錨桿40同軸的外弓形面和徑向端面,使得該突出部對著錨桿40的軸線41成60°角。通過手動操縱桿臂40可使錨桿40繞軸線41旋轉。桿臂42是一整體件,具有固定在隔板32上的螺栓43頭部的環(huán)49,并可在一露出位置和隱藏位置之間移動60°(下面會明白其原因),其中在露出位置桿臂通常關于軸連接柱34、35橫向向外伸出,在隱藏位置淺U形桿臂圍繞柱34折進。在隱藏位置,錨突出部48a、48b旋轉60°,正好關于軸線41由其露出位置轉到靠著60°扇形的位置。
除了其上端外,鎖定桿50、51是具有均勻橫截面的機加工或鑄造固體金屬。其橫截面輪廓基本與錨突出部48a、48b的相同,即呈與軸線41同軸的外弓形表面的燕尾形和徑向端面,使得橫截面對著軸線41成60°角。鎖定桿50、51安裝在隔板32內(nèi)的配合孔59(圖9)中并在這些內(nèi)端具有端凸起部53。相應銷54由凸起部53直立向上,并作為關于提升桿60上的偏心凸輪軌道55的凸輪隨動件。
與普通邊緣提升和面提升系統(tǒng)類比的話,錨桿40、頭部45和鎖定桿50,51可一起稱作錨65。
提升桿60是整體機加工或鑄造金屬件。它包括一對用于放置與柱34、35旋轉接合的耳軸64的端塊62、63和從一端塊彎曲延伸到另一端塊并具有通常圓形或橢圓形橫截面的橋狀部66。
在說明邊緣提升系統(tǒng)的操作之前,要說明一下插入件24。特別參照圖2和圖3,模殼25和空腔22包括具有均勻橫截面輪廓的主伸長部26,以便容納由錨桿40和錨65的鎖定桿50、51即圓柱中心140和一對相對伸出燕尾150、151形成的橫截面(通常垂直軸線41)。模殼25和空腔22進一步形成橫截面(通常垂直軸線41)基本為燕尾形的底切部28,用于容納桿50或51該底切部28在相應燕尾側部的一端斷開并形成底切肩部29。設置蓋90以防止?jié)窕炷梁突覊m進入,蓋90包括一對由蓋板94懸掛的盲管92、93。管92、93以壓配合與燕尾150、151接合,而蓋板94具有下突出結構97用于與主模殼部26的內(nèi)橫截面配套。管92、93在蓋板92處開口,用于容納用于定位的模殼塞95的管形定位銷96,并通過連接到支撐模殼上而使模殼在澆注中固定。
模殼25內(nèi)部縱向可以具有微微的錐形,外端較大,例如在模殼長度方向上為2-3mm,以便于拆卸裝置30。
圖13中顯示了另一結構的模殼25’。該模殼通常類似于圖2和3所示的模殼,但是具有分隔開的環(huán)形肋251和在每側上的縱向肋252以便起加強作用。設置可偏轉的突出部對253,該突出部對253起夾子的作用而固定住剪切棒99。為了制造方便,插入件下端形成分離的蓋件254,蓋件254包括底切部28’肩部29’由模殼主體255上的端法蘭256形成。該法蘭256與蓋件254上的配合周邊唇座258接合。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蓋件254具有的深度足以容納落入插入件空腔內(nèi)的碎渣,而不使碎渣妨礙錨頭部45的正確定位和移動。
以下述方式使用邊緣提升系統(tǒng)。包括具有相鄰鎖定桿50、51的錨桿40的錨65插入插入件24主體部26的互補輪廓中。為了進行插入,錨桿40必須旋轉到一個位置(圖1),在該位置,錨突出部48a、48b精確對準或配準并設置在鎖定桿50、51的端部。為了將錨完全推入空腔內(nèi),需要縱向抵抗安裝在隔板32底側的并關于錨桿/鎖定桿組合的上端或內(nèi)端向下松弛延伸的圓錐壓縮彈簧80。該彈簧退回到隔板下側的環(huán)形凹槽82(圖9)內(nèi)。
桿臂42的定位引導關于錨接合器的定位。正確定位便于在將建筑件安全固定住后松開接合器。對于邊緣提升,向澆注臺上的建筑件頂面外對手柄定位,對于面提升,向著該結構中處于其直立位置的建筑件頂邊緣對手柄定向。
當錨65完全復位時,可以抓住桿臂42并將其從伸出位置旋轉到其折進位置,從而將錨突起部48a、48b從鎖定桿50、51后面移動到空腔22的底切部28內(nèi)。借助于從動銷54和凸輪軌道55之間的接合,提升桿60的任何轉動會使鎖定桿50、51滑進一個使其阻擋錨突出部48a、48b從底切部返回的位置。該阻擋接合由圖4中的標號100表示。起重機滑車通過接合繞橋部66的適當鉤環(huán)或吊索而連接到提升桿60上。從圖1和4中可以看到,一旦當板升起而旋轉提升桿60并使起重機設備受拉伸,則阻擋錨突出部脫離底切部。確實不能使錨65脫離空腔,除非放松提升桿使其回到或靠近圖1所示的靜止位置,即靠著隔板32的位置。只有通過手動或通過遠程松脫纜繩可以使錨突起部松脫。
要明白只有當?shù)跛餍遁d后并且提升桿下降到插入件裝配的其旋轉范圍內(nèi)后才能松脫錨65。在板安全固定住后對吊索卸載才是實用的。由于從吊索卸載,鎖定桿在回位彈簧84作用下升起,通過手動或遠程纜繩控制手柄旋轉到與鎖定桿成一直線的位置。錐形彈簧將錨65從插入件24中頂出,起重機自由移動到下一個板上。
還要明白,顯示的系統(tǒng)在連接時只要求兩次手動操作即錨插入和桿臂42旋轉,在松脫連接時要求一次手動操作即桿臂旋轉。自動實現(xiàn)鎖定、脫離鎖定和脫開,并在整個提升過程中起重機吊索保持連接。
提升桿60最好加工成使其尺寸當其向隔板降下或靠近隔板時,錨位于板邊緣的中心線上,使提升桿不會弄臟澆注臺表面。例如,新澆注板可以是120mm厚,提升桿可以方便地平放在軸線41的60mm范圍內(nèi)。
提升桿60關于隔板32的旋轉安裝使提升桿轉到與載荷方向成一直線上,即與提升吊索成一直線。當提升桿平面橫向施加載荷時,由吊索角度或施加的剪切載荷形成載荷,提升桿的轉動安裝使提升點最接近澆注面。這防止了因避免杠桿作用而增加載荷。
要明白,當接合器/錨30完全接合而提升板時,在底切肩部29向外的區(qū)域內(nèi)的板中基本沒有空隙或空腔足以使混凝土潰塌或流動。這是因為鎖定桿50、51整個占據(jù)了插入過程中錨突出部48a、48b穿過的全部空隙。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以這種方式并接合支撐底切肩部和突出部的表面區(qū)域的較大載荷,不需要在錨突出部48a、48b上面的承載表面上在空腔22內(nèi)提供加固和載荷分布金屬部件,如澳大利亞專利488954中的鋼螺栓或澳大利亞專利申請89982/91中的鋼塊。因此本申請人發(fā)明一種不永久澆注在金屬部件中的錨系統(tǒng),相信間隙的填充和相應肩部29下面的錨突出部48a、48b的平面60°接合可提供足夠強度和載荷分布,從而在整個提升載荷作用下保持該組件。
如上所述,在底切肩部29的向外區(qū)域內(nèi)的板內(nèi)基本沒有足以在提升板時使混凝土潰塌或流動的空隙或空腔。當然,這不是說在上述區(qū)域內(nèi)就沒有空隙或空腔了。例如,模殼25的周圍可以包括帶肋的、波狀的或開口格狀的結構,該結構包括多個細空腔或通道,但是這些細空腔或通道是足夠小的,即便暴露于混凝土,也不會在正常操作中使混凝土潰塌或流動而進入該空腔或通道。
要進一步理解,錐形彈簧80起了很重要作用,如果通過旋轉錨桿40不使接合器接合插入件,則彈簧將錨整個或部分推出該空腔,由此實現(xiàn)可以明顯看到的脫離接合。通過在提升桿60和起重機吊索的旋轉路徑中的桿臂42和手柄42a的相對位置可以進一步獲得視覺警告,其顯示由于桿臂手柄還沒有旋轉到折進的接合位置,因此錨65還沒有卡緊插入件24。將桿臂的外直立手柄42a涂上顏色是很容易的事,以便當有人從耳軸軸線側視時,其位置明顯可見。
錐形彈簧的壓力將錨桿突出部48a、48b卡在底切肩部29上。
通過設置在錨頭部45上的環(huán)58和肩部47之間的前述環(huán)形間隙39內(nèi)的螺旋彈簧84使鎖定桿50、51向外偏,因此凸輪從動件54保持與凸輪軌道55接合。環(huán)58固定在桿50、51上,可在間隙內(nèi)隨桿移動,因此一旦桿開始向阻擋位置滑動就壓縮彈簧84。環(huán)58還有助于保持鎖定桿50、51定位。應該指出的是,為防止其形成使混凝土流動或潰塌而進入的空隙,環(huán)形間隙39位于距錨65端部大約1/3長度的最小距離處。
特別見圖4,提供提升體60橋狀部66的非對稱設置,通過該設置橋狀部將塊62的一端與塊63的另一端跨接,從而使當提升體處于其放松位置時,D鉤環(huán)繞鉤環(huán)和隔板32之間的跨接部放置,并且還具有基本沿軸線41的提升線。
所示的實施例最適于邊緣提升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中對空腔22的高度沒有限制,但是板的厚度限制了突出部48a、48b的最小側向移動。在這種情況下,模殼25的開口端通過板連接到另一模殼以便水平支撐該模殼。在相對的面提升系統(tǒng)中,突出部48a、48b和桿50、51對著的角是90°;由于具有較小高度,增大肩部29的承載面積很重要。當然,這意味著空腔會是底切部上的圓柱形。在空腔延伸不受側向限制的地方這不是個問題。由于采用邊緣提升系統(tǒng),存在這樣的側向限制,并且采用60°燕尾形,但是鑒于空腔具有較大高度,因而沒有承載的缺點。
在面提升系統(tǒng)中,由于缺少如在前述德國專利申請19523476中的任何橫臂部件,因此本發(fā)明設置可以獲得較大實際高度。在突出部上面的較大混凝土厚度大大提高了載重能力。本發(fā)明系統(tǒng)優(yōu)于該在先公開的另一優(yōu)點是其具有實心承載軸部件(錨桿40)而不是管形承載部件。
圖14(分解圖)和15(裝配圖)顯示了應用于面提升系統(tǒng)的本發(fā)明實施例適于整體模制的塑料模殼325。除了其相對較短并且具有整體環(huán)形和縱向加強肋351、352外,該主體部分326類似于邊緣提升模殼25的部分26。模殼的內(nèi)端具有四個向外的錐形腿部361,該腿部361包括外腳部362,它們共同組成基底360以支撐澆注臺中垂直位置的模殼。模殼325具有一托盤和模殼頂蓋395其中使托盤成形以形成部分球形碗部392。其配合模殼325上表面的互補表面,模殼325又配合相關隔板下側上的互補伸出部。模殼的開口底端由底蓋398封閉。
在用多個安裝好的模殼325澆注板時,涂抹掉頂蓋395的平展外表面上的混凝土。當需要提升板時,模殼(其位置由伸出銷399表示)上的混凝土薄片粉碎,并將頂蓋395拿走。碎渣收集在托盤390的碗部392中。還要指出的是,在一種類似于前述的圖13邊緣提升實施例的構造中,模殼325的內(nèi)端是這樣設置的,即使得在錨頭部下面的底蓋398內(nèi)部有一些空間用于存放碎渣。在插入接合器-錨之前拆去收集有碎渣的托盤390。
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邊緣提升系統(tǒng)和面提升系統(tǒng)之間的另一區(qū)別與角度范圍有關,其使提升體60將鎖定桿50、51移動到阻擋位置內(nèi)。對于上述邊緣提升系統(tǒng),該角度范圍是5至90°,而45至90°范圍適合于面提升系統(tǒng)。
圖16顯示了特別適用于面提升系統(tǒng)的另一結構的隔板32’。隔板的下表面圍繞錨桿和鎖定桿延伸,以形成呈局部球形末端的伸出部200。圖16顯示了面提升接合器-錨隔板的底視圖,拆去了軸、鎖定桿和錐形彈簧。伸出部200與類似的空腔(未示)配合,該空腔形成在插入件頂部的混凝土表面內(nèi),并且當連接了接合器-錨時,該伸出部占據(jù)該空腔。該伸出部的目的是有助于將剪切載荷傳遞到混凝土而不需要剪切棒,例如最好在邊緣提升的情況下。(如在圖4中的99)在面提升中,有很多混凝土塊包圍插入件,該混凝土能抵抗剪切載荷,而沒有加強件。但是在邊緣提升的情況下,該插入件放置在其上方?jīng)]有足夠混凝土以抵抗剪切載荷的較窄邊緣而沒有附加加強件。
圖17是對應圖9的局部剖面圖,顯示了另一結構,其中鎖定桿50、51隨錨桿40的旋轉自動降下以阻擋錨突出部48a、48b返回。通過彈簧向下對鎖定桿加載而實現(xiàn)上述動作,即通過在鎖定桿上端和隔板下部之間的一個或多個凹槽402內(nèi)的一個或多個螺旋壓縮彈簧400實現(xiàn)。變形結構是凸輪結構,桿通過該結構當桿臂42旋轉時由桿臂42的環(huán)49直接壓下。另一種變形是具有一個彈簧加載隔板,該隔板接合桿臂上的放大部或伸出部或其連接件,使錨突出部通過阻擋桿臂42進行返回轉動而間接鎖定以防脫離接合。
權利要求
1.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伸長錨體,安裝在所述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一要裝卸物體中的底切空腔內(nèi),并且繞大致平行于所述錨體縱軸的軸線旋轉;至少一個錨突出部,位于或鄰近錨體外端,隨錨體的旋轉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錨體可插入所述空腔或從所述空腔中抽出,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突出部與所述空腔中的相應底切肩部接合;在所述錨體上可接合而用于旋轉所述錨體的部件,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錨突出部;位于所述支撐體上的提升部件,可由起重機接合而提升該物體;以及鎖定部件,用于阻擋所述錨突出部,使其不能離開所述第二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隨所述提升部件而動作。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提升部件合作式接合所述鎖定部件而不使鎖定部件繞任何通常平行于所述軸線的假想軸線旋轉。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提升部件是固體部件,所述固體部件旋轉裝在所述支撐體上以在第一位置和一旋轉位置范圍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所述鎖定部件不阻擋錨體突出部,在旋轉位置范圍,所述鎖定部件阻擋錨體突出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相應部件是凸輪和凸輪從動結構,通過該結構,提升部件通過繞通常橫切錨體縱軸的軸線旋轉而合作式接合所述鎖定部件。
6.如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包括可通常沿所述錨體部件縱向滑動到阻擋位置的部件,在所述阻擋位置阻擋所述錨突出部離開所述第二位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進一步包括隨所述提升部件啟動鎖定部件而使其滑入所述阻擋位置的裝置。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包括多個鎖定桿,其橫截面類似于并匹配在垂直于軸線的平面內(nèi)的相應突出部橫截面,由此所述突出部在該裝置插入或抽出時與鎖定桿成直線排列,并在所述第二位置移離該直線排列,隨后鎖定桿滑進空出的空間,因此阻擋突出部回到第一位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從橫截面看時,所述伸長錨體通常是圓柱形,錨體相對側的突出部和鎖定桿為燕尾形或部分環(huán)形輪廓。
10.如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將所述裝置加工成形以形成所述插入結構,使得當錨突出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在所述底切肩部以外的區(qū)域中的該物體內(nèi)基本上沒有足以在提升物體時使物體材料潰塌或流動的空腔或空隙。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在通過混凝土潰塌或流入任何空隙或空腔中而發(fā)生損毀前通過形成剪切錐形而發(fā)生混凝土損毀。
12.如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可接合而用于移動錨體突出部的所述部件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裝在所述支撐體上與所述錨體延伸反向的一側上。
13.如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進一步包括將鎖定部件偏壓至一個位置上的部件,在該位置鎖定部件不阻擋錨突出部的移動。
14.如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進一步包括偏壓提升部件支撐體的部件,使支撐體離開圍繞空腔的物體表面,除非將其推入空腔并且使錨突出部接合。
15.如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隨所述錨體旋轉而動作。
16.如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包括在所述支撐體上的部件,用以防止做返回旋轉而阻擋所述部件旋轉所述錨體。
17.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伸長錨體部件,安裝在所述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一要裝卸物體中的底切空腔內(nèi);至少一個錨突出部,位于或鄰近錨體部件外端,隨所述錨體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第一位置,錨體部件可插入空腔或從空腔中抽出,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突出部與所述腔中的相應底切肩部接合;在所述錨體上的部件,該部件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錨突出部;鎖定部件,可通常沿所述錨體部件的縱向滑動到阻擋位置,在該阻擋位置阻擋所述錨體離開所述第二位置;裝在支撐體上的提升部件,可接合起重機而提升所述物體;以及隨所述提升部件而啟動鎖定部件使其滑入所述阻擋位置的部件。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包括多個鎖定桿,其橫截面類似于并匹配在垂直于軸線的平面內(nèi)的相應突出部橫截面,由此所述突出部在該裝置插入或抽出時與鎖定桿成直線排列,并在所述第二位置移離該直線排列,隨后鎖定桿滑進空出的空間,因此阻擋突出部回到第一位置。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從橫截面看時,所述伸長錨體通常是圓柱形,錨體相對側的突出部和鎖定桿為燕尾形或部分環(huán)形輪廓。
20.如權利要求17至19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將所述裝置加工成形以形成所述插入結構,使得當錨突出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在所述底切肩部以外的區(qū)域中的該物體內(nèi)基本上沒有足以在提升物體時使物體材料潰塌或流動的空腔或空隙。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在通過混凝土潰塌或流入任何空隙或空腔中而發(fā)生損毀前通過形成剪切錐形而發(fā)生混凝土損毀。
22.如權利要求17至21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可接合而用于移動錨體突出部的所述部件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裝在所述支撐體上與所述錨體延伸反向的一側上。
23.如權利要求17至21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提升部件合作式接合鎖定部件而不使鎖定部件繞任何通常平行于所述軸線的軸線旋轉。
24.如權利要求17至23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提升部件是固體部件,所述固體部件旋轉裝在所述支撐體上以在第一位置和一旋轉位置范圍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所述鎖定部件不阻擋錨體突出部,在旋轉位置范圍,所述鎖定部件阻擋錨體突出部。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相應部件是凸輪和凸輪從動結構,通過該結構,提升部件通過繞通常橫切錨體縱軸的軸線旋轉而合作式接合所述鎖定部件。
26.如權利要求17至25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進一步包括將鎖定部件偏壓至一個位置的部件,在該位置鎖定部件不阻擋錨突出部的移動。
27.如權利要求17至26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進一步包括偏壓提升部件支撐體的部件,使其離開圍繞空腔的物體表面,除非將其推入空腔并且使錨突出部接合。
28.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伸長錨體部件,安裝在所述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一要裝卸的物體中的底切空腔內(nèi);至少一個錨突出部,位于或鄰近錨體部件外端,隨所述錨體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第一位置,錨體部件可插入空腔或從空腔中抽出,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突出部與所述腔中的相應底切肩部接合;在所述錨體上的部件,所述部件可接合而用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錨突出部;在所述支撐體上的提升部件,可通過起重機接合該部件以提升所述物體;以及鎖定部件,可隨所述提升部件動作而阻擋所述錨突出部離開所述第二位置;其中將該裝置加工成形以形成插入結構,使得當所述錨突出部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在底切肩部以外的區(qū)域中的該物體內(nèi)基本上沒有足以在提升物體時使物體材料潰塌或流動的空腔或空隙。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在通過混凝土潰塌或流入任何空隙或空腔中而發(fā)生損毀前通過形成剪切錐形而發(fā)生混凝土損毀。
30.如權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包括可通常沿所述錨體部件縱向滑動到阻擋位置的部件,在所述阻擋位置阻擋所述錨突出部離開所述第二位置。
31.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進一步包括響應所述提升部件而啟動鎖定部件使其滑入所述阻擋位置的部件。
32.如權利要求30或3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提升部件合作式接合鎖定部件而不使鎖定部件繞任何通常平行于所述軸線的軸線旋轉。
33.如權利要求30、31或32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提升部件是固體部件,所述固體部件旋轉裝在所述支撐體上以在第一位置和一旋轉位置范圍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所述鎖定部件不阻擋錨體突出部,在旋轉位置范圍,所述鎖定部件阻擋錨體突出部。
34.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響應部件是凸輪和凸輪從動結構,通過該結構,提升部件通過繞通常橫切錨體縱軸的軸線旋轉而合作式接合所述鎖定部件。
35.如權利要求30至34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鎖定部件包括多個鎖定桿,其橫截面類似于并匹配在垂直于軸線的平面內(nèi)的相應突出部橫截面,由此所述突出部在該裝置插入或抽出時與鎖定桿成直線排列,并在所述第二位置移離該直線排列,隨后鎖定桿滑進空出的空間,因此阻擋突出部回到第一位置。
36.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從橫截面看時,所述伸長錨體通常是圓柱形,錨體相對側的突出部和鎖定桿為燕尾形或部分環(huán)形輪廓。
37.如權利要求29至36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可接合而用于移動錨體突出部的所述部件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裝在所述支撐體上與所述錨體延伸反向的一側上。
38.如權利要求28至37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進一步包括將鎖定部件偏壓至一個位置的部件,在該位置鎖定部件不阻擋錨突出部的移動。
39.如權利要求28至38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進一步包括偏壓提升部件支撐體的部分,使支撐體離開圍繞空腔的物體表面,除非將其推入空腔并且使錨突出部接合。
40.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伸長錨體部件,安裝在所述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一要裝卸的物體中的底切空腔內(nèi),并可繞通常平行于所述錨體縱軸的軸線旋轉;至少一個錨突出部,位于或鄰近錨體部件外端,隨所述錨體部件旋轉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第一位置,錨體可插入空腔或從空腔中抽出,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突出部與所述腔中的相應底切肩部接合;在所述錨體上的部件,所述部件可接合而轉動錨體,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錨突出部;在所述支撐體上可由起重機接合而提升物體的提升部件;其中所述提升部件關于支撐體旋轉安裝,并由此與載荷方向旋轉成一直線。
41.如權利要求40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提升部件合作式接合鎖定部件而所述鎖定部件不繞通常平行于所述軸線的任何旋轉軸線旋轉。
42.如權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提升部件是固體部件,所述固體部件旋轉裝在所述支撐體上以在第一位置和一旋轉位置范圍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所述鎖定部件不阻擋錨體突出部,在旋轉位置范圍,所述鎖定部件阻擋錨體突出部。
43.如權利要求42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所述響應部件是凸輪和凸輪從動結構,通過該結構,提升部件通過繞通常橫切錨體縱軸的軸線旋轉而合作式接合所述鎖定部件。
44.如權利要求40至43任一項所述的物體裝卸裝置,其中可接合而用于移動錨體突出部的所述部件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裝在所述支撐體上與所述錨體延伸反向的一側上。
45.一種在預制物體內(nèi)形成底切空腔的模殼,所述模殼是塑料和/或聚合材料或薄規(guī)格金屬,其中該模殼包括第一部分和一對底切部,第一部分形成具有基本均勻橫截面的伸長通道,其包括芯部和具有預定輪廓的相應側向伸出部,底切部的橫截面幾何形狀類似于所述側部并靠近相應側部設置。
全文摘要
一種物體裝卸裝置,包括支撐體(32)和伸長錨體(40),錨體安裝在支撐體內(nèi)端以便從支撐體伸出而插入要裝卸物體內(nèi)的底切空腔(28)內(nèi)。位于或靠近錨體外端的至少一個錨突出部(48a、48b)可隨移動錨體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錨體可插入空腔或從空腔中抽出,在第二位置該突出部接合空腔內(nèi)的相應底切肩部(29)。錨體上的部件(42)用于移動錨體,以使錨體突出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支撐體上的提升部件(60)用于通過起重機提升該物體。鎖定部件(50、51)用于阻擋錨突出部離開第二位置。一方面,可旋轉錨體(40)以實現(xiàn)錨突出部的移動。另一方面,鎖定部件(50、51)通常沿錨體部件的縱向滑動到一鎖定位置,在該位置阻擋錨突出部離開第二位置。再一方面,在所述底切肩部(29)以外的區(qū)域中的物體中基本沒有足以在提升物體時使物體材料潰塌和流動的空隙或空腔。而且還公開了一種在預制物體內(nèi)形成底切腔的模殼(25)。
文檔編號E04G21/14GK1299334SQ99805750
公開日2001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4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5月4日
發(fā)明者伊恩·亞歷山大·佩特森 申請人:伊恩·亞歷山大·佩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