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熱執(zhí)行器及使用該電熱執(zhí)行器的溫控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暖系統(tǒng)及空調(diào)系統(tǒng)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熱執(zhí)行器及使用該電熱執(zhí)行器的溫控閥。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低溫熱水輻射采暖,俗稱地暖,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地暖以其舒適性及節(jié)能性已逐步成為主流的采暖方式。而地暖系統(tǒng)中的主要調(diào)節(jié)閥就是溫控閥,為了實現(xiàn)溫控閥的作用,溫控閥中的電加熱元件的接電性能尤為重要,關系到整個溫控閥的使用效果。 如圖I所示,為現(xiàn)有的一種溫控閥的剖面示意圖。圖I中的現(xiàn)有溫控閥包括閥部件100'、操縱所述閥部件的電熱執(zhí)行器400'和連接所述閥部件與所述電熱執(zhí)行器的螺母30(V。所述閥部件10(V包括帶有進口 V、出口 K、旁通口 P和主閥口 CT及副閥口D'的閥體101'以及閥芯組件103'和通過螺紋連接于所述閥體101'內(nèi)的聯(lián)連件102',所述閥芯組件103'包括閥桿1031'、主閥芯1032'和副閥芯1033',所述閥桿1031'通過復位彈簧011抵接于推桿07 (見下文)與聯(lián)接件102'之間。電熱執(zhí)行器400'包括基座01,基座01上設置有熱膨脹部件02,熱膨脹部件02包括可導熱且可變形的本體021,本體021內(nèi)容納有熱膨脹物質(zhì)022(本溫控閥中為石蠟);動鐵芯06設置于熱膨脹部件02內(nèi);還包括與本體021密封連接的加熱片03 ;第一電極041設置于本體021的凸肩0211的下部;加熱片03下方設置有第二電極042 ;在第二電極042與基座01的內(nèi)底面之間設置有用于增加加熱片03的電接觸性能的錐形彈簧05。該電熱執(zhí)行器還包括穿過所述基座01且與所述閥桿1031,抵接的推桿07 ;套在所述本體021上且與所述推桿07連接的傳動罩08 ;用于為熱膨脹部件02提供彈力的彈簧09 ;套在彈簧09外且與基座01相對固定設置的保護蓋10。該溫控閥與外接的溫控器(未示出)配合使用。當從閥體101'的進水口 A'進入的熱水需要從旁通口 E'回流時,溫控器(未示出)不給第一電極041和第二電極042通電,也即熱膨脹部件02不動作,保持常態(tài),此時電熱執(zhí)行器400'的推桿07在彈簧09的推力壓縮作用下,使得閥芯組件103'上的主閥芯1032'封堵住主閥口 CT,此時,熱水從進水口 A'進入,從旁通口 E'流出。當從閥體101'的進水口 A'進入的熱水不需要從旁通口 E'回流時,前述溫控器(未示出)發(fā)出指令向第一電極041和第二電極042通電,從而使加熱片03和熱膨脹閥部件02的本體021變熱,將熱膨脹物質(zhì)022 (本溫控閥中為石蠟)熔化成液態(tài)石蠟,石蠟熔化后體積增大,推動動鐵芯06向上移動,動鐵芯06從而推動套在熱膨脹部件02上且與推桿07相連接的傳動罩08,傳動罩08朝著遠離閥體10Γ的方向推動,進一步壓縮彈簧09,并同時帶動推桿07也朝著遠離閥體10Γ的方向慢慢移動,閥桿103Γ在復位彈簧011的復位彈力作用下,朝著遠離閥體101'的方向慢慢移動,從而使得主閥芯1032'不再封堵住主閥口 CT,并逐漸減小熱水從旁通口 P流出的流量,逐漸增加熱水從出水口⑴流出的流量,直至副閥芯1033 ^封堵住副閥口 IV。如圖I所示,該現(xiàn)有結構中的溫控閥的電熱執(zhí)行器,存在如下不足第一,為了增加電接觸性能,保證第二電極042與加熱片03的接觸,需要在第二電極042與基座01的內(nèi)底面之間增設一錐形彈簧05。該種結構中,不僅增加了零部件個數(shù),而且錐形彈簧05本身在基座01內(nèi)不易進行定位,組裝工藝性差;第二,第二電極042與第一電極041未采取防止其發(fā)生周向轉(zhuǎn)動的措施,因而第一電極041和第二電極042在工作過程中會發(fā)生轉(zhuǎn)動,這樣,一方面可能影響它們的電接觸性能,另一方面,當前述兩個電極分別與兩個接線(未示出)連接后,如果接線在基座01內(nèi)的余量較多,那么隨著前述兩個電極的轉(zhuǎn)動,兩個接線(未示出)之間及兩個接線(未示出)與基座01的壁之間會發(fā)生摩擦,影響了接線的使用壽命,進而影響電熱執(zhí)行器的工作性能。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電接觸性能良好、零部件個數(shù)較少、組裝工藝性好且可防止導電部件進行周向轉(zhuǎn)動的電熱執(zhí)行器及使用該電熱執(zhí)行器的溫控閥。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電熱執(zhí)行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形成有定位座;熱膨脹部件,所述熱膨脹部件置于所述定位座中,包括本體和容納于所述本體內(nèi)的熱膨脹物質(zhì);電加熱元件,所述電加熱元件置于所述定位座的底面與所述本體之間;還包括導電部件,所述導電部件具有第一導電體和第二導電體;所述本體具有外緣凸出的凸緣部;所述第一導電體設置于所述凸緣部與所述定位座之間并與所述凸緣部下端抵接;所述第二導電體置于所述電加熱元件和所述定位座之間并與所述電加熱元件抵接。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結構的電熱執(zhí)行器,所述第一導電體具有第一基部和與所述第一基部一體成形的第一限位部,所述定位座具有與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導電體周向轉(zhuǎn)動的第一止動部。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結構的電熱執(zhí)行器,所述第二導電體具有第二基部和與所述第二基部一體形成的第二限位部,所述定位座具有與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導電體周向轉(zhuǎn)動的第二止動部。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結構的電熱執(zhí)行器,所述第一基部與所述第二基部為圓形片狀結構,所述第一限位部為沿所述第一基部徑向伸出的凸臺,所述第二限部為沿所述第二基部徑向伸出的凸臺。優(yōu)選地,如上所述結構的電熱執(zhí)行器,所述定位座包括同心設置的大徑部和小徑部,所述第一止動部具體為形成于所述大徑部上的第一開口,所述第二止動部具體為形成于所述小徑部上的第二開口。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結構的電熱執(zhí)行器,所述第一導電體的第一基部位于所述大徑部與所述小徑部之間的臺階面上。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結構的電熱執(zhí)行器,所述第二導電體還具有與其一體形成以抵接于所述電加熱元件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過渡連接段和抵接段。進一步地,如上所述結構的電熱執(zhí)行器,所述導電部件還包括第一接線、第二接線和保護套;所述第一導電體具有與所述第一基部一體形成的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接線固接;所述第二導電體具有與所述第二基部一體形成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第二接線固接;所述第一接線與所述第二接線固定在所述保護套內(nèi);所述基座上具有帶固定腔的固定座,所述保護套容納于所述固定腔中。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溫控閥,包括帶有進口、出口和閥口的閥體、置于所述閥體腔體內(nèi)的閥芯部件、驅(qū)動所述閥芯部件的驅(qū)動部件,所述驅(qū)動部件與所述閥體通過螺母連接,所述閥芯部件包括傳動桿,所述驅(qū)動部件通過操縱所述傳動桿控制所述閥口的開閉,所述驅(qū)動部件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任一電熱執(zhí)行器。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一,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通過在第一導電體上設置抵接部來實現(xiàn)第一導電體與電加熱元件之間良好的電接觸性能,無須如現(xiàn)有技術那樣增設彈簧,減少了零部件個數(shù);第二,在導電體上設置有限位部,并在定位座上設置有與前述限位部配合的相應的止動部來防止導電體發(fā)生周向轉(zhuǎn)動,從而,當導電體與接線連接后,可以防止接線與接線之間或接線與基座之間的摩擦,延長接線的使用壽命,也提高了電熱執(zhí)行器的工作性能。
圖I為現(xiàn)有的一種溫控閥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導電部件、基座和熱膨脹部件裝配后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導電部件、基座和熱膨脹部件裝配后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熱執(zhí)行器的導電部件的立體圖;圖5為圖4中導電部件的第一導電體的立體圖;圖6為圖4中導電部件的第二導電體的立體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基座的立體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基座的俯視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溫控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內(nèi)容進行詳細說明如下本實用新型中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的部分不再作具體描述?,F(xiàn)結合圖2至圖9對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改進之處進行詳細說明。所述改進之處為導電部件的結構及與導電部件配合的基座的結構。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導電部件、基座和熱膨脹部件裝配后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導電部件、基座和熱膨脹部件裝配后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熱執(zhí)行器的導電部件的立體圖;圖5為圖4中導電部件的第一導電體的立體圖;圖6為圖4中導電部件的第二導電體的立體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基座的立體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基座的俯視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溫控閥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導電部件、基座和熱膨脹部件裝配后的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導電部件、基座和熱膨脹部件裝配后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熱執(zhí)行器的導電部件的立體圖。本實用新型中的電熱執(zhí)行器包括基座I、熱膨脹部件2、電加熱元件3、導電部件4?;鵌上形成有定位座11 ;熱膨脹部件2置于所述的定位座11中,熱膨脹部件2包括帶有外緣凸出的凸緣部211的本體21、容納于所述本體21內(nèi)的熱膨脹物質(zhì)22 (本實施例中具體為石蠟),熱膨脹部件2還包括設置于其內(nèi)的頂桿23 ;電加熱元件3置于所述定位座11的底面與所述本體21之間、且固接于所述本體21上;導電部件4設置于熱膨脹部件2與基座I之間。首先,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導電部件4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熱執(zhí)行器的導電部件的立體圖;圖5為圖4中導電部件的第一導電體的立體圖;圖6為圖4中導電部件的第二導電體的立體圖。如圖4和圖5所示,導電部件4包括第一導電體41,所述第一導電體41具有優(yōu)選為圓環(huán)形片狀結 構的第一基部411、與所述第一基部411 一體形成且沿其徑向凸出的第一限位部412(本實施例中具體為矩形的凸臺)。所述第一導電體41還具有與所述第一基部411 一體形成的第一連接部413,所述第一連接部413上與第一接線414的一端連接。如圖4和圖6所示,導電部件4還包括第二導電體42,所述第二導電體42具有優(yōu)選為圓形片狀結構的第二基部421及與所述第二基部421—體形成且沿其徑向凸出的第二限位部422(本實施例中具體為矩形的凸臺)。所述第二導電體42還具有與所述第二基部421 一體形成的第二連接部423,所述第二連接部423與所述第二接線424的一端連接。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接線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接線的另一端均穿入保護套43中并與保護套43相固定。本實施例中保護套43優(yōu)選可以為絕緣層,當然也可以在保護套43的外周再套接對所述保護套43起保護作用的保護套筒。如圖6所示,所述第二導電體42的第二基部421中部具有優(yōu)選為長方形的通孔。在前述通孔中形成有所述第二導電體42的抵接部425。所述抵接部425包括過渡連接段425A和抵接段425B。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所述抵接段425B相對于電加熱元件3 (見圖3)水平設置,所述過渡連接段425A形成于所述抵接段425B與所述第二基部421之間。所述抵接部425優(yōu)選為兩個且間隔一定距離相對設置。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電熱執(zhí)行器的基座的結構進行說明。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導電部件、基座和熱膨脹部件裝配后的剖面示意圖。如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基座的立體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基座的俯視圖。如圖
3、圖7和圖8所示,基座I包括定位座11,所述定位座11包括同心設置的大徑部IlA和小徑部11B,所述大徑部IlA的高度為Hl,所述小徑部IlB的高度為H2,且Hl >H2,因此,所述大徑部IlA與所述小徑部IlB之間形成一臺階面113。所述大徑部IlA上形成有優(yōu)選為開口的第一止動部111,所述第一止動部111用于與所述第一導電體41 (見圖4)上的第一限位部412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導電體41發(fā)生周向轉(zhuǎn)動。所述小徑部IlB上形成有優(yōu)選為開口的第二止動部112,所述第二止動部112用于與所述第二導電體42(見圖4)的第二徑向限位部422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導電體42(見圖4)發(fā)生周向轉(zhuǎn)動。所述基座I上還形成有帶有固定腔的固定座12,固定座12用于與所述導電部件4的保護套43(見圖4)配
八
口 ο前述對基座I與導電部件4的具體結構進行了詳細說明。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裝配方式及產(chǎn)生的技術效果進行具體說明。如圖4、圖7和圖8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熱執(zhí)行器的導電部件的立體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基座的立體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中基座的俯視圖。裝配方式如下如圖4所示,導電部件4的第一接線414的一端與第一連接部413鉚接;第二連接線424的一端與第二連接部423鉚接;第一接線414的另一端與第二接線424的另一端均固定于保護套43中。之后,導電部件4之第二導電體42的第二徑向限位部422插入圖7和圖8所示的定位座11的小徑部IlB上的第二止動部112中。導電部件4之第一導電體41的第一徑向限位部412插入圖7和圖8所不的定位座11的大徑部IlB上的第一止動部111中。最后將固接為一體的熱膨脹部件2與電加熱元件3從所述第一導電體41的圓環(huán)形的內(nèi)孔中套入。裝配后的結構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導電體41的基部 411的上下兩個端面分別與熱膨脹部件2的本體21的凸緣部211的底面及底座11的臺階面113 (見圖7)相抵接。第二導電體42的基部421的下端面與底座11的底面抵接,第二導電體42的抵接部425通過其抵接段425B與電加熱元件3抵接。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具有本實用新型電熱執(zhí)行器的溫控閥。圖9所示為具有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中的電熱執(zhí)行器的溫控閥的結構示意圖。如圖9所示,該溫控閥包括帶有進口 A和出口 B的閥體100、置于閥體100腔體內(nèi)的閥芯部件200、位于閥芯部件200的上部與閥芯部件200通過螺母300連接的驅(qū)動部件400。如圖9所示,閥芯部件200包括傳動桿201,所述驅(qū)動部件400通過操縱所述傳動桿201控制所述閥口 C的開閉,驅(qū)動部件400可為本實用新型中的任一電熱執(zhí)行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導電體42,通過其上抵接部425的結構設計,可以使第二導電體42與電加熱元件3之間始終保持良好接觸,而無須像現(xiàn)有技術中那樣增設錐形彈簧來保證接觸。況且,現(xiàn)有技術中的錐形彈簧本身在基座內(nèi)不易進行定位,組裝工藝性差。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組裝工藝性好且減少了零部件個數(shù)。第二,本實用新型對導電部件進行了限制其發(fā)生周向轉(zhuǎn)動的結構設計,當?shù)谝唤泳€414與第二接線424在基座I內(nèi)的余量較多時,通過該結構設計,可以避免兩個接線因彼此之間或彼此與基座I之間的摩擦而折斷,從而可延長電熱執(zhí)行器的使用壽命,保證電熱執(zhí)行器的工作性能。需要指出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結構的限制,只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中,導電部件4的第一基部41和第二基部42并不限于圓形片狀結構。第二導電體42中的抵接部425的個數(shù)并不限于兩個,位置及形狀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符合本實用新型內(nèi)容的變換。并且,本實用新型中,基座I的具體結構也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內(nèi)容原理的范圍內(nèi)進行變化。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熱執(zhí)行器,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I)上形成有定位座(11);熱膨脹部件(2),所述熱膨脹部件(2)置于所述定位座(11)中,包括本體(21)和容納于所述本體(21)內(nèi)的熱膨脹物質(zhì)(22);電加熱元件(3),所述電加熱元件(3)置于所述定位座(11)的底面與所述本體(21)之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導電部件(4),所述導電部件(4)具有第一導電體(41)和第二導電體(42);所述本體(21)具有外緣凸出的凸緣部(211);所述第一導電體(41)設置于所述凸緣部(211)與所述定位座(11)之間并與所述凸緣部(211)下端抵接;所述第二導電體(42)置于所述電加熱元件(3)和所述定位座(11)之間并與所述電加熱元件⑶抵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任一電熱執(zhí)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體(41)具有第一基部(411)和與所述第一基部(411) 一體成形的第一限位部(412),所述定位座(11)具有與所述第一限位部(412)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導電體(41)周向轉(zhuǎn)動的第一止動部(111)。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熱執(zhí)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體(42)具有第二基部(421)和與所述第二基部(421) —體形成的第二限位部(422),所述定位座(11)具有與所述第二限位部(112)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導電體(42)周向轉(zhuǎn)動的第二止動部(112)。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熱執(zhí)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411)與所述第二基部(421)為圓形片狀結構,所述第一限位部(412)為沿所述第一基部(411)徑向伸出的凸臺,所述第二限部(422)為沿所述第二基部(421)徑向伸出的凸臺。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熱執(zhí)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1)包括同心設置的大徑部(IlA)和小徑部(IlB),所述第一止動部(111)具體為形成于所述大徑部(IlA)上的第一開口,所述第二止動部(112)具體為形成于所述小徑部(IlB)上的第二開口。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熱執(zhí)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體(41)的第一基部(411)位于所述大徑部(IlA)與所述小徑部(IlB)之間的臺階面(113)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熱執(zhí)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電體(42)還具有與其一體形成以抵接于所述電加熱元件(3)的抵接部(425),所述抵接部(425)包括過渡連接段(425A)和抵接段(425B)。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熱執(zhí)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部件(4)還包括第一接線(414)、第二接線(424)和保護套(43);所述第一導電體(41)具有與所述第一基部(411)一體形成的第一連接部(413),所述第一連接部(413)與所述第一接線(414)固接;所述第二導電體(42)具有與所述第二基部(421) —體形成的第二連接部(423),所述第二連接部(423)與所述第二接線(424)固接;所述第一接線(414)與所述第二接線(424)固定在所述保護套(43)內(nèi);所述基座(I)上具有帶固定腔的固定座(12),所述保護套(43)容納于所述固定腔中。
9.一種溫控閥,其特征在于,包括帶有進口、出口和閥口(C)的閥體(100)、置于所述閥體(100)腔體內(nèi)的閥芯部件(200)、驅(qū)動所述閥芯部件(200)的驅(qū)動部件(400),所述驅(qū)動部件(400)與所述閥體(100)通過螺母(300)連接,所述閥芯部件(200)包括傳動桿(201),所述驅(qū)動部件(400)通過操縱所述傳動桿(201)控制所述閥口(C)的開閉,其特征在于,所述驅(qū)動部件(400)為權利要求1-2和4-8所述的任一電熱執(zhí)行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熱執(zhí)行器,包括基座(1)、熱膨脹部件(2)、電加熱元件(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導電部件(4),所述導電部件(4)具有第一導電體(41)和第二導電體(42);所述本體(21)具有外緣凸出的凸緣部(211);所述第一導電體(41)設置于所述凸緣部(211)與所述定位座(11)之間,并與所述凸緣部(211)下端抵接;所述第二導電體(42)置于所述電加熱元件(3)和所述定位座(11)之間并與所述電加熱元件(3)抵接,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執(zhí)行器零部件較少、組裝工藝簡單、能夠有效限制導電部件的轉(zhuǎn)動,有利于延長導電部件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具有前述電熱執(zhí)行器的溫控閥。
文檔編號F16K31/68GK202545979SQ20122017773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