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鉚接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抓握裝置鉚接到廚房器具的主體部上的方法,例如一種用于將側(cè)柄或頂柄鉚接到燉鍋、煎鍋、雙把燉鍋等的主體部上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一種已知的用于將抓握裝置鉚接到一定類型的廚房器具的主體部上的方法包括準備步驟,其中抓握裝置設(shè)置成與所述主體部接觸;以及插入步驟,其中鉚釘受驅(qū)動而穿過兩個元件。此外,傳統(tǒng)地,一旦鉚釘處于合適的位置上,則已經(jīng)穿過兩個元件的鉚釘?shù)亩瞬渴軌憾趦蓚€構(gòu)件之間形成連接。
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其要求兩個構(gòu)件的鉚接孔和鉚釘體尺寸上的公差很小,以及要求極大的延展,此延展可能產(chǎn)生的危險是一旦鉚接完成在鉚釘和至少一個鉚接孔之間為不連續(xù)的,這可導(dǎo)致密封性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意圖克服上述的缺陷,換句話說,描述了一種鉚接方法,其能夠減少對鉚接孔和鉚接主體部的尺寸公差要求,并且使得鉚接的密封性更為可靠。
依據(jù)本發(fā)明,上述類型的鉚接方法包括介于準備步驟和插入步驟之間的導(dǎo)入步驟(presentation step),其中鉚釘突入面被設(shè)置成與第一元件的一部分表面相接觸,所述突入面構(gòu)造成在插入步驟中,鉚釘在第一鉚接孔處穿過第一元件并夾帶(entrain)一部分表面,從而將其鎖定在鉚釘自身和第二鉚接孔之間,所述第二鉚接孔由第二元件承載,且鉚釘配合入所述第二鉚接孔內(nèi)。
因此,依據(jù)本發(fā)明,鉚釘主體部的尺寸和由第二元件所承載的鉚接孔的尺寸之間的公差受較小的限制,游隙足以允許一部分第一元件蠕變。此外,由于蠕變及所引起的鎖定(trapping),第一元件被鎖住的部分可提高鉚接的密封性。
通過對以非限制性示例給出并通過
的實施方式的描述,其它特殊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清楚,其中圖1為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方法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導(dǎo)入步驟中的鉚釘和兩個元件的概略剖視圖;圖2為通過使用該方法的第一實施方式而獲得的鉚接的概略剖視圖;圖3為通過使用該方法的第二實施方式而獲得的鉚接的細節(jié)再現(xiàn)(photographic reproduction);圖4為用于該方法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插入步驟中的鉚釘和兩個元件的概略剖視圖;圖5為插入步驟剛完成時的概略剖視圖,其與圖4類似;圖6為表示通過使用該方法的第三實施方式而獲得的鉚接的概略剖視圖,其與圖4和5類似;圖7為表示通過使用該方法的第四實施方式而獲得的鉚接的概略剖視圖;以及圖8為表示通過使用該方法的第五實施方式而獲得的鉚接的概略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在不同的圖上所能看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需要使用第一構(gòu)件1(例如廚房器具的主體部)、第二構(gòu)件2(例如廚房器具的抓握裝置)和鉚釘3(優(yōu)選地由不銹鋼制造),該鉚釘3包括主體部4(將穿過兩個元件的部分)、頭部5(不穿過兩個元件的部分)以及突入面6、7。
在第一準備步驟中,兩個元件1、2設(shè)置成彼此恰當?shù)亟佑|。在第二導(dǎo)入步驟中,鉚釘3然后相對于兩個元件1、2恰當?shù)囟ㄎ?,更確切地,使得其突入面6、7停留在與第一構(gòu)件1的表面部分8、9相接觸處。在第三插入步驟之后,鉚釘3受驅(qū)動(通常通過擊打其頭部5)而穿過兩個元件1、2。在此插入步驟中,由于突入面6、7的構(gòu)造和停留在與第一元件1的表面部分8、9相接觸處,當鉚釘3在第一鉚接孔10處穿過第一元件1時,鉚釘3夾帶起一部分表面8、9。從而,此步驟的結(jié)果是第一元件1的一部分體積11蠕變,該部分體積被鎖在鉚釘3(更確切地為鉚釘3的主體部4)和第二元件2(更確切地為第二元件2中的第二鉚接孔12,鉚釘3的主體部4位于其中)之間。最后,在最終的鉚接步驟中,鉚釘3的主體部4的自由端13受擊打而形成鎖緣(trapping rim)14(鉚釘3通過與頭部5接觸的一部分而保持在適當?shù)奈恢蒙?。從而,依據(jù)該鉚接方法,兩個部件1、2通過鉚釘3的典型膨脹和第一元件1的體積11的夾帶部分的蠕變而鎖定。
通常,主體部4和第二鉚接孔12的尺寸必須使得第一元件1的材料可以插入。此外,突入面6、7的輪廓和突入面6、7停留于其上并相接觸的一部分表面8、9的輪廓成形為易于從第一元件1的材料夾帶(在接觸處的兩個表面之間必須存在一定的角度)。因此,突入面6、7可優(yōu)選地具有例如錐形、尖拱形或棱形的形狀。類似地,突入面6、7的橫截面可以是圓形的、方形的或例如是十字形的。在錐形表面的情形中,優(yōu)選地,在頂點15處的半角大致為50°。蠕變質(zhì)量還取決于鉚釘3相對于兩個元件1和2的硬度的硬度、各鉚接孔10、12的尺寸、和第一元件1的厚度。
優(yōu)選地,蠕變應(yīng)當是這樣的第一元件1在第二元件2中的突入高度大于第二鉚接孔12的高度的四分之一,以獲得第一元件1在鉚釘3和第二元件2之間的良好鎖定效果。
在圖1到3中所示出的前兩個實施方式中,兩個元件1、2中的每一個都在準備步驟之前就具有鉚接孔10、12。如可從圖1中見到的,在導(dǎo)入步驟中,兩個鉚接孔10、12設(shè)置成它們相互對準,鉚釘3的主體部4插入到兩個孔10、12中,而由將頭部5連接到主體部4的鉚釘3的頸圈6所形成的突入面6停留在與第一鉚接孔10的周邊8接觸處(第一鉚接孔10的尺寸等于或小于第二鉚接孔12的尺寸)。這種實施方式可導(dǎo)致這樣的鉚接其中鉚釘3的頭部5與第一元件1的表面齊平,而不需要在第一元件1中形成一個用作頭部5的外殼的斜面在插入步驟中,一部分體積11被頸圈6夾帶,導(dǎo)致兩個元件1、2中的至少一個在頭部5下方平整(取決于這些元件1、2的剛度)。
圖2說明了在第一元件1(通常由不銹鋼制造,屈服應(yīng)力例如為270MPa)比第二元件2(通常由鋁制造,屈服應(yīng)力例如為70MPa)更硬時所獲得的鉚接。在此情形中,第二元件2由于施加到鉚釘3上并通過第一元件1傳遞的壓力而變形。
圖3示出了在第二元件2(例如由不銹鋼制造)比第一元件1(例如由鋁制造)更硬時所獲得的鉚接。在此情形中,僅僅是第一元件1由于施加到鉚釘3上的壓力而變形。
在圖4到8中所示出的另外三個實施方式中,在準備步驟之前,鉚接孔12形成在與第一元件1相對的第二元件2中。在準備步驟中,第一實心元件1(換句話說沒有孔)設(shè)置成與第二元件2接觸并覆蓋住第二鉚接孔12。在導(dǎo)入步驟中,形成了突入面7的鉚釘3主體部4的自由端13與第一構(gòu)件1的覆蓋住第二鉚接孔12的一部分表面9接觸。如從圖4可以看出,在插入步驟中,突入面7突入第一元件1內(nèi),從而形成第一鉚接孔10。此外,第二鉚接孔12用作鉚釘3的導(dǎo)引件。這種實施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消除了對第一元件鉆孔的在先步驟。
在圖7中,第二鉚接孔12在其入口16處具有斜面17,其取向為沿鉚釘3的移動方向孔12的直徑減小的方向。此斜面17有利于第一元件1的蠕變。
在圖8中,第二鉚接孔12在其出口18處具有一個斜面19,其取向為沿鉚釘3的移動方向孔12的直徑減小的方向。此斜面19可容置第一元件1的相對較大的體積11(第二鉚接孔12的大部分),從而,鉚釘3本身的膨脹提供了良好的密封(第二鉚接孔12的狹窄部分)。
本發(fā)明可以有其他的實施方式。因此,第一元件可以是廚房器具的抓握裝置,第二構(gòu)件可以是器具的主體部。還可以在鉚釘主體部的插入步驟中通過自由端與第一鉚接孔同時地形成第二鉚接孔。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將抓握裝置鉚接到廚房器具的主體部上的方法,包括準備步驟,其中所述抓握裝置設(shè)置成與主體部相接觸;和插入步驟,其中鉚釘(3)受驅(qū)動而穿過兩個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介于所述準備步驟和所述插入步驟之間的導(dǎo)入步驟,其中所述鉚釘(3)的突入面(6、7)設(shè)置成與第一構(gòu)件(1)的一部分表面(8、9)相接觸,所述突入面(6、7)成形為在所述插入步驟中,所述鉚釘(3)在第一鉚接孔(10)處穿過所述第一元件(1)并夾帶所述一部分表面(8、9),從而將所述第一元件(1)的一部分體積(11)鎖定在所述鉚釘(3)和第二鉚接孔(12)之間,所述第二鉚接孔(12)由所述第二元件(2)承載,且所述鉚釘(3)配合入所述第二鉚接孔(12)內(nèi)。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鉚接孔(12)由所述突入面(7)在所述插入步驟中形成。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鉚接孔(12)在所述準備步驟之前形成并在所述插入步驟中用作鉚釘(3)的導(dǎo)引件。
4.如權(quán)利要求1到3中任一項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鉚接孔(10)通過由所述鉚釘(3)的所述主體部(4)的所述自由端(13)所形成的所述突入面(7)在所述插入步驟中形成。
5.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鉚接孔(10)在所述準備步驟之前形成,并在所述準備步驟中與所述第二鉚接孔(12)對準,在所述導(dǎo)入步驟中,由所述鉚釘?shù)念i圈(6)所形成的將頭部(5)連接到主體部(4)的突入面(6)停留在與所述第一鉚接孔(10)的周邊(8)接觸處。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步驟中,所述的一部分體積(11)被所述頸圈(6)夾帶,導(dǎo)致所述兩個元件(1、2)中的至少一個在所述頭部(5)下方平整,從而在此步驟結(jié)束時,所述頭部(5)與所述第一元件(1)的表面齊平。
7.如權(quán)利要求4到6中任一項并從屬于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鉚接孔(12)具有斜面(17、19),其取向為沿所述鉚釘(3)的移動方向所述孔(12)的直徑減小的方向。
8.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17)形成為接近所述第二鉚接孔(12)的入口(16)。
9.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19)形成為接近所述第二鉚接孔(12)的出口(18)。
10.如權(quán)利要求1到9中任一項所述的鉚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入面(6、7)具有錐形、尖拱形或棱形的形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第一元件鉚接到第二元件上的方法,包括準備步驟,其中所述第一元件設(shè)置成與第二元件相接觸;和插入步驟,其中鉚釘(3)受驅(qū)動而穿過兩個元件(1、2)。依據(jù)本發(fā)明,所述方法包括介于所述準備步驟和插入步驟之間的導(dǎo)入步驟,其中所述鉚釘(3)的突入面(6)設(shè)置成與第一元件(1)的一部分表面相接觸,所述突入面(6)形成為在所述插入步驟中,所述鉚釘(3)夾帶一部分表面,從而將所述第一元件(1)的一部分體積(11)鎖定在鉚釘(3)和第二元件(2)之間。
文檔編號F16B19/04GK101024238SQ20061014961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10月10日
發(fā)明者帕特里克·科歇 申請人:Se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