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容量壓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在可變容量壓縮機中,能使從排出室向曲柄室回流的油的潤滑性提高。配置在缸體(101)的中央部的中心孔(101b)包括:對驅動軸(110)的滑動軸承(131)進行支承的第一孔(101b1);靠閥板一側的區(qū)域的周壁配置在比第一孔(101b1)更靠徑向外側的位置的第二孔(101b2);以及與曲柄室連接且配置在比第一孔(101b1)更靠徑向外側的位置的第三孔(101b3),由第二孔(101b2)、第一通路(145a)、第二通路(145b)和第三通路(145c)來構成使排出制冷劑的一部分從排出室流出到曲柄室內的壓力供給通路(145),其中,所述第一通路(145a)將第二孔(101b2)與排出室連通,所述第二通路(145b)與第二孔(101b2)連通,且從驅動軸(110)的一端面朝向該驅動軸(110)的內部沿軸向延伸設置,所述第三通路(145c)形成為與第二通路(145b)大致正交且在驅動軸(110)的外周面上開口,并與曲柄室連通。
【專利說明】可變容量壓縮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車輛空調系統(tǒng)等中使用的可變容量壓縮機。
【背景技術】
[0002]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如下技術:在通過根據(jù)曲柄室內壓力改變與驅動軸連接的 斜板的傾斜角,來對壓縮機構的活塞行程量進行調節(jié),從而對制冷劑排出量進行可變控制 的可變容量壓縮機中,具有使壓力供給通路和排壓通路的一部分與曲柄室端部連通的共用 的通路,其中,上述壓力供給通路將排出室與曲柄室連通,并通過用于對曲柄室內壓力進行 控制的控制閥來對上述壓力供給通路的開度進行調節(jié),上述排壓通路將曲柄室與吸入室連 通。
[0003]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4] 專利文獻
[0005]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報:特開2003 - 301771號
【發(fā)明內容】
[0006]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7] 在排出室內含有與排出氣體一起被排出的油,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技術中,在打 開控制閥時,在排出氣體中所有的油經(jīng)由對驅動軸進行徑向支承的軸承的間隙而回流到曲 柄室中,從而確保曲柄室內的油量而有助于各部分的潤滑。
[0008] 但是,經(jīng)由軸承的間隙的排出氣體的流動被排出到斜板的中心附近,在排出氣體 流中所含的油不會直接遍布到周邊部的、斜板與滑履的滑動面等的被潤滑部。也就是說,利 用從排出室回流到曲柄室內的油進行的潤滑存在改進的余地。
[0009] 本發(fā)明著眼于上述這樣的現(xiàn)有問題而作,其提供一種使從排出室回流到曲柄室內 的油的潤滑性得到提高的可變容量壓縮機。
[0010] 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0011] 因此,本發(fā)明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包括:
[0012] 缸體,該缸體劃分形成有呈環(huán)狀排列的多個缸孔和配置在這些缸孔內側的中心 孔;
[0013] 前殼,該前殼將上述缸體的一端側封閉,并利用與上述缸體的協(xié)同作用來劃分出 曲柄室;
[0014] 閥板,該閥板將上述缸體的另一端側封閉,并形成有與上述缸孔連通的排出孔及 吸入孔;
[0015] 缸蓋,該缸蓋以夾著上述閥板并與上述缸體相對的方式設置,并且在中央部處劃 分形成有吸入室和排出室中的一方,并在上述中央部的外側的環(huán)狀部處劃分形成有吸入室 和排出室中的另一方,其中,上述吸入室與吸入側外部制冷劑回路連通,上述排出室與排出 側外部制冷劑回路連通;
[0016] 活塞,該活塞設置在多個上述缸孔中,并沿上述驅動軸的軸向往復運動;
[0017] 驅動軸,該驅動軸的一端插通至上述中心孔內,并經(jīng)由滑動軸承被徑向支承于所 述缸體;
[0018] 轉子,該轉子固定于上述驅動軸,而與上述驅動軸一體地旋轉;
[0019] 斜板,該斜板經(jīng)由連接元件而與上述轉子連接,上述斜板以能自由滑動的方式安 裝于驅動軸,從而與上述轉子同步地旋轉來使傾角相對于驅動軸的軸線可變;
[0020] 轉換機構,該轉換機構將上述斜板的旋轉轉換為上述活塞的往復運動;
[0021] 壓力供給通路,該壓力供給通路將上述排出室與上述曲柄室連通;
[0022] 控制閥,該控制閥對上述壓力供給通路的開度進行調節(jié);以及
[0023] 排壓通路,該排壓通路將上述曲柄室與上述吸入室連通,
[0024] 在上述可變容量壓縮機中,通過調節(jié)上述控制閥的開度使上述曲柄室的壓力發(fā)生 變化,并改變上述斜板的傾角來調節(jié)上述活塞的行程,將從上述吸入室吸入到上述缸孔中 的制冷劑壓縮后排出到上述排出室內,其特征是,構成為如下結構。
[0025] 將上述壓力供給通路的下游部構成為包括上游側通路和下游側通路,其中,上述 上游側通路沿上述驅動軸內的中心軸形成,上述下游側通路與與上述上游側通路交叉相 連,且具有與曲柄室連通的開口端。
[0026] 發(fā)明效果
[0027] 在控制閥開閥時,排出室內的制冷劑氣體的一部分從壓力供給通路的驅動軸內的 上游側通路改變朝向而到達下游側通路,從下游側通路的開口流出。在制冷劑內所含的油 受到旋轉的下游側通路內的離心力,朝向驅動軸的外側猛地流出并被朝斜板一側引導,從 而能使斜板(特別是斜板的壓縮行程側)的被潤滑部(滑動部)的潤滑性提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可變容量壓縮機的縱剖視圖。
[0029] 圖2是形成于上述壓縮機的中心孔的縱剖視圖。
[0030] 圖3是圖2的A向視圖。
[0031] 圖4是圖2的B向視圖。
[0032] 圖5是形成于上述壓縮機的壓力供給通路及排壓通路的周邊部的詳細圖。
[0033]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可變容量壓縮機的主要部分的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0035]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壓縮機(特別是可變容量斜板式壓縮機)的縱剖視 圖。
[0036] 可變容量壓縮機100是無離合器式壓縮機,包括:缸體101,該缸體101劃分形成 有多個缸孔l〇la和配置在這些缸孔101a內側的中心孔101b ;前殼102,該前殼102與上述 缸體101的一端側連接;以及缸蓋104,該缸蓋104經(jīng)由閥板103而與缸體101的另一端側 連接。
[0037] 以橫穿由缸體101和前殼102界定的曲柄室140內的方式設置有驅動軸110,在該 驅動軸110的軸線方向中心部的周圍配置有斜板111。斜板111構成為經(jīng)由連桿機構120 而與固定于驅動軸110的轉子112連接,斜板111相對于驅動軸110的軸線的傾角(傾斜 角度)是可變的。
[0038] 連桿機構120由第一臂112a、第二臂111a以及連桿臂121構成,其中,上述第一臂 112a從轉子112突出設置,上述第二臂111a從斜板111突出設置,上述連桿臂121的一端 側經(jīng)由第一連接銷122以能相對于第一臂112a自由轉動的方式與第一臂112a連接,上述 連桿臂121的另一端側經(jīng)由第二連接銷123以能相對于第二臂111a自由轉動的方式與第 二臂111a連接。
[0039] 斜板111的通孔111b的形狀形成為能使斜板111在最大傾角與最小傾角的范圍 內傾動,在通孔111b形成有與驅動軸110抵接的最小傾角限制部。在將斜板111與驅動軸 110正交時的斜板111的傾角設定為0°的情況下,通孔111b的最小傾角限制部形成為能 使斜板111的傾角移位至大致〇°。另外,大致〇°是指〇°?0.5°的范圍。
[0040] 在轉子112與斜板111之間安裝有傾角減小彈簧114,該傾角減小彈簧114將斜 板111朝向最小傾角施力,直到斜板111達到最小傾角,另外,在斜板111與彈簧支承構件 116之間安裝有傾角增大彈簧115,該傾角增大彈簧115沿使斜板111的傾角增大的方向對 斜板111施力。由于在最小傾角處,傾角增大彈簧115的作用力設定為比傾角減小彈簧114 的作用力大,因此,在驅動軸110沒有旋轉時,斜板111位于傾角減小彈簧114與傾角增大 彈簧115的作用力處于平衡的傾角。
[0041] 驅動軸110的一端側插通至中心孔101b中而在徑向方向上被滑動軸承131支承, 另外,驅動軸110的一端面被止推板132支承。另外,驅動軸110的另一端側在徑向方向上 被滑動軸承133支承,在推力方向上,固定于驅動軸110的轉子112被軸承134支承。通過 調節(jié)螺紋135來將驅動軸110的一端面與止推板132的間隙調節(jié)為規(guī)定的間隙。
[0042] 另外,驅動軸110的另一端側在朝前殼102的外側突出的凸出部102a內貫穿而延 伸至外側,并與未圖示的動力傳遞裝置連接。在驅動軸110與凸出部l〇2a之間插入有軸封 裝置130,將內部與外部阻斷。來自外部驅動源的動力傳遞到動力傳遞裝置,驅動軸110能 與動力傳遞裝置的旋轉同步地進行旋轉。
[0043] 在缸孔101a內配置有活塞136,在活塞136的朝曲柄室140 -側突出的端部的內 側空間內收容有斜板111的外周部,斜板111為通過一對滑履137而與活塞136連動的結 構。因而,能夠利用斜板111的旋轉來使活塞136在缸孔101a內往復運動。
[0044] 在缸蓋104的中央部劃分形成有吸入室141及呈環(huán)狀圍繞吸入室141的排出室 142,吸入室141與缸孔101a通過設于閥板103的吸入孔103a和吸入閥(未圖示)連通, 排出室142與缸孔101a通過排出閥(未圖示)和設于閥板103的排出孔103b連通。
[0045] 前殼102、缸體101、閥板103和缸蓋104隔著未圖示的墊圈并通過多個雙頭連接 螺栓105緊固,來形成壓縮機外殼。
[0046] 另外,在缸體101的圖中上部設置有消聲器,通過使蓋構件106與劃分形成在缸體 101上部的形成壁101C隔著未圖示的密封構件并通過螺栓緊固,來形成消聲器。在消聲器 空間143內配置有止回閥200。止回閥200配置在連通路144與消聲器空間143的連接部, 并響應于連通路144(上游側)與消聲器空間143(下游側)的壓力差來進行動作,在壓力 差比規(guī)定值小的情況下,將連通路144切斷,在壓力差比規(guī)定值大的情況下,使連通路144 開放。因而,排出室142經(jīng)由由連通路144、止回閥200、消聲器空間143及蓋構件106上壁 的排出端口 l〇6a形成的排出通路而與空調系統(tǒng)的排出側制冷劑回路連接。
[0047] 在缸蓋104形成有吸入端口 104a和連通路104b,吸入室141經(jīng)由由連通路104b 及吸入端口 104a形成的吸入通路而與空調系統(tǒng)的吸入側制冷劑回路連接。吸入通路從缸 蓋104的徑向外側以橫穿排出室142的一部分的方式呈直線狀延伸。
[0048] 在缸蓋104還設置有控制閥300??刂崎y300對將排出室142與曲柄室140連通 的壓力供給通路145的開度進行調節(jié),以對向曲柄室140導入的排出氣體導入量進行控制。 另外,曲柄室140內的制冷劑經(jīng)由排壓通路146流向吸入室141,在排壓通路146中設置有 形成于閥板103的節(jié)流孔103c。
[0049] 因而,通過利用控制閥300對向曲柄室140導入的排出氣體導入量進行控制,從而 使曲柄室140的壓力進行變化,并通過使斜板111的傾斜角、即活塞136的行程變化,就能 對可變容量壓縮機100的排出容量(排出制冷劑流量)進行可變控制。
[0050] 在空調動作時、即在可變容量壓縮機100處于工作狀態(tài)下,基于外部信號對內置 在控制閥300中的螺線管的通電量進行調節(jié),并對排出容量進行可變控制,以使吸入室141 的壓力成為規(guī)定值??刂崎y300能夠根據(jù)外部環(huán)境來對吸入壓力進行最佳控制。
[0051] 另外,在空調非動作時、即在可變容量壓縮機100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下,通過切斷內 置在控制閥300中的螺線管的通電,來將壓力供給通路145強制開放,并將可變容量壓縮機 100的排出容量控制到最小。
[0052] 接著,對中心孔101b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053] 在表示中心孔101b的周邊部(將驅動軸110拆下后進行表示)的圖2?圖4中, 形成于缸體101的中心孔l〇lb包括:對上述滑動軸承131進行支承的第一孔lOlbl ;與第 一孔lOlbl相鄰且形成在閥板103 -側的第二孔101b2 ;以及與第一孔lOlbl相鄰且與曲 柄室140連接的第三孔101b3。
[0054] 第二孔101b2的靠閥板103 -側的周壁101b21呈圓形且配置在比第一孔lOlbl 更靠徑向外側的位置處。
[0055] 第三孔101b3由底壁101b31和周壁101b32構成,周壁101b32包括朝向驅動軸 110凸出的多個曲面,上述多個曲面與缸孔l〇la的形成壁一致。曲面與曲面之間形成為凹 部101b33,該凹部101b33以隨著朝向曲柄室而遠離驅動軸110的方式傾斜。
[0056] 第三孔的周壁101b32與缸孔101a的形成壁一致,因此,在設計上,第三孔的周壁 101b32配置在距徑向外側的驅動軸110最遠的位置處。
[0057] 另外,第三孔101b3的驅動軸110的軸線方向的長度、即從缸孔101a的靠曲柄室 140 -側的端面到底壁101b31的深度設定為比第一孔lOlbl及第二孔101b2的長度小,而 變得較淺。
[0058] 接著,對壓力供給通路145和排壓通路146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059] 在表示這些通路的周邊部的圖5中,壓力供給通路145包括:將排出室142和第二 孔101b2連通的第一通路145a ;第二孔101b2 ;沿著調節(jié)螺紋135的中心軸貫穿而形成的通 孔135a ;同樣形成于止推板132的通孔132a ;從驅動軸110的一端面朝向驅動軸110的內 部在軸向上延伸設置的第二通路145b ;以及與第二通路145b大致正交地在驅動軸110的 外周面上開口,并與曲柄室140連通的第三通路145c。
[0060] 另外,控制閥300在缸蓋104內配置在第一通路145a的中途(參照圖1)。
[0061] 在第二孔的周壁101b21上開口的第一通路145a在形成于缸體101的下游端部 處包括引導通路145al,該引導通路145al朝向第二孔101b2的徑向的中心區(qū)域定向,且以 靠近第二通路145b的開口端的方式沿軸向傾斜。可考慮控制閥300的布局來將引導通路 145al配置在適當?shù)奈恢谩?br>
[0062] 另外,第三通路145c在驅動軸110的軸線方向上的位置位于第三孔101b3內,且 配置在靠曲柄室140 -側的缸孔101a端面的軸向位置附近,朝向第三孔的周壁101b32開 設多個第三通路145c。
[0063] 第三通路145c在第三孔101b3內開口,因此,即使斜板111的傾角成為最小,開口 也不會被斜板111封閉。
[0064] 排壓通路146包括第三通路145c、第二通路145b、止推板132的通孔132a、調節(jié) 螺紋135的通孔135a、第二孔101b2、以及將第二孔101b2與吸入室141連通的第四通路 145d。
[0065] 也就是說,第三通路145c、第二通路145b、止推板132的通孔132a、調節(jié)螺紋135 的通孔135a及第二孔101b2為與壓力供給通路145共用的通路,第二孔101b2為壓力供給 通路145與排壓通路146的分岔空間。
[0066] 由于將第二孔101b2形成為分岔通路,因此,只要將通孔形成于設置在第二孔 101b2與吸入室141之間的閥板103(中央的主體、中央的主體兩側的形成有吸入閥的吸入 閥形成板、形成有排出閥的排出閥形成板以及墊圈),就能容易地形成第四通路145d。將口 徑減小后的節(jié)流孔l〇3c形成于閥板103 (可以僅形成于閥板103的主體),但節(jié)流孔103c 也可以形成于形成第四通路145d的其它構件。
[0067] 第四通路145d的朝向第二孔101b2的開口端在比第二孔的周壁101b21更靠徑向 內側的位置處且在偏離引導通路145al的延伸區(qū)域的位置處開口(例如圖4中由C表示的 位置)。若這樣配置,能夠抑制在流入到第二孔101b2內的排出氣體中所含的油直接從第四 通路145d流出。
[0068] 接著,對如上所述構成的壓力供給通路145及排壓通路146內的制冷劑氣體的流 動進行說明。
[0069] 首先,對經(jīng)由壓力供給通路145的、從排出室流向曲柄室的排出氣體的流動進行 說明。
[0070] 例如在將控制閥300從關閉的狀態(tài)打開時,產(chǎn)生從排出室142流向曲柄室140的 排出氣體的流動,排出氣體首先從第一通路145a流入到第二孔101b2內。
[0071] 由于在第一通路145a的朝第二孔的周壁101b21開口的前方的區(qū)域形成有引導通 路145al,因此,排出氣體的干流為朝向調節(jié)螺紋135的通孔135a的開口端的流動,從而容 易流入第二通路145b。另外,由于驅動軸110被滑動軸承131支承,因此,將驅動軸110的 外周面與滑動軸承131的間隙管理得較窄,流入到第二孔101b2內的排出氣體的大部分為 經(jīng)由第二通路145b后的流動。
[0072] 由于第二通路145b是旋轉的,因此,利用離心分離作用使在排出氣體中所含的油 移動到第二通路145b的周壁,并利用排出氣體流,將該油從第三通路145c朝向曲柄室140 的徑向外側噴射。
[0073] 同樣地,由于第三通路145c也是旋轉的,因此,噴出的油的一部分被朝向曲柄室 140的徑向外側全周噴射并擴散,油會被供給到曲柄室內的被潤滑部(滑動部)。
[0074] 另外,噴出后的油的干流與第三孔的周壁101b32發(fā)生碰撞,在曲柄室140 -側改 變朝向而成為直接朝向斜板111 一側的流動,特別地有利于在驅動軸110的軸向上靠近該 流動的壓縮行程側的斜板111與滑履137間的滑動面的潤滑。
[0075] 另外,與第三孔的周壁101b32的凸曲面發(fā)生碰撞的油的一部分朝向凹部101b33 流動,流入到凹部101b33內的油因傾斜面而成為朝向曲柄室140的徑向外側、沿著排出氣 體流直接朝向斜板111與滑履137的滑動面的流動,從而更大程度上有利于壓縮側的斜板 111與滑履137的滑動面的潤滑(參照圖3及圖5)。
[0076] 另外,由于將第三孔101b3的驅動軸110的軸線方向的長度設定為比其它的孔小 (淺),因此,與第三孔101b3的周壁發(fā)生碰撞而朝與曲柄室140相反的方向改變朝向后的 油,會快速地通過底壁101b31改變朝向而返回到曲柄室140內。因而,不僅能對油(霧) 在第三孔101b3內的滯留進行抑制,而且能使油順暢地返回到曲柄室140,從而能夠有利于 確保貯存在曲柄室140內的油量以及維持良好的潤滑性能。
[0077] 由于這樣將在排出氣體中所含的油朝向曲柄室140的徑向外側全周噴射并擴散, 因此,能使曲柄室140內的各被潤滑部的潤滑性提高,特別是對于壓縮側的斜板111與滑履 137的滑動面的潤滑來說是有效的。
[0078] 接著,對經(jīng)由排壓通路146的、從曲柄室140流向吸入室141的制冷劑氣體的流動 進行說明。
[0079] 當將控制閥300關閉時,將壓力供給通路145切斷,第三通路145c、第二通路 145b、止推板132的通孔132a、調節(jié)螺紋135的通孔135a及第二孔101b2被切換至排壓通 路 146。
[0080] 藉此,在活塞136對氣體進行壓縮時產(chǎn)生的漏氣(日文:? - K 4力' 7 )從曲柄 室140經(jīng)由排壓通路146而流到吸入室141內。此時,曲柄室140內的油也想要沿氣體的 流動而流到吸入室141內,但第三通路145c的靠曲柄室140 -側的開口端在第三孔101b3 內開口,如上所述,對油(霧)在第三孔101b3內的滯留進行抑制,與曲柄室140相比,油的 濃度下降,因此,能抑制油向吸入室141的流出。
[0081] 另外,由于第三通路145c的靠曲柄室140 -側的開口端是旋轉的,因此,能進一步 抑制油向吸入室141的流出。
[0082] 這樣,與控制閥300開閥時(使壓力供給通路145接通時)油向上述曲柄室140 內導入的油導入效果協(xié)同地,利用在控制閥300閉閥時(使排壓通路146接通時)的、抑制 油向吸入室141內流出的油流出抑制效果,來確保曲柄室140內的油量,從而有效地進行潤 滑,因而,與現(xiàn)有的壓縮機相比,能使向制冷劑中封入的油封入量減少。同時,能抑制油向吸 入室141內的流出、即抑制油向壓縮機外的流出,從而能夠有利于提高空調系統(tǒng)的性能。
[0083] 如上所述,根據(jù)控制閥300的開度,在壓力供給通路145與排壓通路146共用的通 路(第三通路145c、第二通路145b、止推板132的通孔132a、調節(jié)螺紋135的通孔135a及 第二孔101b2)中產(chǎn)生雙向的流動,藉此來使曲柄室140的壓力發(fā)生變化,通過使斜板111 的傾斜角、即活塞136的行程發(fā)生變化,從而能對可變容量壓縮機100的排出容量進行可變 控制。
[0084]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將壓力供給通路145的下游部構成為包括:第二 通路145b,該第二通路145b沿驅動軸110內的中心軸形成;以及第三通路145c,該第三通 路145c與上述第二通路145b交叉相連且形成為具有與曲柄室140連通的開口端,因此,能 夠獲得以下效果。
[0085] 在控制閥300開閥時,排出室142內的制冷劑氣體的一部分從驅動軸110內的第 二通路145b改變朝向而流向第三通路145c,并從第三通路145c的開口流出。制冷劑內所 含的油受到旋轉的第三通路145c內的離心力,而朝向驅動軸110的外側猛地流出并被朝斜 板111 一側引導,從而使斜板(特別是壓縮行程一側的斜板)111與滑履137的滑動面(被 滑動部)的潤滑性提高。
[0086]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第三通路145c的軸線在驅動軸110的軸線方向上的 位置位于第三孔101b3內,并配置在曲柄室140 -側的缸孔101a端面的軸向位置附近,且 第三通路145c朝向第三孔101b3的周壁開口,因此,能夠獲得以下效果。
[0087] 從第三通路145c的開口噴射出的油的干流與第三孔101b3的周壁的整個區(qū)域發(fā) 生碰撞而朝曲柄室140室一側改變朝向,成為直接流向斜板111的流動,因此,使壓縮側的 斜板111與滑履137的滑動面的潤滑性提高。另外,第三通路145c在第三孔101b3內開口, 因此,即使斜板111的傾角成為最小,第三通路145c的開口也不會被斜板111封閉。
[0088]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將第三孔101b3的驅動軸110的軸線方向上的長度設 定為比第二孔101b2及第三孔101b3的長度?。\),因此,使與第三孔101b3的周壁發(fā)生 碰撞而朝與曲柄室140相反的方向改變朝向后的油會立即被底壁改變朝向而返回到曲柄 室140,因而有利于確保曲柄室140內的油量。
[0089]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在第三孔101b3的周壁形成有隨著朝向曲柄室140側 而遠離驅動軸110的傾斜區(qū)域,因此,與第三孔101b3的周壁發(fā)生碰撞后的油容易朝向曲柄 室140側且朝向徑向外側流動,使油容易遍布到壓縮側的斜板111與滑履137的滑動面,從 而能夠提高該滑動面的潤滑性。
[0090]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在第三孔101b3的周壁形成有遠離驅動軸110的凹部 101b33,將凹部101b33配置在相鄰的缸孔之間,因此,與第三孔101b3的周壁發(fā)生碰撞后的 油容易朝向徑向外側流動,使油容易直接遍布到壓縮側的斜板111與滑履137的滑動面,從 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該滑動面的潤滑性。
[0091]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使第三孔101b3的周壁的一部分或全部區(qū)域與缸孔 的形成壁成為一體,因此,能夠將第三孔101b3的周壁配置在距徑向外側的驅動軸110最遠 的位置處,并使油容易直接遍布到壓縮側的斜板111與滑履137的滑動面,從而能夠進一步 提高該滑動面的潤滑性。
[0092]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朝第二孔101b2開口的第一通路145a具有引導通 路145al,該引導通路145al朝向第二孔101b2的徑向的中心區(qū)域定向,且以靠近第二通路 145b的開口端的方式沿軸向傾斜,因此,利用引導通路145al使排出氣體的干流成為朝向 第二通路145b的開口端的流動,從而使油容易流入第二通路145b。
[0093]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第二孔101b、第二通路145b及第三通路145c為與排 壓通路146共用的通路,第二孔101b2成為壓力供給通路145與排壓通路146的分岔空間, 在第一通路145a的中途配置有控制閥130,并在將第二孔101b2與吸入室141連通的排壓 通路146的中途配置有節(jié)流孔(節(jié)流部)103c,因此,使壓縮側的斜板111與滑履137的滑 動面的潤滑性提高,且抑制油向壓縮機外的流出,因而有助于空調系統(tǒng)的性能的提高。
[0094]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由于將第二孔101b2和吸入室141連通的排壓通路146在 比第二孔101b2的周壁更靠徑向內側的位置處且在偏離引導通路103c的延伸區(qū)域的閥板 103 -側的面處開口,因此,能抑制排出氣體中所含的油直接流至吸入室141。
[0095] 在以上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形成為使用于提高潤滑性的制冷劑氣體中的油更 加有效地流出到曲柄室140內的結構,但根據(jù)可變容量壓縮機100的機型不同,表現(xiàn)出油容 易積存在曲柄室140內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若過度提高油向曲柄室140流出的油流出效 果,則貯存在曲柄室140內的油量過剩,而使斜板111的旋轉阻力增大,因而擔心會使壓縮 機的效率降低。
[0096] 對于這種壓縮機,為了對流至曲柄室140的油量過剩進行抑制,例如,也可以如圖 6所示設置對滯留在曲柄室140內的油量進行調節(jié)的旁通路147。
[0097] 根據(jù)具有上述結構的第二實施方式,將過剩的油經(jīng)由不會伴隨第三通路145c這 樣的離心作用的旁通路147而順暢地排出到吸入室141內,并能將貯存在曲柄室140內的 油量維持為適當?shù)牧俊?br>
[0098] 旁通路147與第二通路145b及第三通路145c并排地配置,以將第三孔101b3和 第二孔101b2連通,并對旁通路147的最小通路截面積進行調節(jié)來將滯留在曲柄室140內 的油量調節(jié)至適當?shù)姆秶?。由于只要將曲柄?40內的過剩的油量排出就已足夠,因此,將 旁通路147的最小通路截面積設定為比第二通路145b及第三通路145c的最小通路截面積 小。
[0099] 另外,圖示的實施方式僅例示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除了由已說明的實施方式直接示 出的結構之外,還包括在權利要求書中由本領域技術人員進行的各種的改進及變更,這點 是自不待言的。
[0100] 例如,第三通路145C的軸線只要位于第三孔101b3內即可,也可以使第三通路 145c的開口的一部分位于比曲柄室140側的缸孔101a端面的軸向位置更靠曲柄室140 - 側。
[0101]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有多個第三通路145C,但也可以僅配置一個第三通 路 145c。
[0102] 另外,也可以配置成使多個第三通路145c的驅動軸110的軸線方向上的位置(開 口位置)不同,并能將油噴出范圍沿該軸線方向擴大。
[0103] 另外,由于第三通路145c的開口與斜板111 一體地旋轉,因此,也可以使第三通路 145c的開口朝向斜板111的特定的位置。
[0104] 另外,在實施方式中,形成有壓力供給通路145與排壓通路146共用的通路,但也 可以形成為將壓力供給通路和排壓通路分別單獨地形成的可變容量壓縮機。
[0105] 另外,如專利文獻1所示,在將形成于驅動軸的傾角增大彈簧的止擋件設置在比 缸體的底面更靠曲柄室一側的情況下,不設置第三孔,只要在止擋件與缸體的底面之間使 第三通路朝曲柄室開口即可,第三通路的開口不會被斜板封閉。
[0106] 另外,也可以將本發(fā)明應用在如下結構中:在缸蓋的中央部設有排出室,在排出室 外側的環(huán)狀部設有吸入室。在這種情況下,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形成中心孔,只要將引導 通路(145al)替換為經(jīng)由節(jié)流部與吸入室連通的通路,并將第四通路(145d)替換為與中央 部的排出室連通的通路,則能夠獲得可抑制在流入到第二孔101b2內的排出氣體中所含的 油直接從引導通路(145al)流出這樣的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將排壓通路與壓力共用通路 分別單獨地形成的情況下,也可以使驅動軸的閥板側端面靠近閥板來使調節(jié)螺紋端面與閥 板接合,并經(jīng)由與排出室連通并貫穿閥板的孔和調節(jié)螺紋的通孔,而使第二通路連通(使 第一孔延長,而省略第二孔)。
[0107] 另外,本發(fā)明也能應用在所有的往復運動式可變容量壓縮機中。例如,在使與活塞 的桿連接而沿驅動軸的軸線方向擺動的擺動板的背面,滑動到轉動的斜板且與該斜板接合 的擺動板式壓縮機中應用本發(fā)明的情況下,對于位于朝徑向外側遠離驅動軸的位置的活塞 桿與擺動板的樞軸支承部的滑動面、以及斜板與擺動板的滑動速度較大的外周側滑動面來 說,能夠將油有效地供給到這些滑動面來提高潤滑性能。
[0108] (符號說明)
[0109] 100可變容量壓縮機
[0110] 101 缸體
[0111] 101a 缸孔
[0112] 101b 中心孔
[0113] lOlbl 第一孔
[0114] 101b2 第二孔
[0115] 101b21第二孔的周壁
[0116] 101b3 第三孔
[0117] 101b31第三孔的底壁
[0118] 101b32第三孔的周壁
[0119] 101b33第三孔的凹部
[0120] 102 前殼
[0121] 103 閥板
[0122] 104 缸蓋
[0123] 110驅動軸
[0124] 111 斜板
[0125] 112 轉子
[0126] 120連桿機構
[0127] 131滑動軸承
[0128] 132a止推板的通孔
[0129] 135a調節(jié)螺紋的通孔
[0130] 136 活塞
[0131] 137 滑履
[0132] 140曲柄室
[0133] 141吸入室
[0134] 142排出室
[0135] 145壓力供給通路
[0136] 145a 第一通路
[0137] 145al引導通路
[0138] 145b 第二通路
[0139] 145c第三通路
[0140] 146排壓通路。
【權利要求】
1. 一種可變容量壓縮機,包括: 缸體,該缸體劃分形成有呈環(huán)狀排列的多個缸孔和配置在這些缸孔內側的中心孔; 前殼,該前殼將所述缸體的一端側封閉,并利用與所述缸體的協(xié)同作用來劃分出曲柄 室; 閥板,該閥板將所述缸體的另一端側封閉,并形成有與所述缸孔連通的排出孔及吸入 孔; 缸蓋,該缸蓋以夾著所述閥板并與所述缸體相對的方式設置,并且在中央部處劃分形 成有吸入室和排出室中的一方,并在所述中央部的外側的環(huán)狀部處劃分形成有吸入室和排 出室中的另一方,其中,所述吸入室與吸入側外部制冷劑回路連通,所述排出室與排出側外 部制冷劑回路連通; 活塞,該活塞設置在多個所述缸孔中,并沿所述驅動軸的軸向往復運動; 驅動軸,該驅動軸的一端插通至所述中心孔內,并經(jīng)由滑動軸承被徑向支承于所述缸 體; 轉子,該轉子固定于所述驅動軸,而與所述驅動軸一體地旋轉; 斜板,該斜板經(jīng)由連接元件而與所述轉子連接,所述斜板以能自由滑動的方式安裝于 驅動軸,從而與所述轉子同步地旋轉來使傾角相對于驅動軸的軸線可變; 轉換機構,該轉換機構將所述斜板的旋轉轉換為所述活塞的往復運動; 壓力供給通路,該壓力供給通路將所述排出室與所述曲柄室連通; 控制閥,該控制閥對所述壓力供給通路的開度進行調節(jié);以及 排壓通路,該排壓通路將所述曲柄室與所述吸入室連通, 在所述可變容量壓縮機中,通過調節(jié)所述控制閥的開度使所述曲柄室的壓力發(fā)生變 化,并改變所述斜板的傾角來調節(jié)所述活塞的行程,將從所述吸入室吸入到所述缸孔中的 制冷劑壓縮后排出到所述排出室內, 其特征在于, 將所述壓力供給通路的下游部構成為包括上游側通路和下游側通路,其中,所述上游 側通路沿所述驅動軸內的中心軸形成,所述下游側通路與所述上游側通路交叉相連,且具 有與曲柄室連通的開口端。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孔包括: 第一孔,該第一孔對所述滑動軸承進行支承; 第二孔,該第二孔配置在所述第一孔與所述閥板之間,所述閥板側的區(qū)域的周壁配置 在比所述第一孔更靠徑向外側的位置處; 第三孔,該第三孔與所述曲柄室連接,所述第三孔的周壁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孔更靠徑 向外側的位置處,并具有將所述周壁與所述第一孔連接的底壁, 所述壓力供給通路包括: 第二孔; 第一通路,該第一通路將所述第二孔與所述排出室連通; 第二通路,該第二通路與所述第二孔連通,從所述驅動軸的一端面朝向該驅動軸的內 部沿軸向延伸設置,來構成所述上游側通路; 第三通路,該第三通路形成為與所述第二通路大致正交而在驅動軸的外周面上開口, 并與所述曲柄室連通,來構成所述下游側通路, 所述第三通路的軸線在所述驅動軸的軸線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孔內,且配置在 靠所述曲柄室一側的所述缸孔端面的軸向位置附近,所述第三通路朝向所述第三孔的周壁 開口。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孔在驅動軸的軸線方向上的長度設定為比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的長度 小。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孔的周壁上形成有隨著朝向所述曲柄室側而遠離所述驅動軸的傾斜區(qū)域。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孔的周壁形成有遠離所述驅動軸的凹部,該凹部配置在相鄰的缸孔間。
6.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孔的周壁的至少一部分的區(qū)域與所述缸孔的形成壁成為一體。
7.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朝所述第二孔開口的所述第一通路包括引導通路,該引導通路朝向所述第二孔的徑向 的中心區(qū)域定向,且以靠近第二通路的開口端的方式沿軸向傾斜。
8.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二通路及所述第三通路為與所述排壓通路共用的通路,所述第二 孔成為所述壓力供給通路與所述排壓通路的分岔空間,且在所述第一通路的中途配置有所 述控制閥,并在將所述第二孔與所述吸入室連通的所述排壓通路的中途配置有節(jié)流部。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將所述第二孔與所述吸入室連通的所述排壓通路在比所述第二孔的周壁更靠徑向內 側的位置處,且在偏離所述引導通路的延伸區(qū)域后的靠所述閥板一側的面處開口。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變容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 以與所述第二通路及所述第三通路并排的方式,形成有將所述第二孔與所述第三孔連 通的旁通路,所述旁通路的最小通路截面積設定為比所述第二通路及所述第三通路的最小 通路截面積小。
【文檔編號】F04B27/14GK104093981SQ201380008305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6日
【發(fā)明者】石川勉, 榎本安里, 田口幸彥 申請人:三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