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需要利用底座和支撐桿支承功能部件的物品或設備,尤其涉及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落地扇等的支撐桿通過連接機構和底座固定配合,傳統(tǒng)的連接固定方式為:采用底座旋鈕和支撐桿接頭螺紋連接固定的方式。傳統(tǒng)連接方式的缺陷在于:采用螺紋連接,結構不夠穩(wěn)定,在結合的過程中,支撐桿接頭螺紋及底座容易破裂,影響使用壽命。為消除此缺陷,部分人做了相關的改進設計,如中國CN03272960.X號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電風扇的組合式底座,包括:一盤座,該盤座中央處設有一圓形座孔,電風扇的一直柱插接于該圓形座孔內,該盤座側周緣等分開設有多個槽孔,位于該各槽孔底部位置設有一抵壁,該抵壁沿該圓形座孔中心方向還深入凹設有一插掣槽,該插掣槽的槽寬尺寸小于該槽孔;數個支腳,該各支腳具有一插接端,該插接端是插入該槽孔內,該插接端具有一邊壁,該邊壁靠抵定位在該抵壁上,該插接端還凸設有一插掣塊,該插掣塊套入該插掣槽內。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穩(wěn)定,但是裝配復雜,多個支腳需要分別安裝,費時費力,且零部件制造周期較長,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加工、裝配方便且結構穩(wěn)定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桿接頭及固定塊;支撐桿接頭上部設置有支撐桿連接機構,下部外緣設置有夾持槽及夾持槽嵌入口 ;固定塊外緣設置有底座連接機構,內部縱向開設有容置通孔,容置通孔內壁下部橫向突設有卡塊;所述支撐桿接頭收容在容置通孔內,所述卡塊經夾持槽嵌入口嵌入并旋轉后被夾持在所述夾持槽內。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卡塊的數目與夾持槽嵌入口的數目相同。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卡塊與夾持槽嵌入口均為至少兩個,且等角度間隔布置。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桿連接機構包括套接部和頸部,套接部用于和支撐桿套接配合,頸部位于套接部與所述夾持槽之間。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塊的主體為柱狀,所述底座連接機構為所述固定塊的主體底部外緣延伸設置的環(huán)形片,該環(huán)形片上開設有裝配孔。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卡塊的縱向厚度與所述的夾持槽的寬度相等或略小于夾持槽的寬度。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底座包括上蓋和配重塊,所述的固定塊與所述的底座上蓋或所述的配重塊上開設的中心孔的邊緣固定連接。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卡塊的底面一端設有限位筋條。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通過將支撐桿接頭和支撐桿、固定塊和底座先分別進行連接,再采用固定塊上的卡塊以先嵌入再旋轉入支撐桿接頭上的夾持槽內的方式,使固定塊的卡塊被夾持在支撐桿接頭的夾持槽內達到連接支撐桿和底座的目的,這樣的連接固定方式使得用戶拆裝非常方便,結構穩(wěn)定;同時,各零部件加工工藝簡單,成本低廉。
圖1是實施例提供的連接裝置及底座、支撐桿的爆炸圖。圖2是實施例提供的連接裝置中支撐桿接頭的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提供的連接裝置的支撐桿與接頭配合后的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提供的連接裝置中固定塊的仰視圖。圖5是實施例提供的連接裝置中固定塊的側視圖。圖6是實施例提供的連接裝置中固定塊的俯視圖。圖7是實施例提供的連接裝置裝配后的仰視圖。圖8是圖7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落地式電風扇的支撐桿與底座的連接裝置為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但是該說明并不得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用途的限定。如圖1所示,實施例提供的連接裝置包括:用于和支撐桿I連接的支撐桿接頭2,及用于和底座連接的固定塊4。圖1中底座又包括上蓋3和配重塊5。如圖2所示,支撐桿接頭2上部設置有支撐桿套接部21,下部外緣設置有夾持槽24及夾持槽嵌入口 25 ;套接部21與夾持槽24之間設置有頸部22,夾持槽24及夾持槽嵌入口 25均為兩個,對稱設置。如圖3所示,支撐桿接頭2通過套接部21與支撐桿I的下端固定連接,形成支撐桿組件。結合圖4、圖5、圖6所示,固定塊4的主體為柱狀,固定塊4的主體底部外緣延伸設置有環(huán)形片45,該環(huán)形片45上開設有裝配孔(圖中未示出)。所述固定塊4的主體中心部位縱向開設有容置通孔41,容置通孔41內壁下部橫向突設有卡塊42,卡塊42為對稱的兩個??▔K42的底面一端設有限位筋條43。結合圖2、圖6、圖8所示,卡塊42的縱向厚度與夾持槽24的寬度一致,容置通孔41的形狀與支撐桿接頭2下部的形狀大致相同。如圖7、圖8所示,底座的上蓋3和配重塊5上均開設有中心裝配孔,固定塊4與配重塊5固定連接后,與底座形成底座組件。安裝時,將支撐桿組件從上插入底座組件,支撐桿接頭2收容在容置通孔41內,所述卡塊42經夾持槽嵌入口 25嵌入并旋轉后(旋轉角度大約為九十度)被夾持在所述夾持槽24內,當卡塊42的底面一端的限位筋條43與夾持槽嵌入口 25邊緣抵擋時,支撐桿組件與底座組件實現(xiàn)固定連接。反向旋轉支撐桿組件大約九十度時,可將支撐桿組件從底座組件中拔離。[0029]當然,因底座的上蓋3與配重塊5是固定連接的,使固定塊4直接與底座上蓋3固定連接,同樣可達到上述技術效果。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桿接頭(2)及固定塊(4);支撐桿接頭(2)上部設置有支撐桿連接機構,下部外緣設置有夾持槽(24)及夾持槽嵌入口(25 );固定塊(4 )外緣設置有底座連接機構,內部縱向開設有容置通孔(41),容置通孔(41)內壁下部橫向突設有卡塊(42);所述支撐桿接頭(2)收容在容置通孔(41)內,所述卡塊(42)經夾持槽嵌入口(25)嵌入并旋轉后被夾持在所述夾持槽(24)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42)的數目與夾持槽嵌入口( 25)的數目相同。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42)與夾持槽嵌入口(25)均為至少兩個,且等角度間隔布置。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連接機構包括套接部(21)和頸部(22),套接部(21)用于和支撐桿(I)套接配合,頸部(22)位于套接部(21)與所述夾持槽(24)之間。
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4)的主體為柱狀,所述底座連接機構為所述固定塊(4)的主體底部外緣延伸設置的環(huán)形片(45),該環(huán)形片(45)上開設有裝配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塊(42)的縱向厚度與所述的夾持槽(24)的寬度相等或小于夾持槽(24)的寬度。
7.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上蓋(3)和配重塊(5),所述的固定塊(4)與所述的底座上蓋(3)或所述的配重塊(5)上開設的中心孔的邊緣固定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塊(42)的底面一端設有限位筋條(4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支撐桿和底座的連接裝置,包括支撐桿接頭(2)及固定塊(4);支撐桿接頭(2)上部設置有支撐桿連接機構,下部外緣設置有夾持槽(24)及夾持槽嵌入口(25);固定塊(4)外緣設置有底座連接機構,內部縱向開設有容置通孔(41),容置通孔(41)內壁下部橫向突設有卡塊(42);所述支撐桿接頭(2)收容在容置通孔(41)內,所述卡塊(42)經夾持槽嵌入口(25)嵌入并旋轉后被夾持在所述夾持槽(24)內。本實用新型的連接裝置便于加工、裝配方便且結構穩(wěn)定、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F04D29/60GK202992560SQ20122058154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6日
發(fā)明者鐘錦富, 侯劍飛, 張培德, 陳偉樂, 李春宏, 楊立平 申請人:格力電器(中山)小家電制造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