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軸向吸衛(wèi)生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特別是指在藥物、食品等領域使用的軸向吸衛(wèi)生泵。
背景技術:
目前的泵其結構基本都一樣,包括有設有泵腔的泵體,設置在泵體上的電機、電機輸出軸和固定在電機輸出軸端部的泵葉,泵葉位于泵腔內,所述泵腔上與之連通設置有進口和出口,其中進口設置在泵腔的前端,出口設置的泵腔的側面,這種結構的泵存在以下一些缺陷1、泵在運轉的時候,進口都處于負壓的工況,葉輪傳動軸處密封處在正壓狀態(tài)很容易損壞,發(fā)生溢漏;2、葉輪前后因進口是負壓力(葉輪的前端是進口面),出口是正壓(葉輪的背面是受出口的正壓)的不同很容易產生電機輸出軸竄動,這樣直接導致泵葉磨損泵腔。
發(fā)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密封效果好,泵腔不容易損壞的新型的軸向吸衛(wèi)生泵。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軸向吸衛(wèi)生泵,包括有設有泵腔的泵體,設置在泵體上的電機、電機輸出軸和固定在電機輸出軸端部的泵葉,泵葉位于泵腔內,所述泵腔上與之連通設置有進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口與泵腔的連接處位于泵葉與電機之間。通過采用上述方案,使軸密封處處在的負壓或常壓狀態(tài),降低了密封負載荷使不容易破損,大大延長了使用壽命。另除密封穩(wěn)定。由于此泵結構將泵的進口方向的改變使葉輪的受壓推力方向同電機軸受力方向是一致的.而不會使電機輸出軸竄動產生磨損泵腔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是所述位于泵腔底部的電機輸出軸與泵體的殼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組件,所述密封組件包括有0形密封圈、軸襯套、壓力密封圈和密封壓板,其中, 軸襯套套設在電機輸出軸上,0形密封圈設置在電機輸出軸與軸襯套之間構成電機輸出軸與軸襯套之間的密封配合,軸襯套與電機輸出軸聯(lián)動配合,壓力密封圈設置在軸襯套和泵體的殼體之間,并通過密封壓板限位固定,所述的壓力密封圈上設置有與泵腔貫通的壓力膨脹腔;所述進口的進口通道向電機一側彎曲;所述位于泵腔底部的電機輸出軸與泵體的殼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組件,所述密封組件包括有0形密封圈、軸襯套、壓力密封圈和密封壓板,其中,軸襯套套設在電機輸出軸上,0形密封圈設置在電機輸出軸與軸襯套之間構成電機輸出軸與軸襯套之間的密封配合,軸襯套與電機輸出軸聯(lián)動配合,壓力密封圈設置有相同的兩組,均設置在軸襯套和泵體的殼體之間,壓力密封圈上設置有壓力膨脹腔,兩組密封圈背向設置使壓力膨脹腔朝向相反方向,兩組壓力密封圈之間設置有抵壓塊,抵壓塊通過螺釘固定在泵體的殼體上,其中位于電機一側的壓力密封圈通過密封壓板固定,且壓力膨脹腔與外界貫通,另一側的壓力密封圈上的壓力膨脹腔與泵腔貫通;所述壓力密封圈的位于壓力膨脹腔的背面具有三個抵觸面,其中一個抵觸面與泵體的殼體抵觸,另一個抵觸面與抵壓塊抵觸,最后一個抵觸面與軸襯套抵觸,與抵壓塊抵觸的抵觸面和與軸襯套抵觸的抵觸面之間斜面過渡連接,該斜面的中部設置有支撐腳,所述的支撐腳抵觸在軸襯套上。本實用新型通過進一步設置的目的是1、泵可以空轉干轉,不損壞密封;2、物料含有顆粒及磨損微粒也不容易損壞密封;3、密封圈更換簡單,對拆卸工沒有技術要求;4、 密封圈成本只有機械密封的20%價格;5、密封圈結構簡單、無死角,更容易清洗。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壓力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A部放大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軸向吸衛(wèi)生泵,包括有設有泵腔11的泵體1,設置在泵體1上的電機12、電機輸出軸13和固定在電機輸出軸13端部的泵葉14,泵葉14位于泵腔11內,所述泵腔11上與之連通設置有進口 15和出口 16,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的進口 15與泵腔11的連接處151位于泵葉14與電機12之間,另外進口 15的進口通道向電機12 —側彎曲;通過采用上述方案,使電機輸出軸13在密封處處在的負壓或常壓狀態(tài),降低了密封負載荷使不容易破損,大大延長了使用壽命。另除密封穩(wěn)定。由于此泵結構將泵的進口方向的改變使葉輪的受壓推力方向同電機軸受力方向是一致的.而不會使電機輸出軸竄動產生磨損泵腔的問題。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位于泵腔11底部的電機輸出軸13與泵體1的殼體 17之間設置有密封組件2,所述密封組件2包括有0形密封圈21、軸襯套22、壓力密封圈23 和密封壓板對,其中,軸襯套22套設在電機輸出軸13上,0形密封圈21設置在電機輸出軸 13與軸襯套22之間構成電機輸出軸13與軸襯套22之間的密封配合,軸襯套22與電機輸出軸13聯(lián)動配合,壓力密封圈23設置有相同的兩組,均設置在軸襯套22和泵體的殼體17 之間,壓力密封圈23上設置有壓力膨脹腔231,兩組壓力密封圈23背向設置使壓力膨脹腔 231朝向相反方向,兩組壓力密封圈23之間設置有抵壓塊25,抵壓塊25通過螺釘固定在泵體的殼體17上,其中位于電機一側的壓力密封圈23通過密封壓板M固定,且壓力膨脹腔 231與外界貫通,另一側的壓力密封圈23上的壓力膨脹腔231與泵腔11貫通;所述壓力密封圈23的位于壓力膨脹腔231的背面具有三個抵觸面,其中一個抵觸面232與泵體的殼體 17抵觸,另一個抵觸面233與抵壓塊25抵觸,最后一個抵觸面234與軸襯套22抵觸,與抵壓塊抵觸的抵觸面233和與軸襯套抵觸的抵觸面234之間斜面235過渡連接,該斜面235 的中部設置有支撐腳236,所述的支撐腳235抵觸在軸襯套22上。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我們也可以采用另一種實施方式,具體是所述位于泵腔底部的電機輸出軸13與泵體的殼體17之間設置有密封組件2,所述密封組件2包括有 0形密封圈21、軸襯套22、壓力密封圈23和密封壓板M,其中,軸襯套22套設在電機輸出軸13上,0形密封圈21設置在電機輸出軸13與軸襯套22之間構成電機輸出軸13與軸襯套22之間的密封配合,軸襯套22與電機輸出軸13聯(lián)動配合,壓力密封圈23只有一個,設置在軸襯套22和泵體的殼體17之間,并通過密封壓板M限位固定,所述的壓力密封圈23 上設置有與泵腔11貫通的壓力膨脹腔231。
權利要求1.一種軸向吸衛(wèi)生泵,包括有設有泵腔的泵體,設置在泵體上的電機、電機輸出軸和固定在電機輸出軸端部的泵葉,泵葉位于泵腔內,所述泵腔上與之連通設置有進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口與泵腔的連接處位于泵葉與電機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吸衛(wèi)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泵腔底部的電機輸出軸與泵體的殼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組件,所述密封組件包括有0形密封圈、軸襯套、壓力密封圈和密封壓板,其中,軸襯套套設在電機輸出軸上,0形密封圈設置在電機輸出軸與軸襯套之間構成電機輸出軸與軸襯套之間的密封配合,軸襯套與電機輸出軸聯(lián)動配合,壓力密封圈設置在軸襯套和泵體的殼體之間,并通過密封壓板限位固定,所述的壓力密封圈上設置有與泵腔貫通的壓力膨脹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軸向吸衛(wèi)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的進口通道向電機一側彎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吸衛(wèi)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泵腔底部的電機輸出軸與泵體的殼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組件,所述密封組件包括有0形密封圈、軸襯套、壓力密封圈和密封壓板,其中,軸襯套套設在電機輸出軸上,0形密封圈設置在電機輸出軸與軸襯套之間構成電機輸出軸與軸襯套之間的密封配合,軸襯套與電機輸出軸聯(lián)動配合,壓力密封圈設置有相同的兩組,均設置在軸襯套和泵體的殼體之間,壓力密封圈上設置有壓力膨脹腔,兩組密封圈背向設置使壓力膨脹腔朝向相反方向,兩組壓力密封圈之間設置有抵壓塊, 抵壓塊通過螺釘固定在泵體的殼體上,其中位于電機一側的壓力密封圈通過密封壓板固定,且壓力膨脹腔與外界貫通,另一側的壓力密封圈上的壓力膨脹腔與泵腔貫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軸向吸衛(wèi)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密封圈的位于壓力膨脹腔的背面具有三個抵觸面,其中一個抵觸面與泵體的殼體抵觸,另一個抵觸面與抵壓塊抵觸,最后一個抵觸面與軸襯套抵觸,與抵壓塊抵觸的抵觸面和與軸襯套抵觸的抵觸面之間斜面過渡連接,該斜面的中部設置有支撐腳,所述的支撐腳抵觸在軸襯套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特別是指在藥物、食品等領域使用的軸向吸衛(wèi)生泵。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軸向吸衛(wèi)生泵,包括有設有泵腔的泵體,設置在泵體上的電機、電機輸出軸和固定在電機輸出軸端部的泵葉,泵葉位于泵腔內,所述泵腔上與之連通設置有進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口與泵腔的連接處位于泵葉與電機之間。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密封效果好,泵腔不容易損壞的新型的軸向吸衛(wèi)生泵。
文檔編號F04D29/42GK202040121SQ20112016220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20日
發(fā)明者朱生 申請人:溫州市博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