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蠕動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蠕動泵。所示實施例涉及用于成像機器的維護系統(tǒng),其中維護系統(tǒng)使 用蠕動泵來轉移流體。
背景技術:
在諸如噴墨印刷系統(tǒng)的成像機器中,使用移動的表面來將圖像轉印到基底上。在 噴墨系統(tǒng)中,印刷頭上的噴嘴將墨像噴射到中間轉印表面上,例如旋轉的轉印鼓。使最終的 接收表面或基底與中間鼓發(fā)生接觸,以便使墨像轉印到該基底上。然后使流體分離劑與中 間轉印表面或鼓發(fā)生接觸,以使該表面為下一次圖像轉印做準備。隨著時間的過去,中間轉印表面可能會積聚可降低印刷質量的未轉印的像素和碎 屑。如果沒有檢查到,此外來材料可使轉印鼓不能接受,從而需要更換鼓。但是,在一些成像 或打印機器中,提供了可操作以便清潔機器的(一個或多個)轉印表面的維護單元。在公 開為No. 2007/0146461的未決的美國專利申請No. 11/315,178中描述了一種這樣的維護系 統(tǒng),該申請的公開通過引用而結合在本文中。概括地講,在此申請中公開的一個實施例包括 可操作以便清潔和恢復中間鼓D的轉印表面S的鼓維護單元(DMU)IO,如圖1所示。DMU10 包括涂施器組件12,其將一種或多種流體試劑涂施到表面S上,且同時從表面上刮掉碎屑 和像素。在一個實施例中,涂施器組件從貯存器16中吸出分離劑,以利用氈輥對表面S進 行涂施,且用計量刀計量分離劑的量。涂施器組件12還可包括對鼓表面S預先清潔碎屑和 未轉印的像素的單獨的刀。收集碎屑和多余的流體,且將重新取回的流體C轉移到收集貯 存器14。泵20通過過濾器18抽取收集到的流體,過濾器18去除較大的碎屑。收回的流體 R返回到貯存器16,以便由涂施器組件12重新使用。圖1所示的DMU10表示需要能夠用流體來移動固體和半固體顆粒的自吸泵的裝 置。在一些系統(tǒng)中,可要求泵20將流體傳送到打印機內的多個貯存器。此外,隨著打印機設計變得越來越模塊化,DMU也優(yōu)選地發(fā)展成可定期丟棄和更換 的模塊化獨立單元。在這種情況下,DMU,且更特別是DMU內的流體回路,必須在運輸、存儲 和在安裝期間的處理期間保持密封和無泄漏。最后,由于打印機變得更小,所以DMU的大小 也必須更小。DMU內的泵的小型化可能會有問題,因為較小的泵必須能夠進行與其較大的前 任相同的工作循環(huán)。
發(fā)明內容
一種蠕動泵機構包括具有構造成以便與諸如DC馬達的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第 一齒輪,以及構造成以便將第一輸送管壓靠在閉塞表面上的第一對閉塞部件。各個閉塞部 件安裝在軸上,其中該軸的一端安裝在第一齒輪上,而各個軸的相對端由支承部件接合。兩 個支承肋安裝在該齒輪和支承元件之間。該對閉塞部件包括以彼此隔開180°的方式安裝 在齒輪上的第一對輥。兩個支承肋以彼此隔開180°且自該對輥偏移90°的方式安裝在齒 輪上。DC馬達驅動與泵機構的齒輪嚙合接合的蝸輪。
蠕動泵機構還包括安裝在第一齒輪和支承元件之間的第一對支承肋。第一對閉塞部件包括以彼此隔開180°的方式安裝在第一齒輪上的第一對輥;且 第一對支承肋以彼此隔開180°且自第一對輥偏移90°的方式安裝在第一齒輪上。第一對支承肋中的各個包括面向且緊鄰第一對輥的大體三角形或平截頭形的內 表面。第一對輥中的各個是圓柱形的;且內表面彎曲成以便基本匹配輥的曲率。第一對支承肋中的各個包括背離輥的外表面,外表面設置在輥之間的切線附近。支承元件是具有構造成以便與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第二齒輪。一種蠕動泵,包括限定泵機構隔室和閉塞表面的殼體;設置成以便在隔室內旋 轉的泵機構;設置在隔室內、閉塞表面和泵機構的閉塞部件之間的輸送管;馬達;以及由馬 達可旋轉地驅動的輸出齒輪;由輸出齒輪可旋轉地驅動的惰輪組件,惰輪組件包括與第 一齒輪嚙合接合的第一惰輪,與第二齒輪嚙合接合的第二惰輪;以及連接第一惰輪和第二 惰輪的軸。支承元件是板。蠕動泵機構包括具有構造成以便與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第二齒輪;構造成以 便將第二輸送管壓靠在閉塞表面上的第二對閉塞部件,第二對閉塞部件各自安裝在第二軸 上,第二軸的一端安裝在第二齒輪上,且第二軸的相對端安裝在第一齒輪上。第一對閉塞部件是以彼此隔開180°的方式安裝在第一齒輪上的第一對輥;且第 二對閉塞部件是以彼此隔開180°且自第一對輥偏移90°的方式安裝在第二齒輪上的第 二對輥。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是相同的。蠕動泵機構還包括安裝在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之間的第二對支承肋。在一個實施例中,蠕動泵機構包括具有構造成以便與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第二 齒輪,以及構造成以便將第二輸送管壓靠在閉塞表面上的第二對閉塞部件。第二閉塞部件 中的各個安裝在第二軸上,第二軸具有安裝在第二齒輪上的一個端部,以及安裝在第一齒 輪上的相對的端部。第一對閉塞部件包括以彼此隔開180°的方式安裝在第一齒輪上的第 一對輥,而第二對閉塞部件是以彼此隔開180°且自第一對輥偏移90°的方式安裝在第二 齒輪上的第二對輥。在又一個實施例中,一種蠕動泵包括限定泵機構隔室和閉塞表面的殼體,以及設 置成以便在隔室內旋轉的泵機構。泵機構包括一對齒輪和安裝在齒輪之間的一對閉塞部 件。輸送管設置在隔室內、閉塞表面和泵機構的閉塞部件之間。泵進一步包括馬達和由該馬 達可旋轉地驅動的輸出齒輪。惰輪組件由輸出齒輪可旋轉地驅動,該惰輪組件包括與齒輪 中的一個嚙合接合的第一惰輪、與另一個齒輪嚙合接合的第二惰輪,以及連接惰輪的軸桿。另一個實施例中的一種蠕動泵包括限定泵機構隔室和該隔室內的閉塞表面的殼 體,設置成以便在隔室內旋轉且包括一對閉塞部件的蠕動泵機構,設置在隔室內、閉塞表面 和閉塞部件之間的輸送管,以及聯(lián)接到泵機構上以使該機構在隔室內旋轉的驅動部件。殼 體包括下殼體和安裝在該下殼體上的蓋,其中下殼體和蓋限定一對管保持通道,以便當管 設置在泵機構隔室內時,接收輸送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下殼體和蓋限定交替的齒,該交替 的齒突入管保持通道中,以便當蓋安裝在下殼體上時將輸送管接合在該管保持通道中。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用于組裝單通道或雙通道蠕動泵的套件,蠕動泵 包括一對相同地構造的泵機構,其各自包括具有構造成以便與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齒 輪;構造成以便將輸送管壓靠在閉塞表面上的一對閉塞部件;以及安裝在齒輪上、閉塞部 件之間的一對支承肋。支承板接合泵機構中的一個的閉塞部件的軸。該套件還包括各自構 造成以便設置在閉塞表面和閉塞部件之間的一對輸送管,以及各自限定泵機構隔室的一對 下殼體。下殼體中的一個的隔室大小設置成以便接收泵機構中的一個和支承板,而下殼體 中的另一個的隔室則大小設置成以便接收堆疊在彼此的頂部上的該對泵機構和支承板。提 供了可接合到該對下殼體中的任何一個上以封閉泵機構隔室的蓋。該套件還包括設置在泵 機構隔室內以使泵機構旋轉的、聯(lián)接到該對泵機構中的至少一個的齒輪上的驅動部件。驅動部件是DC馬達,DC馬達的輸出使與齒輪嚙合接合的蝸輪旋轉。一對殼體中的各個限定用于接收DC馬達的馬達隔室,馬達隔室與泵機構隔室交 叉。
圖1是具有流體收回特征的鼓維護單元的表示。圖2是根據(jù)本文公開的一個實施例的單通道蠕動泵機構的透視圖。圖3是根據(jù)本文公開的又一個實施例的雙通道蠕動泵機構的透視圖。圖4是根據(jù)本文公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單通道蠕動泵機構的頂部透視圖,顯示了 該機構安裝在下殼體內。圖5是根據(jù)本文公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單通道蠕動泵的頂部透視圖。圖6是圖5所示的泵的頂部正視圖。圖7是圖5-6所示的泵的管保持特征的放大截面圖。圖8是根據(jù)一個公開的實施例的單通道蠕動泵的構件的分解圖。圖9是根據(jù)另一個公開的實施例的雙通道蠕動泵的構件的分解圖。圖10是組裝好的圖9所示的雙通道蠕動泵的一部分的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緊湊的模塊式封裝的方式提供了蠕動泵機構30,如圖2所示,且蠕動泵機構30 結合了高的流量_體積和流量_成本比率與泵送具有固體雜質的流體的能力。如本文所描 述,將該泵機構可用于圖1中所描繪的鼓維護單元10中的泵20。但是,理解到可在其它機 器和裝置中使用本文描述的實施例來輸送各種各樣的流體。圖2所示的泵機構是單通道實施例,其意思是指單個管_例如圖4所示的管64-穿 過該機構,以輸送單個流體通過其中。泵機構包括通過驅動源旋轉的齒輪32。傳統(tǒng)的蠕動 泵通常設有以等角度間距隔開的三個或更多個輥,以確保輸送管的閉塞和密封。該多個輥 支承在通過中心柱鉸接的托架上。為了降低由于傳統(tǒng)的泵所需要的封裝大小造成的空間要 求,本文公開的蠕動泵機構30以偏移180°的方式依靠在一對閉塞部件34上,該對閉塞部 件34構造成以便以已知的方式壓擠輸送管。輥由軸38承載,軸38支承在與齒輪成整體的 輥安裝件36上。輥安裝件可構造有接收圖4所示的輥軸72的支承凹部,例如凹部71。閉 塞部件34優(yōu)選為可旋轉地安裝在軸38上或可相對于齒輪32與該軸38 —起旋轉的輥。
在傳統(tǒng)的蠕動泵中,三個或更多個輥安裝在托架內,且通過中心軸桿驅動該托架。 中心軸桿由動力源驅動。為了減小泵機構30的整體大小,驅動齒輪32,同時齒輪32還起托 架的作用,以便于支承蠕動輥34。對泵機構的動力傳輸是直接式的。此構造還消除了在傳 統(tǒng)泵中存在的用于支承中心軸桿的結構。為了避免任何閉塞問題,輥在閉塞表面內操作,閉塞表面延伸經(jīng)過超過180°的齒 輪旋轉。因此,如圖4所描繪,下殼體62的閉塞表面63以超過齒輪旋轉的180°點的方式 來支承管64。閉塞表面63切向地并入側壁表面68中,側壁表面68保持管64成U形構造, 以確保輥保持與管以超過180°旋轉點的方式接觸。在傳統(tǒng)的蠕動泵設計中,使用三個或更多個輥為托架和泵提供了結構穩(wěn)定性和強 度。在泵30中,此強度和穩(wěn)定性由一對支承肋42提供,該對支承肋42在一端處附連到齒 輪32上,如在圖2中所見。支承肋42沿直徑彼此相對,且自輥34偏移90°。肋可如圖2 所示形成輪廓,以緊密地配合在輥之間的空間中,從而相對于傳統(tǒng)蠕動泵設計減小泵機構 30的整體尺寸。因此,外表面42a可與兩個輥34之間的切線大體平行及緊鄰地延伸,但在 該切線內部。內表面42b可為三角形或平截頭形,且可輪廓設置成在輥之間的空間中基本 遵從圓柱形輥的曲率。該泵機構還包括安裝在支承肋上的支承板40。支承板限定軸孔41 (圖3),以接 收輥軸38。用對準柱43將支承肋42附連到支承板40上,對準柱43接收在板中的匹配孔 (未顯示)內。附連銷46可延伸穿過板40而進入支承肋中的匹配凹部44中,如圖2-3所 示。類似的匹配布置可結合在肋到齒輪的附連中。作為銷的代替,可使用如圖4所示的接 合螺釘75來將支承肋固定到支承板40和/或齒輪上?;蛘撸?2可與齒輪36或支承板 40中的任何一個整體地形成。當泵機構組裝好時——即當輥34已經(jīng)安裝在齒輪上時—— 匹配布置可例如通過聲波焊接或通過粘合劑永久地固定,或者可例如通過壓配或干涉配合 接合半永久地固定。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泵機構構造成單通道泵。因此,提供了 一對輥來接合單個 管。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泵機構50構造成雙通道泵。在此實施例中,提供了兩組輥34 來接合一對管。圖2所示的泵機構30的構件設計成(具有)模塊性,以容許通過將相似的 構件添加到該組件中來組裝單通道泵或多通道泵。可在圖3中看到,泵機構50的下通道51 包括與上通道52相同的構件,即齒輪32、輥34和支承肋42。上通道52以與在單通道泵機 構30中相同的方式蓋有支承板40。作為這個模塊性的一部分,齒輪32的下側構造成以便與輥軸38以及支承肋的接 口元件34和46匹配。因此,各個齒輪32的下側和支承板40的下側以類似的方式構造。還 構想了齒輪可相同地構造在兩個面上,以提高構件的模塊性。如在圖3中看到的,下通道51的輥34自上通道52的輥偏移90°。已知蠕動泵中 的扭矩負載可在輥接合和脫開輸送管時波動。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驅動雙通道泵的馬達的 峰值扭矩需求,支承輥的托架(即齒輪、支承肋和支承板)構造成使得下通道51的輥34自 上通道52的輥偏移90°,如在圖3中所見。換句話說,下通道51中的輥相對于上通道52 的輥呈90°異相。輥的這種布置會引起約為用于處于同相的輥的負載的一半的峰值扭矩負 載。雖然用于驅動雙通道泵的動力要求由于輥的定向而不變,但峰值扭矩的降低會導致馬 達的峰值電流需求降低。較低的峰值電流允許使用較小的馬達。還可注意到,輥的異相定位最大程度地減小了扭矩波動的幅度,這繼而降低了泵機構經(jīng)歷的循環(huán)負載。降低循環(huán)負 載改進了泵50的疲勞壽命。如圖3所示,支承板40包括安裝轂48。此安裝轂構造成以便與限定在容納泵機 構30、50的殼體中的對應的凹部匹配。在一個實施例中,凹部限定在圖8-9所示的蓋103、 103'中。齒輪可包括用于與下殼體(例如圖8-9中的下殼體102、102')中的對應的凹 部接合的類似的安裝轂,例如圖4中所示的齒輪67上的轂74。構想了轂74可結合到齒輪 32(圖2)和66、67(圖4)的兩側中,以與殼體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中的對應的凹部匹配。 安裝轂48構造成以便為泵機構在殼體內的旋轉提供支承表面。雙通道泵機構50非常適用于其中對象流體被輸送到兩個不同的位置的某些DMU 系統(tǒng)。在一些DMU中,流體試劑沿著涂施器的長度輸送到兩個位置。在現(xiàn)有技術的系統(tǒng)中, 這種兩位置輸送由單通道泵的輸出上的T型配件實現(xiàn)。流體配件的增加會提高泄漏危險。 此外,由于下游壓差或由于碎屑在一個分支中集中,所以通過T型配件的各個分支的流體 流是不均勻的。泵機構50的雙通道能力提供了兩個不同的隔離的輸出,使得在DMU涂施器 的兩個位置處見到基本相同的流體流。泵構件的模塊性容許有如圖4所示的泵結構,其中單通道泵60設有單獨的一對輥 70,但卻包括兩個齒輪66、67。圖3的雙通道泵50以及圖4的單通道泵70的雙齒輪容許有 用于使齒輪旋轉的新穎的驅動機構。如圖4所示,馬達80由馬達安裝件81承載,馬達安裝 件81附連到容納泵機構的下殼體62上,或者備選地與該下殼體62成整體。傳動裝置82將 馬達的輸出軸桿(未顯示)連接到兩個齒輪66、67上。在一個實施例中,傳動裝置82包括 緊固到馬達輸出軸桿上的小齒輪84。小齒輪與下部的惰輪86嚙合,惰輪86通過軸桿88連 接到上部的惰輪87上。下部的惰輪86與下部的齒輪66嚙合接合,同時上部的惰輪87與 上部的齒輪67嚙合。兩個惰輪以此方式驅動兩個齒輪,從而消除當僅僅下部的齒輪被驅動 時可能發(fā)生的扭轉彎曲。由于通過惰輪86/87以相同的旋轉速度驅動齒輪66、67兩者,所 以輥70將在蠕動操作期間在輸送管64上保持穩(wěn)定均勻的壓力。在一個備選構造中,小齒 輪可在軸桿88的中間與單獨的齒輪嚙合,以均衡兩個惰輪86/87之間的可能的扭轉偏轉。所公開的蠕動泵提供的另外的好處在于,泵機構是緊湊的,且比已知的泵采取小 得多的外殼。將旋轉驅動器直接集成到支承輥34、70的托架中有助于泵的這種小型化。圖 4中的實施例的齒輪66、67和傳動裝置82為蠕動輥提供了緊湊的驅動機構??扇鐖D5_6所 示的那樣實現(xiàn)泵大小的進一步減小。在此實施例中,泵100包括安裝在下殼體102的馬達 隔室104內的馬達80。泵機構隔室106容納泵機構,其在圖4中顯示為圖2的單通道機構 30。泵機構的齒輪32由導螺桿或蝸輪90驅動,導螺桿或蝸輪90自馬達驅動軸桿延伸,或 形成馬達驅動軸的一部分。下殼體限定支承蝸輪90的自由端的支承槽口 108。該槽口可包 括軸承或襯套,或者可由軸承型材料制成,例如Delrin 塑料或類似的材料??蓮膱D5和 8注意到,支承槽口 108在下殼體102中是打開的,以有利于泵100的組裝。馬達可為連接到外部電源和控制系統(tǒng)上的小型DC有刷馬達。取決于應用,馬達控 制系統(tǒng)可使用脈寬調制來控制旋轉速度,從而控制流率且避免過熱。在用于用作圖1所示 的DMU10中的馬達20的一個具體應用中,馬達可操作,以便輸送2. 20毫升/分鐘/通道的 平均總流率。在此具體實施例中,蝸輪90和齒輪32之間的齒輪速比為48 1。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如本文公開的泵機構的小型化可實質上提高給定馬達的流率能力。在
8公開的實施例中,支承輥的托架一或更具體地為齒輪32、支承肋42和支承板40-可比傳統(tǒng) 蠕動泵具有更小的直徑。這個減小的直徑降低了托架上的扭矩負載的力矩臂。扭矩負載的 減小允許DC馬達以較高的速度運轉,取決于馬達的失速扭矩,這甚至可導致流率的提高。在圖5-10所示的實施例中,驅動齒輪是大體垂直于下殼體102的泵隔室106而定 向的蝸輪。應當理解,可構想蝸輪相對于泵隔室的其它角定向,包括其中蝸輪90大體平行 于隔室的縱向軸線延伸的構造。在此構造中,馬達隔室104將與泵隔室大體對準,而非成圖 6所示的直角定向。馬達、蝸輪和泵機構的封裝可由泵駐留于其中的空間的大小和形狀確 定。在所示實施例中,通過蝸輪90將動力從馬達80傳遞到齒輪32。這種方法提供了 齒輪之間的足夠的齒接合的好處,如在圖6中所見。在備選實施例中,在馬達和泵機構之間 的傳動裝置接口可結合其它齒輪構造,例如正齒輪、斜齒輪或錐齒輪布置。在圖8所示的組裝的一種方式中,將馬達放入馬達隔室104中,蝸輪90駐留在槽 口中。然后可將包括包繞在輥34周圍的管64的泵機構30放入下殼體102的隔室106中, 使齒輪32與蝸輪90嚙合,且U形管設置在蝸輪上方。蓋罩103接合下殼體102,以完成組 裝。如上所述,下殼體的內部和蓋罩限定凹部,以旋轉地支承支承板40的安裝轂48以及可 選地支承齒輪的轂74。該殼體和蓋罩可構造成以便進行搭扣或互鎖接合,例如圖8所示的 凹口 125和閉鎖件126。圖9中描繪了雙通道泵的組裝。在此實施例中,下殼體102'比圖8中的單通道泵 的下殼體102更深,以容納兩個泵機構30。另外,支承槽口 108'比單通道實施例中的槽口 108更淺。在雙通道實施例中,最下面的泵機構設置在蝸輪90下方,而最上面的機構30則 設置在蝸輪上方,如圖9所示。圖10中示出了輸送管的定位。特別地,下管穿過下管保持 通道110,而上管則穿過上保持通道120。根據(jù)圖10可理解,保持通道限定在下殼體102' 和蓋罩103'之間的交接處。因此,下保持通道110自上通道120向內偏移。下殼體102' 限定接收蓋罩103'的中心法蘭119的中心窗口 118。下保持通道以此方式限定在窗口 118 和法蘭119之間的交接處。上通道120限定在下殼體102'的上邊緣121和蓋罩103'的 主體122之間的交接處。在現(xiàn)有蠕動泵設計中,需要配件接合(一個或多個)輸送管,以使輸送管在殼體內 保持就位,同時輥對該(一個或多個)管施加壓力。雖然這些配件擅長保持管位置,但是它 們會內在地提高泄漏危險。另外,配件-管交接處變成攜帶在流體流內的碎屑的收集點。因 此,雖然傳統(tǒng)的蠕動泵非常適于移動“臟”流體,但是它們容易變阻塞,特別是在輸送管的吸 力側上。阻塞還會提高流體在配件處泄漏的危險。因此,在本文公開的泵組件中,由于管保 持通道110、120的構造而不需要配件。在圖7所示的示例性構造中,下殼體102'限定在側 面有一對凹部113的保持齒112。蓋罩103'限定在側面有一對齒115的凹部116。凹部 和齒是交替或互補的,意思是指齒112與凹部116直接相對,且凹部113與上齒115直接相 對。齒112和115構造成以便略微突入對應的保持通道110、120中。齒以此方式在保持通 道處壓擠管64,并且使管64略微彎曲,使得管略微向上彎到上凹部116中,且略微向下彎到 下凹部113中。此構造防止管在輥的旋轉壓力下緩慢離開泵殼體。構想了本文公開的蠕動泵和泵機構的構件由適用于流體輸送的材料制成。例如, 形成不同實施例中的托架的構件(即齒輪、支承肋和支承板)可由適當?shù)乃芰闲纬?。輥可為傳統(tǒng)設計,且可由硬質塑料或橡膠材料形成。
權利要求
一種蠕動泵機構,包括具有構造成以便與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第一齒輪;構造成以便將第一輸送管壓靠在閉塞表面上的第一對閉塞部件,各個閉塞部件安裝在第一軸上,所述第一軸的一端安裝在所述第一齒輪上;以及接合各個軸的相對端的支承元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蠕動泵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動泵機構還包括安裝在所 述第一齒輪和所述支承元件之間的第一對支承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蠕動泵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元件是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蠕動泵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動泵機構包括 具有構造成以便與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第二齒輪;構造成以便將第二輸送管壓靠在閉塞表面上的第二對閉塞部件,所述第二對閉塞部件 各自安裝在第二軸上,所述第二軸的一端安裝在所述第二齒輪上,且所述第二軸的相對端 安裝在所述第一齒輪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蠕動泵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對閉塞部件是以彼此隔開180°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第一齒輪上的第一對輥;以及所述第二對閉塞部件是以彼此隔開180°且自所述第一對輥偏移90°的方式安裝在 所述第二齒輪上的第二對輥。
6.一種蠕動泵,包括限定泵機構隔室和所述隔室內的閉塞表面的殼體; 馬達;由所述馬達旋轉的蝸輪;蠕動泵機構,所述蠕動泵機構設置成以便在所述隔室內旋轉并且包括 具有構造成以便與所述蝸輪嚙合接合的齒的第一齒輪;構造成以便將第一輸送管壓靠在所述閉塞表面上的第一對閉塞部件,各個閉塞部件安 裝在第一軸上,所述第一軸的一端安裝在所述第一齒輪上;以及 接合各個軸的相對端的支承元件;以及設置在所述隔室內、所述閉塞表面和所述閉塞部件之間的輸送管。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蠕動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元件是具有安裝轂的支承板;以及所述殼體限定用于接收所述安裝轂的匹配凹部,以容許所述泵機構相對于所述殼體旋轉。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蠕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限定與所述泵機構隔室交叉的 馬達隔室,其中所述馬達設置在該馬達隔室中。
9.一種蠕動泵,包括限定泵機構隔室和所述隔室內的閉塞表面的殼體;設置成以便在所述隔室內旋轉且包括構造成以便將輸送管壓靠在所述閉塞表面上的 一對閉塞部件的蠕動泵機構;設置在所述隔室內、所述閉塞表面和所述閉塞部件之間的輸送管;以及聯(lián)接到所述泵機構上以使所述機構在所述隔室內旋轉的驅動部件; 其中,所述殼體包括下殼體和安裝在所述下殼體上的蓋,所述下殼體和所述蓋限定一 對管保持通道,以在管設置在所述泵機構隔室內時接收所述輸送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 述下殼體和所述蓋限定交替的齒,所述交替的齒突入所述管保持通道中,以在所述蓋安裝 在所述下殼體上時將所述輸送管接合在該管保持通道中。
10. 一種用于組裝單通道蠕動泵或雙通道蠕動泵的套件,包括 相同地構造的一對泵機構,各自包括 具有構造成以便與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齒輪;構造成以便將輸送管壓靠在閉塞表面上的一對閉塞部件,各個閉塞部件安裝在軸上, 所述軸的一端以彼此隔開180°的方式安裝在所述齒輪上;以及以彼此隔開180°且自所述閉塞部件偏移90°的方式安裝在所述齒輪上、所述閉塞部 件之間的一對支承肋;接合泵機構中的一個的軸的支承板;各自構造成以便設置在閉塞表面和所述閉塞部件之間的一對輸送管; 各自限定泵機構隔室的一對下殼體,其中,所述下殼體中的一個的所述隔室大小設置 成以便接收所述泵機構中的一個和所述支承板,且所述下殼體中的另一個的隔室大小設置 成以便接收堆疊在彼此的頂部上的所述一對泵機構和所述支承板;可接合到所述一對下殼體中的任何一個上以封閉所述泵機構隔室的蓋; 設置在所述泵機構隔室內以使所述泵機構旋轉的、聯(lián)接到所述一對泵機構中的至少一 個的所述齒輪上的驅動部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蠕動泵。一種蠕動泵機構包括具有構造成以便與諸如DC馬達的驅動源嚙合接合的齒的齒輪,以及構造成以便將輸送管壓靠在閉塞表面上的一對閉塞部件。各個閉塞部件安裝在軸上,其中該軸的一端安裝在第一齒輪上,且各個軸的相對端由支承部件接合。兩個支承肋安裝在齒輪和支承元件之間。該對閉塞部件包括以彼此隔開180°的方式安裝在齒輪上的第一對輥。這兩個支承肋以彼此隔開180°且自該對輥偏移90°的方式安裝在齒輪上。DC馬達驅動與泵機構的齒輪嚙合接合的蝸輪。
文檔編號F04B43/12GK101876311SQ20101017523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1日
發(fā)明者B·D·里弗斯, J·B·高爾特, M·C·戈頓 申請人:施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