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抽,尤其涉及一種密封容器的油抽。
背景技術:
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用到各種油,油存儲于各式容器中,通常的容器較大,所以在使用油之前,首先要利用油抽將油從容器中將油抽出。 請參見圖1,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一種典型的油抽的結構示意圖。油抽包括油筒1,油筒內(nèi)設置有一個活塞3以及連接在活塞上的拉桿2,拉桿2伸向油筒1的外部。此油抽的工作原理是拉桿2拉動活塞3,活塞3快速從油筒1的底部提升,然后在活塞3經(jīng)過的區(qū)域形成負壓,然后油就會從油筒1的底部隨著活塞2移動以填補負壓區(qū)域,當上升至出油管4與油筒1的連接處5時,油就會從出油管4的管口流出。 從以上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活塞3的作用很大,并且要求活塞3與油筒1的內(nèi)壁有較好的接觸,這樣才能夠形成較好的密封,使得在抽動活塞3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負壓盡可能的大。然而這樣的要求也使得活塞3與油筒1的內(nèi)壁有很大的摩擦,活塞3很容易磨損壞,并且這樣的操作經(jīng)常是使用人力去拉動拉桿,非常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油抽,其可以使用壓縮空氣將油抽出,節(jié)省人力,使用方便。 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 —種油抽,包括油筒、與油筒連接的出油管、進氣管和壓縮空氣裝置,所述進氣管
固定在所述油筒或者所述出油管上,進氣管的第一端與所述壓縮空氣裝置連通,所述油筒
上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閥門高于出油管與油筒的連接處。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閥門和第四閥門通過卡箍固定在所述油筒上。 優(yōu)選地,所述進氣管上設置有第二閥門和第四閥門。 優(yōu)選地,所述進氣管為進氣軟管。 優(yōu)選地,所述油筒為圓柱形油筒。 優(yōu)選地,所述油筒的底端有鋸齒形凹陷。 優(yōu)選地,所述出油管的管口朝下。 優(yōu)選地,所述出油管上設置有第三閥門。 優(yōu)選地,所述出油管和所述油筒為圓柱形,所述出油管的直徑小于所述油筒的直徑。 優(yōu)選地,所述油筒的頂端有儲油槽。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抽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進氣管與壓縮空氣裝置連通,使用過程中,關閉油筒上的第一閥門,然后壓縮空氣裝置將空氣壓入到儲油容器中,使得儲油容器內(nèi)的空氣壓力大于外部的大氣壓力,因此,儲油容器的油就會進入油筒并沿著油筒上升,最終通過出油管流出,不再需要人力,使用方便,并且也不會出現(xiàn)磨損壞活塞的現(xiàn)象。[0018]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抽特別適合配合與各種腐蝕性液體、帶顆粒液體、高粘度、易揮發(fā)、劇毒的液體的密封容器。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油抽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提供的油抽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2中與圖2中圓圈中對應位置的放大圖。 圖中各標記為 1—油筒,2——拉桿,3——活塞,4——出油管,5——出油管與油筒的連接處,6——進氣管,7——第 一 閥門,8——第二閥門,9——第三閥門,10——儲油槽,11——凹陷,12——第四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
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闡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油抽。 請參見圖2,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油抽的結構示意圖。此種油抽,包括油筒1、與油筒連接的出油管4、進氣管6和壓縮空氣裝置(圖中未示出),所述進氣管4固定在所述油筒1或者所述出油管4上,進氣管1的第一端與所述壓縮空氣裝置連通,所述油筒上有第一閥門7,所述第一閥門高于出油管與油筒的連接處5。[0028] 此油抽的工作原理是 進氣管6與壓縮空氣裝置連通,使用過程中,關閉油筒1上的第一閥門7,然后壓縮
空氣裝置將空氣壓入到儲油容器中,使得儲油容器內(nèi)的空氣壓力大于外部的大氣壓力,因
此,儲油容器的油就會進入油筒1并沿著油筒上升,最終通過出油管4流出。 此油抽工作過程中不再需要人力,使用方便,并且也不會出現(xiàn)磨損壞活塞的現(xiàn)象。 壓縮空氣裝置在圖中沒有示出,本實用新型對壓縮空氣裝置沒有特殊的要求,一
般市售的空氣壓縮機就可以滿足本實用新型的要求,完成其作用和功能。 —般的密封容器是鐵桶制作,標準的鐵桶的規(guī)格為550mm(毫米)(直徑)X900mm,
鐵桶的上方有兩個桶口,油筒1通過一個桶口伸入到密封容器的內(nèi)部,然后將桶口與油筒1
的接觸部分密封,另外一個桶口可以引出進氣管6,然后將進氣管與壓縮空氣裝置連通,進
氣管6與桶口的接觸部分也應該進行密封。 第二閥門8和第四閥門12通過卡箍固定在所述油筒1上。進氣管可以固定在油筒上,也可以固定在出油管上,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卡箍固定或者將進氣管與中間部件連接,然后將中間連接部件焊接在油筒上或者焊接在出油管上。因為進氣管內(nèi)要通過壓縮空氣,所以應該將其盡量牢固地固定,才不致其胡亂擺動。 進氣管可以采用軟管,一般可以使用塑料、橡膠等非金屬的軟管。軟管安裝和移動都較為方便,操作簡單易行。進氣管上可以設置第二閥門8和第四閥門12,第二閥門8的作用是用于控制進氣管的開啟和封閉狀態(tài),第四閥門的作用是用于控制密封容器內(nèi)的氣壓是否與外部氣壓一致。當有些時候需要暫時停止操作,并且還沒有抽夠足夠的油時,就可以暫時先利用第二閥門8將其進氣管關閉。這種情況出現(xiàn)在更換接油桶時或者其他需要的場合。 在本實施例中油筒為圓柱形油筒,即中空的圓柱形油筒。油筒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狀例如中空的長條形油筒等。中空的圓柱形油筒相對于中空的長條形油筒,沒有棱角,操作人員使用過程中受到刮傷的幾率就會下降。另外,對于圓柱形油筒而言,在有相同重量材料的情況下,可以制備出容積更大的油筒,通過油的效率也就更高。油筒用于通過油等液體,所以沒有其他要求,然而當密閉容器中的液體有腐蝕性時,則需要根據(jù)相應的溶劑性質(zhì)進行選擇。 出油管也優(yōu)選為中空的圓柱形。并且,油筒的內(nèi)徑要大于出油管的內(nèi)徑,這樣可以使得出油的速率更加容易控制。 如圖2所示,出油管的管口朝下。 一般情況下,在地面操作過程中,接油容器放在地面上,從出油管出來的油或其他液體流入到接油容器中。如果出油管的管口朝下,那么與重力的方向基本一致,因此,無論油的流速多快,其運動方向是確定的,因此,最優(yōu)選的出油管的管口應該是豎直朝下的。 在出油管上也可以設置第三閥門9,第三閥門的設置可以在出油管上控制油體的
流出或者停止,所以對油的流動的控制不僅僅限于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 從圖2上還可以看出,在油筒的頂端有儲油槽10,當需要時,打開第四閥門12,然
后可以從儲油槽灌入需要的液體,滿足生產(chǎn)需要。[0040]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 請參見圖3,圖3是本實施例提供的油抽的與圖2中圓圈中對應位置的放大圖。 在油筒的底端有鋸齒形的凹陷ll,鋸齒形缺陷的存在可以使得油筒的底端與底面
接觸的時候有很多鏤空形成,這樣在很小的負壓形成之后,油體就可以通過這些鏤空輕易
地進入到油筒中,并且從出油管流出。如果油筒的底端很平整,那么就會與密閉容器的底部
形成很好地接觸,這樣是油筒與密閉容器的底部之間的空隙就會很小,相應地,液體流通阻
力就會增大,這樣就會浪費動力,有時還會出現(xiàn)抽吸不出油的情況發(fā)生。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抽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進氣管與壓縮空氣裝置連通,使用
過程中,關閉油筒上的第一閥門,然后壓縮空氣裝置將空氣壓入到儲油容器中,使得儲油容
器內(nèi)的空氣壓力大于外部的大氣壓力,因此,儲油容器的油就會進入油筒并沿著油筒上升,
最終通過出油管流出,不再需要人力,使用方便,并且也不會出現(xiàn),磨損壞活塞的現(xiàn)象。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油抽,包括油筒、與油筒連接的出油管、進氣管和壓縮空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固定在所述油筒或者所述出油管上,進氣管的第一端與所述壓縮空氣裝置連通,所述油筒上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閥門高于出油管與油筒的連接處。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通過卡箍固定在所述油筒上。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上設置有第二閥門和第四閥門。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為進氣軟管。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為圓柱形油筒。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的底端有鋸齒形凹陷。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的管口朝下。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上設置有第三閥門。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和所述油筒為圓柱形,所述出油管的直徑小于所述油筒的直徑。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抽,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的頂端有儲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抽,包括油筒、與油筒連接的出油管、進氣管和壓縮空氣裝置,所述進氣管固定在所述油筒或者所述出油管上,進氣管第一端與所述壓縮空氣裝置連通,所述油筒上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閥門高于出油管與油筒的連接處。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油抽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進氣管與壓縮空氣裝置連通,使用過程中,關閉油筒上的第一閥門,然后壓縮空氣裝置將空氣壓入到儲油容器中,使得儲油容器內(nèi)的空氣壓力大于外部的大氣壓力,因此,儲油容器的油就會進入油筒并沿著油筒上升,最終通過出油管流出,不再需要人力,使用方便,并且也不會出現(xiàn),磨損壞活塞的現(xiàn)象。
文檔編號F04F1/06GK201475061SQ20092017025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馮旭華, 曾云浩, 楊泉 申請人:建滔化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