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扇模組、使用此風扇模組的散熱裝置以及除塵方法
風扇模組、使用此風扇模組的散熱裝置以及除塵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模組、裝置及方法,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風扇模組、使用此風 扇模組的散熱裝置以及除塵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的風扇模組內都會在風扇的流道上裝設濾網來擋住部分的灰塵,以防止灰塵 進入并積聚在風扇模組內,造成風扇卡死或故障進而無法運作。然而,隨著風扇模組使用時間的增加,灰塵還是會積聚在濾網表面而堵住進、出風 口。若是使用者并無定期清理濾網的習慣,積聚在濾網表面的灰塵將會使風扇模組無法有 進、出風,且更進而影響使用此風扇模組之電子裝置的散熱效果。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不易有灰塵積聚的風扇模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散熱效果的散熱裝置。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除塵效果的除塵方法。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風扇模組,包括一風扇以及一濾網,其中濾網配置于風扇的一流 道上。當風扇以一第一轉速轉動時,濾網呈一第一狀態(tài),而當風扇以一第二轉速轉動時,濾 網呈一第二狀態(tài),且第一轉速與第二轉速不同。在本發(fā)明之風扇模組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濾網具有彈性。在本發(fā)明之風扇模組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濾網呈第一狀態(tài)及第二狀態(tài)時,濾網具 有不同的張力。在本發(fā)明之風扇模組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濾網具有一高風阻區(qū)及一低風阻區(qū),且 濾網之高風阻區(qū)的密度小于低風阻區(qū)的密度,而高風阻區(qū)的密度小于低風阻區(qū)的密度為位 于高風阻區(qū)之多個濾孔的口徑小于位于低風阻區(qū)的多個濾孔的口徑。在本發(fā)明之風扇模組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配置于濾網上的多個風阻改變元件, 以形成高風阻區(qū)及低風阻區(qū),而其中濾網之多個濾孔的口徑相同。此外,風阻改變元件的材 質為塑膠,且風阻改變元件的大小或形狀不同。本發(fā)明另提出一種散熱裝置,包括一散熱器以及一上述之風扇模組,其中濾網配 置于風扇及散熱器之間。在本發(fā)明之散熱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其中散熱器為一散熱鰭片組、一散熱板或其組合。在本發(fā)明之散熱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當濾網呈第一狀態(tài)時,濾網接觸散熱器。本發(fā)明又提出一種除塵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濾網以及一風扇,其中濾 網位于風扇的流道上;使風扇以一第一轉速轉動,且濾網呈一第一狀態(tài);以及使風扇以一 第二轉速轉動,且濾網呈一第二狀態(tài),其中第一轉速與第二轉速不同。在本發(fā)明之除塵方法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使濾網具有一高風阻區(qū)及一低風阻區(qū),而使濾網具有高風阻區(qū)及低風阻區(qū)的方法為使位于高風阻區(qū)之多個濾孔的口徑小于位 于低風阻區(qū)的多個濾孔的口徑。或者,使濾網具有高風阻區(qū)及低風阻區(qū)的方法為于濾網裝 設多個風阻改變元件,其中風阻改變元件裝設于濾網之高風阻區(qū),或裝設于高風阻區(qū)之風 阻改變元件的尺寸大于裝設于低風阻區(qū)之風阻改變元件的尺寸。在本發(fā)明之除塵方法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配置一散熱器于風扇的流道上,且濾 網位于散熱器及風扇之間,而濾網呈第一狀態(tài)時,濾網接觸散熱器。于本發(fā)明之風扇模組及使用此風扇模組的散熱裝置中,或是使用本發(fā)明之除塵方 法,當風扇以不同的轉速轉動時,濾網具有不同的張力,可進而將濾網上積聚的灰塵抖落, 延長風扇模組的使用壽命,且散熱模組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為讓本發(fā)明之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 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風扇模組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一除塵方法的流程圖。圖3為風扇以第一轉速轉動時,濾網呈第一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4為風扇以第二轉速轉動時,濾網呈第二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5為濾網之高、低風阻區(qū)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6為濾網之高、低風阻區(qū)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7為使用圖1之風扇模組的散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風扇以第一轉速轉動且濾網呈第一狀態(tài)并接觸散熱器的示意圖。圖9為風扇以第二轉速轉動且濾網呈第二狀態(tài)且未接觸散熱器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風扇模組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風扇模組100包括一風 扇110以及一濾網120,其中濾網120配置在風扇110的一流道P上。于本實施例中,濾網 120具有彈性,且當風扇110未開始轉動時,濾網120自然垂置。圖2為本發(fā)明一除塵方法的流程圖。為了方便說明,因此將圖1之風扇模組搭配 圖2之除塵方法的流程圖予以說明,但并非用以局限本發(fā)明之風扇模組必須搭配本發(fā)明之 除塵方法一并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參考本說明書之后,也可以是將風扇模組及除塵方 法各自分開使用。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提供上述之風扇模組100,如步驟S110,此時濾網 120自然垂置。圖3為風扇以第一轉速轉動時,濾網呈第一狀態(tài)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 及圖3,接著使風扇110以一第一轉速轉動,此時濾網120呈一第一狀態(tài),如步驟S120。此第 一轉速可以是風扇110的最大轉速,而此時的濾網120受到風扇110的最大風流而具有強 大的張力。圖4為風扇以第二轉速轉動時,濾網呈第二狀態(tài)的示意圖。接著使風扇110以 一第二轉速轉動,此時濾網120呈一第二狀態(tài),如步驟S130。此第二轉速較第一轉速為小, 所以此時的濾網120所具有的張力較小。風扇110的不同轉速造成濾網120的不同狀態(tài), 且不同狀態(tài)的濾網120具有不同的張力,而在轉速切換的時候濾網120的張力瞬間變化,引 起濾網120的振動,所以可以抖落積聚在濾網120上的灰塵,保持濾網120的潔凈,讓風扇
5模組100得以繼續(xù)運作。上述之風扇110的轉速可以是經由程式或切換機構而讓使用者手動控制切換,或 是由程式或切換機構設定定時自動切換,依照使用需求設置。另外,風扇模組100可以是裝 設在電腦主機中,且上述之第一轉速可以是電腦主機開機時,風扇110剛開始轉動時的瞬 間最大轉速,而第二轉速可以是電腦主機運作時,風扇110持續(xù)轉動的較小轉速。當然,上 述之第一轉速與第二轉速僅為舉例之用,于此并未有局限之意,使用者可依照需求自行設 置。此外,濾網120可具有一高風阻區(qū)120a及一低風阻區(qū)120b,且經由流經高風阻區(qū) 120a及低風阻區(qū)120b的風壓不同,可以加劇濾網120的振動,進而提升除塵效果。圖5為濾網之高、低風阻區(qū)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在此實施例 中,濾網120的高風阻區(qū)120a及低風阻區(qū)120b可以是經由密度變化來形成,其中高風阻區(qū) 120a的密度大于低風阻區(qū)120b的密度。于本實施例中,濾網120具有多個濾孔120c,而位 于高風阻區(qū)120a的濾孔120c的口徑小于位于低風阻區(qū)120b的濾孔120c的口徑。圖6為濾網之高、低風阻區(qū)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請參考圖6,在本實施例 中,濾網120之濾孔120c的口徑相同,而高風阻區(qū)120a及低風阻區(qū)120b的形成是利用在 濾網120上配置多個風阻改變元件130,其中風阻改變元件130的材質為塑膠,且風阻改變 元件130的大小或形狀可依據其配置位置而不同。舉例而言,風阻改變元件130的形狀可 以是圓形、橢圓形或其他形狀,依據實際需求而決定。此外,配設在高風阻區(qū)120a的風阻改 變元件130的尺寸大于配設在低風阻區(qū)120b的風阻改變元件130的尺寸,使高風阻區(qū)120a 的風壓大于低風阻區(qū)120b的風壓。圖7為使用圖1之風扇模組的散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請參考圖7,散熱裝置300 包括散熱器200以及上述之風扇模組100,其中濾網120配置在散熱器200以及風扇110之 間,而散熱器200可以是散熱鰭片組、散熱板或是散熱鰭片組與散熱板的組合。值得說明的是,風扇模組100與散熱器200的位置可以相靠近,以使濾網120接觸 散熱器200進而抖落濾網120上的灰塵。當風扇模組100之風扇110以第一轉速轉動且濾 網120呈第一狀態(tài)時,濾網120接觸散熱器200,如圖8示;當風扇模組100之風扇110以第 二轉速轉動且濾網120呈第二狀態(tài)時,濾網120并未接觸散熱器200,如圖9示。風扇110 在第一轉速、第二轉速之間轉換,濾網120接觸、離開散熱器200,狀似濾網120在撞擊散熱 器200,而當濾網120接觸散熱器200的瞬間也會使濾網120上積聚的灰塵抖落。此外,若 濾網120上設置有風阻改變元件130,材質為塑膠的風阻改變元件130與散熱器200的接觸 會增加濾網120的振動,提升抖落濾網120上積聚的灰塵的效果。附帶一提,當濾網120撞 擊到散熱器200時,同時也會彈落散熱器200上積聚的灰塵。綜上所述,使用本發(fā)明之風扇模組、使用此風扇模組的散熱裝置及除塵方法,風扇 的轉速切換讓濾網可以有不同的張力而振動,進而抖落積聚在濾網上的灰塵,讓濾網保持 潔凈,不但可以延長風扇模組的使用壽命,還可以讓使用此風扇模組的散熱裝置具有良好 的散熱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風扇;以及一濾網,配置于該風扇的一流道上,其中當該風扇以一第一轉速轉動時,該濾網呈一第 一狀態(tài),而當該風扇以一第二轉速轉動時,該濾網呈一第二狀態(tài),且該第一轉速與該第二轉 速不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濾網具有彈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濾網呈該第一狀態(tài)及該第二 狀態(tài)時,該濾網具有不同的張力。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濾網具有一高風阻區(qū)及一低 風阻區(qū)。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濾網之該高風阻區(qū)的密度大 于該低風阻區(qū)的密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該高風阻區(qū)之多個濾孔的 口徑小于位于該低風阻區(qū)的多個濾孔的口徑。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個風阻改變元件,配置于該 濾網上,以形成該高風阻區(qū)及該低風阻區(qū),而其中該濾網的多個濾孔的口徑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阻改變元件的材質為塑膠。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扇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阻改變元件的大小或形狀不同。
10.一種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熱器;一風扇模組,包括一風扇;以及一濾網,配置于該風扇及該散熱器之間,并位于該風扇的一流道上,其中當該風扇以一 第一轉速轉動時,該濾網呈一第一狀態(tài),而當該風扇以一第二轉速轉動時,該濾網呈一第二 狀態(tài),且該第一轉速與該第二轉速不同。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散熱器為一散熱鰭片組、一 散熱板或其組合。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濾網具有彈性。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濾網呈該第一狀態(tài)及該第 二狀態(tài)時,該濾網具有不同的張力。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濾網具有一高風阻區(qū)及一 低風阻區(qū)。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濾網之該高風阻區(qū)的密度 大于該低風阻區(qū)的密度。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該高風阻區(qū)之多個濾孔 的口徑小于位于該低風阻區(qū)的多個濾孔的口徑。
1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個風阻改變元件,配置于 該濾網上,以形成該高風阻區(qū)及該低風阻區(qū),而其中該濾網之多個濾孔的口徑相同。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些風阻改變元件的材質為塑膠。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些風阻改變元件的大小或 形狀不同。
20.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當該濾網呈該第一狀態(tài)時,該 濾網接觸該散熱器。
21.一種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濾網以及一風扇,其中該濾網位于該風扇的流道上; 使該風扇以一第一轉速轉動,且該濾網呈一第一狀態(tài);以及使該風扇以一第二轉速轉動,且該濾網呈一第二狀態(tài),其中該第一轉速與該第二轉速 不同。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使該濾網具有一高風阻區(qū) 及一低風阻區(qū)。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使該濾網具有該高風阻區(qū)及 該低風阻區(qū)的方法為使位于該高風阻區(qū)之多個濾孔的口徑小于位于該低風阻區(qū)的多個濾 孔的口徑。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使該濾網具有該高風阻區(qū)及 該低風阻區(qū)的方法為于該濾網裝設多個風阻改變元件。
25.根據權利要求M所述的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該些風阻改變元件裝設于該 濾網之該高風阻區(qū)。
26.根據權利要求M所述的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裝設于該高風阻區(qū)之該些風 阻改變元件的尺寸大于裝設于該低風阻區(qū)之該些風阻改變元件的尺寸。
27.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除塵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配置一散熱器于該風扇的 流道上,且該濾網位于該散熱器及該風扇之間,而該濾網呈該第一狀態(tài)時,該濾網接觸該散 熱器。
全文摘要
一種風扇模組、使用此風扇模組的散熱裝置及除塵方法。散熱裝置包括一散熱器以及此風扇模組,而風扇模組包括一風扇以及一濾網,其中濾網配置于風扇及散熱器之間,并位于風扇的流道上。當風扇以一第一轉速轉動時,濾網呈一第一狀態(tài),而當風扇以一第二轉速轉動時,濾網呈一第二狀態(tài),且第一轉速與第二轉速不同。當風扇以不同的轉速轉動時,濾網具有不同的張力,可進而將濾網上積聚的灰塵抖落,延長風扇模組的使用壽命,且散熱模組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
文檔編號F04D29/70GK102102677SQ200910259878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16日
發(fā)明者黃順治 申請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