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山井下采礦場通風結構的改進,特別是一種井下采礦場負壓通風結構。
背景技術:
礦山井下淺眼留礦法采礦場通風方式主要為混合式通風和壓入式通風兩種,前者應用于無中央天井的采礦場,通過在運輸?shù)郎巷L側架設送風機連接導風筒經(jīng)過行人井往采礦場上送新風,連接送風機的導風筒隨采礦場上采高度上升而延伸,在另一邊行人井附近的運輸?shù)老嘛L側架設抽風機連接導風筒將采礦場的廢風抽至系統(tǒng)回風道;后者應用于有中央天井的采礦場,通過在運輸?shù)郎巷L側架設2臺相同功率的送風機連接導風筒經(jīng)過兩邊行人井同時往采礦場上送新風,導風筒隨采礦場上采高度上升而延伸,采礦場的廢風經(jīng)過中央天井連接導風筒排至系統(tǒng)回風道。
針對混合式通風方式,由于采礦場布置長度一般在40-60米之間,隨著采礦場上采高度不斷上升,新風送至采礦場后的壓力會逐漸減弱,從而減緩采礦場爆破后產(chǎn)生的炮煙排出速度,延長炮煙排出時間。同時抽風機也在抽運輸?shù)郎系男嘛L,若致使運輸?shù)郎系娘L速大于行人井下來的炮煙流速,又將阻礙炮煙的排出。若采礦場中間有先行天井,利用兩邊行人井同時送新風,將采礦場爆破后產(chǎn)生的炮煙經(jīng)過中央天井排出,彌補了混合式通風的不足,但是在實際生產(chǎn)管理中,考慮到生產(chǎn)成本等因素,不可能做到每一個采礦場均能預先布置一個先行天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井下采礦場負壓通風結構,它適用于礦山井下淺眼留礦法采礦中,通過在無中央天井的采礦場中設計一個硐室,實現(xiàn)負壓式通風,提高采礦場通風效果。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一種井下采礦場負壓通風結構,包括上風側行人井、下風側行人井,在下風側行人井的出口處設置有硐室,硐室上安裝抽風機,抽風機連接出口導風筒,硐室與下風側行人井相通。
所述的硐室上設置有安全門,供工人進出下風側行人井用的,抽風機抽風時安全門是關閉的。
所述的硐室的容積為30m3。
在上風側行人井與平巷道交接處安裝送風機,送風機連接進口導風筒,進口導風筒沿上風側行人井布置,長度為15m。
本實用新型是在無中央天井的淺眼留礦法采礦場通風中采用負壓式通風,利用抽風機使硐室形成一個負壓區(qū),加快采礦場炮煙的流動。同時利用硐室與平巷道空氣隔絕作用,保證抽風機只能抽走采礦場炮煙,這樣可以大大增加采礦場的風速,縮短炮煙排出時間,提高采礦場的通風效果。同時縮短了進口導風筒長度,其不再需要隨采礦場上采高度上升而延伸,節(jié)約了生產(chǎn)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1中箭頭表示氣流方向。
圖2為硐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送風機,2進口導風筒,3上風側行人井,4采下礦石,5采礦場空間,6采礦場桃形底柱,7下風側行人井,8采礦場間柱,9硐室,10安全門,11抽風機,12出口導風筒,13平巷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對礦山井下采礦場混合式通風結構的改進,適用于無中央天井的淺眼留礦法采礦場。在現(xiàn)有淺眼留礦法采礦場中增加一個硐室9(使用混凝土澆筑形成硐室,容積為30m3),在硐室9一側安裝抽風機11和安全門10,安全門10是供工人進出采礦場用的,抽風機11抽風時安全門10是關閉的,硐室9始終與下風側行人井7相通。在采礦場平巷道13與上風側行人井3交接處安裝送風機1,送風機1連接進口導風筒2,進口導風筒2沿上風側行人井3布置,長度為15m。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首先開啟送風機1(5.5KW)和抽風機11(7.5KW),抽風機11將硐室9(30m3)內(nèi)的空氣抽空,形成一個負壓區(qū),使采礦場含炮煙空氣(廢風)如圖1中箭頭方向自動經(jīng)下風側行人井7流入硐室9中,再由抽風機11經(jīng)出口導風筒12排出至系統(tǒng)回風道。此時,送風機1將平巷道13的新鮮空氣(新風)經(jīng)上風側行人井3上的進口導風筒2送至采礦場空間5,加快采礦場炮煙的流動,確保了采礦場空間5空氣清新,減少了采礦場工人吸入粉塵量。如此循環(huán)運行,實現(xiàn)負壓式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