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的定位結構。屬于海洋石油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水下油氣開采中,水下控制模塊通常以單獨拆卸的方式安裝在水下采油樹上,使其能夠單獨回收和安裝,為了滿足水下控制模塊回收和安裝的要求,需要配置與之配套的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
根據(jù)實際工況,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能夠在水下機器人的操作下完成與水下控制模塊的鎖緊、對水下控制模塊進行提升或坐放,這些工作都需要在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完成定位對接之后,才能順利進行。通常為了實現(xiàn)水下送入工具的定位和對接,需要設置導向柱和導向套筒等輔助結構及采用引導繩輔助下放。由于需要額外的導向裝置及引導繩等附加輔助裝置,給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的安裝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的定位結構,其布置在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上,不僅解決在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下放過程中與水下控制模塊的定位問題;而且,無需額外的導向裝置及支持設備,便能夠進行精確定位,大大提高了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安裝效率。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座、安裝在支撐座上的機架、通過連接液壓缸進而安裝在機架上的鎖緊機構、安裝在鎖緊機構上的導向環(huán),其中,支撐座底部設有導向口,在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對接時,通過水下控制模塊外沿引導水下送入工具下放,完成第一級導向和粗定位;導向環(huán)在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對接時,沿水下控制模塊的吊裝接口外沿引導,完成第二級導向和精確定位;鎖緊機構與安裝盤連接,安裝盤與液壓缸的活塞桿連接。
所述機架為框架式結構。
所述導向口為喇叭口形狀。
所述導向口與水下控制模塊外沿之間的間隙應大于導向環(huán)與水下控制模塊的吊裝接口外沿之間的間隙,同時,保證在通過一級導向之后,水下控制模塊的吊裝接口均能與導向環(huán)對接。
所述鎖緊機構通過松螺栓連接的形式安裝在安裝盤上,它們之間的連接是浮動的,鎖緊機構能夠在螺栓安裝孔的范圍內徑向移動,從而消除由于第一級導向之后的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的不同心帶來的影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其布置在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上,不僅解決在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下放過程中與水下控制模塊的定位問題;而且,無需額外的導向裝置及支持設備,便能夠進行精確定位,大大提高了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安裝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水下控制模塊送入工具鎖緊機構示意圖。
圖3a為本發(fā)明第一級定位過程示意圖。
圖3b為本發(fā)明第二級定位過程示意圖。
圖中主要標號說明:
100.機架、101.支撐座、102.導向口、200.鎖緊機構、201.導向環(huán)、202.安裝盤、300.水下控制模塊、301.吊裝接口、400.液壓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發(fā)明包括:支撐座101、采用螺栓連接方式安裝在支撐座101上的機架100、通過連接液壓缸400進而安裝在機架100上的鎖緊機構200、采用螺栓連接方式安裝在鎖緊機構200上的導向環(huán)201,其中,支撐座底部設有導向口102,鎖緊機構200與安裝盤202通過螺栓連接,安裝盤202與液壓缸400的活塞桿連接,液壓缸400的尾座則通過螺栓安裝在機架100上。
上述機架100為框架式結構。
上述支撐座101底部設有用于與水下控制模塊300對接時導向用的導向口102,上述導向口102為喇叭口形狀,在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300對接時,通過水下控制模塊300外沿引導水下送入工具下放,完成第一級導向和粗定位。
上述導向環(huán)201在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300對接時,沿水下控制模塊300的吊裝接口301外沿引導,完成第二級導向和精確定位。
為滿足上述兩級導向和定位的需要,上述支撐座101上的導向口102與水下控制模塊300外沿之間的間隙應大于導向環(huán)201與水下控制模塊的吊裝接口301外沿之間的間隙,同時,保證在通過一級導向之后,水下控制模塊的吊裝接口301均能與導向環(huán)201對接。
第一級導向之后的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300有可能不同心,為保證第二級定位順利進行,在第二級定位開始前必須使鎖緊機構200上的導向環(huán)201與水下控制模塊300保持同心,因此,上述鎖緊機構200通過松螺栓連接的形式安裝在安裝盤202上,它們之間的連接是浮動的,鎖緊機構200可以在螺栓安裝孔的范圍內徑向移動,從而消除由于第一級導向之后的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300的不同心帶來的影響。
本發(fā)明是以水下送入工具的支撐座101上的導向口102以及鎖緊機構200上的導向環(huán)201為基礎的兩級導向和定位結構,水下送入工具與水下控制模塊300對接時,支撐座101上的導向口102首先與水下控制模塊300外沿接觸,并由此開始第一級導向和粗定位,隨著水下送入工具沿水下控制模塊外沿繼續(xù)下放,當導向環(huán)201與水下送入工具300的吊裝接口301接觸時,導向環(huán)201與水下送入工具300的吊裝接口301外沿接觸從而進行第二級導向和精確定位。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