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動機械領域,公開了一種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包括:氣缸、定軸、輸出軸、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氣缸包括缸筒和用于蓋合缸筒的端蓋,缸筒側壁的周向上設有多個氣孔,氣孔與配氣閥連接;定軸固定在缸筒的內(nèi)側底部,且與缸筒的內(nèi)腔同軸布置;輸出軸可轉(zhuǎn)動地穿設在端蓋上,且與定軸同軸布置;定軸上設有第一正向軸承和第二正向軸承,輸出軸設有第一反向軸承和第二反向軸承;第一葉片組固定在第一正向軸承和第一反向軸承上,第二葉片組固定在第二正向軸承和第二反向軸承上。本實用新型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的缸筒、定軸和輸出軸同軸設置,降低功耗損失,提高氣動馬達的能效和輸出扭矩。二
【專利說明】 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動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
【背景技術】
[0002]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是廣泛地應用于各種氣動工具、氣動機械上的動力裝置。現(xiàn)有技術的氣動馬達多采用偏心結構或活塞結構,偏心結構的氣動馬達,加工難度大,生產(chǎn)成本高,精度低,動力效果差;活塞結構的氣動馬達能效低,輸出功率小。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采用同軸結構,功耗損失小,提高氣動馬達的能效和輸出功率。
[0005]( 二 )技術方案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包括:配氣閥、氣缸、定軸、輸出軸、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所述氣缸包括缸筒和用于蓋合所述缸筒的端蓋,所述缸筒側壁的周向上設有多個氣孔,多個所述氣孔分別與配氣閥連接;所述定軸固定在所述缸筒的內(nèi)側底部,且與所述缸筒的內(nèi)腔同軸布置;所述輸出軸可轉(zhuǎn)動地穿設在所述端蓋上,且與所述定軸同軸布置;所述定軸上設有第一正向軸承和第二正向軸承,所述輸出軸設有第一反向軸承和第二反向軸承;所述第一葉片組固定在所述第一正向軸承和第一反向軸承上,所述第二葉片組固定在所述第二正向軸承和第二反向軸承上。
[0007]其中,所述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均包括多個葉片,多個所述葉片沿所述輸出軸和定軸的周向均勻排布;所述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的葉片交錯排布。
[0008]其中,所述定軸的一端與所述缸筒的底部相固定,另一端通過軸套與所述輸出軸的一端相連接,所述輸出軸的另一端穿過所述端蓋。
[0009](三)有益效果
[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缸筒、定軸和輸出軸同軸設置,在缸筒的側壁上設有多個氣孔,在多個氣孔分別與配氣閥連接,通過配氣閥轉(zhuǎn)換氣孔的進氣、排氣狀態(tài),使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輪換地帶動輸出軸轉(zhuǎn)動,從而輸出動力,本實用新型的布置結構使氣動馬達的功耗損失小,提高氣動馬達的能效和輸出功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實施例省略端蓋的視圖;
[0012]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0013]圖3A、3B和3C為本實用新型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的工作示意圖。
[0014]圖中,1:氣缸;2:缸筒;3:端蓋;4:輸出軸;5:定軸;6:第一葉片組;7:第二葉片組;8:軸套;21:氣孔;41:第一反向軸承;42:第二反向軸承;51:第一正向軸承;52:第二正向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6]參照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包括:配氣閥(圖未示出)、氣缸1、定軸5、輸出軸4、第一葉片組6和第二葉片組7,氣缸I包括缸筒2和用于蓋合缸筒2的端蓋3,缸筒2的內(nèi)部腔體為中空圓柱狀,端蓋3通過法蘭與缸筒2可拆卸連接,蓋合缸筒2的開口。缸筒2側壁的周向上設有多個氣孔21,本實施例中,多個氣孔21分別與配氣閥連接,配氣閥用于改變氣孔的進氣、出氣狀態(tài)。配氣閥與外部氣源連接,多組氣孔21分為若干組,外部氣源通過配氣閥改變氣體氣孔21分別向若干組氣孔21供氣。定軸5固定在缸筒2的內(nèi)側底部,且與缸筒的內(nèi)腔同軸布置;輸出軸4可轉(zhuǎn)動地穿設在端蓋3上,且與定軸同軸布置。參照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定軸5的一端與缸筒2的內(nèi)側底部相固定,另一端通過軸套8與輸出軸4的一端相連接;輸出軸4的另一端穿過端蓋3,伸出缸筒2,用于輸出動力。定軸5上設有第一正向軸承51和第二正向軸承52,第一正向軸承51和第二正向軸承52的內(nèi)圈固定在定軸5上;輸出軸4上設有第一反向軸承41和第二反向軸承42,第一反向軸承41和第二反向軸承42的內(nèi)圈固定在輸出軸4上。第一葉片組6固定在第一正向軸承51和第一反向軸承41上,第一葉片組6包括3個葉片,3個葉片沿輸出軸4和定軸5的周向均勻排布,即3個葉片均勻排布地固定在第一正向軸承51和第一反向軸承41的外圈;第二葉片組7固定在第二正向軸承52和第二反向軸承42上,第二葉片組7包括3個葉片,3個葉片沿輸出軸4和定軸5的周向均勻排布,即3個葉片均勻排布地固定在第二正向軸承52和第二反向軸承42的外圈。第一葉片組6和第二葉片組7的葉片數(shù)量相同,第一葉片組6和第二葉片組7的葉片交錯排布。
[0017]為了改變氣動馬達的轉(zhuǎn)矩和轉(zhuǎn)速,根據(jù)氣動馬達的動力需求,可以對氣孔21的數(shù)量進行設置,氣孔21沿缸筒2的軸向排布。
[0018]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正向軸承51、第二正向軸承52、第一反向軸承41和第二反向軸承42均為單向軸承,所述的正向和反向并不限定特定的方向,僅是為了表示正向軸承與反向軸承的轉(zhuǎn)動方向相反。
[0019]參照圖3A至3C所示:圖3A中,氣孔21的進氣、排氣方向,分別如圖中直線箭頭所示,第一葉片組6的葉片正向(圖1中順時針)受力,第二葉片組7的葉片反向(圖1中逆時針)受力。由于第二葉片組7不可繞定軸5反向轉(zhuǎn)動,第一葉片組6可繞定軸5正向轉(zhuǎn)動,但不可繞輸出軸4正向轉(zhuǎn)動,因此,第一葉片組6帶動輸出軸4正向轉(zhuǎn)動。
[0020]當?shù)谝蝗~片組6到達圖3B所示的狀態(tài)時,配氣閥根據(jù)需要切換氣孔21進氣、排氣方向。如圖3C所示,第二葉片組7的葉片正向(順時針)受力,第一葉片組6的葉片反向(逆時針)受力。第一葉片組6不可繞定軸5反向轉(zhuǎn)動,第二葉片組7可繞定軸5正向轉(zhuǎn)動,但不可繞輸出軸4反向轉(zhuǎn)動,故而第二葉片組7帶動輸出軸4正向轉(zhuǎn)動。
[0021]根據(jù)上述步驟往復切換配氣閥的進氣、排氣方向,實現(xiàn)第一葉片組6和第二葉片組5的交替運轉(zhuǎn),從而帶動輸出軸4連續(xù)運轉(zhuǎn),連續(xù)運轉(zhuǎn)的輸出軸4向外輸出動力。
[0022]本實用新型的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缸筒、定軸和輸出軸同軸設置,在缸筒的側壁上設有多個氣孔,多個氣孔分別與配氣閥連接,配氣閥切換氣孔的進氣、排氣狀態(tài),使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輪換地帶動輸出軸轉(zhuǎn)動,從而輸出動力,本實用新型的輸出軸與定軸的同軸布置結構使得功耗損失小,提高氣動馬達的能效、輸出功率及扭矩。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氣閥、氣缸、定軸、輸出軸、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所述氣缸包括缸筒和用于蓋合所述缸筒的端蓋,所述缸筒側壁的周向上設有多個氣孔,多個所述氣孔分別與配氣閥連接;所述定軸固定在所述缸筒的內(nèi)側底部,且與所述缸筒的內(nèi)腔同軸布置;所述輸出軸可轉(zhuǎn)動地穿設在所述端蓋上,且與所述定軸同軸布置;所述定軸上設有第一正向軸承和第二正向軸承,所述輸出軸設有第一反向軸承和第二反向軸承;所述第一葉片組固定在所述第一正向軸承和第一反向軸承上,所述第二葉片組固定在所述第二正向軸承和第二反向軸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均包括多個葉片,多個所述葉片沿所述輸出軸和定軸的周向均勻排布;所述第一葉片組和第二葉片組的葉片交錯排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葉片式氣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軸的一端與所述缸筒的底部相固定,另一端通過軸套與所述輸出軸的一端相連接,所述輸出軸的另一端穿過所述端蓋。
【文檔編號】F01D1/02GK204024718SQ201420320756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6日
【發(fā)明者】林子佳, 司繼松, 代春雷, 張學博, 宋明周 申請人:藍星(北京)化工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