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其屬于能源開發(f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能源危機是人類面臨的巨大問題,開發(fā)新的能源是世界各地區(qū)的大勢所趨。天然綠色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是經(jīng)典機械和電器科學的重要問題之一,而自然振動能的開發(fā)利用在能源工業(yè)發(fā)展中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太陽能、瀑布能、風能的利用已經(jīng)得到了長足發(fā)展與完善,但振動能的利用工業(yè)發(fā)展一直非常緩慢。追溯歷史,人類利用振動能工作的器械產生很早,如利用單擺擺動維持時鐘運行,這已是很古老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然而,將振動能作為一種能源來使用,這項開發(fā)研究工作一直進展不大。例如,人類發(fā)現(xiàn)潮汐能是一種巨大的自然能源,但一直沒有研制出能夠很好利用潮汐能的機械器具。目前,人類還沒有制造出很好利用振動能的理想工具,對振動能的工作原理還比較陌生。自然振動能是指在自然界和人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往復運動的機械能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振動能利用率很低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包括設在支撐物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配重物和由拉繩貫串的一組以上的滑輪組;所述拉繩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外一端固定有漂浮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利用自然中的振動能并將其轉化為機械能,從而有針對性的利用機械能做功,例如發(fā)電等;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滑輪組為十組以上;所述支架上設有限位環(huán),所述拉繩貫穿限位環(huán)。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位環(huán)對拉繩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例如支架離漂浮體距離較遠時,可以通過限位環(huán)增加拉繩的高度以充分利用振動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在圖中,1、漂浮體;2、拉繩;3、限位環(huán);4、滑輪組;5、配重物;6、支撐物;7、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一種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包括設在支撐物6上的支架7,所述支架7上設有限位環(huán)3、配重物5和由拉繩2貫串的十組以上的滑輪組4 ;所述拉繩一端固定在支架7上,另外一端貫穿限位環(huán)3固定有漂浮體I。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支撐物6鎖定為海岸、海中建筑物或者天然島等;將支架7掛在支撐物6上,將漂浮物I放置在海水中,海水中的海浪給予漂浮體I 一個振動能,從而拉動拉繩2以將振動能轉化為滑輪組4的機械能;可以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等,實現(xiàn)有效利用能源的目的。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包括設在支撐物(6)上的支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⑵上設有配重物(5)和由拉繩⑵貫串的一組以上的滑輪組⑷;所述拉繩一端固定在支架(7)上,另外一端固定有漂浮體(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組(4)為十組以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上設有限位環(huán)(3),所述拉繩(2)貫穿限位環(huán)(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利用自然振動能做功的機械裝置,其屬于能源開發(fā)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振動能利用率很低的不足,其主要包括設在支撐物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限位環(huán)、配重物和由拉繩貫串的十組以上的滑輪組;所述拉繩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外一端貫穿限位環(huán)固定有漂浮體。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將海水的振動能轉化為可利用的機械能。
文檔編號F03G7/08GK202954933SQ201220663449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5日
發(fā)明者王昌益, 王昌濤 申請人:王昌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