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發(fā)動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
背景技術:
發(fā)動機配氣機構的布置形式有幾種,其中以雙頂置凸輪軸的布置形式最為普遍。 將凸輪軸布置在氣缸蓋上,傳動鏈少,運動件少,慣性力小,機構剛度大,對于發(fā)動機的高速運轉十分有利。但目前的機械挺柱質量較大,導致磨損加劇而使挺柱的可靠性降低。由于發(fā)動機在高速運轉過程中機械挺柱的運轉加速度非常之大,質量過大將會導致發(fā)動機在驅動該機械挺柱達到指定加速度時所需的驅動力較大,要求過大的驅動力將會導致發(fā)動機將更大的功耗提供給該位置,以滿足對大驅動力的要求,從而導致發(fā)動機的耗能提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保證機械挺柱原有功能和成本要求的前提下,能夠降低機械挺柱磨損,提高發(fā)動機整體工作效率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發(fā)明為一種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包括挺柱殼體,所述的挺柱殼體的殼體外頂部位置設置凹下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內安裝與凹槽形狀配合卡裝的墊片。所述的凹槽底部上設置圓柱孔,墊片設置為T型結構,墊片安裝到凹槽內時,墊片的墊片本體與凹槽配合卡裝,墊片的墊片突出部與圓柱孔配合卡裝。所述的圓柱孔與凹槽底部的接合處設置外倒角I,墊片本體與墊片突出部的接合處設置凹進的內圓角I,內圓角I設置為角度小于外倒角I的結構。所述的墊片本體設置為錐形體結構,墊片本體的大圓盤面設置為直徑尺寸大于頂面的直徑尺寸的結構,大圓盤面與頂面之間的臺面設置為向外凸出的圓弧面結構。所述的墊片突出部的突出部側面與突出部端面之間形成倒角I,所述的墊片本體的大圓盤面和凹槽底部之間通過金屬膠粘接。所述的挺柱殼體的殼體內頂部上設置凹進的凹陷部,凹陷部為圓柱體結構,所述的凹槽底部上設置凹下的凹坑,所述的墊片包括大墊片和小墊片,所述的大墊片與凹槽的形狀配合卡裝,小墊片與凹陷部的形狀配合卡裝。所述的大墊片設置為圓柱體結構,大墊片的大墊片邊沿部設置倒角II,所述的小墊片的凹陷部底部設置內圓角II,小墊片上設置外倒角II,所述的外倒角II設置為角度大于內圓角II的結構。所述的大墊片和小墊片分別通過金屬膠與凹槽底部和凹陷部底部粘接。所述的挺柱殼體采用輕質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墊片采用鋼或者鐵制成。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針對現(xiàn)有機械挺柱的缺陷,在保證機械挺柱原有功能和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能夠降低機械挺柱的重量,降低機械挺柱的磨損,提高發(fā)動機的整體工作效率。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的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的挺柱殼體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的墊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二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二的墊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三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三的大墊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三的小墊片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挺柱殼體;2、殼體外頂部;3、凹槽;4、墊片;5、圓柱孔;6、墊片本體;7、墊片突出部;8、外倒角I ;9、內圓角I ;10、大圓盤面;11、頂面;12、臺面;13、突出部側面;14、突出部端面;15、倒角I ;16、殼體內頂部;17、凹陷部;18、凹坑;19、大墊片;20、小墊片;21、大墊片邊沿部;22、倒角II ;23、內圓角II ;24、外倒角II。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附圖1——附圖8所示,本發(fā)明為一種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包括挺柱殼體1,所述的挺柱殼體1的殼體外頂部2位置設置凹下的凹槽3,所述的凹槽 3內安裝與凹槽3形狀配合卡裝的墊片4。所述的凹槽3底部上設置圓柱孔5,墊片4設置為T型結構,墊片4安裝到凹槽3 內時,墊片4的墊片本體6與凹槽3配合卡裝,墊片3的墊片突出部7與圓柱孔5配合卡裝。所述的圓柱孔5與凹槽3底部的接合處設置外倒角I 8,墊片本體6與墊片突出部 7的接合處設置凹進的內圓角I 9,內圓角I 9設置為角度小于外倒角18的結構。所述的墊片本體6設置為錐形體結構,墊片本體6的大圓盤面10設置為直徑尺寸大于頂面11的直徑尺寸的結構,大圓盤面10與頂面11之間的臺面12設置為向外凸出的圓弧面結構。所述的墊片突出部7的突出部側面13與突出部端面14之間形成倒角I 15,所述的墊片本體6的大圓盤面10和凹槽3底部之間通過金屬膠粘接。所述的挺柱殼體1的殼體內頂部16上設置凹進的凹陷部17,凹陷部17為圓柱體
4結構,所述的凹槽3底部上設置凹下的凹坑18,所述的墊片4包括大墊片19和小墊片20, 所述的大墊片19與凹槽3的形狀配合卡裝,小墊片20與凹陷部16的形狀配合卡裝。所述的大墊片19設置為圓柱體結構,大墊片19的大墊片邊沿部21設置倒角II 22,所述的小墊片20的凹陷部17底部設置內圓角II 23,小墊片20上設置外倒角II 24, 所述的外倒角II對設置為角度大于內圓角II 23的結構。所述的大墊片19和小墊片20分別通過金屬膠與凹槽3底部和凹陷部17底部粘接。本發(fā)明的挺柱殼體1采用輕質合金材料制成,墊片4采用金屬材料(如鋼或者鐵) 制成。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的墊片4有三種實施例,第一種的墊片4設置為T型結構,在挺柱殼體1的凹槽3底部上設置圓柱孔5,墊片4安裝到凹槽3內時,墊片4的墊片本體6與凹槽3配合卡裝,墊片3的墊片突出部7與圓柱孔5配合卡裝,從而將墊片4與挺柱殼體1 之間形成為整體結構,圓柱孔5與凹槽3底部的接合處設置外倒角I 8,墊片本體6與墊片突出部7的接合處設置凹進的內圓角I 9,內圓角I 9的角度小于外倒角I 8,墊片本體6 的大圓盤面10和凹槽3底部之間通過金屬膠粘接。第二種實施例的墊片也設置為T型結構,但是將墊片本體6設置為錐形體結構,墊片本體6的大圓盤面10的直徑尺寸大于頂面11的直徑尺寸,大圓盤面10與頂面11之間的臺面12設置為向外凸出的圓弧面結構,同樣,墊片4安裝到凹槽3內時,墊片4的墊片本體6與凹槽3配合卡裝,墊片3的墊片突出部7與圓柱孔5配合卡裝,從而將墊片4與挺柱殼體1之間形成為整體結構,圓柱孔5與凹槽3底部的接合處設置外倒角I 8,墊片本體6 與墊片突出部7的接合處設置凹進的內圓角I 9,內圓角I 9的角度小于外倒角I 8,墊片本體6的大圓盤面10和凹槽3底部之間通過金屬膠粘接。在第三種實施例中,挺柱殼體1的殼體內頂部16上設置凹進的凹陷部17,凹陷部 17為圓柱體結構,所述的凹槽3底部上設置凹下的凹坑18,所述的墊片4包括大墊片19和小墊片20,大墊片19與凹槽3的形狀配合卡裝,小墊片20與凹陷部16的形狀配合卡裝,大墊片19設置為圓柱體結構,大墊片19的大墊片邊沿部21設置倒角II 22,小墊片20的凹陷部17底部設置內圓角II 23,小墊片20上設置外倒角II 24,外倒角II M設置為角度大于內圓角II 23的結構。由于采用本發(fā)明的機械挺柱,材料為輕質合金制造而成,其慣性質量較目前采用的以鋼(或者鐵)為材料的機械挺柱減小很多。而發(fā)動機在高速運轉過程中,將凸輪盤(未示出)的高速旋轉扭矩轉化為機械挺柱的高速活塞往返運動,因此要求機械挺柱的瞬時加速度非常之大,此時機械挺柱的慣性質量就變得非常重要,質量的變大將會使機械挺柱要求達到同等的加速度所需要的旋轉扭矩增大很多,而凸輪盤的扭矩的來源是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故會造成發(fā)動機在該位置輸出很大的能源來滿足凸輪盤的扭矩需求,因此造成了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增加,損耗了不必要的能耗。因此在滿足同等加速度要求的情況下,質量越輕的機械挺柱,對功率的損耗越小。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發(fā)明具體的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將本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包括挺柱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柱殼體(1)的殼體外頂部(2)位置設置凹下的凹槽(3),所述的凹槽(3)內安裝與凹槽( 形狀配合卡裝的墊片(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⑶底部上設置圓柱孔(5),墊片⑷設置為T型結構,墊片(4)安裝到凹槽(3) 內時,墊片的墊片本體(6)與凹槽(3)配合卡裝,墊片(3)的墊片突出部(7)與圓柱孔 (5)配合卡裝。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圓柱孔(5)與凹槽(3)底部的接合處設置外倒角I (8),墊片本體(6)與墊片突出部 (7)的接合處設置凹進的內圓角I (9),內圓角1(9)設置為角度小于外倒角1(8)的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本體(6)設置為錐形體結構,墊片本體(6)的大圓盤面(10)設置為直徑尺寸大于頂面(11)的直徑尺寸的結構,大圓盤面(10)與頂面(11)之間的臺面(12)設置為向外凸出的圓弧面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突出部⑵的突出部側面(13)與突出部端面(14)之間形成倒角I (15),所述的墊片本體(6)的大圓盤面(10)和凹槽C3)底部之間通過金屬膠粘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柱殼體(1)的殼體內頂部(16)上設置凹進的凹陷部(17),凹陷部(17)為圓柱體結構,所述的凹槽(3)底部上設置凹下的凹坑(18),所述的墊片(4)包括大墊片(19)和小墊片(20),所述的大墊片(19)與凹槽(3)的形狀配合卡裝,小墊片00)與凹陷部(17)的形狀配合卡裝。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墊片(19)設置為圓柱體結構,大墊片(19)的大墊片邊沿部設置倒角11(22), 所述的小墊片00)的凹陷部(17)底部設置內圓角11(23),小墊片00)上設置外倒角 II 04),所述的外倒角II 04)設置為角度大于內圓角II 03)的結構。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墊片(19)和小墊片OO)分別通過金屬膠與凹槽(3)底部和凹陷部(17)底部粘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柱殼體(1)采用輕質合金材料制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片(4)采用鋼或者鐵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包括挺柱殼體(1),所述的挺柱殼體(1)的殼體外頂部(2)位置設置凹下的凹槽(3),所述的凹槽(3)內安裝與凹槽(3)形狀配合卡裝的墊片(4),本發(fā)明的所述的應用于凸輪直驅式發(fā)動機的機械挺柱結構,在保證機械挺柱原有功能和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能夠降低機械挺柱的重量,降低機械挺柱的磨損,提高發(fā)動機的整體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F01L1/16GK102505974SQ20111039402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李后良, 王震, 范禮 申請人:蕪湖杰鋒汽車動力系統(tǒng)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