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特別涉及帶機油冷卻器的機 油濾清器裝置,該機油濾清器裝置通過將濾清器安裝基座接合在發(fā)動機 的一個側面上,并將機油濾清器安裝在該濾清器安裝基座上而構成,該 機油濾清器對從機油泵供給至發(fā)動機的潤滑油進行過濾。
背景技術: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那樣,經由濾清器安裝基座將機油濾 清器安裝在發(fā)動機的一個側面上而構成的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己經 公知。
并且,在發(fā)動機中,對于具有對潤滑油進行冷卻的機油冷卻器的發(fā) 動機,公知有將機油冷卻器內置于機油濾清器中的發(fā)動機(參照專利文 獻2)和將機油冷卻器單獨地安裝在發(fā)動機上的發(fā)動機。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 — 27069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4 — 513283
然而,對于將機油冷卻器內置于機油濾清器中的發(fā)動機,需要大幅 度地變更結構復雜的機油濾清器自身的結構,必將導致成本的大幅度上 升。并且,對于將機油冷卻器單獨地安裝在發(fā)動機上的發(fā)動機,必須在 發(fā)動機上形成機油冷卻器專用的安裝部,在布局上受到較大制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低成本的 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該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利用濾清器安裝 基座來構成機油冷卻器,不需要改造機油濾清器,也不需要在發(fā)動機上 形成機油冷卻器專用的安裝部。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的第 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通過將濾清器安裝基座接合在 發(fā)動機的一個側面上,并將機油濾清器安裝在該濾清器安裝基座上而構 成,所述機油濾清器對從機油泵供給至發(fā)動機的潤滑油進行過濾,其中, 機油冷卻器一體地形成在所述濾清器安裝基座上,所述機油冷卻器對在 發(fā)動機和所述機油濾清器之間進行授受的潤滑油進行冷卻。
并且,本發(fā)明的第二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的基礎之上,所述機油 冷卻器由以下部件構成冷卻塔,其以向所述濾清器安裝基座的一側突 出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所述濾清器安裝基座上;彎曲油路,其以使在發(fā) 動機以及機油濾清器之間進行授受的機油通過的方式設置在該冷卻塔 內;以及多個散熱翅片,它們突出設置于該冷卻塔外周。
進而,本發(fā)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特征的基礎之上, 所述機油濾清器以及機油冷卻器呈放射狀地配置在所述濾清器安裝基沐 周圍。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特征,通過將對機油進行冷卻的機油冷卻器一體 地形成在濾清器安裝基座上,機油濾清器能夠直接使用現有的一般機油 濾清器,并且不需要在發(fā)動機上設置機油冷卻器專用的安裝部,從而能 夠對發(fā)動機的潤滑油進行冷卻,因此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提供機油冷卻器。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特征,在機油通過冷卻塔的比較長的彎曲油路這 一期間,能夠通過散熱翅片的散熱作用有效地對機油進行冷卻。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特征,能夠緊湊地構成濾清器安裝基座、機油濾 清器以及機油冷卻器的組合體,并且能夠沿著發(fā)動機的一個側面緊湊地 設置該組合體。
圖1是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機油濾清器裝置的風冷式通用v型通用發(fā)
動機的將冷卻風扇卸下之后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沿著圖3的l一l線的剖視圖)。
圖2是該通用發(fā)動機的主要部分縱剖主視圖(沿著圖3的2—2線的剖視圖)。
圖3是沿著圖1的3 — 3線的剖視圖。 圖4是沿著圖1的4一4線的剖視圖。 圖5是沿著圖4的5 — 5線的剖視圖。 標號說明
E:發(fā)動機;43:機油泵;60:機油冷卻器;61:機油濾清器;62: 基座安裝面;63:濾清器安裝基座;66:濾清器安裝面;74:冷卻塔; 75:彎曲油路;76:散熱翅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形態(tài) 進行說明。
圖1是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機油濾清器裝置的風冷式通用V型通用發(fā) 動機的將冷卻風扇卸下之后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沿著圖3的l一l線的剖視 圖),圖2是該通用發(fā)動機的主要部分縱剖主視圖(沿著圖3的2 — 2線 的剖視圖),圖3是沿著圖1的3 — 3線的剖視圖,圖4是沿著圖1的4 一4線的剖視圖,圖5是沿著圖4的5 — 5線的剖視圖。
首先,在圖1以及圖2中,風冷式通用V型通用發(fā)動機E的發(fā)動機 主體1,通過在曲軸箱2的上部連續(xù)設置左右呈V字狀排列的第一氣缸 列Bl以及第二氣缸列B2而構成,在曲軸箱2的底部形成有裝配凸緣2b。 第一氣缸列Bl以及第二氣缸列B2以兩個氣缸列Bl、 B2之間的夾角a 為90。的方式配置。
第一氣缸列B1以及第二氣缸列B2分別由以下部件構成氣缸體3, 其具有氣缸孔3a,且螺栓結合在曲軸箱2上;以及氣缸蓋4,其具有與 氣缸孔3a相連的燃燒室4a,且與氣缸體3連接設置成一體,氣缸蓋罩5 螺栓結合在該氣缸蓋4的端面上。各氣缸列B1、 B2通過鑄造-一體成形, 且在各氣缸列Bl、 B2的外表面上一體地突出設置有多個風冷用翅片6。
如圖3以及圖4所示,曲軸箱2利用其前后兩端壁支承曲軸7的前 后一對軸頸部7a、 7b,嵌裝在第一氣缸列B1以及第二氣缸列B2的氣缸孔3a中的活塞8經由連桿9連接在該曲軸7的曲軸銷7p上。
在曲軸7的突出至曲軸箱2前表面?zhèn)鹊囊欢瞬可暇o固有飛輪10和冷 卻風扇11,護罩12將該冷卻風扇11所抽吸進來的外部氣體作為冷卻風 引導至各氣缸列Bl、 B2周圍以及后述的化油器21周圍,該護罩12安裝 在發(fā)動機主體1前面。S卩,護罩12是用于在其與發(fā)動機主體1前表面之 間形成冷卻風通道13的部件,使上述冷卻風通過該冷卻風通道13供給 至各氣缸列B1、 B2以及化油器14的周圍。
下面,將上述冷卻風通道13側的發(fā)動機主體1的一端壁稱為前端壁 lf,將與其相反側的另一端壁稱為后端壁lr,在該后端壁lr側,曲軸箱 2的用于支承曲軸7的輸出側端部的軸支承壁2a與曲軸箱2的主要部分 分體形成,并通過多個螺栓18以能夠裝卸的方式結合在曲軸箱2的]:要 部分上。
再者,在圖1以及圖2中,在第一氣缸列Bl以及第二氣缸列B2的 氣缸蓋4、 4上分別形成有開口于燃燒室4a的進氣口 15以及排氣口 16。 該進氣口 15的上游端在氣缸列4的前表面?zhèn)乳_口。所述第一氣缸列Bl 以及第二氣缸列B2的進氣口 15、 15經由被緊固在所對應的氣缸蓋4、 4 上的進氣管17、 17與雙腔式化油器21的進氣通道22、 22連通,所述雙 腔式化油器21配置在第一氣缸列Bl以及第二氣缸列B2之間的谷部20 的中央部。
接下來,在圖2以及圖3中,在第一氣缸列Bl以及第二氣缸列B2 的各氣缸蓋4上分別安裝有對進氣口 15以及排氣口 16進行開閉的進氣 門23以及排氣門24,在這些進氣門23以及排氣門24上裝配有朝關閉氣 門方向對它們施力的氣門彈簧25、 26。并且在各氣缸蓋4上螺紋安裝有 電極面向燃燒室4a的火花塞27。
氣門傳動裝置30對第一氣缸列Bl以及第二氣缸列B2的各進氣門 23以及排氣門24進行開閉,該氣門傳動裝置30設置在從曲軸箱2到各 氣缸列B1、 B2的氣缸蓋4的范圍內。該氣門傳動裝置30在曲軸7的正 上方具有凸輪軸31,該凸輪軸31與該曲軸7平行,并由曲軸箱2的前后 兩端壁支承,該凸輪軸31從曲軸7經由未圖示的正時傳動裝置以1/2的減速比被驅動。該凸輪軸31 —體地具有進氣凸輪和排氣凸輪,該進氣凸
輪和排氣凸輪經由被軸支承在曲軸箱2上的凸輪從動件32連接在各氣缸 列B1、 B2的進氣推桿33以及排氣推桿34上,進而經由被軸支承在各氣 缸蓋4上的進氣搖臂35以及排氣搖臂36與各進氣門23以及排氣門24 連接。所述進氣推桿33以及排氣推桿34收納在沿著所對應的氣缸列Bl、 B2的谷部20側的側面配設的管狀桿罩37中。
通過上述方式構成氣門傳動裝置30,該氣門傳動裝置30與氣門彈 簧25、 26協(xié)動,隨著各氣缸列B1、 B2的活塞8的進氣行程以及排氣行 程對進氣門23以及排氣門24進行開閉。
在各氣缸列Bl、 B2中,進氣搖臂35以及排氣搖臂36收納于在各 氣缸蓋4以及氣缸蓋罩5之間形成的氣門傳動室40中,該氣門傳動室40 通過所述桿罩37的中空部與曲軸箱2內連通。
這樣, 一邊參照圖1以及圖3 圖5 —邊對該通用發(fā)動機E的潤滑 系統(tǒng)進行說明。
在圖1以及圖3中,曲軸箱2的底部成為用于儲存潤滑用機油(潤 滑油)42的儲油部41,該機油42通過由曲軸7驅動的機油泵43通過潤 滑油集濾器44被汲取上來,進而被加壓輸送至機油冷卻器60、機油濾清 器61。
如圖4所示,在曲軸箱2的所述軸支承壁2a的半徑方向側的外側面 上形成有基座安裝面62,濾清器安裝基座63利用多個螺栓64夾設密封 部件65以能夠裝卸的方式接合在該基座安裝面62上。并且,在該濾清 器安裝基座63上形成有濾清器安裝面66,該濾清器安裝面66與所述基 座安裝面62呈大致直角,且朝向發(fā)動機E的前側、即朝向冷卻風扇11 側,圓筒狀的機油濾清器61夾設密封部件68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安裝在 該濾清器安裝面66上。按如下方式進行該機油濾清器61安裝到濾清器 安裝面66上的安裝作業(yè)將從機油濾清器61的中心部突出來的中空的 安裝螺旋軸69螺合于在濾清器安裝面66上開口的安裝螺紋孔70中并緊 固。這樣,圓筒狀的機油濾清器61以頭部朝向發(fā)動機E前方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如圖3以及圖5所示,在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以朝與機油濾清器61不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一體地形成有冷卻塔74,在該冷卻 塔的內部設有呈U字狀地彎曲的彎曲油路75,并且在該冷卻塔74的外 周面上一體地形成有包圍彎曲油路75的多個散熱翅片76。
彎曲油路75通過相互平行的兩條直線路75a、 75b以及將這些直線 路75a、 75b的一端部彼此連接在一起的中間路75c構成為U字狀,并且 冷卻塔74上設有貫通這兩條直線路75a、 75b之間的通風孔77,所述散 熱翅片76 —直延伸到該通風孔77的內周面。這些散熱翅片76以與從所 述冷卻風扇11加壓輸送來的冷卻風的氣流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
進而,通過上述冷卻塔74、彎曲油路75以及散熱翅片76構成機油 冷卻器60。該機油冷卻器60和所述機油濾清器61在濾清器安裝基座63 周圍呈放射狀地配置(參照圖3)。
在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設有入口孔80,該入口孔80與彎曲油路75 的一條直線路75a相連,且朝向所述軸支承壁2a的基座安裝面62開口 , 該入口孔80與開口于所述基座安裝面62的發(fā)動機潤滑油路的出口孔81 重合并連通起來。并且,在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設有環(huán)狀油路82,該環(huán) 狀油路82與彎曲油路75的另一條直線路75b連通,且開口于所述濾清 器安裝面66,機油濾清器61的入口孔83與該環(huán)狀油路82的一個部位重 合并連通起來。流入該入口孔83中的機油通過機油濾清器61內部的濾 芯84被過濾,并從所述安裝螺旋軸69的中空部向濾清器安裝基座63的 螺紋孔70流動。因此,安裝螺旋軸69的中空部成為機油濾清器61的出 口孔85。
再有,在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設有出口孔86,該出口孔86與所述 螺紋孔70連通且朝向所述基座安裝面62開口 ,該出口孔86與開口于所 述基座安裝面62的發(fā)動機潤滑油路的入口孔87重合并連通。
在圖4中,在曲軸箱2上設有排油路45,其從所述機油泵43的 排出孔至所述出口孔81;第一分支油路46,其是從所述入口孔87至圍 繞曲軸7前側的軸頸部7a的第一環(huán)狀槽48的油路;以及第二分支油路 47,其是從該入口孔87至圍繞曲軸7后側的軸頸部7b的第二環(huán)狀槽49 的油路。在圖3以及圖4中,在發(fā)動機主體1的面向所述冷卻風通道13的前 端壁lf中,形成有從所述第一環(huán)狀槽48連到第一氣缸列B1以及第二氣 缸列B2的各氣門傳動室40的左右一對供給油路51、 51 (在圖3中僅示 出其中之一),在該供給油路51的開口于氣門傳動室40的開口部上設有 用于向氣門傳動室40內的氣門傳動裝置30噴射機油的噴射器52。該噴 射器52的內徑設定成比供給油路51的內徑足夠小。
另一方面,在發(fā)動機主體1的后端壁lr上設有左右一對回流油路53、 53 (圖3中僅示出其中之一),所述回流油路53、 53用于使第一氣缸列 Bl以及第二氣缸列B2的各氣門傳動室40下部的機油回流到曲軸箱2的 儲油部41。
接下來,對該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發(fā)動機E運轉過程中,由曲軸7驅動的機油泵43通過機油集濾器 44將儲油部41內的機油42汲取上來,并通過排油路45以及出口孔81 將其加壓輸送至濾清器安裝基座63的入口孔80。被加壓輸送至入口孔 80的機油在朝向冷卻塔74并通過冷卻塔74的較長的彎曲油路75的期間 內,通過散熱翅片76的相對于冷卻風的散熱作用有效地被冷卻。
通過這種方式被冷卻后的機油從濾清器安裝基座63的環(huán)狀油路82 移動至機油濾清器61的入口孔83,并以上述的方式被濾芯84過濾之后, 經機油濾清器61的出口孔85、濾清器安裝基座63的螺紋孔70以及出口 孔86被供給至曲軸箱2的入口孔87。這樣,從機油泵43排出的機油在 被冷卻進而被過濾之后,被供給至發(fā)動機E。
流入曲軸箱2的入口孔87的機油分流至第一分支油路46以及第二 分支油路47中并分別被供給至第一環(huán)狀槽48以及第二環(huán)狀槽49,從而 對曲軸7的前后軸頸部7a、 7b進行潤滑。并且,對曲軸7的一個軸頸部 7a進行潤滑的機油通過曲軸7內的油孔50被供給至曲軸銷7p,從而對 曲軸銷7p周圍進行潤滑。
進而,被供給至前側的第一環(huán)狀槽48的機油的一部分被供給至第一 氣缸列Bl以及第二氣缸列B2的各供給油路51,進而從噴射器52被噴 射至氣門傳動室40中。這樣,噴射至氣門傳動室40中的機油成為霧狀,從而能夠良好地對氣門傳動室40內的進氣門23、排氣門24以及氣門傳 動裝置30的各部分進行潤滑。
并且,由于各氣缸列Bl、 B2的供給油路51形成在發(fā)動機主體1的 面向冷卻風通道13的前端壁lf上,因此能夠通過從冷卻風扇11加壓輸 送來的冷卻風與前端壁lf一起有效地被冷卻。因此,也有助于從噴射器 52噴射出來的機油的壓力下降,能夠在氣門傳動室40中生成適當溫度的 油霧,不僅能夠對進氣門23、排氣門24以及氣門傳動裝置30進行潤滑, 而且也能夠有效地對這些部件進行冷卻。
在氣門傳動裝置30處結束潤滑并液化后的機油積存在氣門傳動室 40的底部,并從回流油路53中流下并返回曲軸箱2內的儲油部41。通 過上述方式,通用發(fā)動機E的耐久性提高,能夠進行長時間且嚴酷的固 定運轉。
并且,由于使供給油路51和回流油路53分別形成在發(fā)動機主體1 的前端壁lf以及后端壁lr上,因此能夠盡量防止由于形成供給油路51 以及回流油路53而導致前端壁lf以及后端壁lr的強度下降。
然而,在這種發(fā)動機E的潤滑系統(tǒng)中,由于將機油濾清器61安裝在 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所述濾清器安裝基座63接合在曲軸箱2的軸支 承壁2a上,并且在所述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一體地形成有對發(fā)動機E 的潤滑油進行冷卻的機油冷卻器60,因此,機油濾清器61能夠直接使用 現有的一般機油濾清器,并且不用在發(fā)動機主體1上設置機油冷卻器專 用的安裝部,就能夠對發(fā)動機E的潤滑油進行冷卻,因此能夠以較低的 成本提供機油冷卻器60。
并且,此時,由于將機油濾清器61和機油冷卻器60呈放射狀地配 置在濾清器安裝基座63周圍,因此能夠緊湊地構成濾清器安裝基座63、 機油濾清器61以及機油冷卻器60的組合體,并且能夠沿著發(fā)動機E的 一個側面緊湊地設置該組合體。
并且,由于將用于與濾清器安裝基座63接合的基座安裝面62形成 在雖然成為曲軸箱2的一部分但與曲軸箱2的主要部分分體設置的軸支 承壁2a上,因此能夠容易地在作為比較小的部件的軸支承部2a上加工出基座安裝面62。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敘述,但是本發(fā)明能夠在不脫離 其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設計變更。例如,本發(fā)明也能夠應用于單氣缸 或者并列多缸通用發(fā)動機。
權利要求
1、一種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所述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通過將濾清器安裝基座(63)接合在發(fā)動機(E)的一個側面上,并將機油濾清器(61)安裝在該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而構成,所述機油濾清器(61)對從機油泵(43)供給至發(fā)動機(E)的潤滑油進行過濾,其特征在于,機油冷卻器(60)一體地形成在所述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所述機油冷卻器(60)對在發(fā)動機(E)和所述機油濾清器(61)之間進行授受的潤滑油進行冷卻。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油冷卻器(60)由以下部件構成冷卻塔(74),其以向所述濾清器安裝基座(63)的一側突出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所述濾清器安裝 基座(63)上;彎曲油路(75),其設置在該冷卻塔(74)內,用以供在 發(fā)動機(E)以及機油濾清器(61)之間進行授受的機油通過;以及多個 散熱翅片(76),它們突出設置于該冷卻塔(74)外周。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油濾清器(61)以及機油冷卻器(60)呈放射狀地配置在所 述濾清器安裝基座(63)周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成本較低的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所述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利用濾清器安裝基座來構成機油冷卻器,不需要對機油濾清器進行改造,也不需要在發(fā)動機上形成機油冷卻器專用的安裝部。所述發(fā)動機的機油濾清器裝置通過將濾清器安裝基座(63)接合在發(fā)動機(E)的一個側面上,并將機油濾清器(61)安裝在該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而構成,所述機油濾清器(61)對從機油泵(43)供給至發(fā)動機(E)的潤滑油進行過濾,其中,機油冷卻器(60)一體地形成在濾清器安裝基座(63)上,所述機油冷卻器(60)對在發(fā)動機(E)和機油濾清器(61)之間進行授受的潤滑油進行冷卻。
文檔編號F01M11/03GK101608561SQ200910145968
公開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6月18日
發(fā)明者小川和久, 杉村健太郎, 荒川康平, 長谷部博昭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