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如下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在具有浮 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當該發(fā)動機停止時,利用發(fā)動機的負壓發(fā)生部 產生的負壓使浮子室內殘存的燃料返回到燃料箱中。
背景技術:
以往,在通用小型發(fā)動機等具有浮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在該發(fā) 動機不使用的狀態(tài)下,在化油器的浮子室內殘存有燃料的狀態(tài)下長時間 放置后,該殘存燃料在浮子室內逐漸氧化并橡膠質化,該燃料堵塞住主
量孔(mainjet)、通氣孔等,使得發(fā)動機的起動不良、運轉不順暢,此外, 存在當發(fā)動機翻倒時該殘存燃料通過噴嘴流入到進氣通道中等不良情 況。
為了消除這種不良情況,以往在化油器的下部設置放泄塞(drain plug),在發(fā)動機使用后,或者進行保管前,手動操作放泄塞進行抽取殘 存燃料的作業(yè),然而所述作業(yè)不僅有操作麻煩的問題,而且會污染發(fā)動 機的周圍,產生環(huán)境方面的問題。
因此,例如在后述的專利文獻l、 2中已經公開有如下的殘存燃料自 動抽取裝置在到發(fā)動機停止為止,利用發(fā)動機的進氣負壓,自動地抽 取化油器的浮子室內的燃料,并使該燃料返回到燃料箱中。
專利文獻l:日本實公昭60-2780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公平1-59427號公報
然而,在這些專利文獻l、 2所公開的內容中,由于是利用進氣負壓 力使浮子室內的殘存燃料返回到燃料箱中,因此特別是在發(fā)動機完全停 止后,有著難以將浮子室內的殘存燃料一點不剩地吸出的問題,并且為 了吸出殘存燃料,需要具有多個旋塞閥和使這些旋塞閥動作的聯(lián)動機構,
4因此會招致部件個數增多、結構復雜化以致成本升高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鑒于上述情況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解決上 述問題的新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用于 具有浮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具有通氣裝置的燃料箱內的燃料經由轉 換旋塞閥供給該浮子式化油器,其第一特征在于,該化油器的殘存燃料 自動抽取裝置包括燃料供給通道,其連接燃料箱的底部和化油器的浮 子室;負壓通道,其連接發(fā)動機的負壓發(fā)生部和隔膜泵的負壓動作室; 燃料抽取通道,其連接化油器的浮子室的底部和燃料箱的上部;單一的 轉換旋塞閥,其跨設于燃料供給通道和負壓通道,選擇性地切換燃料供 給通道的連通和隔斷、負壓通道的連通和隔斷以及負壓通道與空氣的連 通和隔斷;負壓穩(wěn)壓箱,其設于發(fā)動機的負壓發(fā)生部和轉換旋塞閥之間 的負壓通道上;以及所述隔膜泵,其連接在燃料抽取通道的途中,在負 壓穩(wěn)壓箱的負壓力作用下動作,
基于單一的轉換旋塞閥的切換控制,將燃料箱內的燃料供給到所述 浮子室,并且,通過在負壓穩(wěn)壓箱內的積蓄負壓下動作的隔膜泵來抽吸 浮子室內的殘存燃料并使該殘存燃料返回燃料箱。
此外,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 置用于具有浮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具有通氣裝置的燃料箱內的燃料 經由轉換旋塞閥供給該浮子式化油器,其第二特征在于,該化油器的殘 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包括燃料供給通道,其連接燃料箱的底部和化油 器的浮子室;負壓通道,其連接發(fā)動機的負壓發(fā)生部和隔膜泵的負壓動 作室;燃料抽取通道,其連接化油器的浮子室的底部和燃料箱的上部; 單一的轉換旋塞閥,其跨設于燃料供給通道和負壓通道,選擇性地切換 燃料供給通道的連通和隔斷以及負壓通道的連通和隔斷;負壓穩(wěn)壓箱, 其設于發(fā)動機的負壓發(fā)生部和轉換旋塞閥之間的負壓通道上;以及所述 隔膜泵,其連接在燃料抽取通道的途中,在負壓穩(wěn)壓箱的負壓力作用下動作,并且在負壓動作室設有空氣連通通道,
基于單一的轉換旋塞閥的切換控制,將燃料箱內的燃料供給到所述 浮子室,并且,通過隔膜泵抽吸浮子室內的殘存燃料并使該殘存燃料返 回燃料箱。
進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 置用于具有浮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燃料箱內的燃料經由轉換旋塞閥 供給該浮子式化油器,其第三特征在于,該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 裝置包括燃料供給通道,其連接密閉狀燃料箱的底部和化油器的浮子 室;負壓通道,其連接發(fā)動機的負壓發(fā)生部和燃料箱上部的密閉狀空氣 室;燃料抽取通道,其連接化油器的浮子室的底部和燃料箱的上部的密 閉狀空氣室;單一的轉換旋塞閥,其跨設于燃料供給通道和負壓通道, 選擇性地切換燃料供給通道的連通和隔斷、負壓通道的連通和隔斷以及 負壓通道與空氣的連通和隔斷;以及負壓穩(wěn)壓箱,其設于發(fā)動機的負壓 發(fā)生部和轉換旋塞閥之間的負壓通道上,
基于單一的轉換旋塞閥的切換控制,將燃料箱內的燃料供給到所述 浮子室,并且,通過負壓穩(wěn)壓箱內的積蓄負壓來抽吸浮子室內的殘存燃 料并使該殘存燃料返回燃料箱。
進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 置在所述第一至第三特征的基礎上,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負壓發(fā)生部 為發(fā)動機的進氣系統(tǒng)的進氣通道或者發(fā)動機的曲軸室。
根據本發(fā)明的各種特征,能夠通過積蓄在負壓穩(wěn)壓箱中的負壓,使 浮子室內的殘存燃料特別是在發(fā)動機停止后也能夠可靠地返回到燃料箱 中,此外,能夠通過單一的轉換旋塞閥進行殘存燃料的抽取,部件個數 減少且廉價地提供,故障較少且可靠性高。
圖1是第一實施例所述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的整體系 統(tǒng)圖。
圖2是沿圖1的箭頭2觀察虛線包圍的部分的放大圖。
6圖3是沿圖2的3-3線的剖視圖。 圖4是沿圖2的4-4線的剖視圖。 圖5是沿圖2的5-5線的剖視圖。 圖6是沿圖3的6-6線的剖視圖。 圖7是轉換旋塞閥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第一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的作用圖。 圖9是第二實施例所述的轉換旋塞閥的剖視圖。 圖IO是第二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的作用圖。 圖11是第三實施例所述的轉換旋塞閥的剖視圖。 圖12是第三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的作用圖。 圖13是第四實施例所述的轉換旋塞閥的剖視圖。 圖14是第四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的作用圖。 圖15是第五實施例所述的隔膜泵的局部剖視圖。 圖16是第六實施例所述的隔膜泵的局部剖視圖。 圖17是第七實施例所述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的整體 系統(tǒng)圖。
圖18A是第八實施例所述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的整體 系統(tǒng)圖。
圖18B是第八實施例的變形例所述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 置的整體系統(tǒng)圖。
圖19是沿圖18A的箭頭19觀察虛線包圍的部分的放大圖。
圖20是沿圖19的20-20線的剖視圖。
圖21是沿圖20的21-21線的剖視圖。
圖22是第八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的作用圖。
圖23是第九實施例所述的轉換旋塞闊的剖視圖。
圖24是第九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的作用圖。
圖25是第十實施例所述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的栓體 系統(tǒng)圖。
標號說明8:進氣通道;10:浮子室;13:曲軸室;15:燃料供給通道;16: 燃料抽取通道;17:負壓通道;53:負壓動作室(隔膜泵);E:發(fā)動機; CA:化油器;CO:轉換旋塞閥;PD:隔膜泵;TF:燃料箱;TS:負壓 穩(wěn)壓箱。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在附圖中示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 施方式進行具體說明。該實施例為在小型通用發(fā)動機中實施本發(fā)明的化 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的情況。
首先,參照圖1 8,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圖1中,通用發(fā)動機E為OHV型四沖程發(fā)動機,在氣缸l中, 活塞2上部的燃燒室3與通過進氣門4進行開閉的進氣口 5和通過排氣 門6進行開閉的排氣口 7連通。在與進氣口 5連通的進氣通道8上,連 接有以往公知的浮子式化油器CA,該浮子式化油器CA對該進氣通道8 進行燃料-空氣混合氣的供給控制,在較該化油器CA更靠下游側的進氣 通道8上設有節(jié)氣門9。浮子式化油器CA通常具有用于儲存一定量燃料 的浮子室10,在該浮子室10內設有主量孔12,該主量孔12經由主噴嘴 11與進氣通道8的喉管部連通并使主噴嘴11的下端浸漬在燃料內。
燃料箱TF配設在比發(fā)動機E更高的位置上,該燃料箱TF的下部和 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經由燃料供給通道15相互連接,在該燃料供給 通道15的途中,設有用于開閉該燃料供給通道15的轉換旋塞閥CO (后 述),通過該轉換旋塞閥CO的切換控制,燃料箱TF內的燃料通過自然 下落而供給到浮子室10內。在燃料箱TF的燃料箱蓋19上設有普通的通 氣裝置(未圖示),該燃料箱TF內通過該通氣裝置進行與外部之間的換 氣作用。
此外,燃料箱TF的上部和浮子室10的下部經由燃料抽取通道16 連接起來,在該燃料抽取通道16的途中設有后述的隔膜泵PD。
進而,所述進氣通道8的較節(jié)氣閥9更靠下游側與所述隔膜泵PD 的負壓動作室53經由負壓通道17連接起來,在該負壓通道17的途中連接有用于積蓄負壓的密閉狀負壓穩(wěn)壓箱TS,在該負壓穩(wěn)壓箱TS和進氣
通道8之間的負壓通道17的途中設有用于阻止負壓流逆流的單向閥18, 此外,所述轉換旋塞閥CO設在所述負壓穩(wěn)壓箱TS和隔膜泵PD之間的 負壓通道17上。
接著,參照圖2 7對所述轉換旋塞閥CO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轉換旋塞閥CO的旋塞閥殼體20形成為上表面敞開的扁平圓筒狀, 在該旋塞閥殼體20上設有第一 第四的四個端口 21 24,這些端口 21 24分別與從旋塞閥殼體20向外側延伸的第一 第四流出流入管25 28 連接,第一、第三流出流入管25、 27在旋塞閥殼體20的一側相互平行 地向外側延伸,并且第二、第四流出流入管26、 28在旋塞閥殼體20的 另一側相互平行地向外側延伸。此外,在旋塞閥殼體20上,在第二、第 四流出流入管26、 28之間,開設有空氣連通口30,在該空氣連通口 30 的出口設有過濾器31。在旋塞閥殼體20內嵌合固定有圓盤狀的支撐板 32,在該支撐板32上分別貫穿設置有與所述第一 第四端口 21 24連 通的連通口 33 36和與所述空氣連通口 30連通的連通口 37。在旋塞閥 殼體20的敞開面?zhèn)?,在所述支撐?2上夾著密封件39嵌合有能夠滑動 旋轉的盤狀栓體38,該栓體38由環(huán)狀的限制部件40保持在旋塞閥殼體 20內并可自由旋轉,所述限制部件40由螺釘41固定在旋塞閥殼體20的 敞開面上。凸部38a—體地突出設置在栓體38的上表面中央部,該凸部 38a與把柄42的凹部以不可旋轉的方式嵌合,把柄42與栓體38通過螺 釘43固定。在所述栓體38上貫穿設置有以其旋轉中心為中心的圓弧狀 的連通槽45,通過由把柄42對栓體38進行旋轉操作,所述連通槽45如 后所述那樣連通、隔斷所述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22,或者連通、隔斷 第三端口 23和第四端口 24,以及連通、隔斷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24 與空氣連通口 30之間。
第一端口 21經由第一流出流入管25與連通燃料箱TF下部的燃料供 給通道15相連通,第二端口 22經由第二流出流入管26與連通浮子室10 的燃料供給通道15相連通。此外,第三端口 23經由第三流出流入管39 與連接后述的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的負壓通道17相連通,第四端
9口 24經由第四流出流入管28與連接負壓穩(wěn)壓箱TS的負壓通道17相連 通。
接著,參照圖1對隔膜泵PD的結構進行說明,該隔膜泵PD的泵殼 體50通過將兩個泵殼半體50a、 50b —體沖壓接合而形成密閉狀,其內 部氣密地張緊設置有撓性隔膜51,該隔膜51將泵殼體50內部分隔成下 部的泵室52和上部的負壓動作室53。在負壓動作室53內,設有對隔膜 51向泵室52側施力的隔膜彈簧54,進而設有將隔膜51保持在預定位置 的止動件55。在泵殼體50的下部設有與泵室52連通的燃料通道56,在 該燃料通道56的左右兩側相對地開設有入口 57和出口 58。入口 57連接 著與浮子室10的下部連通的上游側的燃料抽取通道16,此外,出口 58 連接著與燃料箱TF的上部連通的下游側的燃料供給通道16。在所述燃 料通道56內設有一對單向閥59、 60,這些單向闊59、 60被設成阻止燃 料從燃料箱TF向浮子室10逆流。
接著,對該第一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使用發(fā)動機E時,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保持在如圖2、 6所 示的打開位置,該栓體38的連通槽45分別將第一端口 21和第二端口 22 保持在連通狀態(tài)以及將第三端口 23和第四端口 24保持在隔斷狀態(tài)。由 此,燃料供給通道15形成為連通狀態(tài),燃料箱TF內的燃料被供給到化 油器CA的浮子室IO,此外,通過隔斷負壓通道17,隔膜泵PD為不動 作狀態(tài),燃料抽取通道16為隔斷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發(fā)動機E運轉的話, 進氣通道8內的進氣負壓力經由下游側的負壓通道17作用于負壓穩(wěn)壓箱 TS,將負壓力積蓄到該負壓穩(wěn)壓箱TS中。
接著,當發(fā)動機E的未圖示的發(fā)動機開關斷開(OFF)時,將轉換 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6的運轉位置逆時針方向轉動并保持在圖8(a) 所示的關閉位置。由此,該旋塞閥CO的栓體38的連通槽45位于第一 端口21、第二端口21和第三端口23、第四端口24的中間位置,栓體38 使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和第三端口23、第四端口24均處于隔斷狀 態(tài),因此燃料供給通道15為隔斷狀態(tài),從燃料箱TF到浮子室10的燃料 供給被中斷,此外,負壓通道17的隔斷狀態(tài)持續(xù),因此隔膜泵PD維持
10不動作狀態(tài)。該情況下,發(fā)動機E通過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繼續(xù)運轉。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從圖8 (a)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8 (b) 所示位置,該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隔斷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 使燃料供給通道15保持為隔斷狀態(tài),并且連通第三端口 23、第四端口 24,使負壓通道17為連通狀態(tài),因此己被積蓄起來的負壓穩(wěn)壓箱TS內 的負壓力通過負壓通道17,作用于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使該泵 PD變成動作狀態(tài)。由此,隔膜泵PD將浮子室IO內的殘存燃料吸取到其 泵室52中。
接著,進一步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8 (b)沿逆時針方向 轉動到圖8 (c)所示的位置,其栓體38的連通槽45使負壓通道17維持 連通狀態(tài),同時使該負壓通道17與空氣連通口 30也連通。由此,隔膜 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通過負壓通道17與空氣連通,該隔膜泵PD的隔 膜51在隔膜彈簧54的彈力作用下向下方變形移位,能夠將吸取到泵室 52中的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壓送到具有通氣裝置的燃料箱TF,由 此,能夠使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返回到燃料箱 TF。
并且,通過所述轉換旋塞閥CO對所述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進行 抽取操作,在發(fā)動機開關斷開后發(fā)動機E尚在持續(xù)運轉時以及發(fā)動機的 運轉完全停止后,乃在該運轉停止并經過一段時間后,都能夠通過在 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維持的負壓力使浮子室10內的燃料無殘余且可靠地返 回到燃料箱TF。
如上所述,在發(fā)動機E停止后,在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內,殘存
燃料自動地被除去,即使在發(fā)動機E經過長期的保管的情況下,也能夠
解決由浮子室10的殘存燃料引起的上述課題。
接著,參照圖9、圖10,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 該第二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CO的結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略有不同,
其他結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對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要素標以相同標號。
在旋轉自如地收納在中空圓筒狀的旋塞閥殼體20內的圓盤狀栓體38上,在周向和徑向上隔開間隔地貫穿設置有以該栓體38的旋轉中心為中心的圓弧狀的第一連通槽145 (1)和第二連通槽145 (2)。第一連通槽145 (1)的周向長度比第二連通槽145 (2)的周向長度短。
該第二實施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比,能夠減小栓體38的旋轉角度來進行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的抽取,在發(fā)動機E運轉時,如圖9所示,栓體38的第一連通槽145 (1)使第一端口 21和第二端口 22連通,使燃料供給通道15維持連通狀態(tài),此外,第二連通槽145 (2)位于中立位置,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24被隔斷,負壓通道17為隔斷狀態(tài)。因此,通過發(fā)動機E的運轉,燃料箱TF內的燃料供給到浮子室10,并且,在進氣通道8內進氣負壓作用于負壓穩(wěn)壓箱TS,在該穩(wěn)壓箱TS中積蓄負壓。
接著,當發(fā)動機E的發(fā)動機開關斷開時,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6的位置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到并保持在圖10 (a)所示的關閉位置。由此,該旋塞閥CO的栓體38的第一連通槽145 (1)和第二連通槽145 (2)均位于中立位置,栓體38處于將第一端口 21、第二端口22和第三端口23、第四端口 24均隔斷的狀態(tài),因此燃料供給通道15為隔斷狀態(tài),從燃料箱TF到浮子室10的燃料供給被中斷,此外,負壓通道17繼續(xù)隔斷狀態(tài),因此隔膜泵PD維持不動作狀態(tài)。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10 (a)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10 (b)所示位置,第一連通槽145 (1)位于中立位置,另一方面第二連通槽145 (2)連通第三端口 23和第四端口 24,將燃料供給通道15保持為隔斷狀態(tài)并使負壓通道17為連通狀態(tài),因此已被積蓄起來的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力通過負壓通道17,作用于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使隔膜泵PD變成動作狀態(tài)。由此,隔膜泵PD將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吸取到其泵室52中。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10 (b)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10 (c)所示的位置,其栓體38的第二連通槽145 (2)使負壓通道17維持連通狀態(tài),同時使該負壓通道17與空氣連通口 30也連通。由此,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通過負壓通道17與空氣連通,該隔膜泵PD的隔膜51在隔膜彈簧54的彈力作用下向下方變形移位,能夠將吸取到泵室52中的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壓送到燃料箱TF,由此,能夠使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返回到燃料箱TF。
因此,該第二實施例的裝置在起到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在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上設有專門進行燃料供給通道15的連通、隔斷的第一連通槽145 (1)和專門進行負壓通道17的連通、隔斷的第二連通槽145 (2),因此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的裝置相比栓體38的旋轉角度減小,并且可以使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返回到燃料箱TF。
接著,參照圖ll、 12對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進行說明。
該第三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CO的結構與所述第一、第二實施例略有不同,對與第一、第二實施例相同的要素標以相同標號。
在旋轉自如地收納在中空圓筒狀的旋塞閥殼體20內的圓盤狀栓體38上,貫穿設置有一個以該栓體38的旋轉中心為中心的圓弧狀連通槽245,該連通槽245的周向的長度比第一實施例的連通槽45的周向長度更短,此外,在栓體38上設于與所述第一 第四端口 21 24處在同心圓上的空氣連通口 30位于靠近第三端口 23的位置。并且,在進行燃料的抽取操作時,栓體38在圖11、圖12中被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操作。該第三實施例通過追加在隔膜泵PD動作后暫時隔斷負壓通道17的行程,從而能夠在負壓穩(wěn)壓箱TS中積蓄進氣負壓,即使隔膜泵PD的容量減小也能夠使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可靠地返回到燃料箱TF中。
在發(fā)動機E運轉時,如圖11所示,栓體38的連通槽245使第一端口 21和第二端口 22連通,將燃料供給通道15維持在連通狀態(tài),而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24被隔斷,負壓通道17為隔斷狀態(tài)。通過發(fā)動機E的運轉,燃料箱TF內的燃料被供給到浮子室10,此外,在進氣通道8內進氣負壓作用于負壓穩(wěn)壓箱TS,在該穩(wěn)壓箱TS中積蓄負壓。
當發(fā)動機E的發(fā)動機開關斷開時,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11的位置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并如圖12 (a)所示將連通槽245保持在中立位置。由此,栓體38處于將第一端口 21、第二端口22、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24均隔斷的狀態(tài),因此燃料供給通道15為隔斷狀態(tài),從燃料箱TF到浮子室10的燃料供給被中斷,此外,負壓通道17繼續(xù)隔斷
狀態(tài),因此隔膜泵PD維持不動作狀態(tài)。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從圖12 (a)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12 (b)所示位置,連通槽245連通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24,使燃料供給通道15保持為隔斷狀態(tài)并使負壓通道17為連通狀態(tài),因此已被積蓄起來的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通過負壓通道17,作用于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使隔膜泵PD變成動作狀態(tài)。由此,隔膜泵PD將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吸取到其泵室52中。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從圖12 (b)繼續(xù)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12 (c)所示的位置,連通槽245將負壓通道17隔斷,因此負壓穩(wěn)壓箱TS與隔膜泵PD的連通也被隔斷,從負壓穩(wěn)壓箱TS向隔膜泵PD供給的負壓被中斷,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力被維持。進而,將栓體38從圖12 (c)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12 (d)所示的位置后,該栓體38的連通槽245將空氣連通口 30與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連通。由此,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與空氣連通,該隔膜泵PD的隔膜51在隔膜彈簧54的彈力作用下向下方變形移位,能夠將吸取到泵室52中的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壓送到燃料箱TF,由此,能夠使浮子室IO內的殘存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返回到燃料箱TF。
因此,該第三實施例的裝置在起到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通過在所述燃料抽取行程中,追加如所述圖12 (c)所示的過程,從而能夠在對隔膜泵PD作用負壓力之后,隔斷負壓穩(wěn)壓箱TS與隔膜泵PD的連通,因此能夠使負壓穩(wěn)壓箱TS積蓄必要的負壓,從而可以通過容量較小的隔膜泵PD進行燃料的抽取作業(yè)。并且,通過反復進行圖12 (b)、圖12 (c)和圖12 (d)的栓體38的動作,能夠連續(xù)且高效
地進行燃料的抽取作業(yè)。
接著,參照圖13、 14對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進行說明。該第四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CO的結構與所述第三實施例略有不同,具體來說,本第四實施例具有第一連通槽345 (1)和第二連通槽345 (2)來取代第三實施例的一個連通槽245,其他結構與第三實施例相同。在栓體38上設置有以該栓體38的旋轉中心為中心的圓弧狀的第一連通槽345 (1)和第二連通槽345 (2),這些第一連通槽345 (1)和第二連通槽345 (2)在周向和徑向錯開位置,并且,第一連通槽345 (1)位于第二連通槽345 (2)的徑向外側,并且第一連通槽345 (1)的周向長度比第二連通槽345 (2)的周向長度稍長。
栓體38在圖13、圖14中被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操作。與所述第三實施例相同地,通過追加在隔膜泵PD動作后暫時隔斷負壓通道17的行程,從而能夠在負壓穩(wěn)壓箱TS中積蓄進氣負壓,即使隔膜泵PD的容量減小也能夠使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可靠地返回到燃料箱TF中。
在發(fā)動機E運轉時,如圖13所示,栓體38的第一連通槽345 (1)使第一端口 21和第二端口 22連通,使燃料供給通道15維持連通狀態(tài),此外,第二連通槽345 (2)位于中立位置,第三端口 23和第四端口 24被隔斷,負壓通道17為隔斷狀態(tài)。通過發(fā)動機E的運轉,燃料箱TF內的燃料被供給到浮子室10,此外,在進氣通道內進氣負壓作用于負壓穩(wěn)壓箱TS,在該穩(wěn)壓箱TS中積蓄負壓。
當發(fā)動機E的發(fā)動機開關斷開時,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從圖13的位置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并如圖14 (a)所示將第一連通槽345 (1)和第二連通槽345 (2)均保持在中立位置。由此,栓體38處于將第一端口 21和第二端口 22以及第三端口 23和第四端口 24均隔斷的狀態(tài),因此燃料供給通道15為隔斷狀態(tài),從燃料箱TF到浮子室10的燃料供給被中斷,此外,負壓通道17繼續(xù)隔斷狀態(tài),因此隔膜泵PD維持不動作狀態(tài)。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14 (a)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14 (b)所示位置,第二連通槽345 (2)連通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 24,將燃料供給通道15保持為隔斷狀態(tài)并使負壓通道17為連通狀態(tài),因此己被積蓄起來的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通過負壓通道17,作用于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使隔膜泵PD變成動作狀態(tài)。由此,隔膜泵PD將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吸取到其泵室中。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14 (b)繼續(xù)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14 (c)所示的位置,第二連通槽345 (2)移動到將負壓通道17隔斷的位置,因此負壓穩(wěn)壓箱TS與隔膜泵PD的連通也被隔斷,從負壓穩(wěn)壓箱TS向隔膜泵PD供給的負壓被中斷,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力被維持。進而,將栓體從圖14 (c)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到圖14 (d)所示的位置時,該第二連通槽345 (2)通過負壓通道17將空氣連通口 30與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連通。由此,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與空氣連通,該隔膜泵PD的隔膜51在隔膜彈簧54的彈力作用下向下方變形移位,能夠將吸取到泵室52中的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壓送到燃料箱TF,由此,能夠使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返回到燃料箱TF。
因此,該第四實施例的裝置在起到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通過在所述燃料抽取行程中,追加如所述圖14 (c)所示的行程,從而能夠在對隔膜泵PD作用負壓力之后,隔斷負壓穩(wěn)壓箱TS與隔膜泵PD的連通,因此能夠使負壓穩(wěn)壓箱TS積蓄必要的負壓,從而可以通過容量較小的隔膜泵PD進行燃料的抽取作業(yè)。并且,通過反復進行圖14 (b)、圖14 (c)和圖14 (d)的栓體動作,能夠連續(xù)且高效地進行
燃料的抽取作業(yè)。
接著,參照圖15對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進行說明。在該圖15中,與所述第一 第四實施例相同的要素標以相同標號。在該第五實施例中,在隔膜泵PD的泵殼體50上設置與負壓動作室53連通的空氣連通通道430,來取代所述第一 第四實施例中設于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上的空氣連通口 30。在該空氣連通通道430的途中設有固定節(jié)氣孔432,并且在出入口設有過濾器431。在轉換旋塞閥CO使負壓通道17為連通狀態(tài)時,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力通過負壓通道17作用于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使隔膜51如圖15的雙點劃線所示變形移動,將浮子室10的殘存燃料吸入到該泵PD的泵室52中。然后,通過轉換旋塞閥CO進行負壓通道17的隔斷操作,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內的負壓通過空氣連通通道430被徐緩地放出到空氣中,其負壓力徐緩降低,由此,隔膜泵PD的隔膜51如圖15的實線所示,向下方變
16形移動,將抽吸到泵室52內的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壓送到燃料箱
TF中。
因而,根據第五實施例,無需在轉換旋塞闊CO的栓體38上設置空氣連通口30,此外,無需將該栓體38向空氣連通側旋轉的操作。接著,參照圖16,對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例進行說明。在該圖16中對與所述第一 第五實施例相同的要素標以相同標號。在該第六實施例中,在隔膜泵PD的泵殼體50上設置與負壓動作室53連通的空氣連通通道530,來取代所述第一 第四實施例中設于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上的空氣連通口 30。在該空氣連通通道530的途中設有電磁開閉閥532,該電磁開閉閥532通常保持在關閉位置,在收到來自轉換旋塞閥CO的操作信號后進行打開動作。此外,在該空氣連通通道的出入口設有過濾器531。
在轉換旋塞閥CO使負壓通道17為連通狀態(tài)時,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力通過負壓通道17作用于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使可彎曲的隔膜如圖16的雙點劃線所示變形移動,將浮子室10的殘存燃料吸入到該泵PD的泵室52中。接著,通過轉換旋塞閥CO進行負壓通道17的隔斷操作,與此聯(lián)動地打開電磁開閉閥532,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內的負壓力通過空氣連通通道531被徐緩放出到空氣中,隔膜51如圖16的實線所示,向下方變形移動,將吸取到泵室52內的燃料通過燃料抽取通道16壓送到燃料箱TF中。
因而,根據第六實施例,無需在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上設置空氣連通口30,此外,無需將該栓體38向空氣連通側旋轉的操作。接著,參照圖17,對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例進行說明。在該圖17中對與所述第一 第六實施例相同的要素標以相同標號。在所述第一 第六實施例中都是將用于使化油器CA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動作的負壓從發(fā)動機E的通氣系統(tǒng)的進氣通道8中抽出,與此相對地,在該第七實施例中,所述負壓力是從發(fā)動機E的曲軸室13中抽出的,其他結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曲軸室13的一側開設有抽負壓口 14,該抽負壓口 14連接著與負壓穩(wěn)壓箱TS連通的負壓通道17。
17通過發(fā)動機E的運轉而在曲軸室13內產生的負壓,經由單向閥18
被積蓄到負壓穩(wěn)壓箱TS中,被用作化油器CA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的動力源。
接著,參照圖18A、圖19 圖22,對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例進行說明。在該圖18A、圖19 圖22的各圖中,對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要
素標以相同標號。
該第八實施例是省略了所述第一 第七實施例中的隔膜泵PD的情
況,燃料箱TF構成為在其燃料箱蓋19上沒有設置通氣裝置的密閉(氣
密)型燃料箱。
密閉型燃料箱TF配設在比發(fā)動機E更高的位置上,該密閉型燃料箱TF的下部和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經由燃料供給通道15相連接,在該燃料供給通道15的途中,設有用于開閉該燃料供給通道15的轉換旋塞閥CO,通過該轉換旋塞閥CO的切換控制,燃料箱TF內的燃料通過自然下落供給到浮子室10內。
此外,燃料箱TF的密閉狀空氣室A的上部經由燃料抽取通道16與浮子室10的下部直接連接。發(fā)動機E的進氣通道8的較節(jié)氣閥9更靠下游側的部分經由負壓通道17與燃料箱TF的密閉狀空氣室A的上部連接起來,在該負壓通道17的途中連接有積蓄負壓的密閉狀的負壓穩(wěn)壓箱TS。在該負壓穩(wěn)壓箱TS和進氣通道8之間的負壓通道17的途中設有阻止負壓流逆流的單向閥18,此外,在所述負壓穩(wěn)壓箱TS和燃料箱TF之間的負壓通道17上設有所述轉換旋塞閥CO。
所述轉換旋塞閥CO具有與所述第一實施例的轉換旋塞閥CO大致相同的結構,但是其設于栓體18上的第一連通槽745 (1)、第二連通槽745 (2)的結構與所述第一實施例不同。在旋轉自如地設于轉換旋塞閥CO的旋塞閥殼體20內的圓盤狀的栓體38上,圓弧狀的第一連通槽745
(1) 和第二連通槽745 (2)在周向上隔開間隔地設于以該栓體38的旋轉中心為中心的同心圓上,第一連通槽745 (1)可以連通、隔斷被設于旋塞閥殼體20上的第一端口 21和第二端口 22,此外,第二連通槽745
(2) 可以連通、隔斷設于旋塞閥殼體20上的第三端口 23和第四端口 24,此外,在旋塞閥殼體20上接近第三端口 23地設有空氣連通口 30,該空 氣連通口 30可與第二連通槽(2)連通。
在使用發(fā)動機E時,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保持在如圖21所示 的打開位置,栓體38的第一連通槽745 (O使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 22連通。此外,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 24被保持為隔斷狀態(tài),進而, 第二連通槽745 (2)將第三端口 23與空氣連通口 30連通。因此,燃料 供給通道15成為連通狀態(tài),燃料箱TF內的燃料被供給到化油器CA的 浮子室IO,此外,燃料箱TF的密閉狀空氣室A與空氣連通。在該狀態(tài) 下開始發(fā)動機E的運轉的話,在進氣通道8內進氣負壓經由負壓通道17 作用于負壓穩(wěn)壓箱TS,在該穩(wěn)壓箱TS中積蓄負壓。
接著,當發(fā)動機E的發(fā)動機開關斷開時,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 38從所述圖21的位置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并保持在圖22 (a)所示的關閉 位置。由此,該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的第一連通槽745 (1)和第二 連通槽745 (2)均位于中立位置,栓體38處于將第一端口21、第二端 口 22和第三端口 23、第四端口 24均隔斷的狀態(tài),因此燃料供給通道15 為隔斷狀態(tài),從燃料箱TF到浮子室10的燃料供給被中斷,此外,負壓 通道17保持隔斷狀態(tài),燃料箱TF的密閉狀空氣室A與空氣的連通狀態(tài) 被中斷。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22 (a)沿逆時針方向轉動 到圖22 (b)所示位置,該栓體38隔斷第一端口 21和第二端口 22,使 燃料供給通道15保持為隔斷狀態(tài),并連通第三端口 23和第四端口 24, 使負壓通道17為連通狀態(tài),因此已被積蓄起來的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 壓力通過負壓通道17,直接作用于燃料箱TF的密閉狀空氣室A,使該 空氣室A變成高負壓狀態(tài)。由此,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被吸取到燃料 箱TF的空氣室A中。
如上所述,通過轉換旋塞閥CO的轉動操作,能夠使負壓穩(wěn)壓箱TS 內的負壓力直接作用于燃料箱TF的密閉狀空氣室A,由此能夠使化油器 CA的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自動地返回到燃料箱TF中。
并且,若通過所述轉換旋塞閥CO對所述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進行抽取操作,則在發(fā)動機開關斷開后發(fā)動機E尚在繼續(xù)運轉的情況下, 以及發(fā)動機的運轉完全停止后,乃至在該運轉停止后經過一段時間之后, 都能夠通過在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維持的負壓力使浮子室10內的燃料毫無
殘留且可靠地返回到燃料箱TF。
如上所述,在發(fā)動機E停止后,在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內,殘存 燃料自動地被除去,即使在發(fā)動機E經過長期的保管的情況下,也能夠 解決由浮子室10的殘存燃料引起的所述課題。
在圖18B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八實施例的變形例。 在該圖18B中,對與所述第八實施例相同的要素標以相同標號。 在該變形例中,在連接密閉狀燃料箱TF和浮子室10的燃料抽取通 道16的途中設有單向閥v。該單向闊v阻止流過燃料抽取通道16的燃料 從燃料箱TF向浮子室10逆流回去,由此,在發(fā)動機E的運轉中,燃料 箱TF內的空氣不會混入到浮子室10內的燃料中。
接著,參照圖23、 24對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該圖23、 24中,對與所述第八實施例相同的要素標以相同標號。 該第九實施例為與所述第八實施例大致相同的結構,僅轉換旋塞閥 CO的栓體38的結構與所述第八實施例稍有不同。亦即,貫穿設置于栓 體38上的圓弧狀的第一連通槽845 (1)、第二連通槽845 (2),在周向 和徑向上錯幵位置地配置于以該栓體38的旋轉中心為中心的同心圓上。 在使用發(fā)動機E時,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保持在如圖23所示 的打開位置,栓體38的第一連通槽845 (1)使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 22保持為連通狀態(tài),此外,第三端口23和第四端口24保持為隔斷狀態(tài), 進而,第二連通槽845 (2)將第三端口 23與空氣連通口 30連通。由此, 燃料供給通道15成為連通狀態(tài),燃料箱TF內的燃料被供給到化油器CA 的浮子室IO,此外,燃料箱TF的密閉狀空氣室A與空氣連通。在該狀 態(tài)下使發(fā)動機E的運轉的話,在進氣通道8內進氣負壓經由負壓通道17 作用于負壓穩(wěn)壓箱TS,在該穩(wěn)壓箱TS中積蓄負壓。
接著,當發(fā)動機E的運轉停止時,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 23的運轉位置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并保持在圖24 (a)所示的關閉位置。
20由此,該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的第一連通槽845 (1)和第二連通槽 845 (2)均位于中立位置,栓體38處于將第一端口 21、第二端口22和 第三端口23、第四端口24均隔斷的狀態(tài),因此燃料供給通道15為隔斷 狀態(tài),從燃料箱TF到浮子室10的燃料供給被中斷,此外,燃料箱TF 的密閉狀空氣室A維持與空氣連通的狀態(tài)。
接著,將轉換旋塞閥CO的栓體38從圖24 (a)沿逆時針方向轉動 到圖24 (b)所示位置,該栓體38隔斷第一端口 21和第二端口 22,保 持燃料供給通道15的隔斷狀態(tài),并連通第三端口 23和第四端口 24,使 負壓通道17為連通狀態(tài),同時中斷空氣室A與空氣的連通,因此已被積 蓄起來的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通過負壓通道17,作用于燃料箱TF的 密閉狀空氣室A,使該空氣室A變成高負壓狀態(tài)。由此,將浮子室10內 的殘存燃料被吸取到燃料箱TF的空氣室中。
接著,參照圖25,對本發(fā)明的第十實施例進行說明。 在該圖25中,對與所述第八、第九實施例相同的要素標以相同標號。 在所述第八、第九實施例中,均是將用于使化油器CA的殘存燃料 自動抽取裝置動作的負壓,從發(fā)動機E的通氣系統(tǒng)的進氣通道8抽出, 與此相對地,在本第十實施例中,所述負壓力是從發(fā)動機E的曲軸室13 中抽出的,其他結構與所述第八、第九實施例相同。在曲軸室13的一側 開設有抽負壓口 14,該抽負壓出口 14連接著與負壓穩(wěn)壓箱TS連通的負 壓通道17。
通過發(fā)動機E的運轉而在曲軸室13內產生的負壓,經由單向閥18 被積蓄到負壓穩(wěn)壓箱TS中,被用作化油器CA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的動 力源。
在上面對本發(fā)明的第一 第十實施例進行了說明,然而本發(fā)明并不 限定于這些實施例,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可以有各種實施例。
例如,在所述實施例中,是對將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實 施在OHC型四沖程通用發(fā)動機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當然也能夠將其實施 在其他具有浮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
2權利要求
1.一種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用于具有浮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具有通氣裝置的燃料箱(TF)內的燃料經由轉換旋塞閥(CO)供給該浮子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該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包括燃料供給通道(15),其連接燃料箱(TF)的底部和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負壓通道(17),其連接發(fā)動機(E)的負壓發(fā)生部和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燃料抽取通道(16),其連接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的底部和燃料箱(TF)的上部;單一的轉換旋塞閥(CO),其跨設于燃料供給通道(15)和負壓通道(17),選擇性地切換燃料供給通道(15)的連通和隔斷、負壓通道(17)的連通和隔斷以及負壓通道(17)與空氣的連通和隔斷;負壓穩(wěn)壓箱(TS),其設于發(fā)動機(E)的負壓發(fā)生部和轉換旋塞閥(CO)之間的負壓通道(17)上;以及所述隔膜泵(PD),其連接在燃料抽取通道(16)的途中,在負壓穩(wěn)壓箱(TS)的負壓力作用下動作,基于單一的轉換旋塞閥(CO)的切換控制,將燃料箱(TF)內的燃料供給到所述浮子室(10),并且,通過在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積蓄負壓下動作的隔膜泵(PD)來抽吸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并使該殘存燃料返回燃料箱(TF)。
2. —種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 取裝置用于具有浮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具有通氣裝置的燃料箱(TF) 內的燃料經由轉換旋塞閥(CO)供給該浮子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該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包括燃料供給通道(15),其連 接燃料箱(TF)的底部和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負壓通道(17), 其連接發(fā)動機(E)的負壓發(fā)生部和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 燃料抽取通道(16),其連接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的底部和燃 料箱(TF)的上部;單一的轉換旋塞閥(CO),其跨設于燃料供給通道 (15)和負壓通道(17),選擇性地切換燃料供給通道(15)的連通和隔 斷以及負壓通道(17)的連通和隔斷;負壓穩(wěn)壓箱(TS),其設于發(fā)動機(E)的負壓發(fā)生部和轉換旋塞閥(CO)之間的負壓通道(17)上;以及所述隔膜泵(PD),其連接在燃料抽取通道(16)的途中,在負壓穩(wěn)壓 箱(TS)的負壓力作用下動作,并且在負壓動作室(53)設有空氣連通 通道(430; 530),基于單一的轉換旋塞閥(CO)的切換控制,將燃料箱(TF)內的燃 料供給到所述浮子室(10),并且,通過隔膜泵(PD)抽吸浮子室(10) 內的殘存燃料并使該殘存燃料返回燃料箱(TF)。
3. —種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 取裝置用于具有浮子式化油器的發(fā)動機中,密閉狀的燃料箱(TF)內的 燃料經由轉換旋塞閥(CO)供給該浮子式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該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包括燃料供給通道(15),其連 接燃料箱(TF)的底部和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負壓通道(17), 其連接發(fā)動機(E)的負壓發(fā)生部和燃料箱(TF)上部的密閉狀空氣室(A); 燃料抽取通道(16),其連接化油器(CA)的浮子室(10)的底部和燃 料箱(TF)上部的密閉狀空氣室(A);單一的轉換旋塞閥(CO),其跨 設于燃料供給通道(15)和負壓通道(17),選擇性地切換燃料供給通道 (15)的連通和隔斷、負壓通道(17)的連通和隔斷以及負壓通道(17) 與空氣的連通和隔斷;以及負壓穩(wěn)壓箱(TS),其設于發(fā)動機(E)的負 壓發(fā)生部和轉換旋塞閥(CO)之間的負壓通道(17)上,基于單一的轉換旋塞閥(CO)的切換控制,將燃料箱(TF)內的燃 料供給到所述浮子室(10),并且,通過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積蓄負壓 來抽吸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并使該殘存燃料返回燃料箱(TF)。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 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發(fā)生部為發(fā)動機(E)的進氣系統(tǒng)的進氣通道(8)或者發(fā) 動機(E)的曲軸室(13)。
全文摘要
在化油器的殘存燃料自動抽取裝置中包括燃料供給通道(15),其連接燃料箱(TF)和浮子室(10);負壓通道(17),其連接進氣通道(8)和隔膜泵(PD)的負壓動作室(53);燃料抽取通道(16),其連接浮子室(10)和燃料箱(TF);單一的轉換旋塞閥(CO),其跨設于燃料供給通道(16)和負壓通道(17);負壓穩(wěn)壓箱(TS),其設于負壓通道(17);以及隔膜泵(PD),其與燃料抽取通道(16)連接,在負壓穩(wěn)壓箱(TS)的負壓力作用下動作,通過轉換旋塞閥(CO)的切換,利用在負壓穩(wěn)壓箱(TS)內的負壓下動作的隔膜泵(PD)使浮子室(10)內的殘存燃料返回燃料箱(TF)。由此,化油器的浮子室內的殘存燃料在積蓄于負壓穩(wěn)壓箱內的進氣負壓作用下能夠可靠地返回燃料箱,并能夠通過單一的轉換旋塞閥的切換操作進行殘存燃料的抽取,部件個數減少且廉價地提供。
文檔編號F02M37/00GK101495745SQ20078002828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8月1日
發(fā)明者太田能司, 飯野啟司, 高野昌克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