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力產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動力產生裝置,其利用球體移動于兩第一杠桿上,使該兩第一杠桿形成擺動,并連動箱體與主杠桿擺動,進而產生能源,其適用于各式動力設備的能源提供使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地球能源即將面臨能源耗盡的危機,故而世界各國皆不斷的積極開發(fā)利用風力、太陽能、水力、或地熱等來產生電力能量的方法,以此來緩減傳統能源被消耗的速度。
然而,上述無論利用風力、太陽能、水力、或地熱等方式來產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區(qū)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區(qū)常年風力不強,即無法使用風力來產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區(qū)氣候為常年多雨,則太陽能自然亦無法運用;而水力及地熱更是要部份得天獨厚的地區(qū)方有存在。是以并無法有效地適用于全球各個地區(qū)。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鑒于現有利用自然力生成能量,受限于地區(qū)方能實施的缺點,從而提供一種機械式動力產生裝置,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動力產生裝置,其包括一框架、兩箱體、4個第一杠桿、4個第二杠桿以及復數個彈性組件,其中所述的框架設有兩相鄰的主杠桿,該兩架體是相對設于主杠桿的兩側,并結合于框架上,該兩箱體是分別活動結合于兩架體上,該箱體內設有一重塊,該重塊兩側分別與上述兩相對的主杠桿樞接,使兩主杠桿擺動時,該兩箱體可上下移動于架體上,該4個第一杠桿分別樞接于前述每一主杠桿的兩端,且每2個相鄰的第一杠桿上設有一球體,且該球體可移動于兩第一杠桿上,該4個第二杠桿分別樞接于前述每一第一杠桿上,所述的第二杠桿一端底部是與箱體活動樞接,且在每一第二杠桿上活動結合有一Z形桿,而該Z形桿的一端則與主杠桿相結合,而該復數個彈性組件是分別結合于第一杠桿與主杠桿之間。
為便于對本實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茲通過所例舉的實施例詳對其進行詳細的描述,使之對其結構能夠更加清楚理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尚未啟動時的側面示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啟動時的使用狀態(tài)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啟動后主杠桿左端位移至最高點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主杠桿左端于最低點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另一實施例主杠桿左端于最高點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動力產生裝置;2框架;21主杠桿;22頂部;221直桿;222推桿;23底部;231直桿;232突部;24彈簧;241、242馬達;3、4架體;5、6箱體;51、61重塊;7第一杠桿;71球體;72橫桿;73支桿;74壓簧;75凹穴;8第二杠桿;81-Z形桿;9彈性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1內容為本實用新型動力產生裝置1的一實施例,其是由一框架2、兩架體3、4、兩箱體5、6、4個第一杠桿7、4個第二杠桿8以及復數個彈性組件9所組成。
其中,所述的框架2上設有兩相鄰的主杠桿21,該兩架體3、4是相對設于主杠桿21的兩側,并結合于框架2上,該兩箱體5、6是分別活動結合于兩架體3、4上,該箱體5、6內設有一重塊51、61,該重塊51、61兩側是分別與上述兩相對的主杠桿21樞接,使兩主杠桿21擺動時,該兩箱體5、6可上下移動于架體3、4上。
該4個第一杠桿7分別樞接于前述每一主杠桿21的兩端,且每2個相鄰的第一杠桿7上設有一球體71,該第一杠桿7包括一橫桿72與一支桿73,該支桿73是活動穿設于該橫桿72上,且該支桿73上設有壓簧74,該橫桿72上設有供球體71限位的凹穴75,且該球體71可移動于兩第一杠桿7上,該框架2的頂部22與底部23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直桿221、231,該等直桿221、231設置的位置分別相對于第一杠桿7,使第一杠桿7上升或下降時,可被該等直桿221、231所頂碰而改變擺動方向。該框架2的頂部22另設有一可頂推球體71的推桿222,而框架2底部23兩側的直桿231頂端也設有可頂推球體71的突部232。
所述的4個第二杠桿8分別樞接于上述每一第一杠桿7上,所述第二杠桿8一端底部23是與箱體5活動樞接,且在每一第二杠桿8上活動結合有一Z形桿81,而該Z形桿81的一端則與主杠桿21相結合,而該復數個彈性組件9為彈簧,其分別結合于第一杠桿7與主杠桿21之間。
實施時,請參閱圖1~3,首先令該主杠桿21左端呈向下傾斜的狀態(tài),而右端呈向上傾斜的狀態(tài),而主杠桿21左端的第一杠桿7的橫桿72呈向右傾斜的狀態(tài),而主杠桿21右端的第一杠桿7的橫桿72呈向右傾斜的狀態(tài)(如圖1所示)。
因此,當框架2底部23左側的直桿231觸碰到主杠桿21左端的第一杠桿7時,第一杠桿7即被該直桿231向上頂推而改變傾斜角度,且該直桿231頂端的突部232也頂推第一杠桿7上的球體71,使該球體71被推離凹穴75而滾動至第一杠桿7的右端,同時,在主杠桿21右端的第一杠桿7,因受到框架2頂部22右側的直桿221向下碰觸而改變傾斜角度(即第一杠桿7向右傾倒),加上框架2頂部22右側的推桿222頂推該第一杠桿7上的球體71,使該球體71被推離凹穴75而滾動至第一杠桿7的右端,因此當主杠桿21左右兩端的第一杠桿7同時改變傾斜方向時,主杠桿21即形成擺動(即主杠桿21左端向上,右端向下),同時與主杠桿21連動的重塊51、61,也帶動箱體5、6于架體3、4上移動。
當主杠桿21左端位移至最高點時(如圖2所示),其上第一杠桿7的左端即碰觸到框架2頂部22的直桿221,使得第一杠桿7被該直桿221向下頂推而改變傾斜角度,加上框架2頂部22左側的推桿222頂推該第一杠桿7上的球體71,使該球體71被推離凹穴75而滾動至第一杠桿7的左端,同時,在主杠桿21右端的第一杠桿7,因受到框架2底部23右側的直桿231向上碰觸而改變傾斜角度,且該直桿231頂端的突部232也頂推第一杠桿7上的球體71,使該球體71被推離凹穴75而滾動至第一杠桿7的左端,因此當主杠桿21左右兩端的第一杠桿7同時改變傾斜方向時,主杠桿21即形成擺動(即主杠桿21左端向下,右端向上),同時與主杠桿21連動的重塊51、61,也帶動箱體5、6在架體3、4上移動。
據此,經由上述的動作方式持續(xù)使主杠桿21擺動,進而產生穩(wěn)定的能源。
此外,請參閱圖4、5,該第一杠桿7與框架22底部23之間設有一彈簧24,該彈簧24的兩端設有一馬達241、242,用以驅動該彈簧24位移。因此,當第一杠桿7上的球體71向右或向左滾動時,該彈簧24兩端分馬達241、242即同時帶動該彈簧24,隨著球體71向右或向左位移。
以上所述,僅用以揭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態(tài)樣,當不能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凡習于本業(yè)的人士對其所做的明顯可作變化與修飾,如將本實用新型的橫式的設置改為立式,皆應視為不悖離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可達到所述的預期目的,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動力產生裝置,極具產業(yè)利用與實用的價值。
權利要求1.一種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框架,其上設有兩相鄰的主杠桿;兩架體,其上相對設于主杠桿的兩側,并結合于框架上;兩箱體,分別活動結合于兩架體上,該箱體內設有一重塊,該重塊兩側分別與上述兩相對的主杠桿樞接,使兩主杠桿擺動時,該兩箱體可上下移動于架體上;4個第一杠桿,是分別樞接于上述每一主杠桿的兩端,且每2個相鄰的第一杠桿上是設有一球體,且該球體可移動于兩第一杠桿上;4個第二杠桿,是分別樞接于上述每一第一杠桿上,其第二杠桿一端底部是與箱體活動樞接,且在每一第二杠桿上活動結合有一Z形桿,而該Z形桿的一端則與主杠桿相結合;以及復數個彈性組件,是分別結合于第一杠桿與主杠桿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的頂部與底部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直桿,該等直桿設置的位置分別相對于第一杠桿,使第一杠桿上升或下降時,可被該等直桿所頂碰而改變擺動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的頂部另設有一可頂推球體的推桿,而框架底部兩側的直桿頂端亦設有可頂推球體的突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第一杠桿包括一橫桿與一支桿,該支桿是活動穿設于該橫桿上,且該支桿上設有壓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橫桿上設有供球體限位的凹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第一杠桿與框架底部之間設有一彈簧,該彈簧的兩端設有一馬達,用以帶動該彈簧位移。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產生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彈性組件為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力產生裝置,其包括一框架、兩箱體、4個第一杠桿、4個第二杠桿以及復數個彈性組件,其中該框架上設有兩相鄰的主杠桿,該兩架體相對設于主杠桿的兩側,并結合于框架上,該兩箱體分別結合于兩架體上,該箱體內設有一重塊,其兩側分別與主杠桿樞接,使兩主杠桿擺動時,該兩箱體可上下移動于架體上,該等第一杠桿分別樞接于每一主杠桿的的兩端,且每2個相鄰的第一杠桿上設有一球體,且該球體可移動于兩第一杠桿上;該等第二杠桿樞接于前述每一第一杠桿上,且于每一第二杠桿上結合有一Z形桿,該復數個彈性組件結合于第一杠桿與主杠桿之間;據此,當球體移動于兩第一杠桿上時,可使該兩第一杠桿形成擺動,并連動箱體與主杠桿擺動,進而產生的能源。
文檔編號F03G7/00GK2924060SQ20052014270
公開日2007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邱金和 申請人:邱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