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浮力重力的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動力機械,也屬于產(chǎn)生電能的機器。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浮力機、重力機、浮力重力兩用機采用1、通過自身的調整處于不平衡來做功,包括靠自身整體移動處于不平衡和部分移動處于不平衡來做功的方式;2、以相等帶動相等、以多帶動少、以大帶動小、吐故納新、集少組成多、以小收獲大的運動循環(huán)方式;上述包括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依次使浮力裝置行列外的若干浮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依次使浮力裝置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依次使重力裝置行列外的若干重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依次使重力裝置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依次使重力浮力兩用裝置行列外的若干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依次使重力浮力兩用裝置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兩用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如此周而復始,達到運動循環(huán),這包括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裝置所產(chǎn)生的能量來使其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浮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裝置所產(chǎn)生的能量來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重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所產(chǎn)生的能量來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兩用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裝置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浮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裝置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重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兩用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上述若干的和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裝置、重力裝置和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等于、大于、多于受其作用的或被其帶動的浮力裝置、重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小功率浮力裝置組合形成大功率浮力裝置;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小功率重力裝置組合形成大功率重力裝置,將小功率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組合形成大功率重力浮力兩用裝置;上述大小功率為相對而言,小功率和大功率浮力裝置、重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一個以上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浮力裝置的短時間做功轉變成長時間做功、短距離做功轉變成長距離做功;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重力裝置的短時間做功轉變成長時間做功、短距離做功轉變成長距離做功;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的短時間做功轉變成長時間做功、短距離做功轉變成長距離做功;3、采用電腦控制方式、人工控制方式、人工和電腦結合控制的方式來調控浮力機、重力機和重力浮力兩用機的工作及其開始運轉時的發(fā)動,這包括浮力裝置、重力裝置和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的運動速度、間距、先后順序、幅度、高度、低度等,均由電腦調控。公知,當今的電腦控制已達到相當精確、成熟、可靠的程度,而且已廣泛應用于非常高新、復雜的技術領域。因此,采用電腦控制的本發(fā)明也必然能夠運行工作得精確、正常、可靠。
4、采用內燃機工作原理、方式,利用外力發(fā)動(也叫啟動),帶有外力發(fā)動裝置;本發(fā)明將能量分為兩大類主動能量,如風、流水、光、電等,利用其的機器無需靠外力發(fā)動;被動能量,如汽油、煤、浮力勢能、重力勢能等,利用其的機器必須靠外力發(fā)動。因此,“汽油機開始運轉時,要靠外力(人力或電動機的驅動力)先使裝有飛輪的曲軸轉動起來,由曲軸通過連桿帶動活塞上下運動,完成吸氣、壓縮沖程后,才能自行工作。在四個沖程中,只有做功沖程是燃氣對外做功。其余三個沖程,主要是依靠飛輪的慣性來帶動曲軸完成的。”由此可見,現(xiàn)有的汽油機,第一必須主動的借助于外力來發(fā)動,否則,即便采用最高純度的汽油和最先進的汽油機也無法運轉;第二必須依靠飛輪的慣性、動能來完成其余三個沖程,這也就是說,運轉中的汽油機的一次燃氣做功沖程,既能向汽油機之外提供動力,又同時能將一部分動能儲蓄在飛輪上,然后再依次向其余三個沖程放出能量,否則,如果沒有飛輪,則汽油機的效率將低至無法應用的地步,因為其現(xiàn)有的效率也僅為20%-30%。那么,既然汽油機可以利用飛輪來儲儲蓄和放出能量,用一次做正功來帶動其外的三次做負功,還可以靠外力來發(fā)動,那么其他動力機也同樣應該能夠利用這個有益的原理和方式。基于此,本發(fā)明采用的方案有第一帶有飛輪和利用其慣性,而且用浮力輪、重力輪、重力浮力兩用輪兼做飛輪,其慣性更大;第二用做正功的部分即重力裝置、浮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來帶動做負功的部分即重力裝置、浮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用做正功的部分來帶動做正功的部分,將做負功的部分或做正功的部分轉換為做正功的部分;第三開始運轉時靠外力(包括人力、電動機、內燃機等的驅動力)來發(fā)動,即本發(fā)明為微型和小型時,僅靠人力來發(fā)動,而當本發(fā)明的體積達到靠人力發(fā)動有困難或者靠人力外通過式;在浮力臂上、浮力裝置上及其內外設置式;在浮力輪中部設置式,液體分隔裝置內設置式,包括引出式、引入式;所述浮力機的接電器為在軸上設置式,部分在軸上設置式,在重力輪、浮力輪上設置式,部分在重力輪、浮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設置在軸端、軸內、軸外和軸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設置在重力輪、浮力輪內、外、輪周、輪轂、輪輻和設置在重力輪、浮力輪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及同軸旋轉式,部分同軸旋轉式,同重力輪、浮力輪旋轉式,部分同重力輪、浮力輪旋轉式;所述浮力機的液體分隔裝置為包括機艙、機箱、筒、桶及液體分隔在內的所有用于設置、盛放發(fā)電機、變速器、電腦控制裝置、電機、液體泵、氣體泵、傳動機構、液壓機構、氣壓機構、電源、電路、通風管道、通風管道孔及上述一部分的器具、裝置;如果是采用軸、齒輪、輪鏈、輪帶等將動力傳遞到水上的方式則既可采用也可不采用上述器具、裝置;所述浮力機的支架在人力無法提高的浮力機的支架上或者在該浮力機上部帶有升降、起重裝置;所述重力裝置采用動力驅動的方式,包括利用重力、重力勢能、電力、電磁力和電機、電磁機構、液壓機構、氣壓機構、螺旋機構、直線電機、齒輪機構、齒輪齒軸機構、齒輪齒條機構、輪鏈機構、輪帶機構來驅動的方式;上述均包括采用兩路轉換器和兩路以上轉換器的方式,一個電機、動力機帶動兩個和兩個以上重力裝置的方式;上述液壓機構、氣壓機構包括采用同軸旋轉式液壓接通器、氣壓接通器的方式;帶有由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驅動的各種調整物,包括用電機、重力機及其部分來做調整物,帶有導向裝置、承重裝置的調整物,往復運動式調整物,轉動式調整物,及可彎式調整物在內;采用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采用帶有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的各種重力輪,包括有輪輻式、網(wǎng)架式、無輪輻式、規(guī)則輪式、不規(guī)則輪式等在內的各種重力輪式,其中包括重力裝置分層的輪式,即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單層重力裝置的輪式,還有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兩層和多層重力裝置的輪式,每一層至少有一個重力裝置;上述設置或者不設置輪輻;重力裝置不分層的輪式,即重力裝置不分層設置的輪式,或者將兩個以上的重力裝置斜向繞軸設置或不規(guī)則繞軸設置的輪式;上述可以設置或不設置輪輻;采用重力臂式,包括桿、條、管、板、支架,網(wǎng)架、單臂、雙臂、多臂、對稱、非對稱等在內的各種重力臂式,及其采用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的方式;上述包括同類組合式和不同類組合式;所述重力機的傳動采用重力輪傳動;重力臂傳動;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重力裝置傳動;連桿曲軸傳動;齒輪傳動;輪軸傳動;輪鏈傳動;輪帶傳動;齒輪齒條傳動;傳動飛輪傳動,包括單向傳動飛輪,雙向傳動飛輪,可控傳動飛輪——即轉動與停止均可控制的飛輪,包括采用電控離合裝置、銷子的方式;軸傳動;聯(lián)軸傳動,即將兩個、兩個以上上述傳動設置在一根軸上;同軸旋轉式液壓、氣壓接通器;及重力輪、重力臂、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重力裝置、連桿曲軸、齒輪、輪軸、輪鏈、輪帶、齒輪齒條、傳動飛輪、軸、聯(lián)軸上物體傳動及其之間物體傳動,所述物體包括機構、裝置在內所述重力機的電路或者其部分電路,為在重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在重力輪內、外、中部、輪周、輪轂、輪輻和在重力輪上的各種物上設置式;在軸上設置式,包括從軸內通過式,從軸外通過式;在重力臂上包括其內、外設置式;所述重力機的接電器為在軸上設置式,部分在軸上設置式,在重力輪上設置式,部分在重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設置在軸端、軸內、軸外和軸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設置在重力輪內、外、輪周、輪轂、輪輻和設置在重力輪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及同軸旋轉式,部分同軸旋轉式,同重力輪旋轉式,部分同重力輪旋轉式。在重力輪、浮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設置在軸端、軸內、軸外和軸上的各種物體上設置的方式,設置在重力輪、浮力輪內、外、輪周、輪轂、輪輻和設置在重力輪、浮力輪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及同軸旋轉式,部分同軸旋轉式,同重力輪、浮力輪旋轉式,部分同重力輪、浮力輪旋轉式;6、液體分隔裝置包括機艙、機箱、筒、桶及液體分隔等在內的所有用于設置、盛放發(fā)電機、變速器、電腦控制裝置、電機、液體泵、氣體泵、傳動機構、液壓機構、氣壓機構、電源、電路、通風管道、通風管道孔及上述一部分的器具、裝置;如果是采用軸、齒輪、輪鏈、輪帶等將動力傳遞到水上的方式則既可采用也可不采用上述器具、裝置;7、支架在人力無法提高的浮力機的支架上或者在該浮力機的上部帶有升降或起重裝置;8、導向裝置,包括輪軌——即輪子、導軌,輪子也叫導輪在內;三、重力機1、重力裝置采用動力驅動的方式,包括利用重力、重力勢能、電力、電磁力和電機、電磁機構、液壓機構、氣壓機構、螺旋機構、直線電機、齒輪機構、齒輪齒軸機構、齒輪齒條機構、輪鏈機構、輪帶機構來驅動的方式;上述均包括采用兩路轉換器和兩路以上轉換器的方式,一個電機、動力機帶動兩個和兩個以上重力裝置的方式;上述液壓機構、氣壓機構包括采用同軸旋轉式液壓接通器、氣壓接通器的方式在內;帶有由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驅動的各種調整物,包括用電機、浮力機及其部分來做調整物,帶有導向裝置、承重裝置的調整物,往復運動式調整物,轉動式調整物,及可彎式調整物在內;采用帶有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的重力輪,包括有輪輻式、網(wǎng)架式、無輪輻式、規(guī)則輪式、不規(guī)則輪式等在內的各種重力輪式,其中包括重力裝置分層的輪式,即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單層重力裝置的輪式,還有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兩層和多層重力裝置的輪式,每一層至少有一個重力裝置;上述可以設置或不設置輪輻;重力裝置不分層的輪式,即重力裝置不分層設置的輪式,或者將兩個以上的重力裝置斜向繞軸設置或不規(guī)則繞軸設置的輪式;上述可以設置或不設置輪輻;采用重力臂式,包括桿、條、管、板、支架、網(wǎng)架、單臂、雙臂、多臂、對稱、非對稱等在內的各種重力臂式,及其采用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的方式;采用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上述包括同類組合式和不同類組合式;2、傳動采用重力輪傳動;重力臂傳動;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重力裝置傳動;連桿曲軸傳動;齒輪傳動;輪軸傳動;輪鏈傳動;輪帶傳動;齒輪齒條傳動;傳動飛輪傳動,包括單向傳動飛輪,雙向傳動飛輪,可控傳動飛輪——即轉動與停止均可控制的飛輪,包括采用電控離合裝置、銷子的方式;聯(lián)軸傳動,即將兩個、兩個以上上述傳動設置在一根軸上;同軸旋轉式液壓、氣壓接通器;及重力輪、重力臂、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重力裝置、連桿曲軸、齒輪、輪軸、輪鏈、輪帶、齒輪齒條、傳動飛輪、軸、聯(lián)軸上物體傳動及其之間物體傳動,所述物體包括機構、裝置在內;3、通風管道采用環(huán)形相通式,一組重力裝置相通式,非一組重力裝置相通式,多個重力裝置自由相通式,與氣體相通式;軸式,其有三種方式一軸內空心,形成通風管道,及從軸內通過氣體管道;二在軸外設置管道類物體,形成通風管道;三軸外部帶有凹槽、凹溝,將氣體管道直接設置在凹槽、凹溝里;或者軸外部帶有凹槽、凹溝,其上設置遮蔽物,形成通風管道;4、電路或者其部分電路,為在重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在重力輪內、外、中部、輪周、輪轂、輪輻和在重力輪上的各種物體上設置式;在軸上設置式,包括從軸內通過式,從軸外通過式;在重力臂上包括其內、外設置式;5、接電器為在軸上設置式,部分在軸上設置式,在重力輪上設置式,部分在重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設置在軸端、軸內、軸外和軸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設置在重力輪內、外、輪周、輪轂、輪輻和設置在重力輪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及同軸旋轉式,部分同軸旋轉式,同重力輪旋轉式,部分同重力輪旋轉式;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只利用液體和重力。浮力機還能利用靜態(tài)液體工作,因此節(jié)約用水;重力機只用重力則更節(jié)約能源;重力浮力兩用機即可利用浮力,也可利用重力所以,比現(xiàn)有的發(fā)電機(機組)和動力機(機組)經(jīng)濟、環(huán)保、效率高。還由于采用了輪式、臂桿式等重力、浮力、浮力重力兩用裝置,用省力的輪軸、杠桿與傳動飛輪、變速器等裝置傳動,用電力、液壓機構等驅動重力、浮力、浮力重力兩用裝置,用外力發(fā)動,用電腦控制重力輪工作,以及通過自身的調整處于不平衡來做功,以相等帶動相等、以多帶動少、以大帶動小、集少組成多等等多種技術方案;所以,比現(xiàn)有的技術方案有實用性。
圖1是重力機、浮力機、重力浮力兩用機實施例的正面構造示意圖。
圖1a是圖1的側面構造和重力輪、浮力輪、重力浮力兩用輪(1)的正面構造示意圖。
圖1b是圖1、圖1a的重力裝置(3)、浮力裝置(3.1)、重力浮力兩用裝置(3)(3.1)的剖面構造示意圖。
圖1c是圖1、圖1a的重力裝置(3)的又一種形式的剖面構造示意圖。
圖2是浮力機、重力機、重力浮力兩用機實施例的正面構造示意圖。
圖2a是圖2的側面構造示意圖。
圖2b是圖2、圖2a的浮力臂(2)與浮力裝置(1)的局部剖視構造示意圖。
圖3是重力機、浮力機、重力浮力兩用機實施例的正面構造示意圖。
圖3a是圖3的側面構造和重力輪、浮力輪、重力浮力兩用輪(1)的正面構造示意圖。
圖3b是圖3的輪輻(2)與重力裝置(3)、浮力裝置(3.1)、重力浮力兩用裝置(3)(3.1)的局部剖視構造示意圖。
圖3c是圖3b的輪輻(2)的剖面構造示意圖。
圖4是浮力機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5是重力機、浮力機、重力浮力兩用機實施例的正面構造示意圖。
圖5a是圖5的側面構造和重力輪、浮力輪、重力浮力兩用輪(1)的正面構造示意圖。
圖6是浮力機實施例的正面構造示意圖。
圖6a是圖6的側面構造示意圖。
圖6b是圖6、圖6a的浮力裝置(3.1)的又一種形式的局部剖視構造示意圖。
圖中1.重力輪,浮力輪,2.重力臂,浮力臂,輪輻,3.重力裝置,包括重力輪式、重力臂式重力裝置,3a.調整物,3.1.浮力裝置,包括浮力輪式、浮力臂式、連桿曲軸浮力活塞式、齒輪齒條式浮力裝置,3.1a.浮筒,浮球,3.1b.活塞,3.1c.風箱式浮筒,風箱式浮球,也叫折疊式浮筒、折疊式浮球,4.穩(wěn)定輪,5.齒輪齒條,6.液壓機構,7.軸、空心軸,連桿曲軸,7.1.傳動飛輪,8.變速器,也叫齒輪箱,9.支架,包括機架、機座,導向裝置,承重裝置,9.1.液體分隔裝置,9.1a.通風管道,10.發(fā)電機,10.1a.電路,包括導線,10.1b.接電器,11.外力發(fā)動裝置。
本實施例還有一個技術方案即把圖1、圖1a的重力機用作浮力機,因為其輪轂、輪輻(2)、重力裝置(3)均為密封防水的,所以其內的金屬調整物(3a)也可以用作浮力輪(1)在水中的非平衡力即非平衡浮力;在利用浮力時需設置液體分隔裝置(9.1)本實施例為機艙(9.1),其內設置調速器、變速器(8)、發(fā)電機(10)、外力發(fā)動裝置(11)、電路(10.1a)和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等,設置機艙(9.1)的優(yōu)點較多,如防水、不漏電,便于通氣、接通電路(10.1a)、監(jiān)控、維修保養(yǎng)等。調速器由電腦自動控制,用于為發(fā)電機(10)提供所需的轉速;機艙(9.1)內可設置帶有滲水感應裝置的水泵;軸(7)與機艙(9.1)接觸處的密封防水方式可采用船舶、潛艇等的技術,如有滲水則由水泵自動排出。所以,本實施例是重力機、浮力機,也是重力機兼浮力機——也叫重力機、浮力機、浮力機兼重力機、重力浮力兩用機(式)、重力機浮力機兩用式(機)等;同樣,本發(fā)明的重力輪兼浮力輪(1)也叫重力輪(1)、浮力輪(1)、浮力輪兼重力輪(1)、重力浮力兩用輪(1)等;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也叫重力裝置(3)、浮力裝置(3.1)、浮力裝置(3.1)兼重力裝置(3)、重力浮力兩用裝置(3)(3.1)等。重力輪(1)可采用三種結構方式一、重力裝置(3)分層的輪式,包括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單層重力裝置(3)的輪式,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兩層和多層重力裝置(3)的輪式。每一層至少有一個重力裝置(3);上述可以帶有、不帶有輪輻(2);二、重力裝置(3)不分層的輪式,包括將兩個以上的重力裝置(3)斜向繞軸(7)設置、斜向繞輪轂設置、不規(guī)則繞軸(7)設置、不規(guī)則繞輪轂設置的輪式;上述可以帶有、不帶有輪輻(2);三、不區(qū)分、不帶有輪輻的輪式;將上述綜合的輪式?!鲜鋈N結構也適用于浮力輪(1)和重力輪兼浮力輪(1)——將上述三種結構中的重力裝置(3)改為浮力裝置(3.1)或者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即可。
電路(10.1a)設置方式用于浮力機時,液體分隔裝置(9.1)內的電路(10.1a)包括發(fā)電機(10)、人工和電腦控制系統(tǒng)等導線經(jīng)過空心的軸(7)內或者經(jīng)過軸(7)外部凹槽與輪轂內的液壓機構(6)部分接通。此時在軸(7)端處設置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該接電器(10.1b)分為設在軸(7)上的同軸(7)旋轉部分和與其接觸的固定在支架(9)上的非旋轉部分。注本發(fā)明所述支架(9)包括機架、機座。用于重力機時不接觸液體,所以,電路(10.1a)既可采用上述方式,又可采用在重力輪(1)上設置環(huán)形同心同步旋轉式接電器(10.1b),或者在重力輪(1)旁邊的軸(7)上設置環(huán)形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這兩種旋轉式接電器(10.1b)也分為設在重力輪(1)上和設在軸(7)上的旋轉部分和與其接觸的固定在支架(9)上的非旋轉部分。
本實施例通常采用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自動調控,包括重力輪(1)、浮力輪(1)、重力輪兼浮力輪(1)的轉速和其8個組和其9個組及其金屬調整物(3a)的工作順序、速度、距離等等均由電腦來調控。因此,本實施例運轉得精確、穩(wěn)定、可靠。本實施例的所有部件、零件,除金屬調整物(3a)等必要外,均采用重量輕又結實的材料來制造,尤其是重力輪(1)、浮力輪(1)、重力輪兼浮力輪(1)的轉速不快,則重點采用重量輕又結實的材料來制造,所以,其形體雖大但重量輕、摩擦力小、輪軸效果好、滾動軸承效果好,只要有少量的非平衡力其就可靈活地轉動。
本實施例可以是大中小等多種類型,所以其主要參數(shù)也有多種,現(xiàn)舉一種來說明重力輪兼浮力輪(1)直徑10.8M,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的內徑0.5M、內深2.6M,間距約1.61M,其內帶輪或帶輪軌的調整物(3a)長1M、往復可調運動距離1.6M,通常約用1M距離,液壓活塞桿伸縮長度1.5M,軸(7)直徑0.18M,用于浮力機時0.29M。設該調整物(3a)重75公斤,液壓活塞桿伸縮速度也是調整物(3a)的運動速度為0.5-1.8M/秒(現(xiàn)有液壓機構已能達到4M/秒),每個重力裝置(3)轉速約為2M/秒。上述轉速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調速方法有多種例如減少或增加重力裝置(3)和浮力裝置(3.1)的數(shù)量,加大或減小重力輪兼浮力輪(1)的直徑,調整輪輻(2)的長度、重量,調整調整物(3a)的重量、速度及其與輪中心的距離,采用調速液壓電機及利用調速器等。
本實施例是這樣循環(huán)運轉和發(fā)動的利用重力輪(1)右半輪的八個重力裝置(3)如A、B、C、D、E、F、G、H的重力勢能也是非平衡力,以順時針方向轉動來帶動重力輪(1)、軸(7)、變速器(8)轉動,再帶動發(fā)電機(10)轉動發(fā)電,用該電能的一部分電能將一組如O與G或者兩組如O與G和P與H的調整物(3a)依次提高1M,接著用同樣的方式連續(xù)不斷地依次將運動到與輪中心的大致為垂直部位的一組或者兩組調整物(3a)提高1M,這樣就使右半輪八個輪輻(2)的力臂即調整物(3a)至軸(7)中心的距離均比左半輪的八個輪輻(2)的同種力臂長出1M——形成較強的非平衡力,所以右半輪則一直有八個重力裝置(3)在做有用功,由此可見,僅僅只需一直將一組或兩組重力裝置(3)的調整物(3a)提高1M,就能轉換成右半輪八個重力裝置(3)的一直快速做有用功,如此周而復始,則一直保持著右半輪比左半輪多有600公斤的重力即非平衡力和重力勢能。利用浮力時的浮力機和重力機兼浮力機的原理與上述相同,但浮力與做功方向均變?yōu)橄蛏希灾恍璨捎帽緦嵤├酶×Φ募夹g方案即可。因此,本實施例有足夠的能量或動力來運動循環(huán)不止。上述均由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科學合理的調控,以確保整部機械恒速循環(huán)運轉。當然,上述也可以采用將發(fā)電機(10)發(fā)出的電能輸入市電網(wǎng),而用市電來帶動液壓機構(6)將一組又一組金屬調整物(3a)依次、循環(huán)提高1M的方式。本實施例運轉時采用市電和帶有變速器的電動機(11)發(fā)動,即靠該電動機(11)的驅動力先使軸(7)轉動起來,由軸(7)帶動重力輪(1)、浮力輪(1)或重力輪兼浮力輪(1)、變速器(8)和發(fā)電機(10)轉動發(fā)電,用該電能驅動旋轉著的重力輪(1)、浮力輪(1)或重力輪兼浮力輪(1)上的液壓機構(6)將每組金屬調整物(3a)提高1M后,才能自行工作。
——公知,能量守恒定律為“能量既不會憑空產(chǎn)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保持不變”。輪軸原理為“由于輪子的半徑大于軸的半徑,轉動輪子的力量可以在軸上產(chǎn)生更大的力量,輪子的半徑和軸的半徑的比越大越省力”。還有“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fā)生轉化”,“物體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的運動狀態(tài)是變化的”,“力對物體的轉動作用決定于力矩大小,力矩越大,力對物體的轉動作用越大”,“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tài)不易改變”,功率單位“1馬力等于735W,等于每秒鐘把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1米所做的功”。那么,根據(jù)上述能量守恒定律等可知,每秒鐘讓75公斤重的物體下降1米所做的功也同樣等于1馬力,等于735W,再有本實施例的直徑10.8M的重力輪兼浮力輪(1)本身就是一個慣性很大的旋轉靈活的飛輪,其輪半徑與僅有0.09M的軸(7)的半徑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輪軸。因此,本實施例重力輪(1)、浮力輪(1)、重力輪兼浮力輪(1)右半輪上一直都有的重力勢能,和左半輪上一直都有的浮力勢能都必然借助省力的輪軸等裝置轉換為機械能和電能,而這個電能足以帶動1組和2組工作,及克服本實施例運轉中的所有阻力——根據(jù)上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來計算,一組75公斤重的調整物(3a)提高1M/秒的功率為2馬力即1.5KW,而右半輪8個總重600公斤的重力裝置(3)、浮力裝置(3.1)或者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的功率則為8馬力即5.88KW,再加上輪軸省力約56倍,其功率則約為448馬力即329KW(注此時,只需省力即可,因為右半輪上一直都有8個總重600公斤的重力裝置(3)在做有用功,所以不必省功。左半輪的道理也相同)?!?,本實施例則有足夠的能量或動力來保證循環(huán)運動,但現(xiàn)有的技術方案、永動機方案卻做不到。從圖2、圖2a可見,浮力機的16個浮力臂(2)同軸(7)并排設置,其利用浮力來帶動軸(7)和帶有電腦調速器的變速器(8),再帶動發(fā)電機(10)發(fā)電。浮力裝置(3.1)為折疊橡膠制風箱式浮筒(3.1c),其共有16個均設置在每個浮力臂(2)的前端,但也可采用其他實施例的活塞浮筒(3.1a)、風箱式浮球(3.1c),以及體積可變的雙組合活塞浮筒等。浮力臂(2)由重量輕、牢固耐腐蝕的金屬制成,上述浮力裝置(3.1)用通風管道(9.1a)與機艙(9.1)內的空氣相通,用于進氣上浮和排氣下沉。16個風箱式浮筒(3.1c)共用一套或者兩套液壓機構(6)(也可共用三套),一套包括一個液壓電機、液壓泵、電磁多路液壓轉向器(也叫轉換器、換向器)也可以采用現(xiàn)有液壓機構的兩路和多路液壓轉向器等,但液壓缸及其活塞桿、液壓管等則一個風箱式浮筒(3.1c)一套,以此降低能耗、成本和減輕本實施例的重量。本實施例工作時,液壓電機與液壓泵一直都在運轉,此時靠電腦控制的多路液壓轉向器將動力循環(huán)傳遞給各液壓缸來驅動各浮力裝置(3.1)。浮力臀(2)的丫形根部及支架(9)上帶有滾動軸承,所以軸(7)和浮力臂(2)均可轉動,但該丫形根部之間設置電磁離合裝置或銷子,其作用是,當浮力臀(2)上浮時則合上離合裝置或者伸出銷子來頂住軸(7)上的齒輪,帶動軸(7)轉動,其下沉時則打開離合裝置或縮回銷子,其不再轉動,而軸(7)依然轉動,當然也可在該丫形根部之間設置帶有彈簧的銷子來一直頂著軸(7)上的倒齒齒輪,所以,丫形浮力臂(2)不僅具有穩(wěn)定的特點,而且還構成了與自行車飛輪作用相同的傳動飛輪(7.1),及既與自行車飛輪作用相同但又可控制的傳動飛輪(7.1)。浮力臂(2)還可采用雙支承、多支承、網(wǎng)架、支架及T形等多種方式?,F(xiàn)有浮力臂(2)的數(shù)量既可再多,也可再少。通常為了防水,液壓機構(6)包括液壓電機、液壓泵、多路液壓轉向器等都設置在機艙(9.1)內——其為本實施例的液體分隔裝置(9.1),液壓缸及其活塞桿則設置在浮力臂(2)內,上述兩部分用液壓管連接相通(附圖未標出液壓管)。調速器、變速器(8)和發(fā)電機(10)電路(10.1a)都設置在機艙(9.1)內,當然也可將其設置在水上,用傳動齒輪、軸、帶或鏈等傳動。設置機艙或液體分隔(9.1)可防水、防潮、不漏電,便于監(jiān)控和維修保養(yǎng)等;調速器由電腦自動控制用于為發(fā)電機(10)提供所需的轉速,機艙或液體分隔(9.1)內可設置帶有滲水感應裝置的排水泵;軸(7)與機艙或液體分隔(9.1)接觸處的密封防水可采用船舶、潛艇等的技術。支架(9)帶有升降裝置,其可將本實施例升至水上,便于維修保養(yǎng)。
本實施例通常采用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自動調控,包括所有浮力臂(2)的轉速、順序、速度、距離等——自然,這又包括其上浮筒(1.1)的液壓活塞(1.3)排水進氣和進水排氣往復運動的速度、距離等也都由電腦來調控;因此,本實施例運轉得精確、穩(wěn)定、可靠。電腦控制系統(tǒng)帶有彩色顯示器,操作控制臺等。本實施例軸(7)均帶有慣性飛輪。
本實施例還有一個對稱雙臂(2)方式的技術方案(注此方式?jīng)]有附圖),該方式即可利用浮力,也可利用重力,即可以為對稱雙臂(2),也可以是對稱多臂(2),所以其用于浮力機、重力機、重力浮力兩用機。對稱雙臂(2)也叫重力浮力兩用臂(2),重力臂(2)、浮力臂(2)、浮力臂兼重力臂(2)等。其特點還有采用圖3的方式將18個對稱雙臂(2)同軸(7)設置,每個對稱雙臂(2)的中間為軸(7),兩邊均設置重力裝置(3)或浮力裝置(3.1),所以,每個對稱雙臂(2)的兩邊均可上下往復運動。上述裝置可采用多種方式,例如自帶空氣的密封和內置金屬調整物(3a)的方式、外置金屬調整物(3a)方式、自帶空氣的既是浮力裝置(3.1)又是調整物(3a)的流線形密封圓浮筒式——因其既有重量又有空氣。上述采用在動力的驅動下或整體或部分直線往復運動的方式來調整對稱雙臂(2)在利用重力、浮力時處于不平衡。其驅動方式可有多種1、直線電機驅動,即在對稱雙臂(2)上設置直線電機初級(定子)與軌道,在調整物(3a)的下面設置直線電機次級(轉子)與輪子;2、液壓機構(6)驅動,即在支架(9)上或者機艙(9.1)內設置液壓電機、液壓泵、液壓轉向器,在對稱雙臂(2)中部設置兩端均帶活塞桿的液壓缸,用液壓管將上述兩部分接通;液壓管兩端的活塞桿各連接一個浮力裝置(3.1)或重力裝置(3);3、氣壓機構驅動,即在機艙內(9.1)或支架(9)上設置氣泵、氣罐,用輸氣管將氣泵、氣罐和設在對稱雙臂(2)中部的兩端均帶活塞桿的氣壓缸接通,氣壓缸兩端的活塞桿均連接浮力裝置(3.1)或重力裝置(3);4、電機與齒輪齒條機構驅動,5、電機與輪鏈或輪帶機構驅動6、電機與螺旋機構驅動,上述均在對稱雙臀(2)的中部設置電機與齒輪、輪或螺桿,用齒條、鏈、帶或螺母連接兩邊的兩個流線形圓浮筒(3.1 )或金屬調整物(3a)。對稱雙臂(2)式浮力機、重力機和浮力機兼重力機的傳動方式為1、連桿曲軸(7)與飛輪傳動,即將活動式連桿的下端與對稱雙臂(2)的一端作可轉動相連;2、雙向傳動飛輪(7.1)傳動,即在對稱雙臀(2)中部設置一正一反方向的均帶有電控離合裝置或銷子的兩個傳動飛輪(7.1),其中反向傳動飛輪(7.1)傳動的動力經(jīng)傳動輪改變?yōu)檎蛐D后,再傳動給軸(7)。
本實施例可以有大中小等多種類型,所以其主要參數(shù)也有多種,現(xiàn)舉一種來說明浮力臂(2)長5M,其端部上下轉動范圍約9M,風箱式浮筒(3.1c)的內徑0.5M、內深1.1M,液壓活塞桿的伸縮長度1M,軸(7)直徑0.10M;設液壓活塞桿的伸縮速度也是浮筒活塞的運動速度約0.5-1.8M/秒,每個重力裝置(1)也是浮力臂(2)的上浮速度約為1-3M/秒。上述上浮速度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調速方法有多種,例如調整輪輻(2)的長度、直徑、外形、重量,采用可調速液壓電機,調整液壓活塞桿的運動速度、距離,以及利用調速器等。上述調速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選用電腦或人工來進行。
本實施例是這樣循環(huán)運轉和發(fā)動的利用A、B、C、D、E、F、G、H8個充滿氣的風箱式浮筒(3.1c)同時上浮做功來帶動軸(7)、變速器(8)轉動,再帶動發(fā)電機(10)發(fā)電,這時P、O、N、M、L、K、J、I8個做完功的風箱式浮筒(3.1c)同時下沉,用發(fā)電機(10)所發(fā)電能的一部分電能來依次循環(huán)帶動一組或兩組風箱式浮筒(3.1c)上浮與下沉,例如依次循環(huán)帶動I、J、K……等下沉后的風箱式浮筒(3.1c)充氣上浮做功,及同時依次循環(huán)帶動上浮后的A、B、C……等上浮做完功的風箱式浮筒(3.1c)下沉回到原先位置,如此周而復始,一直保持著有8個充滿氣的風箱式浮筒(3.1c)同時上浮做功,使本實施例運動循環(huán)不止。當然,這些均由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科學合理的調控,以確保整部機器恒速循環(huán)運轉。上述也可以采用,將發(fā)電機(10)發(fā)出的電能輸入市電網(wǎng),然后再用市電來帶動一組又一組風箱式浮筒(3.1c)工作的方式。本實施例運轉時采用市電和帶有變速器的電動裝置或內燃機來發(fā)動,即靠該電動裝置或內燃機的驅動力先使軸(7)轉動起來,由軸(7)帶動變速器(8)和發(fā)電機(10)轉動發(fā)電,用該電能驅動每個風箱式浮筒(3.1c)充氣上浮、排氣下沉后,或者驅動每個調整物(3a)、流線形圓浮筒工作后,才能自行工作。
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能量守恒定律等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體每秒鐘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馬力,等于735W。再有,本實施例5M長的浮力臂(2)與半徑僅0.05M的軸(7)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輪軸。因此,本實施例一直上浮的八個又八個浮力裝置(3.1)的浮力勢能則必然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而此電能足以帶動一組或者兩組浮力裝置(3.1)工作,及克服本實施例運轉中的所有阻力——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來計算,一組浮力裝置(3.1)的功率約為39馬力即30KW,而八個上浮的浮力裝置(3.1)的總功率約為21馬力即15KW,再加上輪軸省力約90倍,其功率約為1890馬力即1300KW。本實施例對稱浮力臂(2)式也同樣有著良好的效果。
從圖3、圖3a可見,浮力機兼重力機上的3個浮力輪兼重力輪(1)同軸(7)組合設置,其在重力或者浮力的作用下旋轉,共同帶動軸(7)與變速器(8)轉動,再帶動發(fā)電機(10)發(fā)電。每個重力輪兼浮力輪(1)上共有18個輪輻(2),每個輪輻(2)的前端均設置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的活塞(3.1b)式浮筒(3.1a),上述均由重量輕、牢固和耐腐蝕的金屬或塑鋼制成,輪輻(2)之間、活塞(3.1b)式浮筒(3.1)之間均可設置起穩(wěn)固作用的支承物——其可用空心、相通的方式來形成環(huán)形通風管道(9.1a),其還可通過輪輻(2)內與輪轂內相通,以及還可以再和空心的軸(7)內相通;當然也能采用圖3b的通風管道(5)與輪轂內相通、與所有輪輻(2)內相通,還可再與空心的軸(7)內相通的方式;所以,則有利于活塞(3.1b)快速運動時的氣體流通。在通過軸(7)心的直線上相對的或者非直線上的兩個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包括活塞(3.1b)式浮筒(3.1a)稱為1組,如H與Q、I與R等,因此每個重力輪兼浮力輪(1)上都有9個組。這9個組既可共用1套液壓機構(6),也可共用3套液壓機構(6)——即每3個組共用1套液壓機構(6),這樣能更緊密地交替驅動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每1套液壓機構(6)采用一個液壓電機可以是調速電機、液壓泵、直線往復運動式電動9路液壓轉換器(也叫轉向器、換向器)等,但液壓缸及其活塞桿、液壓管等則每一組2套,這樣能大大降低能耗、成本和減輕重力輪兼浮力輪(1)的重量。本實施例工作時,液壓電機與液壓泵一直都在運轉,此時靠電腦控制的電動9路液壓轉向器將動力循環(huán)傳遞給各液壓缸來驅動各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做功。
通常,液壓電機、液壓泵、電動9路液壓轉向器等設置在輪轂內,液壓缸及其活塞桿設置在輪輻(2)內,液壓管則既在輪轂內也在輪輻(2)內,當然上述也可采用外置式。重力輪兼浮力輪(1)固定在軸(7)上,軸(7)通過設在支架(9)上的轉動靈活的滾動軸承來轉動,軸(7)用于浮力機時是空心的或外部帶槽,用于重力機時則即可如上述,也可為實心的。輪輻(2)現(xiàn)為流線形管式,其也可采用雙支承、多支承、網(wǎng)架、支架及丫形、T形等多種方式;浮力裝置(3.1)也可改用折疊橡膠制風箱式浮筒(3.1a)、風箱式浮球(3.1a)、體積可變的浮筒(3.1a),及上述的各種組合式等。圖3c的流線形輪輻(2)能減少阻力,其內設置液壓缸,液壓缸外的上下空間為通風管道(9.1a),輪輻(2)有一部分可以開啟,用于方便地設置、維護液壓缸等?;钊?3.1b)式浮筒(3.1a)與通風管道(9.1a)相通,用于其排水進氣上浮做功和進水排氣下沉做功時的氣體流通,通風管道(9.1a)有三種方式一每個活塞(3.1b)式浮筒(3.1a)的通風管道(9.1a)經(jīng)過各自的輪輻(2)內和軸(7)內與機艙(9.1)內的空氣相通;二每個活塞(3.1b)式浮筒(3.1a)的通風管道(9.1a)均與輪輻(2)內相通;三1組或者多組活塞(3.1b)式浮筒(3.1a)的通風管道(9.1a)經(jīng)過或不經(jīng)過輪輻(2)內相通。液體分隔裝置(9.1)為機艙(9.1),其用于設置調速器、變速器(8)、發(fā)電機(10)、外力發(fā)動裝置(11)、電路(10.1a)、接電器(10.1b)等。調速器由電腦自動控制,用于為發(fā)電機(10)提供所需的轉速;機艙(9.1)可設置帶有滲水感應裝置的水泵軸(7)與機艙(9.1)接觸處的密封防水方式可采用船舶、潛艇等的技術,如有滲水則由水泵自動排出。本實施例的支架(9)帶有升降裝置(9a),可將本實施例升至水面以上,便于維修保養(yǎng)等。
浮力輪兼重力輪(1)可采用三種結構一規(guī)則輪式,如圖3、圖3a所示二不規(guī)則輪式,其特征在于,將兩個以上的浮力裝置(3.1)兼重力裝置(3)傾斜或不規(guī)則的繞軸(7)或繞輪轂設置,而且可以為帶有和不帶有輪輻(2)的方式;三不區(qū)分出輪輻(2)、不帶輪輻(2)的輪式,將上述綜合的輪式。上述也適用于浮力輪(1)、重力輪(1),這只需將上述浮力裝置(3.1)兼重力裝置(3)改為浮力裝置(3.1)或者重力裝置(3)即可。
本實施例之所以稱為浮力機兼重力機、浮力輪兼重力輪(1)、浮力裝置(3.1)兼重力裝置(3),是因為所采用的活塞(3.1b)式浮筒(3.1a)即可做浮力裝置(3.1)又可做重力裝置(3),其做重力裝置(3)時,只需為活塞(3.1b)增加輪軌和重量即可。所以,本實施例也是浮力機、重力機,所以,上述也是本實施例的又一個技術方案。
電路(10.1a)設置方式用于浮力機時,電路(10.1a)包括發(fā)電機(10)的電能、市電,及人工和電腦控制系統(tǒng)等的導線均經(jīng)過空心的軸(7)內或者經(jīng)過軸(7)外部凹槽與輪轂內的液壓機構(6)部分接通。此時,機艙(9.1)內的軸(7)端處應設置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該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分為設在軸(7)上的同軸(7)旋轉部分和與其接觸的固定在支架(9)上的非旋轉部分。用于重力機時,因其不接觸液體,所以,電路(10.1a)既可采用上述方式,又可采用在重力輪(1)上設置環(huán)形同心同步旋轉式接電器(10.1b)的方式,或者在重力輪(1)旁邊的軸(7)上設置環(huán)形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的方式。這兩種旋轉式接電器(10.1b)也分為設在重力輪(1)上和設在軸(7)上的旋轉部分和與其接觸的固定在支架(9)上的非旋轉部分。
本實施例通常采用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自動調控,包括浮力輪兼重力輪(1)的轉速和9個組的工作順序、速度、距離等均由電腦調控,因此,每1組工作的時間、速度及其活塞(3.1b)往復運動的速度、距離等也都由電腦來調控,因此,本實施例運轉得精確、穩(wěn)定、可靠。電腦控制系統(tǒng)帶有彩色顯示器,操作控制臺等。本實施例的所有部件、零件,除必要的外,均采用重量輕而又結實的材料來制造,尤其是重力輪兼浮力輪(1)的轉速不算快,則重點采用重量輕而又結實的材料來制造,所以,其形體雖大但重量輕、摩擦力小、輪軸效果好、滾動軸承效果好,只要給予其少量的非平衡力其就可靈活地轉動。
本實施例有大中小等多種類型,所以其主要參效也有多種,現(xiàn)舉一種來說明浮力輪兼重力輪(1)直徑10.8M,活塞(3.1b)式浮筒(3.1a)內徑0.5M、內深1.1M,該各浮筒間距約1.1M,液壓活塞桿的伸縮長度1M,軸(7)的直徑0.28M,用于重力機時軸(7)的直徑0.18M;設本實施例用于重力機時活塞(3.1b)式浮筒(3.1a)內的活塞(3.1b)加大重量至75公斤,此時其還應采用承重和導向的輪軌,液壓活塞桿的伸縮速度也是活塞(3.1b)兼調整物的運動速度約為0.6-1.8M/秒,每個重力裝置(3)的轉速約為1.9M/秒。上述轉速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調速方法有多種例如減少或增加重力裝置(3)的數(shù)量,加大或減小重力輪兼浮力輪(1)的直徑,調整輪輻(2)的長度、直徑、外形、重量,采用可調速液壓電機,調整調整物(3a)的重量、運動速度和與輪中心的距離,以及利用調速器等等。上述調速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選用電腦或人工來進行。
本實施例是這樣循環(huán)運轉和發(fā)動的當用于浮力機時,利用浮力輪(1)左半輪的A、B、C、D、E、F、G、H約8個活塞(3.1b)式浮筒(3.1a)同時上浮的非平衡力順時針方向帶動重力輪兼浮力輪(1)、軸(7)、變速器(8)轉動,再帶動發(fā)電機(10)發(fā)電,用該電能的一部分電能來依次循環(huán)驅動轉動到與輪中心基本垂直部位的一組或者兩組活塞(3.1b)式浮筒(3.1a)排水進氣上浮做動和進水排氣下沉,如此周而復始,一直保持著左半輪比右半輪多具有約1500公斤的浮力——即非平衡力和浮力勢能,使本實施例運動循環(huán)不止。當用于重力機時,其工作原理相同,八個一直以重力勢能做功的重力裝置(3)在右半輪,所以右半輪則比左半輪多具有600公斤的重力勢能。上述由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科學合理的調控,以確保整部機械恒速循環(huán)運轉。上述也可采用,將發(fā)電機(10)發(fā)出的電能輸入市電網(wǎng),然后再用市電來帶動一組又一組重力裝置(3)或者浮力裝置(3.1)做功的方式。本實施例運轉時采用市電和帶有變速器的電動裝置(11)發(fā)動,即靠該電動裝置的驅動力先使軸(7)轉動起來,由軸(7)帶動變速器(8)和發(fā)電機(10)轉動發(fā)電,用該電能驅動每個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做功后,才能自行工作。
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能量守恒定律定理等原理、功率單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體每秒鐘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馬力,等于735W。再有,本實施例直徑為10M的重力輪兼浮力輪(1)本身就是一個慣性很大的旋轉靈活的飛輪,其與半徑僅為0.09M的軸(7)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輪軸。因此,本實施例重力輪兼浮力輪(1)右半輪一直出現(xiàn)的八個又八個重力裝置(3)的重力勢能和左半輪一直出現(xiàn)的八個又八個浮力裝置(3.1)的浮力勢能都必然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而這個電能足以帶動一組或者兩組重力裝置(3)或浮力裝置(3.1)做功,及克服本實施例運轉中的所有阻力——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來計算,一組浮力裝置(3.1)的功率約為39馬力即30KW,而左半輪八個上浮的浮力裝置(3.1)的總功率約為21馬力即15KW,再加上輪軸省力約30倍,其功率約為600馬力即448KW。當用于重力機時的輪軸省力為50倍,效率則更高。
圖4中,浮力裝置(3.1)為體積可變式浮筒(3.1a),其在5根導向裝置(9)即導軌(9)之間上浮做功帶動齒輪齒條(5)、軸(7)、變速器(8)和發(fā)電機(10)轉動發(fā)電。軸(7)帶有飛輪。圖4為本實施例的側面,其正面為同軸(7)排列的16個與圖4構造相同的裝置,排列方式與圖6相同。16個體積可變式浮筒(3.1a)的特征是,浮筒部分在外、受動力作用可運動,其分為8個組,每組有兩個運動位置相反的體積可變式浮筒(3.1a),8個組共用1套液壓機構(6)驅動,每1套液壓機構(6)采用一個液壓電機可以是調速電機、液壓泵、電磁多路液壓轉向器等,但液壓缸及其活塞桿、液壓管等則每一組2套。本實施例工作時,液壓電機與液壓泵一直都在運轉,此時靠電腦控制的電磁多路液壓轉向器將動力依次、循環(huán)傳遞給各液壓缸來驅動各體積可變式浮筒(3.1a)充氣上浮、排氣下降。液壓電機、液壓泵、電磁多路液壓轉向器設置在機箱(9.1)內用液壓管與兩側的各體積可變式浮筒(3.1a)接通,液壓機構的電源來自市電,但本實施例向市電網(wǎng)輸出的電能不小于液壓電機所用的市電。16個齒輪(5)的中部均設置自行車式飛輪即傳動飛輪(7.1),齒輪輪周和輪輻采用輕質金屬或工程塑料,僅齒部和輪轂為堅韌的金屬,所以齒輪(5)體積雖大,卻重量輕摩擦力小。16個齒條(5)均與通風管道(9.1a)組合在一起,齒條(5)一側與齒輪(5)相對處帶有穩(wěn)定齒條(5)的穩(wěn)定輪(4),因此齒條(5)上下住復驅動齒輪(5)時既穩(wěn)定又不會偏離方向。支架與導軌(9)等形成整體,其上帶有升降裝置,所以可將本實施例升至水面,便于維修保養(yǎng)等。
本實施例通常采用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自動調控,包括所有積可變式浮筒(3.1a)充氣上浮、排氣下降的速度、順序、距離等——自然,這又包括液壓活塞桿驅動外部浮筒進氣和排氣的速度、距離等也都由電腦來調控;電腦控制系統(tǒng)帶有彩色顯示器,操作控制臺。
本實施例可以是大中小等多種類型,所以其主要參數(shù)也有多種,現(xiàn)舉一種來說明浮筒(1.1)上和下的運動高度均為9M,其內徑0.5M、內深1.1M,齒輪(5)直徑3.8M,液壓活塞桿的伸縮長度1M,軸(7)的直徑0.10M;設液壓活塞桿伸縮速度——即積可變式浮筒(3.1a)的運動速度為0.5-1.6M/秒,積可變式浮筒(3.1a)上下運動速度約為1-2M/秒。上述速度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調速方法有多種調整積可變式浮筒(3.1a)的大小、重量,采用可調速液壓電機,調整調整液壓活塞桿的運動速度、距離,以及利用調速器等。上述調速可根據(jù)實際需要來選擇電腦或人工來進行。
本實施例是這樣循環(huán)運轉和發(fā)動的利用8個充了氣的積可變式浮筒(3.1a)在不同高度同時上浮做功來共同帶動軸(7)、變速器(8)轉動,再帶動發(fā)電機(10)發(fā)電,這時還有8個積可變式浮筒(3.1a)在不同高度同時排氣下沉,用發(fā)電機(10)所發(fā)電能的一部分電能來依次、循環(huán)帶動下沉后的積可變式浮筒(3.1a)再次充氣上浮做功,同時,也依次、循環(huán)帶動上浮后的積可變式浮筒(3.1a))下沉回到原先位置再次充氣上浮做功,如此周而復始,一直保持著有8個浮筒(1.1)在不同高度同時上浮做功,使本實施例運動循環(huán)。當然,這些均由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科學合理的調控,以確保整部機械恒速循環(huán)運轉。因為本實施例運轉時采用市電,所以可直接由電腦調控開動、運行。
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體每秒鐘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馬力,等于735W。再有本實施例齒輪(5)半徑1.9M與半徑僅0.05M的軸(7)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輪軸。因此,本實施例一直上浮著的八個又八個浮力裝置(3.1)的浮力勢能則必然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而這個電能足以帶動2組浮筒(1.1)工作,及克服本實施例運轉中的所有阻力——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來計算,一組浮力裝置(3.1)的功率約為39馬力即30KW,而八個上浮的浮力裝置(3.1)的總功率約為21馬力即15KW,再加上輪軸省力約38倍,其功率約為798馬力即586KW。
圖5中,重力輪(1)右半輪九個重力裝置(3)的A、B、C、D、E、F、J、H、I九個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正以重力勢能做功,帶動重力輪(1)、軸(7)、變速器和發(fā)電機(10)旋轉來發(fā)電。重力輪(1)為網(wǎng)架式,也可以由18個相連的網(wǎng)架式輪輻(2)構或,其上共有18個重力裝置(3),每個重力裝置(3)的前端均設有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通過軸(7)中心的直線相對的或非直線相對的兩個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稱為1組,所以共有9個組;這9個組共有一套液壓機構(6),也可共用兩套液壓機構(6),共用兩套能更緊密地交錯驅動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所以適宜重力輪(1)的快速旋轉。每一套液壓機構(6)采用一個液壓電機、液壓泵、電動多路液壓轉向器等,但液壓缸及其活塞桿、液壓管等則1個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1套。當9個組共有一套液壓機構(6)時,電動9路液壓轉向器用9套液壓管接通9個組的液壓缸,這9套液壓管分為9個輸出管、9個輸入管,所以,電動液壓轉向器需將其分為兩部分設置,9個輸出管為環(huán)形設置,9個輸入管也為環(huán)形設置,所以就形成了兩個環(huán)形,每一環(huán)形的中心都設置一個轉動軸,轉動軸上設置一個緊貼著9個輸出管管口的圓板形閥,另一個轉動軸上也設置一個緊貼著9個輸入管管口的圓板形閥,這兩個圓板形閥上均開有一個孔,這兩個孔的轉動路線正與9個輸出管、9個輸入管設置的環(huán)形相吻合,所以,當可調速的減速電機帶動該轉動軸與圓板形閥轉動時,液壓油就同時通過兩個圓板形閥上的兩個孔依次循環(huán)流向一組又一組液壓缸和從一組又一組液壓缸回流——這就是電動9路液壓轉換。本實施例的液壓電機、液壓泵、電動9路液壓轉向器等設置在輪轂內,液壓缸和液壓管則為外置式,其根部設置在輪轂上但可豎向轉動,這是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彎轉與伸展運動時的需要。本實施例工作時,液壓電機與液壓泵一直都在運轉,此時靠電腦控制的電動9路液壓轉向器將動力依次循環(huán)傳遞給各液壓缸來驅動各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做功。
再一個驅動方式采用電磁力,即在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的彎轉部分,設置由電磁鐵和機械構成的電磁機械裝置,該裝置用重力機自產(chǎn)電能或市電來產(chǎn)生磁斥力或磁吸力驅動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還有一個驅動方式將重力輪(1)旋轉的動能轉換為驅動液壓機構(6)的動能,即在空心軸(7)的支架上設置帶有變速器的液壓泵,該液壓泵變速器上設置齒輪,該齒輪與重力輪(1)一側中部的同心齒輪相接,液壓泵的一組液壓管接通在該空心軸(7)端設置的液壓接通器,該同軸(7)旋轉式液壓接通器再用一組液壓管通過該軸內與重力輪(1)輪轂處的電磁9路液壓轉換器接通,該轉換器用18組液壓管接通18個液壓缸;該轉換器采用電力和電腦控制,所以在重力輪(1)那一側的軸(7)端設置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用于接通電腦控制系統(tǒng)的導線(10.1a)、發(fā)電機(10)或市電;上述同軸(7)旋轉式液壓接通器和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均分為設在軸(7)上的旋轉部分和與其接觸的固定的非旋轉部分;重力輪(1)另一側中部也設置同心齒輪用于驅動變速器和發(fā)電機(10)轉動發(fā)電;所以,當重力輪(1)轉動時這一側的齒輪就帶動液壓泵轉動、依次循環(huán)帶動各組重力裝置(3)運動和重力輪(1)轉動做功。注這兩個驅動方式?jīng)]有附圖。本實施例還有一個技術方案即把重力裝置(3)的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改為可彎式浮球(3.1a)和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兼可彎式浮球(3.1a)——其既有可作調整物的重量又空心有浮力,所以,重力輪(1)又成為浮力輪(1)和重力輪兼浮力輪(1),所以,本實施例也是浮力機和重力機兼浮力機。當本實施例利用浮力時需設置液體分隔裝置(9.1),如機艙或機箱等,其內設置調速器、變速器(8)、發(fā)電機(10)、電路(10.1a)和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等。
重力輪(1)可采用三種結構一重力裝置(3)分層的輪式,包括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設置單層重力裝置(3)的輪式,如圖1、圖3所示,還有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設置兩層和多層重力裝置(3)的輪式。每一層至少有一個重力裝置(3);上述可以帶有或不帶有輪輻(2);二重力裝置(3)不分層的輪式,包括重力裝置(3)不分層設置的輪式,或者將兩個以上的重力裝置(3)斜向繞軸(7)設置或不規(guī)則繞軸(7)設置的輪式;上述可以帶有或不帶有輪輻(2);三不區(qū)分出輪輻的輪式;將上述綜合的輪式。上述三種結構也適用于浮力輪(1)和重力輪兼浮力輪(1),將上述三種結構中的重力裝置(3)改為浮力裝置(3.1)或者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即可。
電路(10.1a)設置方式為用于浮力機時,電路(10.1a)——包括發(fā)電機(10)、電能、人工和電腦控制系統(tǒng)等導線,均經(jīng)過空心的軸(7)內或者經(jīng)過軸(7)外部凹槽與輪轂內的液壓機構(6)部分接通,此時液體分隔裝置(9.1)內的軸(7)端處應設置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將上述電路(10.1a)接通。用于重力機時因其不接觸液體,所以電路(10.1a)既可采用上述方式;又可采用在重力輪(1)上設置圓形同心同步旋轉式接電器(10.1b),或者在其旁邊的軸(7)上設置同軸(7)旋轉式接電器(10.1b)。
本實施例通常采用電腦控制系統(tǒng)自動調控,包括重力輪(1)、浮力輪(1)、重力輪兼浮力輪(1)的轉速和其9個組及其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可彎式浮球(3.1a)、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兼可彎式浮球(3.1a)的工作順序、速度、距離等均由來電腦調控。本實施例所有部件、零件,除調整物(3a)等等必要外,均盡量采用重量輕而又結實的材料來制造。尤其是重力輪、浮力輪、重力輪兼浮力輪(1)的轉速不算快,則重點采用重量輕而又結實的材料來制造,所以其形體雖大但重量輕、摩擦力小、輪軸效果好,用少量的非平衡力其就可靈活地運轉。
本實施例可以是大中小等多種類型,所以其主要參數(shù)也可以有多種,現(xiàn)舉一種來說明重力輪(1)直徑19M,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直徑0.6M、重150公斤、可彎轉部分長1M,液壓活塞桿的伸縮長度1.8M,軸(7)直徑0.3M;設液壓活塞桿伸縮速度0.5--1.9M/秒,每個重力裝置(3)的轉速約3.3M/秒。上述轉速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調速方法有多種,例如減少或增加重力裝置(1)的數(shù)量,加大或減小重力輪(1)的直徑,調整輪輻(2)的長度、直徑、外形、重量,采用可調速液壓電機,調整調整物(3a)的重量、運動速度和與輪中心的距離,以及利用調速器等等。上述調速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選用電腦或人工來進行。
本實施例是這樣循環(huán)運轉和發(fā)動的利用重力時,重力輪(1)右半輪和重力輪兼浮力輪(1)右半輪均有9個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和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兼可彎式浮球(3.1a)在非平衡力即重力勢能作用下以順時針方向轉動做功,例如A、B、C、D、E、F、G、H、I一齊轉動做功,來帶動重力輪(1)、重力輪兼浮力輪(1)、軸(7)、變速器(8)和發(fā)電機(10)轉動來發(fā)電,用該電能的一部分電能將一組如O與G調整物(3a)或者兩組如O與G、A與I調整物(3a)依次同時彎轉和伸展,接著用同樣的方式連續(xù)不斷地依次同時將運動到與軸(7)基本垂直部位的一組或者兩組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或者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兼可彎式浮球(3.1a)彎轉和伸展,如此周而復始,一直讓右半輪保持有9個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和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兼可彎式浮球(3.1a)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轉動做功,使本實施例運動循環(huán)不止。利用浮力時的浮力機、浮力機兼重力機的原理與上述相同,但浮力與做功方向均改為向上了,所以只需采用本實施例利用浮力的技術方案即可。以上均由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科學合理的調控,以確保整部機械恒速循環(huán)運轉。上述也可以采用,將發(fā)電機(10)發(fā)出的電能輸入市電網(wǎng),然后再用市電來帶動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和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兼可彎式浮球(3.1a)工作的方式。本實施例運轉時采用市電和帶有變速器的電動機(11)發(fā)動,即靠該電動機的驅動力先使軸(7)轉動起來,由軸(7)帶動變速器(8)和發(fā)電機(10)轉動發(fā)電,用該電能驅動重力輪(1)、浮力輪(1)、重力輪兼浮力輪(1)上的液壓機構(6)帶動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可彎式浮球(3.1a)或可彎式球形調整物(3a)兼可彎式浮球(3.1a)彎轉、伸展后,才能自行工作。
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體每秒鐘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馬力,等于735W。再有,直徑為19M的本實施例重力輪兼浮力輪(1)本身就是一個慣性很大的旋轉靈活的飛輪,其半徑與半徑僅有0.15M的軸(7)又形成了非常省力的輪軸。因此,本實施例重力輪、浮力輪和重力輪兼浮力輪(1)一直出現(xiàn)的八個又八個重力裝置(3)、浮力裝置(3.1)或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的重力勢能和浮力勢能則必然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而這個電能足以帶動一組或者兩組重力裝置(3)、浮力裝置(3.1)和重力裝置(3)兼浮力裝置(3.1)工作,及克服本實施例運轉中的所有阻力——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來計算,一組重力裝置(3)的功率為4馬力即3000KW,右半輪總重約1000公斤的9個重力裝置(3)的功率約16馬力約10KW,再加上輪軸省力約63倍,其功率約為1000馬力即700KW。
從圖6、圖6 a可見,浮力機的連桿曲軸浮力活塞式浮力裝置(3.1)的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也叫連桿曲軸活塞式浮筒(3.1a),沿導向裝置(9)上下運動做功,帶動曲軸(7)、變速器(8)、發(fā)電機(10)轉動來發(fā)電。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共有16個,其外帶有導輪沿導向裝置即導軌(9b)上下運動,每個曲柄的根部均設置帶有電控離合裝置的傳動飛輪(7.1),以備運轉調控時停下和開動之用。連桿曲軸(7)上帶有慣性飛輪。本實施例采用2套液壓機構(6)各帶動8個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這2套液壓機構(6)的液壓電機、液壓泵、電磁多路液壓轉向器均設在機箱(9.1)內,用液壓管與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上的液壓缸相通,液壓機構(6)的電源來自發(fā)電機(10)。由于液壓機構(6)與氣壓機構有相同之處,所以本實施例的又一個技術方案是采用氣壓機構,這時只需將氣泵、儲氣罐、電磁多路氣壓轉向器設置在機艙(9.1)里,用輸氣管將電磁多路氣壓轉換器和16個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的氣壓缸接通即可。通風管道(9.1a)有兩種形式一將一根硬質管子固定在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上,將通風管道(9.1a)孔設在水上再一種從機箱(9.1)上引出軟管與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相通,機箱(9.1)與水上空氣相通。圖6b是本實施例又一種浮力裝置(3.1)部分的形式,即風箱式浮球(3.1c),當然還可采用活塞(3.1b)浮筒(3.1a)、風箱式浮筒(3.1c)等形式。
本實施例通常采用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自動調控,包括所有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上下運動的速度、順序、距離等——自然,這又包括液壓桿驅動活塞(3.1b)的速度、距離等也都由電腦來調控。本實施例維修保養(yǎng)等時,由其上方的起重裝置將其提至水面以上。
本實施例可以是大中小等多種類型,所以其主要參數(shù)也有多種,現(xiàn)舉一種來說明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的浮筒內徑0.5M、內深1M,導軌高6M,曲柄的旋轉直徑為3M,液壓活塞桿的伸縮長度1M,軸(7)的直徑0.1M;設液壓活塞桿伸縮速度0.5-1M/秒,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上下運動的平均速度約1.6M/秒,其上浮和下降的運動距離均為3M,一個上浮下降循環(huán)為6M約3.8秒時間。上述速度可以再快,也可以再慢,其調速方法有多種調整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的大小、重量、數(shù)量,采用可調速液壓電機,調整調整液壓活塞桿的運動速度、距離,以及利用調速器等。上述調速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電腦或人工來進行。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基本結構與汽油機的相同,如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飛輪等。因此,本實施例的循環(huán)運轉與發(fā)動方式也和汽油機的很相似即利用8個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同時充氣上浮做功來帶動連桿曲軸(7)、變速器(8)轉動,再帶動發(fā)電機(10)發(fā)電,用該電能的一部分電能來依次、循環(huán)帶動一組又一組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充氣上浮做功,例如利用A、B、C、D和O、N、M、N來帶動P排氣下沉和E充氣上浮,接著再用下一組8個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帶動下一組兩個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下沉和上浮做功,如此周而復始,則一直保持著用“八個帶動一個”的優(yōu)越狀態(tài)來保證浮力機運動循環(huán)不止。當然,這些均由電腦控制系統(tǒng)來科學合理的調控,以確保整部機械恒速循環(huán)運轉。本實施例運轉時采用市電和帶有變速器的電動機或內燃機(11)來發(fā)動,即靠該電動機或內燃機(11)的驅動力先使曲軸(7)轉動起來,由曲軸(7)帶動變速器(8)和發(fā)電機(10)轉動發(fā)電,用該電能驅動每個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完成充氣上浮、排氣下沉的過程后,才能自行工作。
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可知,75公斤重的物體每秒鐘提高1米所做的功等于1馬力,等于735W。本實施例的曲軸(7)帶有飛輪慣性大曲柄1.5M的旋轉半徑與曲軸(7)的0.05M的半徑又形成很省力的輪軸。因此,本實施例一直上浮著的8個又8個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的浮力勢能則必然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而這個電能足以帶動1組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及克服本實施例運轉中的所有阻力——根據(jù)第一實施例所述定理、原理、功率單位等來計算,一組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的功率約為39馬力即30KW,而8個連桿曲軸浮筒式活塞(3.1a)的總功率約為21馬力即15KW,再加上輪軸省力約38倍,其功率約為798馬力即586KW。
綜上所述,可見上述實施例的循環(huán)運轉均以“入大于出”做保證,所以,這完全不同于、也大大優(yōu)越于現(xiàn)有的技術方案和永動機方案的“入不敷出”不能循環(huán)運轉。所以,本發(fā)明能夠實現(xiàn)。
權利要求
一種浮力機、重力機、重力浮力兩用機,浮力機包括浮力裝置、傳動、通風管道、電路、接電器、發(fā)電機、液體分隔裝置、支架,重力機包括重力裝置、傳動、電路、接電器、發(fā)電機、支架,其特征是通過自身的調整處于不平衡來做功,包括靠自身整體移動處于不平衡和部分移動處于不平衡來做功的方式;以相等帶動相等、以多帶動少、以大帶動小、吐故納新、集少組成多、以小收獲大的運動循環(huán)方式;上述包括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依次使浮力裝置行列外的若干浮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依次使浮力裝置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依次便重力裝置行列外的若干重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依次使重力裝置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依次使重力浮力兩用裝置行列外的若干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依次使重力浮力兩用裝置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兩用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如此周而復始,達到運動循環(huán),這包括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裝置所產(chǎn)生的能量來使其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浮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裝置所產(chǎn)生的能量來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重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用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所產(chǎn)生的能量來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兩用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和使其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裝置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浮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浮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裝置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重力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用外力使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行列外的或與其運動方向不同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加入、屬于其行列,和使其行列里的部分重力浮力兩用裝置退出、不屬于其行列,也可以是改變運動方向;上述若干的和做正功的、做有用功的浮力裝置、重力裝置和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等于、大于、多于受其作用的或被其帶動的浮力裝置、重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小功率浮力裝置組合形成大功率浮力裝置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小功率重力裝置組合形成大功率重力裝置,將小功率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組合形成大功率重力浮力兩用裝置;上述大小功率為相對而言,小功率和大功率浮力裝置、重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一個以上;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浮力裝置的短時間做功轉變成長時間做功、短距離做功轉變成長距離做功;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重力裝置的短時間做功轉變成長時間做功、短距離做功轉變成長距離做功;用自產(chǎn)的能量或外力,將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的短時間做功轉變成長時間做功、短距離做功轉變成長距離做功;采用電腦控制方式、人工控制方式、人工和電腦結合控制的方式來調控浮力機、重力機和重力浮力兩用機的工作及其開始運轉時的發(fā)動,這包括浮力裝置、重力裝置和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的運動速度、間距、先后順序、幅度、高度、低度等,均由電腦調控采用內燃機工作原理、方式,利用外力發(fā)動第一帶有飛輪和利用其慣性,而且用浮力輪、重力輪、重力浮力兩用輪兼做飛輪,其慣性更大;第二用做正功的部分即重力裝置、浮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來帶動做負功的部分即重力裝置、浮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用做正功的部分來帶動做正功的部分,將做負功的部分或做正功的部分轉換為做正功的部分;第三開始運轉時靠外力來發(fā)動,即本發(fā)明為微型和小型時,僅靠人力來發(fā)動,而當本發(fā)明的體積達到靠人力發(fā)動有困難或者靠人力已無法再發(fā)動時,則靠外力來發(fā)動也叫啟動,設置外力發(fā)動機包括發(fā)動裝置;利用省力的輪軸、杠桿原理即利用輪軸的輪子半徑與軸半徑的比和臂長度與軸半徑的比——這包括利用重力輪、浮力輪、重力浮力兩用輪、重力臂、浮力臂、重力浮力兩用臂、傳動部分的輪、桿、曲軸的曲柄與軸和曲軸半徑的比,來省力;上述浮力裝置、重力裝置、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可以采用各種方式包括采用聯(lián)合方式、組合方式、混合方式、兩用方式來形成;重力浮力兩用機帶有既能利用浮力、也能利用重力的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包括重力浮力兩用輪——其不管有無輪輻和輪輻的多少及規(guī)則與不規(guī)則設置、重力浮力兩用臂在內;此外,還采用浮力機、重力機的包括浮力裝置、重力裝置、傳動、通風管道、電路、接電器、變速器、發(fā)電機、液體分隔裝置、支架在內的方式、特征;所述浮力裝置采用浮力輪式、浮力臂式、連桿曲軸浮力活塞式、齒輪齒條式,上述浮力輪式包括有輪輻式、網(wǎng)架式、無輪輻式、規(guī)則輪式、不規(guī)則輪式等在內的各種浮力輪式,其中包括浮力裝置分層的輪式,即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單層浮力裝置的輪式,還有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兩層和多層浮力裝置的輪式,每一層至少有一個浮力裝置;上述設置或者不設置輪輻;浮力裝置不分層的輪式,即浮力裝置不分層設置的輪式,或者將兩個以上的浮力裝置斜向繞軸設置或不規(guī)則繞軸設置的輪式;上述可以設置或設置輪輻;上述浮力臀包括桿、條、管、板、支架、網(wǎng)架、單臂、雙臀、多臂、對稱、非對稱等在內的各種浮力臂式;采用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采用浮力、浮力勢能、電力、電磁力和電機、電磁機構、液壓機構、氣壓機構、螺旋機構、直線電機、齒輪機構、齒輪齒軸機構、齒輪齒條機構、輪鏈機構、輪帶機構驅動的方式;上述均包括采用兩路轉換器和兩路以上轉換器的方式,一個電機、動力機帶動兩個和兩個以上浮力裝置的方式;上述液壓機構、氣壓機構包括采用同軸旋轉式液壓接通器、氣壓接通器的方式;采用由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來帶動的包括浮筒、浮桶、浮箱、浮管、浮球、風箱式浮筒、浮球也叫折疊式浮筒、浮球在內的各種浮力裝置,其包括帶有導向裝置、承重裝置的方式;采用輪軌——即輪子、導軌;上述包括同類組合式和不同類組合式;所述浮力機的傳動采用浮力輪傳動;浮力臂傳動;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浮力裝置傳動;連桿曲軸傳動;齒輪傳動;輪軸傳動;輪鏈傳動;輪帶傳動;齒輪齒條傳動;傳動飛輪傳動,包括單向傳動飛輪,雙向傳動飛輪,可控傳動飛輪——即轉動與停止均可控制的飛輪,包括采用電控離合裝置、銷子的方式;軸傳動;聯(lián)軸傳動,即將兩個、兩個以上上述傳動設置在一根軸上;及浮力輪、浮力臂、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浮力裝置、連桿曲軸、齒輪、輪軸、輪鏈、輪帶、齒輪齒條、傳動飛輪、軸、聯(lián)軸上物體傳動及其之間物體傳動,所述物體包括機構、裝置在內;所述浮力機的通風管道為環(huán)形相通式,一組浮力裝置相通式,非一組浮力裝置相通式,多個浮力裝置自由相通式,與氣體、液體分隔裝置相通式為軸式,其有三種方式一軸內空心,形成通風管道,及從軸內通過氣體管道;二在軸外設置管道類物體,形成通風管道;三軸外部帶有凹槽、凹溝,將氣體管道直接設置在凹槽、凹溝里;或者軸外部帶有凹槽、凹溝,其上設置遮蔽物,形成通風管道;所述浮力機的電路或者其部分電路,采用在軸上設置式,包括從軸內通過式,從軸外通過式;在浮力臂上、浮力裝置上及其內外設置式;在浮力輪中部設置式,液體分隔裝置內設置式,包括引出式、引入式;所述浮力機的接電器為在軸上設置式,部分在軸上設置式,在重力輪、浮力輪上設置式,部分在重力輪、浮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設置在軸端、軸內、軸外和軸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設置在重力輪、浮力輪內、外、輪周、輪轂、輪輻和設置在重力輪、浮力輪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及同軸旋轉式,部分同軸旋轉式,同重力輪、浮力輪旋轉式,部分同重力輪、浮力輪旋轉式;所述浮力機的液體分隔裝置為包括機艙、機箱、筒、桶及液體分隔在內的所有用于設置、盛放發(fā)電機、變速器、電腦控制裝置、電機、液體泵、氣體泵、傳動機構、液壓機構、氣壓機構、電源、電路、通風管道、通風管道孔及上述一部分的器具、裝置;如果是采用軸、齒輪、輪鏈、輪帶等將動力傳遞到水上的方式則既可采用也可不采用上述器具、裝置;所述浮力機的支架;在人力無法提高的浮力機的支架上或者在該浮力機上部帶有升降、起重裝置;所述重力裝置采用動力驅動的方式,包括利用重力、重力勢能、電力、電磁力和電機、電磁機構、液壓機構、氣壓機構、螺旋機構、直線電機、齒輪機構、齒輪齒軸機構、齒輪齒條機構、輪鏈機構、輪帶機構來驅動的方式;上述均包括采用兩路轉換器和兩路以上轉換器的方式,一個電機、動力機帶動兩個和兩個以上重力裝置的方式;上述液壓機構、氣壓機構包括采用同軸旋轉式液壓接通器、氣壓接通器的方式;帶有由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驅動的各種調整物,包括用電機、重力機及其部分來做調整物,帶有導向裝置、承重裝置的調整物,往復運動式調整物,轉動式調整物,及可彎式調整物在內;采用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采用帶有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的各種重力輪,包括有輪輻式、網(wǎng)架式、無輪輻式、規(guī)則輪式、不規(guī)則輪式等在內的各種重力輪式,其中包括重力裝置分層的輪式,即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單層重力裝置的輪式,還有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設置兩層和多層重力裝置的輪式,每一層至少有一個重力裝置;上述設置或者不設置輪輻;重力裝置不分層的輪式,即重力裝置不分層設置的輪式,或者將兩個以上的重力裝置斜向繞軸設置或不規(guī)則繞軸設置的輪式上述可以設置或不設置輪輻;采用重力臀式,包括桿、條、管、板、支架、網(wǎng)架、單臂、雙臂、多臂、對稱、非對稱等在內的各種重力臂式,及其采用上述驅動方式或部分驅動方式的方式;上述包括同類組合式和不同類組合式;所述重力機的傳動采用重力輪傳動;重力臂傳動;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重力裝置傳動;連桿曲軸傳動;齒輪傳動;輪軸傳動;輪鏈傳動;輪帶傳動;齒輪齒條傳動;傳動飛輪傳動,包括單向傳動飛輪,雙向傳動飛輪,可控傳動飛輪——即轉動與停止均可控制的飛輪,包括采用電控離合裝置、銷子的方式;軸傳動;聯(lián)軸傳動,即將兩個、兩個以上上述傳動設置在一根軸上;同軸旋轉式液壓、氣壓接通器;及重力輪、重力臂、對稱、相當、相等設置式重力裝置、連桿曲軸、齒輪、輪軸、輪鏈、輪帶、齒輪齒條、傳動飛輪、軸、聯(lián)軸上物體傳動及其之間物體傳動,所述物體包括機構、裝置在內;所述重力機的電路或者其部分電路,為在重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在重力輪內、外、中部、輪周、輪轂、輪輻和在重力輪上的各種物體上設置式;在軸上設置式,包括從軸內通過式,從軸外通過式;在重力臂上包括其內、外設置式;所述重力機的接電器為在軸上設置式,部分在軸上設置式,在重力輪上設置式,部分在重力輪上設置式,包括全部和部分設置在軸端、軸內、軸外和軸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設置在重力輪內、外、輪周、輪轂、輪輻和設置在重力輪上的各種物體上的方式,及同軸旋轉式,部分同軸旋轉式,同重力輪旋轉式,部分同重力輪旋轉式。
全文摘要
一種浮力機、重力機、重力浮力兩用機。其采用通過自身的調整處于不平衡來做功,以相等帶動相等、以多帶動少、以大帶動小、集少組成多,省力的輪軸、杠桿等重力、浮力、重力浮力兩用裝置和傳動裝置,電力、動能、液壓機構、氣壓機構驅動,電腦控制等等有益方式,將重力、重力勢能和浮力、浮力勢能簡便的高效率的轉換為動能、電能來用于其循環(huán)運轉和向外提供電能。所以,本發(fā)明經(jīng)濟、節(jié)能、環(huán)保、用途廣闊。
文檔編號F03B17/02GK1409004SQ0214089
公開日2003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0月1日
發(fā)明者姚實現(xiàn) 申請人:姚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