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排渣技術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煤氣發(fā)生爐的運行中,需要實時的對其爐渣進行排出,現有大型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多具有附圖1和附圖2所示的結構,包括灰盤2、大灰刀3、刮渣板4和落灰板5,所述灰盤2圍繞煤氣發(fā)生爐的爐篦I外周設置,在所述灰盤2內設置大灰刀3,在大灰刀3的頂部設置刮渣板4,在所述灰盤2外側對應于刮渣板4的位置設置有落灰板5,在排渣過程中,爐篦I轉動,其排出的爐渣被大灰刀阻擋并沿大灰刀3向上運動,直至大灰刀3的頂部,如附圖2所示,然后經大灰刀3鏟到頂部的爐渣被刮渣板4刮擋而落入落灰板5中排出?,F有的這種出渣裝置以被動刮擋的方式將爐渣排出灰盤外,這種被動刮擋方式存在以下問題缺陷:由于刮渣板4是被動刮擋大灰刀3所鏟起來的爐渣,這種被動刮擋對爐渣的排出能力很有限,往往會在刮渣板4處產生很大的爐渣堆積,堆積的爐渣不但會灑落到煤氣發(fā)生爐周邊造成污染,而且對煤氣發(fā)生爐爐篦的運轉會產生很大的阻力,在實際使用中并不能夠起到很好的排渣效果。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新提出一種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所述出渣裝置在刮渣板被動刮擋出渣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引入螺旋出料機構同時進行主動出渣輸送,大大提高了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包括:灰盤2、大灰刀3、落灰板5、螺旋出料機構6、擋板7和電動機8,所述灰盤2圍繞煤氣發(fā)生爐的爐篦I外周設置,所述爐篦I和灰盤2之間形成渣槽,所述大灰刀3在所述渣槽中設置于所述灰盤2內,并自灰盤2的底部向上斜著延伸到所述灰盤2的頂面,所述大灰刀3的頂端上方設置有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的后側設置有所述擋板7,所述電動機8的動力輸出端連接于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所述灰盤2外側對應于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的位置設置有所述落灰板5,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將大灰刀3鏟起的灰渣主動輸送至所述落灰板5。
[0006]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出渣裝置,其中所述大灰刀3的內側靠近爐篦I的外側表面,所述大灰刀3的外側固定于所述灰盤2的內表面,所述大灰刀3的頂端與所述灰盤2的頂面平齊。
[0007]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出渣裝置,其中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包括中央轉軸和螺旋葉片,所述螺旋葉片圍繞中央轉軸螺旋延伸,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橫跨所述渣槽的寬度設置,其中央轉軸沿爐篦I的徑向方向設置,所述電動機8的動力輸出軸連接于所述中央轉軸上。
[0008]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出渣裝置,其中所述擋板7垂直于所述灰盤2的頂面向上設置,所述擋板7的內表面正對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通過所述擋板7形成螺旋出料機構6的灰渣輸送料槽。
[0009]進一步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出渣裝置,其中所述落灰板5自灰盤2外側的頂部向下傾斜設置,且在落灰板5的底部設置有灰渣輸送機構。
[0010]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至少能夠達到以下技術效果:
[0011]1)、本實用新型所述煤氣發(fā)生爐出渣裝置在刮渣板被動刮擋出渣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引入螺旋出料機構同時進行主動出渣輸送,大大提高了對煤氣發(fā)生爐爐渣的排出能力,保證了煤氣發(fā)生爐爐篦的正常運轉,提高了出渣效率。
[0012]2)、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煤氣發(fā)生爐出渣裝置能夠及時的將煤氣發(fā)生爐排出的爐渣輸出,完全避免了因爐渣堆積造成的爐渣散落污染問題,具有較大的市場推廣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13]附圖1為現有煤氣發(fā)生爐出渣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2為現有煤氣發(fā)生爐出渣裝置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煤氣發(fā)生爐出渣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6]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煤氣發(fā)生爐出渣裝置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各附圖標記的含義如下:
[0018]1-爐篦;2_灰盤;3_大灰刀;4_刮澄板;5_落灰板;6_螺旋出料機構;7_擋板;8-電動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案,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0]如附圖3和附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包括灰盤2、大灰刀3、落灰板5、螺旋出料機構6、擋板7和電動機8。所述的灰盤2圍繞煤氣發(fā)生爐的爐篦I外周設置,在所述爐篦I和灰盤2之間形成渣槽,來自爐篦I的灰渣直接排出到爐篦I和灰盤2之間的渣槽內,所述大灰刀3在所述渣槽內固定設置于所述灰盤2上,且所述大灰刀從灰盤底部向上斜著延伸到灰盤的頂面,所述大灰刀的內側靠近爐篦的外側表面,所述大灰刀的外側固定于灰盤內表面,所述大灰刀的頂端與灰盤的頂面平齊,所述大灰刀在渣槽內起到犁一樣的作用,能夠在爐篦I旋轉過程中對爐篦排出的灰渣向上刮推。在所述大灰刀的頂端上方設置有螺旋出料機構6,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包括中央轉軸和螺旋葉片,所述螺旋葉片圍繞中央轉軸螺旋延伸,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橫跨整個渣槽設置,其中央轉軸沿爐篦的徑向方向設置于大灰刀的頂端正上方,中央轉軸一端垂直抵接于爐篦外側表面,另一端伸出于灰盤外側并固定連接于電動機8的輸出轉軸上。在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的后側設置有擋板7,所述擋板7垂直于灰盤2的頂面向上設置,其內表面正對螺旋出料機構6,內側邊靠近爐篦外側,通過所述擋板7形成大灰刀鏟起灰渣的輸送料槽,使灰渣能夠掩埋螺旋出料機構6并被其螺旋向外輸出。在所述灰盤2外側對應于螺旋出料機構6和擋板7位置設置有落灰板5,所述落灰板5自灰盤2外側頂部向下傾斜設置,底部輸出端設置有灰澄輸送機構。
[0021]所述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工作時,爐篦I旋轉,爐篦I排出的灰渣被大灰刀向上鏟起至大灰刀頂部,并被擋板7阻擋形成料槽,將靠近擋板7設置的螺旋出料機構6掩埋,部分灰渣經擋板7阻擋而直接落入落灰板5,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在電動機的帶動下進行旋轉,爐渣在旋轉螺旋葉片的帶動下主動向外輸送排落到灰盤外的落灰板上,再由落灰板下的灰澄輸送機構送走。
[0022]本實用新型所述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通過電動機帶動螺旋出料機構將大灰刀引導到灰盤頂部的爐渣主動排到灰盤外的落灰板上,實現了對爐渣的主動排送,大大提高了對煤氣發(fā)生爐爐渣的排出能力,保證了煤氣發(fā)生爐爐篦的正常運轉,提高了出渣效率。
[0023]以上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并不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限制于此,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構思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公知變形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要保護的技術范疇,本實用新型具體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的記載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灰盤(2)、大灰刀(3)、落灰板(5)、螺旋出料機構(6 )、擋板(7 )和電動機(8 ),所述灰盤(2 )圍繞煤氣發(fā)生爐的爐篦(I)外周設置,所述爐篦(I)和灰盤(2)之間形成渣槽,所述大灰刀(3)在所述渣槽中設置于所述灰盤(2)內,并自灰盤(2)的底部向上斜著延伸到所述灰盤(2)的頂面,所述大灰刀(3)的頂端上方設置有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的后側設置有所述擋板(7),所述電動機(8)的動力輸出端連接于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所述灰盤(2)外側對應于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 )的位置設置有所述落灰板(5 ),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 )將大灰刀(3 )鏟起的灰渣主動輸送至所述落灰板(5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灰刀(3)的內側靠近爐篦(I)的外側表面,所述大灰刀(3)的外側固定于所述灰盤(2)的內表面,所述大灰刀(3)的頂端與所述灰盤(2)的頂面平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包括中央轉軸和螺旋葉片,所述螺旋葉片圍繞中央轉軸螺旋延伸,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橫跨所述渣槽的寬度設置,其中央轉軸沿爐篦(I)的徑向方向設置,所述電動機(8)的動力輸出軸連接于所述中央轉軸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7)垂直于所述灰盤(2 )的頂面向上設置,所述擋板(7)的內表面正對所述螺旋出料機構(6),通過所述擋板(7)形成螺旋出料機構(6)的灰渣輸送料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灰板(5)自灰盤(2)外側的頂部向下傾斜設置,且在落灰板(5 )的底部設置有灰渣輸送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煤氣發(fā)生爐的出渣裝置,包括:灰盤、大灰刀、落灰板、螺旋出料機構、擋板和電動機,所述爐篦和灰盤之間形成渣槽,所述大灰刀在所述渣槽內設置于所述灰盤上,所述大灰刀的頂端上方設置有螺旋出料機構,所述螺旋出料機構的后側設置有擋板,所述電動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于所述螺旋出料機構,所述螺旋出料機構將大灰刀鏟起的灰渣主動輸送至所述落灰板。本實用新型所述出渣裝置在被動刮擋出渣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引入螺旋出料機構同時進行主動出渣輸送,大大提高了煤氣發(fā)生爐爐渣的排出能力和出渣效率,保證了煤氣發(fā)生爐爐篦的正常運轉。
【IPC分類】C10J3-42
【公開號】CN204474615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16607
【發(fā)明人】潘向雷, 胡純斌, 楊加華
【申請人】廣西藍星大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