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業(yè)生態(tài)利用領域,涉及一種牦牛糞燃料塊的制作方法,特征是在西藏牧區(qū)牧民傳統(tǒng)燃燒牦牛糞做生活燃料的基礎上添加成型,使之耐燃燒和儲存。
背景技術:
在我國青藏高原,廣大藏區(qū)牧民主要以放牧養(yǎng)殖牦牛和羊作為主要經濟活動,牦牛糞便收集曬干后作為牧民們的燃料,用于做飯和取暖,用牦牛糞做燃料不會對草原環(huán)境產生污染。牧民們使用干牦牛糞做燃料的方法是直接撿拾分散在草原上被曬的干牦牛糞卷,積攢堆積存儲,使用時直接放入爐中燃燒,干牦牛糞卷易燃,火力旺盛,但單個干牦牛糞卷燃燒持續(xù)時間較短,需不斷添加干牦牛糞卷,干牦牛糞卷消耗較快,在連雨天,露天放置的干牦牛糞卷會重新濕潤,影響燃燒使用,給牧民生活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干牦牛糞卷燃燒持續(xù)時間較短等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牦牛糞燃料塊的制作方法,該方法是將干牦牛糞卷、草地泥炭、碎干草或碎秸稈與水混合攪拌成泥狀,倒入長方形格子狀金屬制模具上,填滿壓實刮平,翻轉脫模后常溫晾干或烘干,制成一種長條形牦牛糞燃料塊。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牦牛糞燃料塊的制作方法,是將干牦牛糞卷5份,草地泥炭3份,碎干草或碎秸稈2份加水攪拌混合成泥狀,倒入在長方形格子狀金屬模具上,填滿壓實刮平,約5分鐘后,翻轉金屬模具使其脫模,制得長條狀濕牛糞燃料塊,再將濕牛糞燃料塊常溫晾干或烘干后即長條形牦牛糞燃料塊。所述的格子狀金屬模具為扁長方形,一個金屬模具包含50個格子,格子的一面敞開,每個長方形格子內腔尺寸是15×5×5c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這種長條形牦牛糞燃料塊密度高,堅韌性好,火力適中,燃燒時間長,并可長期儲存,方便了藏區(qū)牧民的日常生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一種牦牛糞燃料塊的制作方法,是將干牦牛糞卷50 kg,草地泥炭30 kg,碎干草或碎秸稈20 kg混合堆于平地上,加水時邊加邊攪拌混合成泥狀,干濕度以能用手捧起為宜,將泥狀混合物倒入長方形格子狀金屬模具上,填滿壓實,刮掉多出的泥狀混合物,約5分鐘后,翻轉模具使其脫模,制得長條狀濕牛糞燃料塊,再將濕牛糞燃料塊常溫晾干或烘干后即長條形牦牛糞燃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