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分泥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濃縮分級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分泥斗。
背景技術:
分泥斗為脫泥濃縮設備,其分級效率一般為30-40%,主要用于水力分級機前對原礦進行脫泥、礦石濃縮、脫水,以提高磨礦機給礦濃度,還可以用在各種礦泥選別設備前來控制給礦濃度。而且分泥斗的錐體體積較大,在生產流程中可以兼有儲礦作用。中國專利ZL201020530906. 1公開了一種改進的濃縮器,包括一容納物料且豎直設置的濃縮斗,該濃縮斗底端形成有出料口,所述濃縮斗頂端封閉,其頂面設有供物料溢出的溢流管,濃縮斗上部側壁設有供物料流入的進料口 ;所述進料口面積大于出料口面積,所述進料口與進料管連接,進料管上設有壓力泵。在實施過程中,當物料由壓力泵經進料管輸送至濃縮斗后,在壓力泵壓力作用下,物料沿著濃縮斗壁的螺旋線流向出料口,在這過程中,由于物料顆粒重力的作用,濃縮斗下部濃度較大的物料經出料口流出,進入下一工藝流程;而濃縮斗上部濃度較小的物料經過濃縮斗頂面的溢流管溢出。該專利依靠自然沉降,對粗礦和細泥的分離效果不好。
發(fā)明內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分泥斗依靠自然沉降,對粗礦和細泥的分離效果不好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分泥斗,該分泥斗在斗體下部設置高壓進水管,從而使得粗礦和細泥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分泥斗包括斗體,該斗體底部設有排料管,所述斗體上部設有溢流堰和給礦管,其結構特點是,所述斗體下部設有進水管。進一步地,所述給礦管位于斗體的頂部;更進一步地,在所述斗體頂部設有一中心給料筒,該中心給料筒與給礦管相連通。所述給礦管的出口方向與所述中心給料筒相切,便于物料進入斗體后螺旋旋轉。為了排出上升的細泥,所述溢流堰下側設有細泥排料管。所述斗體為倒椎形結構,便于粗礦料直接從斗體下端的排料管排出。藉由上述結構,所述分泥斗是一種結構簡單的圓錐分級機,其外形為一倒立的圓錐。該設備由中心給料筒、斗體、排料管、進水管、溢流堰等組成。礦漿沿切線方向給入中心給料筒,通過中心給料筒均勻給到斗體,礦漿在斗體自然沉降,同時在斗體底部進高壓水。礦漿在沉降過程中與上升水流相遇。在此過程中沉降速度大于上升水流速度的粗顆粒便沉在槽底,細泥隨著上升水流進到溢流槽,通過溢流堰經細泥排料管排出。給礦粒度一般小于2mm,分級粒度為74mm溢流堰,高壓水壓 11. 77X 104 14. 71 XlO4Pa-[001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引入高壓進水管,使得粗礦從排料管排出,而細泥經過溢流堰下的細泥排料管排出,分泥效果好,且結構簡單, 不需要動力操作方便,可廣泛用于礦山工程。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圖。在圖中1-給礦管;2-斗體;3-進水管;4-排料管; 5-細泥排料管; 6-溢流堰。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分泥斗,如圖1所示,包括倒椎形的斗體2,該斗體2底部一側設有與該斗體底部連通的排料管4,所述斗體2上部設有溢流堰6所述溢流堰6下側設有細泥排料管5。所述斗體2下部設有進水管3。所述斗體2頂部設有一中心給料筒,該中心給料筒與給礦管1 相連通,且給礦管1的出口方向與所述中心給料筒相切。物料通過給礦管1經中心給料筒進入斗體2,呈斗體2內壁螺旋下降, 11. 77X10^14. 71 X IO4Pa高壓水經過進水管3進入斗體2內,大顆粒的礦料經過排料管4 直接排除,細料則在高壓上升水的推動下,通過溢流堰6排出,其中細泥通過細泥排料管5 排出。上述實施例闡明的內容應當理解為這些實施例僅用于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 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分泥斗,包括斗體(2),該斗體(2)底部設有排料管(4),所述斗體(2)上部設有溢流堰(6)和給礦管(1),其特征是,所述斗體(2)下部設有進水管(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泥斗,其特征是,所述給礦管(1)位于斗體(2)的頂部。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泥斗,其特征是,所述斗體(2)頂部設有一中心給料筒,該中心給料筒與給礦管(1)相連通。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泥斗,其特征是,所述給礦管(1)的出口方向與所述中心給料筒相切。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泥斗,其特征是,所述溢流堰(6)下側設有細泥排料管(5)。
6.根據(jù)權利要求廣5之一所述的分泥斗,其特征是,所述斗體(2)為倒椎形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泥斗,屬于濃縮分級設備領域,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分泥斗依靠自然沉降,對粗礦和細泥的分離效果不好的問題,所述分泥斗包括斗體,該斗體底部設有排料管,所述斗體上部設有溢流堰和給礦管,所述斗體下部設有進水管。本實用新型通過引入高壓進水管,使得粗礦從排料管排出,而細泥經過溢流堰下的細泥排料管排出,分泥效果好,且結構簡單,不需要動力操作方便,可廣泛用于礦山工程。
文檔編號B03B5/64GK202238273SQ201120372110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彭鏡泊, 陳典助 申請人: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