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水分離器。
背景技術:
在機加工流水線上會產生許多清洗液,清洗液中帶有較多的廢油,在去除這些廢油的時候需要用到油水分離器,以往的油水分離器主要存在這些缺陷:刮油板只設置一塊,通常只對吸油皮帶的外表面進行刮油,內表面的油不刮,刮油效率不高;其次,吸油皮帶一般也會吸進清洗液,清洗液在與皮帶輪大力擠壓的時候會被擠壓出來,而這些清洗液以往都是直接落入導油槽內,影響油水分離的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油水分離器,解決以往油水分離質量差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水分離器,包括設置在切削液箱上端的分離箱以及位于切削液箱內的配重輪,所述分離箱的上端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皮帶輪,所述皮帶輪與配重輪之間連接有吸油皮帶,所述配重輪的下端傾斜設置有內刮油板和外刮油板,所述內刮油板和外刮油板下方設置有導油盒;
所述吸油皮帶包括上升側邊和下降側邊,所述內刮油板的上端與吸油皮帶的上升側邊接觸,所述外刮油板的上端與吸油皮帶的下降側邊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皮帶輪的下方設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下端連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連接切削液箱。
進一步的,所述內刮油板與吸油皮帶上升側邊的內側面接觸,所述外刮油板與吸油皮帶下降側邊的外側面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內外刮油板對吸油皮帶進行內外刮油,提升對吸油皮帶的刮油效果,提升油水分離效果。
集水槽的設置可以收集從皮帶輪上低落下來的清洗液,避免這些清洗液落入導油盒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油水分離器的主視圖;
圖2是油水分離器的立體圖;
其中,1、分離箱,2、吸油皮帶,3、皮帶輪,4、內刮油板,5、外刮油板,6、集水槽,7、導油盒。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油水分離器,包括設置在切削液箱上端的分離箱1以及位于切削液箱內的配重輪,分離箱1的上端設置有電機,電機連接皮帶輪3,皮帶輪3與配重輪之間連接有吸油皮帶2,配重輪的下端傾斜設置有內刮油板4和外刮油板5,所述內刮油板4和外刮油板5下方設置有導油盒7。
吸油皮帶2包括上升側邊和下降側邊,內刮油板4的上端與吸油皮帶2的上升側邊接觸,外刮油板5的上端與吸油皮帶2的下降側邊接觸。內外刮油板5的設置提升對吸油皮帶2的刮油效果。
皮帶輪3的下方設置有集水槽6,集水槽6下端連接出水管,出水管連接切削液箱。由于皮帶輪3較大,吸油皮帶2在與皮帶輪3接觸的時候壓力較大,往往可以將吸油皮帶2內的清洗液擠壓出來,為避免這些清洗液滴入導油盒7內,設計了該集水槽6,集水槽6收集清洗液以及部分廢水,這部分直接排入切削液箱。
內刮油板4與吸油皮帶2上升側邊的內側面接觸,外刮油板5與吸油皮帶2下降側邊的外側面接觸。此處設置也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重點,內刮油板4先將吸油皮帶2上升側邊的內側面上的污水刮去之后,這部分皮帶接下來就與皮帶輪3接觸,由于先被內刮油板4刮去,可以盡量被皮帶輪3擠出廢油,而此時,皮帶輪3對吸油皮帶2外表面的油污影響并不大,隨著吸油皮帶2繼續(xù)運動至下降邊,這時正好被外刮油板5刮去吸油皮帶2下降側邊的外側面的廢油;兩個刮油板先刮內表面,再經(jīng)過皮帶輪3,最后刮外表面,這樣的設計,提升刮油率的提升,也避免廢油和清洗液一起被皮帶輪3擠出的缺陷。
以上述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