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礦選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高效的礦選設備。
背景技術:
金屬礦物是指具有明顯的金屬性的礦物。如呈金屬或半金屬光澤,具各種金屬色(如鉛灰、鐵黑、金黃等),不透明,不導電,導熱性良好的礦物。它們絕大多數(shù)是重金屬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硫化物和部分氧化物,如方鉛礦、磁鐵礦;個別的本身就是金屬單質,如自然金(au)。少數(shù)不具典型金屬性者如閃鋅礦、辰砂、錫石等亦屬金屬礦物。礦物大多數(shù)以礦石的形式存在于大自然中,提取金屬礦物時,需要將礦物破碎后再經過多道工序提煉獲得,但是傳統(tǒng)的礦物提選需要很多的機器共同合作來完成,這樣需要很高的能耗,同時使用的能源對環(huán)境的污染較大,很不環(huán)保,而且多個機器共同工作使得礦選的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如:傳統(tǒng)的礦物提選需要很多的機器共同合作來完成,這樣需要很高的能耗,同時使用的能源對環(huán)境的污染較大,很不環(huán)保,而且多個機器共同工作使得礦選的效率較低,而提出的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高效的礦選設備。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高效的礦選設備,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對稱設有與其卡接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遠離固定座的一端設有l(wèi)形桿,兩個所述l形桿之間設有過濾箱,所述過濾箱豎直方向的內側壁上對稱設有第一轉動槽,所述第一轉動槽中插設有與其轉動連接的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上套接有螺旋槽,所述過濾箱的一側設有第二電動機,所述第二電動機的輸出端通過聯(lián)軸器與轉動軸連接,所述過濾箱的下側設有過濾塊,所述過濾塊和過濾箱上設有第二轉動槽,所述第二轉動槽中插設有與其轉動連接的轉動桿,所述過濾箱的上下端設有環(huán)形口,所述l形桿的一端設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內設有通孔,所述通孔中插設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滑桿,兩個所述滑桿之間設有篩選板,其中一個所述l形桿的一側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設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遠離固定塊的一端設有與其轉動連接的轉動盤。
優(yōu)選的,另一個所述連接塊內設有傳動箱,所述傳動箱內設有與其固定連接的套筒,另一個所述滑桿的一端設有與套筒滑動連接的內桿,所述套筒與內桿之間設有彈簧。
優(yōu)選的,所述篩選板上設有多個篩選孔,所述篩選板的下側設有傳送板,所述傳送板中設有通道,所述通道與過濾箱上的環(huán)形口連通。
優(yōu)選的,所述轉動盤上部分設有直齒,其中一個所述滑桿的下側設有與直齒嚙合連接的齒條。
優(yōu)選的,所述過濾塊的一側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設有卡塊,所述過濾箱的下側設有與卡塊卡接的第一卡槽。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塊上還設有第一電動機,所述第一電動機的輸出端與轉動盤上的第二卡槽卡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將原先的多個礦選機器合并為一個,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時也減少了使用能源時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而且只用一臺設備進行礦選,大大的減少了礦選所需要的時間,提高了礦選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高效的礦選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高效的礦選設備的頂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座、2支撐柱、3l形桿、4過濾箱、5轉動軸、6螺旋槽、7過濾塊、8連接塊、9傳動箱、10滑桿、11篩選板、12固定塊、13支撐桿、14轉動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參照圖1-2,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高效的礦選設備,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上端對稱設有與其卡接的支撐柱2,支撐柱2遠離固定座1的一端設有l(wèi)形桿3,兩個l形桿3之間設有過濾箱4,過濾箱4豎直方向的內側壁上對稱設有第一轉動槽,第一轉動槽中插設有與其轉動連接的轉動軸5,轉動軸5上套接有螺旋槽6,過濾箱4的一側設有第二電動機,第二電動機的輸出端通過聯(lián)軸器與轉動軸5連接,過濾箱4的下側設有過濾塊7,過濾塊7的一側設有連接桿,連接桿上設有卡塊,過濾箱4的下側設有與卡塊卡接的第一卡槽,過濾塊7和過濾箱4上設有第二轉動槽,第二轉動槽中插設有與其轉動連接的轉動桿,過濾箱4的上下端設有環(huán)形口,l形桿3的一端設有連接塊8,連接塊8內設有通孔,通孔中插設有與其滑動連接的滑桿10,另一個連接塊8內設有傳動箱9,傳動箱9內設有與其固定連接的套筒,另一個滑桿10的一端設有與套筒滑動連接的內桿,套筒與內桿之間設有彈簧,通過彈簧的彈力作用使滑桿10復位,兩個滑桿10之間設有篩選板11,篩選板11上設有多個篩選孔,篩選板11的下側設有傳送板,傳送板中設有通道,通道與過濾箱4上的環(huán)形口連通,通過傳送板上的通道使得經過第一次篩選后的礦石進入到過濾箱4中,其中一個l形桿3的一側設有固定塊12,固定塊12上設有支撐桿13,支撐桿13遠離固定塊12的一端設有與其轉動連接的轉動盤14,固定塊12上還設有第一電動機,第一電動機的輸出端與轉動盤14上的第二卡槽卡接,轉動盤14上部分設有直齒,其中一個滑桿10的下側設有與直齒嚙合連接的齒條,通過直齒與齒條的嚙合連接傳動,帶動滑桿10向傳動箱9運動。
本發(fā)明中,使用者使用該裝置時,首先將經過破碎的金屬礦石倒入到篩選板11上,啟動第一電動機,通過第一電動機帶動轉動盤14轉動,通過轉動盤14上的直齒與滑桿10上的齒條嚙合連接,帶動篩選板11在連接塊8上向傳動箱9的方向運動,當直齒與齒條脫開后,通過彈簧的彈力作用,使滑桿10往回運動,從而對篩選板11上的礦石進行初步篩選,通過篩選板11的礦石將通過傳送板上的通道進入到過濾箱4中,并落在螺旋槽6上,啟動第二電動機帶動轉動軸5轉動,并通過過濾箱4內的溶液,進行二次篩選,較重的礦物將順著螺旋槽6落到過濾塊7上,最后轉動卡塊,使卡塊脫離過濾箱4上的卡槽,轉動過濾塊7,將過濾塊7中的金屬礦物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