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雙重攪拌的化肥自動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18804閱讀:266來源:國知局
一種雙重攪拌的化肥自動攪拌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農(nóng)業(yè)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雙重攪拌的化肥自動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機械自動化的農(nóng)業(yè)模式勢必將取代傳統(tǒng)的手工農(nóng)業(yè)模式,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提升,社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必須要有強有力的工業(yè)自動化做后盾,才能夠不被淘汰。

傳統(tǒng)的手工農(nóng)業(yè)模式里,對農(nóng)作物進行施肥是必不可少的耕作步驟,而在施肥的過程中,針對不同農(nóng)作物的需要,需要施加不同種類的化肥,有單一施加的化肥,也有需要事先攪拌混合均勻后施加的混合化肥,而混合化肥的配制與攪拌混合的過程,在傳統(tǒng)手工農(nóng)業(yè)模式里,都是通過人工進行配制與攪拌,費時、費力的同時,混合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的均勻,并且部分化肥在混合的過程中會散發(fā)出刺激性的氣味,給工作人員帶來強烈的不適感。

在專利號是CN105964177A的中國專利中,提到了一種化肥攪拌裝置,雖然通過該裝置可以實現(xiàn)混合化肥的自動化攪拌,但是其設置的主攪拌裝置與第一輔攪拌裝置及第二幅攪拌裝置,均是進行各自的局部攪拌,沒有形成有效的攪拌循環(huán),無法達到攪拌均勻的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雙重攪拌的化肥自動攪拌裝置,利用水平攪拌機構與縱向攪拌機構同步運作,實現(xiàn)混合化肥的水平攪拌與縱向攪拌同步循環(huán),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攪拌裝置各自進行局部攪拌,無法進行有效的攪拌循環(huán)的技術問題,避免了混合化肥局部循環(huán)攪拌情況的發(fā)生,充分的攪拌化肥,使混合化肥真正的攪拌均勻。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雙重攪拌的化肥自動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攪拌倉、水平攪拌機構、縱向攪拌機構以及動力機構;所述攪拌倉固定設置于機架的頂端,該攪拌倉內(nèi)沿其周向上設置有水平攪拌機構與縱向攪拌機構,且該水平攪拌機構與縱向攪拌機構交錯設置,所述水平攪拌機構包括旋轉軸,該旋轉軸的上端穿過攪拌倉底部沿其軸向豎直設置于攪拌倉內(nèi),所述縱向攪拌機構包括曲轉圓環(huán),該曲轉圓環(huán)固定于所述旋轉軸的下端,其能隨所述旋轉軸同步旋轉;所述動力機構設置于所述攪拌倉的下方,其與機架固定連接,且該動力機構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連接所述旋轉軸,帶動所述水平攪拌機構的運轉的同時,同步帶動所述縱向攪拌機構沿曲轉圓環(huán)的旋轉軌跡上下運轉。

作為優(yōu)選,所述水平攪拌機構還包括:

沿所述旋轉軸的周向等距陣列設置的若干第一攪拌槳葉,所述第一攪拌槳葉為前傾式設置,其分布于所述旋轉軸的中部位置,且均位于所述攪拌倉內(nèi),該第一攪拌槳葉隨所述旋轉軸同步旋轉;以及

固定設置于旋轉軸上端的攪拌連接環(huán),所述攪拌連接環(huán)隨所述旋轉軸同步旋轉;

沿所述攪拌連接環(huán)的周向等距陣列設置的若干第二攪拌槳葉,所述第二攪拌槳葉為后傾式設置,其均位于攪拌倉內(nèi),且其隨所述攪拌連接環(huán)同步旋轉。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攪拌槳葉位于第二攪拌槳葉的內(nèi)側;所述第一攪拌槳葉的下端為燕尾設置,其靠近所述旋轉軸的一側設置有梯形缺口。

作為優(yōu)選,所述旋轉軸的頂端設置有十字卡槽,所述攪拌連接環(huán)的中心處設置有十字卡塊,所述十字卡槽與所述十字卡塊對應穿插配合固定。

作為優(yōu)選,所述縱向攪拌機構還包括:

設置于曲轉圓環(huán)上的環(huán)形溝槽,該有環(huán)形溝槽截面為圓形設置;以及

沿曲轉圓環(huán)周向等距陣列設置的若干縱向攪拌組,該縱向攪拌組的底端滑動設置于所述環(huán)形溝槽內(nèi),其上端穿過所述攪拌倉,豎直設置于攪拌倉內(nèi),且其位于所述第一攪拌槳葉與第二攪拌槳葉之間;所述縱向攪拌組由所述曲轉圓環(huán)驅動在所述攪拌倉內(nèi)進行上下攪動。

作為優(yōu)選,所述縱向攪拌組包括:

導套,所述導套固定設置于所述攪拌倉的底部;以及

導桿,所述導桿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球形滑塊,該球形滑塊滑動設置于所述環(huán)形溝槽內(nèi),所述導桿的上端穿過導套設置于所述攪拌倉內(nèi);

翻料斗,所述翻料斗的下端與所述導桿的上端固定連接,該翻料斗為喇叭形開口設置,沿其上端開口周向上等距設置有若干漏料口。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攪拌倉包括:

與機架固定連接的攪拌桶,該攪拌桶的底部中心位置處為圓臺形設置,其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料孔;以及

攪拌桶蓋,所述攪拌桶蓋設置于所述攪拌桶的上端,其攪拌桶密封連接;

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的上端與第一出料孔固定連接,其中部位置設置有出料球閥。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出料管下端固定連接的粉碎機構,所述粉碎機構固定設置于機架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粉碎機構包括:

與機架固定連接的粉碎盒,所述粉碎盒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一出料管的下端固定連接,其下端部設置有第二出料孔,該第二出料孔的一側設置有固定隔板,其另一側設置有旋轉隔板,且所述固定隔板與旋轉隔板均設置于粉碎盒內(nèi)部;以及

設置于第二出料孔前端粉碎電機,所述粉碎電機與粉碎盒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其電機軸設置于粉碎盒內(nèi)部,且該電機軸與所述旋轉隔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與所述第二出料孔對應固定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旋轉隔板面向固定隔板的一側分布有若干粉碎針。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fā)明較傳統(tǒng)裝置,利用水平攪拌機構與縱向攪拌機構的交錯設置,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雙重攪拌,水平攪拌機構攪拌完成的混合化肥會隨縱向攪拌機構由底部推送至頂部,形成兩個交叉的攪拌循環(huán)模式,使混合化肥攪拌更加均勻;

(2)本發(fā)明在設置水平攪拌機構時,設置了第一攪拌槳葉與第二攪拌槳葉,且第一攪拌槳葉為前傾設置,第二攪拌槳葉為后傾設置,水平攪拌機構運轉時,第一攪拌槳葉將混合化肥向外甩出,而第二攪拌槳葉將混合化肥向內(nèi)甩出,達到更好的攪拌效果;

(3)本發(fā)明在設置縱向攪拌機構時,將攪拌機構的翻料斗設置為喇叭形開口,在翻料斗向上推動時,喇叭形開口設置的翻料斗能盡最大可能的翻動混合化肥,而翻料斗向下回收時,喇叭形開口設置的翻料斗底部成錐形,能更省力的插入混合化肥內(nèi);

(4)本發(fā)明設置動力機構時,實現(xiàn)了水平攪拌機構與縱向攪拌機構共用同一動力機構帶動,使水平攪拌機構與縱向攪拌機構的同步性與協(xié)調性更優(yōu),同時節(jié)省能源,簡化了裝置的結構;

(5)本發(fā)明采用了密封設置的攪拌倉,有效的隔絕了攪拌過程中,混合化肥可能揮發(fā)產(chǎn)生的刺激性氣味,避免了刺激性氣味對人體呼吸道產(chǎn)生的影響,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健康;

(6)本發(fā)明在設置攪拌倉時,在攪拌桶底部中心處設置圓臺,并將配合使用的第一攪拌槳葉的底部設置為燕尾形,實現(xiàn)了攪拌倉內(nèi)的混合化肥在出料時,不會堆積在中心位置處,混合化肥會順著圓臺流動到出料口處;

(7)本發(fā)明較傳統(tǒng)裝置,還在攪拌倉的出料口處設置了粉碎機構,利用粉碎機構對混合化肥中的大塊狀的化肥進行粉碎,使化肥的顆粒粒徑更小,利于作物的更好的吸收;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攪拌更加均勻,能耗小且結構緊湊完善,穩(wěn)定性佳的特點,尤其適用于化肥混合攪拌技術領域,實現(xiàn)混合化肥的高效、均勻攪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局部結構正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局部結構等軸側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攪拌槳葉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第二攪拌槳葉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縱向攪拌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縱向攪拌機構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中A處放大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翻料斗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攪拌倉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粉碎機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粉碎機構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與圖2所示,一種雙重攪拌的化肥自動攪拌裝置,包括機架1、攪拌倉2、水平攪拌機構3、縱向攪拌機構4以及動力機構5;所述攪拌倉2固定設置于機架1的頂端,該攪拌倉2內(nèi)沿其周向上設置有水平攪拌機構3與縱向攪拌機構4,且該水平攪拌機構3與縱向攪拌機構4交錯設置,所述水平攪拌機構3包括旋轉軸31,該旋轉軸31的上端穿過攪拌倉2底部沿其軸向豎直設置于攪拌倉2內(nèi),所述縱向攪拌機構41包括曲轉圓環(huán)41,該曲轉圓環(huán)41固定于所述旋轉軸31的下端,其能隨所述旋轉軸31同步旋轉;所述動力機構5設置于所述攪拌倉2的下方,其與機架1固定連接,且該動力機構5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連接所述旋轉軸31,帶動所述水平攪拌機構3的運轉的同時,同步帶動所述縱向攪拌機構4沿曲轉圓環(huán)41的旋轉軌跡上下運轉。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動力機構5驅動水平攪拌機構3與縱向攪拌機構4同步運轉,水平攪拌機構3圓周運動攪動攪拌倉2內(nèi)的混合化肥進行攪拌,而縱向攪拌機構4上下運動,不斷的將混合化肥從下至上的翻動,實現(xiàn)多角度多循環(huán)的混合化肥攪拌。

如圖3、圖4與圖5所示,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水平攪拌機構3還包括:

沿所述旋轉軸31的周向等距陣列設置的若干第一攪拌槳葉32,所述第一攪拌槳葉32為前傾式設置,其分布于所述旋轉軸31的中部位置,且均位于所述攪拌倉2內(nèi),該第一攪拌槳葉32隨所述旋轉軸31同步旋轉;以及

固定設置于旋轉軸31上端的攪拌連接環(huán)33,所述攪拌連接環(huán)33隨所述旋轉軸31同步旋轉;

沿所述攪拌連接環(huán)33的周向等距陣列設置的若干第二攪拌槳葉34,所述第二攪拌槳葉34為后傾式設置,其均位于攪拌倉2內(nèi),且其隨所述攪拌連接環(huán)33同步旋轉。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攪拌槳葉32位于第二攪拌槳葉34的內(nèi)側;所述第一攪拌槳葉32的下端為燕尾設置,其靠近所述旋轉軸31的一側設置有梯形缺口。

更進一步的,所述旋轉軸31的頂端設置有十字卡槽311,所述攪拌連接環(huán)33的中心處設置有十字卡塊331,所述十字卡槽311與所述十字卡塊331對應穿插配合固定。

值得說明的是,所述第一攪拌槳葉32的前傾設置與第二攪拌槳葉34的后傾設置可以進行互換,水平攪拌機構3運轉時,第一攪拌槳葉將混合化肥向外甩出,而第二攪拌槳葉將混合化肥向內(nèi)甩出,達到更好的攪拌效果。

進一步說明的是,所述旋轉軸31與攪拌連接環(huán)33采用了快拆式的組合方式,簡化了裝置的結構。

如圖6、圖7、圖8與圖9所示,作為一種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縱向攪拌機構4還包括:

設置于曲轉圓環(huán)41上的環(huán)形溝槽411,該有環(huán)形溝槽411截面為圓形設置;以及

沿曲轉圓環(huán)41周向等距陣列設置的若干縱向攪拌組42,該縱向攪拌組42的底端滑動設置于所述環(huán)形溝槽411內(nèi),其上端穿過所述攪拌倉2,豎直設置于攪拌倉2內(nèi),且其位于所述第一攪拌槳葉32與第二攪拌槳葉34之間;所述縱向攪拌組42由所述曲轉圓環(huán)41驅動在所述攪拌倉2內(nèi)進行上下攪動。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曲轉圓環(huán)41在旋轉時,一側高,一側低,形成明顯的高度差,而縱向攪拌組42的底端滑動設置于環(huán)形溝槽411內(nèi),當曲轉圓環(huán)41的高側旋轉至縱向攪拌組42下方時,曲轉圓環(huán)41推動縱向攪拌組42上升至最高點,而當曲轉圓環(huán)41的低側旋轉至縱向攪拌組42下方時,曲轉圓環(huán)41拉動縱向攪拌組42回收至最低點。

進一步說明的是,所述環(huán)形溝槽411的截面形狀不僅局限于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實施形狀,凡能實現(xiàn)縱向攪拌組42在環(huán)形溝槽411內(nèi)滑動的溝槽截面形狀均可;本實施例采用圓形作為溝槽截面是充分考慮圓形溝槽的摩擦小,圓滑性最佳。

進一步的,所述縱向攪拌組42包括:

導套421,所述導套421固定設置于所述攪拌倉2的底部;以及

導桿422,所述導桿422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球形滑塊4221,該球形滑塊4221滑動設置于所述環(huán)形溝槽411內(nèi),所述導桿422的上端穿過導套421設置于所述攪拌倉2內(nèi);

翻料斗423,所述翻料斗423的下端與所述導桿422的上端固定連接,該翻料斗423為喇叭形開口設置,沿其上端開口周向上等距設置有若干漏料口4231。

值得具體說明的是,所述翻料斗423的形狀不僅局限于本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實施方式,本實施例采用喇叭形開口設置的翻料斗423,是因為在翻料斗423上下翻動混合化肥時,上端開口大,下端尖的喇叭形,既能大量的翻動混合化肥,又能減小翻料斗423回收時與混合化肥之間的阻力。

如圖10所示,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攪拌倉2包括:

與機架1固定連接的攪拌桶21,該攪拌桶21的底部中心位置處為圓臺形設置,其一側設置有第一出料孔211;以及

攪拌桶蓋22,所述攪拌桶蓋22設置于所述攪拌桶21的上端,其攪拌桶21密封連接;

第一出料管23,所述第一出料管23的上端與第一出料孔211固定連接,其中部位置設置有出料球閥24。

需要說明的是,密封設置的攪拌倉2有效的隔絕了攪拌過程中,混合化肥可能揮發(fā)產(chǎn)生的刺激性氣味,避免了刺激性氣味對人體呼吸道產(chǎn)生的影響,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健康;同時在攪拌桶21底部中心處設置圓臺,并將配合使用的第一攪拌槳葉32的底部設置為燕尾形,實現(xiàn)了攪拌倉2內(nèi)的混合化肥在出料時,不會堆積在中心位置處,混合化肥會順著圓臺流動到出料口處。

實施例2:

圖11與圖12為本發(fā)明一種雙重攪拌的化肥自動攪拌裝置的實施例二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如圖11所示,其中與實施例一種相同或相應的部件采用與實施例一相應的附圖標記,為簡便起見,下文僅描述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點。該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如圖11與圖12所示,一種雙重攪拌的化肥自動攪拌裝置,還包括與第一出料管23下端固定連接的粉碎機構6,所述粉碎機構6固定設置于機架1上。

作為一種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粉碎機構6包括:

與機架1固定連接的粉碎盒61,所述粉碎盒61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一出料管23的下端固定連接,其下端部設置有第二出料孔611,該第二出料孔611的一側設置有固定隔板612,其另一側設置有旋轉隔板613,且所述固定隔板612與旋轉隔板613均設置于粉碎盒61內(nèi)部;以及

設置于第二出料孔611前端粉碎電機62,所述粉碎電機62與粉碎盒61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其電機軸621設置于粉碎盒61內(nèi)部,且該電機軸621與所述旋轉隔板613的一端固定連接;

第二出料管63,所述第二出料管63與所述第二出料孔611對應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旋轉隔板613面向固定隔板612的一側分布有若干粉碎針6131。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粉碎電機62帶動旋轉隔板613來回旋轉擺動,旋轉隔板613與固定隔板612形成的出料通道正對第二出料孔611,而由于旋轉隔板613的來回擺動改變出料通道的寬度,通過出料通道的混合化肥受到旋轉隔板613的擠壓,被拍碎。

進一步說明的是,旋轉隔板613上設置的粉碎針6131,在旋轉隔板613擠壓混合化肥時,粉碎針6131插入混合化肥內(nèi)部,對混合化肥進行粉碎。

工作過程如下:

將不同種類需要混合攪拌的化肥導入攪拌倉內(nèi),啟動動力機構帶動水平攪拌機構與縱向攪拌機構同步運轉,水平攪拌機構將混合化肥沿攪拌倉圓周攪拌,縱向攪拌機構則不斷的將底部的混合化肥推向頂部,攪拌倉內(nèi)的化肥混合均勻后打開第一出料管上的出料球閥,攪拌倉內(nèi)混合化肥通過第一出料管進入粉碎機構,粉碎電機啟動,旋轉隔板來回擺動,旋轉隔板拍打粉碎盒內(nèi)的混合化肥,同時粉碎針來回刺動粉碎混合化肥,粉碎后的混合化肥通過第二出料管輸出進行打包。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