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分子化工加工裝置,具體是一種高分子化工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制備是如今國民經(jīng)濟中不可缺少的合成材料工業(yè)之一,高分子化工是較為新興的合成材料工業(yè)。
在高分子化工實驗和生產(chǎn)中,高分子物料進行反應時需要用到攪拌裝置,現(xiàn)有技術中的攪拌裝置攪拌效果一般,想要達到混合均勻的效果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攪拌,在生產(chǎn)和實驗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高分子材料加工或反應時需要對物料進行升溫,在物料量較大時,外層電熱絲的加熱會導致局部加熱較快,使容器內部的物料加熱不夠均勻。
現(xiàn)有技術中,高分子物料在合成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廢氣,這些氣體會造成反應容器內部壓力過大,當這些廢氣直接排出時,會對大氣造成嚴重的污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分子化工反應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分子化工反應裝置,包括釜體、冷凝管和尾氣處理箱,所述釜體上端設置有轉動電機,所述轉動電機輸出端連接設置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中部平行設置有數(shù)排第一攪拌葉,所述攪拌軸下端設置有第二攪拌葉,所述釜體外壁纏繞設置有電熱絲,所述釜體內壁左側中部設置有溫度感應器,所述釜體左側外壁設置有溫度控制器,所述釜體內壁左側下部設置有微波發(fā)射器,所述釜體下部設置有振動平臺,所述振動平臺上部設置有固定鋼板,所述固定鋼板下端設置有振動馬達,所述振動平臺下部設置有壓縮彈簧,所述振動平臺下端連接設置有底座,所述釜體上部左側設置有進料管,所述釜體右側下部設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設置有出料閥門,所述釜體內壁上端設置有氣壓感應器,所述釜體上端右側設置有出氣管,所述出氣管右端設置有出氣閥門,所述出氣閥門右端設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底部設置有漏液管,所述漏液管上設置有漏液管閥門,所述冷凝管右端設置有尾氣處理箱,所述尾氣處理箱上部設置有活性炭層,所述活性炭層上部設置有尾氣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攪拌葉為柳葉形鏤空金屬扇葉。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攪拌葉為切面橢圓形的金屬長條。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溫度控制器和所述電熱絲以及所述溫度感應器相連接,所述溫度控制器控制所述電熱絲進行升溫。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鋼板為實心鑄鐵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管為螺旋形盤繞的金屬長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尾氣處理箱為左側底部開口的容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振動平臺和攪拌葉配合使用來促進物料混合,可以快速高效的時反應器內的物料混合均勻;使用溫度控制裝置和微波發(fā)生器配合來控制反應溫度,能夠實時了解物料溫度,并且能夠控制溫度升降,微波發(fā)生器的存在可以使物料的升溫更加均勻;反應器內氣壓達到預設值時可自動排氣,尾氣通過冷凝和活性炭處理后,可以得到很好的凈化,此時尾氣的排出不會污染環(huán)境。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高分子化工反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高分子化工反應裝置中振動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一種高分子化工反應裝置中冷凝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釜體,2-轉動電機,3-攪拌軸,4-第一攪拌葉,5-第二攪拌葉,6-電熱絲,7-溫度感應器,8-溫度控制器,9-微波發(fā)射器,10-振動平臺,101-固定鋼板,102-振動馬達,103-壓縮彈簧,11-底座,12-進料管,13-出料管,14-出料閥門,15-氣壓感應器,16-出氣管,17-出氣閥門,18-冷凝管,19-漏液管,20-漏液管閥門,21-尾氣處理箱,22-活性炭層,23-尾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高分子化工反應裝置,包括釜體1、冷凝管18和尾氣處理箱21,所述釜體1上端設置有轉動電機2,所述轉動電機2輸出端連接設置有攪拌軸3,所述轉動電機2轉動帶動所述攪拌軸3,所述攪拌軸3中部平行設置有數(shù)排第一攪拌葉4,所述第一攪拌葉4為柳葉形鏤空金屬扇葉,所述第一攪拌葉4轉動時能夠促進物料充分混合,所述攪拌軸3下端設置有第二攪拌葉5,所述第二攪拌葉5為切面橢圓形的金屬長條,所述第二攪拌葉5轉動時能夠有效的帶動所述釜體1內的物料進行轉動,為物料的充分融合反應提供有利條件,所述釜體1外壁纏繞設置有電熱絲6,所述電熱絲6能夠在設備控制下對所述釜體1內的物料進行升溫,能夠提供物料反應所需的溫度,所述釜體1內壁左側中部設置有溫度感應器7,所述溫度感應器7能夠感應所述釜體1內部物料的溫度并進行反饋,所述釜體1左側外壁設置有溫度控制器8,所述溫度控制器8和所述電熱絲6以及所述溫度感應器7相連接,所述溫度控制器8控制所述電熱絲6進行升溫,當所述溫度感應器7感應到所述釜體1內部物料溫度達到反應溫度時,將信息反饋到所述溫度控制器8處,所述溫度控制器8控制所述電熱絲6停止升溫,所述釜體1內壁左側下部設置有微波發(fā)射器9,所述微波發(fā)射器9能夠有效促進所述釜體1內物料的融合反應,并且能夠使內部物料升溫均勻,所述釜體1下部設置有振動平臺10,所述振動平臺10上部設置有固定鋼板101,所述固定鋼板101為實心鑄鐵板,所述固定鋼板101固定連接在所述釜體1下部,所述固定鋼板101下端設置有振動馬達102,所述振動馬達102啟動后能夠以高速振動,所述振動馬達102振動帶動所述釜體1和所述釜體1內物料進行振動,能夠有效提高物料融合的速度,能夠提高生產(chǎn)效率,所述振動平臺10下部設置有壓縮彈簧103,所述壓縮彈簧103能夠緩沖所述振動馬達102高速振動對底面造成的影響,同時能夠跟隨所述振動馬達102的振動而伸縮,減少對整個裝置的損害,所述振動平臺10下端連接設置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通過膨脹螺絲固定在地面上,防止設備因高速振動而移動或傾倒,所述釜體1上部左側設置有進料管12,物料通過所述進料管12進入所述釜體1內部,所述釜體1右側下部設置有出料管13,當物料反應完成后通過所述出料管13將反應產(chǎn)物排出,所述出料管13上設置有出料閥門14,所述出料閥門14能夠控制所述出料管13的開啟和關閉,所述釜體1內壁上端設置有氣壓感應器15,所述氣壓感應器15能夠監(jiān)測所述釜體1內部的氣壓,防止因高溫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較多造成容器內壓力過大,所述釜體1上端右側設置有出氣管16,所述釜體1內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可通過所述出氣管16排出,所述出氣管16右端設置有出氣閥門17,所述出氣閥門17和所述氣壓感應器15相連接,當所述釜體1內氣壓達到預設值時,所述氣壓感應器15控制所述出氣閥門17開啟,此時所述釜體1內氣體通過所述出氣管16排出,所述出氣閥門17右端設置有冷凝管18,所述冷凝管18為螺旋形盤繞的金屬長管,尾氣通過所述出氣管16進入所述冷凝管18后能夠快速冷卻,所述冷凝管18底部設置有漏液管19,當尾氣通過所述冷凝管18冷卻后,部分尾氣因溫度降低液化,可以從所述漏液管19中排出,所述漏液管19上設置有漏液管閥門20,所述漏液管閥門20能夠控制所述漏液管19的開關,所述冷凝管18右端設置有尾氣處理箱21,所述尾氣處理箱21為左側底部開口的容器,所述冷凝管18與所述尾氣處理箱21左側底部的開口密封連接,所述尾氣處理箱21上部設置有活性炭層22,所述活性炭層22能夠過濾剩余尾氣中的有毒物質,能夠避免尾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對空氣造成污染,所述活性炭層22上部設置有尾氣口23,所述活性炭層22中過濾后的尾氣從所述尾氣口23中排出到空氣中。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時將高分子物料從進料管12中投入釜體1內部,啟動轉動電機2,轉動電機2帶動第一攪拌葉4和第二攪拌葉5對物料進行融合并促進反應,同時開啟振動馬達102和溫度控制器8,啟動溫度控制器8后能夠控制電熱絲6對釜體1中的物料進行升溫,溫度感應器7能夠準確反應釜體1中物料的即時溫度,當振動馬達102高速振動時,釜體1中的物料在此時跟隨振動馬達102高速振動,進一步的混合均勻,更利于反應的進行,此時可開啟微波發(fā)射器9,微波發(fā)射器9能夠使釜體1中的物料升溫更加均勻,能夠有效的提高反應的效率,當反應進行時,氣壓感應器15可以隨時監(jiān)測釜體1內部的實時氣壓,當壓力達到預設值時,氣壓感應器15控制出氣閥門17開啟,尾氣通過出氣管16進入冷凝管18中,高溫的尾氣直接排放對環(huán)境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尾氣可以通過冷凝管18進行降溫,尾氣中的部分物質在降溫后冷凝成為液體,可以開啟漏液管閥門20將冷凝液體從漏液管19中排出收集,剩余尾氣進入尾氣處理箱21中,尾氣在尾氣處理箱21中與活性炭層22充分接觸后通過尾氣口23排出,經(jīng)過活性炭層22的過濾,高分子物質加熱后產(chǎn)生的有毒物質基本被吸附干凈,可以直接進行排放。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