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脈沖式提升管再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提供的脈沖式提升管再生器,是屬于流化床再生器結構上的改進。
2.
背景技術:
催化裂化催化劑的再生對催化裂化工藝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再生器是石油催化裂化裝
置的核心設備之一,也是其他循環(huán)流化床反應裝置的關鍵設備。現(xiàn)有再生器主要有鼓泡床、
湍流床、快速床和提升管再生器。鼓泡床燒焦再生工藝和設備簡單,但催化劑藏量大、燒焦
強度低(60 180Kg/t.h)和再生效果較差;湍流床再生器催化劑再生工藝較復雜,催化劑藏
量較大,但燒焦強度較高(180 300Kg/t.h)和再生效果較好;快速床再生工藝復雜,但催
化劑藏量較小、燒焦強度較高(400 700Kg/t.h)和再生效果好;提升管再生器結構簡單,
以提高催化劑的再生速度為目的,使催化劑與空氣近似于活塞流流動,達到強化傳質(zhì)、提高
燒焦強度(大于1000Kg/t.h)、促進催化劑再生、縮小再生器的尺寸、催化劑藏量小、再生
后的催化劑含炭量低的效果,但由于催化劑流動速度過高,為了保證再生效果,提升管再生
器高度較高加之起燃溫度等限制,完全采用提升管式再生還難以實現(xiàn)工業(yè)化。
開發(fā)燒焦強度高、再生效果好、燒焦速度快、催化劑藏量小和處理能力大型化的再生器技術仍是科研工作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難題。
3.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再生器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脈沖式提升管再生器。該再生器簡單合理、傳熱傳質(zhì)速率高、燒焦強度高、再生效果好、燒焦速度快、催化劑藏量小和處理能力易于大型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避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的脈沖式提升管再生器。它在設計和制造上是提升管再生器管徑通過交替縮小與擴大,形成大管與小管組合的脈沖提升管,大管與小管的管徑比為1.3 3,各段管高度為1 3m。它由提升管再生器、大管、小管、再生劑入口、提升管入口和提升管出口等構成,主要利用加速段具有較高的傳質(zhì)傳熱作用,以強化再生過程。
為了更好發(fā)揮脈沖式提升管的燒焦效果,提升管下部第一個大管的管徑和高度可以是其他大管管徑和高度的1.5 20倍,相當于現(xiàn)有催化裂化再生中的燒焦罐。
4.
附圖是本發(fā)明的結構圖。
其中提升管入口 2—-再生劑入口 3.大管 4.小管 5.提升管出口6.提升管再生器5.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詳細的介紹在實際設計和制造中,本發(fā)明是通過提升管再生器(6)管徑通過交替縮小與擴大,形成大管(3)與小管(4)組合的脈沖提升管,大管(3)與小管(4)的管徑比為1.3 3。在操作時,從再生劑入口 (2)加入的待生劑和從提升管入口 (1)進入的空氣在提升管下部第一個大管(3)形成一個快速的湍流床燒焦,解決了提升管燒焦難起燃的難題;經(jīng)過加速的待生劑進入小管內(nèi),顆粒得到加速,當其加速運動終了時,提升管管徑突然擴大,顆粒依慣性進入大管內(nèi);顆粒在運動過程中由于受到阻力而不斷減速,直至減速終了,提升管又突然縮小,這樣待生劑又被加速,如此重復交替地使管徑縮小和擴大,那么待生劑的運動速度也交替的加速和減速,空氣和待生劑間的相對速度和傳質(zhì)傳熱面積均較大,傳質(zhì)界面更新速率也較大,從而強化了傳質(zhì)傳熱的速率,提高了燒焦強度和速度,大大降低了提升管再生器的高度,最后再生好的催化劑和煙氣一起從提升管出口流出進入后續(xù)的氣固分離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的脈沖式提升管再生器具有以下突出的優(yōu)點(l)燒焦強度和速度高,提升管再生器高度低,便于與反應系統(tǒng)匹配,特別是下行式催化裂化反應器;(2)由于在提升管下部第一個大管處形成一個快速的湍流床燒焦,解決了提升管燒焦難起燃的難題;(3 )催化劑藏量小,再生后活性高;(4 )設備體積小,結構簡單,材料用量少,設備投資少,設備處理量大,便于大型化。
權利要求
1. 本發(fā)明提供脈沖式提升管再生器,它主要由提升管再生器、大管、小管、再生劑入口、提升管入口和提升管出口等構成,其特征是提升管再生器管徑通過交替縮小與擴大,形成大管與小管組合的脈沖提升管,大管與小管的管徑比為1.3~3,各段管高度為1~3m。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沖式提升管再生器,其特征在于提升管下部第一個大管的管徑和 高度可以是其他大管管徑和高度的1.5 20倍。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脈沖式提升管再生器,它是屬于流化床再生器結構上的改進。它主要由再生提升管、大管、小管、再生劑入口、提升管入口和提升管出口等構成。主要是提升管再生器管徑通過交替縮小與擴大,形成大管與小管組合的脈沖提升管。
文檔編號B01J38/26GK101480625SQ200810000610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喬英云, 田原宇, 蓋希坤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