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及流體凈化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受污染流體的凈化方法及其用途,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多個以固定方式或隨著該受污染流體移動的塊狀纖維集合體來凈化該受污染流體的方法,此外,也涉及一種受污染流體凈化系統(tǒng)、適用于處理該受污染流體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以及由該制備方法所制得的無紡布生物載體。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受污染流體(如廢水或廢氣)的處理方法大多采用化學或物理處理方式進行,例如利用過濾或添加化學品,而隨著生物技術的提升,除了以現(xiàn)有過濾方式處理受污染流體之外,已有許多利用微生物分解方式來處理流體的方法。由于微生物的數(shù)量及存活時間較難以掌控,在實際使用時,大多會提供一種利于微生物生長的環(huán)境,而為了更有利地控制微生物數(shù)量,目前最常采用的方式為提供適于微生物生長的生物載體(biomasscarrier)??商峁┪⑸锷L及分解污染物的生物載體可分為包埋式及附著式(fixed-film)兩大類。包埋式生物載體,例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132750Y所揭示的一種固定化微生物細胞和酶的膜狀載體,該載體是由網(wǎng)狀織物支撐層及附著于該織物兩側且包埋有微生物細胞和酶的兩凝膠層所構成,此外,中國發(fā)明專利CN1298018A揭示了一種表面固定生物物質的基芯包衣載體,其制作方法為先選用不溶性材料作為基芯,再將基芯用包衣劑包衣,最后用活化劑將基芯包衣載體表面活化后,再與要固定的生物物質結合,以制得該基芯包衣載體。但是,制作包埋式生物載體時,必須先依據(jù)欲處理的污染物的特性來選擇培養(yǎng)特定的微生物細胞,才可進一步將其包埋于生物載體中,因而讓整體制造成本增加且制作流程繁復,所以目前較少使用。附著式生物載體,例如歐洲專利EP0433139揭示一種利用生物顆粒床進行流出物的需氧型生物硝化方法。該生物顆粒床是以碳酸酯顆粒作為負載顆粒,并于該負載顆粒上附著硝化的微生物而制得。但是此專利的缺點在于利用生物顆粒床作為生物載體時,在放流階段,其生物載體顆粒必須經(jīng)沉淀或過濾,然后再將生物載體顆粒送回生物池,所以處理流程較為繁復。加拿大專利CA1217581提及以聚氨酯海綿作為生物載體,雖然聚氨酯海綿具有較大的面積可供微生物附著,但是因為聚氨酯海綿的孔隙彼此并未完全相通,所以可利用的孔隙有限,且于實際使用時,該聚氨酯海綿不易沉入水中,必須經(jīng)歷較長的時間才會慢慢沉入水中,如此也會影響處理效率。臺灣專利公告第513449號揭示了一種嵌入有活性炭粉末的聚乙烯醇共聚發(fā)泡體的制備方法,該發(fā)泡體可用作為生物載體,但是其制備方法必須包括先配制預聚物(含有15-20重量%的聚乙烯醇、1-2重量%的殼聚糖以及多異氰酸酯),再將對該預聚物進行發(fā)泡的步驟。此專利的生物載體在實際應用時制備過程過于繁復,會增加制作成本。還有,臺灣專利公告第593168號揭示了一種使用固定于多孔性載體上的微生物的廢水/水處理方法,該多孔性載體包含高分子發(fā)泡體及附著于該發(fā)泡體的孔隙內吸附劑微粒。而在此專利的具體實施方案中,該高分子發(fā)泡體為聚氨酯,而該吸附劑微粒為活性炭、硅藻土或沸石。由于此專利所使用的載體為發(fā)泡體形式的,所以可利用的孔隙率范圍在30%-100%之間,其雖具有較多孔隙,但是容易發(fā)生無法沉入水中的現(xiàn)象,因此必須在該多孔性載體中必須另外進行親水處理,才可讓該載體順利沉入水中。因為該多孔性載體的制作方式還是過于繁雜,所以容易局限其應用范圍。針對現(xiàn)有生物載體的制作過程繁雜以及無法發(fā)揮掙化效率等缺點,如能將具備制作簡單且可發(fā)揮凈化效率等優(yōu)點的生物載體用于流體凈化方法及系統(tǒng),將可有效改善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且對于目前業(yè)界而言,仍存在極大的需求。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多個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受污染流體的凈化方法,所述纖維集合體具備制作簡單、可發(fā)揮凈化效率、可作為生物載體并具有大表面積供微生物附著,以及能重復使用等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上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處理受污染流體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紡布生物載體。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包含的步驟為將多個塊狀纖維集合體放置在受污染流體中,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會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并凈化該受污染流體,其中,每塊狀纖維集合體選自以下組中無紡布、束狀纖維、蓬松狀纖維(texturedfibers)、織物以及編織帶。還有,本發(fā)明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是用以凈化受污染流體,該系統(tǒng)包括用于容納該受污染流體的槽體,以及多個放置于該槽體且會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的塊狀纖維集合體,每塊狀纖維集合體選自以下組中無紡布、束狀纖維、蓬松狀纖維、織物以及編織帶。本發(fā)明利用制作步驟簡單的塊狀纖維集合體來作為生物載體,或直接將其用于過濾,以應用于流體凈化方法及凈化系統(tǒng)中,由于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具備較大的表面積及多個相連通的孔隙,所以當將其放置于受污染流體中時,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孔隙將會過濾該受污染流體的懸浮性固體污染物,從而有效降低該受污染流體的濁度,也就是該纖維集合體具有生物處理功能以及過濾的功效。在本發(fā)明的凈化方法及系統(tǒng)中,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可選擇性地先進行微生物植種過程,使微生物預先附著于其上,再進行凈化過程,同樣因為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具備較大的表面積及較多的孔隙,所以也可增加微生物的附著量,以有效分解該受污染流體內的生物可分解性有機物等污染物,進而達成凈化功效。此外,當將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放入如廢水或水的流體時,因為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本身具備較佳的親水性質,所以只需極短的時間便可沉入廢水或水中,以進行凈化過程。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的具體實施方案所使用的塊狀纖維集合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用塊狀纖維集合體的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用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用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又一結構示意圖。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用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用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具體實施方案的制作流程的流程圖。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用纖維集合體的具體實施方案的裁切方式。圖8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使用的纖維集合體的具體實施方案的固著及裁切方式。圖9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使用的纖維集合體的具體實施方案的另一固著及裁切方式。圖10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所使用的纖維集合體的具體實施方案的另一固著及裁切方式。圖11所示為本發(fā)明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的具體實施方案的結構。圖12所示為本發(fā)明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的另一具體實施方案的結構。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多個塊狀纖維集合體放置在受污染流體中,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并凈化該受污染流體,其中,每塊狀纖維集合體選自以下組中無紡布、束狀纖維、蓬松狀纖維、織物以及編織帶。上述術語“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表示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可被收集固定在一起或是隨著該受污染流體移動。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可運用各種現(xiàn)有的固定方式來固定在一起,從而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而術語“隨該受污染流體移動”則表示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并未被固定,而是自由分散于該受污染流體中并隨著該受污染流體移動,其具體做法是將所述纖維集合體放入槽體內,接著直接將該受污染流體導入該槽體中。而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中,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隨著該受污染流體移動。上述術語“受污染流體”表示具有污染物的流體,一般而言,該流體可為氣體(如廢氣)及液體(如工業(yè)廢水或生活污水)。優(yōu)選地,該受污染流體為廢水或廢氣。而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中,該受污染流體為廢水。本發(fā)明所使用的塊狀纖維集合體可依據(jù)實際需要進行形狀及大小的變化,例如依據(jù)該受污流體所放置的槽體尺寸來改變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大小及形狀,當該槽體較大時,可使用較大尺寸的塊狀纖維集合體;相反地,當該槽體較小時,則必須適當控制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大小,以使塊狀纖維集合體與該受污染流體之間具有較大的接觸面積(例如可隨著該受污染流體自由移動),而不影響凈化效率。在本發(fā)明方法所使用的塊狀纖維集合體中,該無紡布是借由將纖維進行開棉、清棉、梳棉處理后以形成纖維網(wǎng)層、將該纖維網(wǎng)層經(jīng)疊棉至所需厚度、再經(jīng)過固著步驟所制成,而為了便于使用,所制成的無紡布會依據(jù)實際所需進行裁切步驟,以制成具有不同形狀及大小的塊狀無紡布,其形狀包括但是不限于圓柱體或多面體(例如五角柱體、六角柱體)等。此外,該塊狀無紡布可在裁切步驟前再進行固著步驟,致使整體結構更加牢固,例如制作為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如圖1所示)。如圖2所示,該束狀纖維是借由將纖維進行集束、固著及裁切步驟所制成;如圖3所示,該蓬松狀纖維是借助于將該纖維進行鬈曲蓬松狀、集束、固著及裁切步驟所制成。如圖4所示,該織物是將纖維進行編織所制成。該編織帶是將纖維進行編織及裁切步驟所制成,且可根據(jù)實際所需制作為不同形狀,例如中空圓柱狀(如圖5所示)。優(yōu)選地,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為塊狀無紡布;更優(yōu)選地,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為呈現(xiàn)圓柱體或多面體形狀的塊狀無紡布;又更優(yōu)選地,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為呈現(xiàn)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多面體形狀的塊狀無紡布,且由該中央固著線向兩側形成漸高蓬松狀的構造,在蓬松狀區(qū)域的纖維間具有眾多相通的孔隙。應當指出,上述特殊形狀的塊狀無紡布在市面上未曾被提及,而為便于實際使用,詳細敘述其制作方法將如下(如圖6所示)步驟一,將一纖維經(jīng)過開棉、清棉、梳棉處理后,以制成纖維網(wǎng)層;步驟二,將該纖維網(wǎng)層經(jīng)過重疊至所需厚度,并經(jīng)過第一固著處理,以形成無紡布卷;步驟三,將該無紡布卷經(jīng)過第二固著處理,以形成具有一道平行或垂直于縱長向中心線的固著線的無紡布卷,其中,在固著線位置的纖維緊密接合在一起,而除了固著線位置之外的其余部份的纖維是呈蓬松狀;以及步驟四,將該具有固著線的無紡布卷裁切成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于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步驟二的第一固著處理可采用化學粘合、熱粘合、水針法(water-jetentangling)或針軋法等任何一種或多種的方式,例如可采用135℃的溫度,將該纖維網(wǎng)層的纖維熱粘合約6秒而形成無紡布卷。所述步驟三的第二固著處理則可采用線縫合、熱粘合或超聲波粘合等任何一種或多種的方式,例如圖7中所示,需沿著該無紡布卷1的縱長向中心線M進行第二固著處理,以使該無紡布卷1具有至少一道平行于該縱長向中心線M的固著線11,致使在該無紡布卷1的固著線11位置的纖維緊密接合在一起,而除了該固著線11位置以外的其余部分的纖維則呈蓬松狀,此蓬松狀部分用于供微生物及污染固體物附著。圖7中所示為二道平行于該縱長向中心線M的固著線11,優(yōu)選兩固著線11之間的距離為0.5-5厘米。所述步驟四的裁切方式可采用只作橫向裁切,或是先作縱長向裁切,再進行橫向裁切。如圖7所示,在經(jīng)過步驟三的第二固著處理后,已讓該無紡布卷1具有二道平行于該縱長向中心線M的固著線11,當進行裁切步驟時,先沿著該縱長向中心線M作縱長向裁切(如圖7所示的L位置,一般稱為“分條(slitting)”),接著沿線W所示位置作橫向裁切,由此制成數(shù)個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該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的大小可依實際需要進行變動,優(yōu)選該塊狀無紡布為長、寬、高分別為1.5厘米的多面體。如圖8所示,如果該無紡布卷1只形成一道平行于該縱長向中心線M的固著線11,即該固著線11與該縱長向中心線M重迭,則只需沿著線W所示位置作橫向裁切。如圖9所示,當步驟三的第二固著處理是沿著垂直于該無紡布卷1的橫向(一般是指機械行走方向)進行時,首先必須使該無紡布卷1具有至少一道垂直于縱長向中心線M的固著線12(在圖9中只顯示二道固著線12),且每兩固著線12之間的距離優(yōu)選為0.5-5厘米,再沿著該線W所示位置進行橫向裁切,將可制得該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2。當該無紡布卷1的橫向寬度為過寬時,如圖10所示該無紡布卷1的橫向寬度約為該塊狀無紡布2寬度的兩倍時,則先沿著縱長向中心線M作一道縱長向裁切,然后再沿著該線W所示位置進行橫向裁切,可獲得該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2。本發(fā)明方法所使用的塊狀纖維集合體的材料沒有特殊限制,而優(yōu)選地,每塊狀纖維集合體是由高分子材料所構成,該高分子材料選自以下組中聚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烯烴、聚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polyethylenechloride)、聚氟乙烯(polyethylenefluoride)、聚苯乙烯(polystylene)及它們的組合;更優(yōu)選地,該高分子選自以下組中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及它們的組合。更優(yōu)選地,該塊狀纖維集合體是采用雙組分的芯鞘型或并列型的復合纖維,其雙組分是采用熔點相差10度左右的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所構成。而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該高分子是聚乙烯及聚丙烯的組合,特別地,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芯鞘型雙組分纖維作為原料而制成的。在本發(fā)明的凈化方法中,該受污染流體將導入放置有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槽體,且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使用量依據(jù)該槽體(如污水槽)所容納的受污染流體的體積進行選擇及變化。另需考慮的是,由于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本身具有許多相通的孔隙,整體構造呈現(xiàn)蓬松狀,在計算其使用量時,優(yōu)選以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的表觀體積進行計算。更優(yōu)選地,以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的表觀體積計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使用量為該槽體所含受污染流體體積的10%-90%;更優(yōu)選地,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使用量為該槽體所含受污染流體體積的50%-80%。在本發(fā)明的受污染流體的凈化方法中,對將要處理的受污染流體的性質、受污染流體的流量、凈化時間等條件需隨著實際使用的需要進行改變及控制,這些條件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所以在此不再贅述。由于本發(fā)明所使用的塊狀纖維集合體具有多個相連通的孔隙,這有利于微生物的附著及過濾固體污染物,有利地是該受污染流體含選自以下組中的物質生物可分解性污染物、懸浮固體物以及它們的組合。當該受污染流體含有懸浮性固體物并采用本發(fā)明的凈化方法進行處理時,主要是利用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將該受污染流體予以過濾,此時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多個相連通的孔隙將會截留該懸浮性固體物,從而實現(xiàn)該受污染流體的凈化。當該受污染流體含有生物可分解性污染物并采用本發(fā)明的凈化方法進行處理時,則可先將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進行微生物植種處理,再將其運用于本發(fā)明的凈化方法中。該微生物植種過程的步驟為收集與將要處理的流體同性質的活性污泥(優(yōu)選為產生將要處理流體的工廠的廢水池中的污泥),接著在有氧環(huán)境或無氧環(huán)境下,同時將該污泥及適量水放入槽中,然后再將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放入該槽內進行植種約4至8小時,將可獲得附著有微生物的塊狀纖維集合體;如后續(xù)將進行流體凈化,則直接將欲處理流體導入該槽內就可進行流體凈化過程。當微生物植種過程在有氧環(huán)境進行時,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將附著有好氧菌;而當微生物植種過程在無氧環(huán)境進行時,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將附著有厭氧菌。應當指出,在本發(fā)明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中,還可包含加入用于凈化該受污染流體的添加劑(例如化學試劑或光觸媒等)的步驟。此外,本發(fā)明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是用于凈化受污染流體,該流體凈化系統(tǒng)包括用于容納該受污染流體的槽體,以及多個放置在該槽體內且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的塊狀纖維集合體,每塊狀纖維集合體選自以下組中無紡布、束狀纖維、蓬松狀纖維、織物以及編織帶。優(yōu)選地,該受污染流體為廢水或廢氣。而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中,該受污染流體為廢水。優(yōu)選地,以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的表觀體積計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用量為該槽體內所容納的受污染流體體積的10%-90%;更優(yōu)選地,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用量為該槽體內所容納的受污染流體體積的50%-80%。優(yōu)選地,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為塊狀無紡布,而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中,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為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多面體形狀的塊狀無紡布,其具體形狀是由該中央固著線向兩側形成漸高蓬松狀構造,在蓬松狀區(qū)域的纖維間具有眾多相通的孔隙。關于構成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的高分子同樣地如上所述,所以在此不多加贅述。而同樣地在實際使用時,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可選擇性地先進行微生物植種過程,以使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預先附著有微生物,再將其用于本發(fā)明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中。優(yōu)選地,該流體凈化系統(tǒng)還包含隔離裝置,該隔離裝置放置在該槽體內以防止所述纖維集合體流出該槽體。而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中,該隔離裝置由至少一個多孔板所構成。在本發(fā)明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中,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如固定方式或隨著該流體移動),而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中,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隨著該受污染流體自由移動而分散于該槽體內。該凈化系統(tǒng)的構造設計可依據(jù)實際需要改變,以使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隨著該受污染流體自由移動而分散于該槽體內,例如圖11中所示的,該流體凈化系統(tǒng)3包括槽體31、多個塊狀纖維集合體32以及隔離裝置33。該槽體31具有流體入口311,以及與該流體入口311相反且錯開設置的流體溢流口312。該隔離裝置33設置于該槽體31內、且由上多孔隔板331及下多孔隔板332所構成。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32設置在該上多孔隔板331及該下多孔隔板332之間,該上多孔隔板331設置于接近該流體溢流口312處,該下多孔隔板332則設置于該流體入口311的上方。當受污染流體由流體入口311進入槽體31時,由于該流體入口311及該流體溢流口312是彼此錯開設置的,所以導入的受污染流體并不會直接順著流動方向而由該流體溢流口312流出,反而會沖擊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32,并使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32與其充分反應,從而達成凈化目的。優(yōu)選地,該流體凈化系統(tǒng)還包含至少設置在該槽體內且讓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與該流體充分混合的擴散裝置(diffuser)。該擴散裝置的作用主要在于為微生物提供足夠的氧氣,另外也可使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與受污染流體充分混合,更可具有清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功能,也就是凈化過程中的反向洗滌步驟,當該凈化系統(tǒng)運作一段時間后,一部份的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孔隙附著大量固體物,使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凈化能力減低,此時可借由控制該擴散裝置使流體快速沖擊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孔隙,從而使孔隙間的污染物釋放出,使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可繼續(xù)重復使用。反向洗滌步驟除了可利用擴散裝置外,也可使用其它可增加流體沖擊力的裝置。應當指出的是,在本發(fā)明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中,同樣可另外添加用于凈化該受污染流體的添加劑,例如化學試劑或光觸媒等等。有關本發(fā)明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示的三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xiàn)。在本發(fā)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組件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實施例>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的制作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芯鞘型復合纖維(由臺灣遠東紡織公司所制造,品名為SP-2650EP,纖維細度為6旦,長度為5.1厘米)作為原料,將此復合纖維經(jīng)開棉、清棉、梳棉及疊棉處理后形成纖維網(wǎng)層,再將該纖維網(wǎng)層經(jīng)過針軋加工及熱風加工的第一固著處理,使該纖維網(wǎng)層內的纖維形成三維空間的粘合,以形成基重為500千克/平方米、寬度為1.8米的無紡布卷。再將該無紡布卷裁切為寬度0.6米的無紡布卷,接著將該無紡布卷以機械方向(也就是該無紡布卷的縱長向)輸送,并經(jīng)過第二固著處理的超聲波粘合步驟,以在縱長向形成多道彼此間隔為3厘米且平行于該縱長向中心線M的固著線11(如圖7所示的方式進行,但是圖7只顯示了二道固著線),且在該固著線11位置的纖維是緊密接合的,而除了該固著線11之外的其余部份的纖維是呈蓬松狀。在該固著線與固著線的中央同時進行多道縱長向的裁切,接著在垂直于該縱長向中心線M方向上以間隔1.5厘米進行橫向裁切,如此可獲得長、寬、高各自為1.5厘米的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利用該實施例1的塊狀無紡布的廢水凈化系統(tǒng)如圖12所示,該廢水凈化系統(tǒng)4是處理廢水的系統(tǒng),該廢水凈化系統(tǒng)4是包含用于容納廢水且體積為500升的槽體41、放置于該槽體41內且由該實施例1所得的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塊狀無紡布42、隔離裝置43以及二個擴散裝置44。該槽體41具有廢水出口411以及與該廢水出口411相反且錯開設置的廢水入口412。該隔離裝置43設置在該槽體41內并接近該廢水入口412,且由多孔性板體所構成。該二個擴散裝置44分別設置在槽體41的兩側且具有多個供氣體逸出的孔洞441,以使所述塊狀無紡布42與該廢水充分混合。該槽體41所容納的廢水濁度為11800NTU,廢水量固定為300升,該塊狀無紡布42的表觀體積為1.5×1.5×1.5=3.375立方厘米,于本實施例2中,該塊狀無紡布的用量為廢水體積的80%,也就是為240升。利用本實施例2的廢水凈化系統(tǒng)4進行凈化處理,并在該廢水入口412處裝設具有流量閥的流量計(圖未示),接著控制廢水的流量速度,測量經(jīng)凈化水的濁度,并利用下式計算濁度去除率,而所得結果將如下表1所示。表1<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688">試驗編號流量速度(m3/m2/天)凈化后的水濁度(NTU)濁度去除率(%)122110090.7235250078.8</table></tables>[實施例3]利用經(jīng)活性污泥植種的塊狀無紡布的廢水凈化系統(tǒng)將實施例1所制得的塊狀無紡布進行以下活性污泥植種過程收集洗衣工廠的廢水回收槽內的污泥,此污泥就是所稱的“活性污泥”,接著將該污泥及適量水放入處理槽中,然后將欲使用量的該實施例1的塊狀無紡布放入該處理槽內約8小時,以獲得該經(jīng)活性污泥植種的塊狀無紡布。利用實施例2的廢水凈化系統(tǒng),并依據(jù)該實施例2的相同方法進行凈化,但是將該實施例2的塊狀無紡布42更換為該經(jīng)活性污泥植種的塊狀無紡布,最后同樣經(jīng)歷12小時,再分別在廢水入口處及出口處取水樣,以測量經(jīng)凈化水的化學需氧量及懸浮固體的含量,所得的結果如下表2中所示。表2由表1及2的結果可知,運用本發(fā)明的凈化方法及凈化系統(tǒng)確實可獲得不錯的凈化效果(臺灣排放標準為COD小于300,SS小于30),可以看出利用該塊狀無紡布確實可將該受污染流體的污染程度明顯降低。本發(fā)明借助于利用制作步驟簡單的塊狀纖維集合體作為生物載體,并應用于流體凈化方法及凈化系統(tǒng)中,由于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具備較大的表面積及多個相連通的孔隙,所以可用于吸附固體污染物或附著較多數(shù)量的微生物,而當將其放置在受污染流體中時,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孔隙將會吸附受污染流體的懸浮固體物等固體污染物,有效降低受污染流體的濁度,同時證明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具備過濾的功效。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凈化方法及凈化系統(tǒng)中,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在使用前可先進行活性污泥植種步驟,以使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孔隙附著有微生物,再進行流體凈化處理。只是,以上所述僅僅是本發(fā)明的較好的實施例,不應以此來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也就是所有依據(jù)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及發(fā)明說明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都屬于本發(fā)明專利所涵蓋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將多個塊狀纖維集合體放置在受污染流體中,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并凈化該受污染流體,其中,每塊狀纖維集合體選自以下組中無紡布、束狀纖維、蓬松狀纖維、織物以及編織帶。2.權利要求1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借助于隨著該受污染流體移動而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并凈化該受污染流體。3.權利要求1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為具有圓柱體或多面體形狀的塊狀無紡布。4.權利要求1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塊狀無紡布的形狀為具有中央固著線的多面體,由該中央固著線向兩側形成漸高蓬松狀構造,在所述蓬松區(qū)域的纖維之間具有眾多相通的孔隙。5.權利要求1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污染流體在進行凈化前先放置在具有固定空間的槽體內,而以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的表觀體積計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用量為該槽體所含受污染流體體積的10%-90%。6.權利要求5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的表觀體積計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用量為該槽體所含受污染流體體積的50%-80%。7.權利要求1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塊狀纖維集合體是由高分子所構成的,所述高分子選自以下組中聚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烯烴、聚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氟乙烯、聚苯乙烯以及它們的組合。8.權利要求1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選自以下組中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以及它們的組合。9.權利要求1的受污染流體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放置在受污染流體之前,先將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預先經(jīng)過活性污泥植種步驟,以使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附著微生物。10.一種用于凈化受污染流體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系統(tǒng)包含用于容納該受污染流體的槽體;和多個放置在該槽體內且與該受污染流體接觸的塊狀纖維集合體,而每塊狀纖維集合體選自以下組中無紡布、束狀纖維、蓬松狀纖維、織物以及編織帶。11.權利要求10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以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的表觀體積計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用量為該槽體內所容納的受污染流體體積的10%-90%。12.權利要求11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以每塊狀纖維集合體的表觀體積計算,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的用量為該槽體內所容納的受污染流體體積的50%-80%。13.權利要求10的流體凈化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放置在所述槽體之前,先將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預先經(jīng)過活性污泥植種步驟,以使所述塊狀纖維集合體附著有微生物。14.一種用于處理受污染流體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驟一,將纖維經(jīng)過開棉、清棉及梳棉處理后制成纖維網(wǎng)層;步驟二,將該纖維網(wǎng)層經(jīng)疊棉至所需的厚度,并經(jīng)過第一固著處理而形成無紡布卷;步驟三,所述無紡布卷經(jīng)過第二固著處理,使該無紡布卷具有至少一道平行或垂直于縱長向中心線的固著線,且在該固著線位置的纖維緊密結合在一起,除該固著線位置以外的纖維是呈蓬松狀;和步驟四,將該具有至少一道固著線的無紡布卷裁切成塊狀生物載體成品。15.權利要求14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著線為至少兩道時,固著線與固著線之間的距離為0.5-5厘米。16.權利要求14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三的第二固著處理中,只形成有一道平行于縱長向的固著線,而在步驟四只作橫向裁切即可形成塊狀生物載體成品。17.權利要求14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三的第二固著處理中形成有二道以上平行于縱長向的固著線,在步驟四的裁切中,先作至少一道縱長向裁切,再作橫向裁切成塊狀生物載體成品,該縱長向裁切是裁切于固著線與固著線之間的。18.權利要求14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的纖維是由高分子所制成,所述高分子選自以下組中聚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烯烴、聚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氟乙烯、聚苯乙烯以及它們的組合。19.權利要求14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的纖維是由高分子所制成,所述高分子選自以下組中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以及它們的組合。20.權利要求14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的纖維采用雙組分的芯鞘型或并列型的復合纖維,該雙組分纖維由熔點相差10度左右的第一高分子與第二高分子所構成。21.權利要求20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為聚丙烯,所述第二高分子為聚乙烯。22.權利要求14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的第一固著處理利用選自以下組中的方式進行化學粘合、熱粘合、水針法、針軋法以及它們的組合。23.權利要求14的生物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的第二固著處理采用線縫、熱粘合或是超聲波粘合中的任何一種方式作固著形成固著線。24.一種無紡布生物載體,其特征在于其為一塊狀無紡布,該塊狀無紡布具有中央固著線,由該中央固著線向兩側形成漸高蓬松狀構造,在蓬松區(qū)域的纖維間具有眾多相通的間隙。全文摘要一種受污染流體的凈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將多個塊狀纖維集合體放置在受污染流體中,所述纖維集合體與受污染流體接觸并凈化該受污染流體,其中,每塊纖維集合體選自于以下組中無紡布、束狀纖維、蓬松狀纖維、織物以及編織帶,此外,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流體凈化系統(tǒng),其包含用于容納受污染流體的槽體以及多個放置于該槽體內的纖維集合體,本發(fā)明所使用的塊狀纖維集合體可經(jīng)由微生物植種而成為生物載體,從而分解受污染流體內的有機物,或直接過濾懸浮固體物,以有效降低該受污染流體的污染程度。文檔編號C02F1/00GK1840489SQ200610002558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申請日期2006年1月9日優(yōu)先權日2005年1月11日發(fā)明者胡衍榮,陳璽聿,呂文裕申請人:康那香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