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液接觸裝置用的失火控制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氣體和液體的接觸裝置。
氣液接觸裝置用于液體的冷卻,例如水的冷卻,它采用大氣空氣的冷卻方式進行。一般來說,這樣的裝置包括一個熱交換部件,它設置在一個具有進氣口和排氣口的外殼內,需要冷卻的水與外殼內空氣進出口之間的空氣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接觸。在直接接觸進行熱交換的時候,水經(jīng)過分配系統(tǒng)通到熱交換部件,然后噴灑下來,或者,用其他方式分配到周圍有空氣通過的熱交換部件中。后者可以由一種平板組件的形式構成,水沿著平板以薄膜狀態(tài)流下;或者以一種表面組件的形式,可以保證使水分散成很細小的水滴,形成霧狀,通過反向流動的空氣流。
熱交換部件一般由塑性材料構成,象聚苯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這些塑性材料都是以碳和氫為基礎構成,差不多都容易燃燒。在使用空氣冷卻裝置的情況下,當冷卻裝置工作時,要使用水,所以,失火的危險性不大;當交換部件在關閉和排水時,就不是這樣。此外,在使用空氣冷卻裝置時,或者更一般的情況,在氣液接觸裝置中,需要冷卻的液體,或與氣體相接觸的液體不是水,這時,既使在冷卻裝置工作時,都存在失火的可能性。顯然,在這樣的熱交換部件中,采取防止火焰蔓延的措施是必要的。否則,將會對整個設備造成不可補救的損失。同時,如果交換部件的板是由聚氯乙烯構成,著火還能產(chǎn)生有高度毒性的氯化氣體。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液接觸裝置,在這個裝置中,接觸部件懸掛在一個外殼內的構架上。例如,在美國專利4,269,794,Bosne,et al中公開了一種防止火焰蔓延到接觸部件的裝置。
本發(fā)明是對Bosne et al結構的改進,它簡化了鋼索系統(tǒng),并提供了與鋼索可靠連接的熱敏脫開裝置,從而防止接觸裝置意外的脫開。在熱敏裝置感受到某予定溫度時,它保證接觸裝置可靠的脫開。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氣液接觸裝置,該接觸裝置包括一個外殼,在它的周邊底部至少有一個進氣口,在其上部,至少有一個排氣口。氣液接觸部件由可燃性材料構成。接觸部件位于外殼內進氣口上方,并且由鋼索懸掛在構架上。
鋼索通過塑料鏈環(huán)與氣液接觸部件相連接,塑料鏈環(huán)在溫度不超過氣液接觸裝置的著火溫度時就斷開。鏈環(huán)斷開時,氣液接觸裝置掉到冷卻裝置的底板上,或者掉在其水槽中,或者掉在遠離其它接觸部件并使火焰無法達到的地方。
在接觸部件是由分別掛在構架上的一系列組合件構成時,每個組合件都裝有本發(fā)明的溫度感應裝置。當組合件失火時,此實施例的裝置能使組合件分別脫鉤。從而,有助于避免火焰進一步蔓延到其他接觸部件上去。
通過后面的附圖對不同實施例的描述,可以清楚的了解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特征和優(yōu)點。
圖1是自然通風式空氣冷卻裝置的縱向剖視圖。
圖2是熱交換部件的透視圖,它通過鋼索和本發(fā)明提到的鏈環(huán)裝置把熱交換器懸掛在構架上。
圖2a是圖2中所示2a的局部放大圖,表示與一對鋼索相連接的可熔性鏈環(huán)。
圖3是這種可熔性鏈環(huán)之一的俯視圖。
圖4是圖3所示鏈環(huán)的側視圖。
圖5是所述可熔性鏈環(huán)的一種更佳構形的投影圖。
圖6是圖5中剖線6-6的剖視圖。
圖7表示圖5中的用螺栓聯(lián)接的一對部件。
圖8表示應用本發(fā)明的可熔性鏈環(huán)安裝在橫梁上的接觸部件的透視圖。
圖9是一個類似圖8結構的一種改進的接觸部件的安裝裝置的透視圖。
首先參閱圖1、圖2和圖8,圖中的空氣冷卻裝置包括一個空心的混凝土通風筒1,在它的底部有沿周邊分布的空氣進氣口2。在其上部,有一個空氣排放口3。熱交換部件5位于由通風筒1的混凝土壁所限定的外殼4中,它通過鋼索7和脫開元件,一般標號為8,懸掛在構架6上。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熱交換部件5屬于水與大氣中的空氣直接接觸冷卻的類型,在熱交換部件5的上部,水通過具有普通噴頭或類似裝置的管8″系統(tǒng)進行噴淋,從接觸部件5的下部自由落下的冷卻水被收集在水槽中,水槽9延伸通過外殼或通風筒1的整個底部。圖1表示一個水與大氣中空氣直接接觸進行工作的空氣冷卻裝置,可以認為后面的描述不僅限于這種類型的冷卻裝置,因為本發(fā)明對于那種冷卻液體不直接和大氣中空氣接觸的冷卻裝置,以及同時具有不直接接觸部件和直接接觸部件的“混合”式冷卻裝置也都是適用的。本發(fā)明對于采用抽風和吹風風扇的引風式冷卻裝置也是適用的。
參閱圖2和圖8,圖中展示了一種熱交換部件5,它包括一組組合件10。每個組合件10包括一組相互側邊平行的部件,這些部件相互重疊,并在垂直方向相互隔開。這些部件在圖中是示意表示,它可以制成任何合適的形狀。所以,可以向它們的上端直接噴灑液體,使液體與從部件底部開口進入的空氣直接接觸。
部件10由懸掛元件或鋼索7等以懸掛的方式架住,它包括繞過銷13尾端的鋼索或牽引元件,銷13水平地固定在部件10上。在圖中的實施例中,部件10在4個點上相互鉤住,這4個點對稱地設置在部件的兩條相對的長邊上。
具體的參閱圖8,圖中每一個接觸裝置部件上有16根鋼索7,每根鋼索都成環(huán)狀,在部件的一端的鋼索標號為14~21,另一端的鋼索標號為22~29,在圖8中,將兩個部件10連接在一起而較遠一側的鋼索18,21和26在圖中沒有表示出來。較近一側的鋼索14和22套在銷子13上;鋼索15和23套住上部的銷13,并繞過隔離棒30和31。鋼索16和24套住環(huán)32和33,兩個環(huán)分別裝在隔離棒30和31的一端上,鋼索的另一端套住一對可熔性鏈環(huán)8下端的卷軸。鋼索17和25套住鏈環(huán)8的上端的卷軸34′,同時,鋼索17和25的另一端分別套住水平安裝在支撐梁6支撐位置上的銷35。另一側的鋼索也以同樣的方式把接觸部件10與隔離棒30和31,以及裝有銷35的橫梁相連接。
現(xiàn)在更具體地參閱圖3和圖4,熱敏元件或鏈環(huán)8,例如,用聚丙烯作材料,它們被鑄造或模壓成兩部分,并且連接在一起。當采用壓鑄時,36和38兩部分有連接這兩個卷軸34和34′的連接部分41。在卷軸34和34′上,壓鑄出兩個從卷軸穿過的內孔39和40′,這些孔減少了卷軸部分的聚丙烯的質量,也有助于保證在卷軸部分出現(xiàn)鏈環(huán)的熔斷。
聚丙烯的全同立構結構特別適用于作為這種可熔性鏈環(huán),因為這種固體材料在大約155℃時軟化,熔點大約是165℃。另外,聚丙烯幾乎不能在冷的有機溶劑中溶解。同時,耐酸,堿,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在希望使用一種更低熔點的塑料的場合,可使用聚乙烯,它在115℃~122℃范圍內發(fā)生熱塑變形,而尼龍在165℃~170℃范圍內發(fā)生熱塑變形。
現(xiàn)在參見圖5,圖6和圖7,圖中所示8′是一種改進了的鏈環(huán)形式,把鏈環(huán)8′壓鑄成兩部分,并且有一對卷軸部分40和42,卷軸部分42是一個凸模,是卷軸部分40凹模的配合件。所以,當一對元件8′裝在一起的時候,凸模卷軸部分與凹模卷軸部分40相吻合。如同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形式一樣,每一個卷軸部分有一個通孔44,這個通孔44用來安放一個螺栓螺母組件,標記為46,螺栓螺母將兩部分固定在一起,直到確實達到熔解溫度。此外,螺栓螺母組件46防止可熔性鏈環(huán)8在低于熔解溫度時發(fā)生熱變形,同時防止由接觸部件懸掛重量所引起的鏈環(huán)變形。除了用螺栓螺母固定元件之外,粘合和膠合的方法也常常用于凸模和凹模卷軸的固定。
現(xiàn)在參見圖9,圖示了一種應用可熔性鏈環(huán)8已改進的懸掛裝置,圖9中,組合件10′的上方,是橫梁6′的支撐位置,橫梁上有掛鉤50,用以掛住懸掛件或鋼索7′上部的環(huán)套。組合件10′的下方是空心的橫梁52,例如用PVC(聚氯乙烯)制造。橫梁上有槽狀的開口54,用以匹配懸掛鋼索56的下端,并通過夾板或夾子48確保其固定在空心梁52上。懸掛鋼索7′通過可熔性鏈環(huán)8與懸掛鋼索56連接。圖中鋼索60橫向并列連接一對懸掛元件。這種懸掛方式,使一組組合件10′用4個可熔性鏈環(huán)8以易解脫的方式懸掛起來。圖9表示了簡化的懸掛系統(tǒng),它具有如圖8中所示懸掛方式同樣的功能,但更簡便和成本更低。
權利要求
1.一種氣液接觸裝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個外殼,一個外殼底部的進氣口,一個外殼上部的排氣口,一個設置在外殼內進氣口上方的由可燃性材料組成的多重氣液接觸部件,外殼內的水平構架裝置,由所述的構架裝置懸掛氣液接觸部件的鋼索,以及在所述的懸掛鋼索內的可熔性鏈環(huán),所述的可熔性鏈環(huán)包括兩個由一對彼此隔開的塑料搭接元件相連接的塑料軸轂。
2.根據(jù)權利要求
1中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可熔性鏈環(huán)由一對元件構成,并連接在一起。
3.根據(jù)權利要求
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塑料軸轂上有貫穿軸轂的通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
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有通過每個軸轂通孔的螺栓螺母組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
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鏈環(huán)由聚丙烯構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
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鏈環(huán)由聚丙烯構成。
專利摘要
一種用于氣體和液體接觸的裝置,它包括一個外殼,在外殼底部的周邊上至少有一個氣體進氣口,在外殼的上部,至少有一個排氣口。接觸部件由可燃性材料組成,它設置在外殼內氣體進氣口的上方,接觸部件通過鋼索懸掛在一個構架上,鋼索與一種與之相配的溫度感應裝置相連接,當感應裝置探測到接觸部件內的火焰溫度與預定溫度相等時,引起反應致使鋼索脫開。
文檔編號F28F25/00GK86103792SQ86103792
公開日1987年1月7日 申請日期1986年6月7日
發(fā)明者查理斯·A·彼得森 申請人:哈蒙-索貝爾科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