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特別涉及一體式新風除濕機。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生活環(huán)境要求不斷提高。在家居和工作環(huán)境中,不僅有室內外換氣的新風系統(tǒng),而且對空氣的溫度、濕度、空氣中PM2.5含量都有對應的空氣處理設備。對于一套新的房屋,可供選擇的空氣調節(jié)設備包括室內外換風的新風系統(tǒng)、調節(jié)室內溫度的空調系統(tǒng)、調節(jié)室內濕度的除濕系統(tǒng)等等,過多的管路設計不僅安裝難度大,而且增加了設計和施工成本,也給后續(xù)的維修帶來了麻煩。
目前也有將多種空氣調節(jié)功能集成的系統(tǒng)設計,如中國專利局 2015年01日07公告的CN204084726U 專利,公開了一種除濕新風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新風換氣機和除濕機,該系統(tǒng)新風和排風在新風換氣機進行熱交換回收熱量,新風在經過新風換氣機后進入除濕機除濕。上述專利沒有記載除濕機的具體結構,而傳統(tǒng)的除濕結構包括設置除濕兩器和風機,除濕兩器依次為對空氣降溫冷凝的蒸發(fā)器、對冷凝除濕后空氣重新加熱的冷凝器,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蒸發(fā)器依次串聯(lián)形成除濕冷媒循環(huán),傳統(tǒng)的除濕結構的風機通常設置在除濕兩器的后側。新風依次經過新風換氣機、除濕兩器、風機進入室內,由于新風換氣機的風阻以及風機從前向后送風,除濕兩器處形成負壓區(qū),導致冷凝水排出不暢,影響新風除濕機的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的除濕新風系統(tǒng)在除濕兩器處形成負壓區(qū),冷凝水排出不暢的問題,提供一種將除濕兩器設置在正壓區(qū)的一體式新風除濕機,保證冷凝水順利排出。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體式新風除濕機,包括機體,機體內設有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交匯處設置熱交換器,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在熱交換器內進行不接觸的熱交換,所述新風通道為室外新風口通過熱交換器連接室內送風口;所述排風通道為室內回風口通過熱交換器連接室外排風口;所述熱交換器和室內送風口之間形成送風室,送風室內設置送風風機和除濕兩器,所述除濕兩器設置在送風風機的后側。室內向室外排風的排風通道和室外向室內送風的新風通道在熱交換器進行不接觸的熱交換,回收排風中的熱量,使新風進入室內時能接近室溫。熱交換器對新風形成一定的風阻,因此,在向室內送風的送風室中,將除濕兩器設置在送風風機的后側,避開熱交換器后側、風機前側的負壓區(qū),避免負壓引起的冷凝水排出不暢。按照本方案的結構,除濕兩器位于風機出風側的正壓區(qū),冷凝水能順暢排出。
作為優(yōu)選,所述除濕兩器沿空氣流向依次包括蒸發(fā)器和冷凝器,所述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兩端分別通過壓縮機和毛細管相連形成循環(huán),所述毛細管和壓縮機設置在機體內。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蒸發(fā)器首尾串聯(lián)形成除濕冷媒循環(huán)。
作為優(yōu)選,所述室內回風口和熱交換器之間形成回風室,壓縮機設置在回風室內。
作為優(yōu)選,所述室外新風口與熱交換器之間形成新風室,所述新風室內設有過濾器。
作為優(yōu)選,所述室外排風口和熱交換器之間形成排風室,排風室內設有排風風機。排風風機提供排風動力。
作為優(yōu)選,所述室外新風口與熱交換器之間形成新風室,所述室外排風口和熱交換器之間形成排風室,所述室外新風口處設有新風閥,所述室外排風口處設有排風閥,所述新風室和排風室之間設有內循環(huán)閥。實現(xiàn)外循環(huán)和內循環(huán)切換。需要引入新風時,新風閥、排風閥打開,內循環(huán)閥關閉,正常引入新風、排出回風。不需要引入新風進行室內除濕循環(huán)時,新風閥、排風閥打開關閉,內循環(huán)閥打開,室內的回風通過室內回風口、熱交換器、排風室、內循環(huán)閥、新風室、熱交換器、室內送風口形成內循環(huán)。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送風風機和除濕兩器之間設有用于降溫的冷水盤管。冷水盤管外接冷水,在除濕兩器之前對新風先進行一次預冷凝,降低新風溫度,改善除濕效果,減輕壓縮機的蒸發(fā)壓力。
作為另外的優(yōu)選,所述送風風機和除濕兩器之間設有用于降溫的輔助蒸發(fā)器,所述輔助蒸發(fā)器連接有設于機體外部的空調室外機??照{室外機獨立運行,在輔助蒸發(fā)器位置對對新風先進行一次預冷凝,降低新風溫度,然后進入除濕兩器,改善除濕效果,減輕壓縮機的蒸發(fā)壓力。
本實用新型在熱交換器后側的送風室中將除濕兩器設置在送風風機的后側正壓區(qū),保證冷凝水的順暢排出;除濕兩器前側設置外接冷媒的預冷凝結構,改善除濕效果,減輕壓縮機的蒸發(fā)壓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室外排風口,2、排風室,3、排風風機,4、室外新風口,5、新風室,6、過濾器,7、排風閥,8、新風閥,9、內循環(huán)閥,10、熱交換器,11、送風室,12、送風風機,13、除濕兩器,14、蒸發(fā)器,15、冷凝器,16、室內送風口,17、回風室,18、壓縮機,19、室內回風口,20、冷水盤管,21、輔助蒸發(fā)器,22、空調室外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一體式新風除濕機,如圖 1所示。本裝置設置在室內和室外之間,用于室內和室外的空氣交換,并同時對空氣進行除濕。本裝置包括機體,機體中心設有熱交換器10,機體內部環(huán)繞熱交換器按順時針依次分隔為送風室11、回風室17、新風室5、排風室2。其中,送風室11、回風室17朝向室內,新風室5、排風室2朝向室外。
新風室5設有朝向室外的側壁設有室外新風口4,送風室朝向室內的側壁設有室內送風口16;室外新風口4經過新風室連接熱交換器10,熱交換器再經過送風室11連接室內送風口16,形成新風通道。
回風室17朝向室內的側壁設有室內回風口19,排風室2朝向室外的側壁設有室外排風口1;室內回風口19通過回風室17連接熱交換器10,熱交換器通過排風室2連接室外排風口1,形成排風通道。
新風通道和排風通道在熱交換器進行不接觸的熱交換,新風回收排風的熱量。
送風室11內設置送風風機12和除濕兩器13,除濕兩器設置在送風風機的后側,除濕兩器位于風機出風側的正壓區(qū),冷凝水能順暢排出。除濕兩器13沿空氣流向依次包括蒸發(fā)器14和冷凝器15,所述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兩端分別通過壓縮機18和毛細管相連形成循環(huán)。壓縮機設置在回風室17內。新風室內設有過濾器6,對新風進行過濾。排風室內設有排風風機,為排風通道提供動力。
所述室外新風口1處設有新風閥7,所述室外排風口4處設有排風閥8,所述新風室和排風室之間設有內循環(huán)閥9,內循環(huán)閥設置在過濾器6和排風風機的外側,實現(xiàn)外循環(huán)和內循環(huán)切換,并保證內循環(huán)時,排風風機和過濾器處于內循環(huán)通道上發(fā)揮作用。需要引入新風時,新風閥、排風閥打開,內循環(huán)閥關閉,正常引入新風、排出回風。不需要引入新風進行室內除濕循環(huán)時,新風閥、排風閥打開關閉,內循環(huán)閥打開,室內的回風通過室內回風口、熱交換器、排風室、內循環(huán)閥、新風室、熱交換器、室內送風口形成內循環(huán)。
實施例2,一種輔助水冷的一體式新風除濕機,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送風風機和除濕兩器之間設有用于降溫的冷水盤管20,冷水盤管外接冷水水源,可以是市政供水、水箱供水、井水、湖水等。本實施例其余結構均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一種輔助風冷的一體式新風除濕機,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送風風機和除濕兩器之間設有用于降溫的輔助蒸發(fā)器,所述輔助蒸發(fā)器連接有設于機體外部的空調室外機,空調室外機獨立運行,設置獨立的散熱器。本實施例其余結構均與實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