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34676閱讀:219來源:國知局
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尤其是涉及自動清掃過濾器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



背景技術:

以往,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具備設于殼體的吸入口且從被吸入到殼體內的空氣將灰塵去除的過濾器。此外,在以往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也提出有如專利文獻1記載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那樣,具備自動清掃過濾器的自動清掃功能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詳細而言,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清掃過濾器的刷子等清掃機構和具有收容由該刷子去除的灰塵的塵埃收容部的集塵箱被配置在熱交換器的前方。并且,專利文獻1記載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成為如下的結構,即,一邊使過濾器移動一邊由清掃機構去除灰塵,并將由過濾器去除的灰塵收容到集塵箱的塵埃收容部,從而能夠自動清掃過濾器。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57883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如上所述,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用于自動清掃過濾器的清掃機構和集塵箱被配置在熱交換器的前方。因此,專利文獻1記載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存在該室內機的前后方向的尺寸(進深尺寸)變大這樣的課題。此外,專利文獻1記載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存在熱交換器的形狀和大小受限這樣的課題。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那樣的課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獲得具有過濾器的自動清掃功能,且能夠防止室內機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變大,且能夠防止熱交換器的形狀和大小受限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具備:殼體,所述殼體在上表面部形成有吸入口并在相比于該吸入口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吹出口;風扇和熱交換器,所述風扇和熱交換器設于所述殼體內;多個過濾器,所述多個過濾器設于所述吸入口,從利用所述風扇吸入到所述殼體中的空氣將灰塵去除;清掃機構,所述清掃機構與所述過濾器相對地移動并清掃所述過濾器;以及集塵箱,所述集塵箱具有收容由所述清掃機構去除的灰塵的塵埃收容部,且所述集塵箱設于所述過濾器的左右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側,所述集塵箱相對于所述殼體在前后方向上裝卸自如地被設置。

發(fā)明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能夠將自動清掃過濾器的自動清掃機構和集塵箱配置在熱交換器的上方。因此,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在具有過濾器的自動清掃功能的同時,能夠防止室內機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變大,且能夠防止熱交換器的形狀和大小受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右側視圖。

圖4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拆下裝飾板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5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6是圖1的B-B剖視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過濾器的圖,圖7(A)表示過濾器的俯視圖,圖7(B)表示過濾器的側視圖。

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濾盒的組裝立體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濾盒的分解立體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濾盒的俯視圖。

圖11是圖10的C-C剖視圖。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的濾盒的集塵箱側的端部附近的俯視圖。

圖13是表示圖12所示的過濾器驅動軸的過濾器移動齒輪體的俯視圖。

圖14是將圖7(B)的D部放大后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馬達單元的立體圖。

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的濾盒的集塵箱側的端部附近的正面剖視圖。

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的濾盒的、與集塵箱相反側的端部附近的正面剖視圖。

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的濾盒的、與集塵箱相反側的端部附近的正面剖視圖。

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濾盒的另一例的組裝立體圖。

圖20是表示將圖19所示的濾盒安裝在殼體上后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圖21是圖20的E-E剖視圖。

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集塵箱的組裝立體圖。

圖2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集塵箱的分解立體圖。

圖24是圖22的F-F剖視圖,并是表示關閉蓋部后的狀態(tài)的圖。

圖25是圖22的F-F剖視圖,并是表示打開蓋部后的狀態(tài)的圖。

圖26是圖1的G-G剖視圖,并是表示關閉擋塊后的狀態(tài)的圖。

圖27是圖1的G-G剖視圖,并是表示打開擋塊后的狀態(tài)的圖。

圖2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擋塊的立體圖。

圖2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擋塊的立體圖。

圖30是用于說明在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在集塵箱被安裝在殼體上的狀態(tài)下將濾盒安裝在殼體上的方法的立體圖。

圖31是用于說明在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在集塵箱未被安裝在殼體上的狀態(tài)下將濾盒安裝在殼體上的方法的立體圖。

圖32是圖31的H-H剖視圖。

圖3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一例的立體圖。

圖3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立體圖。

圖35是表示在圖34所示的室內機中拆下裝飾板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3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立體圖,并是表示拆下裝飾板后的狀態(tài)的圖。

圖3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立體圖。

圖3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立體圖。

圖3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立體圖。圖2是該室內機的主視圖。圖3是該室內機的右側視圖。圖4是表示在該室內機中拆下裝飾板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5是圖1的A-A剖視圖。另外,圖6是圖1的B-B剖視圖。

以下,參照圖1~圖6來說明本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200的整體構造。

室內機200通過利用使制冷劑循環(huán)的冷凍循環(huán),向房間等空調空間供給空調空氣。該室內機200主要具有:殼體1,該殼體1形成有用于將室內空氣吸入到內部的吸入口2以及用于將空調空氣供給到空調對象區(qū)域的吹出口3;風扇,該風扇被收納在該殼體1內并從吸入口2吸入室內空氣,從吹出口3將空調空氣吹出;以及熱交換器30,該熱交換器30通過使制冷劑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從而產生空調空氣。

對于殼體1而言,吸入口2形成于殼體1的上表面部6,吹出口3形成于相比于吸入口2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殼體1的前面部4的下部以及殼體1的下表面部9形成有吹出口3。另外,在吹出口3設有調整從吹出口吹出的空調空氣的上下方向的朝向的上下風向擋板12以及調整從吹出口吹出的空調空氣的左右方向的朝向的未圖示的左右風向擋板。另外,上下風向擋板12構成為在室內機200停止的狀態(tài)下阻塞吹出口3。

風扇以及熱交換器30在殼體1內被設在相比于吸入口2成為下游側且相比于吹出口3成為上游側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1中,使用例如螺旋槳式風扇即軸流風扇20作為風扇。該軸流風扇20具備成為旋轉軸的軸套部21和被設在該軸套部21的外周側的多個葉片22。軸流風扇20由被連結于軸套部21的風扇驅動馬達23來驅動。另外,在軸流風扇20的外周側設有上游側端部被擴徑的管狀的喇叭口24。

在此,一般而言,由于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受到設置空間的制約,所以大多無法增大軸流風扇20。因此,在本實施方式1中,為了得到所期望的風量,將多個(在實施方式1中是2個)軸流風扇20沿殼體1的長邊方向(左右方向)并列設置。

此外,軸流風扇20的個數(shù)并不被限定為多個。只要能夠得到所期望的風量,僅將1個軸流風扇20設置在室內機200中即可。另外,也可以采用貫流風扇作為用于室內機200的風扇。在此,在本實施方式1中,將斜流風扇也包含在軸流風扇中。這是因為斜流風扇也會使整體的空氣的流動沿著風扇旋轉軸。

熱交換器30被設在成為軸流風扇20的下游側并成為吹出口3的上游側的位置。該熱交換器30具備:多個翅片31,該多個翅片31隔著預定的間隔被并列設置;以及多條導熱管32,該多條導熱管32沿翅片31的并列設置方向將這些翅片31貫通,并在內部供制冷劑流入。在本實施方式1中,將熱交換器30的形狀形成為從側面觀察大致呈W字狀。制冷運轉時,在利用熱交換器30冷卻室內空氣時,存在在熱交換器30中產生結露的情況。因此,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在熱交換器30的下端部設有回收結露的排水盤14。此外,在室內機200采用貫流風扇的情況下,也可以將熱交換器30配置在該貫流風扇的上游側。

另外,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具備:過濾器40,該過濾器40從利用軸流風扇20吸入到殼體1中的空氣將灰塵去除;清掃機構110,該清掃機構110清掃該過濾器40;以及集塵箱90,該集塵箱90具有收容被清掃機構110去除的灰塵的塵埃收容部91。過濾器40裝卸自如地被設在殼體1的吸入口2中。在本實施方式1中,過濾器40移動自如地被收容在濾盒50中。該濾盒50沿前后方向裝卸自如地被設在殼體1的吸入口2中。另外,清掃機構110以及集塵箱90在殼體1內被設在軸流風扇20的上游側。在本實施方式1中,構成為集塵箱90具備清掃機構110。并且,集塵箱90沿前后方向裝卸自如地被設在殼體1上。

此外,對于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而言,在殼體1的前面部4的前方開閉自如地設有外觀板11。并且,構成為通過關閉外觀板11,從而覆蓋濾盒50以及集塵箱90的前方。由此,能夠提高室內機200的外觀性。

過濾器40、濾盒50、清掃機構110以及集塵箱90等的詳細結構之后敘述。

另外,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還具備紅外線傳感器151以及控制部150。紅外線傳感器151檢測室內的溫度分布以及室內中的用戶的位置等。控制部150基于被輸入到未圖示的遙控器的運轉信息以及紅外線傳感器151的檢測信息等,對上下風向擋板12的角度、未圖示的左右風向擋板的角度以及軸流風扇20(更詳細而言,為風扇驅動馬達23)的轉速等進行控制??刂撇?50由例如微型電子計算機等構成。

如上述那樣構成的室內機200被設在例如室內的壁面上。并且,室內機200通過使軸流風扇20(更詳細而言,為風扇驅動馬達23)旋轉驅動,從而室內空氣穿過過濾器40,空氣中的灰塵被去除并被吸入到殼體1內的通風路中。該室內空氣在熱交換器30中與在導熱管32的內部流動的制冷劑進行熱交換而成為空調空氣,利用上下風向擋板12以及未圖示的左右風向擋板被控制成所期望的風向,并從吹出口3向空調空間供給。

[詳細構成]

接著,對過濾器40、濾盒50、集塵箱90以及清掃機構110等的詳細構成進行說明。

(過濾器40)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過濾器的圖,圖7(A)表示過濾器的俯視圖,圖7(B)表示過濾器的側視圖。

本實施方式1的過濾器40形成為板狀,并具備外框41、捕捉部42以及柵格47。外框41構成過濾器40的外周部,并形成為框形狀。在該外框41的內周側設有由網孔狀構件形成并從室內空氣捕捉灰塵的捕捉部42。另外,在外框41的內周側設有抑制外框41的變形的柵格47。該過濾器40沿左右方向移動自如地被收容在濾盒50中。

(濾盒50)

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濾盒的組裝立體圖。圖9是表示該濾盒的分解立體圖。圖10是表示該濾盒的俯視圖。另外,圖11是圖10的C-C剖視圖。

濾盒50大致呈長方體形狀并沿前后方向裝卸自如地被設在殼體1的吸入口2中(參照圖4)。該濾盒50具備形成上表面部的第1框體51、形成下表面部的第3框體53以及被設在第1框體51與第3框體53之間的第2框體52。另外,在第1框體51、第2框體52以及第3框體53中,在與軸流風扇20相向的位置形成有通氣口54。另外,在形成于第1框體51、第2框體52以及第3框體53的各通氣口54中設有用于確保濾盒50的強度的格條55。

在此,殼體1的吸入口2開口大地被形成。因此,為了確保殼體1的強度,需要確保吸入口2附近的強度。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利用由格條55確保強度的濾盒50來確保吸入口2附近的強度(即殼體1的強度)。

另外,在濾盒50(例如第1框體51)上,在將濾盒50安裝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下成為前面部的位置(例如圖10中的下側)設有把手80。通過將把手80設在濾盒50上,濾盒50容易從殼體1拆下。此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將濾盒50形成為前后對稱的形狀,以不限定相對于殼體1的濾盒50的安裝以及拆下方向,即以將濾盒50從圖10所示的下側以及上側的雙方安裝在殼體1上。換言之,以圖10所示的C-C線為中心將濾盒50形成為對稱的形狀。因此,對于本實施方式1的濾盒50而言,在將濾盒50安裝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下成為前面部的位置以及成為背面部的位置的雙方設有把手80。

通過如上述那樣構成濾盒50,在層疊的第1框體51以及第2框體52之間形成成為過濾器40的上側移動路徑50a的空間。另外,在第2框體52與第3框體53之間形成成為過濾器40的下側移動路徑50b的空間。

在此,第1框體51相當于本發(fā)明的上框體,第2框體52相當于本發(fā)明的中間框體,第3框體53相當于本發(fā)明的下框體。

在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中,在運轉狀態(tài)(制冷運轉狀態(tài)以及制暖運轉狀態(tài))的期間,過濾器40構成為位于濾盒50的上側移動路徑50a。另外,在清掃過濾器40時,過濾器40構成為移動到濾盒50的下側移動路徑50b。因此,濾盒50在左右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開口部60。更詳細而言,濾盒50在左右方向的端部中的、與具有清掃機構110的集塵箱90相向的一側的端部形成有開口部60。并且,構成為從該開口部60清掃過濾器40。上側移動路徑50a與下側移動路徑50b之間的過濾器40的移動能夠利用例如如下的驅動機構來實現(xiàn)。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的濾盒的集塵箱側的端部附近的俯視圖。圖13是表示圖12所示的過濾器驅動軸的過濾器移動齒輪體的俯視圖。圖14是將圖7(B)的D部放大后的主要部分放大圖。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馬達單元的立體圖。另外,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的濾盒的集塵箱側的端部附近的正面剖視圖。此外,圖12表示在拆下后述的過濾器按壓構件58后的狀態(tài)下濾盒50的集塵箱90側的端部附近。另外,圖16表示將濾盒50安裝在殼體1上后的狀態(tài)。

以下,使用圖8~圖11以及圖12~圖16來說明使過濾器40移動的驅動機構。

本實施方式1的濾盒50在集塵箱90側的端部(換言之,形成有開口部60一側的端部)形成有圓弧形狀部59。在該圓弧形狀部59設有使過濾器40移動的過濾器驅動軸67。詳細而言,過濾器驅動軸67在將濾盒50安裝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下被設成沿著前后方向。換言之,過濾器驅動軸67被設成與開口部60相向。該過濾器驅動軸67具備被設在該過濾器驅動軸67的兩端的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和連結這些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軸部73。

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具備齒輪69、軸套部70以及被連結在馬達單元140上的連結部71。齒輪69被配置在與過濾器40的側緣部43、44相向的位置上。如圖7以及圖14所示,側緣部43、44是過濾器40的相向的側緣部,在這些側緣部43、44上形成有齒部46。即,齒輪69與過濾器40的齒部46嚙合。軸套部70被設在齒輪69的內側。即,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成為軸套部70與軸部73被連結的結構。在本實施方式1中,軸部73形成為比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軸套部70的直徑小。連結部71被設在齒輪69的外側即過濾器驅動軸67的端部。

像這樣構成的過濾器驅動軸67如以下那樣,旋轉自如地被保持在濾盒50的圓弧形狀部59。

在濾盒50的圓弧形狀部59中的成為前側側面部或后側側面部的側面部61中,形成有比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的直徑大且比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齒輪69的直徑小的貫通孔62。通過在貫通孔62中插入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過濾器驅動軸67旋轉自如地被保持在濾盒50的圓弧形狀部59。另外,在濾盒50的例如第2框體52上,在與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軸套部70相向的位置設有軸套保持部65,并在與軸部73相向的位置設有軸保持部63。

在軸套保持部65形成有切口66,該切口66朝上方開口并被切成比軸套部70的直徑大的圓弧狀。在軸保持部63形成有切口64,該切口64朝上方開口并被切成比軸部73的直徑大的圓弧狀。并且,通過軸套部70被軸套保持部65的切口66旋轉自如地保持且軸部73被軸保持部63旋轉自如地保持,過濾器驅動軸67也旋轉自如地被保持在濾盒50的圓弧形狀部59。另外,與軸套部70的內側端部相向地設置的軸保持部63的切口64形成為比軸套部70的直徑小。因此,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利用該軸保持部63和濾盒50的側面部61,從而向過濾器驅動軸67的軸向的移動被限制。

如上所述,過濾器驅動軸67被連結在馬達單元140上而被驅動。在本實施方式1中,如圖4所示,在濾盒50的后方(例如殼體1的背面部5)設有馬達單元140。并且,馬達單元140為如圖15所示的構成。即,馬達單元140具備馬達141以及借助齒輪與該馬達141連接的輸出部142。另外,馬達單元140具備與濾盒50相同個數(shù)即與過濾器驅動軸67相同個數(shù)的輸出部142。

這些輸出部142供過濾器驅動軸67的端部即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插入。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的外周部形成有至少1個凸部72。另外,在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的內周部形成有與凸部72相同個數(shù)以上的凹部143。并且,構成為通過將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的凸部72插入到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的凹部143中,從而連結過濾器驅動軸67和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

在此,馬達141相當于本發(fā)明的過濾器驅動馬達。另外,輸出部142相當于本發(fā)明中的過濾器驅動馬達的輸出部。

此外,通過使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的凹部143的個數(shù)比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的凸部72的個數(shù)多,從而能夠使過濾器驅動軸67與馬達單元140的連結容易。另外,也可以在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形成凹部143,并在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形成凸部72。另外,馬達單元140的設置位置并不被限定于濾盒50的后方。然而,通過如本實施方式1那樣將濾盒50以及后述的集塵箱90配置在馬達單元140的前方,能夠利用濾盒50以及集塵箱90來遮斷馬達141的驅動音。

若在將過濾器驅動軸67和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連結的狀態(tài)下驅動馬達141,則借助齒輪與該馬達141連結的輸出部142進行旋轉驅動。另外,與輸出部142連結的過濾器驅動軸67也進行旋轉驅動。由此,齒部46與過濾器驅動軸67的齒輪69嚙合的過濾器40能夠在濾盒50內沿左右方向移動。即,如圖16所示,位于上側移動路徑50a的過濾器40能夠在圓弧形狀部59進行翻轉而移動到下側移動路徑50b。另外,位于下側移動路徑50b的過濾器40能夠在圓弧形狀部59進行翻轉而移動到上側移動路徑50a。此時,從形成在濾盒50的圓弧形狀部59的開口部60露出的過濾器40部分被集塵箱90的清掃機構110清掃。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過濾器40在圓弧形狀部進行翻轉時,過濾器40被后述的集塵箱90的引導部99引導,并能夠更為切實地進行上側移動路徑50a和下側移動路徑50b的移動。另外,馬達141的旋轉控制由控制部150進行。

在此,對于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而言,為了謀求在濾盒50內的過濾器40的誤動作的防止以及在未將過濾器40收容在濾盒50內的狀態(tài)下的室內機200的運轉的防止,采用如下的構成。

在過濾器驅動軸67的齒輪69與過濾器40的齒部46之間產生爬齒的情況下,存在過濾器40誤動作的情況。例如,在過濾器40的側緣部43、44的移動量不同的情況下,有時過濾器40會在移動路徑內卡住。因此,如圖8~圖11等所示,在本實施方式1的濾盒50上,在過濾器驅動軸67的上方設有過濾器按壓構件58。該過濾器按壓構件58開閉自如地覆蓋濾盒50的開口部60的一部分。另外,該過濾器按壓構件58在堵塞開口部60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下限制過濾器40的動作,以使過濾器40不向過濾器驅動軸67脫離的方向移動。通過設置過濾器按壓構件58,能夠防止在過濾器驅動軸67的齒輪69與過濾器40的齒部46之間產生爬齒,并能夠防止過濾器40誤動作。

另外,對于本實施方式1的濾盒50而言,被格條55劃分的空間的大小為大致相同的大小。因此,能夠進一步防止過濾器40在移動路徑內卡住。

在使被配置在上側移動路徑50a或下側移動路徑50b的過濾器40向與圓弧形狀部59(與集塵箱90相向的一側)相反側的端部移動時,若打算在過濾器40到達該端部后還使過濾器40移動,則會有在上側移動路徑50a或下側移動路徑50b內過濾器40變形,且過濾器40在上側移動路徑50a或下側移動路徑50b內卡住的情況。因此,如圖1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1的過濾器40中,在形成于側緣部43、44的齒部46的端部形成有擋塊部48。通過使擋塊部48到達過濾器驅動軸67的位置,從而過濾器驅動軸67不能夠再使過濾器40移動,所以能夠防止過濾器40的過度的移動,并能夠防止過濾器40在上側移動路徑50a或下側移動路徑50b內卡住。

圖17以及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的濾盒的、與集塵箱相反側的端部附近的正面剖視圖。

如圖8~圖11等所示,在本實施方式1的濾盒50的例如上表面部,在上側移動路徑50a內的過濾器40被配置在標準的位置(過濾器40完全覆蓋通氣口54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在與過濾器40相向的位置形成有過濾器檢測用開口部即開口部75。另外,如圖17以及圖18所示,在殼體1中,在濾盒50被配置在殼體1的標準的位置(連結過濾器驅動軸67和馬達單元140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在一方的端部與濾盒50的開口部75相向的位置設有過濾器檢測桿76。該過濾器檢測桿76以旋轉軸77為擺動中心,沿上下方向擺動自如地被設置。另外,在殼體1中,在與過濾器檢測桿76的另一方的端部相向的位置設有過濾器檢測開關74。

如圖18所示,過濾器檢測桿76被例如彈簧等向該過濾器檢測桿76不按壓過濾器檢測開關74的方向施力。如圖17所示,在被安裝在標準的位置的濾盒50內,在過濾器40被配置在標準的位置時,過濾器檢測桿76的一方的端部被過濾器40推起,且在過濾器檢測桿76的另一方的端部,過濾器檢測開關74被按壓。即,在被安裝在標準的位置的濾盒50內,在過濾器40被配置在標準的位置時,過濾器40構成為經由開口部75按壓過濾器檢測開關74。在此,本實施方式1的控制部150構成為在過濾器檢測開關74未被按壓的狀態(tài)下不使室內機200的運轉(軸流風扇20的旋轉驅動等)進行。因此,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能夠防止在未將過濾器40收容在濾盒50內的狀態(tài)下的室內機200的運轉。

此外,本實施方式1的濾盒50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的構成。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1中,構成為在殼體1上設有載置濾盒50的載置部15,并利用該載置部15從下方支承濾盒50。在像這樣設有載置部15的情況下,也可以將濾盒50的第3框體53與載置部15一體地形成。在該情況下,在第1框體51與第2框體52之間形成上側移動路徑50a,在第2框體52與載置部15之間形成下側移動路徑50b。并且,第1框體51以及第2框體52成為相對于殼體1裝卸自如的構成。在該情況下,第1框體51相當于本發(fā)明的上框體,第2框體52相當于本發(fā)明的下框體。

另外,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如上述那樣使用軸流風扇20。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如下那樣地構成濾盒50的格條55。

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濾盒的另一例的組裝立體圖。圖20是表示將該濾盒安裝在殼體上后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另外,圖21是圖20的E-E剖視圖。

濾盒50的格條55具備多個第1格條56,該多個第1格條56在俯視下從軸流風扇20的旋轉軸(軸套部21)呈輻射狀地被延伸設置。這些多個第1格條56以等間距或不等間距被配置。并且,為了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將這些第1格條56形成為在俯視下從軸流風扇20的旋轉軸(軸套部21)側朝向外周側而成為沿與軸流風扇20的旋轉方向(在圖20中是順時針方向)相反方向傾斜的直線形狀或圓弧形狀。

詳細而言,在格條55的后游(下游側的氣流)產生速度缺損域(流速慢的區(qū)域)。因此,在軸流風扇20的葉片22的前緣部22a與格條55的后游干涉時,會產生急劇的壓力變動。因此,葉片22的前緣部22a與格條55的后游的干涉范圍越大,換言之,在俯視下格條55與葉片22的前緣部22a的重疊的范圍越大,噪音變得越大。

在此,軸流風扇20的葉片22的前緣部22a形成為在俯視(沿軸流風扇20的旋轉軸方向觀察的狀態(tài))下從軸流風扇20的旋轉軸側朝向外周側而向軸流風扇20的旋轉方向傾斜的直線形狀或圓弧形狀。另一方面,濾盒50的第1格條56形成為在俯視下從軸流風扇20的旋轉軸側朝向外周側而向與軸流風扇20的旋轉方向相反方向傾斜的直線形狀或圓弧形狀。因此,對于本實施方式1的濾盒50而言,由于能夠使葉片22的前緣部22a與第1格條56的后游的干涉范圍小,換言之,由于能夠使在俯視下第1格條56與葉片22的前緣部22a的重疊的范圍小,所以能夠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

尤其是,如圖20所示,在葉片22的前緣部22a向與軸流風扇20的旋轉方向相反方向形成為凸的圓弧形狀的情況下,向軸流風扇20的旋轉方向將第1格條56形成為凸的圓弧形狀即可。通過像這樣構成,在俯視下第1格條56和葉片22的前緣部22a以更為接近垂直的狀態(tài)重疊。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

另外,在采用第1格條56作為濾盒50的格條55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第1格條56的個數(shù)與軸流風扇20的葉片22的個數(shù)為互質的關系。由于能夠使葉片22的前緣部22a與第1格條56的后游干涉的部位少,所以能夠進一步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

另外,在采用第1格條56作為濾盒50的格條55的情況下,如圖19、20所示,格條55也可以具備至少1個在俯視下以軸流風扇20的旋轉軸(軸套部21)為中心的圓形的第2格條57。能夠提高濾盒50的強度,換言之,能夠提高通氣口54附近的強度。

另外,在設置第2格條57的情況下,在至少1個第2格條57中,優(yōu)選在其內周側與外周側使第1格條的根數(shù)不同。例如,在將第1格條56形成于第2格條57的內周側以及外周側的情況下,優(yōu)選使被設在第2格條57的外周側的第1格條56的根數(shù)比被設在第2格條57的內周側的第1格條56的根數(shù)多。由于能夠使被第1格條56以及第2格條57劃分的空間的大小為大致相同的大小,所以能夠防止過濾器40在移動路徑內卡住。此外,只要確保濾盒50的強度,也可以僅在第2格條57的外周側形成第1格條56。此外,第2格條57也可以形成為用直線狀的格條來連接鄰接的第1格條56之間。像這樣形成的第2格條57近似為圓形。在本實施方式1中,也將這樣的近似的圓形稱為“圓形”。

另外,在采用軸流風扇20作為室內機200的風扇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形成于濾盒50的下表面部的通氣口54的外周側,換言之,在被設在該通氣口54的格條55的外周側,朝向喇叭口24地突出設置以喇叭口24的上部開口部的直徑以上的直徑形成為圓形的凸緣部78。由于能夠得到與將喇叭口24沿上下方向(軸流風扇20的旋轉軸方向)延伸同樣的效果,所以能夠進一步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此時,優(yōu)選不在濾盒50的下表面部形成通氣口54以外的開口部。換言之,優(yōu)選不在凸緣部78的外周側形成開口部。由于不再從吸入口2以外向濾盒50內吸入空氣,且空氣在喇叭口24內順暢地流動,所以能夠進一步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此外,在采用形成為柵格狀的格條55的情況下,也能夠得到這些噪音抑制效果。

(集塵箱90以及清掃機構110)

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集塵箱的組裝立體圖。圖23是表示該集塵箱的分解立體圖。圖24是圖22的F-F剖視圖,并是表示關閉蓋部后的狀態(tài)的圖。圖25是圖22的F-F剖視圖,并是表示打開蓋部后的狀態(tài)的圖。圖26是圖1的G-G剖視圖,并是表示關閉擋塊后的狀態(tài)的圖。另外,圖27是圖1的G-G剖視圖,并是表示打開擋塊后的狀態(tài)的圖。

集塵箱90具備收容利用清掃機構110從過濾器40去除的灰塵的塵埃收容部91。該集塵箱90被設在濾盒50的左右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側。另外,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構成為將從被收容在2個濾盒50中的過濾器40去除的灰塵收容在1個集塵箱中。因此,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被設在沿左右方向相向的2個濾盒50之間。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1中,集塵箱90構成為具備清掃機構110。因此,2個濾盒50被設置成形成有使過濾器40露出的開口部60的一側的端部與集塵箱90相向。換言之,2個濾盒50在相互相向的一側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形成有開口部60。

如上述那樣配置的集塵箱90相對于殼體1沿前后方向裝卸自如地被設置,并具備塵埃收容部91、被設在該塵埃收容部91的上部的上表面部101、開閉自如地阻塞該塵埃收容部91的下部開口的蓋部93以及清掃機構110。

塵埃收容部91利用主體部92以及構成該塵埃收容部91的背面部的下部的支承構件97,形成為下部開口的大致呈箱型的形狀。該塵埃收容部91由透明樹脂形成,以便能夠視覺辨識在內部積存的灰塵的量。另外,在塵埃收容部91,在與濾盒50相向的一側的側面部沿著前后方向地形成有截面為圓弧形狀的引導部99。此外,本實施方式1的集塵箱90被設在2個濾盒50之間。因此,塵埃收容部91在兩側面部形成有引導部99。該引導部99為與濾盒50的圓弧形狀部59的形狀對應的形狀,且在集塵箱90被安裝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下,在將濾盒50安裝在殼體1上時,作為將濾盒50導入到標準的安裝位置的引導件而發(fā)揮功能。另外,該引導部99還具有如下功能,即,在濾盒50內,在過濾器40在上側移動路徑50a與下側移動路徑50b之間移動時,換言之,在過濾器40穿過濾盒50的圓弧形狀部59時,對過濾器40進行引導。

另外,在塵埃收容部91的引導部99,在與濾盒50的開口部60相向的位置形成有開口部100。即,被設在集塵箱90上的后述的清掃機構110構成為經由該開口部100以及濾盒50的開口部60來清掃過濾器40。

上表面部101在本實施方式1中構成殼體1的上表面部6的一部分。由于不需要覆蓋集塵箱90的上方的頂板,所以能夠削減零件件數(shù)。另外,上表面部101作為與塵埃收容部91為不同的零件而被形成,且與殼體1顏色相同。通過像這樣構成,能夠提高室內機200的外觀性。

蓋部93具有旋轉自如地被安裝在塵埃收容部91的旋轉軸94,且借助該旋轉軸94旋轉自如地被安裝在塵埃收容部91。由此,蓋部93開閉自如地阻塞塵埃收容部91的下部開口。即,集塵箱90構成為通過打開蓋部93,從而將積存在塵埃收容部91中的灰塵取出。

清掃機構110具備清掃過濾器40的刷子111以及安裝該刷子111而使該刷子111旋轉或擺動的刷子驅動軸112。該刷子驅動軸112旋轉自如地被保持在塵埃收容部91的前面部以及背面部。詳細而言,在塵埃收容部91的主體部92的前面部形成有供刷子驅動軸112的前端部插入的插入孔95。利用該插入孔95,刷子驅動軸112的前端部旋轉自如地被保持。另外,在主體部92的背面部的下端形成有圓弧狀的切口96,在被設在主體部92的背面部的下方的支承構件97的上端,在與切口96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圓弧狀的切口98。通過由切口96和切口98將刷子驅動軸112的后端部旋轉自如地夾著,從而刷子驅動軸112的后端部旋轉自如地被保持。

上述的刷子驅動軸112被連結在馬達單元140上,并被該馬達單元140驅動。詳細而言,如圖15所示,在馬達單元140上除了輸出部142之外,還具備輸出部144。該輸出部144構成為借助齒輪與馬達141連接,并通過馬達141旋轉而進行擺動或旋轉。該輸出部144供刷子驅動軸112的后端部插入。

在此,馬達141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刷子驅動馬達。另外,輸出部144相當于本發(fā)明中的刷子驅動馬達的輸出部。

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4的內周部形成有至少1個凸部145。另外,在刷子驅動軸112的后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與凸部145相同個數(shù)以上的凹部113(此外,本實施方式1的刷子驅動軸112被形成為前后對稱形狀。因此,在圖23中,在刷子驅動軸112的前端部指向凹部113來表示)。并且,構成為通過將輸出部144的凸部145插入到刷子驅動軸112的凹部113中,從而連結刷子驅動軸112和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4。在此,通過使刷子驅動軸112的凹部113的個數(shù)比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4的凸部145的個數(shù)多,從而能夠使刷子驅動軸112與馬達單元140的連結容易。此外,也可以在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形成凹部113,并在刷子驅動軸112形成凸部145。

若在將刷子驅動軸112和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4連結的狀態(tài)下驅動馬達141,則借助齒輪與該馬達141連結的輸出部144進行擺動或旋轉。相伴于此,刷子驅動軸112以及刷子111也進行擺動或旋轉。由此,如圖16所示,從集塵箱90的開口部100突出的刷子111從自濾盒50的開口部60露出的過濾器40部分將灰塵去除。

由于該灰塵附著在刷子111上,所以在集塵箱90的塵埃收容部91至少設置1個將附著在刷子111上的灰塵刮落的刮板114。該刮板114沿著前后方向被延伸設置,并在前端部沿著延伸設置方向連續(xù)設有凹凸部115。

像這樣,對于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而言,由于將集塵箱90以及清掃機構110設在濾盒50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側,所以能夠將集塵箱90以及清掃機構110配置在熱交換器30的上方。因此,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在具有過濾器40的自動清掃功能的同時,能夠防止室內機20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變大,并能夠防止熱交換器30的形狀以及大小被限制。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為了將附著在刷子111上的灰塵更為切實地刮落,設有多個刮板114。并且,對于鄰接的刮板114而言,凹凸部115的凹部和凸部錯開地被形成。

在此,如圖1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1中,構成為由1個刷子111來清掃2個過濾器40。此時,在使刷子111擺動來清掃2個過濾器40的情況下,如圖24所示,優(yōu)選在過濾器40的清掃部位(開口部100)之間以及刷子111的擺動端的2個部位總計3個部位設置刮板114。通過像這樣構成,由于在清掃各過濾器40前刷子111與刮板114接觸,所以能夠抑制用刷子111去除的灰塵再次附著在過濾器40上,并能夠提高過濾器40的清掃性能。

在上述的集塵箱90中,為了在殼體1的標準的位置(連結刷子驅動軸112和馬達單元140的位置)固定集塵箱90,設有固定桿120。該固定桿120具有沿左右方向突出設置的旋轉軸121。并且,旋轉軸121在蓋部93的下部與固定桿用蓋124之間旋轉自如地被保持。由此,固定桿120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沿上下方向擺動自如。另外,在固定桿的后端部形成有固定桿鉤部122。該固定桿鉤部122在集塵箱90被配置在殼體1的標準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卡合于在殼體1(例如載置部15)上形成的開口部即集塵箱用卡合部125。另外,固定桿120的后端部即固定桿鉤部122從上方被彈簧123按壓。因此,固定桿鉤部122卡合在集塵箱用卡合部125上的狀態(tài)被保持。此外,通過將固定桿120的前端部壓下,固定桿鉤部122和集塵箱用卡合部125的卡合被解除,并能夠將集塵箱90從殼體1拆下。通過像這樣將集塵箱90固定在殼體1上,能夠防止在過濾器40的自動清掃中刷子驅動軸112的后端部從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4脫落。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構成為用1個刷子111清掃2個過濾器40,但是也可以與各過濾器40對應地在集塵箱90內設置2個刷子111以及刷子驅動軸112。另外,也可以針對各濾盒50設置集塵箱90。在此,在如本實施方式1那樣使用軸流風扇20的情況下,鄰接的軸流風扇20之間成為未作為風路使用的閑置空間。因此,在與各軸流風扇20對應地(按各軸流風扇)設置濾盒50的情況下,通過如本實施方式1那樣在鄰接的濾盒50之間設置集塵箱90,從而能夠有效利用閑置空間,并能夠使室內機200小型化。

(擋塊130)

圖28以及圖2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擋塊的立體圖。此外,圖28表示打開擋塊130后的狀態(tài)。另外,圖29表示關閉擋塊130后的狀態(tài)。

本實施方式1的擋塊130為大致呈四邊形形狀的板狀構件,并被配置在集塵箱90的前方。該擋塊130的下端部借助旋轉軸131旋轉自如地被安裝在殼體1上。另外,擋塊130的上端部相對于殼體1直接或間接地裝卸自如地被固定。即,在將擋塊130固定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圖29所示的關閉擋塊130后的狀態(tài))下,擋塊130能夠限制集塵箱90從標準的位置向前方移動。因此,能夠防止在過濾器40的自動清掃中刷子驅動軸112的后端部從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4脫落。

另外,與集塵箱90的塵埃收容部91同樣地,擋塊130由透明樹脂形成。因此,用戶即使透過擋塊130也能夠確認積存在塵埃收容部91中的灰塵的量。

另外,對于擋塊130而言,其左右方向的寬度比集塵箱90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大。因此,與集塵箱90鄰接地設置的濾盒50的前面部的一部分被擋塊130覆蓋。因此,通過將擋塊130固定在殼體1上,從而能夠將濾盒50固定在標準的位置。而且,也能夠防止在過濾器40的自動清掃中過濾器驅動軸67的后端部從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脫落。

另外,由于擋塊130如上述那樣構成,所以在將擋塊130的上端部固定在殼體1上時,即在關閉擋塊130時,上端部從前方向后方移動。因此,在關閉擋塊130時,利用擋塊130將集塵箱90以及濾盒50從前方向后方壓入。因此,即使在集塵箱90以及濾盒50未被插入到標準的位置的情況下,通過關閉擋塊130,也能夠將集塵箱90以及濾盒50壓入,并能夠將集塵箱90以及濾盒50配置在標準的位置。

另外,在擋塊130上形成有用于限制集塵箱90的固定桿120(換言之,固定桿鉤部122)的操作的開口部133。該開口部133在集塵箱90的固定桿120的固定桿鉤部122卡合在殼體1的集塵箱用卡合部125上的狀態(tài)下,即在集塵箱90被配置在標準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關閉擋塊130時,被形成在供固定桿120的前端部插入的位置。在將固定桿120的前端部插入到開口部133中的狀態(tài)下,即使打算將固定桿120的前端部壓下來解除固定桿鉤部122和集塵箱用卡合部125的卡合狀態(tài),固定桿120也會與開口部133的下緣部干涉而無法將固定桿120壓下。因此,能夠防止在關閉擋塊130后的狀態(tài)下誤將集塵箱90拆下。

另外,在擋塊130中具備軸承部134以及軸承部135,該軸承部134旋轉自如地保持過濾器驅動軸67的前端部(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該軸承部135旋轉自如地保持刷子驅動軸112的前端部。并且,構成為在關閉擋塊130時,過濾器驅動軸67的前端部被軸承部134旋轉自如地保持,且刷子驅動軸112的前端部被軸承部135旋轉自如地保持。通過像這樣構成,在使過濾器驅動軸67旋轉時,能夠抑制過濾器驅動軸67的前端部的振擺。另外,在使刷子驅動軸112擺動或旋轉時,能夠抑制刷子驅動軸112的前端部的振擺。即,在驅動過濾器驅動軸67以及刷子驅動軸112時,能夠將過濾器驅動軸67以及刷子驅動軸112的間隔保持為恒定。由此,能夠將刷子111與過濾器40的距離保持為恒定,并能夠提高灰塵的去除性能。

此外,軸承部134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第1軸承部,軸承部135相當于本發(fā)明的第2軸承部。

在此,在本實施方式1中,將擋塊130的上端部間接地固定在殼體1上。詳細而言,在擋塊130的上端部設有擋塊鉤部132。另外,在集塵箱90的上表面部101形成有與擋塊鉤部132卡合的開口部即擋塊用卡合部102。并且,構成為在集塵箱90被固定在標準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擋塊鉤部132卡合在擋塊用卡合部102上,擋塊130的上端部間接地被固定在殼體1上。

此外,在殼體1在集塵箱90以及濾盒50的上方具有頂板的情況下,也可以在該頂板上形成擋塊用卡合部102并將擋塊130的上端部直接固定在殼體1上。另外,在具有該頂板的情況下,也可以將殼體1的上端部旋轉自如地安裝在該頂板上。在該情況下,構成為在殼體1的前面部4中的成為集塵箱90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擋塊用卡合部102,并在擋塊130的下端部形成擋塊鉤部132,且將殼體1的下端部固定在殼體1上。

[動作說明]

接著,對過濾器40的清掃動作及過濾器40、濾盒50以及集塵箱90的裝卸動作(安裝以及拆下動作)進行說明。

(清掃動作)

在清掃過濾器40時,控制部150使馬達單元140的馬達141旋轉。即,控制部150在各濾盒50內使過濾器驅動軸67旋轉。由此,如圖16所示,被配置在濾盒50的上側移動路徑50a的過濾器40朝向開口部60,即朝向集塵箱90移動。另外,在開口部60部分,過濾器40被集塵箱90的引導部99引導而彎曲成圓弧狀。并且,過濾器40切實地被插入到下側移動路徑50b中。

另一方面,通過控制部150使馬達141旋轉,清掃機構110的刷子111以及刷子驅動軸112例如進行擺動。由此,如圖16所示,從集塵箱90的開口部100突出的刷子111從自濾盒50的開口部60露出的過濾器40部分將灰塵去除。另外,從過濾器40去除而附著在刷子111上的灰塵被刮板114刮落并被積存在集塵箱90的塵埃收容部91中。此外,圖16所示的附圖標記“160”表示灰塵。

被清掃機構110清掃后的過濾器40成為通過清掃位置即開口部60并被配置在下側移動路徑50b的狀態(tài)。若成為該狀態(tài),則控制部150使馬達141進行反轉。由此,被配置在下側移動路徑50b的過濾器40朝向開口部60移動,并被集塵箱90的引導部引導而彎曲成圓弧狀,且返回上側移動路徑50a。在該過濾器40的移動動作中,也可以利用清掃機構110進行過濾器40的清掃。能夠從過濾器40更為切實地將灰塵去除。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與軸流風扇20對應地在各軸流風扇20的上方配置有濾盒50。通過用多個濾盒50覆蓋吸入口2,從而能夠在清掃濾盒50內的過濾器40時使過濾器40的移動距離小,并能夠縮短過濾器40的清掃時間。

在此,在如本實施方式1那樣清掃過濾器40的情況下,將上側移動路徑50a以及下側移動路徑50b中的與開口部60相反側的端部連接,能夠在濾盒50內形成環(huán)狀的過濾器移動路徑,且還能夠在濾盒50內收容環(huán)狀的過濾器。然而,在像這樣構成的情況下,被吸入到殼體1內的室內空氣成為如同穿過2個過濾器的狀態(tài),在濾盒50內的通風阻力會變大。因此,在本實施方式1中,構成為將形成為板狀的過濾器40收容在濾盒內。

(過濾器40、濾盒50以及集塵箱90的裝卸動作)

在由手動清掃過濾器40的情況下,將濾盒50從殼體1拆下。另外,在丟棄積存在集塵箱90的塵埃收容部91中的灰塵的情況下,將集塵箱90從殼體1拆下。

在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中,在將濾盒50從殼體1拆下時,打開被設在殼體1的前面?zhèn)鹊耐庥^板11,也將擋塊130打開。由此,由于濾盒50能夠向前方移動,所以通過將濾盒50向前方抽出,從而能夠將濾盒50從殼體1拆下(參照圖4)。

在從濾盒50拆下過濾器40的情況下,首先,打開濾盒50的過濾器按壓構件58。由此,解除過濾器40的齒部46與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齒輪69的嚙合,并成為能夠拆下過濾器40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通過將過濾器40從濾盒50的開口部60抽出,從而能夠將過濾器40從濾盒50拆下。

在將過濾器40安裝在濾盒50中的情況下,在過濾器按壓構件58打開的狀態(tài)下,從開口部60將過濾器40插入到濾盒50的上側移動路徑50a中。其后,關閉過濾器按壓構件58,從而使過濾器40的齒部46與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齒輪69嚙合。

在此,在殼體的上表面部形成有吸入口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多被安裝在房間等空調空間的壁面上。在像這樣在空調空間的壁面上安裝室內機的情況下,室內機被配置在高的位置。因此,在吸入口被形成在殼體的上表面部且具有過濾器的自動清掃功能的以往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在將過濾器再次安裝在殼體上時,存在難以將過濾器正確地安裝在移動部件上,過濾器會產生誤動作這樣的課題。例如,在以移動部件的齒輪僅嚙合在過濾器的一方的側緣部的齒部的狀態(tài)安裝過濾器的情況下,對于過濾器而言,僅該一方的側緣部一側移動,過濾器會在過濾器的移動路徑內卡住。

然而,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通過將濾盒50從殼體1拆下,能夠在易于作業(yè)的場所進行過濾器40的齒部46和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齒輪69的嚙合。因此,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容易將過濾器40正確地安裝在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齒輪69上。

尤其是,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構成為在自動清掃過濾器40時,使該過濾器40沿左右方向移動。因此,將過濾器40收容在濾盒50中并使該濾盒50相對于殼體1裝卸自如的本實施方式1的結構尤其有用。詳細而言,在以往的室內機中,在使過濾器沿左右方向移動的情況下,被設在殼體上的移動部件的齒輪至少在前后被配置2個,且這些齒輪的齒槽的形成方向為前后方向。通常,過濾器構成為從殼體的前方裝卸,所以在打算從殼體的前方安裝過濾器時,必須在前后2個齒輪的雙方的齒槽中插入過濾器的齒部。這樣的作業(yè)非常困難。

另一方面,在將集塵箱90從殼體1拆下時,首先,也打開被設在殼體1的前面?zhèn)鹊耐庥^板11,也將擋塊130打開。通過打開擋塊130,能夠進行集塵箱90的固定桿120的操作。在將固定桿120的前端部壓下并解除固定桿鉤部122和集塵箱用卡合部125的卡合的狀態(tài)下,通過向前方抽出集塵箱90,能夠將集塵箱90從殼體1拆下(參照圖4)。其后,打開集塵箱90的蓋部93,并將積存在集塵箱90的塵埃收容部91中的灰塵丟棄。

此外,濾盒50以及集塵箱90能夠各自獨立地裝卸。即,既能夠僅將濾盒50從殼體1拆下,又能夠僅將集塵箱90從殼體1拆下。因此,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能夠提高維護性。

濾盒50以及集塵箱90從前方壓入到殼體1中,并安裝在該殼體1上。在此,如上所述,濾盒50以及集塵箱90能夠各自獨立地裝卸。因此,在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中,存在在集塵箱90被安裝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下將濾盒50安裝在殼體1上的情況和在集塵箱90未被安裝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下將濾盒50安裝在殼體1上的情況。

圖30是用于說明在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在集塵箱被安裝在殼體上的狀態(tài)下將濾盒安裝在殼體上的方法的立體圖。此外,圖30表示被配置在殼體1的右側面部7側(參照圖1)的濾盒50的安裝。被配置在殼體1的左側面部8側(參照圖1)的濾盒50的安裝方法也相同。

在集塵箱90被安裝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下,若將濾盒50從前方壓入到殼體1中,則濾盒50的左側端部(圓弧形狀部59)被集塵箱90的引導部99引導。另外,濾盒50的右側端部被在殼體1上沿前后方向形成的側壁部10a引導。由此,若將濾盒50從前方壓入到殼體1中,則濾盒50被導入到標準的安裝位置。并且,設在濾盒50上的過濾器驅動軸67的后端部(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與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被連結。通過如本實施方式1那樣使集塵箱90具有濾盒50的引導功能,從而無需另行設置對濾盒50中的集塵箱90側的端部進行引導的引導構件,所以能夠削減零件件數(shù)。

此外,對于被配置在標準的安裝位置的濾盒50而言,通過從側壁部10a向濾盒50側突出設置的按壓板10c和集塵箱90的引導部99的上部,向上方的移動被限制。

圖31是用于說明在本發(fā)明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中,在集塵箱未被安裝在殼體上的狀態(tài)下將濾盒安裝在殼體上的方法的立體圖。另外,圖32是圖31的H-H剖視圖。此外,圖31以及圖32表示被配置在殼體1的右側面部7側(參照圖1)的濾盒50的安裝。被配置在殼體1的左側面部8側(參照圖1)的濾盒50的安裝方法也相同。

在集塵箱90未被安裝在殼體1上的狀態(tài)下,無法利用集塵箱90的引導部99對濾盒50的左側端部(圓弧形狀部59)進行引導。因此,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在殼體1上形成有引導槽10。該引導槽10例如被形成在側壁部10a與被設在載置部15的凸部10b之間。另外,該引導槽10形成為越從后側朝向前側左右方向的寬度變得越大。另外,在濾盒50中,在與引導槽10相向的位置設有凸部79。

在集塵箱90未被安裝在殼體1上的情況下,在將濾盒50從前方壓入到殼體1上時,使濾盒50的凸部79插入到引導槽10中。此時,引導槽10的前方的左右方向的寬度變大,所以能夠將濾盒50的凸部79容易地插入到引導槽10中。若在該狀態(tài)下將濾盒50進一步向后方壓入,則濾盒50的凸部79被引導槽10的側壁(側壁部10a或凸部10b)引導。在此,如圖32所示,對于引導槽10的后方而言,其左右方向的寬度形成為比濾盒50的凸部79的左右方向的寬度稍許大的程度。因此,濾盒50被導入到標準的安裝位置。并且,設在濾盒50上的過濾器驅動軸67的后端部(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連結部71)與馬達單元140的輸出部142被連結。像這樣,對于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而言,即使在集塵箱90未被安裝在殼體1上的情況下,也能夠將濾盒50容易地安裝在殼體1上。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2中,對在實施方式1中表示的室內機200的變形例進行說明。此外,在本實施方式2中,對于未特別記述的項目,與實施方式1相同,對于同樣的功能、結構,使用同樣的附圖標記進行說明。

圖3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一例的立體圖。

在實施方式1中,在殼體1的吸入口2中設有多個濾盒50。另一方面,圖33所示的室內機200在殼體1的吸入口2中具備1個濾盒50。即,圖33所示的室內機200構成為用1個過濾器40覆蓋吸入口2。另外,在圖33所示的室內機200中,濾盒50在右側端部形成有開口部60,集塵箱90與濾盒50的右側端部相向地被設置。

在如圖33那樣構成室內機200的情況下,雖然無法得到有效活用鄰接的軸流風扇20之間的閑置空間這樣的效果,但是能夠得到在實施方式1中表示的其它的效果。

圖3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立體圖。另外,圖35是表示在該室內機中拆下裝飾板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例如,也可設想過濾器40的手動清掃由維護人員進行,用戶僅進行過濾器40的自動清掃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并不特別需要使用濾盒50。即,也可以構成為將過濾器驅動軸67直接設在殼體1上。

在如圖34以及圖35那樣構成室內機200的情況下,雖然無法得到在易于作業(yè)的場所進行過濾器40的齒部46和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齒輪69的嚙合,但是能夠得到在實施方式1中表示的其它的效果。

圖3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立體圖,并表示拆下裝飾板后的狀態(tài)。

即使在不使用濾盒50地構成室內機200的情況下,與在圖33中表示的室內機200同樣地,也能夠用1個過濾器40覆蓋吸入口2并在該過濾器40的左右方向的一側配置集塵箱90。

在如圖36那樣構成室內機200的情況下,除了有效活用鄰接的軸流風扇20之間的閑置空間這樣的效果以外,還能夠得到與在圖34以及圖35中表示的室內機200同樣的效果。

圖3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立體圖。

通過過濾器40與清掃機構相對地移動,能夠對過濾器40進行自動清掃。因此,在如在圖34~圖36中表示的那樣不使用濾盒50地構成室內機200的情況下,能夠使用圖37所示的清掃機構110a來替換在實施方式1中表示的清掃機構110。詳細而言,圖37所示的室內機200將集塵箱90配置在過濾器40的左右方向的一側。并且,該室內機200的清掃機構110a具備被設在風扇(圖37例示了軸流風扇20)的上方并沿左右方向移動自如的刷子等。此外,對于圖37所示的室內機200而言,由于清掃機構110a移動,所以無需使過濾器40移動。因此,在圖37所示的室內機200中未設有過濾器驅動軸67。

即使如圖37那樣構成室內機200,也能夠將集塵箱90以及清掃機構110a配置在熱交換器30的上方。因此,在具有過濾器40的自動清掃功能的同時,能夠防止室內機20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變大,并能夠防止熱交換器30的形狀以及大小被限制。

圖3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立體圖。

在實施方式1中,利用由格條55確保強度的濾盒50來確保吸入口2附近的強度(即殼體1的強度)。然而,在不使用濾盒50地構成室內機200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在實施方式1中被設在濾盒50上的格條55直接設于殼體1的吸入口2并確保吸入口2附近的強度(即殼體1的強度)。

此時,在采用軸流風扇20作為室內機200的風扇的情況下,如圖38所示,也可以將由第1格條56構成的格條55或由第1格條56以及第2格條57構成的格條55直接設在吸入口2(與軸流風扇20相向的位置)。由于能夠使葉片22的前緣部22a與第1格條56的后游的干涉范圍小,所以能夠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

此外,不使用濾盒50地構成室內機200的情況是指例如在圖34~圖37中表示的那樣的情況以及不具備過濾器40的自動清掃功能地構成室內機200的情況等。

在此,格條55只要被設在過濾器40的上游側以及下游側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在將格條55設置在過濾器40的下游側即過濾器40與軸流風扇20之間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格條55的外周側朝向喇叭口24地突出設置以喇叭口24的上部開口部以上的直徑形成為圓形的凸緣部78(在圖21中表示的凸緣部78)。由于能夠得到與將喇叭口24沿上下方向(軸流風扇20的旋轉軸方向)延伸同樣的效果,所以能夠進一步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此時,優(yōu)選不在凸緣部78的外周側形成開口部。由于空氣在喇叭口24內順暢地流動,所以能夠進一步抑制起因于軸流風扇20的噪音。

圖3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空氣調節(jié)機的室內機的另一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39所示的室內機200的濾盒50構成為沿前后方向移動自如地收容過濾器40。換言之,圖39所示的室內機200構成為在俯視下使在實施方式1中表示的濾盒50旋轉90度來安裝。因此,圖39所示的室內機200在濾盒50的前后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有開口部60,并與該端部相向地設有集塵箱90。此外,在圖39中,表示與濾盒50的前側端部相向地配置有集塵箱90的例子。

即使如圖39那樣構成室內機200,通過將濾盒50從殼體1拆下,也能夠在易于作業(yè)的場所進行過濾器40的齒部46和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齒輪69的嚙合。因此,本實施方式1的室內機200容易將過濾器40正確地安裝在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8的齒輪69上。

此外,在圖39中,對在室內機200中采用貫流風扇25的例子進行表示,但是,當然也可以采用軸流風扇20。

附圖標記說明

1殼體、2吸入口、3吹出口、4前面部、5背面部、6上表面部、7右側面部、8左側面部、9下表面部、10引導槽、10a側壁部、10b凸部、10c按壓板、11外觀板、12上下風向擋板、14排水盤、15載置部、20軸流風扇、21軸套部、22葉片、22a前緣部、23風扇驅動馬達、24喇叭口、25貫流風扇、30熱交換器、31翅片、32導熱管、40過濾器、41外框、42捕捉部、43側緣部、44側緣部、46齒部、47柵格、48擋塊部、50濾盒、50a上側移動路徑、50b下側移動路徑、51第1框體、52第2框體、53第3框體、54通氣口、55格條、56第1格條、57第2格條、58過濾器按壓構件、59圓弧形狀部、60開口部、61側面部、62貫通孔、63軸保持部、64切口、65軸套保持部、66切口、67過濾器驅動軸、68過濾器移動齒輪體、69齒輪、70軸套部、71連結部、72凸部、73軸部、74過濾器檢測開關、75開口部、76過濾器檢測桿、77旋轉軸、78凸緣部、79凸部、80把手、90集塵箱、91塵埃收容部、92主體部、93蓋部、94旋轉軸、95插入孔、96切口、97支承構件、98切口、99引導部、100開口部、101上表面部、102擋塊用卡合部、110清掃機構、110a清掃機構、111刷子、112刷子驅動軸、113凹部、114刮板、115凹凸部、120固定桿、121旋轉軸、122固定桿鉤部、123彈簧、124固定桿用蓋、125集塵箱用卡合部、130擋塊、131旋轉軸、132擋塊鉤部、133開口部、134軸承部、135軸承部、140馬達單元、141馬達、142輸出部、143凹部、144輸出部、145凸部、150控制部、151紅外線傳感器、160灰塵、200室內機。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