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空氣增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增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空氣增倍機。
背景技術:
無葉風扇因為其本身不具有葉片,因而其不會覆蓋塵土便于清潔,不會因為兒童的好奇而造成其傷害,并且外觀時尚;因為上述的優(yōu)點無葉風扇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無葉風扇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渦輪增壓的技術,通過底部的吸風孔吸入空氣,圓環(huán)邊緣的內部隱藏的一個葉輪則把空氣以圓形軌跡噴出,最終形成一股不間斷的空氣流。但是,現(xiàn)有的無葉風扇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號為:CN101424279A,實用新型名稱為:風扇的專利文件中所述,其主要包括環(huán)形的噴嘴和用于產生通過所述噴嘴的氣流的構件;在該技術中,所噴出的空氣流受到噴嘴形狀所限,其將形成環(huán)狀的空氣流,盡管該空氣流會帶動邊沿的空氣流動;但是,當噴嘴的直徑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其環(huán)形空氣流的中央將形成一個盲點,因此,其限制了大型無葉風扇的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空氣增倍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本實用新型一種空氣增倍機,包括:中空機殼、出風機構、第一送風機構和第二送風機構;所述第一送風機構設置在中空機殼內部;所述中空機殼底部設有進風口,其頂部設有連接口 ;所述出風機構為開環(huán)形,其通過連接口與中空機殼相接,所述出風機構內部設有送風通道,且其邊緣上設有送風口,使得第一送風機構產生的氣流依次通過中空機殼與出風機構的送風通道進入送風口;所述第二送風機構固設在所述送風口的送風平面的中央對稱點上,所述第二送風機構中設有風扇,其送風平面與出風機構的送風平面相平行。進一步,所述第二送風機構中設有發(fā)熱件,所述發(fā)熱件設置在所述風扇的前端。進一步,所述發(fā)熱件的前端與所述風扇的后端均完整覆蓋有保護網。進一步,所述中空機殼呈Y型;所述連接口的數(shù)量為兩個,其分別設置于中空機殼頂部的兩內側,所述出風機構與中空機殼活動連接,其使得出風機構可繞連接口上下翻動。進一步,所述中空機殼包括:殼體與底座,所述殼體采用一體成型的設計。進一步,所述殼體與底座之間設有旋轉調節(jié)件。進一步,所述進風口上設有防塵網。進一步,所述連接口上設有密封圈。進一步,所述第一送風機構為增壓渦輪。本實用新型在出風口平面的中心對稱點處設有第二送風機構,使得噴出的空氣流中央不再具有盲點,因此本實用新型空氣增倍機的出風口平面可設計得更大,送風面積也將大大的提聞。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較佳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送風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空氣增倍機,包括:中空機殼1、出風機構2、第一送風機構3和第二送風機構4 ;所述第一送風機構3設置在中空機殼I內部;所述中空機殼I底部設有進風口 13,其頂部設有連接口 15 ;所述出風機構2為開環(huán)形或不規(guī)則形,其通過連接口 15與中空機殼I相接,所述出風機構2內部設有送風通道14,且其邊緣上設有送風口,使得第一送風機構3產生的氣流依次通過中空機殼I與出風機構2的送風通道14進入送風口 16 ;所述第二送風機構4通過送風機構固定件45固設在所述送風口 16的送風平面的中央對稱點上,所述第二送風機構4中通過送風機構底板46設有風扇41,其送風平面與出風機構2的送風平面相平行。進一步,所述第二送風機構4中設有發(fā)熱件42,所述發(fā)熱件42通過發(fā)熱件固定件44設置在所述風扇41的前端;由于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送風機構4中設有發(fā)熱件42,因此,用戶可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吹送冷風或暖風,滿足用戶對溫度調節(jié)的需要。進一步,所述發(fā)熱件42的前端與所述風扇41的后端均完整覆蓋有保護網43,所述保護網43能有效的防止因誤操作而導致人身傷害。進一步,所述中空機殼I呈Y型;所述連接口 15的數(shù)量為兩個,其分別設置于中空機殼頂部的兩內側,所述出風機構2與中空機殼I活動連接,其使得出風機構2可繞連接口15上下翻動;其便于用戶對縱向送風角度的調整,本實用新型在出風機構2的圓環(huán)中線兩個對稱進風口送風,作用在于縮短送風距離,使其圓環(huán)出風口吹出的風分布均勻,更接近自然風。進一步,所述中空機殼I包括:殼體11與底座12,所述殼體11米用一體成型的設計,由于本殼體11采用一體成型的設計,其大大的增加了殼體11的剛度,利于在大型的空氣增倍機中使用。進一步,所述殼體11與底座12之間設有旋轉調節(jié)件,其便于用戶對橫向送風角度的調整。進一步,所述進風口 13上設有防塵網。[0036]進一步,所述連接口 15上設有密封圈。進一步,所述第一送風機構3為增壓渦輪。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中存在兩套空氣流路,在第一套空氣流路中,外部空氣從中空機殼I底部的進風口 13進入中空機殼I內,經過第一送風機構3推動,氣流在中空機殼I分成兩路,分別從中空機殼I頂部兩內側的連接口 15進入出風機構2的送風通道14內,再從送風口 16中噴出,形成一個環(huán)形的風道;在第二套空氣流路中,外部空氣從第二送風機構4的后端進入,在第二送風機構4的推動下,氣流從第二送風機構4的前端噴出,形成一個柱形的風道,其對第一套空氣流路的風道盲點進行填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機殼、出風機構、第一送風機構和第二送風機構; 所述第一送風機構設置在中空機殼內部; 所述中空機殼底部設有進風口,其頂部設有連接口 ; 所述出風機構為開環(huán)形,其通過連接口與中空機殼相接,所述出風機構內部設有送風通道,且其邊緣上設有送風口,使得第一送風機構產生的氣流依次通過中空機殼與出風機構的送風通道進入送風口; 所述第二送風機構固設在所述送風口的送風平面的中央對稱點上,所述第二送風機構中設有風扇,其送風平面與出風機構的送風平面相平行。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風機構中設有發(fā)熱件,所述發(fā)熱件設置在所述風扇的前端。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熱件的前端與所述風扇的后端均完整覆蓋有保護網。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機殼呈Y型;所述連接口的數(shù)量為兩個,其分別設置于中空機殼頂部的兩內側,所述出風機構與中空機殼活動連接,其使得出風機構可繞連接口上下翻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機殼包括:殼體與底座,所述殼體采用一體成型的設計。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與底座之間設有旋轉調節(jié)件。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上設有防塵網。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口上設有密封圈。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氣增倍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風機構為增壓渦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增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空氣增倍機。本實用新型包括中空機殼、出風機構、第一送風機構和第二送風機構;所述出風機構通過連接口與中空機殼相接,所述出風機構內部設有送風通道,且其邊緣上設有送風口,使得第一送風機構產生的氣流依次通過中空機殼與出風機構的送風通道進入送風口;所述第二送風機構固設在所述送風口的送風平面的中央對稱點上,所述第二送風機構中設有風扇,其送風平面與出風機構的送風平面相平行;本實用新型在出風口平面的中心對稱點處設有第二送風機構,使得噴出的空氣流中央不再具有盲點,因此本實用新型空氣增倍機的出風口平面可設計得更大,送風面積也將大大的提高。
文檔編號F24H3/04GK202971354SQ201220609769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姜國忠 申請人:姜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