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在大部分的農(nóng)村,由于人們的居住不集中,大部分的家庭的采暖均使用民用的采暖鍋爐,而現(xiàn)有市場上的民用采暖鍋爐,普遍存在爐體受熱面積小,普遍換熱效率低,煙塵大,達不到人們的使用要求。由于農(nóng)村每戶的房間數(shù)量越來越多,對采暖鍋爐的熱供應(yīng)和熱效率要求越來越高,現(xiàn)有的鍋爐越來越不能達到人們的使用要求?,F(xiàn)有市場上出現(xiàn)了采用返燒或者半返燒技術(shù)的民用采暖鍋爐,但由于其結(jié)構(gòu)不合理,其普遍存在下面的缺點鍋爐的爐體體積大,爐膛大,爐膛容納的燃煤多,燃煤燃燒不完全,熱轉(zhuǎn)化效率低,煙氣內(nèi)含有大量沒燃燒完全的煤顆粒和CO氣體等可燃氣體,煙氣排放量大,不但浪費燃煤,且造成環(huán)境污染。爐體內(nèi)的水套設(shè)置是暖氣回水匯流到高溫加熱區(qū),經(jīng)高溫加熱的水,再流到低 溫加熱區(qū)再次加熱,其水套流向設(shè)置的不合理,熱吸收效率低,下爐體和煙 溫度高。大量的熱量被煙氣攜帶(煙 都會被燒紅或變色,熱氣在幾百度)排放掉或者通過下爐體散發(fā)掉,燃燒后的熱能利用率低,造成熱能的浪費。鍋爐爐底、爐灰池兩側(cè)漏火也相當(dāng)嚴重,漏火達到上百度到幾百度高溫,外部的油漆層都會被燒著火冒煙,也浪費能量,造成鍋爐熱效率低。總之,這些民用采暖鍋爐采暖成本高,一般能為300平米至360平米的房子供暖的爐子24小時(夜晚封火的情況下即將爐口和進風(fēng)口全部關(guān)閉的情況下)燒200多斤的煤,在煤價飛漲的今天,用戶大多數(shù)使用不起,往往為了節(jié)煤,需要長時間封火來達到降低取暖費用的目的,使室內(nèi)溫度不穩(wěn)定,且溫度低,采暖效果差,甚至不能長時間開爐取暖,對于大多數(shù)消費者來講形成了一種買得起爐子燒不起煤的局面。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燃燒充分,熱轉(zhuǎn)化率高,熱吸收率高,節(jié)煤,體積相對較小,環(huán)境污染小,取暖成本低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是一種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包括爐體和底座;爐體固定在底座上;爐體內(nèi)有燃煤室、二次燃燒室和多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燃煤室和二次燃燒室之間、二次燃燒室與煙氣溫度回收室之間、各煙氣溫度回收室之間分別由一端有開口的隔板分隔開,燃煤室和二次燃燒室之間的隔板開口在下端,位于爐箅子上方,后面的隔板依次是開口在上端、開口在下端、開口在上端…開口在上端、最后一個開口在下端,最后一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的側(cè)壁上端部開有出煙口,出煙口與固定在出煙口上的煙囪進煙口連通;燃煤室的上端面開有進煤口,上部和下部分別開有上、下進氣口,中間有出渣門,進煤口上有封閉蓋,下進氣口位于爐箅子下方;二次燃燒室上端面開有爐口,上部和下部對稱分布有上二次進氣口和下二次進氣口,上二次進氣口和下二次進氣口上固定有上進氣裝置和下進氣裝置,爐口用于做飯、燒水,其上有封蓋;在燃煤室和二次燃燒室的下部有向二次燃燒室向下傾斜的爐箅子,爐體下端有儲灰槽,正對儲灰槽的燃煤室的下端壁上開有除灰口,各煙氣溫度回收室與儲灰槽之間固定有下隔板,下隔板上有多個出灰口,出灰口上固定有帶吊耳的出灰蓋,與下隔板相對應(yīng)的各煙氣溫度回收室上端面開有貫穿水套的兩個或者多個進爐口,進爐口上有進爐口蓋,除灰時,打開爐口蓋,用鉤子伸入爐體內(nèi),將出灰口上的出灰蓋移位,即可將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內(nèi)煙灰清除到儲灰槽內(nèi);燃煤室、二次燃燒室和與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的爐體壁上有互通的水套A,其爐體內(nèi)設(shè)置有兩端分別與水套A連通的水管,燃煤室下端的水管位于爐箅子下方,水套A上端開有與暖氣熱水進口連接的熱水出口 ;其余煙氣溫度回收室的爐體壁上有互通的水套B,水套B的下端開有回水進口,回水進口與回水箱連接,回水箱與暖氣回水口連接,并與水管連接;水套B的上端與水套A的下端由水管連通;各隔板上都有水套,這些水套分別與對應(yīng)的水套A和水套B連通。上述所述的上進氣裝置或者下進氣裝置為進氣管或者兩端有進氣管的氣體分布板,進氣管直接固定在上二次進氣口或者下二次進氣口上;氣體分布板兩端為氣室,中間為多個側(cè)面開有多個出氣口、兩端與氣室相連通的方管。米用氣體分布板進行布氣,布氣更加均勻,防止火從進氣管噴出?!ど鲜鏊龅南逻M氣口開在出灰蓋上;上、下進氣口上分別固定有可旋轉(zhuǎn)的氣體流量分配器。上進氣口處的燃煤室內(nèi)壁上固定有進氣擋板。上述所述的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倒數(shù)第二隔板上端面與出煙口的上端壁齊平,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出煙口的上端壁之間有封板;封板的上端面固定有一軸,該軸穿越套管后伸出到煙囪側(cè),并與手柄連接;套管固定在該處水套B壁的套管孔內(nèi)、并與水套B壁之間密封。鍋爐正常使用時,封板位于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出煙口的上端壁之間,煙氣只能通過倒數(shù)第二隔板上端的開口后,再通過倒數(shù)第一隔板下端的開口后進入煙囪排去;鍋爐生火時,推動手柄,將封板蓋在倒數(shù)第一隔板和倒數(shù)第二隔板上,封板將倒數(shù)第一隔板和倒數(shù)第二隔板之間的通道封住,煙氣只能直接通過倒數(shù)第二隔板和倒數(shù)第一隔板上端進入煙 排出,這樣煙氣排出的順暢,生火時產(chǎn)生的大量煙氣可以很順暢的排出,不會因阻力而致使大量煙氣從爐口、上、下進氣口和二次進氣口等位置排出,因此,即便是生火時,屋內(nèi)也不會產(chǎn)生大量的煙氣,污染室內(nèi)環(huán)境。上述所述的每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之間不連通,與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A的下端與其后面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再后面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與其再后面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以此類推,直到倒數(shù)第二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與最后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最后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開有回水進口。由于本實用新型將水套A與水套B分離,暖氣回水首先在各煙氣溫度回收室低溫加熱區(qū)預(yù)熱后,再流回燃煤室、二次燃燒室和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的高溫加熱區(qū)進行二次加熱到更高的溫度,然后流回到暖器中使用。本實用新型首先在溫度低的位置將暖氣的回水預(yù)熱,再將預(yù)熱的水送到高溫區(qū)再加熱到更高溫度,其水套和水管的布置非常合理,熱吸收面積大,吸熱效率高,不浪費熱能,煙 的溫度極低。一次進氣口設(shè)置在燃煤室上部和下部,使燃煤室內(nèi)的煤不能充分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煤焦油等可燃氣體,可燃氣體通過隔板下端的開口進入二次燃燒室,在二次進氣口進入的空氣助燃下,繼續(xù)燃燒,直至燃燒完全,本實用新型煤燃燒得更完全,熱轉(zhuǎn)化效率更高,煙氣中不再有大量一氧化碳、煤焦油等可燃氣體和沒燃燒完全的煤顆粒,煙氣的排放量小,排放出的煙氣是CO2和水等白煙氣,不再浪費燃煤。且爐膛體積小,容煤量小,更節(jié)省燃煤。做飯的爐口設(shè)置在二次燃燒室上端面,等于使用可燃氣體做飯,不但干凈衛(wèi)生,不黑鍋底,且使燃煤室不是向上直燒,更節(jié)省燃煤。本實用新型還可燃燒秸桿等其它燃料。總之,本實用新型體積小,熱轉(zhuǎn)換效率高,熱吸收效率高,節(jié)省燃煤,煙氣為白煙,且排放量少,環(huán)境污染小。同型號的鍋爐,本實用新型在不封火情況下只燒80斤煤,節(jié)煤達到2/3。使人們都能用得起鍋爐。
圖I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左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為圖I的AA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進氣裝置一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6為圖5的俯視圖;圖7為圖5的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如圖I、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所示的實施例I,本實施例包括爐體12和底座8。爐體焊接在底座8上。爐體12內(nèi)有燃煤室38、二次燃燒室39和六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燃煤室38和二次燃燒室39之間、二次燃燒室39與煙氣溫度回收室之間、各煙氣溫度回收室之間分別由一端有開口 31、32、33、34、35、36、37的隔板24、25、26、27、28、29、30分隔開,燃煤室38和二次燃燒室39之間的隔板24開口 31在下端,位于爐箅子40上方,后面的隔板25、26、27、28、29、30依次是開口 32在上端、開口 33在下端、開口 34在上端,開口35在下端,開口 36在上端、最后一個開口 37在下端,最后一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的側(cè)壁上端部開有出煙口 41,出煙口 41與固定在出煙口上的煙囪16進煙口連通。燃煤室38的上端面開有進煤口,上部和下部分別開有上、下進氣口 3、7,中間有出渣門11。進煤口上有封閉蓋I。下進氣口 7開在出灰蓋10上。上、下進氣口 3、7上分別固定有可旋轉(zhuǎn)的氣體流量分配器。上進氣口 3處的燃煤室38內(nèi)壁上固定有進氣擋板42。二次燃燒室39上端面開有爐口,上部和下部對稱分布有上二次進氣口和下二次進氣口,上二次進氣口和下二次進氣口上固定有上進氣裝置4和下進氣裝置5,爐口用于做飯、燒水,其上有兩層封蓋22和23。上進氣裝置4或者下進氣裝置5為兩端有進氣管53的氣體分布板52,進氣管53直接固定在上二次進氣口或者下二次進氣口上。氣體分布板52兩端為氣室55,中間為三個側(cè)面開有多個出氣口 54、兩端與氣室55相連通的方管56。在燃煤室38和二次燃燒室39的下部有向二次燃燒室39向下傾斜的爐箅子40。爐體下端有儲灰槽43,正對儲灰槽43的燃煤室的下端壁上開有除灰口 10,各煙氣溫度回收室與儲灰槽43之間固定有下隔板44,下隔板44上有三個出灰口,出灰口上固定有帶吊耳的出灰蓋45、46、47。與下隔板44相對應(yīng)的各煙氣溫度回收室上端面開有貫穿水套的兩個進爐口,進爐口上有進爐口蓋21、20,除灰時,打開爐口蓋21、20,用鉤子伸入爐體內(nèi),將出灰口上的出灰蓋移位,即可將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內(nèi)煙灰清除到儲灰槽43內(nèi)。燃煤室38、二次燃燒室39和與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的爐體壁上有互通的水套A 48,其爐體內(nèi)設(shè)置有兩端分別與水套A 48連通的水管49,燃煤室38下端的水管位于爐箅子40下方,水套A 48上端開有與暖氣熱水進口連接的熱水出口 13。其余煙氣溫度回收室的爐體壁上有互通的水套B 50,水套B 50的下端開有回水進口 15,回水進口 15與回水箱連接,回水箱與暖氣回水口連接,并與水管連接。水套B 50的上端與水套A 48的下端由水管51連通。各隔板上都有水套,這些水套分別與對應(yīng)的水套A 48和水套B 50連通。19為泄壓口,其由水管連接回水箱。2為氣壓表,14為溫度表,6為爐箅子40的搖手柄,9為水套A 48的放水龍頭。上述實施例中可根據(jù)需要將倒數(shù)第一隔板30與倒數(shù)第二隔板29上端面與出煙口41的上端壁齊平,倒數(shù)第一隔板30與出煙口 41的上端壁之間設(shè)置封板58 ;封板58的上端面固定有一軸18,該軸18穿越套管57后伸出到煙囪16側(cè),并與手柄17連接;套管57固 定在該處水套B壁的套管孔內(nèi)、并與水套B壁之間密封。實施例2,其結(jié)構(gòu)同實施例1,只是每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之間不連通,與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A的下端與其后面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連通,再后面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與其再后面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連通,以此類推,直到倒數(shù)第二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與最后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連通,最后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開有回水進口。上述實施例僅是優(yōu)選的和示例性的,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例如可以根據(jù)本專利的描述,根據(jù)實際需要設(shè)置不同個數(shù)的煙氣溫度回收室,二次進氣口上采用不同結(jié)構(gòu)的進氣裝置,采用不同結(jié)構(gòu)的除煙灰結(jié)構(gòu),等等,其都由本專利的保護范圍所覆蓋。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包括爐體和底座;爐體固定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爐體內(nèi)有燃煤室、二次燃燒室和多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燃煤室和二次燃燒室之間、二次燃燒室與煙氣溫度回收室之間、各煙氣溫度回收室之間分別由一端有開口的隔板分隔開,燃煤室和二次燃燒室之間的隔板開口在下端,位于爐箅子上方,后面的隔板依次是開口在上端、開口在下端、開口在上端…開口在上端、最后一個開口在下端,最后一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的側(cè)壁上端部開有出煙口,出煙口與固定在出煙口上的煙囪進煙口連通;燃煤室的上端面開有進煤口,上部和下部分別開有上、下進氣口,中間有出渣門,進煤口上有封閉蓋,下進氣口位于爐箅子下方;二次燃燒室上端面開有爐口,上部和下部對稱分布有上二次進氣口和下二次進氣口,上二次進氣口和下二次進氣口上固定有上進氣裝置和下進氣裝置,爐口有封蓋;在燃煤室和二次燃燒室的下部有向二次燃燒室向下傾斜的爐箅子,爐體下端有儲灰槽,正對儲灰槽的燃煤室的下端壁上開有除灰口,各煙氣溫度回收室與儲灰槽之間固定有下隔板,下隔板上有多個出灰口,出灰口上固定有帶吊耳的出灰蓋,與下隔板相對應(yīng)的各煙氣溫度回收室上端面開有貫穿水套的兩個或者多個進爐口,進爐口上有進爐口蓋;燃煤室、二次燃燒室和與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的爐體壁上有互通的水套A,其爐體內(nèi)設(shè)置有兩端分別與水套A連通的水管,燃煤室下端的水管位于爐箅子下方,水套A上端開 有與暖氣熱水進口連接的熱水出口 ;其余煙氣溫度回收室的爐體壁上有互通的水套B,水套B的下端開有回水進口,回水進口與回水箱連接,回水箱與暖氣回水口連接,并與水管連接;水套B的上端與水套A的下端由水管連通;各隔板上都有水套,這些水套分別與對應(yīng)的水套A和水套B連通。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進氣口開在出灰蓋上;上、下進氣口上分別固定有可旋轉(zhuǎn)的氣體流量分配器;所述的上進氣口處的燃煤室內(nèi)壁上固定有進氣擋板。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進氣裝置或者下進氣裝置為進氣管或者兩端有進氣管的氣體分布板,進氣管直接固定在上二次進氣口或者下二次進氣口上;氣體分布板兩端為氣室,中間為多個側(cè)面開有多個出氣口、兩端與氣室相連通的方管。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進氣裝置或者下進氣裝置為進氣管或者兩端有進氣管的氣體分布板,進氣管直接固定在上二次進氣口或者下二次進氣口上;氣體分布板兩端為氣室,中間為多個側(cè)面開有多個出氣口、兩端與氣室相連通的方管。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進氣裝置或者下進氣裝置為進氣管或者兩端有進氣管的氣體分布板,進氣管直接固定在上二次進氣口或者下二次進氣口上;氣體分布板兩端為氣室,中間為多個側(cè)面開有多個出氣口、兩端與氣室相連通的方管。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倒數(shù)第二隔板上端面與出煙口的上端壁齊平,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出煙口的上端壁之間有封板;封板的上端面固定有一軸,該軸穿越套管后伸出到煙囪側(cè),并與手柄連接;套管固定在該處水套B壁的套管孔內(nèi)、并與水套B壁之間密封。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之間不連通,與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A的下端與其后面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再后面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與其再后面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以此類推,直到倒數(shù)第二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與最后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最后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開有回水進口。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倒數(shù)第二隔板上端面與出煙口的上端壁齊平,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出煙口的上端壁之間有封板;封板的上端面固定有一軸,該軸穿越套管后伸出到煙囪側(cè),并與手柄連接;套管固定在 該處水套B壁的套管孔內(nèi)、并與水套B壁之間密封。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之間不連通,與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A的下端與其后面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再后面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與其再后面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以此類推,直到倒數(shù)第二個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與最后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上端由水管連通,最后煙氣溫度回收室爐體壁上的水套B的下端開有回水進口。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倒數(shù)第二隔板上端面與出煙口的上端壁齊平,倒數(shù)第一隔板與出煙口的上端壁之間有封板;封板的上端面固定有一軸,該軸穿越套管后伸出到煙囪側(cè),并與手柄連接;套管固定在該處水套B壁的套管孔內(nèi)、并與水套B壁之間密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民用生活采暖兩用鍋爐,燃煤室、二次燃燒室和煙氣溫度回收室之間分別由一端有交叉開在上端和下端的開口的隔板分隔開,燃煤室和二次燃燒室之間的隔板開口在下端,最后一個開口在下端;燃煤室的上、下部開有上、下進氣口;二次燃燒室上、下部分布有上、下二次進氣口燃煤室、二次燃燒室和與二次燃燒室鄰接的煙氣溫度回收室的爐體壁上有互通的水套A,水套A上端開有熱水出口;其余煙氣溫度回收室的爐體壁上有互通的水套B,水套B的下端開有回水進口;水套B的上端與水套A的下端由水管連通;本實用新型體積小,熱轉(zhuǎn)換效率高,熱吸收效率高,節(jié)省燃煤,煙氣為白煙,且排放量少,環(huán)境污染小。
文檔編號F24B1/192GK202769716SQ20122040177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8月6日
發(fā)明者王建軍 申請人:王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