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磁加熱領域,確切地說是指一種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整體廚房要求嵌入式灶具外觀整潔大方,清潔方便,而灶具的純平面板設計恰好能滿足以上的兩方面需要。而縱觀市面上的灶具,能兼顧純平面板設計的電磁爐灶具一般是下出風口結構,即電磁爐灶具嵌入后,出風口在灶臺臺面以下,而下出風口結構帶來的問題是在封閉的灶臺腔體內,電磁爐灶具工作產生的熱量容易被風機吸入電磁爐灶具的腔體內,熱循環(huán)不合理,導致電磁爐灶具的溫度不斷升高,影響產品性能。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既可保持灶具純平面板的設計結構,同時又能夠保證合理的熱循環(huán),提升產品的散熱性倉泛。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包括面板和底座,所述面板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底座安裝在灶臺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位于所述面板的底面和所述灶臺的臺面之間的空間內。優(yōu)選地,所述底座包括側壁和斜板,所述側壁通過所述斜板與所述面板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斜板上;或者所述底座包括側壁和直板,所述側壁通過所述直板與所述面板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直板上。優(yōu)選地,所述斜板相對于所述側壁向外傾斜30° -75。。優(yōu)選地,所述底座包括側壁和面蓋,所述側壁通過所述面蓋與所述面板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面蓋上。優(yōu)選地,所述面蓋上的出風口包括第一臺體,所述第一臺體與所述面板接觸,所述第一臺體的最低點和所述灶臺的臺面存在高度差。優(yōu)選地,所述面蓋上的出風口還包括第二臺體,所述第二臺體與所述灶臺的臺面接觸,所述第二臺體最高點和所述面板的背面存在高度差。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臺體與所述第二臺體錯位設置。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臺體和所述第二臺體之間連接有加強板。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臺體相對于所述灶臺的臺面的高度為2mm-10mm。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臺體相對于所述面板的底面的高度為2mm-10mm。優(yōu)選地,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底座的四周。本發(fā)明提供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面板與底座連接,底座安裝在灶臺內,底座上設置有出風口,出風口位于面板的底面和灶臺的臺面之間的空間內。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出風口位于面板的底面和灶臺的臺面之間的空間內,電磁爐灶具工作產生的熱量排到灶臺腔體以外的空間內,從而不會被風機吸入電磁爐灶具的腔體內,熱循環(huán)結構合理,避免電磁爐灶具溫度升高,因此,既可保持灶具純平面板的設計結構,同時又能夠保證合理的熱循環(huán),提升產品的散熱性能。進一步地,本發(fā)明提供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底座包括側壁和斜板,側壁通過斜板與面板連接,出風口設置在斜板上;或者所述底座包括側壁和直板,所述側壁通過所述直板與所述面板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直板上。由于斜板或直板的出風口高于灶臺臺面,由于水自身的張力和出風口本身往外排氣,阻止水流到電磁爐灶具內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特別地,本發(fā)明提供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底座包括側壁和面蓋,側壁通過面蓋與面板連接,出風口設置在面蓋上,面蓋上的出風口包括第一臺體和第二臺體,第一臺體與所述面板接觸,第一臺體的最低點和灶臺的臺面存在高度差,第二臺體與灶臺的臺面接觸,第二臺體最高點和面板的背面存在高度差,第一臺體與第二臺體錯位設置。面蓋的出風口高于灶臺臺面,第一臺體和第二臺體形成階梯防水結構,由于水自身的張力和出風口本身往外排氣,阻止水流到電磁爐灶具內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
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I中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I中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中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中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B部分的放大結構圖;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中面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闡述。實施例I請參見圖I-圖3,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I中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I中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圖。本實施例提供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包括面板I和底座2,面板I與底座2連接,底座2安裝在灶臺內,底座2上設置有出風口 21,出風口 21位于面板I的底面和灶臺的臺面3之間的空間內。底座2包括側壁22和斜板23,側壁22通過斜板23與面板I連接,出風口 21設置在斜板23上。斜板23相對于側壁22向外傾斜45,出風口 21設置在底座2中的一條斜板23上底座2包括側壁22和斜板23,側壁22最高點與灶臺的臺面3齊平,側壁22通過斜板23與面板I連接,出風口 21設置在斜板23上,高出灶臺的臺面3。斜板23相對于側壁22向外傾斜,傾斜角度可為30° -75°,優(yōu)選為45°,出風口 21設置在底座2中的一條斜板23上。為了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出風口 21在底座四周的斜板23上均有設置,同樣可以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在此不再贅述。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出風口 21位于出風口21位于高出 灶臺臺面的底座斜板上,由此出風口可以將電磁爐加熱產生的熱量從灶臺與面板之間的間隙排出,因而熱量不會被風機吸入電磁爐灶具的腔體內,熱循環(huán)結構合理,避免電磁爐灶具溫度升高,因此,既可保持灶具純平面板的設計結構,同時又能夠保證合理的熱循環(huán),提升產品的散熱性能。本實施例的斜板也可與側壁折彎一體而成,斜板的一邊連接側壁,高出側壁的另一邊連接面板且在其上設置有出風口。進一步地,斜板23的出風口 21高于灶臺臺面3,斜板23相對于側壁22向外傾斜,當灶臺上有水時,由于水自身的張力和出風口 21本身往外排氣,阻止水流到電磁爐灶具內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實施例2請參見圖4-圖7,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中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中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B部分的放大結構圖;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中面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提供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包括面板I和底座2,面板I與底座2連接,底座2安裝在灶臺內,底座2上設置有出風口 21,出風口 21位于面板I的底面和灶臺的臺面3之間的空間內。底座2包括側壁22和面蓋24,側壁22通過面蓋24與面板I連接,出風口 21設置在面蓋24上。面蓋24上的出風口 21包括第一臺體211和第二臺體212,第一臺體211與面板I接觸,第一臺體211的最低點和灶臺的臺面3存在高度差,第二臺體212與灶臺的臺面3接觸,第二臺體212最高點和面板I的背面存在高度差,第一臺體211與第二臺體212錯位設置,第一臺體211與第二臺體212之間的縫隙形成出風口 24。第一臺體211和第二臺體212之間連接有加強板213。出風口 21設置在底座2中兩條斜板23上。為了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出風口 21在底座2四周的面蓋24上均有設置,同樣可以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在此不再贅述。第一臺體211相對于灶臺的臺面3的高度為5mm,第二臺體212相對于面板I的底面的高度為5mm。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出風口 21位于面板I的底面和灶臺的臺面3之間的空間內,電磁爐灶具工作產生的熱量排到灶臺腔體以外的空間內,從而不會被風機吸入電磁爐灶具的腔體內,熱循環(huán)結構合理,避免電磁爐灶具溫度升高,因此,既可保持灶具純平面板的設計結構,同時又能夠保證合理的熱循環(huán),提升產品的散熱性能。由于,面蓋24的出風口 21高于灶臺臺面3,第一臺體211和第二臺體212錯位設置,第一臺體211的最低點和灶臺的臺面3存在高度差,第二臺體212最高點和面板I的背面存在高度差,第一臺體211與第二臺體212之間的縫隙形成出風口 24,第一臺體211和第二臺體212形成階梯防水結構,由于水自身的張力和出風口本身往外排氣,阻止水流到電磁爐灶具內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和底座,所述面板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底座安裝在灶臺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位于所述面板的底面和所述灶臺的臺面之間的空間內。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側壁和斜板,所述側壁通過所述斜板與所述面板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斜板上;或者所述底座包括側壁和直板,所述側壁通過所述直板與所述面板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直板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相對于所述側壁向外傾斜30° -75。。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側壁和面蓋,所述側壁通過所述面蓋與所述面板連接,所述出風口設置在所述面蓋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蓋上的出風口包括第一臺體,所述第一臺體與所述面板接觸,所述第一臺體的最低點和所述灶臺的臺面存在高度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蓋上的出風口還包括第二臺體,所述第二臺體與所述灶臺的臺面接觸,所述第二臺體最高點和所述面板的背面存在高度差。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臺體與所述第二臺體錯位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臺體和所述第二臺體之間連接有加強板。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臺體相對于所述灶臺的臺面的高度為2mm-10mm。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臺體相對于所述面板的底面的高度為2mm-10m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面板與底座連接,底座安裝在灶臺內,底座上設置有出風口,出風口位于面板的底面和灶臺的臺面之間的空間內。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電磁爐灶具的散熱出風結構,既可保持灶具純平面板的設計結構,同時又能夠保證合理的熱循環(huán),提升產品的散熱性能。
文檔編號F24C15/00GK102620330SQ20121013563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3日
發(fā)明者鄒偉, 陳光亮, 黃建輝 申請人:美的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