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窗式空調器的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利用引導渦殼包圍同一個貫流風扇的不同部分,形成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以獲得更緊湊結構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
背景技術:
通常,空調器是對于室內環(huán)境進行制冷或制熱,由此創(chuàng)造舒適的室內環(huán)境的機器, 大致上分為一體式空調器和分體式空調器。一體式空調器和分體式空調器在功能上雖然相同,但是一體式空調器在同一個機殼內設置了制冷、散熱的零部件,穿墻設置在墻面或者設置在窗戶上,窗式空調器是最常見的一體式空調器,而分體式空調器在室內機上設置了制冷裝置,在室外機上設置了散熱以及壓縮裝置,室內機和室外機利用冷媒導管連接。圖1是現有技術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結構分解圖。如圖1所示,現有的窗式空調器由形成外表的機箱2 ;安裝機件的底盤3 ;設置于底盤室內側的室內面板4;室內面板4下側形成有將空氣吸入到空調器內部空間的進氣口 4a ;其上側形成將空調器內部調節(jié)后的空氣排放到室內的排氣口 4b ;室內面板4的內側依次設置蒸發(fā)器6 ;室內風扇7及空氣引導裝置8 (8a.8b.8c);空氣引導裝置8包括安裝室內風扇的空氣引導板8a ;在空氣引導板8a前面安置有擋板8b ;擋板8b上有將通過蒸發(fā)器 6流動的空氣引導到室內風扇7的通孔,安裝在擋板8b上側及空氣引導板8a上端前方,弓丨導空氣流向室內面板上的排氣口 4b的導風罩Sc??諝庖龑О?a將窗式空調器分為室內部分和室外部分,隔斷了室內空氣與室外空氣之間的流通??諝庖龑О?a后面的室外部分設置有風扇電機14;引導架10 ;室外風扇11、冷凝器12、壓縮機16及具有進、排風口的室外面板(未圖示);底盤3上設計有聚集、排出蒸發(fā)器流下來的冷凝水的接水盤電機14的旋轉軸向相反方向伸出機殼外并延伸一定距離,分別連接室內風扇7及室外風扇11。當接入電源時壓縮機16和電機14運轉,冷媒經壓縮機16壓縮后通過冷凝器12、膨脹閥(未圖示)、蒸發(fā)器6后回到壓縮機從而完成循環(huán),隨著風扇電機14的運轉,室內風扇7和室外風扇11開始轉動,室內空氣通過室內面板4的進氣口如進入空調機,與蒸發(fā)器6進行熱交換,變?yōu)槔錃夂?,由室內面?的排氣口 4b排回室內;室外空氣由室外面板的進氣格柵進入空調器的室外部分,經室外風扇11、冷凝器12進行熱交換后變?yōu)闊峥諝庥墒彝饷姘迮艢饪谂懦龅娇照{器外的室外大氣環(huán)境中。圖2是現有技術中另一種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包括室內面板,設置在空調器朝向室內側的前端,形成有進氣口、排氣口和控制部;機箱,形成空調器的外觀,并且容納空調器的各個部件,機箱內部分為室內側部分和室外側部分;蒸發(fā)器,設置在一體式空調器的室內側部分, 與室內空氣發(fā)生熱交換;室內風扇,設置在機箱內部的室內側部分,引導空氣流過蒸發(fā)器, 室內風扇采用軸向平行于底盤3的貫流風扇,同時圍繞貫流風扇設置引導渦殼20,通過引導渦殼引導空氣流入和流出空調器的方向,引導渦殼的進風口位置對應于室內面板上的進氣口,同時引導渦殼的出風口位置對應于室內面板上的排氣口,引導渦殼將與蒸發(fā)器進行過熱交換后的空氣從進風口吸入然后從出風口排出;冷凝器12,設置在室外側部分,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室外風扇11,設置在機箱中的室外側部分,將室外空氣吸入到機箱中并使空氣流過冷凝器,室外風扇采用軸向平行于底盤3的貫流風扇,同時圍繞貫流風扇設置引導渦殼20,通過引導渦殼引導室外空氣流入和流出空調器的方向,引導渦殼的進風口位置對應于機箱后部面向室外側的進氣格柵,同時引導渦殼的出風口位置對應于機箱頂部設置的排氣格柵,進氣和排氣的方向給不干涉,引導渦殼將與冷凝器進行過熱交換后的空氣從進風口吸入然后從出風口排出;電機14,為風扇的旋轉提供動力,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分別各自采用不同的兩個電機進行驅動;壓縮機16,將氣態(tài)冷媒壓縮為液態(tài)冷媒并驅使冷媒流動。驅動貫流風扇的電機都分別安裝在引導渦殼的一側,為貫流風扇的旋轉提供動力。貫流風扇具有更大的出風面積,從而相比軸流風扇能夠更加有效的提高空調器的換風量,同時減少噪音。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技術中存在如下的不足點
在上述現有技術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中,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均采用貫流風扇,每個貫流風扇又依靠不同的風扇電機進行驅動,即兩個風扇兩個電機同時工作,機箱內必須預留能夠同時安裝兩個貫流風扇和風扇電機的空間,致使空調器的整機體積較大,造成安裝和使用時需要占用較大的空間。另外由于現有技術的窗式空調器中包括兩個風扇電機,致使此空調器中的輸入功率被電機占去很大部分,輸入功率偏高,同時也導致了空調器整體的制冷效率低下。在現有技術的窗式空調器的雙電機和雙貫流風扇配置中,需要安裝固定多個相關的部件,由于部件較多相對之間更容易發(fā)生故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引導渦殼包圍同一個貫流風扇的不同部分,形成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以獲得更緊湊結構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本發(fā)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包括室內面板,設置在空調器朝向室內側的前端,形成有進氣口、排氣口和控制部;機箱,形成空調器的外觀,并且容納空調器的各個部件,機箱內部分為室內側部分和室外側部分;蒸發(fā)器,設置在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內側部分,與室內空氣發(fā)生熱交換;室內風扇,將室內空氣吸入并引導空氣流過蒸發(fā)器;冷凝器,設置在室外側部分,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室外風扇,將室外空氣吸入并使空氣流過冷凝器;風扇電機,為風扇的旋轉提供動力;壓縮機,將氣態(tài)冷媒壓縮為液態(tài)冷媒并驅使冷媒流動;底盤, 與上述機箱組合形成獨立的空間,空調器的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為同一個貫流風扇,圍繞貫流風扇設置引導空氣流動的引導渦殼,且引導渦殼分為引導室內空氣與蒸發(fā)器進行熱量交換的室內引導渦殼以及引導室外空氣與冷凝器進行熱量交換的室外引導渦殼,室內引導渦殼與室外引導渦殼各自內部的空氣流路相互分隔開互不連通。本發(fā)明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所述的按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各自包圍貫流風扇的位置不同,此貫流風扇劃分為對應于不同引導渦殼的室內風扇部分和室外風扇部分。所述的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為一體成型結構。
4
由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共同構成的引導渦殼將空調器機箱內部分為室內側部分和室外側部分。所述的室內面板上設置的進氣口和排氣口分別對應于室內引導渦殼的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的蒸發(fā)器覆蓋室內弓丨導渦殼的進風口位置。在室內側部分中的蒸發(fā)器由彎折且通過冷媒管相互連接的多個部分構成。機箱后部朝向室外的部分設置進氣口同時在空調器的底盤上設置排氣口,且進氣口和排氣口分別對應于室外引導渦殼的進風口和出風口位置。所述的冷凝器覆蓋室外引導渦殼的進風口位置,在室外側部分中的冷凝器由彎折且通過冷媒管相互連接的多個部分構成。所述的引導渦殼內部為光滑的弧面。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中,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采用同一個貫流風扇,圍繞貫流風扇的引導渦殼將貫流風扇分隔為同時進行室內空氣交換和室外空氣交換的兩部分。分別對應室內側和室外側的空氣,引導渦殼分為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通過引導渦殼引導貫流風扇旋轉產生的氣流流過蒸發(fā)器和冷凝器,利用同一貫流風扇同時完成空調器室內和室外的空氣交換。由于本發(fā)明中只需要一個貫流風扇和一個驅動風扇的電機,充分利用了空調器機箱中的空間,使機箱內各部件的排布更加緊湊,減小了空調器整機的體積,使空調器在安裝時受安裝環(huán)境的限定更小,安裝位置更加靈活。另外,在空調器中只使用一個電機即可對為室內側交換和室外側交換同時提供動力,電機的輸入功率下降,從而提升了空調器整機的熱交換效率。同時,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的空調器中的部件數量減少,因此相應減少了部件發(fā)生故障的可能。
圖1是現有技術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結構分解圖2是現有技術的另一種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外側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內側部分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俯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內引導渦殼部分的剖視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外引導渦殼部分的剖視圖。附圖中主要部件符號說明
2:機箱3:底盤
4:室內面板4a:進氣口
4b:排風口6:蒸發(fā)器
7:室內風扇8:空氣引導裝置
8a:空氣引導板
8b:擋板8c:導風罩
10:引導架11:室外風扇12:冷凝器
14:風扇電機16:壓縮機。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說明。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內側部分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俯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內引導渦殼部分的剖視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外引導渦殼部分的剖視圖。如圖3至圖7所示,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中,室內面板設置在空調器朝向室內側的前端,形成有進氣口、排氣口和控制部,空調器在運轉時從進氣口由室內吸入空氣, 然后由排氣口將經過熱交換后的空氣再次排出到室內從而完成溫度調節(jié);機箱形成空調器的外觀,并且容納空調器的冷凝器12、風扇電機14、壓縮機16等部件,經壓縮機壓縮后的高溫高壓的冷媒流入到冷凝器中,風扇轉動產生流動的空氣流過冷凝器翅片間的空隙,并且與冷凝器中的冷媒進行熱交換,使冷凝器中的冷媒溫度降低,從而完成空調器在室外側的熱量交換。在機箱內部將室內側部分和室外側部分分隔開,從而保證空調器室外側的冷凝器12換熱和用于室內空氣熱交換的蒸發(fā)器6換熱完全獨立,避免空調器機箱內部的空氣流動相互影響。蒸發(fā)器與室外側的冷媒流路相互連通,在蒸發(fā)器的冷媒管內液態(tài)冷媒蒸發(fā)為氣態(tài)從而吸收大量的熱,當室內的空氣由進氣口進入到進氣通道時與蒸發(fā)器發(fā)生熱量交換,從而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本發(fā)明中空調器的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采用同一個貫流風扇21,圍繞貫流風扇 21設置引導空氣流動的引導渦殼,且引導渦殼分為引導室內空氣與蒸發(fā)器6進行熱量交換的室內引導渦殼20a以及引導室外空氣與冷凝器12進行熱量交換的室外引導渦殼20b,室內引導渦殼與室外引導渦殼各自內部的空氣流路相互分隔開互不連通,以避免室內側空氣與室外側空氣相互影響。室內引導渦殼采用半包圍結構包圍住貫流風扇21的一部分,當空調器在工作時,貫流風扇21旋轉并由室內引導渦殼20a的進風口 22將空氣吸入,流過蒸發(fā)器的空氣降溫后經過貫流風扇,其流動方向變?yōu)檠仫L扇的切線方向發(fā)散,流動方向朝向室內引導渦殼出風口 23的一部分氣流直接由出風口發(fā)散出去,另一部分氣流沿引導渦殼的內壁流動,在引導渦殼的內壁引導下,高速氣流經出風口排出,引導渦殼進風口 22和出風口 23的朝向相互平行,在方向上不相交,以擴大參與室內側熱交換的空氣量。室外引導渦殼20b也采用半包圍結構包圍住貫流風扇21的一部分,當空調器在工作時,貫流風扇旋轉并由室外引導渦殼的進風口 22將空氣吸入,流過冷凝器的空氣溫度升高后經過貫流風扇, 其流動方向變?yōu)檠仫L扇的切線方向發(fā)散,流動方向朝向室外引導渦殼出風口 23的一部分氣流直接由出風口發(fā)散出去,另一部分氣流沿引導渦殼的內壁流動,在引導渦殼的內壁引導下,高速氣流經出風口排出,室外引導渦殼進風口朝向機箱后側的冷凝器12,其出風口位置設置在空調器的底盤3上,從空調器室外側的下部向室外出風,從而防止室外側空氣流動過程中相互干擾。按室內引導渦殼20a和室外引導渦殼20b各自包圍貫流風扇21的位置不同,此貫流風扇劃分為對應于不同引導渦殼的室內風扇部分和室外風扇部分。在貫流風扇旋轉地過程中,室內風扇部分在室內引導渦殼的包圍下完成室內側的空氣的吸入和排出,而室外風扇部分在室外引導渦殼的包圍下將室外側的空氣吸入到空調器中,并將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之后的熱空氣排出到室外。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為一體成型結構,引導渦殼本身通過工程塑料一次加工而成,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只是在加工過程中分別形成的兩個對應于不同空氣導向的兩個不同部分。由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共同構成的引導渦殼將空調器機箱內部分為室內側部分和室外側部分。引導渦殼起到了現有技術的機箱中的擋板的作用,使室內側空氣與蒸發(fā)器間的熱量交換和室外側空氣與冷凝器間的熱量交換相互分離,避免室內側部分和室外側部分在空調器運行過程中相互干擾,保證了空調器的順利運轉。室內面板上設置的進氣口和排氣口分別對應于室內引導渦殼的進風口和出風口。 室內引導渦殼的進風口設置在室內引導渦殼的下部,而出風口設置在室內引導渦殼的上部,室內側的空氣從空調器前側的下部進入而后從空調器前側的上部排出。蒸發(fā)器6覆蓋室內引導渦殼的進風口位置,以保證貫流風扇從室內吸入的空氣能夠充分地與蒸發(fā)器進行熱量交換,提高空調器的制冷效率。在室內側部分中的蒸發(fā)器由彎折且通過冷媒管相互連接的多個部分構成。彎折的蒸發(fā)器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利用率,在相對有限的機箱空間內部獲得更大的熱交換面積, 從而調高蒸發(fā)器的換熱能力。相應的,在保證蒸發(fā)器散熱面積恒定的前提下,采用彎折的多個換熱部分能夠減小蒸發(fā)器在機箱內的空間占有量,使空調器的整機設計尺寸減小。機箱后部朝向室外的部分設置進氣口,冷凝器遮擋住上述進氣口,室外空氣流入到機箱中時,首先需要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同時在空調器的底盤上設置排氣口,且進氣口和排氣口分別對應于室外引導渦殼的進風口和出風口位置??照{器運轉時,室外空氣從機箱后部的進氣口進入到機箱中,經熱交換后升溫的空氣經由底盤上設置的排氣口被排放回室外。冷凝器12覆蓋室外引導渦殼的進風口位置,以保證貫流風扇從室外吸入的空氣能夠充分地與冷凝器進行熱量交換,提高空調器的制冷效率。在室外側部分中的冷凝器由彎折且通過冷媒管相互連接的多個部分構成,彎折的冷凝器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利用率, 在相對有限的機箱空間內部獲得更大的熱交換面積,充分包圍室外側空氣流入時的各個方向,從而調高冷凝器的換熱能力。相應的,在保證冷凝器散熱面積恒定的前提下,采用彎折的多個換熱部分能夠減小冷凝器在機箱內的空間占有量,使空調器的整機設計尺寸減小。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背向出風口一側的內壁面都為光滑的圓弧面,以減小空氣在引導渦殼中流動時遇到的阻力,從而能夠降低空調器在運行時由于空氣與引導渦殼發(fā)生摩擦帶來的噪聲。引導渦殼的出風口位置設置與出風方向相逆的突出的切風部對, 對引導渦殼中空氣的流向起到限制的作用,防止從出風口排出的空氣再次被吸入到引導渦殼中,切風部的頂端可以設置為弧面結構,以減小空氣與切風部之間的摩擦碰撞。本發(fā)明中空調器的室內、室外風扇共用同一個軸向平行于底盤的貫流風扇,貫流風扇在風扇電機的驅動下在水平方向上旋轉,圍繞貫流風扇設置用于引導空氣流動的引導渦殼,而引導渦殼又分為室內引導渦殼20a和室外引導渦殼20b兩部分,室內引導渦殼20a 和室外引導渦殼20b的出風方向及進風方向分別對應于貫流風扇在旋轉時的切線方向。引導渦殼采用半包圍結構一次成型而成,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朝向空調器室內側和室外后側的方向上分別設置進風口,進風口的高度與貫流風扇的高度和跨度由具體的需求情況所決定,確保貫流風扇在旋轉時能夠均勻地通過引導渦殼上設置的進風口由水平方向向機箱內吸入空氣,然后空氣經過貫流風扇的扇頁改變流向,氣流沿貫流風扇的切線方向向風扇的四周發(fā)散。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上分別設置有出風口,在引導渦殼內部的貫流風扇產生的發(fā)散氣流由出風口中定向排出。為了在保證空氣流速的前提下增大氣流流動的范圍,引導渦殼中除去進風口和出風口之外均采用封閉的結構,其內壁的表面光滑而且呈圓弧面,貫流風扇向引導渦殼內部一側發(fā)散的空氣沿引導渦殼的內壁流動,然后流動到出風口排出,使空調器在運行時機箱內部的空氣流動保持有效和動態(tài)的平衡。為確??照{器運行中的穩(wěn)定性,引導渦殼與空調器的底盤相固定。本發(fā)明中的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的進風口設置方向相反,風扇旋轉時貫流風扇同時從室內和室外沿水平方向吸入空氣,于是構成了前后相互關聯而同時又相互獨立的空氣交換結構,冷凝器包圍貫流風扇室外側部分的進氣方向,為了擴大冷凝器的散熱面積,冷凝器在內部覆蓋機箱的后側的進氣口并且向機箱側壁進行折彎延伸,貫流風扇工作時同時透過機箱的后部從室外吸入空氣,空氣通過冷凝器時帶走冷凝器中冷媒的熱量??照{器運行時,壓縮機開始運轉,并且壓縮冷媒使其在冷媒管中流動,此高溫高壓的冷媒流入到室外側的冷凝器中,并且在冷凝器中循環(huán)流動,貫流風扇在風扇電機的帶動下旋轉,從而在室外引導渦殼中形成負壓,室外的空氣由設置在機箱后側的進氣口中沿水平方向流入,與包圍設置在空氣入口周圍的冷凝器進行熱量交換,帶走冷媒具有的熱量,貫流風扇旋轉中空氣沿風扇的切線方向發(fā)散,然后從室外引導渦殼的出風口處定向流出,然后經熱交換后的空氣由設置在底盤上的排氣口排出到室外,而且由于室外側的進氣方向和排氣方向相互不相交,室外側部分的進氣和排氣發(fā)生相互影響的可能減少,氣流間不會發(fā)生相互干擾,能夠提高流過冷凝器的總體風量,使冷媒的溫度更低。貫流風扇旋轉時,室內側的風扇部分在室內引導渦殼也中形成負壓,室內的空氣由設置在室內面板上的進氣口中沿水平方向流入,與包圍設置在空氣入口周圍的蒸發(fā)器進行熱量交換,蒸發(fā)膨脹后的冷媒吸熱空氣中的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貫流風扇旋轉中冷空氣沿風扇的切線方向發(fā)散,然后從室內引導渦殼的出風口處定向流出,然后冷空氣由室內面板上的排氣口排出到室內, 當冷媒通過膨脹閥進入到位于室內機殼中的蒸發(fā)器中時,溫度更低的冷媒蒸發(fā)所需要吸收的熱量更多,也就是說能夠從循環(huán)流入室內機殼內部的空氣中吸收的熱量更多,因此增大了空調器的整體熱交換能力。冷媒流過蒸發(fā)器、進行過室內側的熱量交換后經儲液罐的氣液分離,然后再次被吸入到壓縮機內部,從而開始下一次的冷媒循環(huán)。本發(fā)明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中,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采用同一個貫流風扇,圍繞貫流風扇的引導渦殼將貫流風扇分隔為同時進行室內空氣交換和室外空氣交換的兩部分。 分別對應室內側和室外側的空氣,引導渦殼分為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通過引導渦殼引導貫流風扇旋轉產生的氣流流過蒸發(fā)器和冷凝器,利用同一貫流風扇同時完成空調器室內和室外的空氣交換。由于本發(fā)明中只需要一個貫流風扇和一個驅動風扇的電機,充分利用了空調器機箱中的空間,使機箱內各部件的排布更加緊湊,減小了空調器整機的體積,使空調器在安裝時受安裝環(huán)境的限定更小,安裝位置更加靈活。另外,在空調器中只使用一個電機即可對為室內側交換和室外側交換同時提供動力,電機的輸入功率下降,從而提升了空調器整機的熱交換效率。同時,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的空調器中的部件數量減少,因此相應減少了部件發(fā)生故障的可能。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然會利用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成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包括室內面板,設置在空調器朝向室內側的前端,形成有進氣口、排氣口和控制部;機箱,形成空調器的外觀,并且容納空調器的各個部件,機箱內部分為室內側部分和室外側部分;蒸發(fā)器,設置在一體型窗式空調器的室內側部分,與室內空氣發(fā)生熱交換;室內風扇,將室內空氣吸入并引導空氣流過蒸發(fā)器;冷凝器,設置在室外側部分,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室外風扇,將室外空氣吸入并使空氣流過冷凝器;風扇電機,為風扇的旋轉提供動力;壓縮機,將氣態(tài)冷媒壓縮為液態(tài)冷媒并驅使冷媒流動;底盤, 與上述機箱組合形成獨立的空間,其特征在于空調器的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為同一個貫流風扇,圍繞貫流風扇設置引導空氣流動的引導渦殼,且引導渦殼分為引導室內空氣與蒸發(fā)器進行熱量交換的室內引導渦殼以及引導室外空氣與冷凝器進行熱量交換的室外引導渦殼,室內引導渦殼與室外引導渦殼各自內部的空氣流路相互分隔開互不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按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各自包圍貫流風扇的位置不同,此貫流風扇劃分為對應于不同引導渦殼的室內風扇部分和室外風扇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為一體成型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由室內引導渦殼和室外引導渦殼共同構成的引導渦殼將空調器機箱內部分為室內側部分和室外側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室內面板上設置的進氣口和排氣口分別對應于室內弓丨導渦殼的進風口和出風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蒸發(fā)器覆蓋室內引導渦殼的進風口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在室內側部分中的蒸發(fā)器由彎折且通過冷媒管相互連接的多個部分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機箱后部朝向室外的部分設置進氣口同時在空調器的底盤上設置排氣口,且進氣口和排氣口分別對應于室外引導渦殼的進風口和出風口位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冷凝器覆蓋室外引導渦殼的進風口位置,在室外側部分中的冷凝器由彎折且通過冷媒管相互連接的多個部分構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引導渦殼內部為光滑的弧面。
全文摘要
一種一體型窗式空調器,包括室內面板、機箱、蒸發(fā)器、冷凝器、壓縮機和底盤,空調器的室內風扇和室外風扇為同一個貫流風扇,圍繞貫流風扇設置引導空氣流動的引導渦殼,且引導渦殼分為引導室內空氣與蒸發(fā)器進行熱量交換的室內引導渦殼以及引導室外空氣與冷凝器進行熱量交換的室外引導渦殼,室內引導渦殼與室外引導渦殼各自內部的空氣流路相互分隔開互不連通。由于本發(fā)明中只需要一個貫流風扇和一個驅動風扇的電機,充分利用了空調器機箱中的空間,使機箱內各部件的排布更加緊湊,減小了空調器整機的體積,使空調器在安裝時受安裝環(huán)境的限定更小,安裝位置更加靈活。
文檔編號F24F1/02GK102455023SQ20101051151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19日
發(fā)明者王柳, 閆玉順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