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熱交換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形成有對二種不同溫度體系進行冷卻的第一散熱器和第二散熱器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在第一散熱器和第二散熱器之間形成有用于分割的分隔結構,第一散熱器和第二散熱器中具有流通冷卻水的通水管,分隔結構中具有不流通冷卻水的虛擬管,在芯板上具有用于接合通水管及虛擬管的接合面,在接合面的周圍形成有對芯板的外周端部進行密封的外周密封部,接合面上的與分隔結構對應的部分形成有分隔密封部,從芯板上設置通水管的部分向設置虛擬管的部分經(jīng)多個階梯縮形部分階段收縮,使外周密封部的配置密封墊的外周密封面和分隔密封部的配置密封墊的分隔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據(jù)此,這種車輛用熱交換器能夠同時兼顧收縮成形性和密封性。
【專利說明】車輛用熱交換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交換器,具體涉及將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和輔助散熱器(例如,逆變器冷卻用散熱器、增壓器冷卻用散熱器)形成一體的車輛用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車輛上,為了對發(fā)動機、電氣系統(tǒng)等部分進行冷卻而采用車輛用熱交換器。圖3是現(xiàn)有技術的車輛用熱交換器中散熱器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圖3所示散熱器的局部剖視圖。
[0003]如圖3所示,在車輛用熱交換器中,散熱器100具備對發(fā)動機進行冷卻用的第一散熱器A(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和對逆變器、增壓器等電氣系統(tǒng)進行冷卻用的第二散熱器B (輔助散熱器),第一散熱器A的第一通水管111中流通有在發(fā)動機內(nèi)進行循環(huán)而冷卻發(fā)動機的發(fā)動機冷卻水,第二散熱器B的第二通水管121中流通有在電氣系統(tǒng)回路內(nèi)進行循環(huán)而冷卻電氣系統(tǒng)的電氣系統(tǒng)冷卻水。以下,有時方便起見而將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合稱為“通水管”。
[0004]另外,在上述第一通水管111之間和第二通水管121之間分別配置有形成為波浪形狀而促進熱交換的第一散熱片112和第二散熱片122。而且,在上述第一通水管111、第二通水管121的上下方向兩端分別配置有聯(lián)管水箱130。
[0005]另外,113是發(fā)動機冷卻水的流入口,114是發(fā)動機冷卻水的流出口,123是電氣系統(tǒng)冷卻水的流入口,124是電氣系統(tǒng)冷卻水的流出口。
[0006]如圖4所示,聯(lián)管水箱130上具有用于焊接第一通水管111、第二通水管121的上下端部的芯板130a和與該芯板一起形成聯(lián)管水箱130內(nèi)部空間的水箱主體130b。芯板130a和水箱主體130b之間的外周密封部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墊130c。
[0007]第一散熱器A和第二散熱器B之間形成有對二種不同溫度體系進行分割的分隔結構。在分隔結構中,隔板134與水箱主體130b —體形成,隔板134與芯板130a之間通過密封墊進行密封,據(jù)此,在第一散熱器側水箱131和第二散熱器側水箱132之間形成由上述隔板134區(qū)隔開的空間133。另外,在芯板130a上與上述隔板134區(qū)隔的空間133對應的部位也具有與上述第一通水管111之間和第二通水管121大致相同尺寸的虛擬管140,其上也形成有散熱片141。
[0008]在形成上述將二種溫度體系分割開的分隔結構的情況下,已知有在管路之間搭設有梯形密封墊而進行分割密封的結構。
[0009]但是,在上述車輛用熱交換器中,由于在外周密封部存在用于保持密封墊的槽,而用于插入上述管的管插入孔部比外周密封部要高,所以在這種狀態(tài)下放置梯形密封墊時,難以在垂直部產(chǎn)生面壓,導致密封可靠性差。
[0010]具體地講,以往作為在管之間設置分隔密封部的形狀有以下方案,其一、使密封墊以立體形式沿著板形狀設置(參照JP專利第3678130號公報);其二、為了設置分隔密封平面,利用I個階梯進行收縮成形而確保與外周密封部的密封平面位于同一平面(參照JP特開2011-99631號公報)。
[0011]但是,上述前者方案的情況下,存在難以確保立體部的密封面壓力,而導致密封可靠性差的問題;上述后者方案的情況下,在收縮成形的情況下,不能設置管貫通孔,而導致芯板組裝性差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12]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分階段收縮到分隔密封面的結構,同時兼顧收縮成形性和密封性的車輛用熱交換器。
[0013]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用熱交換器,其一體形成有對二種不同溫度體系進行冷卻的第一散熱器和第二散熱器,在所述第一散熱器和所述第二散熱器之間形成有用于分割的分隔結構,所述第一散熱器和所述第二散熱器中具有流通冷卻水的通水管,所述分隔結構中具有不流通冷卻水的虛擬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車輛用熱交換器的芯板上具有用于接合所述通水管及虛擬管的接合面,在所述接合面的周圍形成有對所述芯板的外周端部進行密封的外周密封部,所述接合面上的與所述分隔結構對應的部分形成有分隔密封部,所述車輛用熱交換器中,從所述芯板上設置所述通水管的部分向所述芯板上設置所述虛擬管的部分經(jīng)由多個階梯縮形部而分階段收縮,使所述外周密封部的配置密封墊的外周密封面和所述分隔密封部的配置所述密封墊的分隔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0014]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yōu)選:在所述芯板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通水管的多個通水管插入孔部和用于插入所述虛擬管的虛擬管插入孔部,在所述芯板的多個所述通水管插入孔部之間分別形成有通水管插入孔面,在所述芯板的所述虛擬管插入孔部的周圍形成有虛擬管插入孔面,所述通水管插入孔面包含通常管插入孔面和位于所述通常管插入孔面與所述虛擬管插入孔面之間收縮形成的多個階梯縮形部,并且,從所述通常管插入孔面向所述虛擬管插入孔面經(jīng)由所述多個階梯縮形部而分階段收縮。
[0015]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yōu)選:在所述通水管以及所述虛擬管的上下方向兩端配置有聯(lián)管水箱,所述聯(lián)管水箱上具有用于接合所述通水管以及所述虛擬管的上下端部的所述芯板和與該芯板一起形成所述聯(lián)管水箱內(nèi)部空間的水箱主體,所述外周密封部對所述芯板與所述水箱主體的所述芯板一側的端部之間進行密封。
[0016]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yōu)選:所述多個階梯縮形部為二個階梯縮形部,所述二個階梯縮形部包括靠所述通常管插入孔面一側的第一階梯縮形部和靠所述虛擬管插入孔面一側的第二階梯縮形部。
[0017]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yōu)選:所述第二階梯縮形部的外周一側的端部形成有熱應變分散部,所述熱應變分散部用于對在所述分隔結構附近產(chǎn)生溫度差而熱應變大的所述通水管的熱應力進行分散。
[0018]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yōu)選:所述密封墊為方形截面。
[0019]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yōu)選:所述密封墊包括配置在所述外周密封部的外周密封墊和配置在所述分隔密封部的分隔密封墊。
[0020]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yōu)選:所述第一散熱器是對所述發(fā)動機進行冷卻的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所述第二散熱器是對包括逆變器和增壓器在內(nèi)的電氣系統(tǒng)進行冷卻的輔助散熱器。
[0021]實用新型效果
[0022]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從通常管插入孔面以2個階梯分階段收縮到分隔密封面,從而可將要分割開的管之間的部分的密封面與外周密封面在同一平面上,能夠同時兼顧收縮成形性和密封性。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去除了聯(lián)管水箱)的俯視圖。
[0024]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熱交換器的剖視圖。
[0025]圖3是表示現(xiàn)有技術的車輛用熱交換器的散熱器的立體圖。
[0026]圖4是表示圖3所示散熱器的局部剖視圖。
[0027]符號說明
[0028]I 芯板
[0029]2密封墊
[0030]21外周密封部
[0031]22分隔密封部
[0032]3第一散熱器(高水溫散熱側)
[0033]4第二散熱器(低水溫散熱側)
[0034]5通水管
[0035]6虛擬管
[0036]7通常管插入孔面
[0037]8第一階梯縮形部
[0038]9第二階梯縮形部
[0039]10外周密封面及分隔密封面
[0040]11熱應變分散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進行詳細的說明。其中,與現(xiàn)有技術對應的部分省略重復說明。
[0042]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熱交換器的俯視圖(為了方便圖示內(nèi)部結構,去除了聯(lián)管水箱)。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熱交換器的剖視圖。
[0043]如圖1所示,車輛用熱交換器上一體形成有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3 (第一散熱器)和輔助散熱器4 (第二散熱器,例如,逆變器冷卻用散熱器、增壓器冷卻用散熱器)。在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3和輔助散熱器4之間形成有將二者分割開的分隔結構。以下,有時為了方便起見,將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3和輔助散熱器4統(tǒng)稱為“散熱器”。
[0044]一并參照圖2所示,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3和輔助散熱器4具有流通冷卻水的通水管5,中間的分隔結構具有不流通冷卻水的虛擬管6,通水管5和虛擬管6接合(焊接)在芯板I上。
[0045]在芯板I上具有接合所述通水管及虛擬管的接合面,在接合面上形成有密封墊2,所述密封墊2包括位于接合面的周圍用于對芯板I與水箱主體的芯板一側的端部之間進行密封的外周密封墊21和位于接合面上的與中間的分隔結構對應的部分進行分隔密封的分隔密封墊22。
[0046]如圖2所示,在芯板上對應散熱器部分形成有用于插入通水管5的通水管插入孔部,對應中間的分隔結構部分形成有用于插入虛擬管6的虛擬管插入孔部,在芯板的通水管插入孔部之間形成有通水管插入孔面,在芯板的虛擬管插入孔部的周圍形成有虛擬管插入孔面,通水管插入孔面包括通常管插入孔面7和位于通常管插入孔面7與中間的虛擬管插入孔面之間收縮(縮徑)形成的多個階梯縮形部,圖中多個階梯縮形部為二個,從左向右分別為第一階梯縮形部8和第二階梯縮形部9。在虛擬管6周圍的虛擬管插入孔面配置有分隔密封墊22。
[0047]通過從通常管插入孔面7到虛擬管插入孔面經(jīng)由第一階梯縮形部8和第二階梯縮形部9分階段收縮,使配置外周密封墊21的外周密封面和配置分隔密封墊22的分隔密封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在圖2中,由于外周密封面和分隔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故統(tǒng)一標示為“外周密封面和分隔密封面10”。
[0048]本實用新型中,為了確保密封性使外周密封面與分隔密封面成為同一平面,從外側的通常管插入孔面7到中間的虛擬管插入孔部和分隔密封面以2個階梯分階段收縮成形。據(jù)此,通過分成2個階梯收縮到分隔密封面,而確保成形性能的同時,還能夠使密封墊的垂直部也產(chǎn)生面壓,密封性好。
[0049]從而,本實用新型中,通過以2個階梯分階段收縮到分隔密封平面部,能夠同時兼顧收縮成形性和密封性。
[0050]另外,雖然上述分隔結構位于高水溫散熱側的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3和低水溫散熱側的輔助散熱器4之間,但是,如圖2所示,由于從通常管插入孔面7分階段地經(jīng)由第一階梯縮形部8、第二階梯縮形部9收縮到分隔密封面的結構,所以,如圖1所示,熱應變分散部11作為分隔結構附近產(chǎn)生溫度差而熱應變大的通水管的應力分散部位發(fā)揮作用,能夠提尚耐熱應變性能。
[005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形成從通常管插入孔面7分階段地經(jīng)由第一階梯縮形部8、第二階梯縮形部9收縮到分隔密封面的結構,但是,階梯縮形部的數(shù)量當然不局限于二個,也可以形成為三個或其以上數(shù)量的階梯縮形部。
[0052]而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虛擬管只形成為一個,但是,根據(jù)情況,虛擬管也可以形成為二個或其以上數(shù)量。
[0053]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和對電氣系統(tǒng)進行冷卻的輔助散熱器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只要是對二種不同溫度體系的散熱器進行分割的分隔結構都同樣適用,
[0054]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參照附圖對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充分記載,但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了解各種變形或變更,這些變形或變更只要沒有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限定的范圍,均應被涵蓋于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熱交換器,其一體形成有對二種不同溫度體系進行冷卻的第一散熱器和第二散熱器,在所述第一散熱器和所述第二散熱器之間形成有用于分割的分隔結構,所述第一散熱器和所述第二散熱器中具有流通冷卻水的通水管,所述分隔結構中具有不流通冷卻水的虛擬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車輛用熱交換器的芯板上具有用于接合所述通水管及虛擬管的接合面,在所述接合面的周圍形成有對所述芯板的外周端部進行密封的外周密封部,所述接合面上的與所述分隔結構對應的部分形成有分隔密封部, 所述車輛用熱交換器中,從所述芯板上設置所述通水管的部分向所述芯板上設置所述虛擬管的部分經(jīng)由多個階梯縮形部而分階段收縮,使所述外周密封部的配置密封墊的外周密封面和所述分隔密封部的配置所述密封墊的分隔密封面位于同一平面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芯板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通水管的多個通水管插入孔部和用于插入所述虛擬管的虛擬管插入孔部,在所述芯板的多個所述通水管插入孔部之間分別形成有通水管插入孔面,在所述芯板的所述虛擬管插入孔部的周圍形成有虛擬管插入孔面,所述通水管插入孔面包含通常管插入孔面和位于所述通常管插入孔面與所述虛擬管插入孔面之間收縮形成的所述多個階梯縮形部, 并且,從所述通常管插入孔面向所述虛擬管插入孔面經(jīng)由所述多個階梯縮形部而分階段收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水管以及所述虛擬管的上下方向兩端配置有聯(lián)管水箱,所述聯(lián)管水箱上具有用于接合所述通水管以及所述虛擬管的上下端部的所述芯板和與該芯板一起形成所述聯(lián)管水箱內(nèi)部空間的水箱主體, 所述外周密封部對所述芯板與所述水箱主體的所述芯板一側的端部之間進行密封。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階梯縮形部為二個階梯縮形部,所述二個階梯縮形部包括靠所述通常管插入孔面一側的第一階梯縮形部和靠所述虛擬管插入孔面一側的第二階梯縮形部。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階梯縮形部的外周一側的端部形成有熱應變分散部,所述熱應變分散部用于對在所述分隔結構附近產(chǎn)生溫度差而熱應變大的所述通水管的熱應力進行分散。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墊為方形截面。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墊包括配置在所述外周密封部的外周密封墊和配置在所述分隔密封部的分隔密封墊。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熱器是對發(fā)動機進行冷卻的發(fā)動機冷卻用散熱器,所述第二散熱器是對包括逆變器和增壓器在內(nèi)的電氣系統(tǒng)進行冷卻的輔助散熱器。
【文檔編號】F01P3-00GK204286149SQ201420702329
【發(fā)明者】伊藤峻志 [申請人]株式會社電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