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一種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鋼鐵工業(yè)生產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蓄熱式加熱 爐的蓄熱體結構。
背景技術:
高溫空氣燃燒技術(HTAC),即通常所說的蓄熱式燃燒技術,作為當前節(jié)能效果 非常明顯的節(jié)能技術,核心技術是熱交換。由于蓄熱體作為熱交換的基礎,熱交換的效 果完全取決于蓄熱體的穩(wěn)定性。特別是蓄熱體是一個連續(xù)損耗品,裝有蓄熱體的蓄熱室 是一個隨時間持續(xù)變化的設備;特別是蓄熱室堵塞和碎裂會造成停爐,成為較大的事故 隱患。因此延長蓄熱室通道的通暢和蓄熱體的壽命成為保證熱交換效果的重要條件。
蜂窩體孔壁面主要受到法線方向的應力,其切向和軸向所受應力非常小。吸收 熱量時對蓄熱體孔壁產生擠壓,釋放熱量對壁面產生拉曳,當所有應力超過材質的最大 限制,將會產生裂紋,特別是交替受力,更容易產生疲勞斷裂,重點是蓄熱體材質的熱 穩(wěn)定性和抗渣性問題,以及體積密度與抗熱震穩(wěn)定性平衡問題。解決抗渣和熱穩(wěn)定性需 要合理的比表比。從堵塞的趨勢上看,一旦發(fā)生堵塞,堵塞將加速進行,特別是小孔周 圍產生毛刺后,將成為凝結核,加熱沾粘效應。
鋼鐵企業(yè)加熱爐中產生氧化鐵鱗屬于酸性物質,和剛玉磚的氧化鋁結合,形成 低共熔物,降低材料的軟熔溫度,而造成材料的軟化,降低了蓄熱體耐火度
爐內燃燒區(qū)高溫輻射和以及不完全燃燒的廢氣進入蓄熱體出現(xiàn)二次燃燒造成損 壞;孔眼結構過于細小,容易被灰塵堵塞。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其目的是有效 減少氧化鐵熔融物的生成,避免堵塞情況,提高整個蓄熱腔體的使用時間。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所述的蓄熱式加熱爐內設蓄熱 室,所述的蓄熱室的前端的蓄熱體的六邊形孔的橫截面邊長尺寸大于蓄熱室的其余部分 蓄熱體的相應尺寸。
所述的蓄熱室的前端的蓄熱體的壁厚大于蓄熱室的其余部分蓄熱體的壁厚。
所述的蓄熱室的前端的內部蓄熱體設有屏蔽結構。
所述的蓄熱室的前端的蓄熱體的六邊形孔的對邊尺寸為4.4mm。
所述的蓄熱室的前端的蓄熱體的壁厚為2_。
本發(fā)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有效減少氧化鐵熔融物的生成,避免堵塞情 況,提高整個蓄熱腔體的使用時間,通過蓄熱蜂窩體結構和材質優(yōu)化,成功的降低堵 塞,大幅度地提高整個腔體壽命,對于國內各類蓄熱式加熱爐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下面對本說明書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
1、蓄熱體,2、蓄熱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 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 造工藝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 發(fā)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
如圖1所表達的本發(fā)明的結構,為一種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所述的蓄 熱式加熱爐內設蓄熱室2。
為了解決在本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術存在的問題并克服其缺 陷,實現(xiàn)有效減少氧化鐵熔融物的生成,避免堵塞情況,提高整個蓄熱腔體的使用時間 的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所述的蓄熱室2的前 端的蓄熱體1的六邊形孔的橫截面邊長尺寸大于蓄熱室2的其余部分蓄熱體的相應尺寸。
在蓄熱室的前端采用厚壁大孔結構,厚壁結構起到高強度作用,同時對內部蓄 熱體做到屏蔽,使不完全燃燒氣體進入蓄熱室后,抑制燃燒、吸收熱量,降低低溫共融 物產生的概率和粘結度,避免灰塵凝結堵塞,提高本體壽命。其余部分采用常規(guī)蓄熱 體。
合理的蓄熱體內部的孔尺寸和壁厚,可以有效減少氧化鐵熔融物的生成,避免 堵塞情況,提高整個蓄熱腔體的使用時間。
本發(fā)明所述的蓄熱室2的前端的蓄熱體1的壁厚大于蓄熱室2的其余部分蓄熱體的壁厚。
本發(fā)明所述的蓄熱室2的前端的內部蓄熱體1設有屏蔽結構。
本發(fā)明所述的蓄熱室2的前端的蓄熱體1的六邊形孔的對邊尺寸為4.4mm。
本發(fā)明所述的蓄熱室2的前端的蓄熱體1的壁厚為2mm。
本發(fā)明改進了蓄熱體制造尺寸結構,通過蓄熱蜂窩體結構和材質優(yōu)化,成功的 降低堵塞,大幅度地提高整個腔體壽命,對于國內各類蓄熱式加熱爐具有很大的推廣應 用價值。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fā)明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 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 經改進將本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 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所述的蓄熱式加熱爐內設蓄熱室(2),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蓄熱室(2)的前端的蓄熱體(1)的六邊形孔的橫截面邊長尺寸大于蓄熱室(2) 的其余部分蓄熱體的相應尺寸。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熱室 (2)的前端的蓄熱體(1)的壁厚大于蓄熱室(2)的其余部分蓄熱體(1)的壁厚。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熱 室(2)的前端的內部蓄熱體(1)設有屏蔽結構。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熱室 ⑵的前端的蓄熱體⑴的六邊形孔的對邊尺寸為4.4mm。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熱室 (2)的前端的蓄熱體(1)的壁厚為2m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蓄熱式加熱爐的蓄熱體結構,所述的蓄熱式加熱爐內設蓄熱室(2),所述的蓄熱室(2)的前端的蓄熱體(1)的六邊形孔的橫截面邊長尺寸大于蓄熱室(2)的其余部分蓄熱體的相應尺寸。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有效減少氧化鐵熔融物的生成,避免堵塞情況,提高整個蓄熱腔體的使用時間,通過蓄熱蜂窩體結構和材質優(yōu)化,成功的降低堵塞,大幅度地提高整個腔體壽命,對于國內各類蓄熱式加熱爐具有很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F28D20/00GK102022940SQ20101054094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1日
發(fā)明者閆登坤, 高玉光 申請人:蕪湖新興鑄管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