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生產(chǎn)的模具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化學發(fā)泡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能源危機、環(huán)境問題的日益凸顯,各大汽車整機廠都在競相追求如何在保證現(xiàn)有汽車零部件功能、外觀的同時,實現(xiàn)汽車輕量化?;瘜W發(fā)泡模具提供一種能夠實現(xiàn)注塑后塑件芯層發(fā)泡,從而產(chǎn)品減重的模具工裝?,F(xiàn)有的化學發(fā)泡模具,參見圖3所示,包括型腔1、斜頂、頂針8、斜頂潤滑套7和型芯5,所述斜頂由斜頂頭固定銷3連接斜頂桿6和斜頂頭4構成,該結構由于沒有密封機構,在注塑過程中型芯5、型腔1構成的分型面、頂針8及斜頂安裝孔在注塑過程都會造成氣體泄漏,無法在模具腔體2內形成一定的壓力。原材料在發(fā)泡劑作用下從射入腔體時開始發(fā)泡,所以產(chǎn)品的外觀形成氣痕,影響外觀,從而只能用于非外觀注塑件,限制了化學發(fā)泡在汽車內外飾產(chǎn)品上的應用,故需要對現(xiàn)有的化學發(fā)泡模具進行改進,以提升產(chǎn)品的外觀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化學發(fā)泡模具,其能夠解決現(xiàn)有化學發(fā)泡模具生產(chǎn)產(chǎn)品表面氣痕的問題,提升產(chǎn)品外觀質量。
本實用新型所述化學發(fā)泡模具,包括型腔、型芯、頂針和斜頂,斜頂包括斜頂頭和斜頂桿,型腔扣合在型芯上與型芯之間形成模具腔體,型芯上開設有頂針安裝孔和斜頂安裝孔,頂針安裝孔和斜頂安裝孔均模具腔體連通,頂針位于頂針安裝孔中,與型芯滑動配合,斜頂安裝在斜頂安裝孔內。在頂針與頂針安裝孔的配合處設置有第一密封圈,頂針穿過第一密封圈的中心孔,與第一密封圈過盈配合;在斜頂桿與斜頂安裝孔的配合處設置第二密封圈,斜頂桿穿過第二密封圈的中心孔,與第二密封圈過盈配合;在型腔與型芯之間的配合處設置有第一密封條,在型芯上與模具腔體對應處設置有進氣鑲件,進氣鑲件通過設置在型芯上的進氣管道與外界氣源連通。
進一步,所述型芯包括第一型芯板、第二型芯板和第三型芯板,第二型芯板位于第一型芯板中部,第三型芯板位于第一、第二型芯板的下方,第一密封條設置第一型芯板與型腔之間,在第一型芯板與第三型芯板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條,所述頂針安裝孔和斜頂安裝孔一部分設在第二型芯板上,另一部分設在第三型芯板上;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設置在第二型芯板與第三型芯板的配合處;所述進氣鑲件設置在第二型芯板上,所述進氣管道由設在第一型芯板、第二型芯板和第三型芯板上的管道連通構成。
本實用新型所述化學發(fā)泡模具,由于具有上述結構,合模后模具形成一個密封區(qū)域,然后由進氣管道向模具內如充填一定氣體,使模具腔體內形成一定的壓力。再向模具內部進行射膠、注料。料流中、后端因壓力較小,內部形成致密泡孔,使產(chǎn)品重量減輕,而前鋒料流因模具內部氣壓作用,不發(fā)泡而形成一層外觀良好的滯結層,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發(fā)泡模具生產(chǎn)產(chǎn)品表面氣痕造成的外觀質量缺陷問題,提升了產(chǎn)品外觀質量。從而擴大化學發(fā)泡在整車內外飾零部件的適用范圍,促進整車輕量化設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密封條安裝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現(xiàn)有化學發(fā)泡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參見圖1和圖2,該化學發(fā)泡模具,包括型腔1、型芯、頂針8和斜頂,斜頂包括斜頂頭4和斜頂桿6,斜頂頭4通過螺釘3固定在斜頂桿6上。型腔1扣合在型芯上與型芯之間形成模具腔體2。所述型芯包括第一型芯板18、第二型芯板14和第三型芯板10,第二型芯板14位于第一型芯板18中部,第三型芯板10位于第一、第二型芯板的下方。在型腔1下端面和第一型芯板18上端面對應開設有密封條安裝槽,第一密封條9安裝在該密封條安裝槽內,在第一型芯板18下端面和第三型芯板10上端面也開設有相對應的密封條安裝槽,第二密封條安裝在該密封條安裝槽內,型芯、型腔合模后干涉形成密封。
頂針安裝孔和斜頂安裝孔一部分設在第二型芯板14上,另一部分設在第三型芯板10上,頂針安裝孔和斜頂安裝孔均模具腔體2連通,頂針8位于頂針安裝孔中,與型芯滑動配合,斜頂安裝在斜頂安裝孔內。在第三型芯板上端開設有第一、第二密封圈安裝槽,第一密封圈11安裝在第一封圈安裝槽內,第一密封圈11的中心與頂針8同心,頂針8穿過第一密封圈11的中心孔,與第一密封圈過盈配合,形成密封。第二密封圈16安裝在第二封圈安裝槽內,第二密封圈16的中心與斜頂桿同心,斜頂桿6穿過第二密封圈16的中心孔,與第二密封圈過盈配合,形成密封,在斜頂桿6上裝有斜頂潤滑套7。第二型芯板上端設置有進氣鑲件15,進氣鑲件15與模具腔體2相對應。在第一型芯板18、第二型芯板14和第三型芯板10上開設有連通的管道形成進氣管道12,在進氣管道12上設置有進氣管道接頭13,進氣鑲件15通過進氣管道12與外界氣源連通。
模具合模,注塑周期開始,由進氣管道接頭13向模具型腔內注入氣體,在密封圈9和密封條11的作用下,隨著氣體注入量的增加,模具內部壓力也逐漸增加,當壓力增加到一定值時(大約0.4-0.5個大氣壓),外部注塑機螺桿推動開始向模具型腔內注入膠料。由于注膠前模具型腔內氣體形成的壓力作用,模具型腔內的膠料不發(fā)泡。貼合第一型芯板18、型腔1面的膠料遇到冷的第二型芯板14、型腔1壁,表層膠料快速冷卻,在表面形成一層厚度大約為0.5mm的外觀質量良好的滯結層,且芯層膠料還處于熔融狀態(tài)。然后由連接進氣管接頭13的外部機構進行抽氣,模具內部氣體經(jīng)進氣鑲件15、進氣管道12向外排出,模具內部壓力下降,與此同時第三型芯板10、第二型芯板14在外部機構作用下完成微開模動作,后退0.5-1mm,膠料熔融層在發(fā)泡劑作用下泡孔漲大發(fā)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