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組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用于成型一透鏡組件。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包括一公模座、一第一定位塊及一第二定位塊。公模座包括一底座及多個定位塊。第一定位塊與第二定位塊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形成一第一收容槽。第一定位塊形成一第一錐面。第二定位塊形成一第二錐面。第一滑動塊的底面開設(shè)有兩個第一成型孔用于成形所述透鏡組件的定位柱。第一滑動塊的形狀及尺寸分別與第一收容槽的形狀及尺寸相同。第一滑動塊形成由所述頂面延伸至底面的第三錐面和第四錐面。第三錐面與第一錐面相緊密配合,第四錐面與第二錐面相緊密配合,以使第一滑動塊精準(zhǔn)地定位于第一收容槽內(nèi),以確保所述透鏡組件的定位柱成形于預(yù)定位置。
【專利說明】透鏡組件成型模具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透鏡組件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shù)】
[0002] 目前光通訊裝置作為新一代的高速I/O傳輸系統(tǒng),其傳輸原理為將傳輸數(shù)據(jù)的電 信號轉(zhuǎn)換成光訊號,通過透鏡組件至光纖中,再經(jīng)由光纖進(jìn)行傳輸至另一透鏡組件的后再 轉(zhuǎn)換為電信號。透鏡組件一般包括一對位件(Post)用于與所述光纖進(jìn)行對接。
[0003] 傳統(tǒng)的透鏡組件的成型模具包括一模座,多個成型塊及多個滑動塊。所述成型塊 和所述滑動塊收容在所述模座中,所述每個滑動塊和對應(yīng)的一個成型塊固定連接并帶動所 述成型塊至預(yù)定的位置,所述多個成型塊合圍成一用于成型所述透鏡組件的模腔。在成型 該透鏡組件時,對位件在成型的時候因滑動塊在滑動之處需保留間隙供滑動順利,因而造 成該對位件對位上的誤差,影響透鏡組件的生產(chǎn)良率。但若將滑動間隙減小則會造成成型 時滑動塊的作動不良并摩擦損耗。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提高生產(chǎn)良率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
[0005] -種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用于成型一透鏡組件。所述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包括一 公模座及多個滑動塊。所述公模座包括一底座及多個定位塊。每兩個相鄰的定位塊之間形 成一收容槽。所述多個滑動塊分別可滑動地收容在多個所述收容槽內(nèi)。所述多個滑動塊合 圍成一用于成型所述透鏡組件的公模腔。所述多個定位塊中包括一第一定位塊及一與所述 第一定位塊相對設(shè)置的第二定位塊。所述第一定位塊與所述第二定位塊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 置。多個所述收容槽內(nèi)包括一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定位塊與所述 第二定位塊之間。所述第一定位塊形成一第一錐面。所述第二定位塊形成一第二錐面。所 述第一錐面與所述第二錐面相對設(shè)置。所述多個滑動塊包括一第一滑動塊。所述第一滑動 塊包括一頂面及一與所述頂面相背離的底面。所述底面還開設(shè)有兩個第一成型孔用于成形 所述透鏡組件的定位柱。所述第一滑動塊的形狀及尺寸分別與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形狀及尺 寸相同。所述第一滑動塊形成由所述頂面延伸至所述底面的第三錐面和第四錐面。所述第 三錐面與所述第一錐面相匹配。所述第四錐面與所述第二錐面相匹配。所述第三錐面與所 述第一錐面相緊密配合,所述第四錐面與所述第二錐面相緊密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動塊 精準(zhǔn)地定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內(nèi),以確保所述透鏡組件的定位柱成形于預(yù)定位置。
[0006] 本發(fā)明提供的透鏡組件制造模具的所述第一定位塊具有一第一錐面,所述第二定 位塊具有一第二錐面,所述第一滑動塊具有由所述頂面延伸至所述底面的第三錐面和第四 錐面,所述第一滑動塊通過第一錐面與所述第三錐面的配合,以及第二錐面與所述第四錐 面的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動塊精準(zhǔn)地定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內(nèi),以確保所述透鏡組件的 定位柱成形于預(yù)定位置。提高了透鏡組件的生產(chǎn)良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透鏡組件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0008]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0009] 圖3是圖2中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立體分解示意圖。
[0010]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透鏡組件成型模具|1〇1 公模座_11 底座 第一定位塊_112 第二定位塊_113 第三定位塊 ΤΤΓ 第四定位塊_115 第一收容槽_111a 冤二收容槽 111b 第三收容槽_111c 第四收容槽_llld 第一表面_1121 冤二表面 1122 第一外側(cè)面_112a I一錐面 Τ?23 冤三表面 1131 _表面 ^Τ?^~ 窠二外側(cè)面 --^~ 第二錐面 _1133 第一滑動塊 第二滑動塊_122 頂面_1211 底面_1212 I三錐面 ?2?3 蛋~四錐面 1214 第一成型孔 第二成型孔_1216 邊?竟組件 20~ 第一端面_21_ 上表面_22_ 下表面_23_ 是位柱 210 稱合透鏡_26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jié)合上述附圖進(jìn)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如圖1-3所示,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透鏡組件成型模具100,其用于成型一 透鏡組件20。所述透鏡組件20 -第一端面21、一上表面22、以及一與所述上表面22相背 的下表面23。所述上表面22與所述下表面23相互平行并且均與所述第一端面21垂直相 連。所述第一端面21上延伸有一對定位柱210,同時設(shè)置有四個稱合透鏡26。本實施方式 中,所述四個耦合透鏡26均為凸透鏡,且設(shè)置該對定位柱210之間。
[0012] 所述透鏡組件成型模具100包括一公模座11、多個滑動塊。
[0013] 所述公模座11包括一長方體狀底座111及四個定位塊。所述四個定位塊分別固 定在所述底座111的兩個相鄰的側(cè)邊相連接的角落處。所述四個定位塊分別為第一定位塊 112、第二定位塊113、第三定位塊114和第四定位塊115。所述第一定位塊112與所述第二 定位塊113及所述第三定位塊114相對設(shè)置,且與所述第四定位塊115對角設(shè)置。所述第 二定位塊113與所述第三定位塊114也對角設(shè)置。所述第一定位塊112與所述第二定位塊 113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所述第一定位塊112與所述第二定位塊113之間形成有一第一收容 槽111a。所述第一定位塊112與第三定位塊114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所述第一定位塊112 與所述第三定位塊114之間形成有一第二收容槽111b。所述第二定位塊113與第四定位 塊115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所述第二定位塊113與所述第四定位塊115之間形成有一第三 收容槽111c。所述第三定位塊114與第四定位塊115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所述第三定位塊 114與所述第四定位塊115之間形成有一第四收容槽llld。
[0014]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塊112包括靠近所述底座111中心的第一表面1121、 一與所述第一表面1121相背離的第二表面1122、及一垂直連接所述第一表面1121與所述 第二表面1122的第一外側(cè)面112a。所述第一定位塊112形成有一由所述第一表面1121延 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122的第一錐面1123。所述第一錐面1123與所述第一外側(cè)面112a相 背離。所述第一錐面1123至所述第一外側(cè)面112a沿平行所述第一表面1121方向的寬度 從所述第一表面1121至所述第二表面1122逐漸變大。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錐面1123 的錐度為60-75度為宜。
[0015] 所述第二定位塊113包括靠近所述底座111中心的第三表面1131、一與所述第三 表面1131相背離的第四表面1132、及一垂直連接所述第三表面1131與所述第四表面1132 的第二外側(cè)面113a。所述第二定位塊113形成有一由所述第三表面1131延伸至所述第四 表面1132的第二錐面1133。所述第二錐面1133與所述第二外側(cè)面113a相背離。所述第 二錐面1133至所述第二外側(cè)面113a沿平行所述第三表面1131方向的寬度從所述第三表 面1131至所述第四表面1132逐漸變大。所述第二錐面1133與所述第一錐面1123相對設(shè) 置。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錐面1133的錐度與所述第一錐面1123的錐度相同,且所述第 二錐面1133與所述第一錐面1123關(guān)于第一收容槽111a中心對稱。
[0016] 所述多個滑動塊包括一第一滑動塊121及三個第二滑動塊122。所述第一滑動塊 121包括一頂面1211及一與所述頂面1211相背離的底面1212。所述第一滑動塊121的形 狀及尺寸分別與所述第一收容槽111a的形狀及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滑動塊121形成有一 由所述頂面1211延伸至所述底面1212的第三錐面1213。所述第三錐面1213與所述第一 錐面1123相匹配。所述第一滑動塊121還形成有一由所述頂面1211延伸至所述底面1212 的第四錐面1214。所述第四錐面1214與所述第二錐面1133相匹配。所述第三錐面1213 與所述第四錐面1214相背離。所述底面1212還開設(shè)有兩個第一成型孔1215及四個第二 成型孔1216。所述四個第二成型孔1216設(shè)置在所述兩個第一成型孔1215之間。所述第一 成型孔1215用于成形所述透鏡組件的定位柱210。所述四個第二成型孔1216用于成形所 述四個耦合透鏡26。所述三個第二滑動塊122的形狀和尺寸分別與所述第二收容槽111b、 所述第三收容槽111c和所述第四收容槽llld的形狀和尺寸相對應(yīng)。
[0017] 合模時,所述第一滑動塊121可滑動地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11a內(nèi),所述三個 第二滑動塊122分別可滑動地設(shè)置在所述第二收容槽111b、所述第三收容槽111c和所述第 四收容槽llld內(nèi)。所述第一滑動塊121、所述三個第二滑動塊122及所述第一滑動塊121 合圍成一用于成型所述透鏡組件的公模腔101。所述第一滑動塊121的第三錐面1213與所 述公模座11的第一錐面1123相緊密配合,所述第四錐面1214與所述第二錐面1133相緊 密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動塊121精準(zhǔn)地定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1a內(nèi),以確保所述透鏡 組件的定位柱成形于預(yù)定位置,提高所述透鏡組件折生產(chǎn)良率,且在分模時,便位所述第一 滑動塊121退出。
[0018] 本發(fā)明提供的透鏡組件成形模具100的所述第一定位塊112具有第一錐面1123, 所述第二定位塊113具有第二錐面1133,所述第一滑動塊121形成由所述頂面延伸至所述 底面的第三錐面1213和第四錐面1214,所述第一滑動塊121通過第一錐面1123與所述第 三錐面1213的配合,以及第二錐面1133與所述第四錐面1214的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動 塊121精準(zhǔn)地定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1a內(nèi),以確保所述透鏡組件的定位柱成形于預(yù)定位 置。提高了透鏡組件的生產(chǎn)良率。
[0019] 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構(gòu)思做 出其它各種相應(yīng)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yīng)屬于本發(fā)明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hù)范 圍。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用于成型一透鏡組件,所述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包括一公 模座及多個滑動塊,所述公模座包括一底座及多個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定位塊,每兩個相 鄰的定位塊之間形成一收容槽,所述多個滑動塊分別可滑動地收容在多個所述收容槽內(nèi), 所述多個滑動塊合圍成一用于成型所述透鏡組件的公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定位塊 中包括一第一定位塊及一與所述第一定位塊相對設(shè)置的第二定位塊,所述第一定位塊與所 述第二定位塊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多個所述收容槽內(nèi)包括一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 形成在所述第一定位塊與所述第二定位塊之間,所述第一定位塊形成一第一錐面,所述第 二定位塊形成一第二錐面,所述第一錐面與所述第二錐面相對設(shè)置,所述第一滑動塊包括 一頂面及一與所述頂面相背離的底面,所述底面開設(shè)有兩個第一成型孔用于成形所述透鏡 組件的定位柱,所述第一滑動塊的形狀及尺寸分別與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形狀及尺寸相同, 所述多個滑動塊包括一第一滑動塊,所述第一滑動塊形成由所述頂面延伸至所述底面的第 三錐面和第四錐面,所述第三錐面與所述第一錐面相匹配,所述第四錐面與所述第二錐面 相匹配,所述第一滑動塊的第三錐面與所述公模座的第一錐面相緊密配合,所述第四錐面 與所述第二錐面相緊密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滑動塊精準(zhǔn)地定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內(nèi),以確 保所述透鏡組件的定位柱成形于預(yù)定位置。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為長方體狀,所述多 個定位塊還包括一第三定位塊和一第四定位塊,所述第一定位塊、第二定位塊、第三定位塊 和第四定位塊分別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兩個相鄰的側(cè)邊相連接的角落處。
3.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塊與所述第二 定位塊及所述第三定位塊均相對設(shè)置,且與所述第四定位塊對角設(shè)置,所述第二定位塊與 所述第三定位塊也對角設(shè)置,所述第一定位塊與所述第二定位塊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所述 第一定位塊與第三定位塊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所述第一定位塊與所述第三定位塊之間形成 有一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定位塊與第四定位塊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置,所述第二定位塊與所 述第四定位塊之間形成有一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定位塊與第四定位塊之間相互間隔設(shè) 置,所述第三定位塊與所述第四定位塊之間形成有一第四收容槽,所述多個滑動塊還包括 三個第二滑動塊,所述三個第二滑動塊的形狀和尺寸分別與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三收 容槽和所述第四收容槽的形狀和尺寸相對應(yīng),所述三個第二滑動塊分別可滑動地設(shè)置在所 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三收容槽和所述第四收容槽內(nèi)。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塊包括靠近所 述底座中心的第一表面、一與所述第一表面相背離的第二表面、及一連接所述第一表面與 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外側(cè)面,所述第一錐面由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而形成, 所述第一錐面與所述第一外側(cè)面相背離。
5.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錐面至所述第一外 側(cè)面沿平行所述第一表面方向的寬度從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逐漸變大。
6. 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塊包括靠近所 述底座中心的第三表面、一與所述第三表面相背離的第四表面、及一連接所述第三表面與 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二外側(cè)面,所述第二錐面由所述第三表面延伸至所述第四表面而形成, 所述第二錐面與所述第二外側(cè)面相背離。
7. 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錐面至所述第二外 側(cè)面沿平行所述第三表面方向的寬度從所述第三表面至所述第四表面逐漸變大。
8. 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錐面的錐度與所述 第一錐面的錐度相同,且所述第二錐面與所述第一錐面關(guān)于第一收容槽中心對稱。
9. 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錐面的錐度為60-75 度。
10.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透鏡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還開設(shè)有四個第二 成型孔,所述四個第二成型孔設(shè)置在所述兩個第一成型孔之間,所述四個第二成型孔用于 成形所述透鏡組件的四個耦合透鏡。
【文檔編號】B29L11/00GK104108146SQ201310137288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4月19日
【發(fā)明者】周昀佑, 陳科華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