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倉儲托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流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倉儲托盤。
【背景技術】
[0002]托盤是一種便于機械化裝卸、搬運貨物的物流設備,是物流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集裝器具。托盤作業(yè)在貨物包裝方面,促進了包裝規(guī)格化和模塊化,甚至對裝卸以外的一般生產活動方式也都會有顯著的影響。不過,目前托盤的功能相對比較單一,貨物承載面固定,不能靈活變化而不能滿足廣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實現可調整承載面的且可擴展的倉儲托盤。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倉儲托盤,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和中部支撐件;所述第一支撐件和所述第二支撐件沿所述中部支撐件上的滑槽設置在所述中部支撐件上,所述滑槽兩端口徑大于所述滑槽中部口徑;所述第一支撐件具有第一長邊結構和第一短邊結構,所述第二支撐件具有第二長邊結構和第二短邊結構,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長邊結構和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長邊結構處分別設置有第一對通孔和第二對通孔;所述中部支撐部件具有位于其中心位置的第一對縱向通孔、第二對縱向通孔、以及分別至少兩組的第一對橫向通孔和第二對橫向通孔、以及靠近其邊側的第一對側縱向通孔、第二對側縱向通孔;所述第一對通孔和所述第二對通孔分別與所述第一對縱向通孔或所述第一對側縱向通孔或其中一組的第一對橫向通孔、與第二對縱向通孔或所述第二對側縱向通孔或其中一組的所述第二對橫向通孔相適配。
[0005]該倉儲托盤利用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和中部支撐件三者的不同配合以提供不同承載面承載不同貨物:當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固定在中部支撐件的中間位置時,則整個托盤為的承載面主要以中部支撐件的表面為承載面,而兩側的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為所述中部支撐件提供輔助承載面;當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分別固定在中部支撐件兩側時,則整個托盤為兩邊低中間高的三塊承載面,其中第一支撐件與中部支撐件構成的向下凹的容置區(qū)以及第二支撐件與中部支撐件構成的向下凹的容置區(qū),其容置區(qū)的邊側為貨物提供支撐力而穩(wěn)固支撐貨物;還可利用滑槽與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的配合,當旋轉、移動固定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在中部支撐件后,提供階梯狀承載面,可根據貨物形狀、貨物分類運載的需要調整承載面。這樣靈活的結構方式可提供可調承載面,便于提高物流運輸貨物效率,滿足使用者不同需求。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短邊結構和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的第二短邊結構的最低位置均與所述中部支撐部件的最低位置平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中部支撐件由頂面和向下延伸的四周邊構成的鏤空部件,所述四周邊設有擴展開槽。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中部支撐件由頂面、向下延伸的四周邊和底面構成的實心部件,并且在所述中部支撐件的底面設有帶磁性吸附性的結構。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短邊結構和第一長邊結構以及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的第二短邊結構和第二長邊結構均為周邊構成的鏤空部件,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短邊結構和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短邊結構,和/或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長邊結構和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長邊結構通過緊固部件拆卸式固定連接。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短邊結構和第一長邊結構以及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短邊結構和第二長邊結構均為周邊構成的實心部件,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短邊結構和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的第二短邊結構的底面設有帶磁性吸附性的結構。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短邊結構和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短邊結構,或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長邊結構和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長邊結構設有擴展開槽。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中部支撐件為一沿其中心線向下彎折部件。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中部支撐件還包括便于叉車插接的插孔。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一種倉儲托盤,結構簡單,可實現可調承載面和可擴展的倉儲托盤,調節(jié)靈活,滿足使用需求,進一步提高物流運輸效率。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倉儲托盤第一形態(tài)的立體結構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倉儲托盤第二形態(tài)的立體結構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倉儲托盤第三形態(tài)的立體結構圖。
[0018]1-第一支撐件;11-第一長邊結構;111-第一對通孔;12-第一短邊結構;2-第二支撐件;21-第二長邊結構;211_第二對通孔;22-第二短邊結構;3-中部支撐件;31-第一對縱向通孔;32_第二對縱向通孔;33_第一對橫向通孔;34_第二對橫向通孔;35_滑槽;X-中心線;4_插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2、3所示為一種折疊式托盤的三種形態(tài)的立體結構圖,該托盤結構可靈活調整承載面,根據實際需要調整,且不局限于圖中三種形態(tài),旨在于示出最佳使用形態(tài)。
[0020]該倉儲托盤包括第一支撐件1、第二支撐件2和中部支撐件3。所述第一支撐件I具有第一長邊結構11和第一短邊結構12,和所述第二支撐件2具有第二長邊結構21和第二短邊結構22,所述第一支撐件I的第一長邊結構11和所述第二支撐件2的所述第二長邊結構21分別設有第一對通孔111和第二對通孔211。所述中部支撐件3下底面設有滑槽35,所述第一支撐件I的第一長邊結構12和第二支撐件2的第二長邊結構22具有與所述滑槽35配合的,如嵌入所述滑槽35中的移動部件,使得所述第一支撐件1、第二支撐件2通過滑槽35與所述中部支撐件3滑動連接。其中所述滑槽35的兩端口徑大于所述滑槽35中部口徑,使得第一支撐件I和所述第二支撐件2在滑槽35兩端處旋轉,旋轉到合適位置固定,以滿足不同使用需求。所述中部支撐件3還包括第一對縱向通孔31和第二對縱向通孔32,以及至少兩組的第一對橫向通孔33和第二對橫向通孔34、,以及靠近其邊側的第一對側縱向通孔、第二對側縱向通孔(圖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對縱向通孔31和第二對縱向通孔32中的各自兩個通孔分別分布在所述滑槽35兩側;而至少兩組的第一對橫向通孔33和第二對橫向通孔34,其兩組分置在所述滑槽的兩側,且每組第一對橫向通孔33與第二對橫向通孔34對稱布置,其中每組第一對橫向通孔33或第二對橫向通孔34的各自兩個通孔間距與所示第一對通孔111或第二對通孔211的各自兩個通孔間距相等。
[0021]當所述第一支撐件I和所述第二支撐件2移動到所述中部支撐件3中心時,所述第一對通孔111和所述第二對通孔211分別與所述第一對縱向通孔31和所述第二對縱向通孔32相對,通過緊固件,如螺栓等方式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撐件I和所述第二支撐件2各自的第一長邊結構12、第二長邊結構22相靠近,甚至貼合。最終在所述中部支撐件3上的所述第一支撐件I和所述第二支撐件2構成如圖1所示以所述中部支撐件3表面為主要承載面,而在其兩側的第一支撐件I和第二支撐件2為輔助承載面,以適用承載貨物。當所述第一支撐件I和所述第二支撐件2移動到所述中部支撐件3的兩側時,所述第一對通孔111和所述第二對通孔211分別與所述中部支撐件3兩側的第一對縱側向通孔和第二對縱側向通孔相對,通過緊固件,如螺栓等方式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撐件1、所述第二支撐件2、所述中部支撐件3構成如圖2所示的兩邊低中間高的三個承載面。所述第一支撐件I與所述中部支撐件3構成的向下凹的容置區(qū)以及所述第二支撐件2與所述中部支撐件3構成的向下凹的容置區(qū),其容置區(qū)的邊側為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