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直升降移動工作平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使一個或多個人升高和降低的移動舉升設備,該移動舉升設備可以包括底部塔節(jié),底部塔節(jié)具有第一底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設備還可以具有頂部塔節(jié)和工作平臺,頂部塔節(jié)聯(lián)結至底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工作平臺隨著頂部廂體一起平移。工作平臺可以具有工作表面,工作表面具有第一表面部分,第一表面部分的尺寸被設置以容納站在第一表面部分上的至少一個人。升降組件可操作地使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頂部塔節(jié)可以平移至降低位置,在降低位置中,頂部廂體和第一表面部分橫向地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之間。
【專利說明】
豎直升降移動工作平臺
技術領域
[0001]文中描述的教導總體上涉及用于使工作平臺升高和降低的移動舉升設備,其中工作平臺的尺寸被設置以容納一個或多個處于站姿的人。
【背景技術】
[0002]WO 97/15522(White等人)公開了一種可移動籠組件,該可移動籠組件用于聯(lián)合便攜式人員升降機一起使用。人員升降機具有多節(jié)式伸縮井架,多節(jié)式伸縮井架在較低的縮回位置和升高的位置之間移動,在縮回位置中,籠組件在井架的頂部下面,在升高的位置中,可移動籠組件升高到井架的頂部上面,以消除井架對工作區(qū)域的阻礙。籠支承梁被中央井架節(jié)運載并且籠組件能夠在在籠支承梁上在較低的位置和升高的位置之間移動,當井架縮回時較低的位置提供地平面入口,在升高的位置中籠在井架的頂部上面。還提供了一種蛤殼型籠組件,其中上安全導軌在升高的位置之間樞轉,這便于容易進入到籠中,其中用戶不必彎腰或使用任何一只手來保持籠打開。一旦用戶已經進入籠,他接著向下推動安全導軌。
[0003]US 4638887(Kishi)公開了一種升降設備,該升降設備包括底座(例如移動底架)、平臺、伸縮吊桿組件、至少一個第一液壓缸、一對第二平行液壓缸、一對平行第三液壓缸、和液壓控制系統(tǒng)。伸縮吊桿組件連接底座和平臺,伸縮吊桿組件由彼此軸向對齊的、伸縮聯(lián)結的多個吊桿組成;第一液壓缸布置在伸縮吊桿組件中,用于延伸和收縮伸縮吊桿組件;第二平行液壓缸可操作地聯(lián)結在伸縮吊桿組件和底座之間,用于使伸縮吊桿相對于底座傾斜;平行第三液壓缸可操作地聯(lián)結在伸縮吊桿組件和平臺之間,用于使平臺保持大致平行于底座;液壓控制系統(tǒng)用于同步操作第一、第二和第三液壓缸,以使平臺大致豎直于底座地朝向和遠離底座移動,同時穩(wěn)定地維持平臺平行于底座。
[0004]EP 244060(Ream等人)公開了一種基座腳手架,該基座腳手架具有底座構件,底座構件上安裝有井架,井架承載工作平臺并且包括多個伸縮嵌套的井架節(jié),井架節(jié)的橫截面大致為矩形。提供了用于憑借井架節(jié)的相對伸縮移位來使井架向上延伸的裝置。腳手架的特征是至少一些所述井架節(jié)是帶有倒圓角的金屬板的薄壁管,每個設有在其側壁中縱向延伸的至少一個加強筋、一組向內突出的角滑塊和一組向外突出的滑塊,向內突出的角滑塊具有各自的內表面,內表面補充內相鄰的井架節(jié)的外角表面的形狀并且被適配成靠著內相鄰的井架段的外角表面滑動,向外突出的角滑塊具有各自的外表面,外表面補充內角表面的形狀并且被適配成靠著內角表面滑動。
【發(fā)明內容】
[0005]本概論旨在向讀者介紹下面的更詳細描述而非限制或限定任何要求保護的或還未要求保護的發(fā)明。一個或多個發(fā)明可以存在于包括它的權利要求和附圖的這個文件的任何部分中公開的元件或過程步驟的任意組合或子組合。
[0006]參照文中公開的教導的一個廣泛方面,一種用于使一個或多個人升高和降低的移動舉升設備可以包括底部塔節(jié)。底部塔節(jié)可以具有第一底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第二底部側壁與第一底部側壁在橫向方向上水平地間隔開。第一底部側壁可以具第一橫向內表面和在縱向方向上的第一壁長度,縱向方向大體上是水平的并且正交于橫向方向。第二底部側壁可以具有第二橫向內表面和在縱向方向上的第二壁長度,第二橫向內表面與第一內表面在縱向方向上間隔一底部內寬度。頂部塔節(jié)可以聯(lián)結至底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頂部塔節(jié)可包括頂部廂體,頂部廂體的尺寸被設置以適合放置在第一底部側壁和第二底部側壁之間。工作平臺可以聯(lián)結至頂部廂體并且能夠隨著頂部廂體一起豎直平移。工作平臺可以包括大體上水平的工作表面,工作表面可以具有第一表面部分。第一表面部分可以覆在頂部廂體上并且其尺寸可以被設置以容納站在第一表面部分上的至少一個人。第一表面部分可以具有在縱向方向上的第一表面部分長度,以及在橫向方向上的第一表面部分寬度,第一表面部分長度小于第一壁長度,第一表面部分寬度小于底部內寬度。升降組件可操作地使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頂部塔節(jié)能夠平移到降低位置,在降低位置中頂部廂體和第一表面部分橫向地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之間。工作表面可以包括第二表面部分,第二表面部分從第一表面部分縱向地向外延伸。當頂部塔節(jié)在降低位置時,第二表面部分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的外側縱向延伸。
[0007]頂部塔節(jié)可包括第一頂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頂部側壁,第一頂部側壁從頂部廂體延伸,第二頂部側壁與第一頂部側壁橫向地間隔開。第一表面部分可以橫向地布置在第一和第二頂部側壁之間。
[0008]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可以至少部分地界定底部塔節(jié)內部,并且當頂部塔節(jié)在降低位置時,頂部塔節(jié)可以至少大致嵌套在底部塔節(jié)內部內。
[0009]第一表面部分長度可以至少為約45cm,并且第一表面部分寬度可以至少為約45cm0
[0010]舉升設備可以具有在橫向方向上的總體設備寬度。第一底部側壁可以具有第一橫向外表面,第二底部側壁可以具有第二橫向外表面,第二橫向外表面與第一橫向外表面橫向間隔一塔外寬度,塔外寬度大致等于總體設備寬度。
[0011]舉升設備的尺寸可以設置成適合通過標準門道。
[0012]總體設備寬度可以等于或小于標準門道的寬度,并且可以等于或小于約81cm。
[0013]當頂部塔節(jié)在降低位置時,舉升設備可具有在豎直方向上的總體設備高度,該總體設備高度小于標準門道的高度并且可以等于或小于約205cm。
[0014]舉升設備可以包括第一輪子組件和第二輪子組件,第二輪子組件與第一輪子組件縱向地間隔一輪子組件間距。第一和第二壁長度可以大致等于輪子組件間距。
[0015]底部塔節(jié)可以具有底部前面和底部后面,底部后面與前面縱向間隔開,并且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可以在底部前面和底部后面之間縱向地延伸。前面的下部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之間延伸的底部前壁,并且底部前面的上部可以是敞開的。當頂部塔節(jié)在降低位置時,工作平臺可以懸于底部前壁并且縱向地延伸通過底部前面的敞開上部。
[0016]將舉升設備配置成使工作平臺的工作表面能夠部分地嵌套在塔節(jié)內并且能夠降低至低于底部塔節(jié)的上邊緣的高處可以允許工作平臺的邁入或進入高度被維持在希望的范圍內,例如在約70cm和約10cm之間,可選地在約88cm和約94cm之間。在示出的示例中,工作平臺的進入高度約為90cmo
[0017]可選地,底部塔節(jié)可以包括底部前蓋,底部前蓋能夠移動地聯(lián)結至底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從第一裝載位置和第一展開位置移動,在第一裝載位置中,底部前蓋大體上露出前面的敞開上部,在第一展開位置中,當塔至少部分延伸時底部前蓋大體上覆蓋底部前面的敞開上部的全部或一部分。
[0018]底部前蓋可以聯(lián)結至頂部塔節(jié)從而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的升高使底部前蓋朝向第一展開位置移動。
[0019]底部前蓋可以包括第一前蓋嵌板和第二前蓋嵌板。第一和第二前蓋嵌板能夠相對于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在對應的前嵌板降低位置和對應的前嵌板升高位置之間豎直平移,前嵌板降低位置與第一裝載位置相對應,并且在前嵌板降低位置中嵌板大體上水平偏移地與底部前壁重疊,前嵌板升高位置與第一展開位置相對應,并且在前嵌板升高位置中第一和第二前蓋嵌板豎直地移位。
[0020]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可以具有對應的側壁厚度,并且底部前壁可以具有至少兩倍于側壁厚度的前壁厚度。
[0021]底部后面的下部可以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之間橫向延伸的底部后壁,并且底部后面的上部可以是敞開的。當頂部塔節(jié)在降低位置時,工作平臺可以懸于底部后壁并且可以縱向延伸通過底部后面的敞開部分。
[0022]底部塔節(jié)可以包括底部后蓋,底部后蓋能夠移動地聯(lián)結至底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從第二裝載位置和第二展開位置移動,在第二裝載位置中,底部后蓋大體上露出底部后面的敞開部分,在第二展開位置中,底部后蓋大體上覆蓋底部后面的敞開部分。
[0023]底部后蓋能夠隨著頂部塔節(jié)一起移動,從而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的升高使底部后蓋朝向第二展開位置移動。
[0024]底部后蓋可以包括第一后蓋嵌板和第二后蓋嵌板。第一和第二后蓋嵌板能夠相對于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在對應的后嵌板降低位置和對應的后嵌板升高位置之間豎直平移,后嵌板降低位置與第二裝載位置相對應,并且在后嵌板降低位置中后嵌板水平偏移地與底部后壁大體上重疊,后嵌板升高位置與第二展開位置相對應,并且在后嵌板升高位置中第一和第二后蓋嵌板豎直地移位。
[0025]至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可以被布置在底部塔節(jié)和頂部塔節(jié)之間。每個中間塔節(jié)的尺寸可以被設置以適合橫向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之間并且可以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每個中間塔節(jié)可以包括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一側壁和相對的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二節(jié),中間節(jié)第二節(jié)與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一側壁橫向地間隔開。頂部塔節(jié)可以聯(lián)結至至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中的最上面的一個并且相對于至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中的最上面的一個豎直平移。
[0026]每個中間塔節(jié)可以包括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和相對的對應的中間節(jié)后面,對應的中間節(jié)后面與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縱向間隔開,并且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一和第二側壁在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和后面之間縱向地延伸。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下部可以包括在對應的中間節(jié)底部壁,中間節(jié)底部壁在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一和第二側壁之間橫向延伸,并且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上部是敞開的。當頂部塔節(jié)在降低位置時,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敞開部分可以與底部前面的敞開部分豎直地對齊,并且工作平臺可以懸于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壁并且縱向延伸通過每個對應中間節(jié)前面的敞開部分。
[0027]每個中間塔節(jié)可以包括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蓋能夠移動地聯(lián)結至對應的中間塔節(jié)并且可以從裝載位置和展開位置移動,在裝載位置中,它與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敞開部分間隔開,在展開位置中,每個對應中間節(jié)前蓋大體上覆蓋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敞開部分。
[0028]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可以包括對應的上邊緣,并且當頂部塔節(jié)在降低位置時,第一表面部分可以被布置在低于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上邊緣的高處。
[0029]根據文中公開的教導的一些方面,用于使一個或多個人升高和降低的舉升設備可以包括底部塔節(jié),底部塔節(jié)包括第一底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第二底部側壁與第一底部側壁在橫向方向上間隔開。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可以大體上豎直地延伸并且底部塔節(jié)可以包括底部軌道,底部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由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支承。至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的尺寸可以被設置以適合橫向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壁之間,并且可以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第一中間塔節(jié)可以包括第一廂體,第一廂體具有與第一底部側壁相鄰的第一側和與第二底部側壁相鄰的第二側。第一廂體可以由底部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底部軌道豎直地平移。第一廂體可以被底部軌道約束,從而第一和第二側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第一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在橫向方向上傾斜。頂部塔節(jié)可以被聯(lián)結至第一中間塔節(jié),并且可以相對于第一中間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工作平臺可以附接至頂部塔節(jié)并且可以隨著頂部塔節(jié)一起平移。工作平臺可以包括大體上水平的工作表面。升降組件可操作地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和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
[0030]第一廂體可以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第一廂體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延伸,第二端與第一端縱向間隔開。第一廂體可以被底部軌道約束,從而第一和第二端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第一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在縱向方向上的傾斜。
[0031]第一中間塔節(jié)可以包括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和第一節(jié)軌道,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與底部第一側壁相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與底部第二側壁相鄰,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延伸并且由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和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支承。頂部塔節(jié)可以包括頂部廂體,頂部廂體由第一節(jié)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平移。頂部廂體可以包括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側與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相鄰,第二側與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相鄰,第一端在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延伸,第二端與第一端縱向間隔開。頂部廂體可以被第一節(jié)軌道約束,從而頂部廂體的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第一中間塔節(jié)在縱向方向上和在橫向方向上的傾斜。
[0032]第一中間塔節(jié)可以包括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和第一節(jié)軌道,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與底部第一側壁相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與底部第二側壁相鄰,并且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延伸并且由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支承。第二中間塔節(jié)可以具有第二廂體,第二廂體由第一節(jié)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平移。第二廂體可包括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側與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相鄰,第二側與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相鄰,第一端在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延伸,第二端與第一端縱向間隔開。第二廂體可以被第一節(jié)軌道約束,從而第二廂體的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第二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第一中間塔節(jié)在縱向方向和在橫向方向上的傾斜。
[0033]第二中間塔節(jié)可以包括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和第二節(jié)軌道,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與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相鄰,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與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相鄰,第二節(jié)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由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支承。頂部塔節(jié)可以包括頂部廂體,頂部廂體由第二節(jié)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第二節(jié)軌道豎直平移。頂部廂體可以包括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側與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相鄰,第二側與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相鄰,第一端在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延伸,第二端與第一端縱向間隔開。頂部廂體可以被第二節(jié)軌道約束,從而頂部廂體的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第二中間塔節(jié)在縱向方向上和在橫向方向上的傾斜。
[0034]底部軌道可以包括連接至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個底部引導構件,并且第一廂體可以包括接合每個底部引導構件的至少一個第一廂體滾子,并且其中每個第一廂體滾子被連結在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
[0035]第一節(jié)軌道可以包括連接至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個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并且第二廂體可以包括接合每個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的至少一個第二廂體滾子。每個第二廂體滾子可以被連結到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
[0036]第二節(jié)軌道可以包括連接至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個第二節(jié)引導構件,并且頂部廂體可以包括接合每個第二節(jié)引導構件的至少一個頂部廂體滾子。每個頂部廂體滾子可以連結在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
[0037]底部引導構件、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和節(jié)引導構件可以包括豎直延伸的齒條。第一廂體滾子、第二廂體滾子和頂部廂體滾子可以包括接合齒條中對應的一個的小齒輪。
[0038]升降組件可以包括舉升致動器,舉升致動器聯(lián)結至第一廂體滾子以驅動第一廂體滾子旋轉。在第一方向上驅動第一廂體滾子可以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升高。
[0039]舉升致動器可以包括聯(lián)結至第一廂體滾子的第一馬達。第一馬達可以安裝在第一廂體上并且可以隨著第一廂體一起移動。
[0040]舉升致動器可以包括第二馬達,第二馬達聯(lián)結至第二廂體滾子以驅動第二廂體滾子旋轉。在第一方向上驅動第二廂體滾子可以使第二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第一中間塔節(jié)升高。
[0041]第二馬達可以安裝在第二廂體上并且可以隨著第二廂體一起移動。
[0042]第二馬達可獨立于第一馬達操作。
[0043]舉升致動器可以包括第三馬達,第三馬達聯(lián)結至頂部廂體滾子以驅動頂部廂體滾子旋轉。在第一方向上驅動頂部廂體滾子可以使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第二中間塔節(jié)升高。
[0044]第三馬達可以安裝在頂部廂體上并且可以隨著頂部廂體一起移動。
[0045]第三馬達可以獨立于第一馬達和第二馬達中至少一個操作。
[0046]舉升致動器可操作地同時驅動第一廂體滾子、第二廂體滾子和頂部廂體滾子,由此第一中間塔節(jié)、第二中間塔節(jié)和頂部塔節(jié)能夠一致地升高。
[0047]第一中間廂體、第二中間廂體和頂部廂體中的每一個均可包括對應的齒輪系,對應的齒輪系連結對應的廂體滾子。
[0048]第一中間廂體齒輪系、第二中間廂體齒輪系和頂部廂體齒輪系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是自制動的并且可以抵抗在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旋轉。
[0049]舉升設備可包括至少一個控制器,控制器通信連結至第一馬達、第二馬達和第三馬達,以控制第一馬達、第二馬達和第三馬達的操作。
[0050]至少一個控制器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安裝第一廂體上并能夠隨著第一廂體一起移動,并且用于控制第一馬達;第二控制器安裝在第二廂體上并能夠隨著第二廂體一起移動,并且用于控制第二馬達;第三控制器安裝在頂部廂體上并能夠隨著頂部廂體一起移動,并且用于控制第三馬達。
[0051]第一馬達、第二馬達和第三馬達可以是電動馬達,并且舉升致動器中可以無液壓致動器。
[0052]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可以均包括至少一個支撐構件,以抵抗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和底部軌道中的至少一個的偏轉。
[0053]第一底部側壁可以包括大體上豎直延伸的第一壁前邊緣和大體上豎直延伸的第一壁后邊緣,第一壁后邊緣與第一壁前邊緣縱向間隔開,并且第一底部側壁上的至少一個支撐構件可以包括與第一壁前邊緣相鄰的第一前立柱和與第一壁后邊緣相鄰的第一后立柱。
[0054]底部引導構件可以包括第一前齒條和第一后齒條,第一前齒條附接至第一前立柱,第一后齒條附接至第一后立柱。
[0055]工作表面可以具有第一表面部分,第一表面部分覆在頂部廂體上,并且其尺寸被設置以容納至少一個站立的人,并且其中頂部塔節(jié)能夠平移至降低位置,在降低位置中,頂部廂體和第一表面部分橫向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之間。
[0056]根據文中公開的教導的一些方面,用于使一個或多個人升高和下降的移動舉升設備可以包括塔組件,塔組件具有底部塔節(jié),底部塔節(jié)包括第一底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第二底部側壁與第一底部側壁在橫向方向上間隔開。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可以大體上豎直地延伸并且底部塔節(jié)可以包括底部軌道,底部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由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支承。至少一個第一中間塔節(jié)的尺寸可以被設置以適合橫向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壁之間并且能夠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第一中間塔節(jié)可以包括第一廂體,第一廂體具有與第一底部側壁相鄰的第一側和與第二底部側壁相鄰的第二側,第一廂體由底部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底部軌道豎直地平移并且被底部軌道約束,從而第一和第二側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第一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在橫向方向上的傾斜。頂部塔節(jié)可以聯(lián)結至第一中間塔節(jié)并且能夠相對于第一中間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并且工作平臺聯(lián)結至頂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隨著頂部塔節(jié)一起平移。工作平臺可以包括大體上水平的工作表面。升降組件可操作地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和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設備還可以包括用于滾動地接合表面的第一輪子組件和用于滾動地接合表面的第二輪子組件。第二輪子組件可以與第一輪子組件水平地間隔開。底部塔節(jié)的下部可以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輪子組件的水平之間并且固定至第一和第二輪子組件。
[0057]第一和第二輪子組件中的每一個均包括能夠圍繞對應的軸線旋轉的至少一個輪子,并且包含底部塔組件的底面的水平面在低于每個輪子軸線的高處。
[0058]第一輪子組件可以包括至少兩個轉向輪,每個轉向輪均能夠圍繞對應的豎直轉向軸線樞轉并且均能夠圍繞對應的水平輪子軸線旋轉,并且其中橫切底部軌道的下部的水平面在低于每個水平輪子軸線的高處。
[0059]第一輪子組件可以安裝到底部塔節(jié)的前面,并且第二輪子組件可以安裝到底部塔節(jié)的后面,底部塔節(jié)的后面與前面相對并且與前面縱向地間隔開。
[0060]第一輪子組件可以包括至少兩個轉向輪和至少一個電動轉向馬達,電動轉向馬達用來使轉向輪轉向。
[0061]第一輪子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個電動推進馬達以驅動轉向輪中的至少一個旋轉。
[0062]第一中間塔節(jié)可以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平移到降低位置,在降低位置中第一廂體高于表面小于60cm。
[0063]第一中間塔節(jié)可以平移至降低位置,在降低位置中工作表面高于表面小于約10cm0
[0064]第一和第二輪子組件可以被調節(jié)以使塔組件相對于表面升高和降低。當第一中間塔節(jié)和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升高時,第一和第二輪子組件可以使塔組件降低,從而底部塔節(jié)的底面高于表面小于約2cm。
[0065]底部軌道可以包括多個齒條,每個齒條沿著底部節(jié)的深度的長度延伸,并且每個齒條可以具有被布置在低于轉向輪的旋轉軸線的高處的下齒條端。
[0066]根據一些方面,文中的教導公開了一種塔組件,該塔組件能夠延伸和縮回以使由塔組件支承的平臺(或有效載荷載具)升高和降低。塔組件包括底部塔節(jié)和頂部塔節(jié)。底部塔節(jié)可包括底部軌道,頂部塔節(jié)可包括頂部廂體,頂部廂體由底部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底部軌道平移??蛇x地,塔組件可包括至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并且每個中間塔節(jié)可包括(i)對應的中間廂體,用于平移地接合下一較低的塔節(jié)的軌道,和(ii)對應的中間軌道,中間軌道相對于對應的中間廂體固定地安裝,用于平移地支承下一較高的塔節(jié)的廂體。
[0067]在具有單個塔節(jié)的示例中,中間塔節(jié)可包括中間廂體,中間廂體與底部節(jié)的底部軌道接合。中間節(jié)可以具有安裝至中間廂體的中間軌道,以隨著廂體一起平移,并且頂部塔節(jié)的頂部廂體可以具有滾子,滾子與中間軌道接合并且能夠沿著中間軌道平移。
[0068]在具有兩個中間塔節(jié)的示例中,第一中間塔節(jié)可包括第一中間廂體,第一中間廂體與底部節(jié)的底部軌道接合。第一中間節(jié)可以具有第一中間軌道,第一中間軌道安裝至第一中間廂體以隨著第一中間廂體一起平移。第二中間節(jié)可以具有第二中間廂體,第二中間廂體與第一中間節(jié)的第一中間軌道接合。第二中間節(jié)可以具有第二中間軌道,第二中間軌道安裝至第一中間廂體以隨著第二中間廂體一起平移。頂部塔節(jié)的頂部廂體可以具有滾子,滾子與第二中間軌道接合并且能夠沿著第二中間軌道平移。
[0069]每個軌道可包括對應的一組帶齒的齒條,并且由每個對應的齒條支承的各個廂體可以包括一組帶齒的小齒輪形式的滾子,每個小齒輪均與對應的齒條接合。小齒輪的齒與齒條的齒的接合要求小齒輪沿著齒條豎直平移(甚至是小量的平移)與小齒輪的特定的旋轉量相關聯(lián)。相應的齒的接合可以抑制廂體在小齒輪沒有旋轉的情況下沿著齒條“滑動”。
[0070]而且,每個廂體的滾子可以通過例如傳動系統(tǒng)聯(lián)結到一起,傳動系統(tǒng)包括一個或多個軸和/或一個或多個齒輪,從而任何一個特定的廂體的全部小齒輪必須一致地旋轉。任何一個特定廂體的小齒輪中沒有一個能夠在其它小齒輪沒有旋轉相同量的情況下旋轉。這能夠抑制廂體相對于軌道的傾斜,因為為了傾斜,廂體的一側通常將需要比廂體的另一側平移更多或更少。小齒輪存在于廂體的縱向和橫向間隔位置處(例如四個小齒輪分別在矩形形狀的廂體的各個角處,并且這四個小齒輪被約束成一致的旋轉),這有助于廂體的全部小齒輪等量地豎直平移。被約束的廂體幫助提供伸縮類的塔結構,其具有橫向防傾斜穩(wěn)定性的滿意度,而不依賴于下一較高的塔節(jié)的下部與下一較低的塔節(jié)的上部的重疊。
【附圖說明】
[0071]在此包括的附圖用于說明本說明書的教導的物件、方法和設備的多個示例,而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教導的內容的范圍。
[0072]圖中:
[0073]圖1是當塔在延伸配置時舉升設備的示例的立體圖;
[0074]圖2是圖1的舉升設備的側視圖;
[0075]圖3是當塔在縮回配置時圖1的舉升設備的立體圖;
[0076]圖4是圖3的舉升設備的側視圖;
[0077]圖5是圖3的舉升設備的正視圖;
[0078]圖6是圖1的舉升設備的立體圖,其中塔在部分延伸配置并且輪子組件是分離的;
[0079]圖7是圖6的舉升設備的俯視立體圖;
[0080]圖8是圖1的舉升設備的塔的部分的立體圖;
[0081 ]圖9是圖8的塔的部分的立體圖,其中前蓋和后蓋在裝載位置中;
[0082]圖9a是圖9的塔的部分的放大的俯視圖;
[0083]圖10是圖8的塔的部分的立體圖,其中前蓋和后蓋部分展開;
[0084]圖11是圖8的塔的部分的立體圖,其中一些元件被移除;
[0085]圖12是圖10的結構的廂體部分的立體圖;
[0086]圖13是圖12的廂體部分的俯視圖;
[0087]圖14是能夠聯(lián)結至圖1的舉升設備的中間節(jié)的另一廂體的立體圖;
[0088]圖15是能夠聯(lián)結至圖1的舉升設備的頂部節(jié)的另一廂體的立體圖;
[0089]圖16是當側壁被移除并且在縮回配置時圖1的舉升設備的塔的側視圖;
[0090]圖17是在部分延伸配置的圖16的塔的側視圖;
[0091 ]圖18是在延伸配置的圖16的塔的側視圖;
[0092]圖19是圖1的舉升設備的輪子組件的側視圖;
[0093]圖20是在運輸配置的圖1的舉升設備的立體圖;
[0094]圖21是廂體的另一示例的立體圖;
[0095]圖22是圖21的廂體和底部塔節(jié)的部分的側視圖;
[0096]圖23是廂體的另一不例的部分和底部塔節(jié)的部分的不意圖;
[0097]圖24是廂體的另一不例的部分和底部塔節(jié)的部分的不意圖;
[0098]圖25是舉升設備的另一示例的立體圖;
[0099]圖26是圖25的舉升設備的端視圖;
[0100]圖27是當側壁被移除時圖25的舉升設備的立體圖;
[0101 ]圖28是當側壁被移除時圖25的舉升設備的側視圖;
[0102]圖29是圖25的舉升設備的塔組件的部分的立體圖;
[0103]圖30是圖29的結構的側視圖;
[0104]圖31是圖27的舉升設備的廂體部分的立體圖;
[0105]圖32是圖31的結構的俯視圖;
[0106]圖33是當蓋被移除時圖31的結構的俯視圖;
[0107]圖34是廂體的部分的另一示例的立體圖;
[0108]圖35是圖34的結構的俯視圖;
[0?09]圖36是廂體部分的另一不例的立體圖;
[0110]圖37是圖36的結構的俯視圖;
[0111]圖38是來自舉升設備的另一示例的塔節(jié)和廂體的部分的立體圖;
[0112]圖39是圖38的結構的俯視圖;
[0113]圖40是來自舉升設備的另一示例的塔節(jié)和廂體的部分的立體圖;
[0114]圖41是圖40的結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115]下面將描述多種設備或過程以提供每個要求保護的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示例。下面描述的實施例不限制任何要求保護的發(fā)明并且任何要求保護的發(fā)明可以覆蓋不同于下面描述的那些過程或設備的過程或設備。要求保護的發(fā)明不限制于具有下面描述的任一設備或過程的全部特征的設備或過程或不限制于下面描述的設備中的多個或全部設備的共有特征。下面描述的設備或過程可能不是任何要求保護的發(fā)明的實施例。下面描述的設備或過程中公開的、本文件中未要求保護的任何發(fā)明可以是另外的保護法律文件(例如繼續(xù)專利申請)的主題,并且
【申請人】、發(fā)明人或所有人并非旨在通過其在本文件中的公開來放棄、否認或向公眾奉獻任何這類發(fā)明。
[0116]參照圖1,用于使一個或多個人升高和降低的移動舉升設備100的示例包括塔組件102,塔組件102具有底部塔節(jié)200、底部塔節(jié)500和由頂部塔節(jié)500支承的工作平臺104。提供有升降組件以使頂部塔節(jié)500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升高和降低,從而塔組件102能夠在延伸配置(圖1)和縮回配置(圖3)之間移動。塔組件還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中間塔節(jié)。在示出的示例中,塔組件包括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和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
[0117]還參照圖8,當觀察其水平橫截面時,底部塔節(jié)200具有大體上矩形形狀,其前端和后端在縱向方向上彼此間隔開,并且其左側和右側在橫向方向上彼此間隔開。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塔節(jié)200包括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202b,第二底部側壁202b與第一底部側壁202a水平地間隔開。第一底部側壁202a具有第一橫向內表面204a、相對的外表面206a和在縱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長度208a。第二底部側壁202b具有第二橫向內表面204b和相對的外表面206b,第二橫向內表面204b與第一內表面橫向間隔一底部內寬度210。第二底部側壁具有在縱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壁長度208b,第二壁長度208b大體上等于第一壁長度208a。外表面206a和206b之間的距離限定塔外寬度212。每個側壁還分別在上邊緣214a和214b和下邊緣216a和216b之間豎直地延伸并且限定底部塔節(jié)高度218。
[0118]底部塔節(jié)200具有前面220和后面222,后面222與前面220縱向間隔開。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在底部前面220和后面222之間連續(xù)地延伸。在這個示例中,前面220、后面222、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協(xié)作以形成下外周并且大體上限定底部塔節(jié)200的內部224。
[0119]還參照圖9,在示出的示例中,前面220的下部包括相對較短的底部前壁226,底部前壁226在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之間橫向延伸。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前面220的上部228不包括固定壁構件并且能夠被打開。類似地,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后面222的下部包括在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之間橫向延伸的底部后壁230(圖
2)。底部后面222的上部231也不包括固定壁構件并且能夠被打開。底部前壁226和后壁230分別具有上邊緣232和234并且在豎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高度240。底部前壁226和后壁230的側邊緣被聯(lián)結至底部側壁202a和202b中的每一個,并且采用這種配置,底部前壁226和后壁230可以有利于抵抗底部側壁202a和202b的橫向偏轉。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前壁226和底部后壁230有利于抵抗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在遠離或朝向彼此的方向上的偏轉。這可以有利于增強底部塔節(jié)200的剛度(并且其它塔節(jié)可以具有相似的結構)。
[0120]可選地,底部前壁226和后壁230可以具有壁厚度294,壁厚度294大于底部側壁202a和202b的厚度295。參照圖9a,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側壁202a和202b由16GA(gauge)或18GA的鋼板形成,其具有約0.12cm到約0.18cm的厚度,并且底部前壁226和后壁230由9GA的鋼板形成,其具有約0.38cm的厚度。采用這種配置,底部前壁226和后壁230的厚度約為底部側壁202a和202b的厚度的兩倍,并且可以多余兩倍。可替代地,底部前壁226和后壁230可以與底部側壁202a和202b的厚度近似相同。提供相對更厚的前壁226和后壁230可以有利于增強前壁226和后壁230的強度,這可以有利于加強底部塔節(jié)200并且有利于抵抗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的向內和向外偏轉。
[0121]可選地,塔節(jié)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設有一個或多個支撐構件以幫助抵抗對應的側壁的橫向偏轉。例如,底部塔節(jié)200可以設有至少一個支撐構件261,以幫助限制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的偏轉??梢曰谒鼈兊念A期負荷量來選擇支撐構件的強度和配置。例如,底部塔節(jié)200上的支撐構件可以比頂部塔節(jié)500上的支撐構件更牢固,因為頂部塔節(jié)500不需要支承與底部塔節(jié)200同樣多的重量。參照圖9,在示出的示例中,支撐構件被設置成立柱262的形式,立柱262被配置成角構件。立柱262大致延伸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的整個高度,并且可以有利于抵抗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的向內和向外偏轉。
[0122]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和頂部塔節(jié)500與底部塔節(jié)200具有一些結構相似性,并且相似的特征分別使用增量為100、200和300的相似的附圖標記識別。
[0123]參照圖6,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的尺寸被設置成嵌套在底部塔節(jié)200的內部224內,并且被設置以適合橫向地放置在第一底部壁202a和第二底部壁202b之間。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也能夠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豎直地平移。參照圖17,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包括第一廂體350,第一廂體350被配置成與底部塔節(jié)200接合并且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平移。還參照圖11,第一廂體350可以接合第一側壁202a和第二側壁202b并且可以幫助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穩(wěn)定。可選地,廂體350還可以被配置成提供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平移所需的舉升力中的一些或全部。廂體350還可以起底座類構件的作用,其能夠錨固和支承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的其它部分的重量,和可以連接在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上面的另外的塔節(jié)400和500的重量,以及工作平臺104和平臺104上的任何人或物料的重量。
[0124]參照圖12和圖13,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廂體350包括框架,框架具有與第一底部側壁202a相鄰的第一廂體第一側352a和與第二底部側壁202b相鄰的第一廂體第二側352b。第一廂體350還包括在第一廂體350的第一側352a和第二側352b之間延伸的第一廂體第一端354和與第一端354縱向間隔開的第一廂體第二端356。
[0125]參照圖1,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還包括與第一底部側壁202a相鄰的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302a和與第二底部側壁202b相鄰的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302b。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還包括前面320和后面322,前面320具有前壁326和能夠保持敞開的上部328,后面322具有后壁330和能夠保持敞開的上部331。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302a和第二側壁302b、前壁326和后壁330從第一廂體350的框架延伸并且被第一廂體350的框架支承。
[0126]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大體上與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類似并且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的尺寸被設置以適合橫向地放置在第一中間塔節(jié)的第一側壁302a和第二側壁302b之間。參照圖14,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包括帶有框架的第二廂體450,框架具有第二節(jié)第一側452a、第二節(jié)第二側452b、第二節(jié)第一端454和第二節(jié)第二端456,第二節(jié)第一側452a與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302a相鄰,第二節(jié)第二側452b與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302b相鄰,第二節(jié)第一端454在第一側452a和第二側452b之間延伸,第二節(jié)第二端456與第一端縱向間隔開。
[0127]參照圖1,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還包括與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302a相鄰的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402a和與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302b相鄰的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402b。第二中間塔節(jié)還包括第二節(jié)前面420和第二節(jié)后面422,第二節(jié)前面420具有第二節(jié)前壁426和能夠保持敞開的第二節(jié)上部428,第二節(jié)后面422具有第二節(jié)后壁430和能夠保持敞開的上部431。在示出的示例中,側壁402a和402b、前壁426和后壁430從第二廂體450的框架延伸并且被第二廂體450的框架支承。
[0128]參照圖2,在示出的示例中,頂部塔節(jié)500包括頂部廂體550(圖15),頂部廂體550的尺寸被設置以適合放置在支承塔節(jié)200、300和400的對應的側壁202a和202b、302a和303b、和402a和402b之間。頂部廂體550還位于平臺104之下并且至少支承工作平臺104的部分重量。
[0129]參照圖15,在示出的示例中,頂部廂體550包括與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402a相鄰的頂部廂體第一側552a和與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402b相鄰的頂部廂體第二側552b。頂部廂體還包括在第一側325a和第二側352b之間延伸的頂部廂體第一端554和相對的頂部廂體第二端556。
[0130]可選地,頂部塔節(jié)500還可以包括頂部側壁,頂部側壁從頂部廂體550大體上向上地延伸并且至少包圍工作平臺104的一部分。參照圖1,在示出的示例中,頂部塔節(jié)500包括第一頂部側壁502a和相對的第二頂部側壁502b。頂部塔節(jié)500還包括頂部前面520和后面522,頂部前面520具有頂部前壁526和能夠保持敞開的上部528,后面522具有后壁530和能夠保持打開的上部531。
[0131 ] 還參照圖2,在示出的示例中,塔節(jié)200、300、400和500被配置成使得當塔組件102縮回時(例如,當頂部塔節(jié)500在圖3的降低位置中時),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大致完全嵌套在底部塔節(jié)200內,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大致完全嵌套在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內,并且頂部塔節(jié)500大致完全嵌套在第二中間塔節(jié)40內。還參照圖16,圖16中示出折疊的塔組件102,其中近處的側壁被移除以顯露塔組件102的內部。當塔組件102采用這種方式縮回時,塔節(jié)200、300、400和500中的每一個的前面和后面中的敞開部分(例如228、328、428和528,和231、331、431和531)彼此豎直地對齊并且工作平臺104縱向延伸通道的全部塔節(jié)的敞開部分(例如228、328、428和528,和231、331、431和531),懸于各個前壁和后壁(例如,壁226、326、426和526,和230、330、430和530)的上邊緣之上。
[0132]參照圖16,當塔組件102縮回時,廂體350、450和550大體上相互堆疊,并且每個塔節(jié)200、300、400和500的上邊緣大體上在包含上邊緣214a和214b的共有水平面中對齊。為了幫助在塔縮回時(這時,廂體350、450和550堆疊在底部塔節(jié)200內)使每個塔節(jié)的上邊緣容易被對齊,塔節(jié)300、400和500越來越短(短了近似框架的高度)并且塔節(jié)300、400和500上的側壁(例如302a/b、402a/b和502a/b)的高度逐漸比它的支承塔節(jié)上的側壁更短。可替代地,代替使塔節(jié)200、300、400和500的高度不同,塔組件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塔節(jié)200、300、400和500的高度大致相同,并且當塔組件縮回時塔節(jié)200、300、400和500豎直錯開。
[0133]參照圖3,在示出的示例中,工作平臺104被聯(lián)結至頂部塔節(jié)500并且能夠隨著頂部塔節(jié)500—起平移,并且由頂部廂體550支承。工作平臺104包括大體上水平工作表面106和大體上包圍大體上水平工作表面106的外周的欄桿108。欄桿108設有朝向工作平臺的后端112的敞開訪問區(qū)域110,以允許人進入和離開工作平臺104。
[0134]參照圖4,在示出的示例中,工作平臺104具有總體平臺長度114和總體平臺寬度116(圖5)??傮w平臺長度114可以是任何合適長度,包括在約30cm和約600cm之間,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240cm??傮w平臺寬度可以是任何合適寬度,包括例如在約30cm和約300cm或更多之間,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45cm??蛇x地,工作平臺能夠在縱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總體長度114可以增加,例如增加到約330cm。
[0135]參照圖7,在示出的示例中,工作表面106限定第一表面部分118,第一表面部分118覆在頂部廂體550上并且第一表面部分118的尺寸被設置以容納站在第一表面部分上的至少一個人。第一表面部分118的尺寸還被設置成使得當頂部塔節(jié)500在降低位置時,頂部廂體550和第一表面部分118橫向布置在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之間,并且被定位在底部塔節(jié)200的內部224內(如同圖3中示出的)。
[0136]同樣在示出的示例中,當塔組件102縮回時,頂部廂體550和工作表面106的第一表面部分118被布置在比側壁202a和202b的上邊緣214a和214b更低的高處。參照圖4,在示出的示例中,當頂部塔節(jié)500被降低時,第一表面部分118在上邊緣214a和214b的下面,間隔一大體上等于欄桿108的高度的偏移距離120。在這種配置中,當塔組件102縮回時,欄桿108也部分地嵌套在底部塔節(jié)200內并且欄桿108的上邊緣大致與側壁202a和202b的上邊緣214a和214b齊平。
[0137]為了適合放置在底部塔節(jié)200的內部224內,第一表面部分118具有小于側壁長度208a和208b的第一表面部分長度122和小于底部內寬度210的第一表面部分124寬度。在示出的不例中,第一表面部分118也被布置在頂部側壁502a和502b之間,并且因此第一表面部分長度122大致等于頂部側壁長度508a和508b,并且第一表面部分寬度124等于頂部塔節(jié)內寬度510。第一表面部分長度122可以是任何合適的長度(例如,在約30cm和約600cm之間),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45cm。第一表面部分寬度124可以是任何合適的寬度(例如,在約30cm和約300cm之間),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45cm。
[0138]如文中所述,塔節(jié)200、300、400和500的前面220、320、420和520被設置成具有大體上沒有固定壁的上部,這使得在工作平臺的總體工作平臺長度114大于底部側壁長度208a和208b(S卩,突出超過塔外周的一端或兩端)的情況下,工作平臺104容易縮回到塔節(jié)的內部。參照圖7,在示出的示例中,由于第一部分長度122小于總體平臺長度114并且工作表面106包括從第一表面部分118縱向向外延伸的第二表面部分126。這使得工作表面106的面積能夠大于底部塔節(jié)200的橫截面面積。當頂部塔節(jié)500在降低位置時,第二表面部分126縱向延伸超過底部塔節(jié)200的外周并且沒有直接布置在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之間。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部分126向塔組件102的前方延伸(區(qū)域126a)和向塔組件102的后方延伸(區(qū)域126b)??商娲?,第二部分126不需要在兩個方向上延伸而可以只向塔組件102的前方或后方延伸。
[0139]為了幫助方便塔的延伸和縮回,塔節(jié)300、400和500被配置成相對于彼此豎直地平移。在這種配置中,約束塔節(jié)300、400和500的運動,使得它們被準許豎直平移而被抑制在橫向和縱向方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上傾斜,這可以幫助提高舉升設備100的穩(wěn)定性。例如,對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的運動進行約束使得中間塔節(jié)300上的全部點/部分彼此一致地豎直平移,當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在升高位置時,并且可選地還當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在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間移動時,這可以幫助防止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傾斜。在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和第一中間節(jié)300之間,以及頂部塔節(jié)500和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之間設置類似的約束可以幫助分別抑制第二中間節(jié)400和頂部塔節(jié)500的傾斜。抑制每個能夠豎直平移的塔節(jié)300、400和500相對于較低的塔節(jié)(較高的塔節(jié)在其中平移)的傾斜的綜合效果可以幫助在塔組件102延伸時,可選地在塔組件102在延伸配置和縮回配置之間移動時,和在頂部塔節(jié)500在它的降低位置和升高位置之間移動時增加頂部塔節(jié)500的總體穩(wěn)定性。
[0140]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機構來約束塔節(jié)300、400和500的運動??蛇x地,例如,底部塔節(jié)可以包括底部軌道,底部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由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支承。底部軌道可以接合和支承聯(lián)結至底部塔節(jié)的任何其它塔節(jié),例如在示出的示例中的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軌道可以引導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的運動以方便豎直平移,并且與底部軌道的接合可以約束傾斜或其它類型的橫向運動。
[0141]可選地,底部軌道可以包括連接至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個底部引導構件。在這種配置中,第一廂體350可以包括接合每個底部引導構件的至少一個第一廂體滾子。可選地,第一廂體滾子中的兩個或多個能夠被連結到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連結第一廂體滾子以一致旋轉可以幫助抑制第一廂體350只相對于底部側壁202a和202b中的一個豎直移動。采用這種配置,接合第一底部側壁202a上的引導構件的第一廂體滾子相對于它的引導構件的旋轉被抑制,除非接合第二底部側壁202b上的引導構件的第一廂體滾子也相對于它的引導構件旋轉。這可以幫助防止第一廂體350的一側(或端)相對于第一廂體的另一側(或端)豎直滑動,這還可以幫助抑制第一廂體350(和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的其余部件)的傾斜。
[0142]第一節(jié)軌道和第二節(jié)軌道可以包括與底部塔節(jié)中的軌道中的引導構件相似的引導構件。在這種配置中,第二廂體450和頂部廂體550可以分別包括相似的第二廂體滾子和頂部廂體滾子,以接合第一節(jié)軌道和第二節(jié)軌道。例如,第一節(jié)軌道可包括連接至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302a和第二側壁302b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個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并且第二廂體450可以包括接合每個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的至少一個第二廂體滾子。每個第二廂體滾子可以被連結到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類似地,第二節(jié)軌道可以包括連接至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402a和第二側壁402b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個第二節(jié)引導構件,并且頂部廂體550可以包括接合每個第二節(jié)引導構件的至少一個頂部廂體滾子。每個頂部廂體滾子可以被連結到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
[0143]將塔組件102配置成抑制每個單獨的塔節(jié)300、400和500的相對傾斜還可以幫助使得塔的穩(wěn)定性能夠維持大體上恒定,而不管它的延伸程度和延伸量。例如,塔組件102在它部分延伸時(圖6)的穩(wěn)定性可以大致與當塔組件102在它的最大延伸配置時(圖1)的穩(wěn)定性相同。在示出的示例中,當塔組件102在它的最大延伸配置時,工作表面106可以關于地面在約580cm和約670cm之間。
[0144]參照圖11,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軌道包括齒條260形式的第一和第二引導構件259,齒條260在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上豎直延伸。在示出的配置中,齒條260被設置成朝向底部塔節(jié)200的角,從而第一側壁202a和第二側壁202b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中的每一個布置有相鄰的一個齒條260。
[0145]可選地,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能夠被配置成使得第一廂體350接合底部軌道并且被底部軌道約束,從而第一廂體的第一側352和第二側352b將彼此大致一致地豎直平移。這可以幫助抑制第一廂體350的并且因此由其支承的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的其余部件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在橫向方向上的傾斜。底部軌道還可以在縱向方向上約束第一廂體350,從而第一端354和第二端356將彼此大致一致地豎直平移。這可以幫助抑制第一廂體350,并且因此由其支承的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的其余部件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在縱向方向上的傾斜。
[0146]類似地,第一中間節(jié)300可以包括第一節(jié)軌道以支承和約束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并且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可以包括第二節(jié)軌道以支承和約束頂部塔節(jié)500。
[0147]在這種配置中,第二廂體450可以被第一節(jié)軌道支承并且可以沿著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平移,并且可以被第一節(jié)軌道約束,從而第二廂體450的第一側452a、第二側452b、第一端454和第二端456將彼此大致一致地豎直平移。這可以幫助抑制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相對于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在縱向方向上和在橫向方向上的傾斜。類似地,頂部廂體550可以被第二節(jié)軌道支承并且可以沿著第二節(jié)軌道豎直平移。頂部廂體550可以被第二節(jié)軌道約束,從而頂部廂體550的第一側552a、第二側552b、第一端554和第二端556將彼此大致一致地豎直平移。這可以幫助抑制頂部塔節(jié)500相對于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在縱向方向上和在橫向方向上的傾斜。
[0148]如文中所述,可選地,每個廂體350、450和550均可以設有一個或多個滾子363,用于接合相關聯(lián)的軌道。例如,第一廂體350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滾子以接合底部軌道。滾子可以幫助沿著底部軌道引導第一廂體350并且可以幫助方便豎直運動同時幫助約束傾斜。
[0149]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軌道、第一節(jié)軌道和第二節(jié)軌道具有大體上相同的配置。底部軌道的配置及它與第一廂體350的接合在文中進一步詳細地講解,并且第一節(jié)軌道和第二節(jié)軌道和第二廂體450和頂部廂體550具有相似的特征并且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在示出的示例中,頂部塔節(jié)500不包括軌道或引導構件,因為它不需要支承任何另外的塔節(jié)。
[0150]在示出的示例中,為了接合底部塔節(jié)200中的齒條260,第一廂體350上的滾子被設置成小齒輪364的形式,小齒輪364具有被配置成與齒條260上的齒嚙合的齒。參照圖12,在示出的配置中,第一廂體350包括設置成大體上朝向第一廂體350的角的四個小齒輪364。每個小齒輪364與一個齒條260對齊。
[0151]在示出的示例中,位于第一廂體350的前端354處的小齒輪364兩者都附接至共有的前軸366,從而它們將彼此一致地旋轉。類似地,在第一廂體350的后端356處的小齒輪364兩者都附接至共有的后軸368,從而它們彼此一致地旋轉。第一廂體350還設有軸370形式的縱向連接器構件,軸370在前軸366和后軸368之間延伸并且聯(lián)結至前軸366和后軸368??v向軸370連結前軸366和后軸368,從而它們彼此一致地旋轉??v向軸370通過前齒輪箱371連接至前軸366,并且通過后齒輪箱372連接至后軸368。前齒輪箱和后齒輪箱371和372被配置成使得縱向軸370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轉(箭頭374所示)引起全部四個小齒輪在相反方向上(箭頭376a和376b所示)同等地相應地旋轉。
[0152]前軸366和后軸368被縱向軸370連接,從而第一廂體350上的全部小齒輪364被連結以彼此一致地旋轉。采用這種配置,當第一廂體350沿著齒條260平移時,第一廂體350的每個角將相對于其它角保持在固定位置,并且小齒輪364上的齒和齒條260上的齒之間的接合將支承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和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上面的全部部件的重量??商娲?,代替縱向軸370,前軸366和后軸368可以被限制前軸366和后軸368之間的相對旋轉的另外的合適的機構連結,包括例如齒輪系、鏈和帶。
[0153]在示出的示例中,小齒輪364的齒和齒條260的齒之間的接合將抵抗促使第一廂體350傾斜的外力(例如,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上施加的橫向負荷)。例如,當小齒輪的齒與齒條的齒嚙合時,小齒輪364相對于齒條260在上方向和下方向上的豎直平移被相鄰的齒條的齒限制;相對運動只可能通過小齒輪的旋轉引起。由于小齒輪中的任一個只有在全部小齒輪旋轉時旋轉,因此趨向于只舉升第一廂體350的第一側352a的向上力(如使用箭頭378a示出的)將被第一側352a上的小齒輪364和第一底部側壁202a上的齒條260之間的接合抵抗。第一側352a上的小齒輪364不能旋轉,因為在傾斜期間第二側352b上的小齒輪防止在互補方向上的豎直平移整個廂體所必需的旋轉。事實上,在傾斜期間,第二側352b通常將遭受到促使第一廂體的第二側352b向下的相應力,使用箭頭378b示出。使第二側向下傾斜將需要第二側上的滾子相對于被促使向上的第一側上的滾子反向旋轉。由于滾子只能夠一致地旋轉,因此第二側上的向下力被第二側352b上的小齒輪364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上的齒條260之間的接合抵抗。向上力和向下力378a和378b被抵抗,從而廂體的任一側都不能夠相對于另一側豎直移動,并且因此第一廂體350將抵抗傾斜并且可以保持大致水平。如果第一廂體350遭受到作用在縱向方向上的外力或作用在橫向和縱向方向上的力和部件,將實現類似的結果。
[0154]第二廂體450、頂部廂體550、第一節(jié)軌道和第二節(jié)軌道包括類似的特征(因此通過帶有增量的相似的附圖標記識別),并且采用相似的方式連接。
[0155]可選地,每個軌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例如引導構件)能夠被聯(lián)結至塔節(jié)上的支撐構件,并且被支撐構件支承。這可以幫助為引導構件提供牢固的、穩(wěn)定的支承,并且可以幫助支承正被引導構件支承的部件的重量。在示出的示例中,每個齒條260被聯(lián)結至立柱262中的相應的一個并且大致沿著第一側壁202a和第二側壁202b的整個高度218延伸。
[0156]憑借軌道和廂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穩(wěn)定塔節(jié)可以允許當在延伸位置時塔節(jié)相互之間具有非常小的豎直重疊,而不會大大減小塔組件102的剛度和/或穩(wěn)定性。這與已知的伸縮吊桿組件相反,例如,已知的伸縮吊桿組件中,延伸時需要節(jié)之間相對大量的重疊以提供所必需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參照圖1和圖18,在示出的示例中,當塔組件延伸時,相鄰的塔節(jié)之間存在非常少的豎直重疊。這可以有利于針對給定尺寸的塔節(jié)最大化塔組件102的延伸高度。如圖18所示,當塔組件延伸時,塔節(jié)之間的豎直重疊184與塔節(jié)的高度相比較相對小,并且可以小于相關聯(lián)的塔節(jié)的高度的約15%或約10%。例如,豎直重疊184約為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的高度418的7.5%。在示出的示例中,重疊184還小于廂體450的厚度186的兩倍(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7.5cm) ο其它塔節(jié)在延伸時具有相似的配置/關系。
[0157]舉升設備100可以設有任何合適類型的升降組件,升降組件可操作地使頂部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同時適應文中描述的廂體和齒條之間的接合。升降設備可以包括舉升致動器,并且可選地舉升致動器可以是電動致動器,例如,電動馬達??蛇x地,電動致動器可以是唯一提供的舉升致動器,并且升降組件可以沒有液壓部件(例如,貯存器、缸體和軟管)。將舉升設備設置成全電動升降設備可以消除對于操控液壓流體的需要并且可以消除液壓流體溢出或泄露的風險。如果舉升設備被用于建筑內部和其它其中不希望液壓流體泄露或溢出的敏感環(huán)境中,這也許是有利的。
[0158]可選地,升降組件可以被配置成分別地作用在每個塔節(jié)上,或可替代地可以被配置成同時提升兩個或多個塔節(jié)。同時提升兩個或多個塔節(jié)可以有利于方便塔組件相對平穩(wěn)地延伸,這與使一個塔節(jié)完全延伸并且在提升下一塔節(jié)之前使它停止相反。
[0159]可選地,升降組件可是獨立設備,其可操作地提升塔節(jié),而不直接接合塔的其它操作部件,例如滾子和引導構件??商娲?,升降設備可以利用滾子和引導構件來幫助使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以及幫助穩(wěn)定塔節(jié)。例如,舉升致動器可以被配置成驅動塔節(jié)中的一些或全部滾子,從而塔節(jié)能夠攀爬下層的支承塔節(jié)中的引導構件??蛇x地,兩個或多個塔節(jié)中的滾子可以被連結,從而它們被舉升致動器一致地并且在相同的方向上驅動??蛇x地,除了在相同方向上被驅動之外,兩個或多個塔節(jié)的滾子可以大致以相同的速度被驅動,從而兩個或多個塔節(jié)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升高。
[0160]參照圖11,在示出的示例中,升降組件包括電動馬達128形式的舉升致動器,電動馬達128被配置成同時驅動第一節(jié)廂體350、第二廂體405和頂部廂體550上的對應的小齒輪364、464和564。
[0161]電動馬達128具有輸出軸130和隨著輸出軸130—起旋轉的驅動鏈輪132。驅動鏈134從驅動鏈輪132延伸到設置在第一廂體350上的輸入鏈輪136。輸入鏈輪136(圖13)附接至驅動軸380,驅動軸380通過驅動齒輪箱382被連接至縱向軸370。驅動軸380的旋轉引起縱向軸370相應的旋轉,縱向軸370的旋轉轉而引起前軸366和后軸368和小齒輪364的相應旋轉。
[0162]參照圖12,驅動齒輪箱382包括驅動軸380上的渦輪,渦輪與縱向軸370上的直齒輪或斜齒輪嚙合。渦輪和直齒輪的尺寸被設置成使得驅動軸380和縱向軸370的傳動比相對高,例如在約20:1和約50:1之間,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30:1。當驅動軸380在第一方向374上驅動縱向軸370時(這將引起第一廂體350攀爬齒條260以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升高),提供高的傳動比可以產生合適的機械優(yōu)點。這可以有利于將驅動軸380(被電動馬達128驅動)的相對快速旋轉轉換成縱向軸370和小齒輪364上的扭矩,該扭矩足夠舉升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和其上支承的全部其它節(jié)的重量。這可以允許驅動鏈134a為相對輕型的鏈,因為它僅僅傳輸驅動功率,并且本身不舉升或支承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或塔的其它部分)的重量。
[0163]提供相對高的傳動比還可以有利于方便將升降組件配置成大體上自制動,因為通過直齒輪反向驅動渦輪所需的旋轉力相對高。當試圖驅動渦輪時,直齒輪面臨的這種機械缺點,和迫使小齒輪364在第二方向上旋轉以使第一廂體350沿著齒條260降低的相應的阻力(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1:30),可以使得第一廂體350能夠在其自身重量下和/或當遭受到豎直負荷量時抵抗向下移動。
[0164]為了降低第一廂體350,電動馬達128能夠被反向驅動,由此反向驅動蝸輪、直齒輪和縱向軸270,并且引起小齒輪364沿齒條260下爬。為了控制第一廂體攀爬齒條260的速度,電動馬達的速度可以被改變和/或可以使用傳動模塊。
[0165]參照圖16-圖18,在示出的示例中,為了向第二廂體450和頂部廂體550提供驅動動力,升降組件包括分別在第一廂體350和第二廂體450之間,和第二廂體450和頂部廂體550之間延伸的另外的驅動鏈134b和134c。第二廂體450和頂部廂體550包括相似的驅動軸480和580和驅動齒輪箱482和582,驅動齒輪箱482和582分別將驅動軸480和580聯(lián)結至縱向軸470和570。
[0166]在示出的示例中,驅動鏈134a_c全部被連結到一起并且被電動馬達128—致地驅動。采用這種配置,廂體350、450和550全都同時被向上或向下驅動,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以大致相同的速率被向上或向下驅動。
[0167]雖然示出了使用單個馬達128和連接鏈,但是在其它示例中,每個塔節(jié)可以設有單獨的馬達(例如電伺服馬達),并且塔組件102的延伸可以通過一起操作多個馬達來控制。
[0168]參照圖3,在示出的示例中,當塔組件102縮回時,塔組件的前面和后面的敞開的上部(即,沒有固定壁構件的區(qū)域)大致彼此豎直地對齊,工作平臺延伸通過前面和后面220、222、320、322、420、422、520 和 522 中的每一個,并且懸于前壁和后壁226、230、326、330、426、430、526和530中的全部之上。
[0169]當塔組件102延伸時(圖1),工作平臺104將升高到塔組件的上部之外。在沒有蓋構件的情況下,當塔組件102延伸時,至少一些塔節(jié)的上部可以變得裸露(參見例如圖9)并且可以保持敞開和無遮蓋。具有在塔組件102延伸時保持無遮蓋的敞開區(qū)域在一些應用中是不希望的??蛇x地,代替讓上部228、231、328、331、428和431無遮蓋,底部塔節(jié)和中間塔節(jié)200、300和400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包括合適的可移動蓋(圖1和圖2),例如能夠被展開以在塔組件102延伸時覆蓋敞開的上部228、231、328、331、428和431的前蓋和后蓋2843、28仙、384a、384b、484a和484b。
[0170]提供能夠展開來覆蓋上部228、231、328、331、428和431的蓋284&、28撲、384&、384b、484a和484b可以幫助在塔組件102正延伸和縮回時,和在塔組件102完全延伸時密封/封閉塔組件102的內部。圍住底部塔節(jié)200和中間塔節(jié)200和300(如果有的話)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有利于防止物體掉進塔組件102的內部,當塔組件102縮回時夾在相鄰塔節(jié)之間,或以其它方式與塔組件102的操作干涉??蛇x地,蓋可以是具有希望的抗張強度和/或剛度的結構構件。提供結構蓋構件可以有利于增強每個塔節(jié),進一步抵抗它的側壁的向內和/或向外橫向偏轉,這可以有利于增加塔節(jié)的剛度。
[0171]可選地,蓋284a、284b、384a、384b、484a和484b可移動地聯(lián)結至它們對應的塔節(jié)200、300和400并且可以從裝載位置和展開位置移動,在裝載位置中,蓋284a、284b、384a、384b、484a和484b大體上露出它們的相應的敞開的上部,在展開位置中蓋284a、284b、384a、384b、484a和484b覆蓋它們相應的敞開上部。
[0172]可選地,一個塔節(jié)上的蓋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聯(lián)結至相鄰的更高的塔節(jié),從而相鄰的更高塔節(jié)的升高使較低的塔節(jié)上的蓋自動地移向它的展開位置。例如,當塔組件102正延伸時,蓋可以自動展開,從而每個塔節(jié)的前面和后面中的敞開上部228、231、328、331、428和431不會暴露,因為當塔延伸時它們漸進地被覆蓋。當塔組件102達到它的最大延伸時,蓋可以完全展開以大致覆蓋整個上部228、231、328、331、428和431。當塔組件102只部分展開時(圖6),在豎直相鄰的塔節(jié)之間的上部228、231、328、331、428和431的深度可以小于當塔組件102完全延伸時的深度,并且蓋只需要部分地展開從而填充相對較小的豎直間隙。
[0173]例如,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蓋284a和284b聯(lián)結至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當塔延伸時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豎直平移。當第一中間節(jié)300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升高時,它自動地將底部蓋284a和284b拉向它們的展開位置。類似地,第一中間塔節(jié)蓋384a和384b聯(lián)結至第二中間節(jié)400并且第二中間塔節(jié)蓋484a和484b聯(lián)結至頂部塔節(jié)500。
[0174]參照圖8,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前蓋284a包括底部第一前蓋嵌板285a和底部第二前蓋嵌板286a,底部第一前蓋嵌板285a和底部第二前蓋嵌板286a在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202a和202b中的大體上豎直延伸的底部前通道287a和288a(圖9a)內滑動地平移。底部前通道287a和288a設有鄰接多表面,鄰接多表面有利于將蓋嵌板285a和286a保持在底部前通道287a和288a內并且有利于抑制嵌板285a和268a相對于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的橫向平移。在不出的不例中,第一蓋嵌板285a和第二蓋嵌板286a由9GA的鋼板形成。采用這種配置,由于第一蓋嵌板285a和第二蓋嵌板286a相對于通道287a和288a在兩個方向上(S卩,如圖9a中示出的左和右)的橫向移動被限制,因此前蓋嵌板285a和286a可以幫助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抵抗向內和向外橫向偏轉,并且可以幫助增加底部塔節(jié)200的剛度。
[0175]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底部前蓋嵌板285a和第二底部前蓋嵌板286a能夠相對于彼此,和相對于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在各自的與裝載位置相對應的降低位置(圖9)和各自的與第一展開位置相對應的升高位置(圖8)之間豎直平移,在降低位置中,嵌板285a和286a大體上水平地與底部前壁226堆疊或重疊,在升高位置中,第一蓋嵌板285a和第二蓋嵌板286a豎直向上地移位并且被堆疊以覆蓋前敞開部分228。
[0176]第一前蓋285a和第二前蓋286a嵌板的尺寸被設置成使得第一前蓋嵌板285a和第二前蓋嵌板286a的組合高度大體上等于前面中的敞開的上部228的高度。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前蓋嵌板285a和第二前蓋嵌板286a彼此的高度大體上相同,并且和底部前壁226的高度大體上相同(均近似為底部側壁202a和202b的高度的三分之一)。當塔組件102只是部分升高時,第一前嵌板285a和第二前嵌板286a可以彼此豎直重疊和/或與底部前壁226豎直重疊(圖10),從而第一和第二前嵌板285a和286a和底部前壁226的總的暴露高度小于底部側壁202a和202b的高度。
[0177]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后蓋284b大體上與底部前蓋284a相同,并且包括相應的第一后蓋嵌板285a和第二后蓋嵌板286b,第一后蓋嵌板285a和第二后蓋嵌板286b能夠采用相似的方式分別在設置在第一底部側壁202a和第二底部側壁202b的后邊緣處的通道中滑動。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和第二中間塔節(jié)400也具有類似的前蓋和后蓋,前蓋和后蓋具有豎直平移的蓋嵌板,因此蓋嵌板通過相似的帶增量的附圖標記識別。
[0178]參照圖9,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前蓋嵌板286a(和第一后蓋嵌板286b)設有縱向延伸的第一嵌板鉤狀部289a,并且第一廂體350設有補充的前和后廂體鉤狀部。當第一廂體350相對于第一塔節(jié)200升高時,廂體鉤狀部接觸第二嵌板鉤狀部289a和289b,由此隨著第一廂體350—起向上地舉升第二前蓋嵌板286a和后蓋嵌板286b。隨著第一廂體350繼續(xù)升高,蓋嵌板286a和286b上的較低的鉤狀部291a和291b(圖10中以虛線形式示出的291a)分別接合第一前蓋嵌板285a和后蓋嵌板285b上的第二嵌板鉤狀部292a和292b(圖10中示出的292a),由此將第二前蓋嵌板285a和后蓋嵌板285b拉到相應的位置。當第一廂體350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200降低時,廂體鉤狀部能夠脫離第一嵌板鉤狀部289a和289b并且第一和第二前蓋嵌板和后蓋嵌板285a、285b、286a和286b能夠在重力的影響下返回到它們的降低位置。
[0179]可選地,舉升設備100可以被配置成平板機,平板機被設計成橫跨大體上光滑的表面(例如地板和鋪砌表面)滾動,并且適合通過標準室外/室內門道。將設備1〇〇配置成適合通過標準門道可以有利于方便在建筑內部使用舉升設備100以及方便將舉升設備100從一個房間移動到另一房間,而不需要對建筑進行顯著的修改。[〇18〇]參照圖5,在示出的示例中,舉升設備100是厚板機并且具有在橫向方向上的總體設備寬度140??傮w設備寬度140可以是能夠適合通過標準門的任何合適的寬度,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81cm。舉升設備100還具有在豎直方向上的總體設備縮回高度142,當塔組件102縮回時(圖4)測得總體設備縮回高度142??傮w設備縮回高度142可以是允許舉升設備 100適合通過標準門道的任何高度,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205cm。
[0181]在示出的示例中,塔外寬度212約為81cm,約等于總體設備寬度140,并且底部側壁高度218可以為總體設備縮回高度142的至少80%,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約為195cm,約為設備縮回高度142的95%。這可以允許底部塔節(jié)200大致延伸總體設備寬度140,和舉升設備 100的總體設備縮回高度142的大部分。提供相對寬的底部塔節(jié)200和之后安裝到底部塔節(jié) 200的塔節(jié)可以有利于加強塔組件102。當與具有相對較短的底部塔節(jié)的舉升設備相比,提供相對高的底部塔節(jié)200可以幫助方便工作平臺104延伸至相對較高的高度。
[0182]參照圖6,舉升設備包括第一輪子組件146和第二輪子組件148(為了清楚起見,圖6 中被示為與塔組件102分離),用于滾動接合表面并且關于表面支承塔組件102。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輪子組件146連接至底部塔節(jié)200的前面220,并且第二輪子組件148連接至底部塔節(jié)200的后面222。采用這種配置,底部塔節(jié)200的下部水平地(在所示的縱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輪子組件146和第二輪子組件148之間。
[0183]可選地,一個或兩個輪子組件可設有轉向輪。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輪子組件146 包括兩個轉向輪150。每個輪子150能夠圍繞旋轉軸線152旋轉并且能夠通過圍繞各自的樞轉軸154樞轉。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一輪組件146包括使輪子150轉向的電動轉向馬達156,和驅動輪子150旋轉的電動推進馬達(還參見圖5)。
[0184]第二輪子組件148也包括兩個輪子160,輪子160能夠圍繞水平旋轉軸線162旋轉。 在示出的示例中,輪子160是不可轉向的。
[0185]參照圖4,在示出的示例中,軸152和16大體上在同一高處,并且包含底部塔節(jié)200 的底面293的水平面164在比旋轉軸152和162更低的高處。采用這種配置,底部塔節(jié)200的底面293相對靠近表面,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高于表面小于約10cm(參見高度166)。在示出的示例中,附接至底部塔節(jié)200的齒條260大致延伸底部塔節(jié)200的整個高度。在這種配置中, 齒條260的下端與底部塔節(jié)200的底面293相鄰并且也被布置在低于旋轉軸152和162的高處。
[0186]將底部塔節(jié)的底面293定位在相對低的高處可以有利于方便將舉升設備100的其它部件定位在相對低的高處。例如,參照圖16,在示出的示例中,當第一中間塔節(jié)300縮回在底部塔節(jié)200內時,第一廂體350可以相對靠近表面,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在高于地面的高度174處,在示出的示例中高度174約為60cm。同樣,在示出的示例中,當頂部塔節(jié)500在它的降低位置時(圖4),工作表面106被定位高于表面約100cm的高處。將工作表面106設置成高于表面約100cm,或小于100cm可以有利于減小工作平臺104的進入高度168 〇
[0187]參照圖4,在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輪子組件148與第一輪子組件146水平地間隔一輪子間距170,輪子間距170大體上等于底部側壁長度208a和208b。參照圖5,輪子組件146和 148具有大體上相等的輪子組件寬度172,在示出的示例中輪子組件寬度172大體上等于塔外寬度212。
[0188]可選地,第一輪子組件146和第二輪子組件148能夠被調節(jié)以使塔組件102相對于表面升高和降低(即,以改變底面293和表面之間的距離178)。在示出的示例中,每個輪子組件146和148包括用于附接至底部塔節(jié)200的安裝板180(圖6和19)。安裝板180能夠相對于輪子150和160豎直平移,并且能夠使用任何合適的機構驅動。當安裝板180升高時,底面293和表面之間的距離增加。當安裝板降低時,底面293和表面之間的距離減小。
[0189]安裝板180能夠移動到多個不同位置。在示出的示例中,圖19中示出了用于安裝板 180的三個不同位置,最低的位置用實線示出,兩個升高位置用虛線示出。
[0190]例如,第一和第二輪子組件能夠被調節(jié)以在塔組件縮回時(圖4和19)在移動高度 178處支承塔組件,并且舉升設備100推動自身橫穿表面或到貨車或其它運輸裝置上和離開貨車或其它運輸裝置。在示出的示例中,移動高度178約為6.4cm。
[0191]然后可以降低輪子組件146和148以在塔組件102至少部分延伸時(圖1和圖19)在較低的延伸高度182處支承塔組件102。這可以有利于提供一定程度的坑洞保護,因為底部塔節(jié)200的整個底面293能夠被降低至貼近表面。例如,在示出的示例中,輪子組件146和148 能夠被調節(jié)從而當塔組件102至少部分延伸時,底部塔節(jié)的底面293高于表面小于約5cm,并且可選地關于表面在約1.3cm內。采用這種配置,如果一個或多個輪子150、160滾進坑洞,滾出裝載碼頭等,在底部塔節(jié)200的底面293將接觸表面以穩(wěn)定塔組件102之前底部塔節(jié)200將僅跌落約2.5cm。
[0192]可選地,輪子組件146和148還能夠被調節(jié)以將塔組件102降低至降低的運輸位置 (圖19和圖20),在降低的運輸位置中底部塔節(jié)200的底面293倚靠在表面上。采用這種配置, 塔組件102的至少一部分重量能夠通過底部塔節(jié)200直接轉移到表面,而不用通過輪子組件 146和148。當舉升設備100被固定至貨車床身或其它運輸車輛時,這個配置可以是有用的。
[0193]例如,為了幫助在運輸期間將舉升設備100固定至貨車床身,可以使用捆綁裝置 (包括例如帶或鏈)將舉升設備100捆綁或固定到床身。這類捆綁裝置能夠將很大的向下力施加到舉升設備100上。通過將底面293降低到它倚靠在貨車床身上的位置,這些捆綁力的至少一部分能夠由底部塔節(jié)攜帶,而不用通過輪子組件146和148。這可以減小輪子組件146 和148的軸承和其它承載部件的磨損。
[0194]雖然示出為附接到底部塔節(jié)的前面和后面,但是可替代地第一和第二輪子組件可以連接到第一和第二底部側壁。
[0195]雖然舉升設備100在底部塔節(jié)和頂部塔節(jié)之間包括兩個中間塔節(jié)(對于一個總的四個塔節(jié)的舉升設備),但是在其它示例中,舉升設備可選地只包括一個中間塔節(jié),多于兩個中間塔節(jié)或沒有中間塔節(jié)(即,頂部塔節(jié)可以直接連接到底部塔節(jié))。
[0196]可選地,頂部塔節(jié)的一個或多個部分可以和工作平臺集成到一起。例如頂部廂體可以與工作平臺集成到一起并且可以定位成大體上與工作表面的下側相鄰。
[0197]參照圖21和圖22,示出了具有引導構件1259的底部軌道和相應的廂體1350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圖。引導構件1259和廂體1350大體上與文中描述的引導構件259和廂體350類似,并且相似的特征通過相似的附圖標記(增量為1000)識別。
[0198]在這個示例中,引導構件被設置成采用大體上豎直延伸的鏈1260的形式,鏈1260 附接至支承塔節(jié),例如附接至底部側壁1202a。鏈1260可以是任何合適類型的鏈,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是滾子鏈。鏈1260在其頂端處錨固至底部側壁1202a并且也可以在其底端處和沿其長度在一個或多個位置處被錨固。像齒條260—樣,鏈1260大致延伸塔節(jié)側壁1202a的整個高度。
[0199]在這個示例中,廂體1350設有鏈輪1364形式的滾子1363,鏈輪1364被配置成接合鏈1260。廂體1350的前端1354處的鏈輪1364附接至共有的前軸1366,從而它們一致地旋轉, 并且不能夠相對于彼此旋轉。類似地,廂體1350的后端1356處的鏈輪1364附接至共有的后 1368軸以彼此一致地旋轉。
[0200]為了幫助前軸1366和后軸1368—致地旋轉,從而使得一個不能夠相對于另一個旋轉,在示出的示例中,廂體1350利用傳遞鏈組件1371形式的縱向連接器替代縱向軸370來使前軸1366和后軸1368同步旋轉。[〇2〇1]參照圖23,示出了另一廂體2350和鏈2260形式的引導構件的圖示。引導構件和廂體2350與引導構件和廂體350類似,并且相似的特征通過相似的附圖標記(增量為2000)識另IJ。在這個示例中,鏈2260被配置成部分包裹在鏈輪2364周圍并且被一對惰鏈輪2365引導。 部分包裹在鏈輪2364的周圍可以有利于防止鏈輪2364相對于鏈2260跳躍或滑動。[〇2〇2]參照圖24,示出了另一廂體3350和正時帶3260形式的引導構件的圖示。引導構件和廂體3350大體上與文中描述的引導構件的廂體350類似,并且相似的特征使用相似的附圖標記(增量為3000)識別。在這個示例中,引導構件被設置成正時帶3260并且滾子被設置成帶齒的輪子3364,帶齒的輪子3364被配置成與正時帶3260嚙合。在示出的配置中,正時帶 3260部分地包裹在輪子3364的周圍并且被惰輪3365引導以幫助在裝載時限制輪子3364相對于正時帶3260跳躍和/或滑動。[〇2〇3]參照圖25,舉升設備5100的另一示例包括塔組件5102,塔組件5102具有底部塔節(jié) 5200、頂部塔節(jié)(嵌套在底部塔節(jié)5200內-參見圖26)、和由頂部塔節(jié)支承的工作平臺5104。 移動舉升設備5100大體上與移動舉升設備100類似,并且相似的特征通過相似的附圖標記 (增量為5000)識別。
[0204]在示出的示例中,底部塔節(jié)5200包括第一底部側壁5202a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5202b(圖26),第二底部側壁5202b與第一底部側壁5202a水平間隔開。第一底部側壁5202a 具有在縱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壁長度5208a。第二底部側壁5202b具有相應的第二壁長度。 第一底部側壁5202a在上邊緣5214a和下邊緣5216a之間豎直地延伸以限定底部塔節(jié)高度 5218。第二塔側壁5202b具有相似的配置。[〇2〇5]參照圖27,示出了移動舉升設備5100,其中塔組件5102縮回并且近處的側壁被移除,以顯露塔組件5102的內部。在示出的示例中,移動舉升設備5100包括底部塔節(jié)5200、第一中間塔節(jié)5300、第二中間塔節(jié)5400和頂部塔節(jié)5500。[〇2〇6]還參照圖29,第一中間塔節(jié)5300被支承在第一廂體5350上,第一廂體5350接合底部塔節(jié)5200上的齒條5260。類似地,第二中間塔節(jié)5400支承在第二廂體5450上,第二廂體 5450接合第一中間塔節(jié)上的齒條5360,并且上塔節(jié)5500 (未在圖29中示出)被支承在第三廂體5550上,第三廂體5550接合第二中間塔節(jié)5400上的齒條5460。在這個示例中,廂體5350、 5450和5550設有用于接合它們的相關聯(lián)的齒條的多個滾子。[〇2〇7]參照圖31,在示出的示例中,為了接合底部塔節(jié)5200中的齒條5260,第一廂體5350 上的滾子采用小齒輪5364的形式,小齒輪5364具有被配置成與齒條5260上的齒嚙合的齒。 在示出的配置中,第一廂體5350包括四個小齒輪5364,小齒輪5364被設置成大體上朝向第一廂體5350的角。每個小齒輪5364與一個齒條5260對齊。[〇2〇8]在示出的示例中,位于第一廂體5350的前端5354處的小齒輪5364兩者都附接至共有的前軸5366,從而它們將彼此一致地旋轉。類似地,在第一廂體5350的后端5356處的小齒輪5364兩者都附接至共有的后軸5368,從而它們彼此一致的旋轉。第一廂體5350還設有軸 5370形式的縱向連接器構件,軸5370在前軸5366和后軸5368之間延伸并且聯(lián)結至前軸5366 和后軸5368??v向軸5370連結前軸5366和后軸5368,從而它們彼此一致地旋轉。縱向軸5370 通過前齒輪箱5371連接至前軸5366,并且通過后齒輪箱5372連接至后軸5368。前齒輪箱 5371和后齒輪箱5372被配置成使得縱向軸5370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轉(由箭頭5374表示)引起全部四個小齒輪在相反的方向上同等地相應地旋轉。在示出的示例中,當同步軸5370在箭頭5374的方向上旋轉時,附接至前軸5366的兩個小齒輪5364在順時針方向(箭頭5376a-當從側5352a看)轉動,并且附接至后軸5368的兩個小齒輪5364在逆時針方向(箭頭5376b-當從側5352a看)上轉動,通過箭頭5376a和5376b示出。[〇2〇9] 前軸5366和后軸5368被縱向軸5370連接,從而第一廂體5350上的全部小齒輪5364 被連結以彼此一致地旋轉。采用這種配置,當第一廂體5350沿著齒條5260平移時,第一廂體 5350的每個角將相對于另一角被保持在固定位置,并且小齒輪5364上的齒和齒條5260上的齒之間的接合將支承第一中間塔節(jié)5300和第一中間塔節(jié)5300上面的全部部件的重量。 [〇21〇]如果促使第一廂體5350傾斜的外力被應用到第一中間塔節(jié)5300(例如,第一中間塔節(jié)上施加的橫向負荷),那么這類力將被小齒輪5364的齒和齒條5260的齒之間的接合抵抗。如果第一廂體5350遭受到作用在縱向方向上的外力或作用在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的力和部件,將實現類似的結果。
[0211]第二廂體5450和頂部廂體5550包括與第一廂體類似的特征,因此通過相似索引的附圖標記識別(參見圖34-圖37)并且采用類似的方式連接。雖然只詳細描述了第一廂體 5350,但是應理解的是,其它廂體5450和5550可包括相同的特征并且能夠采用相同的方式起作用。
[0212]參照圖29,在示出的示例中,移動舉升設備5100包括升降組件,以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 5300、第二中間塔節(jié)5400和頂部塔節(jié)5500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5200升高和下降,從而塔組件 5102能夠在延伸配置和縮回配置之間移動。
[0213]在示出的示例中,升降組件包括舉升致動器,舉升致動器包括三個電動馬達 5128a、5128b和5128c。在這個示例中,代替底部塔節(jié)200中的單個馬達128和在廂體350、450 和550之間延伸的驅動鏈(如同在移動舉升設備100中設置的),每個廂體5350、5450和5550 設有它自己的電動馬達。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控制器控制馬達5128a、5128b和5128c,并且馬達5128a、5128b和5128c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它們能夠一致地操作(從而,全部廂體5350、 5450和5550—致地移動)或使得馬達5128a、5128b和5128c中的一個或多個可以獨立于其它馬達操作。提供能夠單獨操作的馬達可以允許用戶移動特定的廂體,例如第一中間廂體5350或頂部廂體5550,而不必移動其它廂體。這可以通過幫助方便獨立地定位每個塔節(jié)來幫助增強移動舉升設備5100的通用性,并且如果只有頂部塔節(jié)需要延伸這可以消除對舉升較低的塔節(jié)的重量的需要??商娲?,將馬達配置成被一致地控制可以允許塔組件5102采用大體上統(tǒng)一的方式延伸和縮回。
[0214]參照圖32,在示出的示例中,馬達5128a被安裝在第一廂體5350上并且能夠隨著第一廂體5350—起相對于底部塔節(jié)5200豎直地平移,如同圖30中示出的。還參照圖33,圖33示出了蓋被移除時的第一廂體5350,行星齒輪箱5386形式的傳動裝置將電動馬達5128a的輸出軸5388與第一廂體5350上的縱向軸5370連接到一起。這種配置允許馬達5128a驅動軸 5370,并且由此驅動連接的軸5366和5368和小齒輪5364??蛇x地,馬達5128a被配置成使得它能夠在兩個不同方向上被驅動,一個方向引起廂體5350沿齒條5260上爬并且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5300升高,并且相反的方向引起廂體5350沿齒條5260下爬并且使第一中間塔節(jié)5300降低??商娲?,馬達5128a只需要在一個方向上驅動廂體5350(例如,向上地)并且替代的原動力(例如重力)可以用來在另一方向上移動廂體(即,向下地)。
[0215]馬達5128a(和可選的馬達5128b和5128c)能夠設有制動機構,制動機構能夠被激活以阻礙和/或阻止軸5388旋轉。在示出的配置中,阻止馬達軸5388的旋轉還能夠阻止軸 5366、5368和5370和小齒輪5364的旋轉,由此使第一廂體5350相對于齒條5260保持在固定位置中。這可以允許馬達制動機構被用作廂體制動機構,以幫助阻止第一廂體5350的(并且相似地其它廂體5450和5550的)不需要的運動。替代與馬達相關聯(lián)的制動機構或除了與馬達相關聯(lián)的制動機構之外,齒輪箱5386,軸5366、5368和5370、齒輪箱5371和5372中的一個或多個或其它合適部件可以設有制動機構。
[0216]可使用任何合適類型的控制器設備來控制馬達5128a??蛇x地,控制器設備可以是使用電線或其它合適的連接器連接至馬達5128a、5128b和5128c中的每一個的單個控制器。 可替代地,控制器設備可以包括多于一個控制器。例如,控制器設備可以包括每個馬達一個控制器。參照圖32,在示出的示例中,用于控制馬達5128a、5128b和5128c的控制器設備包括分別與每個馬達相關聯(lián)的馬達控制器5390、5490和5590。每個控制器5390、5490和5590被安裝在與它控制的馬達相同的廂體上,并且能夠使用任何合適的連接器(例如,電線)通信連結至它的馬達。具體地,馬達5128a和控制器5390均安裝在第一廂體5350上并且隨著第一廂體5350—起移動(圖32),馬達5128b和控制器5490均安裝在第二廂體5450上并且隨著第二廂體5450—起移動(圖35)頂部廂體5550上,并且馬達5128c和控制器5590安裝在頂部廂體 5550上并且隨著頂部廂體5550—起移動(圖37)。
[0217]可選地,控制器5390、5490和5590能夠通信地連結到一起,從而它們能夠一齊地操作,這有利于以希望的方式提供廂體5350、5450和5550的協(xié)調運動,例如,從而廂體5350、 5450和5550能夠一致地移動。能夠使用任何合適的通信連結裝置(例如電線和/或無線通信系統(tǒng))來連結控制器5390、5490和5590。
[0218]參照圖29,在示出的示例中,使用電纜拖鏈設備5188將控制器5390、5490和5590通信地連結在一起,電纜拖鏈設備5188包含適當數量的通信電線和/或輸電線。電纜拖鏈設備 5188還包括電纜以向控制器5390、5490和5590和馬達5128a、5128b和5128c提供電力。在示出的示例中,電纜拖鏈設備包括串聯(lián)連接的三個拖鏈節(jié)5188a、5188b和5188c(即,采用菊花鏈類型的配置),以提供廂體5350、5450和5550之間的通信和電力傳輸。在這種配置中,較低的拖鏈節(jié)5188a在底部塔節(jié)5200和第一廂體5350之間延伸,中間拖鏈5188b在第一廂體5350 和第二廂體5450之間延伸,并且上拖鏈節(jié)5188c在第二廂體5450和頂部廂體5550之間延伸。 提供串聯(lián)的多電纜拖鏈節(jié)5188a-c可以便于全部的控制器5390、5490和5590和馬達5128a、 5128b和5128c之間的通信和電力傳輸,同時消除對于需將更長的電纜從底部塔節(jié)5200直接延續(xù)到第二廂體5450和/或頂部廂體5550的需要。這可以幫助減小需要連接控制器5390、 5490和5590和馬達5128a、5128b和5128c的電纜的長度,并且可以有利于簡化電纜配置。
[0219]參照圖27和圖28,當塔組件5102縮回時,廂體5350、5450和5550大體上相互堆疊,并且每個塔節(jié)5200、5300、5400和5500的上邊緣在包含上邊緣5214a和5214b的共有的水平面中大體上對齊。使廂體5350、5450和5550堆疊可以有利于減小移動舉升設備5100的總體縮回尺寸。[〇22〇]參照圖30,在示出的示例中,馬達5128a具有大于第一廂體5350的高度5392的高度5192a。在這種配置中,馬達5128a的部分突出超過第一廂體5350的上表面。類似地,馬達 5128b的高度5192b大于第二廂體5450的高度5492。然而,替代顯著地突出超過第二廂體 5450,馬達5128b被安裝成使得它在第二廂體5450的下方延伸,當在示出的位置時,在第一廂體5350和第二廂體5450之間延伸。為了幫助方便堆疊廂體5350和5450(如圖28中所示), 廂體5350和5450分別設有凹處5394(圖32)和5495(圖35)。
[0221]凹處5394大體上在第二廂體5450上的馬達5128b的下方對齊并且凹處5394的尺寸被設置成在塔組件5102縮回時至少接納馬達5128b的一部分。類似地,凹處5494大體上在馬達5128a的上方對齊并且凹處5494的尺寸被設置成在塔組件5102縮回時至少接納馬達 5128a的一部分。在這種配置中,當第二廂體5450接近第一廂體5350時,馬達5128b的在第二廂體5450下面延伸的部分能夠被接納在凹處5394內,從而馬達5128b部分地嵌套在第一廂體5350內,并且馬達5128a的在第一廂體5350的上方延伸的部分被接納在凹處5494內從而馬達5128a部分地嵌套在第二廂體5450內。這個安排可以有利于方便廂體5350和5450的堆疊并且提供堆疊時的減小的高度。在示出的示例中,當廂體5350、5450和5550被堆疊時,凹處5394和5494還接納電纜拖鏈設備的部分。
[0222]雖然作為廂體5350和5450中的通孔被示出,但是凹處5394和5495不需要被配置成通孔。反而,凹處可以被形成為尺寸被設置以容納馬達5128b和5128a的部分空腔或腔室,而沒有完全延伸通過廂體5350和5450。
[0223]參照圖36,在示出的示例中,采用這種方式安裝馬達5128c和齒輪箱5586:馬達 5128c和齒輪箱5586都不在廂體5550的下面延伸。在這個示例中,馬達5128c的高度5192c (圖30)大于廂體高度5592,并且馬達5158c大致安裝在廂體5550的上面,在廂體5550的上側和工作平臺5104之間的頂部空間區(qū)域中。參照圖28,在這種配置中,當頂部廂體5550朝向第二廂體5450降低時,馬達5128c沒有定位在廂體5550和5450之間,并且將不會與廂體5550和 5450的堆疊干涉。廂體5550設有凹處5594,凹處5594能夠容納電纜拖鏈設備的直立部分,但是凹處5594的尺寸不需要被設置以容納馬達的部分。這個配置能夠允許廂體5350、5450和 5550在豎直方向上相對緊密地堆疊在一起,并且可選地廂體5350、5450和5550能夠放置成豎直地緊靠彼此或放置成彼此物理接觸。例如,當廂體5350和5450降低到縮回位置時,廂體 5450的面向下的表面(例如支承軸5466、5468、5470和馬達5128b的框架構件的底部邊緣)能夠被配置成鄰近和/或倚靠在廂體5350的面向上的表面(例如支承軸5366、5368、5370和馬達5128a的框架構件的頂部表面)上。使廂體中的較高的一個倚靠在廂體的較低的一個上可以有利于在塔縮回時從小齒輪和齒條移除一些負荷。這可以有利于減小小齒輪、齒條和連接的驅動構件上的磨損。
[0224]使廂體5350、5450和5550在豎直方向上緊密地堆疊在一起(例如,如圖27所示),有利于減小在縮回配置中的廂體5350、5450和5550的總體高度。這可以有利于減小當縮回時塔組件的總體高度??商娲?,廂體5350、5450和5550中的一個或多個設有凹處,以在廂體堆疊時容納馬達5128c的一些或全部。
[0225]可替代地,當塔組件5102縮回時,廂體5350、5450和5550不需要相互接觸地堆疊或緊靠地堆疊。反而,當塔組件5102縮回時,廂體5350、5450和5550可以豎直地間隔于彼此。
[0226]可選地,廂體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設有對齊機構,以幫助方便廂體和它對應的軌道之間理想地對齊。例如,對齊機構可以幫助維持廂體和它的軌道之間的理想的橫向間隔。 這可以幫助方便廂體上的滾子和軌道之間的理想對齊,這可以幫助抑制廂體相對于軌道傾斜。例如,對齊機構的使用可以幫助維持小齒輪上的齒與齒條上的齒的充分接合。這可以幫助減小齒條和小齒輪之間的齒隙并且可以幫助抑制廂體相對于齒條傾斜或偏移。
[0227]對齊機構可以有任何合適的配置,優(yōu)選地在當塔升高或降低時適當地抑制或限制廂體沿著軌道的平移的情況下,該配置能夠幫助方便廂體相對于它的軌道的對齊??蛇x地, 對齊機構可包括設置在一個廂體或塔節(jié)上的一個或多個對齊軌道,和設置在廂體或塔節(jié)的另一個上的一個或多個隨動件,隨動件用來接合對齊軌道。隨動件可以是任何合適的構件, 包括例如滑塊、襯墊、滾子、襯套、輪子、小齒輪或能夠接合對齊軌道的其它構件。
[0228]可選地,對齊機構可以只設置在塔節(jié)和接合塔節(jié)的廂體中的一些上,例如只在底部塔節(jié)上或只在頂部塔節(jié)上??商娲兀瑢R機構可以設置在移動舉升設備中的全部塔節(jié)和廂體上。
[0229]對齊機構可以聯(lián)合文中描述的移動舉升設備100和5100的一些或全部特征使用。 [〇23〇] 參照圖38,示出了移動舉升設備的另一示例的部分,包括塔節(jié)6200的部分和相應的廂體6350的部分。塔節(jié)6200和廂體6350分別與塔節(jié)200和廂體350類似,并且相似的特征通過相似的附圖標記(增量為6000)識別。雖然出于描述目標,只說明了單個塔節(jié)和廂體,但是對齊機構的特征可以結合在其它塔節(jié)和廂體中的一些或全部中。
[0231]在示出的示例中,塔節(jié)6200包括用于接合廂體6350上的相應的小齒輪的齒條 6260。移動舉升設備還包括對齊機構6600的示例,以幫助方便廂體6350與塔節(jié)6200的對齊。 在示出的示例中,對齊機構6600包括設置在塔節(jié)6200上的導軌6602形式的對齊軌道和滾子 6604形式的補充隨動件。滾子6604被配置成接合導軌6602并且當廂體6350相對于塔節(jié)6200 平移時沿著導軌6602的長度滾動。導軌6602平行于齒條6260延伸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與齒條6260形成一體。
[0232]還參照圖39,在示出的示例中,滾子6604能夠圍繞滾子軸線6612轉動,滾子軸線 661大體上正交于前軸6366(和安裝在前軸6366上的小齒輪)的旋轉軸線6614。在這種配置中,滾子6604和導軌6602之間的接合能夠抑制廂體6350朝向導軌6602(向圖39中所示的左邊)的移動。這可以幫助抑制小齒輪相對于齒條6260在平行于齒條6260上的齒的方向上的轉移。這可以幫助維持小齒輪和齒條6260之間的理想的接合。另外的對應的滾子6604可以設置在廂體6350的其它角的中一些或全部處。這可以幫助增加移動舉升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或可以幫助使廂體6350相對于塔節(jié)6200保持在它的希望的位置中(例如,相對于塔節(jié)6200 橫向地居中)。
[0233]可選地,除了抵抗廂體6350的橫向運動之外或作為抵抗廂體6350的橫向運動的替代,對齊機構可以被配置成在至少一個其它方向(例如,縱向方向)上抑制廂體6350相對于塔節(jié)6200的移動。例如,對齊機構可以被配置成抑制廂體相對于塔節(jié)6200的向前運動,廂體相對于塔節(jié)6200的向后運動或廂體相對于塔節(jié)6200的向前和向后運動。在至少兩個方向上抑制廂體6350相對于塔節(jié)6200的運動可以幫助增加移動舉升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或幫助使廂體6350相對于塔節(jié)6200保持在它的希望的位置中(例如相對于塔節(jié)6200橫向和縱向地居中)。[〇234] 參照圖39,在示出的示例中,滾子6604包括中心溝槽6606形式的滾子接合構件,中心溝槽6606的尺寸被設置以接納導軌6602的相應接合部。溝槽6606由一對傾斜的滾子鄰接表面6608a和6608b界定。當滾子6604接合導軌6602時,每個滾子鄰接表面6608a和6608b抵靠相應的導軌鄰接表面6610a和6610b。在這種配置中,滾子鄰接表面6608a和導軌鄰接表面 6610a之間的接合抑制廂體6350相對于塔節(jié)6620的向后運動(如圖39所示的向上運動),并且滾子鄰接表面6608b和導軌鄰接表面6610b之間的接合抑制廂體6350相對于塔節(jié)6200的向后運動(如圖39所示的向下運動)。
[0235]在示出的示例中,導軌6602包括第三鄰接表面6610c,第三鄰接表面6610c被定位成鄰接外面的第三滾子鄰接表面6608c。鄰接表面6608c和6610c之間的接合還可以幫助抑制廂體6350相對于塔節(jié)6200的向后運動。
[0236]在其它示例中,導軌接合構件可以被設置成溝槽或開槽,并且滾子接合構件可以包括舌部或能夠接納在溝槽或開槽中的其它合適的突出部。
[0237]雖然在這個示例中,導軌和齒條被示出為彼此形成一體,但是可替代地,導軌和齒條不需要形成一體,反而可以被設置成單獨的構件。
[0238]參照圖40,示出了移動舉升設備的另一示例的部分,包括塔節(jié)7200的部分和相應的廂體7350的部分。塔節(jié)7200和廂體7350分別與塔節(jié)200和廂體350類似,并且相似的特征使用相似的附圖標記(增量為7000)識別。
[0239]在示出的示例中,塔節(jié)7200包括用于接合廂體7350上的相應的小齒輪的齒條 7260。移動舉升設備還包括對齊機構7600的示例以幫助方便將廂體7350與塔節(jié)7200對齊。 在示出的示例中,對齊機構7600包括設置在塔節(jié)7200上的導軌7602形式的對齊軌道,和一對滾子7604形式的補充隨動件。滾子7604在豎直方向上(S卩,平行于導軌的方向)間隔于彼此并且被配置成在兩個豎直間隔開的位置處接合導軌7602。這可以幫助抑制廂體7350相對于塔節(jié)7200的傾斜。滾子7604被配置成當廂體7350相對于塔節(jié)7200平移時沿著導軌7602的長度滾動。導軌7602平行于齒條7260延伸,并且在示出的示例中與齒條7260形成一體。 [〇24〇]還參照圖41,在示出的示例中,每個滾子7604能夠圍繞對應的滾子軸線7612旋轉, 滾子軸線7612被布置成與前軸7366(和安裝在前軸7366上的小齒輪)的旋轉軸線7614成一角度7613。在示出的示例中,角度7613約為45度,但是在其它示例中可以在約5度和約90度之間,和在約30度和約60度之間。
[0241] 采用這種配置,滾子7604和導軌7602之間的接合能夠抑制廂體7350朝向導軌7602 (向圖41中所示的左邊)的運動。這可以幫助抑制小齒輪相對于齒條7260在平行于齒條7260上的齒的方向上的轉移。這可以幫助維持小齒輪和齒條7260之間的希望的接合。另外的對應的滾子7604可以設置在廂體7350的其它角中的一些或全部處(例如,當設置在全部四個角時,每個廂體總的八個滾子7604)。這可以幫助增強移動舉升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或可以幫助使廂體7350相對于塔節(jié)7200保持在它的希望的位置(例如,相對于塔節(jié)7200橫向居中)。
[0242] 參照圖41,在示出的示例中,每個滾子7604包括中心溝槽7606形式的滾子接合構件,溝槽7607的尺寸被設置成接納導軌7602的相應接合部。溝槽7606由一對傾斜的滾子鄰接表面7608a和7608b界定。當滾子7604接合導軌7602時,每個滾子鄰接表面7608a和7608b 抵靠相應的導軌鄰接表面7610a和7610b。在這種配置中,滾子鄰接表面7608a和導軌鄰接表面7610a之間的接合抑制廂體7350相對于塔節(jié)7620的向后運動(如圖419所示的向上運動), 并且滾子鄰接表面7608b和導軌鄰接表面7610b之間的接合抑制廂體7350相對于塔節(jié)7200 的向后運動(如圖41所示的向下運動)。[〇243]上面已經描述的內容旨在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限制,并且本領域技術人將理解的是,在不背離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其他變形和修改。 權利要求的范圍應不限制于優(yōu)選的示例和示例,而應給以整體上與描述一致的最廣義的解釋。
【主權項】
1.一種用于使至少一個或多個人升高和降低的移動舉升設備,所述舉升設備包括: a)底部塔節(jié),所述底部塔節(jié)具有第一底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所述第二底部側壁與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在橫向方向上水平地間隔開,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具有第一橫向內表面和在縱向方向上的第一壁長度,所述縱向方向大體上是水平的并且正交于所述橫向方向,并且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具有第二橫向內表面和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第二壁長度,所述第二橫向內表面與所述第一內表面橫向間隔一底部內寬度; b)頂部塔節(jié),所述頂部塔節(jié)聯(lián)結至所述底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所述頂部塔節(jié)包括頂部廂體,所述頂部廂體的尺寸被設置以適合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之間; c)工作平臺,所述工作平臺聯(lián)結至所述頂部廂體并且能夠隨著所述頂部廂體一起豎直平移,所述工作平臺包括大體上水平的工作表面,所述大體上水平的工作表面具有第一表面部分,所述第一表面部分覆在所述頂部廂體上并且所述第一表面部分的尺寸被設置以容納站在所述第一表面部分上的至少一個人,所述第一表面部分具有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第一表面部分長度和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第一表面部分寬度,所述第一表面部分長度小于所述第一壁長度,所述第一表面部分寬度小于所述底部內寬度;以及 d)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可操作地使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 其中所述頂部塔節(jié)能夠平移至降低位置,在所述降低位置中,所述頂部廂體和所述第一表面部分橫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工作表面包括第二表面部分,所述第二表面部分從所述第一表面部分縱向向外地延伸,并且當所述頂部塔節(jié)在所述降低位置時,所述第二表面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的外側縱向延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頂部塔節(jié)包括第一頂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頂部側壁,所述第一頂部側壁從所述頂部廂體延伸,所述第二頂部側壁與所述第一頂部側壁橫向地間隔開,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表面部分橫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一頂部側壁和所述第二頂部側壁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至少部分地界定底部塔節(jié)內部,并且當所述頂部塔節(jié)在所述降低位置時,所述頂部塔節(jié)至少大致嵌套在所述底部塔節(jié)內部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表面部分長度至少為約45cm,并且所述第一表面部分寬度至少為約45c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舉升設備包括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總體設備寬度,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具有第一橫向外表面,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具有第二橫向外表面,所述第二橫向外表面與所述第一橫向外表面橫向間隔一塔外寬度,所述塔外寬度大致等于所述總體設備寬度。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舉升設備的尺寸被設置以適合通過標準門道。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總體設備寬度等于或小于約81cm。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當所述頂部塔節(jié)在所述降低位置時,所述舉升設備包括在豎直方向上的總體設備高度,并且其中所述總體設備高度小于約205cm。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舉升設備,還包括第一輪子組件和第二輪子組件,所述第一輪子組件與所述第二輪子組件縱向間隔一輪子組件間距,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壁長度和所述第二壁長度大致等于所述輪子組件間距。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塔節(jié)包括底部前面和底部后面,所述底部后面與所述前面縱向間隔開,并且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在所述底部前面和所述底部后面之間縱向延伸,所述前面的下部包括在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之間延伸的底部前壁,所述底部前面的上部是敞開的,并且其中當所述頂部塔節(jié)在所述降低位置時,所述工作平臺懸于所述底部前壁之上并且縱向延伸通過所述底部前面的敞開部分。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塔節(jié)包括底部前蓋,所述底部前蓋能夠移動地聯(lián)結至所述底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從第一裝載位置和第一展開位置移動,在所述第一裝載位置中,所述底部前蓋大體上露出所述前面的敞開上部,在所述第一展開位置中,當所述塔至少部分延伸時所述底部前蓋大體上覆蓋所述底部前面的敞開上部。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前蓋聯(lián)結至所述頂部塔節(jié),從而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的升高使得所述底部前蓋朝向所述第一展開位置移動。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前蓋包括第一前蓋嵌板和第二前蓋嵌板,所述第一前蓋嵌板和所述第二前蓋嵌板均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在對應的前嵌板降低位置和對應的前嵌板升高位置之間豎直地平移,所述前嵌板降低位置與所述第一裝載位置相對應,并且在所述前嵌板降低位置中所述嵌板大體上水平偏移地與所述底部前壁重疊,所述前嵌板升高位置與所述第一展開位置相對應,并且在所述前嵌板升高位置中所述第一前蓋嵌板和所述第二前蓋嵌板豎直地移位。15.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具有對應的側壁厚度,并且所述底部前壁具有前壁厚度,所述前壁厚度至少是所述側壁厚度的兩倍。16.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后面的下部包括在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之間橫向延伸的底部后壁,并且所述底部后面的上部是敞開的,并且其中當所述頂部塔節(jié)在所述降低位置時,所述工作平臺懸于所述底部后壁之上并且縱向延伸通過所述底部后面的敞開部分。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塔節(jié)包括底部后蓋,所述底部后蓋能夠移動地聯(lián)結至所述底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從第二裝載位置和第二展開位置移動,在所述第二裝載位置中,所述底部后蓋大體上露出所述底部后面的敞開部分,在所述第二展開位置中,所述底部后蓋大體上覆蓋所述底部后面的敞開部分。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后蓋能夠隨著所述頂部塔節(jié)一起移動,從而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的升高使得所述底部后蓋朝向所述第二展開位置移動。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后蓋包括第一后蓋嵌板和第二后蓋嵌板,所述第一后蓋嵌板和所述第二后蓋嵌板均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在對應的后嵌板降低位置和對應的后嵌板升高位置之間豎直地平移,所述后嵌板降低位置與所述第二裝載位置相對應,并且在所述后嵌板降低位置中所述后嵌板水平偏移地與所述底部后壁大體上重疊,所述后嵌板升高位置與所述第二展開位置相對應,并且在所述后嵌板升高位置中所述第一后蓋嵌板和所述第二后蓋嵌板豎直地移位。20.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舉升設備,還包括至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布置在所述底部塔節(jié)和所述頂部塔節(jié)之間,每個中間塔節(jié)的尺寸被設置以適合橫向地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之間,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豎直平移,每個中間塔節(jié)包括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一側壁和相對的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二節(jié),所述中間節(jié)第二節(jié)與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一側壁橫向間隔開,并且其中所述頂部塔節(jié)聯(lián)結至所述至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中的最上面的一個并且能相對于所述少一個中間塔節(jié)中的最上面的一個豎直地平移。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每個中間塔節(jié)包括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和相對的對應的中間節(jié)后面,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后面與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縱向間隔開,并且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一側壁和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的第二側壁在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和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后面之間縱向延伸,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下部包括對應的中間節(jié)底部壁,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底部壁在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第一側壁和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的第二側壁之間橫向延伸,并且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上部是敞開的,并且其中當所述頂部塔節(jié)在所述降低位置時,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敞開部分與所述底部前面的敞開部分豎直對齊,并且所述工作平臺懸于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壁之上并且縱向地延伸通過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敞開部分。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每個中間塔節(jié)包括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蓋,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蓋能夠移動地聯(lián)結至所述對應的中間塔節(jié)并且能夠從裝載位置和展開位置移動,在所述裝載位置中,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蓋與所述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敞開部分間隔開,在所述展開位置中,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蓋大體上覆蓋每個對應的中間節(jié)前面的敞開部分。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第一底部側壁和第二底部側壁包括對應的上邊緣,并且其中當所述頂部塔節(jié)在所述降低位置時,所述第一表面部分被布置在低于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的上邊緣的高處。24.—種用于使一個或多個人升高和降低的舉升設備,所述舉升設備包括: a)底部塔節(jié),所述底部塔節(jié)包括第一底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所述第二底部側壁與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在橫向方向上間隔開,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大體上豎直地延伸,所述底部塔節(jié)包括底部軌道,所述底部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由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支承; b)至少地,第一中間塔節(jié),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的尺寸被設置以適合橫向地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壁之間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包括第一廂體,所述第一廂體具有第一側和第二側,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一底部側壁相鄰,所述第二側與所述第二底部側壁相鄰,所述第一廂體由所述底部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所述底部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廂體被所述底部軌道約束,從而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傾斜; C)頂部塔節(jié),所述頂部塔節(jié)聯(lián)結至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 d)工作平臺,所述工作平臺附接至所述頂部塔節(jié)并且能夠隨著所述頂部塔節(jié)一起平移,所述工作平臺包括大體上水平的工作表面;以及 e)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可操作地使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和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廂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一廂體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延伸,所述第二端與所述第一端縱向間隔開,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廂體被所述底部軌道約束,從而,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的傾斜。26.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包括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和第一節(jié)軌道,所述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與所述底部第一側壁相鄰,所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與所述底部第二側壁相鄰,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由所述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支承,并且其中所述頂部塔節(jié)包括頂部廂體,所述頂部廂體由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平移,并且所述頂部廂體包括與所述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相鄰的第一側、與所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相鄰的第二側、在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之間延伸的第一端和與所述第一端縱向間隔開的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頂部廂體被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約束,從而所述頂部廂體的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和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傾斜。27.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包括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和第一節(jié)軌道,所述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與所述底部第一側壁相鄰,所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與所述底部第二側壁相鄰,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由所述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支承,并且所述舉升設備還包括第二中間塔節(jié),所述第二中間塔節(jié)具有第二廂體,所述第二廂體由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豎直平移,所述第二廂體包括與所述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相鄰的第一側、與所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相鄰的第二側、在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之間延伸的第一端和與所述第一端縱向間隔開的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廂體被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約束,從而所述第二廂體的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所述第二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和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傾斜。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二中間塔節(jié)包括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和和第二節(jié)軌道,所述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相鄰,所述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與所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相鄰,所述第二節(jié)軌道豎直地延伸并且由所述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支承,并且其中所述頂部塔節(jié)包括頂部廂體,所述頂部廂體由所述第二節(jié)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所述第二節(jié)軌道豎直平移,所述頂部廂體包括與所述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相鄰的第一側、與所述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相鄰的第二側、在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之間延伸的第一端和與所述第一端縱向間隔開的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頂部廂體被所述第二節(jié)軌道約束,從而所述頂部廂體的第一側、第二側、第一端和第二端一致地豎直平移,由此抑制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第二中間塔節(jié)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和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傾斜。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軌道包括至少一個底部引導構件,所述至少一個底部引導構件連接至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中的每一個,并且所述第一廂體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廂體滾子,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廂體滾子接合每個底部引導構件,并且其中每個第一廂體滾子被連結在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節(jié)軌道包括至少一個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連接至所述第一節(jié)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一節(jié)第二側壁中的每一個,并且所述第二廂體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廂體滾子,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廂體滾子接合每個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并且其中每個第二廂體滾子被連結在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31.根據權利要求30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二節(jié)軌道包括至少一個第二節(jié)引導構件,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節(jié)引導構件連接至所述第二節(jié)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節(jié)第二側壁中的每一個,并且所述頂部廂體包括至少一個頂部廂體滾子,所述至少一個頂部廂體滾子接合每個第二節(jié)引導構件,并且其中每個頂部廂體滾子被連結在一起以彼此一致地旋轉。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引導構件、所述第一節(jié)引導構件和節(jié)引導構件包括豎直延伸地齒條,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廂體滾子、所述第二廂體滾子和所述頂部廂體滾子包括接合所述齒條中對應的一個的小齒輪。33.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升降組件包括舉升致動器,所述舉升致動器聯(lián)結至所述第一廂體滾子以驅動所述第一廂體滾子旋轉,并且其中在第一方向上驅動所述第一廂體滾子使得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升高。34.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舉升致動器包括第一馬達,所述第一馬達聯(lián)結至所述第一廂體滾子。35.根據權利要求錯誤!未找到引用源。,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馬達安裝在所述第一廂體上并且能夠隨著所述第一廂體一起移動。36.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舉升致動器包括第二馬達,所述第二馬達聯(lián)結至所述第二廂體滾子以驅動所述第二廂體滾子旋轉,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驅動所述第二廂體滾子使得所述第二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升高。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二馬達安裝在所述第一廂體上并且能夠隨著所述第二廂體一起移動。38.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二馬達能夠獨立于所述第一馬達操作。39.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舉升致動器包括第三馬達,所述第三馬達聯(lián)結至所述頂部廂體滾子以驅動所述頂部廂體滾子旋轉,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驅動所述頂部廂體滾子使得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第二中間塔節(jié)升高。40.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三馬達安裝在所述頂部廂體上并且能夠隨著所述頂部廂體一起移動。41.根據權利要求錯誤!未找到引用源。,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三馬達能夠獨立于所述第一馬達和所述第二馬達中至少一個操作。42.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舉升致動器可操作地同時驅動所述第一廂體滾子、所述第二廂體滾子和所述頂部廂體滾子,由此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所述第二中間塔節(jié)和所述頂部塔節(jié)能夠一致地升高。43.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中間廂體、所述第二中間廂體和所述頂部廂體中的每一個均包括對應的齒輪系,所述對應的齒輪系連結對應的廂體滾子,并且其中第一中間廂體的齒輪系、所述第二中間廂體的齒輪系和所述頂部廂體的齒輪系中的至少一個是自制動的并且抵抗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旋轉。44.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舉升設備,還包括至少一個控制器,所述至少一個控制器通信連結至所述第一馬達、所述第二馬達和所述第三馬達以控制所述第一馬達、所述第二馬達和所述第三馬達的操作。45.根據權利要求44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安裝在所述第一廂體上并能夠隨著所述第一廂體一起移動,并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馬達,所述第二控制器安裝在所述第二廂體上并能夠隨著所述第二廂體一起移動,并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馬達,所述第三控制器安裝在所述頂部廂體上并能夠隨著所述頂部廂體一起移動,并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三馬達。46.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馬達、所述第二馬達和所述第三馬達是電動馬達,并且所述舉升致動器中無液壓致動器。47.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均包括至少一個支撐構件,以抵抗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和所述底部軌道中至少一個的偏轉。48.根據權利要求47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包括大體上豎直延伸的第一壁前邊緣和大體上豎直延伸的第一壁后邊緣,所述第一壁后邊緣與所述第一壁前邊緣縱向地間隔開,并且所述第一底部側壁上的所述至少一個支撐構件包括第一前立柱和第一后立柱,所述第一前立柱與所述第一壁前邊緣相鄰,所述第一后立柱與所述第一壁后邊緣相鄰。49.根據權利要求48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引導構件包括第一前齒條和第一后齒條,所述第一前齒條附接至所述第一前立柱,所述第一后齒條附接至所述第一后立柱。50.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工作表面具有第一表面部分,所述第一表面部分覆在所述頂部廂體上,并且所述第一表面部分的尺寸被設置以容納至少一個站立的人,并且其中所述頂部塔節(jié)能夠平移至降低位置,在所述降低位置中,所述頂部廂體和所述第一表面部分橫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之間。51.—種用于使一個或多個人升高和降低的移動舉升設備,所述舉升設備包括: a)塔組件,所述塔組件具有; i)底部塔節(jié),所述底部塔節(jié)包括第一底部側壁和相對的第二底部側壁,所述第二底部側壁與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在橫向方向上間隔開,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大體上豎直地延伸,所述底部塔節(jié)包括底部軌道,所述底部軌道豎直延伸并且由所述第一底部側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側壁支承; ii)至少地,第一中間塔節(jié),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的尺寸被設置以適合橫向地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壁和所述第二底部壁之間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豎直地平移,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包括第一廂體,所述第一廂體具有第一側和第二側,所述第一側與所述第一底部側壁相鄰,所述第二側與所述第二底部側壁相鄰,所述第一廂體由所述底部軌道支承并且能夠沿著所述底部軌道豎直平移,并且被所述底部軌道約束,從而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一致地豎直移動,由此抑制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在所述橫向方向上的傾斜; iii)頂部塔節(jié),所述頂部塔節(jié)聯(lián)結至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并且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豎直平移;以及 iv)工作平臺,所述工作平臺聯(lián)結至所述頂部塔節(jié)并且隨著所述頂部塔節(jié)一起平移,所述工作平臺包括大體上水平的工作表面; b)升降組件,所述升降組件可操作地使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和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升高和降低; C)第一輪子組件,所述第一輪子組件用于滾動地接合表面; d)第二輪子組件,所述第二輪子組件用于滾動地接合所述表面并且與所述第一輪子組件水平間隔開,所述底部塔節(jié)的下部被水平地布置在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和所述第二輪子組件之間并且固定至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和所述第二輪子組件。52.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和所述第二輪子組件中的每一個均包括至少一個輪子,所述至少一個輪子能夠圍繞對應的軸線旋轉,并且包含所述底部塔節(jié)的底面的水平面在低于每個輪子軸線的高處。53.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包括至少兩個轉向輪,每個轉向輪均能夠圍繞對應的豎直轉向軸線樞轉,并且每個轉向輪均能夠圍繞對應的水平輪子軸線旋轉,并且其中橫切所述底部軌道的下部的水平面在低于每個水平輪子軸線的高處。54.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安裝至所述底部塔節(jié)的前面。55.根據權利要求54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二輪子組件被安裝至所述底部塔節(jié)的后面,所述底部塔節(jié)的后面與所述前面相對并且縱向地間隔開。56.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包括至少兩個轉向輪和至少一個電動轉向馬達,所述至少一個電動轉向馬達用來使所述轉向輪轉向。57.根據權利要求56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包括至少一個電動推進馬達,以驅動所述轉向輪中的至少一個旋轉。58.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能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平移至降低位置,在所述降低位置中,所述第一廂體高于所述表面小于60cm。59.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能夠平移至降低位置,在所述降低位置中,所述工作表面高于所述表面小于約100cm。60.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和所述第二輪子組件能夠被調節(jié)以使所述塔組件相對于所述表面升高和降低,并且其中當所述第一中間塔節(jié)和所述頂部塔節(jié)相對于所述底部塔節(jié)升高時,所述第一輪子組件和所述第二輪子組件使所述塔組件降低,使得所述塔組件的底面高于所述表面小于約2cm。61.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舉升設備,其中,所述底部軌道包括多個齒條,每個齒條沿著所述底部節(jié)的深度的長度延伸,并且每個齒條具有下齒條端,所述下齒條端被布置在低于所述轉向輪的旋轉軸線的高處。
【文檔編號】E04G1/22GK106029549SQ201480075111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9日
【發(fā)明人】W·黑斯勒, M·布里奇斯, J·瓦利耶, E·尼爾森, D·德羅什
【申請人】黑斯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