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谷物袋的提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聯(lián)合收割機的布袋(主要為布制谷物袋)提手的縫合結構。
被廣為使用的谷物袋具有典型的反“U”型布提手,其尾端部分被縫合于布制袋體的上沿、下沿或袋體的中部。用于聯(lián)合收割機的即使相對較小的谷物袋,其滿載(例如未去殼稻米)后重量也可達到30kg或更多。提手可使不很強壯的工人也能較容易地提起這些滿載的谷物袋。
傳統(tǒng)谷物袋提手尾端部分(a)的縫合方式(針法的控制)僅局限于少數(shù)幾種方法,如圖7A至7D所示。
袋體與提手(a)縫合方式的傳統(tǒng)工藝全部為直線縫合。由于這個原因,縫合線(b)相交處自然形成一拐角,其角度為銳角至直角(以下將該角度稱為銳角部分(c)),但圖7D所示的縫合方式除外,其中縫合強度極差。當抓住提手提起此載物袋時,其全部重量均集中于提手的縫合部分,從而在提手與袋體被拉拽的不同方向起到一種應力作用,尤其當提手被斜向提拉時,重量集中于銳角部分(c),從而會損壞谷物袋,縮短其使用壽命。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載物袋的重量很大,根據(jù)提手的抗拉強度而小心提拉谷物袋是難以做到的,故谷物袋經(jīng)常經(jīng)受斜向提拉并因此而受損。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長壽命谷物袋,它可以減輕作用于其縫于袋體之提手部分的應力,以防止縫合部分繼裂。
為達到此目的,提手尾部連于袋體的縫合線(針法的控制)完全為曲線,以消除由于銳角而形成的任何拐角。
另外,提手尾端部分外側縫合線為曲線,而在外側縫合曲線的范圍內采取直線縫合線以銳角相遇或相交的復合縫合方式。曲線縫合線可以是閉合環(huán)路??p合線可以是單行線。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為用于聯(lián)合收割機的典型谷物袋的平面圖;圖2A-2D為提手尾部的局部平面圖,其中采用了本發(fā)明提手的縫合方式;
圖3A-3C為提手尾部的局部平面圖,其中采用了本發(fā)明提手的其他縫合方式;圖4A-4D為提手尾部的局部平面圖,其中采用了本發(fā)明提手的其他縫合方式;圖5A-5C為提手尾部的局部平面圖,其中采用了本發(fā)明提手的其他縫合方式;圖6表示出對不同縫合方式強度比較的測試結果。
圖7A-7D為采用傳統(tǒng)縫合方式的提手尾端部分的局部平面圖。
現(xiàn)在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具體說明。
圖1為用于聯(lián)合收割機的典型谷物袋的平面圖。圖中示出縫紉布制袋袋體1,其上端開口2,可用拉鎖2a開合,上端兩側拐角鐵環(huán)3,縫于袋體上沿及下沿中部的提手4。作為提手4的縫合處,袋體上沿及下沿均將布料折回成邊或襯,用其他布料來加固,形成加固貼邊2b。
每一提手4通過將預定長度的帶子兩端折疊成U型而制成,其中心部分為握柄4a,其尾端部分為握柄4b,4b,位于中心部分兩側。提手4的兩側尾端部分4c縫于袋體1的上沿或下沿加固貼邊2b上??梢詫⑻崾?縫于上沿或下沿或者上下兩沿。
圖2A至5C展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提手4與袋體1的縫合方式。在使用典型的工業(yè)縫紉機或凸輪緣紉機的情況下,優(yōu)選圖2A和3C所示的縫合方式。如圖2A所示,縫合線5是在提手4尾部4b寬度內的兩個同心圓。圖2B所示為兩組雙橢圓。圖2C所示為排列成兩行兩列的4組雙環(huán)。圖2D所示為一些局部重疊在一起的同等大小的橢圓。這樣的縫合曲線,即使在提手被斜向或反向提拉時也會以曲線形狀受力,因此防止了應力集中于銳角部分,減輕了單位長度內縫合線上的受力,從而延長了袋子的使用壽命。
圖3A-3C所示縫合線為圖2A-2D的改形。在圖2A-2D所示的縫合方式中,針腳密度會變得不均勻,而且縫合強度亦視位置的不同而異。為預防此類問題,在縫合曲線范圍內采用了直線縫合線。圖3A示出在提手4每一尾端部分4b寬度范圍內的橫向橢圓,圓內有交叉的縫合直線。圖3B示出兩個縱向橢圓,圓內有相交的直線縫合線。圖3C示出分成兩行兩列的4個圓形縫合線,直線縫合線將每一圓形圓心與其他圓心相連接。通過縫合曲線與縫合直線的如此結合,縫合線在受力時,即便當提手被斜向或反向提拉時,外側曲線形狀先受力,如已在圖2中所示的那樣。因此防止了應力集中于銳角部分。此后作用于直線縫合線上的力相對較為分散。結果,作用于每一單位長度縫合線上的力顯著減小,袋子的使用壽命確實得以改進。
圖4A-5C所示縫合方式是由計算機控制的縫紉機完成的。由于計算機控制的縫紉機針頭能夠連續(xù)操作,所以它可以準確、高效地制出圖中所示的單行縫合線。例如圖5A示出一在尾部4b寬度內的橫向橢圓。其中直線縫合線交叉成字母X形,且兩個X的尾端部分均由一條垂直豎線所連接。以計算機控制的縫紉機能夠始于任一位置縫出諸如此類的單行縫合式樣。如果縫合線是由這樣的單行線構成的,那么在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確定后,即可由一臺縫紉機完成全部作業(yè),這使得生產(chǎn)線簡化,且可以進行批量生產(chǎn)。
圖6所示的表顯示了本發(fā)明與傳統(tǒng)工藝按提手縫合方式的強度進行逐項比較的結果。在測試時,上端提手被鉤子鉤住,同時夾緊袋子下部的寬度為85mm處,施加的提拉速度為200mm/min。在測試樣品中,使用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如圖5A所示的提手和圖7A所示的傳統(tǒng)提手。本發(fā)明的縫合方式中,沒有發(fā)生袋體布料破裂的情況,而且提手的強度是傳統(tǒng)樣品的1.5倍。
綜上所述,當提手底端部分與袋體上沿或下沿縫合時均采用曲線形式?;蛘咄鈧瓤p合線采用曲線形式,而在外側縫合曲線的范圍內采用相互交叉成銳角的直線縫合線。在這種排列方式下,避免了當滿載的袋子被提起或側向提拉以進行運輸時應力集中于一點。應力因此而均勻分散。
根據(jù)本發(fā)明中提手的結構,袋體與提手縫合處所受到的損壞顯著減小,因此確保了谷物袋的使用壽命延長。這種結構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由于縫合線是單行的,使得所用制造步驟明顯簡化,使得批量生產(chǎn)成為可能。
權利要求
1.一種谷物袋的提手,其特征在于,該提手尾端部分與袋體連接部分以曲線縫合,以使縫合線消除其角度為銳角至直角的任何拐角。
2.一種谷物袋的提手,其特征在于,該提手尾端部分與袋體連接部分以復合縫合線方式縫合,其中,外側縫合線為曲線,而在外側縫合線劃定的范圍內的內側縫合直線相遇或相交成銳角。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谷物袋提手,其特征在于,縫合曲線為閉合環(huán)路。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之一的谷物袋提手,其特征在于縫合線由單行線構成。
全文摘要
一種避免應力集中于提手與袋體縫合部分從而防止該縫合部分斷裂的長壽命谷物袋。僅U型提手尾端部分與袋體連接處的縫合線為曲線?;蛘?外側縫合線為曲線,而在外部縫合線劃定的范圍內則采用內側縫合直線相遇或相交成銳角的復合縫合方式。對袋體與縫合提手處的損壞顯著減小了,從而提供了一種確保較長使用壽命的谷物袋??p合曲線形成一閉合環(huán)路,或以單行線構成縫合線。
文檔編號B65D33/06GK1194934SQ9810511
公開日1998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1998年1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1月31日
發(fā)明者谷田滿范 申請人:田中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