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捆包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繞線機。
背景技術:
根據(jù)產品的功能不同,繞線機可分為環(huán)行繞線機、伺服精密繞線機、變壓器繞線機等。
繞線機通過控制繞線張力的變化來打包產品。目前,控制繞線張力可分變張力和定張力兩種方式。變張力是指繞線過程中張力是變化的,通過繞線的松弛程度來實現(xiàn)繞線位置的正確性;定張力是指繞線過程中在張力恒定的狀態(tài)下完成,而定張力需要改變繞線半徑來實現(xiàn)繞線位置的正確性。
繞線機通過定張力方式來控制繞線位置時,需對繞線的總長度進行測量,然而現(xiàn)有的測量方式耗時長、穩(wěn)定性低,最終導致繞線機的作業(yè)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繞線機,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繞線機對繞線總長進行測量過程耗時長、穩(wěn)定性低而導致作業(yè)效率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繞線機,包括若干并排設置且可獨立工作的繞線單元,所述繞線單元包括繞線圈數(shù)可設定的捆包裝置、繞線輸出裝置、設于所述捆包裝置與所述繞線輸出裝置之間的導軌、用于固定繞線且于所述導軌上滑動的繞線固定裝置、用于測量所述繞線固定裝置于所述導軌上的位置的激光測距儀以及根據(jù)所述激光測距儀測得數(shù)值換算為待繞線對象的繞線半徑的控制器,所述激光測距儀與所述導軌處于同一水平平面,所述繞線由所述繞線輸出裝置伸出,并固定于設置在所述捆包裝置上的待繞線對象上,所述繞線的中部固定于所述繞線固定裝置上,所述激光測距儀和所述捆包裝置均電連接于所述控制器。
具體地,所述激光測距儀并排設于所述繞線輸出裝置的一側,并位于所述導軌靠近所述繞線輸出裝置的一端;
或者,所述激光測距儀并排設于所述捆包裝置的一側,并位于所述導軌靠近所述捆包裝置的一端。
具體地,所述繞線輸出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支架、設于所述支架上傳輸帶、用于固定繞線且連接于所述傳輸帶的承重件以及多個用于改變繞線傳導方向的滑輪,所述支架上設有滑軌,所述承載件通過所述傳輸帶于所述滑軌上滑行。
具體地,所述繞線固定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導軌上的本體、設于所述本體上的卡線機構以及用于反射所述激光測距儀發(fā)出的激光束的反光擋板,所述反光擋板設于所述本體上,并與所述本體滑行的方向垂直。
具體地,所述捆包裝置包括用于放置待繞線對象的旋轉機構、可繞軸線轉動的下壓機構、用于驅動所述旋轉機構于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的下定位機構以及用于驅動所述下壓機構于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的上定位結構,所述旋轉機構設于所述下定位機構上,所述下壓機構設于所述上定位機構上,并位于所述旋轉機構的正上方,待繞線對象夾設于所述旋轉機構與所述下壓機構之間。
具體地,所述上定位機構包括上定位座體以及設于所述上定位座體上且可于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的上定位電機,所述下壓機構設于所述上定位電機上。
具體地,所述下壓機構包括固定架、變徑電機、兩個由所述變徑電機驅動且可微調繞線半徑的推頂組件以及壓頭,所述變徑電機設于所述固定架內,兩所述推頂組件連接于所述變徑電機,且分別位于所述固定架的兩側,所述壓頭設于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旋轉機構的一端。
具體地,所述下定位機構包括下定位座體以及設于所述下定位座體上且可于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的下定位電機,所述旋轉機構設于所述下定位電機上。
具體地,所述旋轉機構包括旋轉電機以及設于所述旋轉電機上的轉動平臺,所述旋轉電機設于所述下定位電機上。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繞線機,繞線從繞線輸送裝置伸出固定于待繞線對象上,待繞線對象則設于捆包裝置上,繞線的中部則固定在繞線固定裝置上,這樣,繞線則被拉直,利用激光測距儀測量繞線固定裝置在導軌上的位置,從而快速測量繞線的使用長度,即為繞線固定裝置至捆包裝置之間的距離。由于捆包裝置的繞線圈數(shù)可設定,并且為固定值,這樣,控制器則可將激光測距儀測的數(shù)值換算為繞線半徑。整個繞線過程快速、高效,避免了人為因素影響,減小誤差,因而也更加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繞線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繞線機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的放大圖;
圖4是圖2中B處的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繞線輸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繞線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捆包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下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上時,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間接在另一個元件上。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另一個元件或者間接連接至該另一個元件上。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頂、底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tài)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xiàn)進行詳細的描述。
請參考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繞線機包括若干并排設置且可獨立工作的繞線單元10,繞線單元10包括繞線圈數(shù)可設定的捆包裝置1、繞線輸出裝置2、導軌3、用于固定繞線的繞線固定裝置4、激光測距儀5以及控制器(圖中未示),激光測距儀5與導軌3處于同一水平平面,捆包裝置1和激光測距儀5均電連接于控制器。導軌3設在捆包裝置1與繞線輸出裝置2之間,繞線固定裝置4則在導軌3上滑行,繞線由繞線輸出裝置2伸出,并固定于設置在捆包裝置1上的待繞線對象上,繞線的中部固定在繞線固定裝置4上,因此,繞線固定裝置4至捆包裝置1之間的繞線則將會繞于待繞線對象上,利用激光測距儀5側量繞線固定裝置4在導軌3上的位置,即測量繞線的使用長度,控制器將激光測距儀5測得繞線長度數(shù)值與捆包裝置1繞線圈數(shù)換算出繞于待繞線對象上的繞線半徑。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繞線機,其工作原理如下:繞線從繞線輸出裝置2伸出固定于待繞線對象上,待繞線對象則設于捆包裝置1上,繞線的中部則固定在繞線固定裝置4上,這樣,繞線則被拉直,利用激光測距儀5測量繞線固定裝置4在導軌3上的位置,從而快速測量繞線的使用長度,即為繞線固定裝置4至捆包裝置1之間的距離。由于捆包裝置1的繞線圈數(shù)可設定,并且為固定值,這樣,控制器則可將激光測距儀5測的數(shù)值換算為繞線半徑。整個繞線過程快速、高效,避免了人為因素影響,減小誤差,因而也更加穩(wěn)定。
具體地,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激光測距儀5并排設于繞線輸出裝置2的一側,并且,位于導軌3靠近繞線輸出裝置2的一端。即激光測距儀5測得距離為繞線固定裝置4至繞線輸出裝置2之間的距離。控制器根據(jù)激光測距儀5的數(shù)值結果換算出此次繞線半徑,即當需要變換繞線半徑時,只需變換繞線的長度。
或者,圖中未示,與上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將激光測距儀5并排設于捆包裝置1的一側,并位于導軌3靠近捆包裝置1的一端。這樣,激光測距儀5直接可獲得繞線固定裝置4至捆包裝置1之間的距離,即為繞線的使用長度。
具體地,請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繞線輸出裝置2包括豎直設置于導軌3一端的支架21、傳輸帶22、承重件23以及多個滑輪24。在支架21上設有滑軌211,利用電機驅動傳輸帶22使得承重件23在滑軌211上沿豎直方向滑行,并且根據(jù)需要,承重件23可停留于滑軌211上的任何位置。將繞線的一端固定于承重件23上,并經過各滑輪24的導向后,延伸至導軌3上的繞線固定裝置4,并使其中部固定于繞線固定裝置4上,而繞線的另一端則固定于待繞線對象上,并固定于捆包裝置1上,通過調整承重件23在滑軌211上的位置使得繞線處于拉直狀態(tài),這樣,避免測量誤差。
優(yōu)選地,請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共設有五個滑輪24。并排且平行設于支架21頂端的第一滑輪24a和第二滑輪24b,并列且平行設于支架21中部的第三滑輪24c和第四滑輪24d,以及設于導軌3靠近繞線輸出裝置2的端部的第五滑輪24e。繞線依次繞于第一滑輪24a、第二滑輪24b、第三滑輪24c、第四滑輪24d以及第五滑輪24e,最終,從繞線輸出裝置2伸出的繞線平行于導軌3。
具體地,請參考圖6,在本實施例中,繞線固定裝置4包括設于導軌3上的本體41、安裝在本體41上的卡線機構42以及反光擋板43,該反光擋板43設于本體41上,并與本體41的滑行的方向垂直。當激光測距儀5發(fā)出激光束擊中反光擋板43時,返回的激光束再由激光測距儀5接收,從而獲得繞線固定裝置4在導軌3上位置信息,控制器根據(jù)該位置信息換算出繞于待繞線對象上繞線的半徑??ň€機構42包括固定部421以及抵靠于固定部421上的夾持部422,繞線被夾持在固定部421與夾持部422之間。
進一步地,請參考圖2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在導軌3靠近捆包裝置1的一端還設有限位機構6。該限位機構6穿過導軌3,并凸伸至外側。限位機構6包括兩并排設置的第一滾輪61以及第二滾輪62,第一滾輪61和第二滾輪62均可繞各自的軸線轉動,繞線則由第一滾輪61與第二滾輪62之間穿過,第一滾輪61和第二滾輪62的作用是保證打包過程中,形成輸出支點,防止繞線在打包過程中發(fā)生交叉的現(xiàn)象,以提高打包過程的穩(wěn)定性。
具體地,請參考圖1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供作業(yè)效率,將兩可獨立工作的繞線單元10并排設置,雙工位作業(yè)提供打包效率,而且,各繞線單元10之間互不影響,均可獨立工作。當然,根據(jù)實際生產產地,可以增加或減少繞線單元10。優(yōu)選地,在兩繞線單元10之間還有導向機構7,導向機構7包括設于旋轉機構上方的滾軸71。由導軌3送出的繞線需繞于滾軸71上,再固定于待繞線對象上,從而進一步地提供繞線在打包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
具體地,請參考圖7,在本實施例中,捆包裝置1包括旋轉機構11、下壓機構12、下定位機構13以及上定位機構14。旋轉機構11提供繞線的轉動力,并可在水平平面內轉動,將旋轉機構11設于下定位機構13上,下定位機構13則可帶動旋轉機構11于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將下壓機構12設于上定位機構14上,上定位機構14則可帶動下壓機構12于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待繞線對象則固定于旋轉平臺與下壓機構12之間。這樣,利用控制器實現(xiàn)上定位機構14、下定位機構13以及旋轉機構11三軸聯(lián)動,即繞線可在待繞線對象上呈周向上行纏繞或周向下行纏繞,避免出現(xiàn)繞線在待繞線對象的同一位置進行纏繞的現(xiàn)象,滿足待繞線對象的繞線外觀要求,使得繞線效果層次分明。
具體地,請參考圖7,在本實施例中,上定位機構14包括上定位座體141以及設于上定位座體141上的上定位電機142。下壓機構12通過懸臂梁固定于上定位電機142上,并隨著上定位電機142于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當下壓機構12下行并抵頂于待繞線對象的表面時,在旋轉機構11的帶動下,下壓機構12則隨旋轉機構11一起于水平平面內轉動,進而確保待繞線對象在打包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
具體地,請參考圖8,在本實施例中,下壓機構12包括固定架121、變徑電機122、兩推頂組件123以及壓頭124。當激光測距儀5將數(shù)據(jù)信號反饋至控制器,控制器則從數(shù)據(jù)庫內篩選出對應的參數(shù),進而,激光測距儀5測量的數(shù)值需要修正,此時,變徑電機122驅動推頂組件123沿水平方向滑行,從而對繞于待繞線對象外的繞線的半徑進行微調修正。具體地,推頂組件123包括推頂塊12a以及垂直設于推頂塊12a上的直桿12b,推頂塊12a在變徑電機122的驅動下,沿水平方向推行,同時,直桿12b朝向待繞線對象方向豎直延伸,并可圍設于待繞線對象的外側。當繞線繞于直桿12b上時,直桿12b再沿豎直方向逐步上行,使繞線脫離直桿12b并纏繞于待繞線對象的外側。壓頭124固定于固定架121靠近你旋轉機構11的一端,在下壓機構12下行過程中,壓頭124最先接觸待繞線對象,并抵頂于待繞線對象的表面。優(yōu)選地,請參考圖8,在每個推頂塊12a上各設有兩平行且間隔設置的直桿12b。當然,根據(jù)實際需求,直桿12b的數(shù)量以及位置可進行相應變化。
進一步地,請參考圖8,在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限位塊12c,限位塊12c固定于壓頭124上,直桿12b穿過于限位塊12c,在限位塊12c背離直桿12b的一端部形成傾斜面12d,這樣,當待繞線對象由下往上進行繞線時,繞于待繞線對象頂端的繞線則被限位塊12c所阻擋,在其傾斜面12d的導向下持續(xù)繞于待繞線對象的頂端,從而避免繞線纏繞于下壓機構12上。
具體地,請參考圖7,在本實施例中,下定位機構13包括下定位座體131以及下定位電機132,下定位電機132帶動旋轉機構11于豎直平面內上下移動。
具體地,請參考圖7,在本實施例中,旋轉機構11包括旋轉電機111以及設于旋轉電機111上的轉動平臺112,旋轉電機111設于下定位電機132上,隨下定位電機132于豎直平面內移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