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施工現場的簡易重物搬運裝置。
背景技術:
工字鋼是一種斷面力學性能優(yōu)良的經濟型斷面鋼材,具有抗彎能力強、連接加工以及安裝方便以及與一般型鋼比成本低精度高等優(yōu)點,因而廣泛應用于地下工程、橋梁、建筑、高鐵建設等領域。不同工程項目對工字鋼的使用不盡相同,施工人員常需根據工程現場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對工字鋼進行二次切割和焊接等二次加工處理,加工過程需近距離搬運工字鋼。工字鋼本身具有較大的質量,且工字鋼具有一定的長度,因此通常利用大型機械運送到現場,之后由2~3人進行人工搬運,這種搬運方法不但運輸效率低下,而且耗費大量勞動力,同時存在工字鋼滑落傷人等工程安全隱患。此外,叉車等起重設備因其對場地要求高,在狹窄場地難以實現靈活控制和運輸,狹小空間內人機同時作業(yè)存在很高安全隱患,不適合近距離運輸工字鋼。
因此,開發(fā)一種靈活便捷的搬運工字鋼等重物的現場運送設備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施工現場的簡易重物搬運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便于搬卸、固定和運輸工字鋼,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搬運工字鋼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消除了搬運工字鋼的安全隱患,而且大幅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降低了施工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簡易重物搬運裝置,本裝置包括移動支座,所述移動支座上設有用于容納重物的凹部,移動支座的下側設置有便與其移動的萬向滾輪,所述移動支座的一側設置有便于將重物送入所述凹部的導板。
優(yōu)選的,所述移動支座的上部設置有牽拉部,所述牽拉部設置有懸置在所述凹部上側的吊環(huán)或吊臂。
優(yōu)選的,所述移動支座包括至少兩個承載部,兩個承載部上均設置有用于彼此配合以載運重物的凹部;每個承載部的底部均設置有萬向滾輪;所述導板的一邊與兩承載部的相同的側部均構成鉸接連接;兩承載部的遠離所述導板的一邊向上延伸而構成將兩承載部連接在一起的牽拉部。
優(yōu)選的,所述牽拉部上設有向所述導板一側伸出的懸臂,所述吊環(huán)或吊臂設置在所述懸臂的下側;所述導板處于向下翻轉以便于將重物運入凹部或者向上翻起并與所述懸臂相連接以防止重物脫出兩種狀態(tài)。
優(yōu)選的,所述吊環(huán)或吊臂處設置有第一滑輪組。
優(yōu)選的,所述牽拉部上還設有用于與所述導板相配合以裝運重物的第二滑輪組。
優(yōu)選的,所述導板呈格柵狀。
優(yōu)選的,本裝置在所述移動支座上還設置有用于固定位置的定位機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fā)明充分考慮了工字鋼、路緣石等條狀重物的特性,從而將承載部設置為彼此分離的至少兩部分,每一部分中均設置有凹部,且所述承載部上的凹部彼此相配合;所述承載部的下側還設置有便于移動的萬向滾輪。所述承載部通過牽拉部連接為一個整體,從而承載部和牽拉部就構成了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當需要運送條狀重物,只需要把條狀重物放置在承載部的凹部中,然后通過牽拉部推送或拉動本裝置移動即可。
此外,由于工字鋼較為沉重,因此將工字鋼搬運到本裝置上時也較為耗時費力,為此本發(fā)明中專門設置有導板,所述導板起到導引的作用。當需要搬運工字鋼時,將導板向下翻轉形成搬運坡面,然后只需要通過此搬運坡面將工字鋼推送到承載部上的凹部即可,從而進一步降低了現場工人的勞動量和勞動強度,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搬運效率。導板的設置還極大的減少了傳統(tǒng)搬運方式中因抬送工字鋼時工字鋼滑落而導致發(fā)生傷害事故的可能性。
由上述可知,本裝置結構簡單,便于搬卸、固定和運輸工字鋼,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搬運工字鋼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消除了搬運工字鋼的安全隱患,而且大幅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降低了施工成本。
2)由于工字鋼等條狀重物較為沉重,因此,當卸載工字鋼時,即需要將工字鋼從承載部中的凹部中搬出時,往往也較為費力。為此,本發(fā)明在所述牽拉部設置有懸置在所述凹部上側的吊環(huán)或吊臂。則卸載工字鋼時,通過設置在吊環(huán)或吊臂處的第一滑輪組向上拉動工字鋼,直至工字鋼脫出凹部,然后通過導板形成的搬運坡面將工字鋼從本裝置中卸下。從而,本發(fā)明不但實現了運送工字鋼的便利和高效,而且在裝卸工字鋼的過程中也實現了最大幅度的省時減力。
3)本發(fā)明還在牽拉部上還設有用于與所述導板相配合以裝運重物的第二滑輪組。此第二滑輪組主要在通過導板向承載部的凹部中搬運工字鋼時起到輔助作用,即由于工字鋼較為沉重,因此本發(fā)明通過所述第二滑輪組,采用繩索向凹部一側拉動工字鋼,使工字鋼在導板上向上滑動,從而省時省力,實現了裝載工字鋼的高效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裝載工字鋼的過程中,本發(fā)明中的第一滑輪組和第二滑輪組可以彼此配合,以共同實現工字鋼在導板板面上的滑動。
4)本發(fā)明中的導板設置為格柵狀,這種設置結構一方面可以使得工字鋼與導板的接觸面積減少,從而當工字鋼在導板上滑動時可以盡可能的減少摩擦力;另一方面,格柵狀的設置也有利于繩索在拉動工字鋼的過程不被磨損。
5)當工字鋼裝入所述凹部后,所述導板可以向上翻起并與所述懸臂相連接,并有效地防止重物脫出,從而本發(fā)明進一步消除了搬運工字鋼的安全隱患,提高了搬運工字鋼的安全性。
6)本裝置在所述移動支座上還設置有用于固定位置的定位機構。則當裝卸工字鋼時,通過定位機構將移動支座固定在地面上,只需1~2人即可實現全過程操作,有效地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中的簡易重物搬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簡易重物搬運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在通過導板向凹部中搬運工字鋼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在當工字鋼已經安置在所述凹部中是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5為滑輪組結構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的含義:
10-移動支座11-承載部111-凹部12-萬向滾輪13-導板
14-牽拉部141-懸臂142-吊臂143-主臂144-連接臂
145-第一滑輪組146-第二滑輪組15-繩索
20-工字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4所示,一種簡易重物搬運裝置,本裝置包括移動支座10,所述移動支座10包括若干承載部11。本實施例中設為兩個承載部11,兩個承載部11上均設置有用于彼此配合以載運重物的凹部111,凹部111的形狀可以設置為半圓形、圓弧形或者近似于方形的形狀。每個承載部11的底部均設置有萬向滾輪12;承載部11的一側設置有便于將重物送入所述凹部111的導板13。兩承載部11的遠離所述導板13的一邊向上延伸而構成將兩承載部11連接在一起的牽拉部14。
本發(fā)明中的承載部11呈板狀,板狀的承載部11的上部設置為圓弧形的凹部111。之所以將承載部11設置為板狀,是因為這樣可以盡可能使得結構簡單,而且可以降低移動支座10的自重,從而可以更加方便靈活的適用于較為狹窄的施工場地,而且更加易于控制。
如圖1、2所示,所述牽拉部14的主臂143由鋼管或者方鋼構成,主臂143的下部通過兩個連接臂144分別與兩個承載部11相連接。
如圖1、2所示,所述牽拉部14的主臂143上設有向所述導板13一側伸出的懸臂141,所述吊環(huán)或吊臂142設置在所述懸臂141的下側,所述吊環(huán)或吊臂142處設置有第一滑輪組145;所述主臂143上還設有用于與所述導板13相配合以裝運重物的第二滑輪組146。
為了減低勞動強度,所述第一滑輪組145和第二滑輪組146可以采用較為省力的滑輪組結構,如圖5所示。
如圖1~4所示,所述導板13的一邊與兩承載部11的相同的側部均構成鉸接連接;所述導板13處于向下翻轉以便于將重物運入凹部111或者向上翻起并與所述懸臂141相連接以防止重物脫出兩種狀態(tài)。
如圖1所示,所述導板13呈格柵狀。
本裝置在所述移動支座10上還設置有用于固定位置的定位機構。
下面結合附圖3、4,對前述簡易重物搬運裝置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3所示,當需要裝載工字鋼20時,首先通過定位機構將移動支座10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將繩索15套設在工字鋼20上,并使繩索15分別與第一滑輪組145和/或第二滑輪組146相連接,然后拉動第一滑輪組145和第二滑輪組146,從而即可省時省力地使工字鋼20沿著導板13形成的搬運坡面滑動,最終將工字鋼20牽拉進入所述承載部11上的凹部111中,然后將導板13向上翻轉與所述懸臂141固定連接,如圖4所示。最后通過推動或牽拉移動支座10,即可輕松實現對工字鋼20的搬運。
由于工字鋼20本身自重較大,因此工字鋼20在凹部111中的位置較為穩(wěn)固,因此可以不必對工字鋼20進行二次固定。當然,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對工字鋼20進行二次固定,比如采用卡接的方式,具體說來,使卡接部件與連接臂144構成鉸接,當工字鋼20裝入凹部111之后,旋轉卡接部件,使卡接部件壓設在工字鋼20上,然后通過螺栓等固定部件將卡接部件與承載部11固定連接在一起即可。由于卡接部件安裝在連接臂144上,因此卡接部件不會對工字鋼20的裝卸工作造成干擾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