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助艇吊架,特別涉及一種改良的救助艇吊架。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水資源得到不斷開發(fā)和利用,但是在水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同時,水中也存在著不少隱患,很多翻船、溺水等事故經常發(fā)生,因此,船用救助設備也越來越得到廣大出海行業(yè)人們的重視,傳統的吊架采用一塊配重,通過吊繩與起吊器連接,并通過卷筒繞起吊繩,帶動起吊器上下移動,這一結構的吊架結構形式過于單一,無法很好的調節(jié),不適用于海洋船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改良的救助艇吊架,具有獨特的吊架,能夠快速放下救助艇,保證了使用安全,能夠有效避免事故發(fā)生。
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改良的救助艇吊架,包括基座、吊臂和絞車,所述基座包括水平設置的底座和垂直設置在底座上的支撐柱,所述底座內設有第一調節(jié)腔,第一調節(jié)腔內設有第一氣缸和第一限位桿,第一限位桿固定在第一氣缸的推桿上,所述第一限位桿一端設有限位端子,限位端子上設有緩沖墊,所述緩沖墊為球冠形結構,緩沖墊內設有緩沖腔,所述支撐柱包括固定柱和承壓柱,承壓柱可移動的固定在固定柱上,固定柱內設有第二調節(jié)腔,第二調節(jié)腔內設有第二氣缸,第二氣缸的推桿與承壓柱相連接,所述承壓柱頂端設有承壓槽;
所述吊臂包括第一吊臂、第二吊臂和第三吊臂,第一吊臂通過轉軸可旋轉的固定在底座上,第三吊臂通過第二吊臂固定在第一吊臂上,所述絞車固定在第二吊臂上,絞車上的絞索繞過設置在第三吊臂上的第一滑輪、第二滑輪與固定環(huán)相連接,所述第一吊臂上表面上設有圓弧形結構的放置槽;
所述吊臂與基座之間傾斜的設有第三氣缸,第三氣缸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過固定機構固定在第一吊臂上,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機構主體和旋臂,機構主體截面為U形結構,旋臂通過第二轉軸可轉動的固定在機構主體的旋轉槽內,旋轉槽包括轉軸固定槽和限位槽,第二轉軸上設有第二限位桿,第二限位桿設置在限位槽內,所述第三氣缸的推桿固定在旋臂上。
上述一種改良的救助艇吊架,其中,所述旋臂的截面形狀為正多邊形結構。
上述一種改良的救助艇吊架,其中,所述限位端子的高度h1與底座的高度h2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三氣缸使吊臂進行旋轉,第三氣缸伸出過程中,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也一同向外推動,第一限位桿對吊臂起限位支撐作用,承壓柱起到輔助吊臂旋轉的作用;
第三氣缸通過固定機構固定在吊臂上,使吊臂的推移更加順暢,減小了阻力,第一吊臂上表面上設有圓弧形結構的放置槽,用于放置救助艇,能夠有效防止救助艇滑脫,也使救助艇在吊臂的旋轉過程中緩慢滑落,減小了沖擊力,更加安全可靠;
承壓柱和第一限位桿的設置,均為吊臂的轉動和收起提供了緩沖,提高了安全性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放下救助艇,保證了使用安全,能夠有效避免事故發(fā)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限位桿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固定機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固定機構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旋臂側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氣缸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晰明確,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任何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進行等價替換和常規(guī)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附圖標記
基座1、吊臂2、絞車3、底座4、支撐柱5、第一調節(jié)腔6、第一氣缸7、第一限位桿8、限位端子9、緩沖墊10、緩沖腔11、固定柱12、承壓柱13、第二調節(jié)腔14、第二氣缸15、承壓槽16、第一吊臂17、第二吊臂18、第三吊臂19、絞索20、固定環(huán)21、放置槽22、第三氣缸23、固定機構24、機構主體25、旋臂26、第二轉軸27、旋轉槽28、轉軸固定槽29、限位槽30、第二限位桿31、固定通孔32、第一滑輪33、第二滑輪34。
如圖所示一種改良的救助艇吊架,包括基座1、吊臂2和絞車3,所述基座包括水平設置的底座4和垂直設置在底座上的支撐柱5,所述底座內設有第一調節(jié)腔6,第一調節(jié)腔內設有第一氣缸7和第一限位桿8,第一限位桿固定在第一氣缸的推桿上,所述第一限位桿一端設有限位端子9,所述限位端子的高度h1與底座的高度h2相同,限位端子上設有緩沖墊10,所述緩沖墊為球冠形結構,緩沖墊內設有緩沖腔11,所述支撐柱包括固定柱12和承壓柱13,承壓柱可移動的固定在固定柱上,固定柱內設有第二調節(jié)腔14,第二調節(jié)腔內設有第二氣缸15,第二氣缸的推桿與承壓柱相連接,所述承壓柱頂端設有承壓槽16;
所述吊臂包括第一吊臂17、第二吊臂18和第三吊臂19,第一吊臂通過轉軸可旋轉的固定在底座上,第三吊臂通過第二吊臂固定在第一吊臂上,所述絞車固定在第二吊臂上,絞車上的絞索20繞過設置在第三吊臂上的第一滑輪33、第二滑輪34與固定環(huán)21相連接,所述第一吊臂上表面上設有圓弧形結構的放置槽22;
所述吊臂與基座之間傾斜的設有第三氣缸23,第三氣缸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通過固定機構24固定在第一吊臂上,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機構主體25和旋臂26,機構主體截面為U形結構,旋臂通過第二轉軸27可轉動的固定在機構主體的旋轉槽28內,旋轉槽包括轉軸固定槽29和限位槽30,第二轉軸上設有第二限位桿31,第二限位桿設置在限位槽內,限位槽限制了旋臂的旋轉角度,進一步增加了保護性能,所述第三氣缸的推桿通過固定通孔32固定在旋臂上,所述旋臂的截面形狀為正六邊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三氣缸使吊臂進行旋轉,第三氣缸伸出過程中,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也一同向外推動,第一限位桿對吊臂起限位支撐作用,承壓柱起到輔助吊臂旋轉的作用;
第三氣缸通過固定機構固定在吊臂上,使吊臂的推移更加順暢,減小了阻力,第一吊臂上表面上設有圓弧形結構的放置槽,用于放置救助艇,能夠有效防止救助艇滑脫,也使救助艇在吊臂的旋轉過程中緩慢滑落,減小了沖擊力,更加安全可靠;
承壓柱和第一限位桿的設置,均為吊臂的轉動和收起提供了緩沖,提高了安全性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夠快速放下救助艇,保證了使用安全,能夠有效避免事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