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核電產品檢查返修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汽水分離再熱器管系豎直翻身方法。
背景技術:汽水分離再熱器(簡稱MSR:MoistureSeparatorReheater)是核電站常規(guī)島提高電廠整體熱效率和保護汽輪機的特有關鍵大型設備。它在核電站常規(guī)島再熱系統(tǒng)中實現的主要功能是節(jié)能與提高汽輪機做功效率和出力,該設備與汽輪機、發(fā)電機三位一體,是核電站常規(guī)島設備中的重要核心設備之一。某種MSR結構的一級管系長約15904mm,最寬約4620mm,二級管系長約16304mm,最寬約4694mm,結構如附圖1和圖2。管系組件兩端為蒸汽室組件,中部為換熱管及支撐隔板,兩頭重,中間輕,整體剛性不夠,加上長寬比達到3.5:1,需要檢查返修時需要將管系組件從水平狀態(tài)調整至豎直懸掛自由狀態(tài),必須制造一個專用裝置,進行輔助翻身,來克服管系組件本身剛性不足的缺點。然而在上述的管系組件的重心與其中一端蒸汽室上的吊耳不在同一條水平線,若將管系組件固定在翻身裝置上,重心點提升至與吊耳同直線時,繼續(xù)翻轉,管系組件有瞬間的傾翻沖擊力;另外為保證檢測時處于完全自由狀態(tài),要求立式懸掛時,除端部吊點(吊耳)外,不與翻身裝置的其他任何部件有接觸,保證完全自由狀態(tài)。
技術實現要素: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水分離再熱器管系豎直翻身方法,其翻身過程安全可靠。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水分離再熱器管系豎直翻身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管系組件水平自由放置在翻身桁架內,所述翻身桁架的一側端部具有一支點;b.將管系組件蒸汽室的吊耳通過起吊件連接在翻身桁架上與支點相對的活動端的吊點上;c.使用起吊設備帶動翻身桁架以所述支點為旋轉支點由水平狀態(tài)翻轉至豎直狀態(tài);翻身過程中翻身桁架提供管系組件的支撐力和摩擦力,通過管系組件自身重力自動調整與翻身桁架的相對位置,翻身完成后管系組件僅通過吊耳懸掛并呈豎直狀態(tài)。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起吊件具有一定的延伸余量,從而管系組件能夠在翻身桁架的支撐面上沿活動端的反方向滑移。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管系組件處于翻身前的水平狀態(tài)時,所述吊點高于蒸汽室的吊耳。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蒸汽室的各吊耳均分別配有兩處吊點。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支點具有弧形面,翻轉時翻身桁架沿弧形面滾動。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翻身桁架上設有翻轉吊耳,利用起吊設備起吊翻轉吊耳使翻身桁架沿支點翻轉。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翻轉吊耳與蒸汽室吊耳的朝向垂直。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翻轉吊耳有兩個,分別位于翻身桁架兩相對的側面上,起吊設備至少包括分別連接翻轉吊耳的鋼絲繩。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翻轉吊耳位于翻身桁架中部靠近活動端的位置,翻轉至豎直狀態(tài)后,翻身桁架高于翻轉吊耳的部分位于兩側的鋼絲繩之間。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翻身桁架上沿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有可拆裝的操作平臺。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翻轉過程中,利用蒸汽室端部吊耳作為吊點,通過管系組件自身的重力以及受到翻身裝置的摩擦力來自動調整管系組件與翻身裝置的相對位置,克服翻轉時關系組件重心瞬間偏移的沖擊力,從而提高翻身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管系組件的主視圖;圖2是管系組件的俯視圖;圖3是翻身前管系組件和翻身裝置的組裝示意圖;圖4是翻身過程管系組件和翻身裝置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5是翻身桁架和管系組件在翻身時的受力簡圖;圖6是翻身完成后管系組件和翻身裝置的狀態(tài)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的管系組件1,在右端的蒸汽室11上設置有兩個吊耳12,該管系組件1長寬比達到3.5:1,在需要檢查返修時必須將其從水平的平躺狀態(tài)翻轉至豎直狀態(tài),此時用到如圖3和圖4所示的翻身桁架2。如圖3所示,翻身桁架2在水平放置時底部具有一支撐面,能夠支撐水平放置在內的管系組件1,并且支撐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使其與管系組件1具備一定的靜摩擦力。翻身桁架2的左端底部具有一支點21,翻身桁架2可以以此支點21為轉動支點從水平狀態(tài)逆時針的旋轉至豎直狀態(tài),為此翻身桁架2的右端可以看做是能繞支點21旋轉的活動端。該活動端上具有吊點22,蒸汽室11的吊耳12通過起吊件連接吊點22,起吊件優(yōu)選為鋼絲繩和卸扣。管系組件1的翻身方法可參照以下方式實現:參考圖3至圖6。首先,將管系組件1水平自由放置在翻身桁架2內,所述的自由放置是指在水平狀態(tài)下,管系組件1相對于翻身桁架2的具有相對滑移的自由度,兩者并非是固定連接,如圖3;之后利用卸扣、鋼絲繩將吊耳12及吊點22連接起來;最后采用起吊設備3帶動翻身桁架2以支點21為旋轉支點由水平狀態(tài)翻轉至豎直狀態(tài),同時管系組件1隨翻身桁架2從水平狀態(tài)翻轉至豎直狀態(tài),如圖6。參考圖5a和圖5b,在翻身狀態(tài)下,管系組件1重力G可分解為垂直于翻身桁架2支撐面的壓力以及平行于支撐面向下的牽引力。如圖5a,翻身起始時,支撐面與管系組件1的靜摩擦力f大于向下的牽引力,管系組件1與翻身桁架2保持相對穩(wěn)定;參考圖5b,翻身角度逐漸增大時,牽引力越來越大直至大于靜摩擦力f,管系組件1相對于翻身桁架2發(fā)生輕微的滑移,直至吊耳12被鋼絲繩24拉緊,鋼絲繩24對管系組件1產生一拉力F,此時管系組件1相對于翻身桁架2自動調整到位,同時牽引力也克服了翻轉時管系組件1重心瞬間偏移的沖擊力。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參考圖3至圖5,鋼絲繩24在安裝至吊耳12及吊點22的時候留有一定的延伸余量,那么當牽引力大于靜摩擦力f后,管系組件1能夠在翻身桁架2的支撐面上沿左下方向滑移,有利于更有效地克服管系組件1瞬間偏移的沖擊力,對管系組件1進行更好的保護。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管系組件1在翻身前的水平狀態(tài)時,吊點22高于蒸汽室11的吊耳12,這樣,管系組件1在如圖6所示的豎直懸掛時,僅會過吊耳12懸掛,而不會再與支撐面接觸,從而保證完全自由狀態(tài),滿足檢查返修的要求。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蒸汽室11的各吊耳12均分別配有兩處吊點22,也即翻身桁架2的活動端具有4處吊點,鋼絲繩24將一個吊耳12以及對應的兩處吊點22連接起來,有效地改善了管系組件1的受力條件,使得懸吊更穩(wěn)妥。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如圖3的左下角處,所述的支點21具有弧形面,翻轉時翻身桁架2沿弧形面滾動,該滾動的方式實現的翻轉使得起吊設備無需克服更多的翻轉阻力,而且翻轉過程也非常的平穩(wěn)。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翻身桁架2上設有翻轉吊耳23,利用起吊設備3起吊翻轉吊耳23使翻身桁架2沿支點21翻轉,該翻轉吊耳23的方向朝向起吊設備3的起吊方向。優(yōu)選的,翻轉吊耳23與蒸汽室11吊耳12的朝向垂直。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上述的翻轉吊耳23有兩個,分別位于翻身桁架2兩相對的側面上,起吊設備3至少包括分別連接翻轉吊耳23的鋼絲繩31,以及起吊鋼絲繩31的吊臂32。優(yōu)選的,吊臂32的兩側面分別具有吊點33,每個吊點33及每個翻轉吊耳23均配一根鋼絲繩,從而在起吊翻身桁架2時,兩鋼絲繩大致保持平行狀態(tài),這樣,翻身桁架2的重心較穩(wěn),受力也較平均。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翻轉吊耳23位于翻身桁架2中部靠近右邊活動端的位置,優(yōu)選的在長度2/3的位置,那么翻身桁架2翻轉至豎直狀態(tài)后,其高于翻轉吊耳23的部分位于兩側的鋼絲繩之間。由于利用了鋼絲繩這部分的長度,作為翻身動作空間的一部分,相比于在端部起吊的方式來說,可以減低起吊設備3的安裝高度,在高度有限的廠房中更容易、更方便的展開起吊翻身操作。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翻身桁架2上沿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有可拆裝的操作平臺4,操作人員登上不同位置的操作平臺4以有效解決了實際檢查和返修問題。以上所述只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其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