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具體來說,涉及一次性尿布等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一次性尿布等穿著用品中,具有像圖10的俯視圖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01這樣類型的穿著用品,在該一次性尿布101中,能將配置在穿著者的腹部側的腹側部A與配置在穿著者的背部側的背側部B分離,并能擴展成大致H字形狀。作為連續(xù)制造這種類型的穿著用品的方法,提出將一個復合幅材(日文:複合々二 7' )分割為兩個部分幅材(日文:部分々工7' ),以形成配置在腹部側的部分和配置在背部側的部分的方法。例如,如圖11的說明圖所示,使兩個幅材122、123重疊,將處于伸長的狀態(tài)的彈性構件124粘接固定在兩個幅材122、123之間,以形成復合幅材。接著,為了調節(jié)一次性尿布101的腹側部A和背側部B的伸縮量,使用在外周具有刃口的切割輥91,將復合幅材內的彈性構件124間歇地切斷。接著,在使用切割機等切斷元件93將復合幅材切斷分割之后,使分割后的部分幅材102AU02B間的間隔變寬。接著,在以將吸收體103橫跨部分幅材102AU02B的方式固定之后,沿吸收體103折曲而使部分幅材102A、102B重疊,并在此狀態(tài)下,將部分幅材102A、102B切斷,以取出一次性尿布101的單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 - 25006號公報例如,能通過將輥或折彎板等配置成相對于搬運方向傾斜來將部分幅材的搬運路徑折曲,藉此來使部分幅材間的間隔變寬。若將部分幅材的搬運路徑折曲,則存在部分幅材的搬運位置發(fā)生偏差或搬運速度上出現偏差偏差的可能性。搬運位置或搬運速度的偏差即便一開始非常小,但是在長時間連續(xù)制造過程中會積累而變大,則會因搬運位置的偏差而使部分幅材起皺,或是因搬運速度的偏差而使吸收體的固定位置偏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可靠地防止分割后的部分幅材的搬運位置及搬運速度的偏差的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如下構成的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包括:(a)幅材搬運部,該幅材搬運部對幅材進行搬運;(b)幅材分割部,該幅材分割部將由上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幅材切斷,以分割為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C)中間搬運部,該中間搬運部對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及上述第二部分幅材進行搬運,以使上述第一部分幅材與第二部分幅材間的間隔變寬;(d)平行搬運部,該平行搬運部將由上述中間搬運部使間隔變寬的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一邊保持恒定的間隔,一邊彼此平行地搬運;以及(e)吸收體固定部,該吸收體固定部以將吸收體橫跨由上述平行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和上述第二部分幅材上的方式進行固定。上述幅材搬運部包括上游側驅動輥,驅動上述上游側驅動輥來對上述幅材或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進行搬運。上述平行搬運部包括下游側驅動輥,驅動上述下游側驅動輥來搬運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根據上述結構,由于幅材或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與配置在中間搬運部前后的上游側驅動輥和下游側驅動輥接觸,并通過靜止摩擦來將其驅動搬運,因此,幅材或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與上游側驅動輥接觸的位置和與下游側驅動輥接觸的位置不會偏差。因此,即便利用中間搬運部使第一部分幅材和第二部分幅材間的間隔變寬,也能可靠地防止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的搬運位置及搬運速度的偏差。較為理想的是,上述幅材包括薄片構件和以朝上述幅材的搬運方向伸長的狀態(tài)固定于上述薄片構件的彈性構件。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還包括彈性構件切斷部,該彈性構件切斷部將由上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幅材的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上述第一部分幅材的上述彈性構件與由上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幅材的上述第二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上述第二部分幅材的上述彈性構件交替地切斷。在上述中間搬運部中,(i)分別搬運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的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長度彼此不同,
(ii)使利用上述彈性構件切斷部將固定于上述第一部分幅材的上述彈性構件進行切斷的第一切斷區(qū)域和利用上述彈性構件切斷部將固定于上述第二部分幅材的上述彈性構件進行切斷的第二切斷區(qū)域交替經過上述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起點,(iii)使上述第一切斷區(qū)域及第二切斷區(qū)域同時經過上述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終點。在利用上述吸收體固定部對上述吸收體進行固定時,上述第一切斷區(qū)域與第二切斷區(qū)域彼此相對。在該情況下,由于在中間搬運部中,第一搬運路徑與第二搬運路徑的長度彼此不同,因此,即便彈性構件切斷部交替形成第一部分幅材側的第一切斷區(qū)域和第二部分幅材側的第二切斷區(qū)域,也能在對吸收體進行固定時使第一切斷區(qū)域與第二切斷區(qū)域彼此相對。較為理想的是,上述彈性構件切斷部包括切割輥。上述切割輥具有:(a)輥主體,該輥主體與由上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幅材或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相鄰配置;(b)第一刃口,該第一刃口在上述輥主體的軸向一方側從上述輥主體的外周面突出;以及(C)第二刃口,該第二刃口在上述輥主體的軸向另一方側從上述輥主體的上述外周面突出,并配置在與上述第一刃口沿上述輥主體的周向偏移的位置上。在上述切割輥中,隨著上述輥主體的旋轉,上述第一刃口將由上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幅材的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上述第一部分幅材的上述彈性構件切斷,上述第二刃口將由上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幅材的上述第二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上述第二部分幅材的上述彈性構件切斷。在該情況下,由于預先使切割輥的第一刃口及第二刃口的位置在輥主體的周向上錯開,因此,與將第一刃口和第二刃口的位置在周向上對齊的情況相比,能增大在切斷彈性構件時作用在各個切斷刀上的力。因此,能更容易地且更可靠地將彈性構件切斷,且能進一步減小切割輥。[0016]在優(yōu)選的其它實施方式中,還包括切割輥。上述切割輥具有:(a)輥主體,該輥主體與由上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幅材或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相鄰配置;以及(b)刃口,該刃口在上述輥主體的至少軸向一方側從上述輥主體的外周面突出。上述幅材包括薄片構件和以朝上述幅材的搬運方向伸長的狀態(tài)固定于上述薄片構件的彈性構件。在上述切割輥中,隨著上述輥主體的旋轉,上述刃口將由上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上述幅材的至少上述第一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至少上述第一部分幅材的上述彈性構件切斷。在這種情況下,能在至少第一部分幅材側或至少第一部分幅材上形成將彈性構件切斷的切斷區(qū)域。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可靠地防止分割后的部分幅材的搬運位置及搬運速度的偏差。其結果是,能不使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起皺,且不使吸收體的固定位置發(fā)生偏差。
圖1是穿著用品的俯視圖。(實施例)圖2是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的主要部分結構圖。(實施例)圖3是制造工序的說明圖。(實施例)圖4是幅材的透視圖。(實施例)圖5是幅材的透視圖。(實施例)圖6是幅材的透視圖。(實施例)圖7是切割輥的立體圖。(實施例)圖8是切割輥的立體圖。(變形例I)圖9是切割輥的立體圖。(變形例2)圖10是穿著用品的俯視圖。(現有例)圖11是穿著用品的制造方法的說明圖。(現有例)(符號說明)I穿著用品2 幅材2a、2b部分幅材2k彈性構件2m、2n 間隔2p、2q薄片構件2s切斷區(qū)域2t非切斷區(qū)域2u非切斷區(qū)域2v切斷區(qū)域2x 狹縫3 幅材3a、3b部分幅材3k彈性構件[0045]3s切斷區(qū)域3t非切斷區(qū)域3u非切斷區(qū)域3v切斷區(qū)域4吸收體6a腹側部6b背側部7伸縮構件8接合部10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12彈性構件切斷部12a、12b 刃口12c輥主體12p切割輥12q支承輥12s外周面12x、12y 切割輥14切帶機(幅材分割部)16吸收體固定部18吸收體供給裝置20上游側驅動輥22張力保持機構23帶式傳送機24下游側驅動輥31 48自由輥50幅材搬運部52中間搬運部54平行搬運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 圖9,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實施例及變形例1、變形例2進行說明。圖1是由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制造出的穿著用品I的俯視圖。圖1(a)表示處于折疊狀態(tài)的穿著用品1,圖1(b)表示處于展開狀態(tài)的穿著用品I。如圖1所示,穿著用品I以跨過腹側部6a和背側部6b的方式固定著吸收體4,并能擴展成大致H字狀。穿著用品I的腹側部6a配置在穿著者的腹部側,背側部6b配置在穿著者的背部側,在使用接合部8將腹側部6a和背側部6b緊固的狀態(tài)下,穿上穿著用品I。在腹側部6a和背側部6b上,在配置于穿著者的皮膚側的內側層與配置于皮膚側相反側的外側層之間配置有由點劃線所示的伸縮構件7。例如,內側層及外側層由透液性的無紡布形成。伸縮構件7在伸長的狀態(tài)下粘接在內側層和外側層中的至少一方上。因此,腹側部6a和背側部6b的與伸縮構件7粘接的部分在自然狀態(tài)下收縮,在穿著時會彈性伸長。伸縮構件7配置成與腹側部6a及背側部6b的供吸收體4配置的區(qū)域的大部分不重疊。因此,腹側部6a及背側部6b的供吸收體4配置的區(qū)域的大部分不伸縮。接著,參照圖2 圖5,對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10進行說明。圖2是示意表示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10的主要結構的主要部分結構圖。圖3是不意表不制造工序的大致情況的說明圖。圖4 圖6是制造工序中的幅材的透視圖。圖7是切割輥12p的立體圖。如圖2及圖3所示,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10包括幅材搬運部50、中間搬運部52、平行搬運部54、彈性構件切斷部12、幅材分割部14、吸收體固定部16。幅材搬運部50、中間搬運部52及平行搬運部54包括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軸支承于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10的裝置主體(未圖示)的自由輥31 48。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10—邊搬運幅材2,一邊對該幅材2進行加工。即,使用幅材分割部即切帶機14,將由幅材搬運部50搬運來的幅材2切斷,以分割為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接著,使用中間搬運部52來搬運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以使第一部分幅材2a與第二部分幅材2b間的間隔2m變寬。接著,使用平行搬運部54,在保持恒定的間隔2n的同時將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彼此平行地搬運,并使用吸收體固定部16,以將吸收體4橫跨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的方式進行固定。在將吸收體4固定至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之后,使用吸收體4折曲而使第一部分幅材2a與第二部分幅材2b重疊,并在此狀態(tài)下切斷以分割為穿著用品I的單片。幅材搬運部50包括上游側驅動輥20。上游側驅動輥20配置在比切帶機14更靠搬運方向上游側的第一位置,并被電動機等驅動而旋轉,以使與上游側驅動輥20接觸的幅材2朝箭頭20x所示的方向移動。即,驅動上游側驅動輥20來搬運幅材2。供上游側驅動輥20配置的第一位置也可以是比切帶機14更靠搬運方向下游側的位置。切帶機14在幅材2的寬度方向中間位置包括以貫穿幅材2并將其切斷的方式配置的旋轉刀。除了旋轉刀之外,也可以使用切斷刀、激光切割機、高壓水流切割機等。例如,如圖4的透視圖示意所示,幅材2是通過在內側層所使用的第一薄片構件2p上粘接有處于伸長狀態(tài)的彈性構件2k并在該彈性構件2k上粘接有外側層所使用的第二薄片構件2q而形成的復合幅材2。如圖2所示,彈性構件切斷部12包括切割輥12p和支承輥12q,幅材2經過切割輥12p與支承輥12q之間。如圖3所示,彈性構件切斷部12配置在比切帶機14更靠搬運方向上游側(在圖中的左側)的位置。如圖4所示,彈性構件切斷部12將幅材2內的彈性構件2k間歇地切斷。如圖7的立體圖所示,切割輥12p具有:(a)輥主體12c ; (b)第一刃口 12a,該第一刃口 12a在輥主體12c的軸向一方側從輥主體12c的外周面12s突出;(c)第二刃口 12b,該第二刃口 12b在輥主體12c的軸向另一方側從輥主體12c的外周面12s突出,并配置在與第一刃口 12a沿輥主體12c的周向偏移的位置上。刃口 12a、12b在輥主體12c的軸向上排列多列,各列在輥主體12c的周向上以規(guī)定間隔并排。在幅材2經過彈性構件切斷部12的切割輥12p與支承輥12q之間時,刃口 12a、12b伴隨著輥主體12c的旋轉而周期地貫穿幅材2,以將與幅材2粘接的彈性構件2k切斷。因此,如圖4所示,在經過彈性構件切斷部12的幅材2的第一部分幅材2a側與第二部分幅材2b側沿箭頭X所示的幅材2的搬運方向上交替形成有將彈性構件2k間歇地切斷的切斷區(qū)域2s、2v。幅材2內的彈性構件2k中的被間隙地切斷的切斷區(qū)域2s、2v間的非切斷區(qū)域2t、2u中沒有被切斷而留下的部分為圖1所示的穿著用品I的伸縮構件7。像圖8的立體圖所示的變形例I的切割輥12x這樣,第一部分幅材2a側的刃口12a與第二部分幅材2b側的刃口 12b間的位置也能在輥主體12c的周向上對齊,也就是說,兩個刃口 12a、12b能在輥主體12c的軸向上并排。但是,若像圖7所示的實施例的切割輥12p這樣,將刃口 12a、12b的位置在輥主體12c的周向上錯位,則與如圖8所示將兩個刃口 12a、12b在周向上的位置對齊的情況相比,能增大切斷彈性構件2k時作用在各個刃口 12a、12b上的力。因此,能更容易地且更可靠地將彈性構件2k切斷,且能減小切割輥12p。也可以形成像圖9所示的變形例2的切割輥12y這樣的結構:僅在輥主體12c的軸向一方側設置從輥主體12c的外周面12s突出的刃口 12a,在輥主體12c的軸向另一方側沒有設置從輥主體12c的外周面12s突出的刃口。此時,能在一方的部分幅材12a側上形成切斷區(qū)域2s和非切斷區(qū)域2t。彈性構件12k可以僅配置在第一部分幅材12a —側,也可以同時配置在第一部分幅材12a—側和第二部分幅材12b —側。在彈性構件12k同時配置在第一部分幅材12a —側和第二部分幅材12b —側的情況下,在第二部分幅材12b —側僅形成有非切斷區(qū)域。此外,雖未圖示,但也可以使用僅在輥主體12c的軸向一方側設有從輥主體12c的外周面12s突出的刃口 12a的第一切割輥和僅在輥主體12c的軸向另一方側設有從輥主體12c的外周面12s突出的刃口 12b的第二切割輥。在這種情況下,能利用第一切割輥,在第一部分幅材側形成切斷區(qū)域2s和非切斷區(qū)域2t,并利用第二切割輥,在第二部分幅材側形成切斷區(qū)域2v和非切斷區(qū)域2u。如圖2及圖3所示,若在比切帶機14更靠搬運方向上游側(圖中的左側)的位置配置一個彈性構件切斷部12,則由于圖4所示的第一部分幅材2a側和第二部分幅材2b側的切斷區(qū)域2s、2v不容易出現偏差,因此,是較為理想的。尤其是,彈性構件切斷部也可以配置在比切帶機14更靠搬運方向下游側的位置。彈性構件切斷部也可以配置在中間搬運部52及平行搬運部54上。此外,也可以在第一部分幅材2a側和第二部分幅材2b側上設有各自的彈性構件切斷部。此外,也可以如圖6的透視圖示意所示,預先在幅材3的第一部分幅材3a側和第二部分幅材3b側交替形成有與彈性構件3k粘接的粘接區(qū)域3t、3u和沒有與彈性構件3k粘接的非粘接區(qū)域3s、3v,并利用彈性構件切斷部,在至少一個部位上將非粘接區(qū)域3s、3v中的各個彈性構件3k切斷,以使非粘接區(qū)域3s、3v中的彈性構件3k朝向相鄰的粘接區(qū)域3t、3u收縮,藉此來形成切斷區(qū)域。中間搬運部52將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在各自的搬運路徑中搬運,從而如圖3示意所示,使第一部分幅材2a與第二部分幅材2b間的間隔2m變寬。例如,雖未圖示,但在使由切帶機14切斷且彼此相鄰的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分別與在垂直于幅材面的方向上分開配置的各自的自由輥或折彎板等抵接,來使搬運路徑分開之后,使用相對于搬運方向傾斜(非直角)配置的自由輥或折彎板來將搬運路徑折曲,以使第一部分幅材2a與第二部分幅材2b間的間隔2m變寬。也可以僅使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中的一方折曲,以使第一部分幅材2a與第二部分幅材2b間的間隔2m變寬。在中間搬運部52上設置有張力保持機構22,該張力保持機構22包括分別能自由旋轉地與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抵接的兩臺帶式傳送機23。張力保持機構22例如利用彈簧等彈性構件(未圖示)如箭頭22x所示朝垂直于幅材面的方向對帶式傳送機23彈性施力,以將帶式傳送機23分別按壓到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藉此,即便彈性構件3k被切斷,在中間搬運部52中,也能將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的張力保持為大致恒定。雖未圖示,但在中間搬運部52中,搬運第一部分幅材2a的第一搬運路徑的長度與搬運第二部分幅材2b的第二搬運路徑的長度不同。將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長度設定為利用切割輥12p使形成于第一部分放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的第一切斷區(qū)域2s及第二切斷區(qū)域2v交替經過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起點,而同時經過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終點。藉此,當將由中間搬運部52使間隔2m變寬的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在平行搬運部54中一邊保持恒定的間隔2n,一邊彼此平行且以相同速度搬運時,如圖5所示,使第一部分幅材2a的切斷區(qū)域2s和第二部分幅材2b的切斷區(qū)域2v彼此相對,以使由箭頭Y所示的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的搬運方向的位置對齊。由于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長度在中間搬運部52中彼此不同,因此,即便彈性構件切斷部12交替形成第一部分幅材2a側的第一切斷區(qū)域2s和第二部分幅材2b側的第二切斷幅材2v,也能在固定吸收體4時使第一切斷區(qū)域2s及第二切斷區(qū)域2v彼此相對,并使吸收體4的固定位置沒有偏差。如圖2及圖3所示,平行搬運部54包括下游側驅動輥24。下游側驅動輥24設置在中間搬運部52與吸收體固定部16間的第二位置上,并被電動機等驅動而旋轉。對下游側驅動輥24進行驅動,以一邊保持恒定的間隔2n,一邊將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彼此平行地朝箭頭24x所示的方向進行搬運。若供下游側驅動輥24配置的第二位置靠近中間搬運部52,則能更可靠地防止中間搬運部52中的第一部分幅材2a與第二部分幅材2b的搬運位置的偏差,這是較為理想的。另外,下游側驅動輥24也可以設置在比吸收體固定部16更靠搬運方向下游側的位置。吸收體固定部16通過如下方式對從如圖2所示與吸收體固定部16相鄰配置的吸收體供給裝置18接收來的吸收體4進行固定:如圖3及圖5所示,將吸收體4橫跨在由平行搬運部54彼此平行地且以相同速度搬運的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上,且與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的彼此相對的切斷區(qū)域2s、2v重疊。對上游側驅動輥20進行驅動,以與幅材2接觸的方式搬運幅材2。對下游側驅動幅材24進行驅動,以與在保持恒定的間隔2n的同時平行搬運的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接觸的方式進行搬運。幅材2或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與配置在中間搬運部52前后的上游側驅動輥20和下游側驅動輥24接觸,并通過靜止摩擦來將其驅動搬運,因此,幅材2或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與上游側驅動輥20接觸的位置和與下游側驅動輥24接觸的位置不會偏差。因此,即便利用中間搬運部52使第一部分幅材2a和第二部分幅材2b間的間隔2m變寬,也能可靠地防止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的搬運位置及搬運速度的偏差。〈總結〉如上面所說明的,若將上游側驅動輥20和下游側驅動輥24配置在中間搬運部52的前后,并利用中間搬運部52來使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的間隔2m變寬,則能可靠地防止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的搬運位置及搬運速度的偏差。其結果是,能不使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起皺,且不使吸收體4的固定位置發(fā)生偏差。另外,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可各種變更進行實施。例如,張力保持機構22也可以構成為使自由輥或導向板等與第一部分幅材2a或第二部分幅材2b抵接并按壓,以代替帶式傳送機23。
權利要求1.一種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包括: 幅材搬運部,該幅材搬運部對幅材進行搬運; 幅材分割部,該幅材分割部將由所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所述幅材切斷,以分割為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 中間搬運部,該中間搬運部對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進行搬運,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幅材與所述第二部分幅材間的間隔變寬; 平行搬運部,該平行搬運部將由所述中間搬運部使間隔變寬的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及所述第二部分幅材一邊保持恒定的間隔,一邊彼此平行地搬運;以及 吸收體固定部,該吸收體固定部以將吸收體橫跨由所述平行搬運部搬運來的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和所述第二部分幅材上的方式進行固定, 所述幅材搬運部包括上游側驅動輥,驅動所述上游側驅動輥來對所述幅材或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進行搬運, 所述平行搬運部包括下游側驅動輥,驅動所述下游側驅動輥來對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進行搬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幅材包括薄片構件和以朝所述幅材的搬運方向伸長的狀態(tài)固定于所述薄片構件的彈性構件, 所述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還包括彈性構件切斷部,該彈性構件切斷部將由所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所述幅材的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幅材的所述彈性構件與由所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 的所述幅材的所述第二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幅材的所述彈性構件交替地切斷, 在所述中間搬運部中,分別搬運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的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長度彼此不同,使利用所述彈性構件切斷部將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幅材的所述彈性構件進行切斷的第一切斷區(qū)域和利用所述彈性構件切斷部將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幅材的所述彈性構件進行切斷的第二切斷區(qū)域交替經過所述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起點,并使所述第一切斷區(qū)域及第二切斷區(qū)域同時經過所述第一搬運路徑及第二搬運路徑的終點, 在利用所述吸收體固定部對所述吸收體進行固定時,使所述第一切斷區(qū)域與第二切斷區(qū)域彼此相對。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彈性構件切斷部包括切割輥,該切割輥具有: 輥主體,該輥主體與由所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所述幅材或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相鄰配置; 第一刃口,該第一刃口在所述輥主體的軸向一方側從所述輥主體的外周面突出;以及第二刃口,該第二刃口在所述輥主體的軸向另一方側從所述輥主體的所述外周面突出,并配置在與所述第一刃口沿所述輥主體的周向偏移的位置上, 在所述切割輥中,隨著所述輥主體的旋轉,所述第一刃口將由所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所述幅材的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幅材的所述彈性構件切斷,所述第二刃口將由所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所述幅材的所述第二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幅材的所述彈性構件切斷。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裝置還包括切割輥,該切割輥具有: 輥主體,該輥主體與由所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所述幅材或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相鄰配置;以及 刃口,該刃口在所述輥主體的至少軸向一方側從所述輥主體的外周面突出, 所述幅材包括薄片構件和以朝所述幅材的搬運方向伸長的狀態(tài)固定于所述薄片構件的彈性構件, 在所述切割輥中,隨著所述輥主體的旋轉,所述刃口將由所述幅材搬運部搬運來的所述幅材的至少所述第一部分幅材側或固定于至少所述第一部分幅材的所述彈性構件切斷。
專利摘要一種穿著用品的制造裝置,能可靠地防止分割后的部分幅材的搬運位置及搬運速度的偏差。用幅材分割部(14)將由幅材搬運部(50)搬運來的幅材(2)切斷以分割為第一部分幅材(2a)及第二部分幅材(2b)。接著,用中間搬運部(52)來搬運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以使第一部分幅材與第二部分幅材間的間隔(2m)變寬。接著,用平行搬運部(54)在保持恒定的間隔(2n)的同時將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彼此平行地搬運,并用吸收體固定部(16)以將吸收體(4)橫跨第一部分幅材和第二部分幅材的方式進行固定。幅材搬運部包括上游側驅動輥(20),驅動該上游側驅動輥來搬運幅材或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平行搬運部包括下游側驅動輥(24),驅動該下游側驅動輥來搬運第一部分幅材及第二部分幅材。
文檔編號B65H35/02GK202967688SQ20122069686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和田隆男 申請人:株式會社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