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茶葉包裝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裝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茶葉包裝袋。
背景技術(shù):
喝茶可以安神、明目、止渴生津、清熱、消暑、解毒,茶還可以減肥、通便、療瘡治瘺、益氣力和延年益壽。在這個注重保養(yǎng)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喝茶、品茶。傳統(tǒng)的茶葉包裝抽真空效果一般,氧氣滲透后易將茶葉氧化,使得茶葉的保質(zhì)期較短,包裝袋在外力的作用很容易破損,且袋子的邊角為直角,易刺傷包裝人員,包裝不方便,直角易劃破與其一起放置的物品。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茶葉包裝袋,它的挺度較好,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會輕易被劃破,它抽真空強度好,更好的阻隔氧氣的滲透、對茶葉的氧化,使茶葉的保質(zhì)期更長,它的外棱邊的角為弧形角,避免刮傷人或物,且加大了內(nèi)部容量,使包裝更方便、更大方。為了解決背景技術(shù)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它包含包裝袋本體1,包裝袋本體I包含保鮮層1-1、隔氧層1-2、和外層1-3 ;保鮮層1-1緊密設置在隔氧層1-2的外壁,隔氧層1-2緊密設置在外層1-3的外壁。所述的包裝袋本體I的外棱邊的角為弧形角1-4。使包裝袋使用時不易劃傷人或物,并使整個包裝的容量加大、外形更美觀。所述的保鮮層1-1為聚乙烯保鮮層??蛇_到較好的保鮮效果。所述的隔氧層1-2為PET進行鍍鋁加工的隔氧層。PET具有強度大、無毒、防滲透、質(zhì)量輕、生產(chǎn)效率高等優(yōu)點,它的隔氧滲透性能好,沒有透明性,避免了茶葉的氧化,使茶葉的保質(zhì)期更長。所述的外層1-3為雙向拉伸聚丙烯外層,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有長久保鮮的作用,配合鋁的延性和展性,增強了包裝袋的抽真空強度,利于內(nèi)部密封。本實用新型的挺度較好,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會輕易被劃破,它抽真空強度好,更好的阻隔氧氣的滲透、對茶葉的氧化,使茶葉的保質(zhì)期更長,它的外棱邊的角為弧形角,避免刮傷人或物,且加大了內(nèi)部容量,使包裝更方便、更大方。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本具體實施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它包含包裝袋本體I,包裝袋本體I包含保鮮層1-1、隔氧層1-2、和外層1-3 ;保鮮層1-1緊密設置在隔氧層1-2的外壁,隔氧層1-2緊密設置在外層1-3的外壁。[0017]所述的包裝袋本體I的外棱邊的角為弧形角1-4。使包裝袋使用時不易劃傷人或物,并使整個包裝的容量加大、外形更美觀。所述的保鮮層1-1為聚乙烯保鮮層??蛇_到較好的保鮮效果。所述的隔氧層1-2為PET進行鍍鋁加工的隔氧層。PET具有強度大、無毒、防滲透、質(zhì)量輕、生產(chǎn)效率高等優(yōu)點,它的隔氧滲透性能好,沒有透明性,避免了茶葉的氧化,使茶葉的保質(zhì)期更長。所述的外層1-3為雙向拉伸聚丙烯外層,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有長久保鮮的作用,配合鋁的延性和展性,增強了包裝袋的抽真空強度,利于內(nèi)部密封。本具體實施的挺度較好,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會輕易被劃破,它抽真空強度好,更好的阻隔氧氣的滲透、對茶葉的氧化,使茶葉的保質(zhì)期更長,它的外棱邊的角為弧形角,避免刮傷人或物,且加大了內(nèi)部容量,使包裝更方便、更大方。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新型茶葉包裝袋,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包裝袋本體(I),包裝袋本體(I)包含保鮮層(1-1)、隔氧層(1-2)和外層(1-3);保鮮層(1-1)緊密設置在隔氧層(1-2)的外壁,隔氧層(1-2)緊密設置在外層(1-3)的外壁。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茶葉包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裝袋本體(I)的外棱邊的角為弧形角(1-4)。
3.根據(jù) 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茶葉包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鮮層(1-1)為聚乙烯保鮮層。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茶葉包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層(1-3)為雙向拉伸聚丙烯外層。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茶葉包裝袋,它涉及包裝袋領域。它包含包裝袋本體(1),包裝袋本體(1)包含保鮮層(1-1)、隔氧層(1-2)、和外層(1-3);保鮮層(1-1)緊密設置在隔氧層(1-2)的外壁,隔氧層(1-2)緊密設置在外層(1-3)的外壁。它的挺度較好,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會輕易被劃破,它抽真空強度好,更好的阻隔氧氣的滲透、對茶葉的氧化,使茶葉的保質(zhì)期更長,它的外棱邊的角為弧形角,避免刮傷人或物,且加大了內(nèi)部容量,使包裝更方便、更大方。
文檔編號B65D30/10GK202912140SQ20122058106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魏良佶 申請人:魏良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