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側(cè)壁、底部和帶有周向邊緣的頂部開口,所述 容器設(shè)有可拆除的蓋,所述蓋適于接合所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所述頂部開口的所 述周向邊緣設(shè)有多個相互間隔的沿徑向伸出的凸緣,所述蓋設(shè)有相應(yīng)數(shù)量的相互間隔的沿 徑向伸出的凸緣,在所述蓋的相對于所述容器的第一角度位置,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適于 在所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之間穿過,隨后在所述蓋繞所述頂 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的中央軸線旋轉(zhuǎn)到相對于所述容器的第二角度位置之后,與所述頂 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接合,使得所述蓋被鎖緊到所述容器上,通 過將所述蓋壓在所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上,所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的所述徑 向伸出的凸緣和所述蓋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分別適于在所述蓋的相對于所述容器的第 二角度位置彼此相互扣緊,從而將所述蓋鎖緊到所述容器上,所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 緣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和所述蓋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分別形成主扣緊面,所述主扣緊 面在彼此相互扣緊之前在所述蓋的相對于所述容器的第二角度位置處適于彼此相互接觸, 所述蓋和所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的至少一個的所述主扣緊面與所述頂部開口的所 述周向邊緣的所述中央軸線形成銳角,所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 緣和所述蓋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分別形成副扣緊面,所述副扣緊面在所述凸緣上扣緊之 后在所述蓋的相對于容器的第二角度位置適于彼此相互接觸,所述蓋的所述副扣緊面與所 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的所述中央軸線形成銳角。
因此,所述蓋可以在所述蓋相對于所述容器的任何角度位置被安裝在所述容器 上;因此省去了尤其適于將所述蓋定位在特定角度位置的布置的需要。
背景技術(shù):
US2008/0105681A1描述了一種容器,該容器能夠在工廠處就被閉合并能夠由用戶 打開和閉合。蓋具有帶有繞容器軸線隔開的多個徑向向內(nèi)的蓋突出部的低緣壁,基部具有 帶有切槽的多個凹部的基部緣壁,所述切槽分別接納蓋突出部以保持在基部上閉合的蓋。 蓋突出部的底部表面和基部緣壁的頂部表面被斜切,因此在蓋在基部上的任何旋轉(zhuǎn)位置, 蓋能夠通過用力地將其向下推而被安裝。在基部的凹槽壁上的豎直的V形凸伸部與在蓋突 出部的豎直的V形凸伸部具有微小的干涉,用戶可能必須施加額外的轉(zhuǎn)矩以移動凸伸部使 其相互通過。凸伸部阻止蓋被松開。但是,這些豎直的V形凸伸部可能在蓋相對于基部的 一些旋轉(zhuǎn)位置阻處礙蓋在工廠處的自動安裝,這是因為在基部的凹槽壁上的豎直的V形凸 伸部可能與蓋突出部相干涉。
EP 0960823A1描述了一種桶和蓋的組合,所述桶包括大體為盤形的底部、沿著底 部的邊緣立起的側(cè)壁和布置在遠(yuǎn)離底部的側(cè)壁的嘴緣上的第一凸輪,所述蓋包括邊緣和大 體上為楔形的第二凸輪,所述邊懸于桶的嘴緣的周向邊緣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第一和第 二凸輪被布置成其活動表面在重疊的徑向位置并能夠被放置地至少部分一致;所述活動表 面包括上升表面;這使得在蓋被初步放置時第二凸輪能夠在第一凸輪之間穿過,直到蓋與嘴緣接合為止,之后通過蓋相對于桶的旋轉(zhuǎn),至少一些第一凸輪和至少一些第二凸輪通過 所述活動表面被置于相互楔入接合,使得實現(xiàn)利用所述旋轉(zhuǎn)將蓋沿軸向壓在嘴緣上。
US2, 257, 715公開了一種與金屬片容器一起使用的卡扣鎖定蓋的布置方式。發(fā)明內(nèi)容
本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背景技術(shù)部分中描述的容器的類型,使得便于將蓋安 裝在容器上。
由于該目的,容器的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的凸緣的向下的裙部在其縱 向方向漸縮以便使其高度在第一端比在第二端小,周向邊緣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的每個 向下的裙部設(shè)有圓化的凹口,相應(yīng)地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的相應(yīng)圓化的凸出部可以扣入該 圓化的凹口內(nèi)以便隨后在蓋的相對于容器的第二角度位置而靜止于該處,蓋的與頂部開口 的周向邊緣的中央軸線形成銳角的副扣緊面包括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的圓化的凸出部。
因此,蓋可以被阻止無意識地旋轉(zhuǎn)離開相對于容器的所述第二角度位置,從而可 以保證蓋被適當(dāng)?shù)劓i緊在容器上,同時,可以使得在蓋相對于容器的任何角度位置扣緊徑 向伸出的凸緣方便,并可以更好地保證在任何這些角度位置將徑向伸出的凸緣正確地卡扣 成鎖緊接合。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凸緣徑向向外伸出,蓋的凸緣徑向向 內(nèi)伸出,蓋和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至少一個的主扣緊面沿向下和徑向向外的方向延伸。 因此,蓋的凸緣可以被設(shè)置在蓋的外部邊緣的內(nèi)側(cè),所述外部邊緣還可以用作抓緊表面以 用于用手旋轉(zhuǎn)蓋以使容器重新閉合。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蓋和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至少一個的主扣緊面與頂部開口 的周向邊緣的中央軸線形成小于75度的角度,優(yōu)選小于70度,進一步優(yōu)選小于65度。從 而可以使得徑向伸出的凸緣的扣緊更加方便。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副扣緊面與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中 央軸線形成銳角。從而可以使得徑向伸出的凸緣的扣緊更加方便,可以更好地保證將徑向 伸出的凸緣正確地卡扣成鎖緊接合。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凸緣徑向向外伸出,蓋的凸緣徑向向 內(nèi)伸出,蓋和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至少一個的副扣緊面沿向上和徑向向外的方向延伸。 因此,當(dāng)副扣緊面扣緊而彼此相互接觸時,將通過將蓋適當(dāng)?shù)鼐o固到容器的周向邊緣上而 實現(xiàn)楔形效果。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蓋的徑向伸出的凸緣被設(shè)置在蓋的周向邊緣上,蓋的周向邊 緣適于彈性地彎曲以便輔助蓋的徑向伸出的凸緣扣緊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 的凸緣。從而可以使得徑向伸出的凸緣的扣緊更加方便。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適于彈性地彎曲以便輔助蓋的徑向 伸出的凸緣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的凸緣上扣緊。從而可以使得徑向伸出的凸 緣的扣緊更加方便。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的凸緣和蓋的徑向伸出的凸 緣分別設(shè)有相互作用的端部止擋,當(dāng)蓋已經(jīng)被從其相對于容器的第一角度位置旋轉(zhuǎn)到其第 二角度位置時,所述端部止擋阻止蓋沿相同的旋轉(zhuǎn)方向的繼續(xù)的角度旋轉(zhuǎn)。因此,可以保證不論是在組裝線上自動旋轉(zhuǎn)或者被手旋轉(zhuǎn),所述蓋都被正確地定位在其第二角度位置。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可拆除的蓋設(shè)有向下伸出的周向邊緣,所述周向邊緣適于當(dāng) 蓋被安裝在容器上時密封地接合在容器的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內(nèi)側(cè)。因此,可以獲得流 體密封而無需在容器的頂部開口上安裝密封箔。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容器的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的凸緣的向下的裙部 在其縱向方向上漸縮以使其高度在第一端比在第二端小。因此,當(dāng)蓋被旋轉(zhuǎn)以便將蓋的徑 向伸出的凸緣接合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的凸緣下方時,蓋可被緊固抵靠頂部 開口的周向邊緣,從而可以保證密封效果。
本發(fā)明還涉及將一種將蓋自動安裝在容器上的方法,每個容器包括側(cè)壁、底部和 帶有周向邊緣的頂部開口,所述容器設(shè)有可拆除的蓋,蓋適于接合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頂 部開口的周向邊緣設(shè)有多個相互間隔的沿徑向伸出的凸緣,所述蓋設(shè)有相應(yīng)數(shù)量的相互間 隔的沿徑向伸出的凸緣,在蓋的相對于容器的第一角度位置,徑向伸出的凸緣適于在頂部 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的凸緣之間穿過,隨后在蓋繞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中央軸線 旋轉(zhuǎn)到相對于容器的第二角度位置之后,與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的凸緣接合, 使得蓋被鎖緊到容器上,通過將蓋定位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上而將每個蓋安裝在各自的 容器上,將蓋壓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上,并給蓋提供相對于容器的旋轉(zhuǎn)力。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每個蓋以相對于容器的任何角度位置在各容器的頂部開口 的邊緣上定位,通過該定位,當(dāng)蓋被壓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上時,在蓋沒有位于相對于容 器的第一角度位置的情況下,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伸出的凸緣和蓋的徑向伸出的凸 緣分別地彼此相互扣緊,從而將所述蓋鎖緊在容器上。從而可以獲得上述的特性。
現(xiàn)將參考非常示意性的附圖,通過實施方式的示例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加詳細(xì)地解 釋,其中
圖I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容器的立體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從容器拆除;
圖2是圖I中示出的容器的軸向剖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被附接到容器上;
圖3是圖I中示出的容器的側(cè)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被附接到容器上;
圖4是圖3中示出的容器的俯視圖5是如圖2中示出的容器的放大的橫截面詳細(xì)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從容器拆除;
圖6是圖5的橫截面詳細(xì)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被附接到容器上;
圖7是如圖3示出的容器的放大的橫截面詳細(xì)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從容器拆除;
圖8是圖7的橫截面詳細(xì)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被附接到容器上;
圖9是圖I中示出的容器的立體橫截面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從容器拆除;
圖10是圖9的橫截面視圖,其中,蓋已經(jīng)被附接到容器上;
圖11是如圖9中示出的容器的放大的橫截面詳細(xì)視圖12是如圖10中示出的容器的放大的橫截面詳細(xì)視圖13是圖2中示出的容器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軸向剖面圖14是圖13中示出的容器的實施方式的蓋的立體示圖15是如圖13中示出的容器的放大的橫截面詳細(xì)視圖;以及
圖16是圖13中示出的容器的立體橫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I示出容器1,其包括側(cè)壁2、底部3和帶有周向邊緣5的頂部開口 4。容器I設(shè) 有可拆除的蓋6,蓋6適于接合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該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設(shè)有 多個相互間隔的沿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并且蓋6設(shè)有相應(yīng)數(shù)量的相互間隔的沿徑向向 內(nèi)伸出的凸緣8,該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適于與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向外伸出的 凸緣7發(fā)生接合,使得蓋6被鎖緊在容器I上。在此鎖緊位置,蓋6靜止在容器I的頂部開 口 4的周向邊緣5上,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被定位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 向外伸出的凸緣7的下方;例如參見圖5、圖6、圖7和圖8。
為了將蓋6安裝到容器I上,首先,蓋6可以被定位在蓋6的相對于容器I的第一 角度位置,由此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可以在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 伸出的凸緣7之間穿過。如可在圖I所見,周向邊緣5的每對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通過 間隔10分開。因此,在蓋6的相對于容器I的第一角度位置,蓋6的每個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 凸緣8被定位在周向邊緣5的兩個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之間的間隔10處,使得蓋6可以 沿向下的方向輕微地位移直到抵靠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為止,從而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 出的凸緣8穿過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之間的各個間隔10。其次,蓋6可以 繞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中央軸線9以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到相對于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 置,從而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被位移到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 的凸緣7的下方并與之接合的位置,使得蓋6被鎖緊到容器I上。
要注意的是,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 出的凸緣7設(shè)有端部止擋11,端部止擋11形成為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的向 下指向的裙部12的向下指向的凸出部。相應(yīng)地,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設(shè)有端部止 擋13,該端部止擋13是適于在蓋6相對于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與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 7的端部止擋11相互作用(即抵靠)的端面的形式。因此,當(dāng)蓋6 —旦已經(jīng)從其相對于容器 的第一角度位置旋轉(zhuǎn)到其第二角度位置時,可以阻止的是蓋6在同樣旋轉(zhuǎn)方向的可能的繼 續(xù)角度旋轉(zhuǎn)并從而離開其第二角度位置。如上文注意到的,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該旋轉(zhuǎn)以 順時針方向執(zhí)行;但是,在蓋和容器的其他實施方式中,該旋轉(zhuǎn)可以沿逆時針方向執(zhí)行。例 如能在圖I、圖7和圖8中所見,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的向下的裙部12可 在其縱向方向上漸縮,以便使其高度在第一端比在第二端小,即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在其 與端部止擋11相對的一端的高度比其在端部止擋的一端的高度小。因此,當(dāng)蓋被旋轉(zhuǎn)以便 使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接合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下面 時,蓋可被適當(dāng)?shù)鼐o固抵靠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從而可以保證密封效果。
徑向伸出的凸緣7可相對于水平方向而傾斜地延伸,而不是提供具有減縮的向下 的裙部12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伸出的凸緣7。替代地或附加地,蓋6的徑向伸出的凸緣8 可以具有相應(yīng)的減縮的形式或相對于水平方向而傾斜延伸。從而可以類似地獲得緊固效 果O
要注意的是在本說明書的上下文中,蓋6的相對于容器I的第一角度位置的意思 是蓋的這樣的任何角度位置在該位置處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可以在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之間穿過,如上文所描述的。在另一方面,蓋6的相對于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的意思是蓋的這樣的任何角度位置,在該位置蓋不在其第一角度位置,即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可不在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 之間穿過的角度位置。
此外要注意的是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的每個向下的裙部12設(shè)有圓化的凹口 14,相應(yīng)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相應(yīng)圓化的凸出部15可以扣入該圓化的凹口 14內(nèi)以便隨后在蓋6的相對于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靜止在那里。從而,蓋6可以被阻止意外地旋轉(zhuǎn)離開所述相對于容器的第二角度位置并且因此確保所述蓋被合適地鎖緊在容器上。如在圖7和圖8所見,蓋6的與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的副扣緊面19包括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圓化的凸出部15。這意味著如同蓋6的副扣緊面19,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圓化的凸出部15也與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
根據(jù)本發(fā)明,作為上文描述的蓋的安裝方法的替代方案,蓋6還可以通過替代的安裝方法被置于容器I上的其鎖緊位置。根據(jù)該替代的安裝方法,在蓋6的相對于容器I 的第二角度位置處,蓋可以被壓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上,從而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和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彼此相互扣緊,從而將蓋鎖緊到容器上。圖5示出在將蓋壓靠容器之前通過容器I和蓋6的細(xì)節(jié)的徑向橫截面,而圖6示出通過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和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相互扣緊而將蓋安裝到容器之后,容器I和蓋6的相應(yīng)的橫截面。圖7和圖8分別示出沿著平行于容器的中央軸線的線截取的剖面視圖并類似地示出在通過所述方法扣緊之前和之后的情況。
為了實現(xiàn)蓋6在容器I上的替代的安裝方法,通過將蓋6壓在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上,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和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適于在蓋6的相對于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彼此相互扣緊,從而將蓋鎖緊到容器上。 該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和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適應(yīng)性可以以任何適合的方式實現(xiàn),例如通過凸緣的形式,其柔性、其表面、其相對位置等。在該應(yīng)用中,凸緣7、8的適應(yīng)性的概念還意在包括與凸緣7、8相關(guān)并與凸緣7、8相互作用的元件的任何適合的適應(yīng)性,例如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其設(shè)置有容器I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還有例如蓋6的外部向下延伸的周向邊緣16,其設(shè)置有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等坐寸ο
由于該替代性的安裝方法,能夠使得通過將蓋在相對于容器的任何角度位置處在頂部開口的邊緣上定位,即如上文定義的第一角度位置或第二角度位置、隨后將蓋壓在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上、和最后對蓋提供相對于容器的旋轉(zhuǎn)力,從而將蓋6自動地安裝在容器I上。通過這種方法,不需要組裝線設(shè)備將蓋定位在任何特定的角度位置以便將蓋安裝到容器上。通過最后對蓋提供相對于容器的旋轉(zhuǎn)力,可以保證一同樣在蓋被首先定位在其第一角度位置的情況下一蓋在其第二角度位置被最終安裝在容器上。另外,用這種方式, 可以保證蓋在適當(dāng)限定的角度位置被最終安裝,在所述適當(dāng)限定的角度位置處端部止擋11、13彼此相互抵靠。
參考圖5和圖6,能夠看到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和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分別形成主扣緊面17、18,該主扣緊面17、18在彼此相互扣緊之前在蓋6的相對于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適于彼此相互接觸。 蓋的主扣緊面17與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如圖I和圖2。從而 可以使得凸緣7、8的扣緊方便。附加地或替代地,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主扣緊面18 可以與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
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凸緣7徑向向外伸出、蓋 6的凸緣8徑向向內(nèi)伸出、蓋6的主扣緊面17沿向下和徑向向外的方向延伸。在該實施方式 中,周向邊緣5的主扣緊面18可類似地沿向下和徑向向外的方向延伸。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 也能夠是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凸緣7徑向向內(nèi)伸出、蓋6的凸緣8徑向向外伸出、蓋 6的主扣緊面17和/或周向邊緣5的第一扣緊18沿向上和徑向向外的方向延伸。事實上, 例如后一種實施方式可以通過將附圖示出的容器和蓋上下顛倒過來,從而能獲得類似于所 謂的CD蛋糕盒的容器。
蓋6和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至少一個的主扣緊面17、18可以與頂部開口的 周向邊緣的中央軸線9形成小于75度的角度,優(yōu)選地小于70度,更加優(yōu)選地小于65度。
參考圖5和圖6,可以看到,在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 向外伸出的凸緣7和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分別形成副扣緊面19、20,該副扣緊面 19,20在凸緣7、8彼此相互扣緊之后在蓋6的相對于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適于彼此相 互接觸。蓋6和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副扣緊面19、20與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 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從而可以使得凸緣7、8的扣緊動作的最后部分方便進行,并且可以 保證蓋6被適當(dāng)?shù)鼐o固到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上。但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能夠是僅 僅蓋6的副扣緊面19或僅僅是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副扣緊面20與中央軸線9形成 銳角。
在附圖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凸緣7沿徑向向外伸出、蓋 6的凸緣8徑向向內(nèi)伸出、蓋和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副扣緊面19、20沿向上和徑向向外 的方向延伸。但是根據(jù)發(fā)明,也能夠是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凸緣7徑向向內(nèi)伸出、蓋 6的凸緣8徑向向外伸出、蓋的副扣緊面19和/或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副扣緊面20 沿向下和徑向向外的方向延伸。
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方式中,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被設(shè)置在蓋的外部向 下延伸的周向邊緣16上,該蓋的外部向下延伸的周向邊緣16可適于彈性地彎曲以便輔助 蓋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在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上的扣緊。
另外,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方式中,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可適于彈性地彎曲以 便輔助凸緣7、8的彼此相互扣緊。
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方式中,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具有縱向延伸部,該縱 向延伸部比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的徑向向外伸出凸緣7的縱向延伸部小。但是,該相互關(guān) 系也可以是相反,或者凸緣7、8可具有基本上一致的縱向延伸部。另外,如圖I示出的,周 向邊緣5的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在第一端具有減縮部分21,以將其半徑降低到周向邊緣 5的在分開每對凸緣7的間隔10處的外部半徑。徑向向外伸出凸緣7和在間隔10的凸緣 5的外側(cè)的每個組合還可以相互連續(xù)地形成一個元件,該元件具有連續(xù)地減縮的寬度,使得 凸緣7和間隔10中的凸緣5的外側(cè)之間的差異不可看到;但是,該差異一即該元件從凸緣7改變成在間隔10中的邊緣5的外部一將取決于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是否可以 在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之間基本上自由地穿過;如果凸緣8可以基本上自由地穿過,則它 們處于間隔10的位置。
圖13到圖16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容器I和蓋6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其中可拆除的 蓋6設(shè)有向下伸出的周向邊緣22,在蓋被安裝到容器上時該周向邊緣22適于密封地接合在 容器I的頂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內(nèi)側(cè)。從而可以獲得流體密封,如圖15所示。向下伸 出的周向邊緣22可以在其外側(cè)略微地呈圓錐形,因此其沿向下的方向漸縮;從而使得通過 將蓋6緊固到容器I上獲得密封變得更容易。
在本說明書的上下文中,表述“向內(nèi)”一在涉及蓋6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或頂 部開口 4的周向邊緣5的徑向伸出的凸緣7時,或當(dāng)涉及沿著容器I的周向邊緣的任何其 它元件時一意思是在容器I以其底部3處于水平面并且蓋6與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接合 時朝向通過容器的中央豎直軸線靠近的方向?!跋蛲狻鄙婕跋喾吹姆较?,該方向是遠(yuǎn)離所述 中央豎直軸線的方向。事實上,在本申請中提到的所有方向都是相對于以其底部處于水平 面放置時的容器I而言的。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容器(1),所述容器(I)包括側(cè)壁(2)、底部(3)和帶有周向邊緣(5)的頂部開口(4),所述容器(I)設(shè)有可拆除的蓋(6),所述蓋(6)適于接合所述頂部開口的所述周向邊緣(5),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設(shè)有多個相互間隔的沿徑向伸出的凸緣(7),所述蓋(6)設(shè)有相應(yīng)數(shù)量的相互間隔的沿徑向伸出的凸緣(8),在所述蓋(6)相對于所述容器(I)的第一角度位置,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適于在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之間穿過,隨后在所述蓋(6)繞所述頂部開口 (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中央軸線(9)旋轉(zhuǎn)到相對于所述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之后, 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適于與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接合,使得所述蓋(6)被鎖緊到所述容器(I)上,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和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分別適于通過將所述蓋(6)壓在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上而在所述蓋(6)相對于所述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彼此相互扣緊,從而將所述蓋(6)鎖緊到所述容器(I) 上,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和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分別形成主扣緊面(17、18),所述主扣緊面(17、18)適于在所述蓋(6) 相對于所述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在彼此相互扣緊之前彼此相互接觸,所述蓋(6)和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主扣緊面(17、18)與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 的凸緣(7)和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分別形成副扣緊面(19、20),所述副扣緊面(19、20)適于在所述蓋(6)相對于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在所述凸緣(7、8)扣緊之后相互接觸,并且,所述蓋(6)的所述副扣緊面(19)與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I)的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的向下的裙部(12)在其縱向方向上漸縮以便使其高度在第一端比在第二端小,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 )的每個所述向下的裙部(12 )設(shè)有圓化的凹口( 14),相應(yīng)的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相應(yīng)地圓化的凸出部(15)能夠扣入所述圓化的凹口(14)內(nèi)以便隨后在所述蓋(6)相對于所述容器(I)的第二角度位置處置于該處,并且,所述蓋(6)的與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的所述副扣緊面(19)包括所述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所述圓化的凸出部(15)。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凸緣(7)徑向向外伸出,所述蓋(6)的所述凸緣(8)徑向向內(nèi)伸出,并且所述蓋(6)和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主扣緊面(17、18)沿向下及徑向向外的方向延伸。
3.如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蓋(6)和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主扣緊面(17、18)與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中央軸線(9)形成小于75度、優(yōu)選地小于70度、更加優(yōu)選地小于65度的角度。
4.如前述的權(quán)利要求的任一項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副扣緊面(20)與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中央軸線(9) 形成銳角。
5.如前述的權(quán)利要求的任一項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凸緣(7)徑向向外伸出,所述蓋(6)的所述凸緣(8)徑向向內(nèi)伸出,并且所述蓋(6)和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副扣緊面(19、20) 沿向上及徑向向外的方向延伸。
6.如前述的權(quán)利要求的任一項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被設(shè)置在所述蓋(6)的周向邊緣(16)上,并且所述蓋(6)的所述周向邊緣(16) 適于彈性地彎曲以便輔助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在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上扣緊。
7.如前述的權(quán)利要求的任一項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適于彈性地彎曲以便輔助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在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上扣緊。
8.如前述的權(quán)利要求的任一項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和所述蓋(6)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8)分別設(shè)有相互作用的端部止擋(11、13),當(dāng)所述蓋(6)已經(jīng)從其相對于所述容器(I)的第一角度位置旋轉(zhuǎn)到第二角度位置時,所述端部止擋(11、13)阻止所述蓋(6)沿相同的旋轉(zhuǎn)方向繼續(xù)進行角度旋轉(zhuǎn)。
9.如前述的權(quán)利要求的任一項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除的蓋(6)設(shè)有向下伸出的周向邊緣(22),所述周向邊緣(22)適于在所述蓋(6)被安裝在所述容器(I)上時密封地接合在所述容器(I)的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內(nèi)側(cè)。
全文摘要
一種容器(1),所述容器(1)具有可拆除的蓋(8),所述可拆除的蓋(8)適于接合頂部開口的周向邊緣(5)。所述周向邊緣具有徑向伸出的凸緣(7),所述蓋具有徑向伸出的凸緣(8),所述凸緣(8)適于在蓋的第一角度位置在所述周向邊緣(5)的徑向伸出的凸緣之間穿過,并在第二角度位置與所述周向邊緣的所述徑向伸出的凸緣(7)接合。通過在第二角度位置將所述蓋(6)壓在所述周向邊緣上,凸緣(7、8)適于彼此相互扣緊。所述周向邊緣(5)的所述徑向向外伸出的凸緣(7)的裙部(12)設(shè)有圓化的凹口(14),所述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圓化的凸出部(15)可以扣入所述圓化的凹口(14)內(nèi)。所述蓋(8)的與所述頂部開口(4)的所述周向邊緣(5)的中央軸線(9)形成銳角的副扣緊面(19)包括所述徑向向內(nèi)伸出的凸緣(8)的所述圓化的凸出部(15)。
文檔編號B65D43/02GK102985332SQ201180025465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3月23日
發(fā)明者托本·內(nèi)爾 申請人:舒珀弗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