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用于袋的平板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355351閱讀:9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袋的平板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平板架的結構和使用,特別是(盡管并不排他)涉及適用于支承和運輸柔性中間散裝容器(FIBC)的平板架。
背景技術
FIBC是通常用于散裝干材料的袋狀儲存和運輸容器。通常,它們的尺寸設置成裝配在標準的I. ImXl. Im運送/儲存平板架上并占據(jù)該平板架的大部分,且保持大約I立方米的材料。當FIBC直接地一個堆垛在另一個頂上時,很難使得鏟車叉頭滑動至上部FIBC的下面。因此,平板架通常布置在堆垛的FIBC之間。不過,普通的平板架昂貴,因此需要能夠用于該目的的、更便宜類型的平板架。已經(jīng)提出了塑料平板架的多種不同結構,但是已經(jīng)證明很難同時實現(xiàn)重量輕和低成本的共同目的,且還提供足夠強度以便防止平板架在使用 中不利地破裂或變形。本發(fā)明將提供一種平板架,該平板架具有所希望特性的改進性能平衡。

發(fā)明內容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平板架,該平板架由塑料材料模制,并用于支承和提升柔性中間散裝容器,所述平板架包括一大致平面形中心面板部分;一一對平行的倒置開口槽道,該對倒置開口槽道橫過平板架延伸,并從中心面板部分的平面向上升高,以便形成各對端部開口的隧道,各所述隧道有上壁和兩個側壁,各隧道在平板架的兩個相對端之間完全延伸;以及--對邊緣面板部分,該對邊緣面板部分與所述中心面板大致共面;各所述隧道有一第一所述側壁,該第一所述側壁與所述中心面板的相應內側邊緣鄰接;以及一第二所述側壁,該第二所述側壁與相應所述邊緣面板的內側邊緣鄰接;其中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一駝峰部分從隧道的各所述上壁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橫過各所述上壁側向延伸;一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的第一端部抵靠沿所述第一側壁向上延伸的相應第一扶壁的第一端;以及一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的第二端部抵靠沿所述第二側壁向上延伸的相應第二扶
壁的第一端。優(yōu)選是,第一選擇的所述扶壁升高至高于它們抵靠所述第一駝峰部分的高度。優(yōu)選是,第二選擇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以及相連的所述第一扶壁和所述第二扶壁位于各所述隧道的各端部處,且在所述第二選擇中的所述駝峰升高至高度與在所述第二選擇中的扶壁基本相同。
優(yōu)選是,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二駝峰部分模制在各所述邊緣面板中;一各所述第二駝峰部分從所述邊緣面板的所述內側邊緣延伸至所述邊緣面板的外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以及一各所述第二扶壁抵靠所述第一駝峰部分的第二端部。在另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平板架,該平板架由塑料材料模制并用于支承和提升柔性中間散裝容器,所述平板架包括一大致平面形中心面板部分; 一一對平行的倒置開口槽道,該對倒置開口槽道橫過平板架延伸,并從中心面板部分的平面向上升高,以便形成相應對隧道,各所述隧道有上壁和兩個側壁;以及--對邊緣面板部分,該對邊緣面板部分與所述中心面板大致共面;各所述隧道有一第一所述側壁,該第一所述側壁與所述中心面板的相應內側邊緣鄰接;以及一第二所述側壁,該第二所述側壁與相應所述邊緣面板的內側邊緣鄰接;其中—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一駝峰部分從隧道的各所述上壁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橫過各所述上壁側向延伸;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二駝峰部分從各所述邊緣面板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二駝峰部分從所述邊緣面板的所述內側邊緣縱向延伸至所述邊緣面板的外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延伸;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三駝峰部分從所述中心面板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三駝峰部分從中心面板的一個所述內側邊緣縱向延伸至中心面板的另一所述內側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延伸;一各所述第三駝峰部分的各端部通過第一扶壁而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第一扶壁沿所述第一側壁向上延伸至該第一扶壁與相應所述第一駝峰部分連接的位置處;以及一各所述第二增強駝峰的內側端部通過第二扶壁而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第二扶壁沿所述第二側壁向上延伸至該第二扶壁與相應所述第一駝峰部分連接的位置處。在還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平板架,該平板架由塑料材料模制并用于支承和提升柔性中間散裝容器,所述平板架包括一大致平面形中心面板部分;一第一對平行的倒置開口槽道,該對倒置開口槽道沿第一方向橫過平板架延伸,并從所述中心面板部分的平面向上升高,以便形成相應第一對隧道;一第二對平行的倒置開口槽道,該對倒置開口槽道沿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直角的第二方向橫過平板架延伸,并從所述中心面板部分的平面向上升高,以便形成相應第二對隧道;以及一兩對邊緣面板部分,這兩對邊緣面板部分與所述中心面板部分大致共面;各所述隧道有—上壁和兩個側壁;
一第一所述側壁,該第一所述側壁與所述中心面板的相應內側邊緣鄰接;以及一第二所述側壁,該第二所述側壁與相應所述邊緣面板的內側邊緣鄰接;其中一第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一增強駝峰從所述中心面板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一駝峰從中心面板的一個所述內側邊緣縱向延伸至中心面板的另一所述內側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延伸;一第二組升高的細長第二增強駝峰從各所述邊緣面板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二增強駝峰從所述邊緣面板的所述內側邊緣縱向延伸至邊緣面板的外表面,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延伸;一第三組升高的細長第三增強駝峰從隧道的各所述上壁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三駝 峰橫過各所述上壁側向延伸;一各所述第一增強駝峰的各端部通過第一扶壁而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第一扶壁沿第一所述側壁向上延伸至相應的所述第三增強駝峰;以及—各所述第二增強駝峰的內側端部通過第二扶壁而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第二扶壁沿所述第二側壁向上延伸至相應所述第三增強駝峰。優(yōu)選是,所述扶壁是空心的,并沿它們的長度完全開口至平板架的底側。優(yōu)選是,在中心面板部分、邊緣面板部分和隧道中的塑料材料的標稱壁厚相差不超過它們的最小標稱厚度的50%。更優(yōu)選是,在中心面板、邊緣面板和隧道中的塑料材料的全部標稱壁厚都基本相同。優(yōu)選是,平板架可堆垛成相同平板架的嵌套堆垛,其中,將各所述平板架加在堆垛上將使得堆垛的高度增加不超過獨立的各所述平板架的高度的30%。更優(yōu)選是,將各所述平板架加在堆垛上將使得堆垛的高度只增加獨立的各所述平板架高度的大約25%。優(yōu)選是,多個所述扶壁各自包括臺階,該臺階包括基本水平平臺,各臺階提供了接合裝置,該接合裝置延伸成與相應中心面板或邊緣面板的相鄰部分的下表面平齊,因此,當類似的所述面板堆垛嵌套在一起時,來自上部所述平板架的負載可以通過所述上部平板架的接合裝置傳遞給恰好嵌套在所述上部平板架下面的所述平板架的底部平臺上。更優(yōu)選是,各所述臺階為空心的,除了肋,該肋橫過扶壁從所述平臺的底側延伸成與相應中心面板或邊緣面板的相鄰部分的下表面平齊,因此當類似的所述面板嵌套在一起時,來自上部所述平板架的負載可以通過上部平板架的腹板傳遞給恰好嵌套在所述上部平板架下面的所述平板架的底部平臺上。第四組升高的細長第四增強駝峰可以從各所述邊緣面板的外邊緣向上凸出,第五組升高的彎曲第五增強駝峰從各拐角面板的上壁向上凸出,且所述細長增強駝峰與扶壁連接,以便使得各所述增強駝峰的各端部通過扶壁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扶壁沿側壁向上延伸至相應增強駝峰,并提供了環(huán)繞平板架的周邊的連續(xù)增強駝峰。優(yōu)選是,所述第一扶壁通過在面板上的第一駝峰部分而與周邊環(huán)連接。在還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運輸柔性中間散裝容器的方法,該柔性中間散裝容器至少基本裝滿散裝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將容器放在根據(jù)前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的平板架上;使得鏟車裝置的叉頭與所述隧道接合;以及通過升高鏟車叉頭來提升平板架。


為了更充分地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通過實例參考附圖接收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和其它元件,附圖中圖I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平板架的俯視等距視圖;圖2是圖I中所示的平板架的俯視圖;圖3是圖I中所示的平板架的端視圖;圖4是圖I中所示的平板架的側視圖;圖5是圖I中所示的平板架的一部分的另一等距視圖;圖6是10個平板架的堆垛的透視圖,各平板架為如圖I中所示; 圖7是圖6中所示的堆垛的端視圖;圖8是圖6中所示的堆垛的一部分的詳細局部視圖;圖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平板架的等距視圖;圖10是圖9中所示的平板架的一部分的放大等距視圖;圖11是10個平板架的堆垛的透視圖,各平板架為如圖9中所示;圖12是圖11中所示的堆垛的端視圖;以及圖13是圖11中所示的堆垛的一部分的詳細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至5中所示的平板架10由合適的工程塑料材料(例如HDPE)來注射模制,并有大致薄壁結構。平板架10具有大致平面形的中心面板12 ;—對平行的倒置槽道14和16,該對倒置槽道14和16橫過平板架10延伸;以及一對邊緣面板18,該對邊緣面板18在各槽道的、與中心面板12所在側相反的一側。各槽道14和16形成底部開口的隧道15和17,各隧道15和17從由中心面板12和邊緣面板18共用的平面A-A (在圖3和4中表示)升高。各隧道從平板架的一端20延伸至另一端22。各隧道15和17有兩個側壁,這兩個側壁是內側側壁24和外側側壁26 ;以及上壁28,該上壁28在各內側和外側側壁的頂部25和27之間延伸。隧道15和17的寬度和深度尺寸都設置成適合鏟車的叉頭。隧道用作用于叉頭的凹穴。平板架10近似為I. ImX I. Im的正方形,隧道的中心至中心間距為640mm。在底側,各隧道近似為200mm寬和55mm深。各隧道的內側側壁24從中心面板12的各內側邊緣30升高。中心面板的另外兩個邊緣32形成平板架的各端部20和22的一部分。各隧道的外側側壁26形成各邊緣面板18的內側邊緣34。邊緣面板18的、與所述內側邊緣34相對的外側邊緣36形成平板架10的整個側邊緣38。為了有助于平板架的剛性,六個拉長復合駝峰37橫過隧道15和17的縱向方向橫過平板架延伸。各復合駝峰37橫過中心面板12、邊緣面板18以及隧道的側壁24、26和上壁28延伸。各駝峰形成為從平板架的周圍表面凸出的拉長凸出部。一組39六個凸出的拉長中心駝峰部分40模制在中心面板12中。各中心駝峰部分40形成各復合駝峰37的中心部分。術語“復合駝峰”是指包括連接的一系列駝峰部分的駝峰,這些駝峰部分相互端對端抵靠。
在該組39中的中心駝峰部分40相互平行,并成凸出脊的形式,該凸出脊有大致平的上表面42和幾乎豎直的側壁44。各中心駝峰部分40側向橫過中心面板12從該中心面板的一個內側邊緣30延伸至中心面板的另一內側邊緣30。六個凸出的拉長邊緣面板駝峰部分48模制在各邊緣面板18中,并與在中心面板上的中心駝峰部分40縱向對齊。各邊緣面板駝峰部分48橫過它的各邊緣面板18從它的內側邊緣34延伸至它的外側邊緣36。在中心面板12和邊緣面板18上的駝峰部分40和48分別橫過隧道15的縱向方向延伸。駝峰部分40和48形成為在它們的全長上開口于平板架底側46的薄壁倒置槽道。駝峰部分40和48為大約40mm寬,且升高成高于它們的相應周圍面板10mm。位于隧道的上壁28上的、隧道頂部的駝峰部分50與在中心面板上的相應中心駝峰部分和在邊緣面板上的相應邊緣面板駝峰部分48豎直對齊(但水平偏離)。隧道頂部的馬它峰部分50與在中心面板上的中心5它峰部分40和在邊緣面板上的邊緣面板5它峰部分48 相比更窄(大約一半寬度)。各隧道頂部的駝峰部分50通過扶壁52而與在中心面板和邊緣面板上的對齊相應駝峰部分連接,該扶壁52在隧道的側壁24和26上延伸。扶壁52為薄壁,并具有開口底部54。各復合駝峰37包括在中心面板中的一個中心駝峰部分40、在邊緣面板上的兩個邊緣面板駝峰部分48、在上壁上的兩個隧道頂部駝峰部分50以及四個扶壁52。駝峰部分以相關順序端對端地連接或接合。各駝峰部分以使得駝峰部分的壁平滑連續(xù)或融合的方式而直接與它的鄰接駝峰部分連接。能夠認為駝峰部分端對端抵靠,盡管抵靠的確切位置可能由于所述各個相關特征的壁平滑融合而并不清楚。因此,中心面板12、邊緣面板18和隧道的上壁28各自分割成由內側駝峰47分開的5個平的水平表面。邊緣駝峰49在平板架的各端部20和22處沿各邊緣延伸。邊緣扶壁52a和邊緣駝峰49的隧道頂部駝峰部分50a與內側扶壁52b和內側駝峰47的隧道頂部駝峰部分50b不同。對于內側駝峰47,各內側扶壁52b的頂部55成弓形向上延伸至高于相關內側隧道頂部駝峰部分50b的上表面51b的高度。這提供了附加強度,以便當裝載平板架時防止隧道被壓平。對于邊緣駝峰49,邊緣隧道頂部駝峰部分50a的上表面51a凸出成高于內側隧道頂部駝峰部分50b,以便增大處于負載中時在端部22處的隧道被壓平的抵抗力。盡管邊緣駝峰49的邊緣扶壁52a延伸至與在內側駝峰47上的扶壁50b相同的高度,但是邊緣駝峰部分50a也延伸至邊緣扶壁52a的高度,因此在邊緣扶壁52a的頂部上面沒有弧形。在隧道15和17和扶壁52上的開口底部53和54允許平板架10在堆垛時相互嵌套,如圖6至8中所示。嵌套平板架通過8個扶壁52的結構來防止阻塞在一起。這樣選擇的8個扶壁稱為支承扶壁56。支承扶壁56定位成緊接在邊緣扶壁52a之后,且它們的結構與其它扶壁不同。盡管大部分扶壁的上表面60的下部部分58為彎曲,以便分別平滑地融合至駝峰部分40和48的上表面42和45中,但是支承扶壁56的下部部分62包括臺階64,該臺階64有水平平臺部分66,該水平平臺部分66終止于端壁部分68,該端壁部分68下降至相關駝峰部分40或48。臺階64為與平板架的其余部分形成一體的、相對薄壁的模制空心部分。在空心部分中(即在底側),各臺階64有肋70,該肋70的形式為從臺階64的底表面向下延伸的豎直對齊平面形腹板,并近似在臺階64的中心從支承扶壁56的側壁57延伸至側壁57。肋70的底邊緣71與各面板18或12的相鄰部分的下表面72或73對齊。特別如圖8的剖開部分中所示,當這樣的平板架相互堆垛時,各肋70的底邊緣71抵靠在底部平板架上的臺階64的上表面65上,這樣,連續(xù)的底部肋70形成結構柱,負載在該結構柱中向下傳遞給相應肋70。這意味著當平板架10在地板上堆垛成相互嵌套結構,且負載置于上部平板架上時,該負載的重量至少部分通過豎直對齊肋70的柱而傳遞給地板。中心面板12和邊緣面板18的水平部分74和75以及隧道的上壁28各自形成為開口正方形柵格。在中心面板12和隧道的上壁28中的孔78為42. 5mm的正方形,在邊緣面板18中的孔78為42. 5X47. 5_。柵格結構提供了更輕的平板架,因為它需要更少的材料,且強度不會不可接受地減小。中心面板12和邊緣面板18的條帶部分為2. 5_厚,而各隧道的側壁24和26以及上壁28上的條帶部分都為3. 5mm厚(即40%更厚的材料),用于附加強度。上述平板架10的重量為大約3. 3kg。優(yōu)選是,平板架的部分的壁厚不會與它們的 最小標稱厚度相差超過50%。
各平板架10近似為80mm高(從下表面72和73至上表面51來測量)。當10個平板架嵌套成堆垛69時,如圖7中所示,堆垛69有大約260mm的總高度。加在堆垛上的各平板架只使得堆垛高度增加20mm,該增加量是獨立的各平板架10的高度的25%。這種特別緊湊的堆垛形式是平板架10優(yōu)于現(xiàn)有技術的等負載承載能力平板架的優(yōu)點。應當知道,只要在隧道15和17中沒有基部或下壁,平板架10就能夠如上述方式嵌套。當形成隧道的槽道有某種形式的增強條帶或者甚至跨過它的一部分的壁(即槽道并不敞開)時,嵌套也不能實現(xiàn),還不會包括在隧道的上壁和側壁中的主要削弱不連續(xù)部分??梢杂羞@種類型的鏟車叉頭接收隧道(即隧道沒有基部)的任何現(xiàn)有技術平板架都在FIBC (通常重量直到I噸)布置于其上時隧道有壓平的趨勢。不過,當為上述實施例時,凸出的駝峰部分40、48和50以及扶壁52提供了足夠強度和抗彎曲性,這樣,隧道能夠在平板架上的負載高達2噸的情況下保持打開用于鏟車進口。因此,由平板架10支承的FIBC可以堆垛兩倍高度,且鏟車仍然能夠一次提升兩個。當需要附加承載能力時,兩個平板架可以嵌套在一起,以便提供增加的剛性。凸出的駝峰部分40、48和50以及扶壁的弧形頂部55提供了幫助防止FIBC在平板架10上滑動的凸起。圖9和10中所示以及在圖11至13中堆垛的平板架110具有與平板架10共同的多個特征,盡管改變了一些特征。平板架110有兩對隧道115,該隧道115的大致類型與上述隧道15相同。各對隧道115布置為與另一對成直角。因此,鏟車能夠從四個方向中的任意一個來提升平板架110。相反,前面所述的平板架10只能夠從它的兩端來提升。隧道115使得平板架的剩余表面分成9個主要區(qū)域,這9個主要區(qū)域為大致平面形,除了從其上向上凸出的駝峰。9個區(qū)域是中心面板112、四個邊緣面板118和四個拐角面板119。中心面板112由四個隧道115來界定。邊緣面板118由三個隧道以及平板架110的相應邊緣121來界定。拐角面板由兩個隧道以及平板架的兩個邊緣121來界定。平板架110有從平板架的頂表面向上凸出的連接駝峰部分。這些駝峰部分進行連接,以便形成四個細長內側復合駝峰137和一個復合邊緣駝峰149。
各內側復合駝峰137從平板架的一個邊緣121延伸至相鄰邊緣121。各內側復合駝峰137在兩個隧道115上面、在中心面板112上面以及橫過兩個邊緣面板118延伸。各內側復合駝峰137在它的中心182處在中心面板112上彎曲通過90°的曲線。邊緣駝峰149環(huán)繞平板架的整個周邊延伸,從而沿各邊緣面板118的外側邊緣136和沿各拐角面板119的兩個外側邊緣135經(jīng)過各隧道的各端。在各內側駝峰137經(jīng)過隧道115的位置處,一個內側扶壁152b使得各隧道頂部駝峰部分150b與相應中心駝峰部分140連接,且另一內側扶壁152b使得各隧道頂部駝峰部分150b與相應中心駝峰部分140連接。邊緣扶壁152a和復合邊緣駝峰149的隧道頂部駝峰部分150a與內側扶壁152b和中心駝峰部分140的隧道頂部駝峰部分150b不同。對于中心駝峰部分140,各內側扶壁152b的頂部155沿弧形向上延伸成高于相關內側隧道頂部駝峰部分150b的上表面151b的高度。對于復合邊緣駝峰149,邊緣隧道頂部駝峰部分150a的上表面151a升高成高于內側 隧道頂部駝峰部分150b,以便增大當處于負載中時在邊緣121處的、抗隧道壓平的阻力。駝峰137的中心彎曲部分184提供了在內側復合駝峰137的中心182處的90°曲線。當如圖11至13中所示堆垛時,在隧道115和扶壁152上的開口底部153和154允許平板架110相互嵌套。嵌套的平板架通過8個扶壁152的結構而防止卡在一起。這樣選擇的8個扶壁在這里稱為支承扶壁156。盡管大部分扶壁的上表面的下部部分彎曲以便平滑地融合至抵靠駝峰部分的上表面中,但是支承扶壁156的下部部分156包括臺階164,該臺階164有水平平臺部分166,該水平平臺部分166終止于端壁部分168處,該端壁部分168降低至相連駝峰部分上。臺階164具有與上述臺階64相同的結構和總體功能。臺階164是與平板架的其余部分形成一體的、相對薄壁的模制空心部分。肋170在各臺階164的空心部分內(即在底側上),該肋170有豎直對齊平面形腹板的形式,從臺階164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近似在臺階164的中心從支承扶壁156的側壁延伸至側壁。肋170的底邊緣171與各面板的相鄰部分的下表面對齊。特別如圖13的剖開部分中所示,當這樣的平板架相互堆垛時,各肋170的底邊緣171抵靠在底部平板架上的臺階164的上表面上,這樣,連續(xù)的底部肋170形成結構柱,負載在該結構柱中向下傳遞給相應肋170。這意味著當平板架110在地板上堆垛成相互嵌套結構,且負載置于上部平板架上時,該負載的重量至少部分通過豎直對齊肋170的柱而傳遞給地板。全部支承扶壁156都是抵靠多對隧道中的一對隧道的壁升高的扶壁。另一對隧道并不與任何支承扶壁直接相連。四個支承扶壁156a有它們的、位于相應拐角面板上的臺階,而其它四個支承扶壁156有它們的、位于中心面板112上的臺階。中心面板112、邊緣面板118和拐角面板119的水平部分以及隧道的上壁以與上面對于圖I中的平板架10所述的方式各自形成為開口正方形柵格。當所有部分的壁厚為標稱2. 5mm時,所述平板架110的重量近似為3. 3kg。壁厚優(yōu)選是在2. O至3. Omm的范圍內。在作為平板架110的變化形式的還一實施例(未示出)中,各復合駝峰137為直線形連續(xù)橫過中心面板112,而不是彎轉通過90°曲線。盡管上面的說明包括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但是應當知道,多種變化、改變、改進和/或附加可以弓I入前述部件的結構和布置中,而并不偏離本發(fā)明的基本特征或精神或范圍。還應當知道,當措辭“包括”及其變化形式(例如“包含”)用于本說明書中時,除非上下文中另外說明,否則這些措辭的使用將意味著包括所述特征,且并不認為排斥其它特征。還應當知道,當術語“內側邊緣”用于本說明書中時,它將是指并不沿平板架的外側邊緣(也就是,在周邊上)延伸的特征的邊緣。類似的,當術語“內側端部”用于本說明書中時,它將是指并不在平板架的外側邊緣上(也就是并不在周邊上)的特征的端部。還應當知道,當術語“開口 ”在本說明書中與用于接收鏟車叉頭的隧道的“倒置開口槽道形狀”相關地使用時,該術語的意思是平板架的部分并不橫過由該槽道確定的縱向開口延伸。
在本說明書中對于任何現(xiàn)有技術的說明并不認為是公知或者以任意形式認同該現(xiàn)有技術形成公知常數(shù)的一部分。
權利要求
1.ー種平板架,由塑料材料模制,并用于支承和提升柔性中間散裝容器,所述平板架包括: 一大致平面形中心面板部分; 一一對平行的倒置開ロ槽道,該對倒置開ロ槽道橫過平板架延伸,并從中心面板部分的平面向上升高,以便形成各對端部開ロ隧道,各所述隧道有上壁和兩個側壁,各隧道在平板架的兩個相對端之間完全延伸;以及 一一對邊緣面板部分,該對邊緣面板部分與所述中心面板大致共面; 各所述隧道有 一第一所述側壁,該第一所述側壁與所述中心面板的相應內側邊緣鄰接;以及 一第二所述側壁,該第二所述側壁與相應所述邊緣面板的內側邊緣鄰接; 其中 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一駝峰部分從隧道的各所述上壁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橫過各所述上壁側向延伸; 一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的第一端部抵靠沿所述第一側壁向上延伸的相應第一扶壁的第一端;以及 一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的第二端部抵靠沿所述第二側壁向上延伸的相應第二扶壁的笛——於兎ユ而。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板架,其中第一選擇的所述扶壁升高至高于它們抵靠所述第一駝峰部分的高度。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架,其中第二選擇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以及相連的所述第一扶壁和所述第二扶壁位于各所述隧道的各端部處,且在所述第二選擇中的所述駝峰升高至高度與在所述第二選擇中的扶壁基本相同。
4.根據(jù)前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架,其中 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二駝峰部分模制在各所述邊緣面板中; 一各所述第二駝峰部分從所述邊緣面板的所述內側邊緣延伸至所述邊緣面板的外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以及 一各所述第二扶壁抵靠所述第一駝峰部分的第二端部。
5.ー種平板架,由塑料材料模制并用干支承和提升柔性中間散裝容器,所述平板架包括 一大致平面形中心面板部分; 一一對平行的倒置開ロ槽道,該對倒置開ロ槽道橫過平板架延伸,并從中心面板部分的平面向上升高,以便形成相應對隧道,各所述隧道有上壁和兩個側壁;以及一一對邊緣面板部分,該對邊緣面板部分與所述中心面板大致共面; 各所述隧道有 一第一所述側壁,該第一所述側壁與所述中心面板的相應內側邊緣鄰接;以及 一第二所述側壁,該第二所述側壁與相應所述邊緣面板的內側邊緣鄰接; 其中 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一駝峰部分從隧道的各所述上壁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一駝峰部分橫過各所述上壁側向延伸;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二駝峰部分從各所述邊緣面板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二駝峰部分從所述邊緣面板的所述內側邊緣縱向延伸至所述邊緣面板的外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延伸; 一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三駝峰部分從所述中心面板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三駝峰部分從中心面板的一個所述內側邊緣縱向延伸至中心面板的另一所述內側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延伸; 一各所述第三駝峰部分的各端部通過第一扶壁而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第一扶壁沿所述第一側壁向上延伸至該第一扶壁與相應所述第一駝峰部分連接的位置處;以及一各所述第二增強駝峰的內側端部通過第二扶壁而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第二扶壁沿所述第二側壁向上延伸至該第二扶壁與相應所述第一駝峰部分連接的位置處。
6.ー種平板架,由塑料材料模制并用干支承和提升柔性中間散裝容器,所述平板架包括 一大致平面形中心面板部分; 一第一對平行的倒置開ロ槽道,該對倒置開ロ槽道沿第一方向橫過平板架延伸,并從所述中心面板部分的平面向上升高,以便形成相應第一對隧道;以及 一第二對平行的倒置開ロ槽道,該對倒置開ロ槽道沿與所述第一方向成直角的第二方向橫過平板架延伸,并從所述中心面板部分的平面向上升高,以便形成相應第二對隧道;以及 一兩對邊緣面板部分,這兩對邊緣面板部分與所述中心面板部分大致共面; 各所述隧道有 一上壁和兩個側壁; 一第一所述側壁,該第一所述側壁與所述中心面板的相應內側邊緣鄰接;以及 一第二所述側壁,該第二所述側壁與相應所述邊緣面板的內側邊緣鄰接; 其中 一第一組升高的細長第一增強駝峰從所述中心面板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一駝峰從中心面板的一個所述內側邊緣縱向延伸至中心面板的另一所述內側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延伸; 一第二組升高的細長第二增強駝峰從各所述邊緣面板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二增強駝峰從所述邊緣面板的所述內側邊緣縱向延伸至邊緣面板的外邊緣,并橫過所述隧道的縱向方向延伸; 一第三組升高的細長第三增強駝峰從隧道的各所述上壁向上凸出,各所述第三駝峰橫過各所述上壁側向延伸; 一各所述第一增強駝峰的各端部通過第一扶壁而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第一扶壁沿第一所述側壁向上延伸至該相應所述第三增強駝峰;以及 一各所述第二增強駝峰的內側端部通過第二扶壁而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第二扶壁沿所述第二側壁向上延伸至相應所述第三增強駝峰。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平板架,其中所述扶壁是空心的,并沿它們的長度完全開ロ至平板架的底側。
8.根據(jù)前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架,其中在中心面板部分、邊緣面板部分和隧道中的塑料材料的標稱壁厚相差不超過它們的最小標稱厚度的50%。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架,其中在中心面板、邊緣面板和隧道中的塑料材料的全部標稱壁厚都基本相同。
10.根據(jù)前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架,其中所述平板架可堆垛成相同平板架的嵌套堆垛,其中,將各所述平板架加在堆垛上將使得堆垛的高度増加不超過獨立的各所述平板架的高度的30%。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平板架,其中將各所述平板架加在堆垛上將使得堆垛的高度只増加獨立的各所述平板架的高度的大約25%。
12.根據(jù)前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架,其中多個所述扶壁各自包括臺階,該臺階包括基本水平的平臺,各臺階提供了接合裝置,該接合裝置延伸成與相應中心面板或邊緣面板的相鄰部分的下表面平齊,因此,當類似的所述面板堆垛嵌套在一起時,來自上部所述平板架的負載可以通過所述上部平板架的接合裝置傳遞給恰好嵌套在所述上部平板架下面的所述平板架的底部平臺上。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平板架,其中各所述臺階為空心的,除了肋,該肋橫過扶壁從所述平臺的底側延伸成與相應中心面板或邊緣面板的相鄰部分的下表面平齊,因此,當類似的所述面板堆垛嵌套在一起時,來自上部所述平板架的負載可以通過上部平板架的腹板傳遞給恰好嵌套在所述上部平板架下面的所述平板架的底部平臺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架,其中第四組升高的細長第四增強駝峰可以從各所述邊緣面板的外邊緣向上凸出,第五組升高的彎曲第五增強駝峰從各拐角面板的上壁向上凸出,且所述細長增強駝峰與扶壁連接,以便使得各所述增強駝峰的各端部通過扶壁與它的相應所述隧道連接,該扶壁沿側壁向上延伸至相應增強駝峰,并提供了環(huán)繞平板架的周邊的連續(xù)增強駝峰。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平板架,其中所述第一扶壁通過在面板上的第一駝峰部分而與周邊環(huán)連接。
16.一種運輸柔性中間散裝容器的方法,該柔性中間散裝容器至少基本裝滿散裝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將容器放在根據(jù)前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平板架上;使得鏟車裝置的叉頭與所述隧道接合;以及通過升高鏟車叉頭來提升平板架。
全文摘要
一種平板架,由塑料材料模制,并用于支承柔性中間散裝容器。它有大致平面形中心面板部分;一對平行的倒置開口槽道,該對倒置開口槽道橫過平板架延伸,以便形成各對端部開口隧道,各隧道有上壁和兩個側壁;以及一對邊緣面板部分,該對邊緣面板部分與中心面板大致共面。一組升高的細長駝峰部分從隧道的上壁向上凸出,各駝峰部分橫過各上壁側向延伸。駝峰部分的兩個端部抵靠沿側壁向上延伸的相應扶壁。
文檔編號B65D19/24GK102834327SQ20118001845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1日
發(fā)明者A·貝里, C·沃德爾, I·A·肖 申請人:散裝運輸澳大利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