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載荷載重架的制作方法
大載荷載重架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接收和運輸貨物的大載荷載重架(GroBladungstragcr)。這種類型的大載荷載重架通常具有托盤狀的底部部件,其例如可以具有歐洲標準托盤的尺寸,歐洲標準托盤為一種還被稱為歐標托盤的工業(yè)托盤。大載荷載重架的平面圖的標準尺寸例如是800x600mm,1200x800mm, 1200x1000mm以及1200x1600mm。在物流和空間利用上,這些尺寸為卡車中或TEU標準集裝箱中的運輸提供了理想的幾何結構。這種類型的大載荷載重架的高度——從位于底部上的大載荷載重架的接觸表面到側壁上邊緣——通常為750mm,850mm,975mm或1000mm,然而這些尺寸不受限制。因此,對于已知的大貨物載重架,對由托盤狀底部部件的尺寸和側壁預先確定的高度有一個固定的規(guī)定。從DE 102004012198A1,還已知設置一個可以移動的運輸架,其包括四個周向的側壁。因此,運輸架作為一個整體可以從底部部件松脫,并根據(jù)需要被替換。不利之處是這涉及高度的復雜性。因此,本發(fā)明的目標在于提供一種大載荷載重架,其被構造為可以以簡單的方式獲取不同的高度。所述目標通過一種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的大載荷載重架來實現(xiàn),以及通過具有權利要求8的特征的組件來實現(xiàn),其中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通過從屬權利要求中的特征來表征。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大載荷載重架由至少一個基座部件來表征,優(yōu)選地,由四個周向布置的基座部件來表征,所述基座部件均被構造為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托盤狀底部部件或設置在底部部件上的邊緣條,所述邊緣條尤其與底部部件一體構造,并向上突出超過托盤支撐表面,以及基座部件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側壁。通過具有不同高度的基座部件,可以在其他相同尺寸的部件下,實現(xiàn)針對特定高度的大載荷載重架的高度的增加,所述高度的增加例如為10cm,20cm,25cm等。因此,可以實現(xiàn)大載荷載重架的特定高度,例如但不限于750mm,870mm,975mm和1000mm,或者甚至更高。由此,可以避免額外的用于生產(chǎn)具有不同高度的大載荷載重架的時間,成本和研發(fā)需求。因此,尤其優(yōu)選的是,側壁被構造為以可松脫的方式直接連接至托盤狀底部部件或連接至邊緣條(邊緣條連接至該底部部件),以及所述側壁還可松脫地連接至基座部件。通過側壁和底部部件的靈活連接,即直接或通過基座部件增高,產(chǎn)生一個決定性的優(yōu)勢:可以以簡單的方式實現(xiàn)各種高度。設置在固定架上的側壁的上邊緣因此優(yōu)選齊平地連接,從而通過側壁實現(xiàn)大載荷載重架在側壁上方的等高的高度。四個周向設置的基座部件因此形成了一個固定架或基座架。通過該固定架,大載荷載重架可以通過不同高度的基座部件(其他部件相同),調節(jié)至例如但不限于750mm, 870mm, 975mm和1000mm的高度,當使用了標準尺寸時,所述大載荷載重架有利地可以與通常木質的托盤狀載重架堆疊在卡車的貨倉里。 所述大載荷載重架可以包括一個周向邊緣條或還包括多個邊緣條,該邊緣條分別在大載荷載重架的一側上延伸,該邊緣條可以在大載荷載重架的拐角區(qū)域互相鄰接。該邊緣條因此優(yōu)選地被構造為具有不同的高度,然而其中,每兩個彼此相對的邊緣條被構造為具有相同的高度和/或每兩個在拐角邊緣互相鄰接的邊緣條被構造為具有不同的高度。對于可折疊地被支撐的側壁,這有利地形成了一個折疊次序,其中與較低邊緣條相關的側壁先被折疊,以及那些連接至較高邊緣條的側壁被折疊在它們上面。兩個分別相鄰的基座部件通過插入機構可松脫地連接至彼此,所述插入機構在平行于底部或底部部件的方向上作用,并優(yōu)選地被提供在基座部件的兩側的側面。所述插入機構因此提供了基座部件之間的形狀配合的連接,其中可以通過螺栓連接件或類似地通過插入槽和與之互補的插入榫提供額外的連接保障。所述插入機構使得實現(xiàn)了基座部件拼圖似地連接至周向固定架。因此,插入機構優(yōu)選地包括一個鳩尾結構,其具有一個近似梯形的連接槽和相應的連接榫,然而冷杉樹形或三角形或圓形或圓弓形結構都是可行的,然而其中,處于傾斜角度的形狀配合表面是優(yōu)選的,其中,所述形狀配合表面在基座部件相對于彼此移動時以其對抗剪力和張力的非常高的強度而見長。對于四個周向的基座部件,優(yōu)選地,每兩個彼此相對的基座部件被構造為相同和/或兩個彼此相鄰的基座部件被構造為不同,以便于組裝。因此,所述基座部件可以在拐角區(qū)域或者在大載荷載重架的側部區(qū)域彼此接合和彼此固定。根據(jù)一個實施方案,優(yōu)選地,與大載荷載重架的較短側相關的兩個彼此相對的基座部件具有U形形狀,也即,所述U形被構造為具有一個底一該底在大載荷載重架的較短側和與較短側鄰接的拐角區(qū)域上延伸一和兩個腿,所述腿在鄰接的或相鄰的大載荷載重架較長側上縮短。另外兩個位于較長側上的彼此相對的基座部件分別在大載荷載重架的較長側的剩余的中間部分上延伸,所述中間部分的大小約為較長側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四之間。相應地,優(yōu)選的是,四個基座部件中有兩個在大載荷載重架的拐角上于兩側上延伸,并僅僅在側部區(qū)域首先與另外兩個基座部件接合。因此,實施方案可以使得只有兩個被設置為彼此相對的基座部件被使用,這產(chǎn)生的有利之處在于,大載荷載重架還能夠被構造為具有側窗或可伸入的開口。通過拐角上的引導,U形基座部件因此穩(wěn)定地靠在三個彼此相鄰的邊緣條上,從而促進了額外的大載荷載重架在該大載荷載重架上的堆疊。額外的優(yōu)勢是,這促進了基座架在大載荷載重架上的尤為簡單的組裝。根據(jù)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被構造為U形的基座部件包括一個引導槽并首先被放置在邊緣條上。因此,基座部件通過三個側部的支撐而被穩(wěn)定地保持。另外兩個另外基座部件于是可以通過插入機構輕易地組裝?;考?yōu)選地通過一個插入機構通過形狀配合可松脫地連接至邊緣條或連接至大載荷載重架的底部部件,其中,所述連接可以通過螺栓連接等來加強。所述插入機構有利地包括一個下述結構,該結構具有一個梯形的插入槽以及梯形的插入榫(例如實現(xiàn)鳩尾連接(Schwalbenschwanzverbindung)) ο因此,尤為優(yōu)選的是,基座部件能通過插入槽上的突出的肩阻止向上的提升,所述插入槽由基座部件的插入機構保持。此外,在所有實施方案中,當然可以在插入槽布置鉸鏈螺栓接收部,以及在插入榫布置鉸鏈螺栓,使得基座部件和/側壁被可折疊地支撐。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同樣有利的是,將基座部件構造為彼此兼容,使得可以將多個基座部件放置于彼此上方并通過周向的側壁閉合。通過四個周向的基座部件構造的固定架或基座架,因此在通過彼此連接的側壁構造的“架”和通過底部部件的邊緣條構造的架之間,以及也在兩個通過基座部件構造的固定架的上側或下側。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種用于大載荷載重架的組件包括一個托盤狀底部部件以及至少一個可松脫地連接的側壁,和一個基座部件,其被構造為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托盤狀底部部件或至少一個布置在底部部件的邊緣條,所述邊緣條尤其是與底部部件一體構造并向上突出超過托盤狀支撐表面,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側壁可松脫地連接至基座部件,由此,大載荷載重架可調節(jié)至不同的高度,所述高度優(yōu)選為750mm,870mm, 975mm和1000mm。所述組件可以以多個人工步驟來組裝以形成一個大載荷載重架,并可通過多個人工步驟拆解成多個具體部件,其中不損壞具體部件。同時,重要的是,組裝和拆解可以盡可能頻繁地重復。這可以由此來實現(xiàn):在所述組件中,優(yōu)選地使用如前所述地加以構造的部件,使得通過所述部件可以構建一個前述大載荷載重架。同時,所述組件可以以節(jié)省空間的壓縮包的形式銷售,這相對于組裝好的大載荷載重架而言是有利的?;考?yōu)選地具有彼此相適配的不同的高度,以使得大載荷載重架的高度能夠通過基座部件的相應替換來遞增地調整;這意味著,大貨物載重架可以以簡單的方式調節(jié)至不同的高度。本發(fā)明的額外的優(yōu)勢和結構通過參考附圖中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來描述。在所有附圖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參考標記來表示。
圖1示出了具有固定架和周向側壁的大載荷載重架的立體圖;圖2不出了周向設置有四個基座部件的大載荷載重架的立體圖;圖3示出了有兩個第一基座部件的大載荷載重架的立體圖;圖4示出了具有兩個第一基座部件和兩個第二基座部件的大載荷載重架的分解立體圖;圖5示出了來自一個大載荷載重架的邊緣條的立體圖;圖6從大載荷載重架外側示出了邊緣條和基座部件的較低部分;圖7示出了邊緣條外側上的一個螺栓連接的立體圖;圖8示出了從大載荷載重架外側來看的兩個基座部件的兩個插入機構的立體圖;以及圖9示出了從大載荷載重架內側來看的兩個基座部件的兩個插入機構的立體圖。圖1示出了一個大載荷載重架1,其具有:一個托盤狀底部2,該托盤狀底部具有第一和第二邊緣條3a,3b ;以及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和布置在其上的周向的側壁5a,5b。分別彼此相連的相應邊緣條3a,3b被構造為具有不同的高度,以實現(xiàn)對側壁5a,5b的可折疊的支撐。彼此相連的相應側壁5a,5b也被構造為具有不同的高度,使得側壁結合不同高度的邊緣條及置于其上的基座部件后,側壁的上邊緣6a,6b齊平,而這不是必需的。還可以分別將邊緣條3a,3b,基座部件4a,4b和側壁5a,5b構造為具有相同的高度。四個周向布置的和側部相連的基座部件4a,4b共同形成固定架7.從圖1可明顯看出,可以通過不同高度的基座部件4a,4b (其他部件相同)實現(xiàn)大載荷載重架的高度的增力口,以獲取確定的標準高度,其中高度的增加例如為10cm,20cm,25cm等。因此,可以實現(xiàn)大載荷載重架的確定的例如為750mm, 870mm, 975mm和1000mm,或更高的高度。圖2示出了圖1的大載荷載重架1,其中側壁5a和5b出于清楚起見未被一起示出。第一邊緣條3a在近似長方形的托盤狀底部2的較短側a上延伸,以及第二邊緣條3b在托盤狀底部2的較長側b上延伸。與邊緣條3a和3b相應的是,兩個第一基座部件4a和兩個第二基座部件4b分別彼此相對地布置。第一基座部件4a和第二基座部件4b在其底側分別具有插入機構(Steckmimik),其中所述插入機構此處例如被構造為三個或四個插入榫8a,8b,它們分別插入邊緣條3a,3b的相應的互補的插入槽9a,9b中。在該實施方案中,第一基座部件4a和第一邊緣條3a包括第一插入榫8a和第一插入槽9a,它們被構造為與第二邊緣條3b和第二基座部件4b中的插入榫和插入槽不同,而這不是必需的。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在頂側包括又一插入機構,其被構造為三個或四個插入槽10a,10b,用于接收圖中未示出的側壁的插入榫。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分別基本在邊緣條3a,3b的整個寬度上延伸,并近似在托盤狀底部2的拐角區(qū)域11彼此接合。如圖3所示,根據(jù)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與較短側a相關的基座部件4a被構造為于頂視圖中呈U形,其中該U形的底部12在第一邊緣條3a的整個寬度上延伸并形成該U形的主要部分,以及該U形的兩個腿13被構造為較短,并覆蓋邊緣條3b某一個量,從而固定架7的拐角在此通過第一基座部件4a形成。若需要,一個相反的實施方案也是可以的。U形底部12包括之前描述的插入機構8a,其與邊緣條3a相互作用。U腿13分別平行于與3a相連的并與較長側b相關的邊緣條3b延伸。至少于一部分,如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大載荷載重架I的長度上,邊緣條3b的上邊緣被構造為軌道14,用于沿著第二邊緣條3b調節(jié)第一基座部件4a。相應地,第一基座部件4a的靠于軌道14上的U腿13的底側包括引導槽14a。弓丨導槽14a被構造為和軌道14互補,這意味著,橫截面上為U形,以覆蓋軌道14,以及優(yōu)選地通過擋板15限定軌道14兩側。在圖4中,兩個第二基座部件4b移動至(為直觀起見,示以分解圖)大載荷載重架I的內部。由此,用于安裝該固定架的方法被清楚呈現(xiàn)。首先,圖3所示的第一基座部件4a被布置在底部部件2上。每個基座部件4a于此從它們要連接至的邊緣條3a開始并行錯開地施加至大載荷載重架I的內部。因此,當基座部件4a被施加時,U腿13接觸邊緣條3b。隨后,第一基座部件4a沿著朝向第一邊緣條3a的方向向外移動,其中軌道14滑入引導槽14a。因此,擋板15支持在所述邊緣條3b的軌道14上的引導。當?shù)谝换考?a接近第一邊緣條3a時,插入突起或插入榫8a與插入槽9a相互作用,使得第一基座部件4a可以整體形狀配合地移動到大載荷載重架I的外邊緣上,這意味著,它們形成外壁的一部分并止于與底部部件2或第一邊緣條3a齊平。隨后,如圖4所示,被提供用于增加第二邊緣條3b的高度的第二基座部件4b被插入剩余的凹口。圖2示出了插入固定架7之后的大載荷載重架I。清楚可見的是,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分別被構造為與邊緣條3a,3b齊平。隨后,可以對一個第二固定架重復該方法或可以插入周向側壁5a,5b。圖5示出了具有插入機構的邊緣條3a的內側16。該插入機構被構造為一個呈插入槽9的形式的凹進區(qū)域。此處,插入槽9在邊緣條3a的整個高度上延伸,并橫跨一個幾厘米的區(qū)域。邊緣條3a被構造為雙壁,因此,其包括一個內邊緣條部分17和一個外邊緣條部分18和一個上壁部分19。在插入槽9a部分中,內邊緣條部分17是完全凹進的。在該實施方案中的內邊緣條部分17的凹口包括一個基本長方形的部分20以及翼區(qū)域21,該翼區(qū)域在兩側向外延伸超過長方形部分20。此處,替代實施方案也是可行的,例如,一個梯形形狀,其作為經(jīng)典的鳩尾組件而已知。在上壁部分19中,在翼部分21區(qū)域,構造有兩個肩23,其用于接觸基座部件的翼,從而阻止基座部件在向上方向上的提升。為此,與內邊緣條部分17的長方形部分20相應的是,上壁部分19也包括一個基本長方形的上壁凹口 22。在內邊緣條17的翼部分21的區(qū)域,上壁凹口 22因此延伸超過上壁部分19的寬度的大約1/4,以及在內部邊緣條部分17的長方形部分20的區(qū)域內,上壁凹口 22延伸超過上壁部分19的寬度的3/4以上,其中相應的肩23被構造在內邊緣條部分17的長方形凹口 20的兩側。在組裝插入機構后,基座部件的翼嚙合肩23,從而確保肩阻止向上的提升。此外,插入機構可選地包括一個接觸部件24,該接觸部件被構造為一個門弓,其布置在位于內邊緣條部分17的長方形部分20區(qū)域的外邊緣條部分18內的大載荷載重架內偵牝并圍繞一個螺栓孔25。其他的數(shù)量和形狀的定位部件(除了三個以示例方式彼此相鄰布置并在大載荷載重架I的內部引導的斜坡26之外),也可以提供。圖6從大載荷載重架外側示出了圖5所示的邊緣條3a的立體圖,以及示出了一個基座部件4a,該基座部件帶有一個插入機構實施方案,該插入機構被構造為與前述邊緣條3a的插入機構互補。該插入構件包括一個此處優(yōu)選為長方形的部分27,其具有布置于兩側的翼28。邊緣條30內的接觸部件24和定位部件26對應于一第二門弓30和一個定位凹口31 (位于被構造為朝下開放的門弓30內)。定位部件26的寬度因此根據(jù)定位凹口 31的寬度被調整,使得當基座部件4a靠近邊緣條3a時,可以通過螺栓孔25實現(xiàn)基座部件4a的螺栓接收部32的精確定位,螺栓可以隨后被插入。如從圖2,3和4清楚可見,基座部件4a,4b的插入榫8a,8b的朝向箱子內部的一側被構造為具有光滑的和平坦的表面。在朝向箱子外側的一側上,插入榫8a,8b同樣如該實施方案的外壁29 —樣也包括肋狀結構33。在其他實施方案中,外壁29和插入榫8a,8b還可以被構造為在外側上光滑以及相反,還可以根據(jù)需要提供額外的肋狀的結構。圖7以分解圖示出了借助于從外側插入通孔25的螺栓34而進行的基座部件4a在邊緣條3a上的進一步的連接(而非插入機構的形狀配合連接)。圖8和9從大載荷載重架I的外側(圖8)或從大載荷載重架內側(圖9)示出了兩個第一和第二基座部件4a,4b。第二基座部件4b因此以分解視圖的方式在大載荷載重架I的內部錯開,由此以特別清楚的方式示出了互相連接的基座部件4a,4b的插入機構35,36?;考?a,4b的插入機構35,36可以在平行于底部的方向上像一個拼圖一樣被組裝。因此,多個(此處為四個)形狀配合表面37被提供,它們以傾斜的角度被布置,其中形狀配合表面平行于底部在第一基座部件4a的U臂13的一部分上延伸以及在第二基座部件4b的一個相應部分上延伸。以傾斜的角度被布置的形狀配合表面37因此在基本整個基座部件4a,4b的高度上實現(xiàn)一個之字形支撐。
在該實施方案中,第二基座部件4b的插入機構35包括一個鳩尾結構,其具有兩個梯形38。作為互補,第一基座部件4a的插入機構也包括一個鳩尾結構,此處,上側以及下側分別為三角形39以及中心為梯形40,這些相應地形成了四個傾斜的形狀配合表面37。在插入機構35,36中,布置了額外的鉆孔,用于螺栓連接,以確保進一步的固定。
權利要求
1.大載荷載重架(1),其包括一個托盤狀底部部件(2)以及至少一個可松脫地連接的側壁(5a,5b ),優(yōu)選地包括四個可松脫地連接的側壁(5a,5b ),其中, 至少一個基座部件(4a,4b)被構造為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托盤狀底部部件(2),以及所述至少一個側壁(5a, 5b )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基座部件(4a, 4b )。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載荷載重架(I),其中,所述大載荷載重架(I)包括至少一個設置在托盤狀底部部件(2)上的,優(yōu)選地與底部部件一體構造的邊緣條(3a,3b),以及所述側壁(5a,5b)可松脫地連接至基座部件(4a,4b),所述基座部件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邊緣條(3a,3b)。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載荷載重架(I),其中,所述大載荷載重架(I)包括四個設置在托盤狀底部部件(2 )上的,優(yōu)選地與底部部件一體構造的邊緣條(3a,3b ),所述四個邊緣條周向布置,優(yōu)選地,在拐角區(qū)域(11)彼此鄰接的每兩個邊緣條(3a,3b)被構造為具有不同的高度,以及大載荷載重架(I)包括至少四個基座部件(4a,4b),所述至少四個基座部件共同形成一個周向的固定架(7)。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載荷載重架(I),其中,所述基座部件(4a,4b)中的每一個在兩側的側部包括一個在平行于底部的方向上作用、尤其具有梯形或三角形結構的插入機構(35-40 ),以及彼此鄰接的所述基座部件(4a,4b )通過所述插入機構(35-40 )形狀配合地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載荷載重架(I),其中,布置為彼此相對的兩個基座部件(4a)分別以U形的形狀在大載荷載重架(I)的優(yōu)選為較短的一側(a),以及與其鄰接的拐角區(qū)域(11)及與其相連的大載荷載重架(I)相鄰側(b )的部分上延伸,另外兩個彼此相對的基座部件(4b)均在大載荷載重架(I)的優(yōu)選為較長的一側(b)的中間部分上延伸。
6.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大載荷載重架(I),其中,托盤狀底部部件(2)包括插入榫(8a,8b),所述插入榫尤其是被構造為鳩尾形狀,以及所述至少一個基座部件(4a,4b)包括插入槽(9a,9b),該插入槽被構造為與插入榫(8a,8b)互補并以形狀配合的方式與所述插入榫(8a, 8b)相互作用。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大載荷載重架(I),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基座部件(4a,4b)通過插入槽(9a,9b)上的突出的肩(23)來阻止向上的提升。
8.一種用于大載荷載重架,尤其是根據(jù)權利要求1-7之一構建的大載荷載重架的組件,包括一個托盤狀底部部件(2)以及至少一個可松脫地連接的側壁(5a,5b);以及一個基座部件(4a,4b),其被構造為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托盤狀底部部件(2),以及所述至少一個側壁(5a,5b )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基座部件(4a,4b ),其中大載荷載重架(I)能被調節(jié)至不同的高度,該高度優(yōu)選為750mm, 870mm, 875mm和1000mm。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組件,其中,基座部件(4a,4b)具有彼此相適配的不同的高度,以使得大載荷載重架(I)的高度能夠通過基座部件(4a,4b)的相應替換來遞增地調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大載荷載重架(1),其包括一個托盤狀底部部件(2)以及至少一個可松脫地連接的側壁(5a,5b)。優(yōu)選地,大載荷載重架包括至少一個基座部件(4a,4b),其被構造為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托盤狀底部部件以及可松脫地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側壁。本發(fā)明進一步涉及一種組件,其用于構造此類大載荷載重架。
文檔編號B65D21/08GK103118954SQ201080066576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9日
發(fā)明者R·洛倫茨, J·A·赫伊津哈 申請人:舒樂阿卡系統(tǒng)有限公司